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兵堂与社科院合作新书上市!日本自卫队、美国海军陆战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8 00:20:47
QQ:11519308
页数:272 页
开本:710*1000/16
定价:39.8 元
《东瀛之刀:日本自卫队》内文介绍:
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是个既邻近又遥远,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说邻近是因为和中国只是一衣带水,同处在东亚 ;说是遥远是因为似乎中日之间一直都存在着巨大的隔阂 ;说熟悉是因为日本是近代历史上和中国打交道最多的国家 ;说陌生是因为实际上对于日本我们实在了解得太少太少。但是日本对中国却是非常重视,可以说几百年来对中国的研究已经是非常透彻而仔细。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最希望缴获的,不是日军的歪把子枪机枪,也不是三八大盖,而是日军的军用地图,因为日军地图的准确度极其高,甚至连乡间小路都标注得一清二楚,远远超过了中国军队自己的地图。就从这一点小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的研究之深之透,简直可以用可怕两字来形容。
由于中日之间几百年的恩怨纠葛,特别是最近一百多年来对中国的侵略与伤害,使中日之间的关系极其微妙,有时候甚至一点点小事情,就可能引起全社会的轩然大波。两国之间这种若即若离非敌亦非友的特殊关系,放眼整个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
而在中国国内,既有一提到日本就满腔愤慨的“爱国志士”,也有对日本一味推崇的哈日族,但是惟独缺少的是真正能够理性思考,理想分析的人,而要能做到理性思考的基础,就是对于日本有着全面而客观的了解与认识。
本书正是希望能够给关心中日关系的朋友,提供这样一份了解日本自卫队的资料。
想当年,大日本皇军曾经带给东亚乃至世界人民怎样的灾难,今天,日本自卫队作为日本的武装力量,必然是有无数理由,值得我们去了解去研究。
二战结束后,既是战争的策源地,又是战争的受害者的日本政府和国民,又是如何看待重新武装?日本的防卫政策又是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变迁?日本三大自卫队又是如何建立、发展起来?今天日本的三大自卫队又具备了怎样的作战实力?日本自卫队实现成为正常军队的理想将来是否会能够实现?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一而足,都将是本书所要向读者朋友详细介绍的。
近年来日本一直在国际社会上极力想恢复“正常国家”的形象,想想也是,同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意大利由于战争中途就改弦更张,及时改换阵营,因此在战争结束后就得到了宽大,未获深究。而德国的战争罪行并不比日本小,但是由于战后对纳粹的彻底清算和对自身的深刻反省,最终获得了受害国的谅解,很快就恢复成为正常国家,在今天的国际社会上,不仅政治上能够在欧洲乃至世界上有着相当的影响力,经济上更是成为了整个欧洲的发动机,即便是在最敏感的军事上,也是拥有了名正言顺的国防军,可以说是完全已经摆脱了二战的阴影。反观日本,政治上完全仰仗美国的鼻息,不要说在世界上,就是在亚洲,其影响力也是差强人意。经济上虽然一度是亚洲的发动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很快就在美国的打压下进入了持续低迷的冰河期,直到今天都还没能缓过气来。最敏感的军事上,那就更不用提了,尽管今天的自卫队已经具备了和军队毫无区别的体制,其规模甚至远远超过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但是不仅没有正常军队的名分,也不能像正常军队那样行动自如,更没有正常军队应该享受的待遇。这种非正常军队,也同样是日本这个非正常国家的一个真实写照。
尽管日本自卫队还不能算是一支真正的军队,但是其编制、规模、作战能力,装备之精良,训练之有素,都已经是名列世界前茅的,如果一旦取得了正常军队的名分和地位,那么绝对是一支不容小视的军事力量。作为地理上的邻国,历史上的受害国,我们中国更是有充分理由,去了解,去研究,不能再让其成为像当年那样的危害世界和平的罪恶之刀。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近日出版的由著名军事历史作者周明(笔名光亭,深度军事微信公号主笔)和李魏撰写的《美利坚之矛:美国海军陆战队》,对于日本三大自卫队如何组建、发展以及编制、装备、训练、未来走向等方向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页数:280 页
开本:710*1000/16
定价:39.8 元

《美利坚之矛:美国海军陆战队》内文介绍:
当美国总统遇到棘手的麻烦,需要出动武装部队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威风八面的航空母舰编队,也不是彪悍精壮的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三角洲”或者“海豹”,而是海军陆战队,是的,海军陆战队。这支以地球、铁锚、白头鹰为军徽的精锐部队。
