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二传手——中继卫星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7:54:16
简要介绍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的情况,也请诸位同好指正与补充[em05]

中继卫星是一类特殊的通信卫星,是构成天基测控通信网的核心设备。它是20世纪航天测控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由于其突出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从根本上解决测控、通信的高覆盖率问题,同时还解决了高速数传和多目标测控通信等技术难题,能够对多种航天器进行长弧段的连续服务,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自问世以来备受各航天强国的重视,美、苏/俄、欧、日等纷纷建立起或在建自己的TDRS系统。我国也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第一代试验中继卫星的方案论证、关键技术预研等工作,目前CTDRS正加紧研制中,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发射。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利用同步卫星和地面终端站,对中低轨飞行器进行高覆盖率测控和数据中继的系统,该系统由空间段(2~3颗运行在GEO轨道的卫星)、用户航天器应答机、地面中心站(有集中和分散两种配置形式,也可以两者兼有)三大部分组成,构成一个完整的天基测控系统,具有跟踪测轨和数据中继两方面的功能。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全球范围内从地面—中低轨道—同步轨道的固定或移动的多个目标进行跟踪、测控、通信甚至导航等。
据介绍:“中继卫星系统这一概念是早是Malcolm Mcmulien 1964年开始研制的TDRSS,便能一举解决全轨道跟踪多个航天器和高数据率传输问题。
TDRSS是充分利用太空的高空资源,把地面的测控及通信站搬到空间地球静止轨道的卫星上去。只要发射两颗星,空间角位置上间距130度,便对所有轨道高度约1200公里至12000公里近地轨道飞行器可实现100%的连续跟踪覆盖,对轨道高度约200公里的飞行器,也可实现85%覆盖。所有用户飞行器、空间站核心站,可利用TDRSS中的任一颗进行双工通信。TDRSS星收集所有用户星的数据,编排成帧后,再与单一地球站建立通信链路,TDRSS和地球终端站就成为太空和地球之间建立通信联系的唯一信息港。地球站通过TDRSS可间接与用户星建立通信链路,借助TDRSS的中继,地球站可对各用户星测轨定位,这种设想一旦成为现实,可大量裁减陆地测控站、测量船,同时也减少建设、维修和操作费用。”——(摘自《卫星与网络》2001.6期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陈秀珠http://www.100j.net/Article/NetKnowledge/Communicate/Satellite/200504/14837.html);
我这里主要是想介绍正在运行的中继卫星星体、有效载荷等情况,而对地面站、用户航天器不准备展开了。

TDRSS对用户航天器提供的服务有3种:K频段单址服务(KSA)、S频段单址服务(SSA)、S频段多址服务(SMA)。其中为K频段用户提供高数据传输率服务,SSA为S频段的单用户提供中等数据率服务,多址服务可为多达20个的S频段用户提供低数据率的服务。
[B]待续......[/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4 15:31:25编辑过]
简要介绍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的情况,也请诸位同好指正与补充[em05]

中继卫星是一类特殊的通信卫星,是构成天基测控通信网的核心设备。它是20世纪航天测控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由于其突出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从根本上解决测控、通信的高覆盖率问题,同时还解决了高速数传和多目标测控通信等技术难题,能够对多种航天器进行长弧段的连续服务,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自问世以来备受各航天强国的重视,美、苏/俄、欧、日等纷纷建立起或在建自己的TDRS系统。我国也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第一代试验中继卫星的方案论证、关键技术预研等工作,目前CTDRS正加紧研制中,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发射。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利用同步卫星和地面终端站,对中低轨飞行器进行高覆盖率测控和数据中继的系统,该系统由空间段(2~3颗运行在GEO轨道的卫星)、用户航天器应答机、地面中心站(有集中和分散两种配置形式,也可以两者兼有)三大部分组成,构成一个完整的天基测控系统,具有跟踪测轨和数据中继两方面的功能。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全球范围内从地面—中低轨道—同步轨道的固定或移动的多个目标进行跟踪、测控、通信甚至导航等。
据介绍:“中继卫星系统这一概念是早是Malcolm Mcmulien 1964年开始研制的TDRSS,便能一举解决全轨道跟踪多个航天器和高数据率传输问题。
TDRSS是充分利用太空的高空资源,把地面的测控及通信站搬到空间地球静止轨道的卫星上去。只要发射两颗星,空间角位置上间距130度,便对所有轨道高度约1200公里至12000公里近地轨道飞行器可实现100%的连续跟踪覆盖,对轨道高度约200公里的飞行器,也可实现85%覆盖。所有用户飞行器、空间站核心站,可利用TDRSS中的任一颗进行双工通信。TDRSS星收集所有用户星的数据,编排成帧后,再与单一地球站建立通信链路,TDRSS和地球终端站就成为太空和地球之间建立通信联系的唯一信息港。地球站通过TDRSS可间接与用户星建立通信链路,借助TDRSS的中继,地球站可对各用户星测轨定位,这种设想一旦成为现实,可大量裁减陆地测控站、测量船,同时也减少建设、维修和操作费用。”——(摘自《卫星与网络》2001.6期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陈秀珠http://www.100j.net/Article/NetKnowledge/Communicate/Satellite/200504/14837.html);
我这里主要是想介绍正在运行的中继卫星星体、有效载荷等情况,而对地面站、用户航天器不准备展开了。

