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说的是满语还是汉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20:12:41
             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说的是满语还是汉语?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下所谓“上朝”的概念。

在我们通常概念中的那种“上朝”,也是清代所谓的“大朝、常朝”,是非常正式礼节。由于现代人受到电视剧的不良影响,往往觉得每日皇帝的上朝都是这种,各种品阶的大臣都要出席、每个人都要求穿着礼服(朝服)排排站,再来个太监喊一嗓子“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然而事实上这类大朝在清代每一年出现的次数都是屈指可数的,只在不得不正式操办一下的情况下,才会举行。这个原因也很好理解,大朝会级别的礼服(朝服等一大套)实在是太不好穿了……皇帝也是人啊筒子们~

所以尽管理论上来讲每月五、十五、二十五日应当举行常朝,但实际上这个完全是礼仪性质的,皇帝们很少自己找罪受真正意义上举行常朝,有时候甚至一年的都不举行一次。根据穿戴档记载,乾隆十七年穿礼服有十六次——这其中不完全是常朝所穿,礼服也在祭祀、大节日的情况下穿着(多数都是在这类情况下穿着)——其他年份差的也不多。

那么如果不举行常朝,清代君臣要怎么交流感情办办公事呢?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召见”,这个召见,才是每日都有的形式。档案中也记载“叫起”,听起来还是挺形象的。这种见面方式不会很多大臣,一般就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引见官员,例由吏部带领,应着蓝袍、天青褂,挂朝珠,每逢朔、望,及五日、十日,着补褂... ...至召见,大致服色略同,惟长袍不一例,蓝者、深驼色、浅酱色者,皆可着,亦配忠孝带。”所以穿的轻便多了,皇帝也不需要面对那么多人奏事。

明确了上朝的概念以后,我想大家该明白清代每日奏事之时皇帝其实不需要面对很多人,所以的确,皇帝是看人说话的。需要说满语的时候就用满语,面对不会满语的大臣就用汉语。

有人说雍正帝就只会用满语来骂人,这是非常不准确的。且不说雍正本人,雍正时期许多大臣们满文也还是很不错的,这其中也包括汉八旗的大臣,譬如年羹尧。我曾看过年的满文奏摺,文字娴熟,而且关键是写的够长……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参考一下国立故宫博物院 故宫文献编辑委员会出版的《年羹尧奏摺专辑》,其中有一大半都是“清字摺”,亦即满文摺。鉴于给个插图估计大家也看不懂,所以还是不占地方了。雍正帝的满文就更是神妙,一手满文写得龙飞凤舞,让无数读档案的后人看得泪流满面……

有清一代,大方向上的确是越到后期满语适用范围就越小,但由于清代皇帝素来维护“国语骑射”,在很多特定场合是要求必须说满语的。瀛生先生曾在《满语杂识》一书中提及,其高祖曾在道光末期亲见道光帝训斥因在御前奏事时满语口音有讹变的侍卫,可见起码到了道光时期,御前奏事还是看人下菜的(而且还要求口音标准T_T)。

最近我看到的一些新的资料也表明清末满语在档案、君臣问答、正式场合还是存在一定的应用范围的。如光绪年间接见外国使臣时,有记载表明光绪帝使用满语来主持场面。而哈佛燕京学院最近放出来的满文珍稀图书电子版的档案之一《中俄咸丰十一年条约档》满文原文更是点出了条约最终解释权以满文版本为主,这一点可能以往中国史学界提及的不多。

清代皇帝中满文最糟糕、最不着调的就要数宣统帝了,这也是客观环境所导致——毕竟他还没长大就退位了,严格说也并没有接受传统的满语文教育。所以对于其他皇帝,我们还是不要跟宣统一概而论比较好。

总而言之,尽管满语满文在日常生活中适用范围不断缩小,但在正式的场合中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无用。在日常的召见中(即御前奏事),皇帝所说的语言取决的大臣的身份和所奏内容,既有使用汉语的情况,也有使用满语的情况。

查看知乎原文(22 条讨论)

http://daily.zhihu.com/story/1858551
             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说的是满语还是汉语?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下所谓“上朝”的概念。

