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不用质疑spacex复用次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8:34:48
只要能回收了,剩下的就是改进呗。加雍余呗。我看改进到10次不成问题。航空发动机能改进到寿命几万小时,航天发动机也可以改进到100次。只要能回收了,剩下的就是改进呗。加雍余呗。我看改进到10次不成问题。航空发动机能改进到寿命几万小时,航天发动机也可以改进到100次。
梅林1D好像是1800秒的寿命  按照这次发射看7 8次应该不成问题
而且贵的主要是箭体  梅林1D才100万美元一台
ppp151339 发表于 2015-12-22 21:53
梅林1D好像是1800秒的寿命  按照这次发射看7 8次应该不成问题
而且贵的主要是箭体  梅林1D才100万美元一台
看得多了,能复用几次就不错了,多了箭体受不了
hase_back 发表于 2015-12-22 21:54
看得多了,能复用几次就不错了,多了箭体受不了
现在还在观望阶段 看评估结果了

这么说吧
就算只能复用一次  也能把同级别别的火箭吃的死死的
要是能复用个3 5次  直接就能垄断国际发射市场 不但价钱极低 而且相应的发射数量也会直线上升
现在还在观望阶段 看评估结果了

这么说吧

你觉得这真的对航天技术发展是好事?自己冷静想
支持J8 发表于 2015-12-22 22:07
你觉得这真的对航天技术发展是好事?自己冷静想
垄断技术了?
要是能用个百十来次。可以卖给公司当旅游工具了
要是能用个百十来次。可以卖给公司当旅游工具了
是的,但是真正的问题不是这个
垄断技术了?
不是垄断技术了,是本来航天的需求总量就不大,搞火箭复用的话,基本其他火箭技术和公司就没空间发展了,少量的航天高端发射养不起几个公司。实际对技术整体发展不是太好。
支持J8 发表于 2015-12-22 22:21
不是垄断技术了,是本来航天的需求总量就不大,搞火箭复用的话,基本其他火箭技术和公司就没空间发展了, ...
这个好办,需求总量就不大是因为发射费用昂贵。如果发射费用降下来,就会有新的需求。
锻铁 发表于 2015-12-22 22:24
这个好办,需求总量就不大是因为发射费用昂贵。如果发射费用降下来,就会有新的需求。
不是发射费用昂贵,而是根本没那么多那么大需求...
对于卫星等领域,发射费用相对运营成本,卫星制造采购成本来说,根本没几个钱...
比如卫星几千万几亿美金一个。你发射费几千万美金就不算什么。
小卫星的需求其实也没多少。只是最近所谓大星座互联网入网的概念多。实际用户情况还很难说
卫星市场就这么大,还有很多方面的限制。垄断什么?
这是传说的科研都靠感觉么???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只是回首,离重复使用还有距离。只能说迈出了重复使用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锻铁 发表于 2015-12-22 22:24
这个好办,需求总量就不大是因为发射费用昂贵。如果发射费用降下来,就会有新的需求。
航天发射少还有一个因素是载荷的造价太贵。寿命稍微长一点的卫星的价格顶现在4、5枚火箭太正常了。
未来唯一可能对航天发射量产生革命性变化的就是航天旅游。
航空的发展,除了用于空军就是交通运输。
不是发射费用昂贵,而是根本没那么多那么大需求...
对于卫星等领域,发射费用相对运营成本,卫星制造采 ...
现在的卫星说句不好听的话,简直就是手工业产品,看单出货,量少且型号众多。要是能流水线生产,其成本必然以数量级为单位下降。
梅林1D好像是1800秒的寿命  按照这次发射看7 8次应该不成问题
而且贵的主要是箭体  梅林1D才100万美元一台
箭体不就是燃料箱吗 怎么很贵呢
支持J8 发表于 2015-12-22 22:21
不是垄断技术了,是本来航天的需求总量就不大,搞火箭复用的话,基本其他火箭技术和公司就没空间发展了, ...
你这观点太奇特了.
这里的航天迷总是为化学火箭成本居高不下焦虑,现在有了一条降低成本的途径,你又这么讲.
马一龙的目标就不是复用火箭
回收技术是给以后的飞船和火星探测铺路
阿宅发发 发表于 2015-12-22 22:40
现在的卫星说句不好听的话,简直就是手工业产品,看单出货,量少且型号众多。要是能流水线生产,其成本必 ...
哪有那么多批量需求....晕...
平行异面 发表于 2015-12-22 23:01
你这观点太奇特了.
这里的航天迷总是为化学火箭成本居高不下焦虑,现在有了一条降低成本的途径,你又这么 ...
本身就是事实。
其实国内复用火箭一直在搞。RBCC的关键词能找出很多。
RBCC比目前SpaceX这个火箭高大上多了...当然对于我们至少也是10~15年之后的事了

商用低成本的重用技术的研究跟踪也没停...

急啥。
哪有那么多批量需求....晕...
那这样火箭降低成本也是无用的,那人类干嘛还要追求更容易地进入太空呢呢?
箭体不就是燃料箱吗 怎么很贵呢
当你把燃料箱做的又轻又薄 还能承受住不断重复使用  就很贵了
当然是针对发动机来说  针对别的火箭来说依然很便宜
SPX的成本控制真的非常棒
哪有那么多批量需求....晕...
如果卫星这边实在是没法突破,那就干脆做旅游,从近地到月球。
曾经的那个全球互联网的概念需要多少卫星呢?这或许是个契机?
阿宅发发 发表于 2015-12-22 23:33
如果卫星这边实在是没法突破,那就干脆做旅游,从近地到月球。
不知道多少人吃饱了撑的,愿意10万人民币的成本去近地轨道旅游30s
还要计划有1/10以上的概率,就此捐躯...

