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捕捉到木星大红斑变化 巨大风暴势头有所减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1:06:38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5年10月15日 00:47
[导读] 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绘制出木星著名的巨大红斑不断变化的新图像,揭示了此前未曾得见的木星大气层罕见波纹状结构。这种对太阳系外层行星的惊鸿一瞥,能帮助科学家研究遥远世界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
“哈勃”捕捉到木星大红斑变化

肆虐300年的巨大风暴势头有所减缓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房琳琳)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绘制出木星著名的巨大红斑不断变化的新图像,揭示了此前未曾得见的木星大气层罕见波纹状结构。这种对太阳系外层行星的惊鸿一瞥,能帮助科学家研究遥远世界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

据欧洲空间局(ESA)官方网站最新报道,新图像捕捉了包括风、云层和风暴在内的一系列木星特征。科学家使用哈勃广域相机3号拍摄了10个小时的木星照片,生成了两张全木星地图。通过地图可以确定木星的风速,用以确定大气层中不同的现象,来跟踪其最显著的特征——大红斑的变化。

新图像证实了已经肆虐木星表面至少三百年的巨大风暴在不断萎缩,但它不可能不战而退。被称为大红斑的巨大风暴,范围缩小的速度明显一年比一年快。但是现在,缩减速度似乎又一次减缓了。

大红斑的大小并不是被哈勃捕捉到的唯一变化,在其核心,颜色也没有以前浓烈了,不寻常的飘渺游丝几乎跨越了整个漩涡。这种丝状的流光旋转都要拜时速540公里的大风所赐。

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特征,在星球赤道以北的地方,研究人员发现了少见的波纹结构。此前这类结构只被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2号”拍摄过一次。在那张图片上,波纹几乎看不清,天文学家一直认为这只是个侥幸的现象,直到现在才重新现形。如今的波纹结构位于星罗棋布的气旋和反气旋区域,这类波浪被称为斜压波,时常出现在地球大气层气旋形成的区域。

哈勃望远镜每年都会有一定时间来观测外层行星,除了木星,海王星和天王星也是观测的对象,观测绘制而成的地图将被放置在公共档案库中,土星也将会加入被观测的序列。搜集到的地图不仅能帮助科学家了解太阳系巨大行星的大气层,还能了解围绕其他恒星的行星大气层情况。

总编辑圈点

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气态行星,这些使木星自古就被广泛观察和研究,甚至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被称为类木行星。因此解开木星的面纱,等于获知了其他气态行星的秘密。然而,木星表面大多数特征变化倏忽,我们只能选择相对持久的特征来关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大红斑。尽管人类观测木星已几千年,但大红斑是什么结构?为什么是红色?如何能长期持续旋转?这些问题仍没答案。哈勃望远镜的发现让我们离木星更近一步,但也只算是蛛丝马迹,未来还需要新的观测方法。

http://www.wokeji.com/kbjh/zxbd_ ... 51015_1788921.shtml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5年10月15日 00:47
[导读] 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绘制出木星著名的巨大红斑不断变化的新图像,揭示了此前未曾得见的木星大气层罕见波纹状结构。这种对太阳系外层行星的惊鸿一瞥,能帮助科学家研究遥远世界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
“哈勃”捕捉到木星大红斑变化

肆虐300年的巨大风暴势头有所减缓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房琳琳)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绘制出木星著名的巨大红斑不断变化的新图像,揭示了此前未曾得见的木星大气层罕见波纹状结构。这种对太阳系外层行星的惊鸿一瞥,能帮助科学家研究遥远世界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

据欧洲空间局(ESA)官方网站最新报道,新图像捕捉了包括风、云层和风暴在内的一系列木星特征。科学家使用哈勃广域相机3号拍摄了10个小时的木星照片,生成了两张全木星地图。通过地图可以确定木星的风速,用以确定大气层中不同的现象,来跟踪其最显著的特征——大红斑的变化。

新图像证实了已经肆虐木星表面至少三百年的巨大风暴在不断萎缩,但它不可能不战而退。被称为大红斑的巨大风暴,范围缩小的速度明显一年比一年快。但是现在,缩减速度似乎又一次减缓了。