TDRSS对用户航天器提供的服务有3种:K频段单址服务(KSA)、S频段单址服务(SSA)、S频段多址服务(SMA)。其中为K频段用户提供高数据传输率服务,SSA为S频段的单用户提供中等数据率服务,多址服务可为多达20个的S频段用户提供低数据率的服务。
[B]待续......[/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4 15:31:25编辑过]
各国中继卫星的一些数据参数:
再谈谈中继卫星的工作概况(水平有限,错误难免[em04])。

某些概念(以CTDRS为例):
1、前向通信链路  由地面站—中继星—用户星的通信链路,前向链路中分为前向轨道间链路(星-星)和前向馈电链路(地-星)。
2、返向通信链路  由用户星—中继星—地面站的链路,同样分为返向轨道间链路和返向馈电链路。
3、轨道间链路(星间链路IOL)是指用户星和中继星之间的通信链路,采用S/Ka双频段工作,S频段主要用于对用户星测控和传输低速数据,Ka频段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4、馈电链路  指中继星与地面站的通信链路,工作在Ka频段。
为了实现天基信息的传输,首先要引导中继卫星的天线完成对用户航天器的捕获与跟踪,这是TDRS的一项关键的技术难题!
以S/Ka单址天线为例,目前有星-地大回路捕获跟踪和星上自主跟踪两种方式。前者是由地面站发出指令引导中继星天线S频段的宽波束指向该用户航天器,然后发指令使户星的天线指向中继星。当落入到S频段的波束后,中继星上的Ka频段开始工作;当由S频段转入Ka频段工作时,Ka频段开始时仍继续开环工作,当目标进入主波束的牵引范围内转为自跟踪工作。
星上自主控制则是由中继卫星处理相关信息,发出指令驱动天线指向用户星。当中继星没有捕获用户星时,靠星载计算机算出目标位置,产生指向角度。这种工作模式称为开环模式,开环捕获达到足够的精度后才能使系统能够使系统转入自动跟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4 19:00:03编辑过]
中继卫星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大型通信卫星,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天线,下图显示的是TDRS-I发射状态下的外形。两个直径4.9米的S/Ku/Ka单址天线(增加了Ka频段馈源、但不能与Ku频段同时使用,其返向数据传输率最高达800Mb/s),由复合材料制成,无骨架弹性网面,发射时天线两边收拢,定点后释放弹回,成抛物面形状,较第一代伞状结构简单。

