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喝的白酒还是垃圾 ------ 再谈工业化时代的小众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6:03:04
前几天发了一贴,给大家大致的介绍了下高粱酒和勾兑酒的历史渊源,然后,引得口水无数
这次,我要把话题扩展开点,从白酒说起,谈谈工业化时代的小众选择


第一章,什么叫中国传统白酒?

关于白酒的起源,学术界早有定论,先有果酒,后有粮食酒。人类早在渔猎采摘游牧的远古时代,就发现了酒。果子祼露在空气中,表面聚集了酵母菌,果子在不通风的环境只存放一段时间后,果肉变出酒,散发出极其美味的酒香味。
  在学术界还有个著名的观点,认为酿酒早于种植谷物。先有酒,后有饭。最初种植谷物的是为了制酒!为了喝酒才种植谷物(稻、黍)等。然后才过渡到农耕时代。

  《尚书.酒诰》定酒德之规,周朝曾出禁酒令,谓“三人以上群饮”是要治罪的。
  《书经.说命篇》中有“若作酒醴,而惟曲蘖”。那时已知道制曲酿酒。
蒸馏酒工艺发明于元代,《马可波罗游记》中就有“烧酒”的记载。蒸馏酒工艺,利用酒精汽化温度点比水低的原理,加热让酒精汽化蒸发出来,再冷却液化为酒,。因而酒液得到提纯,度数很高, 甚至能得到68度的原酒。蒸馏的设备大锅叫做“甑”。蒸馏工艺发明后,世上才有真正的中国白酒。中国白酒,自打一开始就是以高度酒的面目出现。书中有段“商场市肆所呼之‘原乾’、‘原酒’、‘白干’、‘干酒’、‘炮子酒’皆谓酒蒸馏后之未掺入生水者也,普通为三花至四花随各地之习惯而定。所谓某酒有几个花,乃某酒可加十分之几生水而为花酒也。所谓花酒乃原酒加水,使其酒泡达小米粒大小,接连若串珠,停一二分钟不灭,为其准则之酒。”

   “能让酒泡串起成珠而不灭”,这样的酒度最低在52度,这是现代通行的度量标准,是指20度时的体积比。三花酒,就是加入十分之三的水之后,降到52度。四花酒,就是加入十分之四的水,降到52度。显然四花酒的酒度要高于三花酒。在当时,花越多,说明酒越纯。花少,说明提纯工艺差,若者就是掺了水,意味着品质低。三花酒的酒度有60度。
白酒的两个重要概念:降度,酒花。
  既然有三花的酒、四花的酒,那么,有没有5花6花甚至30花或40花的酒?答案当然是没有。为什么?因为降度有下限,这个下限就是50度。若保守一些,则认为下限是52度。

  为什么有下限?
  50度是指体积分量之比。刚好是酒精与水的体积各占一半。在50度之上,酒精体积大于水的体积,酒精是溶剂。水是溶质。低于50度时,水的体积大于酒精体积,此时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这溶质与溶剂改变之后,得换个叫法才科学。
  在50度之上,叫酒精溶液。
  在50度之下,叫水溶液。
  注意,它们不仅仅是叫法的不同,它们确实就是完全不同两类物质,他们在物理、化学上的特性有着极大的差别。
用谷物酿制出的酒,闻着香,这香味物质来自里面的有机酸类、有机酯类。这些香味物质,约占整个酒的1%,量虽少,却决定着酒的风味。这些放香的酯类,能溶解于酒精溶液内,但不能溶于水溶液。
  也就是说,它们能溶于50度以上的酒,但不能溶于50度以下的酒。不能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降度时会析出来,成为沉淀!所以酒不能低于50度,或者说不能低于52度,只要低于52度,基本可以断定是酒精加水勾成的酒,绝不是粮食酒。
  可以做一个简单的降度试验,找个透明的杯子,装半杯60度的粮食酒,向杯中慢慢加水,边加边摇晃,当杯中酒度就降到50度以下后,杯中原先清澈透明的酒液,会变成浑浊不堪的不透明的乳白色。那乳白色,就是从酒中析出的酯类物质沉淀,小颗粒悬浮均布于酒中。

