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负责的告诉各位,大家现在喝的白酒都是垃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17:45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547705-1.shtml
节选自金风泗水的文章

第一章 酒香的记忆

60后、70后的人可能还记得,小时候的国营供销社的零售店铺里,有个卖副食品的区域。散酱油、散醋,散酒,散装的白糖、红糖、冰糖。若买糖,称好后,售货员用黄色草纸包起来。但打酒、打酱油得自带瓶子,供销社里的酒提子、漏斗是必配的工具。散白酒是当时的主流,也有瓶装酒,但为数不多。不论散酒还是瓶装酒,他们都是60度。每遇红白事酬客“吃席”,宾客席上都是用酒壶泻酒,细细的壶嘴,矮小的瓷酒杯,壶里装着散酒,酒香四溢,入口留香。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这种几毛钱一斤的散酒,它的品质比现在几百块钱甚至上千一瓶的高档酒的品质都还要好

因为,这是真正的粮食酒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547705-1.shtml
节选自金风泗水的文章

第一章 酒香的记忆

60后、70后的人可能还记得,小时候的国营供销社的零售店铺里,有个卖副食品的区域。散酱油、散醋,散酒,散装的白糖、红糖、冰糖。若买糖,称好后,售货员用黄色草纸包起来。但打酒、打酱油得自带瓶子,供销社里的酒提子、漏斗是必配的工具。散白酒是当时的主流,也有瓶装酒,但为数不多。不论散酒还是瓶装酒,他们都是60度。每遇红白事酬客“吃席”,宾客席上都是用酒壶泻酒,细细的壶嘴,矮小的瓷酒杯,壶里装着散酒,酒香四溢,入口留香。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这种几毛钱一斤的散酒,它的品质比现在几百块钱甚至上千一瓶的高档酒的品质都还要好

因为,这是真正的粮食酒
说土酒就是好酒的也是醉了。
本来的吗!中国现代食品科学那是闹着玩的吗? 酒精勾兑这学问大着呢!白酒我从来一口不喝,最多是盐蛋用点。
喝原酒,在我们小圈子里,是延习多年的习惯。但是离开这圈子,说起原酒,别人都觉得诧异,他们基本习惯了在商场买酒喝。他们惊奇于酒怎么还分原酒和非原酒。我们则惊奇于世上居然还有人不知道原酒这一美好事物。
  本文所说的白酒,是指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的中国白酒,而不是指现在泛滥的勾兑酒。六大蒸馏酒中,只有中国白酒以粮食为原料,其它五大蒸馏酒则是以水果、蔗糖、大麦、土豆等为原料。

  原酒是什么?原酒是从粮食酿出来的原始酒液,未添加人工成分的酒液。
  原酒从哪来?原酒是在窖池边找酒坊主人所购。这些窖池与蒸酒之所,通常只能叫做酒坊,或者挂着小酒厂酿酒车间的名义独立经营。去大酒厂反而买不到原酒,超市里更买不到。

  大酒厂的大酒罐里装的通常是食用酒精。酒厂的工作流程通常是这样,第一步,从大酒罐把酒抽进小酒罐车的小罐子。第二步,小酒罐车推到勾调车间调酒。第三步,小酒罐车拉着调好的酒,进灌装车间分装进小瓶。更大规模的酒厂直接就用管道输送,不需小酒罐车。
  酒厂这个词基本上已经和勾兑酒划上等号。而和原酒没啥关系。
别转这类小文,就是淘宝卖自酿酒的。
写的再花哨,也不过是暗里自吹自家卖的多好多便宜。
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某种白酒,我是说在坐的各位白酒都是垃圾
别转这类小文,就是淘宝卖自酿酒的。
写的再花哨,也不过是暗里自吹自家卖的多好多便宜。
一语道破天机^O^
原酒也是酒精。
mmmmmmm 发表于 2016-1-16 09:12
别转这类小文,就是淘宝卖自酿酒的。
写的再花哨,也不过是暗里自吹自家卖的多好多便宜。
真的假的?
这广告发的,直接喝酒精不更好更纯?酒精度数过高了,就是酒精味道了
第2章        1987,白酒的分水岭

