聪达普(Zundapp)KS750重型摩托车模型 手工制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21:20
      军用摩托车在二战中被德军广泛应用,从欧洲战场、北非战场,到苏德战场,到处都可以看到法西斯德军大量装备的军用摩托车。军用摩托车在当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战争的非正义性不会抹煞人类的创造力,尽管作为侵略工具,但德国军用摩托车还是不曾被历史忘记,它们出色的设计,不凡的性能,在历史上重重地写下了一笔,也许它们的经历并不光彩,但不要忘记,掌握它们的终究是人,对它们的客观评价和历史的总结,才是我们人类社会正确的前进方向 !
   这款二战纳粹德军装备的军用摩托车模型,纯手工精心打造,细节处理十分得当,整车一千多个焊点,1挺MG34型机枪,备用轮胎,工具箱等一应俱全。除轮胎外,全部用铁皮和金属丝打造成型,没有任何制造模具,在手工制造业中已属上乘。铁皮车模,其风格粗旷不羁,真实感极强,极具怀旧风韵!
   模型尺寸:32×22×16(cm) 重量:1.5kg 颜色:灰色和迷彩
关于德国二战军用摩托车
    二战期间,纳粹德军装备了数以万计的军用摩托车。摩托车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道路适应性好,越野能力强,并且便于隐蔽,车上还能搭载武器等,因此,它非常适用于侦察、通信/联络,搭载武器后还可以用来冲锋陷阵。在德军重型挎斗摩托车上通常配置有1挺MG3型机枪,携带有50发装3盒机枪子弹和1个备用轮胎、1个备用枪管以及5升备用燃油、打气筒、千斤顶及随车工具等。德军习惯上将军用摩托车分为三个等级:0.35升以下的为轻型摩托车;0.35~0.5升之间的为中型摩托车;0.5升以上的为重型摩托车。
    在二战期间,为德军研制和生产摩托车的厂家主要有:宝马(BMW)公司、聪达普(Zundapp)公司、NSU公司和DKW公司,它们研制和生产的摩托车代表了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摩托车技术。
聪达普(Zundapp)KS750重型摩托车
    KS750重型摩托车,是战争中德军使用最广泛的一款摩托车,该车装备26马力顶置气门0.751升双缸风冷发动机,动力经由4速变速箱(带倒档)传递到后轮和挎斗车轮。该车从1941年开始生产,直到1945年纽伦堡的制造厂被盟军摧毁时,总共大约生产了18500辆。

    聪达普KS750和宝马R75虽然都是由民用摩托车改进而成,但都经过了重新设计,考虑到了它的严酷使用环境和维修保养问题,在发动机底部加装了防撞护板以保护引擎。KS750的输出扭矩大得惊人,能够拖曳相当大的重物,在军队中素有“绿色大象”之称。KS750采用轴传动方式,为了越野需要,其挎斗车轮有传动装置,并且设计有倒档、公路档、越野档和可锁定的差速器,可以将动力的70%分配给后轮,30%供给挎斗车轮。后轮和挎斗车轮安装了强有力的液压刹车装置。KS750还采用了举世闻名的尊达普平行四边形前叉,虽然结构复杂给保养带来了困难,但操控性非常出众。根据使用过它们的士兵们反映,尊达普平行四边形前叉比宝马R75使用的伸缩套筒式前叉略胜一筹。
        1942年10月,德国《德意志车辆》杂志中刊载的聪达普军用摩托的宣传画,图中一辆KS600正在为前线运送弹药。