在我们通常概念中的那种“上朝”,也是清代所谓的“大朝、常朝”,是非常正式礼节。由于现代人受到电视剧的不良影响,往往觉得每日皇帝的上朝都是这种,各种品阶的大臣都要出席、每个人都要求穿着礼服(朝服)排排站,再来个太监喊一嗓子“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然而事实上这类大朝在清代每一年出现的次数都是屈指可数的,只在不得不正式操办一下的情况下,才会举行。这个原因也很好理解,大朝会级别的礼服(朝服等一大套)实在是太不好穿了……皇帝也是人啊筒子们~

所以尽管理论上来讲每月五、十五、二十五日应当举行常朝,但实际上这个完全是礼仪性质的,皇帝们很少自己找罪受真正意义上举行常朝,有时候甚至一年的都不举行一次。根据穿戴档记载,乾隆十七年穿礼服有十六次——这其中不完全是常朝所穿,礼服也在祭祀、大节日的情况下穿着(多数都是在这类情况下穿着)——其他年份差的也不多。

那么如果不举行常朝,清代君臣要怎么交流感情办办公事呢?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召见”,这个召见,才是每日都有的形式。档案中也记载“叫起”,听起来还是挺形象的。这种见面方式不会很多大臣,一般就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引见官员,例由吏部带领,应着蓝袍、天青褂,挂朝珠,每逢朔、望,及五日、十日,着补褂... ...至召见,大致服色略同,惟长袍不一例,蓝者、深驼色、浅酱色者,皆可着,亦配忠孝带。”所以穿的轻便多了,皇帝也不需要面对那么多人奏事。

明确了上朝的概念以后,我想大家该明白清代每日奏事之时皇帝其实不需要面对很多人,所以的确,皇帝是看人说话的。需要说满语的时候就用满语,面对不会满语的大臣就用汉语。

有人说雍正帝就只会用满语来骂人,这是非常不准确的。且不说雍正本人,雍正时期许多大臣们满文也还是很不错的,这其中也包括汉八旗的大臣,譬如年羹尧。我曾看过年的满文奏摺,文字娴熟,而且关键是写的够长……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参考一下国立故宫博物院 故宫文献编辑委员会出版的《年羹尧奏摺专辑》,其中有一大半都是“清字摺”,亦即满文摺。鉴于给个插图估计大家也看不懂,所以还是不占地方了。雍正帝的满文就更是神妙,一手满文写得龙飞凤舞,让无数读档案的后人看得泪流满面……

有清一代,大方向上的确是越到后期满语适用范围就越小,但由于清代皇帝素来维护“国语骑射”,在很多特定场合是要求必须说满语的。瀛生先生曾在《满语杂识》一书中提及,其高祖曾在道光末期亲见道光帝训斥因在御前奏事时满语口音有讹变的侍卫,可见起码到了道光时期,御前奏事还是看人下菜的(而且还要求口音标准T_T)。

最近我看到的一些新的资料也表明清末满语在档案、君臣问答、正式场合还是存在一定的应用范围的。如光绪年间接见外国使臣时,有记载表明光绪帝使用满语来主持场面。而哈佛燕京学院最近放出来的满文珍稀图书电子版的档案之一《中俄咸丰十一年条约档》满文原文更是点出了条约最终解释权以满文版本为主,这一点可能以往中国史学界提及的不多。

清代皇帝中满文最糟糕、最不着调的就要数宣统帝了,这也是客观环境所导致——毕竟他还没长大就退位了,严格说也并没有接受传统的满语文教育。所以对于其他皇帝,我们还是不要跟宣统一概而论比较好。

总而言之,尽管满语满文在日常生活中适用范围不断缩小,但在正式的场合中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无用。在日常的召见中(即御前奏事),皇帝所说的语言取决的大臣的身份和所奏内容,既有使用汉语的情况,也有使用满语的情况。

查看知乎原文(22 条讨论)

http://daily.zhihu.com/story/1858551
所有清帝国皇帝明确记载都是会说汉语,会写汉字的。至于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父亲塔克世也是混辽东马市的主,汉语口语也不会差。之所以建州女真能够崛起就是因为汉化程度最深,学习了汉人的计huai谋xinyan,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别看人家就看《三国演义》,各位外语过六级的有几个看过英文原版长篇小说的?
至于旗人科举,也是考汉文
慈禧满语不好,所以东北西北奏报只能用满文的惯例废除,加速了东北西北的汉化。
人家当时认为全中国都是他的,包括汉语。
到清朝后期,即使宫室子弟之间也很少讲甚至不会讲满语了吧。
满语不知道,只知道四阿哥的汉字不错
望极春秋 发表于 2016-1-17 11:17
到清朝后期,即使宫室子弟之间也很少讲甚至不会讲满语了吧。
清帝国中期就有这个趋势了
大多清宫戏连宫殿的匾额都没有满文,只有汉文。
康熙经常写错别字
满语不知道,只知道四阿哥的汉字不错
四阿哥的朱批也是一绝呀
阿齐那,塞斯黑
阿齐那,塞斯黑
猪,狗???
西路军 发表于 2016-1-18 22:14
猪,狗???
不是这个意思