大红斑的大小并不是被哈勃捕捉到的唯一变化,在其核心,颜色也没有以前浓烈了,不寻常的飘渺游丝几乎跨越了整个漩涡。这种丝状的流光旋转都要拜时速540公里的大风所赐。

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特征,在星球赤道以北的地方,研究人员发现了少见的波纹结构。此前这类结构只被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2号”拍摄过一次。在那张图片上,波纹几乎看不清,天文学家一直认为这只是个侥幸的现象,直到现在才重新现形。如今的波纹结构位于星罗棋布的气旋和反气旋区域,这类波浪被称为斜压波,时常出现在地球大气层气旋形成的区域。

哈勃望远镜每年都会有一定时间来观测外层行星,除了木星,海王星和天王星也是观测的对象,观测绘制而成的地图将被放置在公共档案库中,土星也将会加入被观测的序列。搜集到的地图不仅能帮助科学家了解太阳系巨大行星的大气层,还能了解围绕其他恒星的行星大气层情况。

总编辑圈点

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气态行星,这些使木星自古就被广泛观察和研究,甚至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被称为类木行星。因此解开木星的面纱,等于获知了其他气态行星的秘密。然而,木星表面大多数特征变化倏忽,我们只能选择相对持久的特征来关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大红斑。尽管人类观测木星已几千年,但大红斑是什么结构?为什么是红色?如何能长期持续旋转?这些问题仍没答案。哈勃望远镜的发现让我们离木星更近一步,但也只算是蛛丝马迹,未来还需要新的观测方法。

http://www.wokeji.com/kbjh/zxbd_ ... 51015_1788921.shtml
越来越小,这20多年的连续观测记录都是这个趋势
大红斑消失时候神墓碑将出现。
挂了几百年的飓风是不是要逐步消亡了,

可怜的人类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进入大红斑顶部大气,仰拍到大红斑天空区域的照片。
挂了几百年的飓风是不是要逐步消亡了,

可怜的人类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进入大红斑顶部大气,仰拍到大红斑天 ...
2016年美帝的朱诺探测器要到达木星

到时候要有大量发现
对于这个已经被发现三百年(风暴的年龄肯定大大超过三百年)的风暴来说,二十年的观测记录能体现什么趋势么?称其为波动更好些吧。
大红斑消失时候神墓碑将出现。
百万神魔为将,亿万生灵为兵
搬到木星去住
是哪时开始记录到减弱的?
已经20多年了?
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撞击的后遗症?
rickufo 发表于 2015-10-18 20:27
是哪时开始记录到减弱的?
已经20多年了?
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撞击的后遗症?
彗星撞击基本上是给木星挠痒痒,况且撞击点也远离大红斑。
bjkk 发表于 2015-10-18 23:01
彗星撞击基本上是给木星挠痒痒,况且撞击点也远离大红斑。
对木星本体而言的确时,但对大红斑就不一定了,且木星大气流动情况现在也没任何资料可以描述,因此不能排除彗星撞击的影响.
wuruyou 发表于 2015-10-18 16:12
对于这个已经被发现三百年(风暴的年龄肯定大大超过三百年)的风暴来说,二十年的观测记录能体现什么趋势么 ...
由于伽利略观察木星时没有提及这个非常显著的东西,所以认为大红斑形成不会早于1610年。即不超过400年。开始形成到明显不到一百年。二十年的减弱趋势还是挺值得一说的。
为啥不发射一个气象卫星观测?

lsquirrel 发表于 2015-10-15 10:13
越来越小,这20多年的连续观测记录都是这个趋势


删除                  
lsquirrel 发表于 2015-10-15 10:13
越来越小,这20多年的连续观测记录都是这个趋势


删除                  
由于伽利略观察木星时没有提及这个非常显著的东西,所以认为大红斑形成不会早于1610年。即不超过400年。 ...
五十倍的现代望远镜都看不到大红班,更何况是伽利略的那种原始二十倍望远镜,伽利略没看到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