      所以,白酒的概念:高粱酿制,50度以上,清澈透明的酒精溶液。这才叫白酒,真正的中国传统白酒
     
     所以,玉米酒,地瓜烧之类,只能算李鬼

第二章,什么叫好酒

很多的网友的回帖里都提了这么一条:酒香浓郁,喝了不上头,入口醇香绵长,回味悠长,喝完了不口渴,即使头晚上大醉一场,睡一觉就清醒了,而且第二天精力充沛。这就是好酒

谈及一个酒好不好,许多人会搬出历届全国评酒会,说八大名酒、十大名酒是哪家哪家。什么1581年的窖池啊,国宝级窖池啊之类。迷信一个窖池永远是相同的品质,不进步,也不退步,对批次间的差异现象“选择性失明”,认定这上榜的酒就是贵族,未上榜的则属平民。
      首先,以国家的名义评酒,选出十大名酒,细究这一过程,你会发现这事本身就不合理。因为评比仅仅比口感,比香气!论香气,你有香精厉害吗?赢家岂不是香精添加剂!酒厂研究香精就够了,何必研究酿酒。而其实,也确实是怎么做的。1987年贵州会议之后,全国从高粱酿酒统一变成用玉米酿酒再用原酒+香精勾兑。仿佛口感已成次要,香味才是国家标准。这就是误导。为了掩盖酿酒原料下降带来的品质下降的误导。
       真正的好酒,是品出来的,香味,是附带
       或者说,好酒,必然香。但是香的 ,不一定是好酒。

      勾兑酒四法,勾,调,串,液态法。解释一下这四种工艺,
  1)勾:酒精+水+7%~10%的传统粮食酒,配出的酒。
  2)调:典型如“三精一水”,酒精+香精+糖精+水,风味很差。喝后严重头疼。
  3)串:90%酒精+10%传统发酵的香醅上锅蒸,得到的酒也带有传统酒的糟香味。风味有点接近传统酒。
  4)液态法白酒:
  狭义的液态法,是指用薯类、玉米等含淀粉含粮的代用品用“一步法”生成酒,生产工艺类似于生产酒精的工艺,一步到位地蒸馏生成酒。酒中杂质较多度数不高。可向发酵液里添加生香菌酵母液以增香。
  广义的“液态法白酒”,还包括了“食用酒精配制白酒”这种工艺。这二种工艺常混为一谈,其实是二种不同工艺,“液态法”所产酒的度数较低成份复杂,风味较差。“食用酒精配制白酒”工艺,所用的是高纯度的酒精(96%浓度),杂质少,先加水降度,再向其中添加微量的传统固态法白酒以提升风味。

       酒香差不多,口味不能比,这就是87年之后勾兑酒的秘密

第三章,食品安全, 国标

总结了一下,大家喝超市酒,主要就是因为食品安全问题,不信任小酒厂,怕什么杂质多啊,甲醛多啊
然后再按价格,按品牌选酒。其实,白酒是有质量等级标准的
这个质量等级标准,叫白酒国标。国家对白酒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有一系列国标文件。固态法白酒最觉见的是这几个:
  GB/T 10781.1-2006浓香型白酒
  GB/T 10781.2-2006清香型白酒
  GB/T 10781.3-2006米香型白酒
  GB/T 26760-2011酱香型白酒
  在10781标准里,每种酒分为优级,一级,二级,三种级别有明确的定义。
  在固态法国标10781的规定里,其核心的一条是,不得加入非自身发酵产生的物质。也就是说,不能加香精和加酒精。10781是目前质量等级最高的国家标准。
      非固态发酵的国标有许多,例如:液态法白酒国标:GB/T-20821-2007,固液法白酒国标:GB/T-20822-2007。在非固态的国标里,允许添加食用添加剂。
    到商场买瓶装酒,怎么样挑好酒?首先看瓶身上标注的“执行标准”。看是不是10781的。若非GB/T 10781,而是其它的国标号、厂标号,劝你不必买了。因为其品质一定低于10781。为什么呢?
  假设它是好酒,那它只要标注是10781就行了,因为这个是最好的。根本没有必要去另外搞个自己的厂标。凡是好酒,生怕别人不知道它是10781的,一定会标上10781,哪里舍得标注其它呢?不过商场里标注为10781的,有些却不是好酒。其原因,我就不能说啦。

第四章,最高的国标,最次的酒,矛盾的统一

10781是最高的国标,但是标着10781的酒,却不是好酒,甚至是最次的酒,只要喝不死人就行
为什么?

很抱歉我不能告诉你们为什么

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企业效益,设备维保,广告投放,包装物流,超市进场,工人工资,股东分红,都需要钱,钱从哪儿来?