因为根据美国法律规定,海军陆战队是美国总统在美国武装力量中惟一不需要经过国会批准就可动用的部队,美国总统对于这样一支可以不受国会掣肘而自由支配的武装力量,自然是格外青眼有加的。而海军陆战队法定基本任务的第四条就是执行总统指定的各种任务,说得简单些就等于是一支随时、完全听命于总统的别动队。海军陆战队自然也没有辜负总统的期望,凭借其通过严格训练培养出的高超军事战术素养,坚韧顽强的战斗作风,屡屡不辱使命,最终用自己的卓越表现和显赫战功赢得了历届总统和政府的信任与器重。使用方便,作用显著,这两大极具优势的特点便自然而然使海军陆战队成为美国总统和政府最为得心应手的“大棒”。据不完全统计,海军陆战队自组建以来的 220 多年间,在政治、外交方面为美国政府处置危机情况而出动次数多达 250 次以上!尤其是在 1945 年到 1975 年美国政治外交历史上最活跃的三十年里,出动海军陆战队就达 77 次,年平均 2.56 次!可以这么说,长期以来,海军陆战队与美国的国际事务处理同气相连休戚相关,成为美国政府最为得力的马前卒和急先锋,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美国的“国务院之军”,成为美国推行对外政策、维护国家权益的一张王牌。
在美国,海军陆战队还是最令全体国民,下至普通百姓上至总统最为信任的部队,在美国所有使领馆和驻外机构里,负责安全保卫的全是海军陆战队。在白宫,总统从其硕大办公室里望出去,能看到惟一的武装军人,就是陆战队员。而总统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直升机,也是属于陆战队航空中队的建制,由陆战队飞行员驾驶。
美国海军陆战队自从 1979 年其司令正式成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后,就等于是正式成为美国武装力量的一个单独军种,与其他军种一样, 海军陆战队有自己的军服、军徽、军旗、箴言、军歌、军乐、奖章、军官配剑、军种出版物、历史中心,甚至还有美国海军陆战队博物馆等,具
备完整的军种特征。海军陆战队总司令由一名四星上将但任,直接向海军部长负责,他同时也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中的一员,但是他并不属于海军系统的决策层。因此,它不象大部分国家的陆战队那样由海军管辖指挥,而是一个独立的军种,从某种角度看其地位甚至可能还高于其它军兵种。
而美国国防部每年定期公布的各军种人员实力、部署、将官任命等,也均按四个军种分类。故而陆战队就有了“第四军种”之说。而海军陆战队本身就是一个小三军,海军和地面部队就不用多说了,陆战队还有自己独立的航空兵,而且在作战时常将陆战队地面部队和航空部队编组成不同规模的陆空联合特遣部队,其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配合更是非常默契。海军陆战队还有自己的坦克部队、炮兵部队以及自己的学校等,具有相对的独立自主性。在军费开支中,由于为总统和政府如此卖力,自然在三军里是享受优先保障的丰厚待遇。因此,在购买武器装备买单时可以远比其他军兵种更为潇洒。
从地缘政治上说,美国是个海洋国家,向海外投送军事力量是美国保护、夺取、扩大、巩固其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极其重要的手段。因此特别自 19 世纪开始,美国越来越重视两栖作战和由陆到海、由海到海的力量投送,海军陆战队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与发展,目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实力
虽然是美国四大军种中规模最小的一个军种,但放到全球范围里看,却是全世界各国海军陆战队中实力最强的,甚至超过了一些中小国家三军全部武装力量的规模。目前陆战队总兵力高达约 19 万人(另有 9 万预备役),包括 3 个陆战师和 3 个航空联队,其航空兵部队拥有 1300 多架各型飞
机,其中作战飞机 400 多架,攻击直升机 100 多架,规模远远超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空军。而且随着美国军方对两栖作战的日益重视,海军陆战队的发展更是迅速,无论是两栖作战理论、两栖作战装备,还是两栖作战能力都走在世界最前列。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具有高度机动能力和作战能力,时刻保持着高度戒备状态并能随时开赴全球各地的应急快速反应部队。
当然,海军陆战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和实力,也是走过了一段相当长的路程。回首陆战队创建之初,却是出人意料的寒酸。那还是 1775年 11 月 10 日,第二届大陆会议上通过了由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提出的组建海军陆战队的决议——史称“大陆陆战队”(Continental Marine),因为这是由大陆会议决定组建,此时美利坚合众国还八字没一撇,自然是不能叫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这一天因此也就成为陆战队的建军纪念日,“大陆陆战队”仅比“大陆海军”晚成立 28 天。当时大陆会议决定组建海军陆战队主要原因还是效仿英国海军陆战队在皇家海军中所扮演的角色,诸如在海战中遂行接舷战、操作火炮、镇压军舰水兵可能的叛乱等。然而这仅仅是一个纸面上的东西,真正看得见的陆战队部队是在大陆会议作出决定的一个月之后,在费城一家名叫“大桶客栈”(Tun Taven)的小旅馆里成立,其队员只有区区 200来人,首任最高长官是塞缪尔·尼古拉斯(Samuel Nicholas)上尉,也是“大桶客栈”的老板。所有队员全部都是志愿加入的,这也成为陆战队的一个传统被一直延续下来。1776 年 3 月,这支刚成立三个月的部队首次披挂上阵,分乘 8 艘船只驶向巴哈马群岛,袭击了英军的一个基地,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和物资。而在这场处女战中,陆战队就是和海军联手作战,并担负着“打头阵”的艰巨任务。——联合作战和“打头阵”直到今天还是陆战队的特色。