  历史上的蒸馏白酒,现在被叫做“传统工艺白酒”。
  与之对应的,酒友现在所买所喝的中低端白酒叫做“新工艺白酒”,也就是勾兑酒。
  新工艺白酒的许多工艺,早在上个世纪之初就被发明,在上个世纪中期成熟。但是大规模推广应用,却是始于数十年后的1987年。


  1987年3月26日,是传统工艺白酒、新工艺白酒的分水岭。就在这一天,史上著名的“贵阳会议”落幕。这会议的全称叫《全国酿酒工业增产节约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发展液态白酒是酿酒工业节粮的重大举措”。从此,会议所倡导的,勾、调、串、液态法等非粮食白酒工艺开始迅猛发展。
由国家经委、轻工业部、商业部、农牧渔业部联合主持召开的全国酿酒工业增产节约工作会议于1987年3月22——26日在贵阳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有关部(委、局)、各省(区、市)的酿酒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科研、设计、生产企业和新闻报导等单位共470人。 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精神,布置了国家经委上报国务院并获批准的“关于加强饮料酒工业管理、节约用粮问题的请示”的内容要求,着重研究了加强饮料酒工业管理、控制白酒生产、提高饮料酒产品质量、节约酿酒用粮等问题;具体制订落实了酿酒工业增产节约的指示和措施。
  轻工业部副部长康仲伦代表一委三部在会上重点提出,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的各行各业中,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的伟大意义,并就当时饮料酒各酒种的产品质量、物料消耗、生产管理等现状,做了深入的分析。同时,对各酒种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和要求,特别对耗粮高的白酒,要求努力提高技术,降低粮耗,发展低度酒,扩大名优酒,减少劣质酒,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液态白酒是酿酒工业节粮的重大举措。对饮料酒的发展,提出要坚持“优质、低度、多品种”的发展方向和实现“四个转变”,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水果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四个转变”是方向性的决策,指明了酿酒行业的奋斗目标,提高并理清了各级管理者的思路,目标明确,任务艰巨。
  会议要求全国白酒产量中1/3的产量要降到55度,迅速研制40度以下的低度白酒,积极开展液态法白酒的科研工作,采取勾、调、串工艺,提高白酒质量,尽快实施液态法生产白酒的重大节粮举措。
真的假的?
肯定的啊!日本酒一般十五度,国产酒五十度就是高度酒了,六七十度的全是酒精味,有什么喝头
从媒体报道的长文中摘引出的这段话信息量非常大,这段话真实地反应出当时方方面面的真实状态。让我们来逐一挑出重点词,抽丝剥茧再现文字背后的历史原貌吧。

  三分之一是目标。目标,就是现在还没有实现的意思。降到,从高到低叫降,从低到高叫升。也就是从55度以上,降到55。这说明在当时,55度和低于55度的总和,不到三分之一。而且是远远不到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就是33.3%,这是目标。当时离目标还有多远呢?会议中没说,我们猜测一下,是25%?20%?10%?楼主的猜没是远远不到33%,10%以下的可能性有,10%~20%的可能性较大,20%-30%的可能性较小。依据是,从20到33,幅度小的叫自然波动,就为了这么小幅度的变化,犯不着开这么大型的会。
  假如10~20%的正确的,那么我问你,55度(不含)以上的酒,当时占总产量的比例是多少?
  答案当然很简单,80%~90%呗。

  那么我再问你,55度以上是多少度?是56?58?60?还是65?
  实际上在当时,65度也很少见。绝大多数的酒是60度。

  这句话,还有第4个看点。请比较这两种说法,
  “降到55度”
  “降到55度以下”,看出这二种表述的区别了吗?

  报道中用的是第一种表述,明确把目标定在55度。而绝口不提“……以下”。可见目标绝不是54,53,52,51……41,40中的任何一个。
  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还没有形成55度以下酒的概念!”。假如53度比55是“更合适”的度数、是“更优秀”的度数。那么会议就把该表述为“降到53度”。
  显然在当时,会议认为55度比53度“更合适”。酒友们觉得这道理能说得通吧?