感谢各位为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第五章 工业化时代的小众选择

国标,只是一个工业化的标准。
几千立方米的大罐,一天几千瓶的自动化灌装线,上下如飞的标签机,打包机,全自动化
品质如一
因为品质如一是工业化的基本标准
只要满足10781,品质如一的喝不死人的白酒,再配上品牌投放和渠道推动
这就是中国白酒业的现状
之于38度,42度,52度代表啥,没人关心
相反还有人认为度数越低越健康

大家看看现在的超市里,菜市场里
标榜“农家走地鸡”,毛色参差,就比一般的鸡贵几倍
标榜“散养土鸡蛋”,大小不一,就比一般的蛋贵
标榜“农家土猪肉”,肥厚不均,就比一般的肉贵一倍
贵,还买家趋之若鹜,为啥?

能吃饱饭,能吃到肉蛋奶,吃不死人,喝不死人,买个名牌自我陶醉一下,完了。这就是大众的选择(也是大众汽车买家的选择)
在产品品质如一的工业化大规模流水线时代,追求独特品质的少量特殊产品,这是小众的选择

去小酒厂买酒,肯定品质不一,新酒陈酒不一,大年小年不一,口感香味不一
这个,就需要个人的积累和鉴别了
人脉的积累,途径的积累,经验的积累,分辨能力的积累

我敢担保,在这个工业化的时代,依然有深巷子里的好酒
只要你愿意出钱
只要你愿意花精力
只要你识货


      
前几天发了一贴,给大家大致的介绍了下高粱酒和勾兑酒的历史渊源,然后,引得口水无数
这次,我要把话题扩展开点,从白酒说起,谈谈工业化时代的小众选择


第一章,什么叫中国传统白酒?

关于白酒的起源,学术界早有定论,先有果酒,后有粮食酒。人类早在渔猎采摘游牧的远古时代,就发现了酒。果子祼露在空气中,表面聚集了酵母菌,果子在不通风的环境只存放一段时间后,果肉变出酒,散发出极其美味的酒香味。
  在学术界还有个著名的观点,认为酿酒早于种植谷物。先有酒,后有饭。最初种植谷物的是为了制酒!为了喝酒才种植谷物(稻、黍)等。然后才过渡到农耕时代。

  《尚书.酒诰》定酒德之规,周朝曾出禁酒令,谓“三人以上群饮”是要治罪的。
  《书经.说命篇》中有“若作酒醴,而惟曲蘖”。那时已知道制曲酿酒。
蒸馏酒工艺发明于元代,《马可波罗游记》中就有“烧酒”的记载。蒸馏酒工艺,利用酒精汽化温度点比水低的原理,加热让酒精汽化蒸发出来,再冷却液化为酒,。因而酒液得到提纯,度数很高, 甚至能得到68度的原酒。蒸馏的设备大锅叫做“甑”。蒸馏工艺发明后,世上才有真正的中国白酒。中国白酒,自打一开始就是以高度酒的面目出现。书中有段“商场市肆所呼之‘原乾’、‘原酒’、‘白干’、‘干酒’、‘炮子酒’皆谓酒蒸馏后之未掺入生水者也,普通为三花至四花随各地之习惯而定。所谓某酒有几个花,乃某酒可加十分之几生水而为花酒也。所谓花酒乃原酒加水,使其酒泡达小米粒大小,接连若串珠,停一二分钟不灭,为其准则之酒。”

   “能让酒泡串起成珠而不灭”,这样的酒度最低在52度,这是现代通行的度量标准,是指20度时的体积比。三花酒,就是加入十分之三的水之后,降到52度。四花酒,就是加入十分之四的水,降到52度。显然四花酒的酒度要高于三花酒。在当时,花越多,说明酒越纯。花少,说明提纯工艺差,若者就是掺了水,意味着品质低。三花酒的酒度有60度。
白酒的两个重要概念:降度,酒花。
  既然有三花的酒、四花的酒,那么,有没有5花6花甚至30花或40花的酒?答案当然是没有。为什么?因为降度有下限,这个下限就是50度。若保守一些,则认为下限是52度。