前者有板上冻鱼的意思(寓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后者指痴肥讨厌之人
西路军 发表于 2016-1-18 22:14
猪,狗???
满族狗是好东西,满族不食狗肉,原因是传说狗救过努尔哈赤的命。所以不可能骂人是狗,那是夸人
满大人
OCRA 发表于 2016-1-17 20:24
清帝国中期就有这个趋势了
雍正那辈就开始下滑了。康熙抓得严才算没拉下。
后来几位皇帝接班人问题都搞不定,哪还在乎这点事。
不通汉字如何搞得了“文字狱”


到慈禧时候滿语才衰落的。主要她就不熟悉滿语。光绪的滿语应该不错。忘了哪本书上写的一个外国使节听到过光绪用滿语吩咐。汉官不学习滿语就不能到高层。一直到曾国藩这个时代才基本改变的。

到慈禧时候滿语才衰落的。主要她就不熟悉滿语。光绪的滿语应该不错。忘了哪本书上写的一个外国使节听到过光绪用滿语吩咐。汉官不学习滿语就不能到高层。一直到曾国藩这个时代才基本改变的。
守边关的稻草人 发表于 2016-1-21 23:03
到慈禧时候滿语才衰落的。主要她就不熟悉滿语。光绪的滿语应该不错。忘了哪本书上写的一个外国使节听到过光 ...
宗室子弟肯定都会满语,当然汉语也会。 至于当官,大学士和六部尚书,都是满汉各有名额。 六部里满尚书掌印,地位略高于汉尚书。
到慈禧时候滿语才衰落的。主要她就不熟悉滿语。光绪的滿语应该不错。忘了哪本书上写的一个外国使节听到过光 ...
所以有人怀疑慈禧根本就不是满人,是惠征买的奴仆训练的。
如果清宫戏满清皇帝都说满语配汉语字幕的话,,那画面太美
霍骠骑3 发表于 2016-1-18 11:57
四阿哥的朱批也是一绝呀
  雍正、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的汉字都写得不错。如果要和启功比写汉字,我们论坛上绝大部分人都得跑路吧?
宗室子弟肯定都会满语,当然汉语也会。 至于当官,大学士和六部尚书,都是满汉各有名额。 六部里满尚书掌 ...
我的意思是,汉官也要会滿语,要不怎么进上层呢?皇帝和你讲话还要翻译。林则徐被重用,起步就是认真学习滿语。那算后期了吧。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6-1-28 22:30
  雍正、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的汉字都写得不错。如果要和启功比写汉字,我们论坛 ...

清朝历代皇帝都从小接受了严格的教育,5到18岁,教授级导师授业,都有10-12年,按教育年限算,至少都是大学毕业吧!
估计两种语言都有吧
西路军 发表于 2016-1-28 22:10
如果清宫戏满清皇帝都说满语配汉语字幕的话,,那画面太美
清帝国历代皇帝都会说汉语写汉字,努尔哈赤的父祖觉昌安塔克世也是在辽东马市上混的,汉语口语也应该过关。
mmx1234 发表于 2016-1-29 14:57
清朝历代皇帝都从小接受了严格的教育,5到18岁,教授级导师授业,都有10-12年,按教育年限算,至少都是 ...
  专科培养,如果认真学,应该算是本科以上水平。
  雍正、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的汉字都写得不错。如果要和启功比写汉字,我们论坛 ...
启功大师按辈分应该怎么称呼台湾的那个金溥聪呢?
剑及屦及 发表于 2016-2-18 22:58
启功大师按辈分应该怎么称呼台湾的那个金溥聪呢?
真不知道了……我读书少、
启功大师按辈分应该怎么称呼台湾的那个金溥聪呢?
溥毓衡启,应该是太爷爷
星空的野望 发表于 2016-2-19 13:47
溥毓衡启,应该是太爷爷
启功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