  真相是,白酒有史以来,高度酒一直是绝对主流。高度酒才是酒的主旋律。自从蒸馏工艺发明以来,中国白酒就一直以“高度”的面貌面对世界。这面世时间已经长达数百年,我们有理由相信,一直到1987年,市场上的白酒就是指高度酒。
  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jiangliang3955 发表于 2016-1-16 09:18
这广告发的,直接喝酒精不更好更纯?酒精度数过高了,就是酒精味道了
后面会说,酒精和粮食酒的区别
第2句,迅速研制40度以下的低度白酒。

  █解读:关键词是“研制”。
  研制,为什么不是“推广”、或“普及”、“实施”这些词呢?
  这证明当明还没有低于40度的技术,没有,所以才需要研制。若已有技术了,直接推广就是了,哪里还需要研制呢?
  这是历史的另一个真相。中国白酒自蒸馏工艺自发明以来,就一直是高度酒,直到1987年,尚无40度以下的低度白酒。
在1987年以前其实零星地出现过40度以下的低度白酒,但其技术不成熟。
  早在1975年,张弓酒就通过把酒降温到零下15度以析出沉淀,然后过滤掉沉淀,再加水,得到清净透明的38度白酒。此酒在76年还进入广交会外销以赚取外汇。但是此酒有着低度酒天生的致命缺陷:易水解。凡是低度酒,都容易水解。水解,直到今天仍然是低度酒的软肋。出厂时口感尚可的低度酒,放置一年半载之后,它会水解,酒味变淡,只有水味和酸味。
关于水解,多说几句。水解与酯化,属于可逆反应的一对相反方向。
  化学基本方程:酸+醇<==>酯+水

  反应方向从左向右,叫酯化反应。高度酒窖存越久越香就是因为生成了更多的酯类。
  反应方向从右向左,叫水解反应。香味减淡,酸味,水味加重。
  反应的方向由浓度决定。哪一侧的浓度高,就向另一侧反应。度高酒进行着自左向右方向的酯化反应。低度酒因为水多醇少,就反过来进行着自右向左的水解反应。

 所以嘛,低度酒不能存,存上二年后就不能喝啦。
  学过化学的都知道,可逆反应最终会达到平衡,向左和向右反应的当量一样多。形成稳定态,不再增,不再减。所以,高度酒的“老化”时间,不是越长越好,有个三年五载,就达到平衡态,也就是到顶了。再继续窖存下去,已然不再提升品质。
jiangliang3955 发表于 2016-1-16 09:18
这广告发的,直接喝酒精不更好更纯?酒精度数过高了,就是酒精味道了
听说俄罗斯人要是饥渴了,就直接喝这个了
第3句:积极开展液态法白酒的科研工作,采取勾、调、串工艺……
  █解读:关键词是“积极”。“开展”
  这说明,当时酒厂对“勾调串”工艺“不积极”,对液态法白酒“不积极”。会议要求大家从“不积极”,变为“积极”。如果大家本来就非常积极,这里还会要求吗?这说明,当时整个行业并没有普遍使用“新工艺白酒工艺”。
  不积极,我找出这个词的几个同义词:消极,观望,敷衍,抵制,反对。
  为什么不积极?这可是节约粮食,降低成本,快速扩大产能的“好事”,当时的酒厂为什么不积极呢?酒友们自行分析推测原因吧。楼主提示一点,当时的酒厂基本是国营厂,全民所有制的,主人翁意识自觉着呢,谁不爱自己的声誉呢。

  此处“积极”后的词是“开展”,而不是研制。能开展,说明当时不差技术,而且勾调串的工艺肯定是成熟的。对不对?若不成熟,则需研究,对吧?这技术何时就有了?楼主从媒体找到另一段相关报道,附在这里。

  /*------摘引分隔线开始-----------*/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便开始研制新工艺白酒,1956年,轻工业部向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提出课题,列入《1956-1967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1956年,酿酒界泰斗熊子书先生就接受了轻工部的任务,开始研究“饮料酒精兑制白酒”,利用老法生产的丢糟串香,使酒精带有人们习惯的“糟香味”;又用固态法生产的白酒加入稀释酒精,试验结果表明,加入7%的优质白酒,就能具有我国白酒的固有风味。
  1966年,熊子书再次接受试验课题,研究串香法白酒,最终用10%的固态发酵香醅,和90%液态发酵的酒精串香。
  /*------摘引分隔线结束-----------*/

  这段摘引的话中提到“人们习惯的糟香味”,这糟香味,2015还是“人们习惯”的味道吗?我看已经是“稀罕之味”了?不要说“经常闻到”,就是“闻过”的酒友又有几人?“闻过”者总人数,能占全体酒友的百分之几呢?)

