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个带生态循环的环形的空间站才有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21:58:45
         我认为空间站应该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不应该只是实验室。建一个如同极乐空间一样的环形空间站现在是没有技术问题的。如果建成了比登陆月球和火星意义更大。这个空间站应该是一个圆环,这个环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可以产生重力效果,内部是一个可以循环的生态圈。外部只要输入能量,内部就可以不用补给。人类可以在上面和地球一样生活。         我认为空间站应该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不应该只是实验室。建一个如同极乐空间一样的环形空间站现在是没有技术问题的。如果建成了比登陆月球和火星意义更大。这个空间站应该是一个圆环,这个环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可以产生重力效果,内部是一个可以循环的生态圈。外部只要输入能量,内部就可以不用补给。人类可以在上面和地球一样生活。
能成功造好一个生态循环,足够维持两个人生存的氧气就非常了不起了。
这技术至今还属于天顶星技术,地球人尚未实验成功。
一,封闭生态目前好像都以失败告终
此话题终结
规模太小的话,容错能力不够,一点失误就调整不过来。规模太大,成本太高,现在各国意愿不强。
1、生物技术
    a、通过基因技术(需要发展)改造特定生物(藻类?)
    b、生物技术改造人类,类似于生化人(外界只需要输入能量就能生活)
2、可控聚变(能量运用)
    如果能获得非常多的能量,目前一些非经济的循环环境也能有运用价值!


----PS---猜想
     人类基体的最直接的能源来源是ATP(三磷酸腺苷),我这种东西能不能人工合成?
     如果能人工合成的话,能不能直接给人体提供ATP?这样人就不需要呼吸(进食可能还回需要,毕竟基体需要代谢的)
-----在人背后背一个盒子,通过静脉与人体连接(类似于透析)盒子通过电池供能,作用就是把体内的ADP 转化成ATP。顺便附带能加入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功能维持人体机能!

这样人类就可以不呼吸,不进食,----就像一台机器,只要有燃料(电?),有备件(氨基酸,维生素等)就可以一直运动!!!


---或许比实现全自己的生态圈可行??
几个月前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才第一次吃了太空种植的生菜,路漫漫哟。
通过生物反应箱把生物垃圾和人类排泄物降解为养料,和植物工厂配合就能组成物质循环
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调节可以通过技术上的收集制造释放来使其稳定,也就是一些环节可以通过技术来帮助生态圈实现自我调节,而不是用庞大的生态圈靠生物本身去实现自我稳定
有没有人知道如果要靠无水栽培种菜的话,提供一个人的氧气/食物等完全循环要多少质量和体积?用LED光源。
极乐里面那个太大了吧,环地球了。。下一代空间建成车轮状能模拟重力就行了。解决部分自给的问题,主要是氧气。食物的话几个人吃不了多少,补给一次够吃几年了。
极乐里面那个太大了吧,环地球了。。下一代空间建成车轮状能模拟重力就行了。解决部分自给的问题,主要是氧 ...
现在的再生式维生系统对氧气和水的重复利用率就非常非常高了,所以现在一般也就是补给食品……
更何况你维持一个生态系统消耗的电力很可能还高于再生式维生系统。搞这东西唯一的优势就是能实现碳循环……
一直沒想明白,為什麼極樂裡的太空站,竟然是開放式的?
现在的再生式维生系统对氧气和水的重复利用率就非常非常高了,所以现在一般也就是补给食品……
更何况你 ...
在太空能源不是问题。用太阳能就行了。扩大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足够获得充足的能源。
一直沒想明白,為什麼極樂裡的太空站,竟然是開放式的?
我也很不解,当然理论上环形空间站如果大到一定程度。离心力足够的话,也许可以吸附空气不让它们逃逸出去。
在太空能源不是问题。用太阳能就行了。扩大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足够获得充足的能源。
但是建立一个独立生态系统重量也太大了……
另外维生系统当然是耗能越小越理想,维生系统能耗小,就有更多的剩余功率用于有效载荷。
实际上在去掉供氧的要求后(反正可以通过化学方式完成循环),提供食物和新鲜果蔬才是真正有硬性需求的部分。可以密集立体栽植马铃薯之类的高产块茎植物、辣椒、洋葱、黄瓜,植株可用于培养黄粉虫,这恰恰也是月宫一号的思路,但即使这样重量也偏大,除非是其他星球的表面基地,运输成本远远高于就地生产的情况下……
而且火星不缺水和二氧化碳,氧、水和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循环使用……以人类的技术基础,我能想到的也就是月球了……
空间站不需要环形;两个仓,中间连个长杆子/链子,然后相互绕着转就行了。慢慢加舱可以逐渐建成环形空间站。
锻铁 发表于 2015-10-31 08:31
空间站不需要环形;两个仓,中间连个长杆子/链子,然后相互绕着转就行了。慢慢加舱可以逐渐建成环形空间站 ...
记得曾经有个上世纪末台湾中学生在某个国际比赛中设计了个环形空间站,就是国际空间站舱段横向对接构成的环形结构,在哪里看到过图然后找不到了……
看了两个楼主的帖子。是中学生吧?
我也很不解,当然理论上环形空间站如果大到一定程度。离心力足够的话,也许可以吸附空气不让它们逃逸出去 ...
問題是從片中人物行動所見 太空站重力不會大於1G 這點重力應該鎖不住空氣逃逸才對呀
問題是從片中人物行動所見 太空站重力不會大於1G 這點重力應該鎖不住空氣逃逸才對呀
地球的引力不是把大气层锁的好好的。不过极乐空间明显不够大吧。
但是建立一个独立生态系统重量也太大了……
另外维生系统当然是耗能越小越理想,维生系统能耗小,就有更 ...
我感觉现在人对太空生态系统有一个误区。看了地球生态圈二号。认为太空中独立可循环的生态圈也要有森林,湖泊,草原,沙漠,海洋,降雨。等等。并只靠太阳照射,光合作用来产生人和动物所需要的氧气和食物。
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思想误区。一个独立可循环的生态圈是我们未来的梦想,但绝对不是现在的。其实我们只需要在太空中搞无土栽培。取得所需要的食物。另外氧气和水只要有足够的能源,从化学的角度来看是一回事儿。太空中能源问题完全不是事儿。
你是嫌地球不够大么??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5-10-31 08:57
记得曾经有个上世纪末台湾中学生在某个国际比赛中设计了个环形空间站,就是国际空间站舱段横向对接构成的 ...
台湾还有学生对空间站感兴趣的?第一次听说,真新鲜呀!
ljwsex 发表于 2015-10-31 12:03
台湾还有学生对空间站感兴趣的?第一次听说,真新鲜呀!
上个世纪末正风光时还是有些正常人的,小学时正好是雄风2、天弓、IDF出来的时候,说不定就激发了部分人的兴趣……
我爱吃河蟹 发表于 2015-10-31 10:49
地球的引力不是把大气层锁的好好的。不过极乐空间明显不够大吧。
問題是地球1G的重力來自自身質量的引力
但太空站的1G重力力來自加速度
所以開放式設計,會導致臨近空間的氣體層實際上處於不足1G的重力環境
其逃逸應該會很快才對
小时候看过的航天书籍里面就见过有环形空间站的设想图,当然也有圆柱形的
Kendoll 发表于 2015-10-27 23:02
一,封闭生态目前好像都以失败告终
此话题终结
完全闭环不可能. 但是可以以最小能量补偿的闭环那也是合理的对吧. 总不能发射一个用个20年就报废了 太可惜了
可以找个合适的小行星改造一下,最好能拖到地球轨道里面,什么都从地面运太浪费运力了
haida2008 发表于 2015-10-28 08:37
1、生物技术
    a、通过基因技术(需要发展)改造特定生物(藻类?)
    b、生物技术改造人类,类似于 ...
ATP的问题不在于能否合成,而在于它的性质并不稳定,因为这是一种细胞代谢的催化剂。
人体内ATP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30秒左右,通过静脉注射的话,还没等ATP送达脏器就自己分解了,这就是为什么ATP在生物体内的合成都是细胞级的。