若要查看高分辨的图片,还可以访问波音的网址:
http://www.boeing.com/defense-space/space/bss/hsc_pressreleases/photogallery/photogallery.html
更正,上图为TDRS-J
HAO DONG XI A  HAO DONG XI
好啊!祖国的航天技术真是蒸蒸日上啊!风云3号和风云4号也在研究了!真是个好消息!
快点上天吧,我都等不急了!哪怕先应付一下也好,那些测控人员太辛苦了!
是啊.[em06]
再介绍一位特殊而又神秘的型号——美军的第二代中继卫星SDS-2(Satellite Data System 卫星数据系统),前面已提到过NRO于1976年开始发射第一代中继卫星,实时传送锁眼系列侦察卫星的图像信息,1976~1987先后共有8颗卫星。1989年8月开始用航天飞机发射第二代卫星。卫星采用了休斯公司的HS-389平台(Intelsat-6商用卫星采用的也是该平台),此卫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运行在Molniya轨道即大椭圆轨道 (highly elliptical orbit 或 HEO)。据介绍,选用Molniya轨道,受人为干扰的可能性比GEO轨道的小,不过同时也增加了对用户星的捕获与跟踪的难度。由于保密的缘故,缺少这颗卫星确切的轨道参数(其实就连到底发射了多少颗卫星也众说纷纭,相关推测可以参考http://www.astronautix.com/craft/sds2.htm)。
卫星参数参看示意图。
日本以其经济和技术实力,为稳步实现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十分重视天基测控通信网的建设。为此,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于1993年便确定了4步走的发展数据中继与跟踪卫星系统(DRTSS)的策略:
第一步1995年利用“工程试验卫星-6”(ETS-6)进行试验;
第二步1997年利用“通信工程试验卫星”(COMETS)进行试验;
第三步1998年利用“光学轨道间通信工程试验卫星”(OICETS)进行试验;
第四步是发射2颗实用型数据中继与跟踪卫星(即DRTS—“数据中继试验卫星”)。
目前,已初步建成一个天基测控通信网DRTSS系统,能对4~6个用户航天器提供服务保障。日本的DRTSS系统由定点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DRTS中继星、用户航天器及相关的地面站系统组成。
    原计划发射2颗DRTS中继星分别定点在东经90°(DRTS-E)和西经170°(DRTS-W),间隔为100°,两星对地面覆盖几乎达到85%,且卫星的南/北向位置保持精度优于0 1°。据NASDA网站的介绍,2001年8月终止了DRTS-E的开发。2002年9月10日一枚H-IIA F3把一颗DRTS和一个无人空间实验回收系统(USERS)发射入轨。
  http://www.nasda.go.jp/projects/sat/drts/component_e.html
    DRTSS系统地面站设置在筑波空间中心(TK-SC)、鸠山地球观测中心(EOC)及增田跟踪和数据处理站(MTDS)。
DRTS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基本参数:



maya兄好贴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9 15:32:48编辑过]
《国际太空》杂志对营救行动的介绍:"阿蒂米斯"卫星创造4个世界第一
http://www.cast.ac.cn/cbw/GJTK/200309/6.htm
苏/俄的中继卫星项目也很庞大、复杂,公开的资料主要介绍民用卫星(LUCH,见下图)。数据中继网分为军用和民用两个网络,军用星(急流)采用C波段,采用相控阵天线,用于侦察、海洋监视等卫星的数据中继业务。
http://www.npopm.ru/e/produkt/satelites/luch.htm
<P>热切期盼我国第一代试验中继卫星(CTDRS)——天链一号早日发射升空[em01]</P>
[B]以下是引用[I]aliasmaya[/I]在2005-11-3 11:23:00的发言:[/B][BR]<P>热切期盼我国第一代试验中继卫星(CTDRS)——天链一号早日发射升空[em01]</P>

有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4 20:21:13编辑过]
<P>根据我国中继卫星论证方案,第一代CTDRS空间段将由一颗卫星组成——TL-1,卫星兼顾试验和试用。利用DFH-3A平台,星间通信链路采用一副S/Ka双馈源抛物面天线,SSA(S波段单址)链路中继测控信号,星地高速数传采使用Ka频段。卫星天线指向、星间链路的捕获和跟踪,采用星上自闭环跟踪兼有星地大回路捕获跟踪的方案。</P>
<P>第二代CTDRS计划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星上安装有2副S/Ka双馈源单址天线,S波段相控阵多址天线和激光通信单元等。</P>
乖乖,国安没请你喝咖啡啊?
靠....
楼上这坟挖的真是好
厉害啊!!!
原帖由 aliasmaya 于 2005-11-7 20:16 发表 [url=http://bbs.cjdby.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647290&ptid=211901][img]
星上安装有2副S/Ka双馈源单址天线,S波段相控阵多址天线和激光通信单元


我来继续挖坟:D 请问aliasmaya版,你说的这个激光通信单元靠谱不?如果用在了我国的CTDRS II代星座上,会用来GEO-GEO星座内中继还是GEO-LEO星间中继?或者最不可靠的,星地激光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