  从1956到1987,已31年。这三十年前就有的新工艺白酒技术,经轻工业部推行,行业内应当广为人知,绝对不是哪个厂的私家秘术。公有制一统天下1987年,推行31年的结果是,这一色的国营酒厂,居然集体地、不约而同地对轻工业部的新工艺“不积极”。
  你敢说,国营企业的职工不爱国爱厂爱家吗?你敢说,国营企业职工不重视质量和信誉吗?

第4句……采取勾、调、串工艺,……液态法生产白酒……
  █解读:这里提到了四种工艺,分别是勾,调,串,液态法。解释一下这四种工艺,
  1)勾:酒精+水+7%~10%的传统粮食酒,配出的酒。
  2)调:典型如“三精一水”,酒精+香精+糖精+水,风味很差。喝后严重头疼。
  3)串:90%酒精+10%传统发酵的香醅上锅蒸,得到的酒也带有传统酒的糟香味。风味有点接近传统酒。
  4)液态法白酒:
  狭义的液态法,是指用薯类、玉米等含淀粉含粮的代用品用“一步法”生成酒,生产工艺类似于生产酒精的工艺,一步到位地蒸馏生成酒。酒中杂质较多度数不高。可向发酵液里添加生香菌酵母液以增香。
  广义的“液态法白酒”,还包括了“食用酒精配制白酒”这种工艺。这二种工艺常混为一谈,其实是二种不同工艺,“液态法”所产酒的度数较低成份复杂,风味较差。“食用酒精配制白酒”工艺,所用的是高纯度的酒精(96%浓度),杂质少,先加水降度,再向其中添加微量的传统固态法白酒以提升风味。
第5句,尽快实施液态法生产白酒的重大节粮举措。
  █解读:这句话的第一层意思,关键词是“尽快实施”。
  尽快,实施,这两个词。实施是目的,尽快是要求。那么我问你,它实施了吗?它开始了吗?尽快是多快?尽快是在几个月后?还是多少天后?

  正确的理解是,尽快就是0.00…….01秒钟!能早一秒开始,就决不推迟一秒开始。这才是“尽快”的意思。有多早就赶多早!这透露出的信息是“焦急”、“迫不及待”。
  这里又透露出一个真相,液态法白酒,当时尚未实施。所以会议才要求实施,而且要求“尽快”实施。据此有理由相信,1987年以前,市面上基本没有液态法白酒。与液态法相对的,是固态法工艺,也就是几百年来的传统工艺。也就是说,1987以前市面上的白酒,基本上都是固态法白酒。
  这会议表达之意,是迫切地希望,把固态法白酒,改为液态法白酒。

第6,仍是这句:尽快实施液态法生产白酒的重大节粮举措。
  █解读:这句话的第二层意义,关键词“节粮”。
  绕了那么一大圈,这才是最终目的,是为了“节粮”。这整个会议的目的,就是要减少酿酒用的粮食。一句话:原来的粮食酒以后改成非粮食酒。
  国人素有勤俭节约的美德,一向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提倡节约粮食,乍听之下,与一贯的道德习惯一致,不会导致抵心理。但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则看到问题的另一面。
  在当时传统酿酒工艺下,所投入的粮食中含有多少淀粉,理论上能转化出多少酒,实际上出了多少酒,酿完酒后丢弃的酒糟里还剩下多少淀粉,这些都有数据可测算。酿酒技术经几百年的发展,不断改进工艺,出酒率已经非常接近理论值。
粮食里的淀粉已经被充分利用了。最后丢弃的粮食渣子叫“丢糟”,丢糟里只剩下微量的淀粉,也没有被浪费掉,而是被拿去喂猪。和猪草拌在一起,猪爱吃它。这喂出的猪算是有机猪,肉质特别香,比用豆粕等现代饲料喂养的猪肉要香得多。传统酿酒工艺里,粮食被干净、完全地利用,何处有浪费?