     德国重型军用摩托车体现了颇为不错的人性化设计:为了照顾寒区驾乘的需要,部分发动机废气可以通过一个选装的锥形排放口喷向驾驶员脚踏板位置,就像专为驾驶员脚部设置的小暖气;另外一根废气导管能为车把提供加热;还有一根特设的加热管从车体右侧将废气引入到挎斗内前部,环绕一周后排出车外,这样,挎斗内的乘员就不会忍受冻脚之苦;油箱的侧面安装了两块塑料护膝,避免了驾驶员膝盖和金属油箱的碰撞。除此以外,德军摩托兵还配备了专用风镜和风衣,这种风衣十分适用,除了采用防水面料,风衣下摆还可以用纽扣扣在腿上,俨然是一件封闭的“连裤服”,在泥泞环境和阴雨天气时,能保证摩托兵的舒适性。
    德国陆军装备的军用摩托大多采用德国灰涂装,空军则为黑灰色,非洲军团为沙黄色,在前线使用时会根据需要由官兵自行涂装迷彩,部队番号标志则习惯性的涂在挎斗的正前方。
    二战中,纳粹德军的军用摩托车一直冲锋陷阵在最前方,它们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极大地刺激了苏联军用摩托车的发展。和希特勒一样,斯大林从来没骑过摩托车,但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他已经看到了德军大量装备的摩托车带来的种种优势,他迫切希望为苏军装备这样一种用途广泛的军用摩托,他看中了当时德军的宝马R71,并授意有关部门同德国商谈引进事宜,但当时正忙于入侵波兰的希特勒无暇顾及此事,于是苏联人偷偷地弄到了5辆宝马R71摩托车进行仿制,仿制成功的摩托车叫作M72,这可能是二战中苏德双方唯一使用的非缴获的相同装备。战后,M72的技术被转让给苏联的盟友,中国也获得了此项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长江750军用摩托车,M72以及长江750等摩托车作为宝马R71的继承者持续生产了半个世纪以上,它们忠实地保留了宝马R71的主要特征,今天已经成了兵器收藏者中十分珍贵的收藏品,售价高得惊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军队也曾经装备少量从德国进口的军用摩托车。1937年前,国民党在南京方山组建了“交辎学校战车教导营”。1937年4月,该教导营改编为陆军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装甲兵团下辖3个连,当时每个连都配有1个由12辆德国“春达浦”(就是聪达普的译音,可能为KS600或是更早的型号)两轮或三轮摩托车组成的侦察班,这些担负侦察、搜索和联络任务的摩托部队,配合装甲兵团的德式战车,在抗战中起过不小的积极作用。
   最后还要再强调:战争的非正义性不会抹煞人类的创造力,尽管作为侵略工具,但德国军用摩托车还是不曾被历史忘记,它们出色的设计,不凡的性能,在历史上重重地写下了一笔,也许它们的经历并不光彩,但不要忘记,掌握它们的终究是人,对它们的客观评价和历史的总结,才是我们人类社会正确的前进方向 。
      军用摩托车在二战中被德军广泛应用,从欧洲战场、北非战场,到苏德战场,到处都可以看到法西斯德军大量装备的军用摩托车。军用摩托车在当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战争的非正义性不会抹煞人类的创造力,尽管作为侵略工具,但德国军用摩托车还是不曾被历史忘记,它们出色的设计,不凡的性能,在历史上重重地写下了一笔,也许它们的经历并不光彩,但不要忘记,掌握它们的终究是人,对它们的客观评价和历史的总结,才是我们人类社会正确的前进方向 !
   这款二战纳粹德军装备的军用摩托车模型,纯手工精心打造,细节处理十分得当,整车一千多个焊点,1挺MG34型机枪,备用轮胎,工具箱等一应俱全。除轮胎外,全部用铁皮和金属丝打造成型,没有任何制造模具,在手工制造业中已属上乘。铁皮车模,其风格粗旷不羁,真实感极强,极具怀旧风韵!