  为什么有下限?
  50度是指体积分量之比。刚好是酒精与水的体积各占一半。在50度之上,酒精体积大于水的体积,酒精是溶剂。水是溶质。低于50度时,水的体积大于酒精体积,此时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这溶质与溶剂改变之后,得换个叫法才科学。
  在50度之上,叫酒精溶液。
  在50度之下,叫水溶液。
  注意,它们不仅仅是叫法的不同,它们确实就是完全不同两类物质,他们在物理、化学上的特性有着极大的差别。
用谷物酿制出的酒,闻着香,这香味物质来自里面的有机酸类、有机酯类。这些香味物质,约占整个酒的1%,量虽少,却决定着酒的风味。这些放香的酯类,能溶解于酒精溶液内,但不能溶于水溶液。
  也就是说,它们能溶于50度以上的酒,但不能溶于50度以下的酒。不能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降度时会析出来,成为沉淀!所以酒不能低于50度,或者说不能低于52度,只要低于52度,基本可以断定是酒精加水勾成的酒,绝不是粮食酒。
  可以做一个简单的降度试验,找个透明的杯子,装半杯60度的粮食酒,向杯中慢慢加水,边加边摇晃,当杯中酒度就降到50度以下后,杯中原先清澈透明的酒液,会变成浑浊不堪的不透明的乳白色。那乳白色,就是从酒中析出的酯类物质沉淀,小颗粒悬浮均布于酒中。

      所以,白酒的概念:高粱酿制,50度以上,清澈透明的酒精溶液。这才叫白酒,真正的中国传统白酒
     
     所以,玉米酒,地瓜烧之类,只能算李鬼

第二章,什么叫好酒

很多的网友的回帖里都提了这么一条:酒香浓郁,喝了不上头,入口醇香绵长,回味悠长,喝完了不口渴,即使头晚上大醉一场,睡一觉就清醒了,而且第二天精力充沛。这就是好酒

谈及一个酒好不好,许多人会搬出历届全国评酒会,说八大名酒、十大名酒是哪家哪家。什么1581年的窖池啊,国宝级窖池啊之类。迷信一个窖池永远是相同的品质,不进步,也不退步,对批次间的差异现象“选择性失明”,认定这上榜的酒就是贵族,未上榜的则属平民。
      首先,以国家的名义评酒,选出十大名酒,细究这一过程,你会发现这事本身就不合理。因为评比仅仅比口感,比香气!论香气,你有香精厉害吗?赢家岂不是香精添加剂!酒厂研究香精就够了,何必研究酿酒。而其实,也确实是怎么做的。1987年贵州会议之后,全国从高粱酿酒统一变成用玉米酿酒再用原酒+香精勾兑。仿佛口感已成次要,香味才是国家标准。这就是误导。为了掩盖酿酒原料下降带来的品质下降的误导。
       真正的好酒,是品出来的,香味,是附带
       或者说,好酒,必然香。但是香的 ,不一定是好酒。

      勾兑酒四法,勾,调,串,液态法。解释一下这四种工艺,
  1)勾:酒精+水+7%~10%的传统粮食酒,配出的酒。
  2)调:典型如“三精一水”,酒精+香精+糖精+水,风味很差。喝后严重头疼。
  3)串:90%酒精+10%传统发酵的香醅上锅蒸,得到的酒也带有传统酒的糟香味。风味有点接近传统酒。
  4)液态法白酒:
  狭义的液态法,是指用薯类、玉米等含淀粉含粮的代用品用“一步法”生成酒,生产工艺类似于生产酒精的工艺,一步到位地蒸馏生成酒。酒中杂质较多度数不高。可向发酵液里添加生香菌酵母液以增香。
  广义的“液态法白酒”,还包括了“食用酒精配制白酒”这种工艺。这二种工艺常混为一谈,其实是二种不同工艺,“液态法”所产酒的度数较低成份复杂,风味较差。“食用酒精配制白酒”工艺,所用的是高纯度的酒精(96%浓度),杂质少,先加水降度,再向其中添加微量的传统固态法白酒以提升风味。

       酒香差不多,口味不能比,这就是87年之后勾兑酒的秘密

第三章,食品安全, 国标

总结了一下,大家喝超市酒,主要就是因为食品安全问题,不信任小酒厂,怕什么杂质多啊,甲醛多啊
然后再按价格,按品牌选酒。其实,白酒是有质量等级标准的
这个质量等级标准,叫白酒国标。国家对白酒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有一系列国标文件。固态法白酒最觉见的是这几个:
  GB/T 10781.1-2006浓香型白酒
  GB/T 10781.2-2006清香型白酒
  GB/T 10781.3-2006米香型白酒
  GB/T 26760-2011酱香型白酒
  在10781标准里,每种酒分为优级,一级,二级,三种级别有明确的定义。
  在固态法国标10781的规定里,其核心的一条是,不得加入非自身发酵产生的物质。也就是说,不能加香精和加酒精。10781是目前质量等级最高的国家标准。
      非固态发酵的国标有许多,例如:液态法白酒国标:GB/T-20821-2007,固液法白酒国标:GB/T-20822-2007。在非固态的国标里,允许添加食用添加剂。
    到商场买瓶装酒,怎么样挑好酒?首先看瓶身上标注的“执行标准”。看是不是10781的。若非GB/T 10781,而是其它的国标号、厂标号,劝你不必买了。因为其品质一定低于10781。为什么呢?
  假设它是好酒,那它只要标注是10781就行了,因为这个是最好的。根本没有必要去另外搞个自己的厂标。凡是好酒,生怕别人不知道它是10781的,一定会标上10781,哪里舍得标注其它呢?不过商场里标注为10781的,有些却不是好酒。其原因,我就不能说啦。