  没有浪费,也就不存在挖潜的空间,这节约从何处节起?节约已无可能。这节粮二字,该如何理解才对?
  这节粮,该理解为“限制”、“减少”“取消”等意才对。限制酿酒用粮,才是会议的真实意图和首要目的。

第7,仍是这句:......液态法生产白酒……节粮举措。
  █解读:这句话的第三重意义,我们解读点为,液态法……节粮。
  液态法节粮。对这一结论,你还解读出什么?
  液态法白酒能省下来粮食,这酒已不再是粮食酒。
  液态法白酒,是以谷物、薯类、蜜糖等含淀粉、含糖的代用品为原料。这哪里是节粮啊,这是“免粮”呀。当然能省出粮食。
第1句:…....布置了国家经委上报国务院并获批准的“关于加强饮料酒工业管理、节约用粮问题的请示”的内容要求……制订落实了酿酒工业增产节约的指示和措施。
  █解读:这一句有两个观察点。
  第1个要点,这份执行案,已经“经委上报国务院并获批准”。说明这会议的要求是正式出台的行业规定,代表了最高层的意志。所有要求是“不容置疑”“不容讨论”的。
  第2个要点,”布置了…..措施”,给这会议做了定性,这是布置任务的会,是属于执行层面的,根本不是战斗动员,直接就是不容置疑的下达战斗命令!各路精英们前来领命回去执行,根本不存在讨论商量的余地。
      也就说,节粮,通过改变白酒酿造工艺来节粮,已经是政治任务,节粮定性为政治节粮

第2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的各行各业中,广泛开展……
  █解读:这并不是针对白酒一个行业的孤立的会议和孤立的要求。而是“各行各业”,是“广泛”的。是“全国范围”的,核心目标都是“限制用粮”。酿酒行业也许是首当其冲,也许仅仅是“躺枪”。但酿酒行业从业人员要明白,限粮,是国家战略。必须无条件地执行。
第3句:由国家经委……国家有关部(委、局)、各省(区、市)的酿酒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科研、设计、生产企业和新闻报导等单位共470人。
  █解读:一委三部,各级主管单位,生产设计科研都到齐了。
  各级领导们都到齐,这是行业会议最顶极的规格,还有可能更高规格吗?
  高校、科研、设计、生产、舆论等业内精英都来了,代表了行业的方方面面。这说明了会议内容的“执行力度”。其执行力度将是“一定要执行”到行业的方方面面。
  强大的阵容,470人的庞大规模,说明了会议的重要程度是“极其重要”。
  之所以在多个方面强调会议的“高规格”,强调会议内容的“极其重要”,以强调会议的目标“一定要落实”。恰恰反映出,会议的目标将是“极其艰巨”,执行起来“困难极大”。
通过前面的解读可知,会议的核心意图是“限制酿酒用粮”,用这么高规格的会议,来布置落实“限粮措施”。
  会议规格有多高,“限粮”就有多重要。
  会议范围有多广,“限粮”的难度有多大。
  这一切都在说明,限粮,是一件极其重要、难度极大的战略任务!
  反过来想想,如果是件容易的事,例如媒体发篇稿子就能达到目标,有没有必要劳师动众,开这么高规格的会议呢?
通过前面的解读可知,会议的核心意图是“限制酿酒用粮”,用这么高规格的会议,来布置落实“限粮措施”。
  会议规格有多高,“限粮”就有多重要。
  会议范围有多广,“限粮”的难度有多大。
  这一切都在说明,限粮,是一件极其重要、难度极大的战略任务!
  反过来想想,如果是件容易的事,例如媒体发篇稿子就能达到目标,有没有必要劳师动众,开这么高规格的会议呢?

  第四句: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精神
  █解读:关键词:运动。
  “运动”是个极其特殊的词,在中国它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个名词,是个代词,还是个量词。
  教授的学术研究以“课题”为单位。
  房产开发商的工作以“项目”为单位。
  政府卖地以“地块”为单位。
  党的进程以“运动”为最高单位。一说到运动,那一定是大事,要集中全国力量办的大事。
  1950-1977期间,学术界一致公认的“主要运动”一共有十四次。可自行百度“历次运动”,查看是哪十四次。

  越是高,越说明难度极大。如果随便增发些钞票,或调整行业主管就能解决问题。用得着上升到一场“跨行业”、“全国性”的运动吗?显然,不能。
  显然,这说明“节粮”难度巨大,已经到了必须集中全党全国之力,搞一场“运动”才能解决问题。这定然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
  解读至此,我们仿佛明白,1987的限粮,绝对不是酿酒行业内的内部事务。限粮,已经是一场全党全国要面对的重大任务。
  这显然属于国家层面的大战略,是国家意志。行业内的得失都属于小账,个人的口腹之享就更不值一提。国家战略才是大账,对吧。
酒不敢说,我不喝酒,但要说酱油和醋也是散装的好那就是胡扯了。