   模型尺寸:32×22×16(cm) 重量:1.5kg 颜色:灰色和迷彩
关于德国二战军用摩托车    二战期间,纳粹德军装备了数以万计的军用摩托车。摩托车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道路适应性好,越野能力强,并且便于隐蔽,车上还能搭载武器等,因此,它非常适用于侦察、通信/联络,搭载武器后还可以用来冲锋陷阵。在德军重型挎斗摩托车上通常配置有1挺MG3型机枪,携带有50发装3盒机枪子弹和1个备用轮胎、1个备用枪管以及5升备用燃油、打气筒、千斤顶及随车工具等。德军习惯上将军用摩托车分为三个等级:0.35升以下的为轻型摩托车;0.35~0.5升之间的为中型摩托车;0.5升以上的为重型摩托车。    在二战期间,为德军研制和生产摩托车的厂家主要有:宝马(BMW)公司、聪达普(Zundapp)公司、NSU公司和DKW公司,它们研制和生产的摩托车代表了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摩托车技术。聪达普(Zundapp)KS750重型摩托车     KS750重型摩托车,是战争中德军使用最广泛的一款摩托车,该车装备26马力顶置气门0.751升双缸风冷发动机,动力经由4速变速箱(带倒档)传递到后轮和挎斗车轮。该车从1941年开始生产,直到1945年纽伦堡的制造厂被盟军摧毁时,总共大约生产了18500辆。

    聪达普KS750和宝马R75虽然都是由民用摩托车改进而成,但都经过了重新设计,考虑到了它的严酷使用环境和维修保养问题,在发动机底部加装了防撞护板以保护引擎。KS750的输出扭矩大得惊人,能够拖曳相当大的重物,在军队中素有“绿色大象”之称。KS750采用轴传动方式,为了越野需要,其挎斗车轮有传动装置,并且设计有倒档、公路档、越野档和可锁定的差速器,可以将动力的70%分配给后轮,30%供给挎斗车轮。后轮和挎斗车轮安装了强有力的液压刹车装置。KS750还采用了举世闻名的尊达普平行四边形前叉,虽然结构复杂给保养带来了困难,但操控性非常出众。根据使用过它们的士兵们反映,尊达普平行四边形前叉比宝马R75使用的伸缩套筒式前叉略胜一筹。
        1942年10月,德国《德意志车辆》杂志中刊载的聪达普军用摩托的宣传画,图中一辆KS600正在为前线运送弹药。     德国重型军用摩托车体现了颇为不错的人性化设计:为了照顾寒区驾乘的需要,部分发动机废气可以通过一个选装的锥形排放口喷向驾驶员脚踏板位置,就像专为驾驶员脚部设置的小暖气;另外一根废气导管能为车把提供加热;还有一根特设的加热管从车体右侧将废气引入到挎斗内前部,环绕一周后排出车外,这样,挎斗内的乘员就不会忍受冻脚之苦;油箱的侧面安装了两块塑料护膝,避免了驾驶员膝盖和金属油箱的碰撞。除此以外,德军摩托兵还配备了专用风镜和风衣,这种风衣十分适用,除了采用防水面料,风衣下摆还可以用纽扣扣在腿上,俨然是一件封闭的“连裤服”,在泥泞环境和阴雨天气时,能保证摩托兵的舒适性。    德国陆军装备的军用摩托大多采用德国灰涂装,空军则为黑灰色,非洲军团为沙黄色,在前线使用时会根据需要由官兵自行涂装迷彩,部队番号标志则习惯性的涂在挎斗的正前方。    二战中,纳粹德军的军用摩托车一直冲锋陷阵在最前方,它们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极大地刺激了苏联军用摩托车的发展。和希特勒一样,斯大林从来没骑过摩托车,但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他已经看到了德军大量装备的摩托车带来的种种优势,他迫切希望为苏军装备这样一种用途广泛的军用摩托,他看中了当时德军的宝马R71,并授意有关部门同德国商谈引进事宜,但当时正忙于入侵波兰的希特勒无暇顾及此事,于是苏联人偷偷地弄到了5辆宝马R71摩托车进行仿制,仿制成功的摩托车叫作M72,这可能是二战中苏德双方唯一使用的非缴获的相同装备。战后,M72的技术被转让给苏联的盟友,中国也获得了此项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长江750军用摩托车,M72以及长江750等摩托车作为宝马R71的继承者持续生产了半个世纪以上,它们忠实地保留了宝马R71的主要特征,今天已经成了兵器收藏者中十分珍贵的收藏品,售价高得惊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军队也曾经装备少量从德国进口的军用摩托车。1937年前,国民党在南京方山组建了“交辎学校战车教导营”。1937年4月,该教导营改编为陆军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装甲兵团下辖3个连,当时每个连都配有1个由12辆德国“春达浦”(就是聪达普的译音,可能为KS600或是更早的型号)两轮或三轮摩托车组成的侦察班,这些担负侦察、搜索和联络任务的摩托部队,配合装甲兵团的德式战车,在抗战中起过不小的积极作用。   最后还要再强调:战争的非正义性不会抹煞人类的创造力,尽管作为侵略工具,但德国军用摩托车还是不曾被历史忘记,它们出色的设计,不凡的性能,在历史上重重地写下了一笔,也许它们的经历并不光彩,但不要忘记,掌握它们的终究是人,对它们的客观评价和历史的总结,才是我们人类社会正确的前进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