知道专业人士为啥吐槽商业火箭公司的一些设计以及开发流程,因为那些节省的成本,是从专业企业他们不敢省略的安全成本中抠出来的...意味着这些设计天生的可靠性低(和主观喜好无关,纯粹数学问题)
阿宅发发 发表于 2015-12-22 23:30
那这样火箭降低成本也是无用的,那人类干嘛还要追求更容易地进入太空呢呢?
因为SpaceX的这个方法对于某些场合是有帮助的。但是不一定适合其他场合。

他是剑走偏锋,真正学术和科研主流认可的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的方式。
主要还是发展RBCC/TBCC发动机,配套大型可重复入轨多次使用的空天飞机...
成本降到1%纯属吹牛逼不上税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关键看后续回收顺利不,当年航天飞机固推回收也是看起来很好,但是实际成本不低。
马一龙的目标有一部分是太空旅游的。。。。

这个需求不说是无限的,起码也够吃好久了。
cdcirio991 发表于 2015-12-23 01:49
马一龙的目标有一部分是太空旅游的。。。。

这个需求不说是无限的,起码也够吃好久了。
对,太空旅游才是航天的未来。
电脑能这么普及,也是人类的娱乐精神引导。有人飞机的,有几成是靠飞机生活,不都是个玩儿吗?
航天只要还在应用和探索上,就没有前途,就不能把人类带出太阳系。
箭体不就是燃料箱吗 怎么很贵呢
就是这个燃料箱才让人头大,举个例子,我现在需要一个直径3米长15米的大罐子当燃料箱用,要求强度足够抗住火箭飞行时的巨大震动还有过载,耐低温有一定的承压能力。如果在地面上用钢板可以很轻易解决,难度不算大,现在最大问题来了,这个大罐子重量不能超过15吨!实际地面做出来可能有30+!那么现在减重开始啦,我可劲的销,还是重,那么上钛合金,太贵用不起,上铝合金,嗯重量不错能满足要求就是焊接难度不小……
火箭外壳的冗余几乎被榨干净了要求又要轻又要有足够的强度。这活难度不小呢。
不是发射费用昂贵,而是根本没那么多那么大需求...
对于卫星等领域,发射费用相对运营成本,卫星制造采 ...
运送高价值原材料呢,当然得有有人空间站配合才行。比如大型高纯度砷化镓晶体,太空医药'高端太空合金,配件等,这类东东用可复用火箭应该不错吧,这些东西成本不算高,爆了也能承受起。
支持J8 发表于 2015-12-22 04:21
不是垄断技术了,是本来航天的需求总量就不大,搞火箭复用的话,基本其他火箭技术和公司就没空间发展了, ...
价格降低带来的就是新的需求。

这个技术要是普及的话,人类未来搞个《火星救援》里的那种空间站级的飞船不是梦。
支持J8 发表于 2015-12-22 23:29
本身就是事实。
其实国内复用火箭一直在搞。RBCC的关键词能找出很多。
RBCC比目前SpaceX这个火箭高大上 ...

我倒觉得RBCC一堆死重,麻烦死了,而且成功还在未知之地。F9从开始就是成熟技术新创意,比啥RBCC更早成功,商业市场就是要抢先手
航天发射少还有一个因素是载荷的造价太贵。寿命稍微长一点的卫星的价格顶现在4、5枚火箭太正常了。
未来 ...
现在商用星成本已经下来不少了,主要是微卫星堪用了
SpaceX第一考量就是挣钱

然后才是星辰大海

高大上交给政府去追求吧
支持J8 发表于 2015-12-22 22:21
不是垄断技术了,是本来航天的需求总量就不大,搞火箭复用的话,基本其他火箭技术和公司就没空间发展了, ...
那样自然会刺激别人搞火箭之外的别的方式。

而且Musk已经宣布对全世界公开Tesla的所有专利无偿使用,我认为对于蚱蜢火箭他一样会如此。
支持J8 发表于 2015-12-22 22:33
不是发射费用昂贵,而是根本没那么多那么大需求...
对于卫星等领域,发射费用相对运营成本,卫星制造采 ...
层主这话让我听出了“全世界只需要五台电脑”的赶脚。
那这样火箭降低成本也是无用的,那人类干嘛还要追求更容易地进入太空呢呢?
有人就是装睡,所以永远唤不醒它!:
1、wifi卫星星座,一个移动公司就需要1000颗,全球300家通信公司,共计30万颗
2、全球移动基站1000万个
3、全球物联网基站1000亿个
4、全球卫星旅馆10万个
5、全球太空发电站10万个供旅馆用


以目前的技术来看,水平起降才是正途,起飞利用大型专用飞机把飞船运载至3-4万米高空,然后飞船再自行入轨道,返回时再利用滑翔降落。
大型专用飞机可以各装备喷气和冲压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用于最后的冲刺,尽量提升飞行高度,当然,变循环发动机最好。飞船也可外挂一次性燃料箱,用完即丢弃,以尽量减轻飞船的返回质量。飞船最好货运和载人分开设计。

以目前的技术来看,水平起降才是正途,起飞利用大型专用飞机把飞船运载至3-4万米高空,然后飞船再自行入轨道,返回时再利用滑翔降落。
大型专用飞机可以各装备喷气和冲压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用于最后的冲刺,尽量提升飞行高度,当然,变循环发动机最好。飞船也可外挂一次性燃料箱,用完即丢弃,以尽量减轻飞船的返回质量。飞船最好货运和载人分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