现在在超市里买的品牌酱油,还分老抽和生抽,90年代之前去门市部打酱油根本就没有老抽和生抽之分,就是一个大酱缸里给你用竹筒提上来打满一瓶就行了,味道跟现在的品牌酱油差远了,一点酱香味都没有,而且浓度也不高,跟水一样,不像现在的酱油的确粘稠得有些像油。

醋更不用说了,当年醋缸打出来的醋只有一个味道,那就是酸,而且是干巴巴的酸。现在买的镇江陈醋、山西陈醋那味道比当年的散装醋强多了,酸中带甜,后味绵长,自从有了瓶装醋,再也没买过散装醋。
后面会说,酒精和粮食酒的区别
你喝过酒吗?


 第5句:国务院决定……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伟大意义。
  █解读,关键词“伟大”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增产节约”的核心是“节粮”。节粮,本就是任何国家任何时间都要遵守的基本原则。一年级小学生就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谁也不会反过来,说浪费粮食光荣。既然这是一条存在了许多年的基本原则,却在这个时间点上升到“伟大意义”层面了。它伟大在哪儿呢?以前那么多年里,它难道就不伟大吗?为什么在1987这个时间点拔高成“伟大”的意义呢?
  这明显是个疑点。
解读到此,眼前似乎豁然明朗。新工艺酒始于1987的节粮运动。这节粮,并非源自酒厂的利益驱动。也就是说,它既不是技术进步所需要的节粮,也不是经营降低成本所需要的节粮。它是源于政治任务的政治节粮。
  勾兑白酒是政治节粮的产物。这是本文提出的第一个基本观点。也是本文最重要的核心结论。

  若不是这场运动,大概率的结果是,今天的市场主流仍然是纯粮食高度白酒,而不是低度勾兑酒。与今天的现状相反。
多年来的互联网阅读影响着我的思维定式。让我养成一个基本习惯和一个基本观点。这个基本习惯就是,习惯于考察任何事件发生时的大环境,而不是静态地、孤立地去看待一件事。一个基本观点是,任何重大历史事件,绝对不是某些小民的自发行为,一定是某方势力策划-执行的结果。
  回到这场节粮运动上来,前一章论“代价”论“所失”。这一章论“所得”,我依次来考虑几个问题,
  1、        能节省出多少粮食。
  2、        当时的大环境是怎么样的,若不补上这些粮,结果会有多严重?
  3、        有没有其它替代方案弄出粮食。
  这个坑实在是太大了,在天涯,与粮食有关的帖子数以万计,但这个坑我一定会努力填平它。楼主自认没能力看透讲透。自己的这些推导和看法。权当作是酒桌上的谈资吧。
我们首先来算算这场政治节粮一共能省下多少粮食?
  1987年,全国白酒产量为431万吨(有些资料的单位写作“千升”),习惯上说酒产量时,都折算为65度。假设这431万吨就是指65度的酒。我们粗略估计一下用多少粮食。按平均三斤粮食出一斤酒来算,一共耗粮1293万吨,也就是258.6亿斤。当年的粮食总产量是40473亿斤。占比为0.639%。
  (实际上的理论出酒率是,100公斤淀粉,可以出60.54公斤96v/v%的酒。高粱的淀粉含量约在65%左右。)
  这是粗略估算,没法精确,各地粮食的淀粉含量非恒值。淀粉产酒率随各地工艺也不同。一般说原料出酒率30%,或者说三斤高粱产一斤酒是可信的。

 第5句:国务院决定……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伟大意义。
  █解读,关键词“伟大”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增产节约”的核心是“节粮”。节粮,本就是任何国家任何时间都要遵守的基本原则。一年级小学生就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谁也不会反过来,说浪费粮食光荣。既然这是一条存在了许多年的基本原则,却在这个时间点上升到“伟大意义”层面了。它伟大在哪儿呢?以前那么多年里,它难道就不伟大吗?为什么在1987这个时间点拔高成“伟大”的意义呢?
  这明显是个疑点。
解读到此,眼前似乎豁然明朗。新工艺酒始于1987的节粮运动。这节粮,并非源自酒厂的利益驱动。也就是说,它既不是技术进步所需要的节粮,也不是经营降低成本所需要的节粮。它是源于政治任务的政治节粮。
  勾兑白酒是政治节粮的产物。这是本文提出的第一个基本观点。也是本文最重要的核心结论。

