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威海卫保卫战陆战怎么输的那么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42:26
威海卫的守兵不少,戴宗骞也有决断,兵力集中南线,还有海军舰炮支援,陆军野炮也比较集中程度也比较高,防御上也有埋雷陷阱什么的,但是怎么就输的那么快?威海卫的守兵不少,戴宗骞也有决断,兵力集中南线,还有海军舰炮支援,陆军野炮也比较集中程度也比较高,防御上也有埋雷陷阱什么的,但是怎么就输的那么快?
军队结构性上有代差。


两次鸦片战争后,加上太平天国运动,汉人的封疆大吏逐渐掌管了军队,如曾国藩,李鸿章的湘军,淮军等

而汉人官兵,不愿意为满清卖命,这种思潮在军队中逐渐发酵,最终爆发辛亥革命

两次鸦片战争后,加上太平天国运动,汉人的封疆大吏逐渐掌管了军队,如曾国藩,李鸿章的湘军,淮军等

而汉人官兵,不愿意为满清卖命,这种思潮在军队中逐渐发酵,最终爆发辛亥革命
已经完全烂透了,中间任何一个环节表现正常都不会输。鬼子登陆前有人准确判断并主动前出,结果别人都按兵不动。鬼子登陆后,这边阻击那边跟没事一样。最后决战时,临时招募的表现神勇而正牌部队不堪一击。
甲午战争,清王朝只要正常一次就能赢,奈何所有的环节都不正常。哪怕是把10年前中法战争时的部队拉过去,也不至于输到那么惨。到甲午年,清军的装备好了人心散了,很多时候都不是代差不代差的问题。中法战争时至少还能统一指挥,到甲午年将领们谁也不管别人的死活,似乎是只要鬼子的炮弹不落到本营战争就与己无关。
装备好没用。有人要看中堂大人的笑话。
甲午战争清政府没有做全国动员,只是依靠淮军一己之力在做抵抗,威海卫附近的绿营兵竟然没有及时增援,崩溃是必然的。
鸦片战争一直到77事变之前没有一次对外战争进行了全国动员,进行坚决的抵抗,崩溃也是必然的。
士兵不想卖命,武器再好也没有用。
其实甲午战争中最可恶的就是光绪和翁同龢之流,主战但是又不坚决,做不了主,不做全民动员,不积极备战。
辽海秋风起 发表于 2016-1-23 21:17
已经完全烂透了,中间任何一个环节表现正常都不会输。鬼子登陆前有人准确判断并主动前出,结果别人都按兵不 ...

中法、甲午我都看了。
鸭绿江战役,中日双方都是临时的阵地,清朝打不过很正常。
金旅之战,清朝原来驻守旅顺的主力外调,防守的主力是新兵和外来的兵,输了我觉得也很正常。

但是威海战役则不然,守兵主力是巩绥军,这只军队常年驻扎威海,应该说得上地理优势,而且海陆炮台齐全,虽然没有完全修成,但是制高点都控制住了。
陆海火炮可以互相支援,火炮可以说得上是集中使用。
戴宗骞率领北帮守军支援南帮,也算是兵力集中了。
前沿阵地上,也是和中法战争差不多的布局,换句话就是冯子材怎么整,巩绥军也是怎么整。
但是最关键的摩天岭战斗却被一日攻下,这就奇怪了。
这场战斗结束后,巩绥军彻底溃败,刘佩超带头逃跑,戴宗骞自杀。