第四章,最高的国标,最次的酒,矛盾的统一

10781是最高的国标,但是标着10781的酒,却不是好酒,甚至是最次的酒,只要喝不死人就行
为什么?

很抱歉我不能告诉你们为什么

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企业效益,设备维保,广告投放,包装物流,超市进场,工人工资,股东分红,都需要钱,钱从哪儿来?

感谢各位为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第五章 工业化时代的小众选择

国标,只是一个工业化的标准。
几千立方米的大罐,一天几千瓶的自动化灌装线,上下如飞的标签机,打包机,全自动化
品质如一
因为品质如一是工业化的基本标准
只要满足10781,品质如一的喝不死人的白酒,再配上品牌投放和渠道推动
这就是中国白酒业的现状
之于38度,42度,52度代表啥,没人关心
相反还有人认为度数越低越健康

大家看看现在的超市里,菜市场里
标榜“农家走地鸡”,毛色参差,就比一般的鸡贵几倍
标榜“散养土鸡蛋”,大小不一,就比一般的蛋贵
标榜“农家土猪肉”,肥厚不均,就比一般的肉贵一倍
贵,还买家趋之若鹜,为啥?

能吃饱饭,能吃到肉蛋奶,吃不死人,喝不死人,买个名牌自我陶醉一下,完了。这就是大众的选择(也是大众汽车买家的选择)
在产品品质如一的工业化大规模流水线时代,追求独特品质的少量特殊产品,这是小众的选择

去小酒厂买酒,肯定品质不一,新酒陈酒不一,大年小年不一,口感香味不一
这个,就需要个人的积累和鉴别了
人脉的积累,途径的积累,经验的积累,分辨能力的积累

我敢担保,在这个工业化的时代,依然有深巷子里的好酒
只要你愿意出钱
只要你愿意花精力
只要你识货


      


说到底就是酒的成本低,这大家都懂

问题是小厂的成本更低,钱都用在砸广告上了(像秦池),难喝的要死,同一批次的品质都难保证,是真喝死人的(不是喝了头痛,胃不舒服这么简单了)

再好的酒都是勾兑,这也都知道

所以建议喝酒尽量喝酱香型的酒,酱香型的酒好坏太容易辨别了,差的酱香型是难喝的无法入口的根本无法热销

看看大批的(浓香型)白酒的大品牌,都对酱香型 绕道而过





说到底就是酒的成本低,这大家都懂

问题是小厂的成本更低,钱都用在砸广告上了(像秦池),难喝的要死,同一批次的品质都难保证,是真喝死人的(不是喝了头痛,胃不舒服这么简单了)

再好的酒都是勾兑,这也都知道

所以建议喝酒尽量喝酱香型的酒,酱香型的酒好坏太容易辨别了,差的酱香型是难喝的无法入口的根本无法热销

看看大批的(浓香型)白酒的大品牌,都对酱香型 绕道而过



学习了。但小白也不懂得选,楼主能给点品牌的提示么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比起白酒的暴利,西方的葡萄酒都要打折扣

不过我觉得葡萄酒更健康,而且利润更高,应该提倡
学习了,下次买酒注意看10781。
白酒早就不喝了,红酒喝起来一股子木头味,现在只喝啤酒了
不错,学习了。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你看红酒就是有大小年,哪怕是名酒庄某些年份就是比较差的了,价格也是有区别的。反之有时候能用较低的价格喝到口感相当不错的非Aoc产区酒,所以开每瓶酒前其实都些不确定,有点碰运气的意思,
ivlost 发表于 2016-1-17 17:01
不错,学习了。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你看红酒就是有大小年,哪怕是名酒庄某些年份就是比较差的了,价格也是有 ...
法国红酒渠道太杂,即使是AOC都有次的

考虑到性价比的话,建议还是西班牙的DOC和新世界的

所有的白酒都该禁止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