  若不是这场运动,大概率的结果是,今天的市场主流仍然是纯粮食高度白酒,而不是低度勾兑酒。与今天的现状相反。
多年来的互联网阅读影响着我的思维定式。让我养成一个基本习惯和一个基本观点。这个基本习惯就是,习惯于考察任何事件发生时的大环境,而不是静态地、孤立地去看待一件事。一个基本观点是,任何重大历史事件,绝对不是某些小民的自发行为,一定是某方势力策划-执行的结果。
  回到这场节粮运动上来,前一章论“代价”论“所失”。这一章论“所得”,我依次来考虑几个问题,
  1、        能节省出多少粮食。
  2、        当时的大环境是怎么样的,若不补上这些粮,结果会有多严重?
  3、        有没有其它替代方案弄出粮食。
  这个坑实在是太大了,在天涯,与粮食有关的帖子数以万计,但这个坑我一定会努力填平它。楼主自认没能力看透讲透。自己的这些推导和看法。权当作是酒桌上的谈资吧。
我们首先来算算这场政治节粮一共能省下多少粮食?
  1987年,全国白酒产量为431万吨(有些资料的单位写作“千升”),习惯上说酒产量时,都折算为65度。假设这431万吨就是指65度的酒。我们粗略估计一下用多少粮食。按平均三斤粮食出一斤酒来算,一共耗粮1293万吨,也就是258.6亿斤。当年的粮食总产量是40473亿斤。占比为0.639%。
  (实际上的理论出酒率是,100公斤淀粉,可以出60.54公斤96v/v%的酒。高粱的淀粉含量约在65%左右。)
  这是粗略估算,没法精确,各地粮食的淀粉含量非恒值。淀粉产酒率随各地工艺也不同。一般说原料出酒率30%,或者说三斤高粱产一斤酒是可信的。
jiangliang3955 发表于 2016-1-16 09:34
你喝过酒吗?
以前经常和,后来不敢喝了
以前经常和,后来不敢喝了
原酒确实杂质多'危害大,不敢喝对你好
真的假的?
很简单,绕来绕去都会突出自酿酒如何如何。
即使不在此贴,很快就会有文中暗示的自酿酒的别的贴的出现。
jiangliang3955 发表于 2016-1-16 09:38
原酒确实杂质多'危害大,不敢喝对你好
抱歉,我从来只在超市买酒喝,因为原酒已经买不到了
切,转了一大圈回来还不是又扯什么分田单干导致粮荒,人民公社好啊人民公社好!

党中央号召增产节约就说明粮荒了?嗯,看来太祖时代果然是年年粮荒——你看,不是年年都喊“增产节约”么?
抱歉,我从来只在超市买酒喝,因为原酒已经买不到了
四川到处都是,这个文章作者估计也有小作坊,这些所谓的原酒现在小县城里到处有,几十一斤,便宜着那,就是白送我我也不会喝
若按贵阳会议的目标,改用液态法了,也就是完全不用粮食,三分之一产量对应的耗粮量,可省下粮食431万吨,也就是86.2亿斤,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0.213%,1987年末人口总数为10.9亿,分到每个人头上,人均可分到7.9斤。还是挺可观的。
  那么白酒行业一共耗了多少粮呢?这里按30%原料出酒率来算,白酒总产量431万吨,共耗粮431/0.3=1436万吨,等于287.2亿斤,人均可分到26.35斤。

  若不用液态法,仍然用固态法酿造粮食酒,仅仅是从60度降到55度,三分之一产量降度,能省出多少粮食?查60度和55度酒对应的酒精质量分量,分别是52.09%和47.18%,酒精含量少了9.4%,对应省下的粮食数,86.2*9.4%=8.1亿斤,人均分到7.5两。