按照阻击战来说,摩天岭战斗怎么也得打上几天啊。
待到荼蘼花事了 发表于 2016-1-23 23:23
中法、甲午我都看了。
鸭绿江战役,中日双方都是临时的阵地,清朝打不过很正常。
金旅之战,清朝原来 ...
整个部队根本没有士气,怎么打
tu26160 发表于 2016-1-23 23:34
整个部队根本没有士气,怎么打
也不能算没士气,真正没士气是在摩天岭陷入后,士兵才大规模逃跑。
摩天岭防守炮弹就没停过,直到陷落。
日本方面也回忆道,那是清军炮火最很猛烈的一次,但就是日军被摸到阵地击溃....
待到荼蘼花事了 发表于 2016-1-23 23:51
也不能算没士气,真正没士气是在摩天岭陷入后,士兵才大规模逃跑。
摩天岭防守炮弹就没停过,直到陷落。 ...
另外还有人觉得,如果想扳倒李鸿章,必须先解决北洋舰队,你想想这种思想,给整个国家战局和安全带来的危害。
tu26160 发表于 2016-1-23 23:53
另外还有人觉得,如果想扳倒李鸿章,必须先解决北洋舰队,你想想这种思想,给整个国家战局和安全带来的危 ...
这贴不讨论这个,政治的话题都说烂了。
所以就想讨论下战术上的问题。
以北洋一力打一个国家
中法、甲午我都看了。
鸭绿江战役,中日双方都是临时的阵地,清朝打不过很正常。
金旅之战,清朝原来 ...
那时的清军已经是一盘散沙,完全没有协同可言。陆军的基本编制还是营,没有兵种编配。这种体制要求各营之间能积极配合主动协调,但那时的清军根本做不到,都不管别人的死活。外围的清军如空气一般,炮台的守军只管炮台,鬼子步兵很快就推进到炮台下面,这仗已经不需要再打了。
让炮兵部队和步兵拼近战,本身就是一件很荒唐的事。但清陆军的战斗力确实太烂,因为那时的鬼子陆军并不是那么强,否则北洋水兵不可能再有机会摸上去炸炮。
当时的情况是清朝陆军有没有战斗力完全靠将领人品,将领清廉正直的营还能抵挡一下,比如聂士诚这样的部队,混蛋将领的部队基本上一触即溃。清军的士气处在临界点上,士卒或许还有一定战斗力但冤气极重,将领则都是在互相观望怕自己吃亏,只要有人动摇马上全线崩溃。
这贴不讨论这个,政治的话题都说烂了。
所以就想讨论下战术上的问题。
彼时清军已经完全没有战术可言,因为几乎所有的协同都不存在了。
以北洋一力打一个国家
北洋海防省份,奉天、直隶、山东,人口超过六千万,还打不过一个四千万人口的国家,还有脸提?单就直隶人口就超过两千万,从防御来说也足够了。
整体发展不如人,还怪队友不给力。
没几个兵想打这仗,即使用新式武器又能如何
这些部队和现在的民兵差不多,平时基本上住自己家,训练就是做做样子,平时士兵不训练,军官没有经过系统的初、中、高级文化和军事专业教育,部队毫无近代化管理可言。北洋海军算是一支准近代化的军队,后来的袁世凯新军是中国第一支完整的近代化陆军。假如那时参战的是官兵和新军一样受过系统训练、教育的近代陆军,光凭20万陆军就能把日军从朝鲜赶下海。
在朝鲜、东北都一触即溃,在威海能好的了?要不是碰上满清,鬼子也不会野心膨胀
清朝老百姓搬个小板凳旁边围观,敌人胜了大声欢呼,北洋海军交战正激,福建海军致电保持中立,派人围观。这样奇葩的事都有,能胜才怪了。
1.人少,绥巩军不过4000多人,对日军2.7万
2.分兵。带老营出击荣成,被击溃后兵力士气损失。
3.海陆不合。龙庙嘴是否弃守,丁戴矛盾很深。
5.设计缺陷。炮台后路只有一道土墙,居然壕沟都没有。
6.武器不合理。炮台除重炮,行营炮太少,关键是11格林炮太少。
7.新募兵没士气。戴用扣工资办法统带,结果一哄而散。
8.没增援。李巡抚坐拥大军在烟台不动。
9.编制问题。刘领四营戴领四营,其实就是两个团长。
10.将领性格。戴过于自负,错过多次合理意见
清政府腐败堕落,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全民保卫战
清军还在那儿呆了一会儿,已经很给面子了
即将灭亡的封建王朝,能有多强大的战力?大清江河日下呀!
不知道打台湾时国军会不会也是这个下场
连背后的战友都要防着的军队你还能指望他打胜仗吗?当然那些背后的战友也确实得防着~
汉人为了满人江山去流血送命

着三观不正啊
其实甲午战争中最可恶的就是光绪和翁同龢之流,主战但是又不坚决,做不了主,不做全民动员,不积极备战。
翁除了写点之乎者也的公文也不会其他啥东西了,要指望他能独挡一方,辅助皇帝决策那好比训练猪拉犁。
清朝是有不少德政, 但凭心而论, 就满鞑那金钱鼠尾巴辫, 看甲午电影/电视剧, 偶的本能审美观, 就是
倾向联合舰队。  
清朝老百姓搬个小板凳旁边围观,敌人胜了大声欢呼,北洋海军交战正激,福建海军致电保持中立,派人围观。这 ...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时期中国实际上已经只剩下名义上的统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