PS:人体内大动脉/静脉中的血液循环周期在30-60s左右,其他部位都要比这低得多。
裤档里有杀气 发表于 2015-10-30 18:50
极乐里面那个太大了吧,环地球了。。下一代空间建成车轮状能模拟重力就行了。解决部分自给的问题,主要是氧 ...
要建成环状模拟重力,那直径就不能小,虽然小了也能通过自转模拟重力,但是那个角速度人体根本受不了。
台湾还有学生对空间站感兴趣的?第一次听说,真新鲜呀!
记错了,是加拿大华裔学生
如果实现对物质循环的控制那不是就差不多了
自然生态系统能量传递过程中级与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概20%都不到吧
能量输入系统之后尽快流向需要的地方,比如对人体来说就是用生物反应器直接合成需要的营养物质不是更快
当然种植养殖可以改善生活
我感觉现在人对太空生态系统有一个误区。看了地球生态圈二号。认为太空中独立可循环的生态圈也要有森林, ...
生物圈二号的个头都失败了,想在小环境搞也就象征意义,真要产出效率也就养藻了
生物圈二号的个头都失败了,想在小环境搞也就象征意义,真要产出效率也就养藻了
一个完整,而且自给自足的可循环生态圈难度太高了。而且也没有必要。人类生存要求其实很简单,有足够的氧气,温度,食物和水就行。空间站宇航员生存空间其实还没大多数人的单元楼房大。不一样一呆就是一年。
植物生长也一样,提供足够的光照,温度,水和土壤。也一样能茁壮成长
地球轨道而已,非要搞个生物圈三号有必要么。再说生物圈二号失败是因为碳氧的流失(为了密封性用了大量水泥,结果水泥消耗了co2),太空生物舱密封基本上都是金属结构不存在这个问题。就算不够循环了,一年一次地面补给又不是大问题。
而太空生物圈带来的经济和科学效益及潜力绝对是稳赚不赔的。
我爱吃河蟹 发表于 2015-11-9 14:31
一个完整,而且自给自足的可循环生态圈难度太高了。而且也没有必要。人类生存要求其实很简单,有足够的氧 ...
食物一项就非常困难,就算用藻来解决,所需的空间也不是一般空间站能接受的
食物一项就非常困难,就算用藻来解决,所需的空间也不是一般空间站能接受的
太空栽培一直在实验,太空中光照充足,温度也可以保证。水嘛,都是可循环使用。也并不缺乏。慢慢来吧。
自然循环的人工生态圈不行
要机械辅助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