  靠固态法降度,能省下7.5两(人均),微不足道啊。而改用液态法白酒,能省下7.9斤。我更有理由相信,改用液态法酿酒,才是贵阳会议的真正目的。
8斤粮食似乎不起眼。但得看处于丰年还是灾年。
  粮食是种特殊的商品,只要一有缺口,供应不足,哪怕价格涨到天上,缺口还是不能补上,总有人得不到粮,必须以一部分人挨饿甚至饿死为代价,消灭了需求,供需恢复到平衡后,涨价才会停下来。
      新中国粮食生产从1984高点之后,1985之后的连续5年,粮食总量在原地徘徊。人均粮食则趋向下降。350公斤,算是粮食安全的红线,这5年里,最低点出现在1988年,人均粮甚至降到了354公斤。注意,这354是理论人均粮食占有量,国家还得拿出相当部分用作战略储备粮,工业用粮(生产药品),酿酒要耗粮,生产副食品(糖果饼干),织布用浆等都要耗粮。人民实际可分配的粮食,肯定远远不到354公斤。
前一节已经算过,酿酒工业1987年总的耗粮量287.2亿斤,相当于人均26.35斤,扣掉仓储运输损耗至少得2%吧,得留种子粮吧,得留战备粮吧,88年实际人均可支配粮食,很有可能低于300公斤。已经跌破温饱线。从图上可以看到1984年到198己巳年,农业限入瓶颈,停步不前,而饥荒似乎如影随形随时会爆发。

  我有理由相信,1987年的贵阳会议,“万分及时”地从酿酒行业“截走”一部分粮食,减缓了后续两年口粮的紧缺。避免了更大的饥荒。
  显然,这并不是真相的全部。
jiangliang3955 发表于 2016-1-16 09:42
四川到处都是,这个文章作者估计也有小作坊,这些所谓的原酒现在小县城里到处有,几十一斤,便宜着那,就 ...
四川我知道,当时中央电视台的标王,秦池,就是大量从四川买酒

买酒 ---- 灌装 ------ 卖酒 ------- 利润 ------广告 ,再重复
直到第三年断档了
四川我知道,当时中央电视台的标王,秦池,就是大量从四川买酒

买酒 ---- 灌装 ------ 卖酒 -------  ...
高档白酒的制作工艺写这文章的应该一点不了解,他也就是个劣质白酒小作坊从业者
水之秋 发表于 2016-1-16 09:41
切,转了一大圈回来还不是又扯什么分田单干导致粮荒,人民公社好啊人民公社好!

党中央号召增产节约就说 ...
太祖以前也是年年粮荒,
唐宋元明清,年年单干,吃饱的年份有几个?
怎么1979年一分田单干就吃饱了?
jiangliang3955 发表于 2016-1-16 09:47
高档白酒的制作工艺写这文章的应该一点不了解,他也就是个劣质白酒小作坊从业者
期待你的科普,可新开一贴,我定去捧场
赵章办事 发表于 2016-1-16 09:47
太祖以前也是年年粮荒,
唐宋元明清,年年单干,吃饱的年份有几个?
怎么1979年一分田单干就吃饱了?
1958-1978年,年年都是人民公社,吃饱的年份有几个?怎么1979年一分田单干就吃饱了呢?
期待你的科普,可新开一贴,我定去捧场
可以,先告诉你这些自制原酒几大问题,一是杂质多,二是口感极差,苦或者酸。就是茅台也没人喝没处理过的原酒
mmmmmmm 发表于 2016-1-16 09:38
很简单,绕来绕去都会突出自酿酒如何如何。
即使不在此贴,很快就会有文中暗示的自酿酒的别的贴的出现。
你以为人家啊只是在为自酿酒做广告,乃衣服……

人家真正的目的,是要告诉你分田单干了,结果就粮荒了,所以不得不降低酒的度数以节约粮食,所以还是人民公社好!昂德斯丹?
那么多废话,楼主直接说卖什么酒就完了
已点举报不谢
你以为人家啊只是在为自酿酒做广告,乃衣服……

人家真正的目的,是要告诉你分田单干了,结果就粮荒了 ...
昂德死蛋。
而且你告诉我现在什么酒不是粮食酒?低度酒的红火,主要原因是大家的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现在大家聚餐过程中,除了高档高度酒,如茅台五粮液有人喝,大部分都会选择低度酒,不容易醉,方便炸靁子
小酒坊的工艺决定了蒸馏分离的时候杂醇含量更高,口感先不说,对健康起码是更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