就是在这样筚路蓝缕的情况下,开启了陆战队的辉煌历史。刚刚组建的陆战队参加了巴哈马群岛远征以及普林斯顿等战役。l798 年与法国舰队作战,并参加了美利坚合众国早期的所有战争,终于以自己在历次战役中的杰出表现奠定了今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基础。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海军陆战队于 1783 年被解散撤消,从此在陆战队的历史上除了用枪和炮与战场上的敌手厮杀,还要在政府内部为自己部队的生存而苦苦挣扎。1798 年 7 月 11 日,美国终于重建海军陆战队,并正式将“大陆陆战队”改称“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队重建之后先后参与一系列军事行动,1803 年清剿巴巴利海岸海盗 ;1805 年 8 名陆战队员和数百名阿拉伯雇佣军在北非的沙漠里长途跋涉 1000 多公里,突袭了的黎波里附近的德尔纳镇 ;1812 年,美国与英国开战时,海军陆战队才不过 500 人的规模,而且装备落后训练槽糕。但是就在这场战争中,陆战队员经常在海战中用步枪、手榴弹消灭敌舰甲板上的目标,并在接舷之后跳上敌舰用手枪、马刀甚至匕首与敌进行肉搏,从而以自己的勇敢坚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1847 年一个营的陆战队搭乘第一种专用的登陆舰艇在墨西哥韦拉克鲁斯港登陆,此后更多的陆战队投入到对墨西哥的战争中,陆战队在查普特佩克战役中表现卓越,赢得了蒙提祖马殿大捷,为美军攻占墨西哥城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这一战也成为陆战队军歌中传诵的一个典故,而陆战队在其军礼服的裤子上那条被称作“血线”的深红色条纹,就是为了纪念墨西哥战役中陆战队前所未有的惨重伤亡。
1898 年的美西战争,才终于使美国第一次意识到了陆战队的真正价值,最早在古巴关塔那摩湾登陆的就是陆战队,因为当时美国陆军主力都在西部,在东部除了陆战队就是国民警卫队了,夺取关塔那摩的重任自然就落到陆战队身上了,而陆战队的出色表现,也使美国军方为之一振。尽管如此,在几乎整个 19 世纪中,海军陆战队还是主要被部署在军舰或港口,作为海军的警戒部队使用。这样的地位自然是很不被人看好的,陆战队的规模也一直局限在警戒部队性质的小打小闹的规模,在 1900 年前,陆战队总兵力从未超过 5500 人。
l9l3 年 12 月,陆战队第一个旅级单位——海军陆战队联合旅诞生了,并被立即投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 年陆战队又有一个新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成员——陆战队航空队诞生了,在陆战队范围内,刚刚成立的航空队还不算寒酸,但比起其他军种的航空力量来就显得相对比较弱小了。但有总比没有强,陆战队航空队的成立使陆战队终于有了自己的空中力量,可以在实施两栖突击和此后陆上作战时获得默契而密切的空中支援。1918 年 6 月,陆战队在贝洛森林(Bel1eau Wood)一战成名,此后在斯瓦松、圣米耶勒等地也都有不俗表现。在整个一战中,陆战队没有在两栖作战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反而作为训练有素的步兵在阵地战方面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战争中陆战队先后派出两个建制旅,加上接近一个旅的补充兵员,总共投入三个旅,并在战争结束后担负起了对德国占领的任务。而在战争中的表现,
可以说是初露头角,一战结束时陆战队兵力规模也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点 7.5 万人。当然陆战队付出的代价也是自然不菲,11968 人负伤,2461 人阵亡。也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陆战队的作用逐渐开始得到重视,但是战后的裁军和经济萧条,使陆战队发展停滞不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首先在威克岛(Wake),詹姆斯·德弗罗少校率领的陆战队第 1 守备营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顽强抗击日军一次又一次进攻,一直坚持了 17 天,成为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横扫东南亚时遇到的惟一阻碍,罗斯福总统高度赞扬威克岛陆战队守军是“进行了英勇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防御作战。”接着在瓜达尔卡纳尔岛,陆战 1 师苦战四个月,以几乎减员一半的巨大代价成功赢得了瓜岛争夺战的胜利,陆战 1 师正是因为此役的卓越表现,荣获了第一支由罗斯福总统颁发的“优异部队”称号的殊荣,从此后陆战 1 师在其师徽上写下了“GUADALCANAL”(即瓜达尔卡纳尔)字样,以纪念血战瓜岛的辉煌战绩。随后在塔拉瓦(Tarawa),陆战 2 师经历了一场惨烈的两栖作战,以惨重的伤亡攻占了日军号称一百万人一百年也打不下来的塔拉瓦,面对弹痕累累、尸横遍野的战场,连身经百战的尼米兹将军都不由感慨地说 :“这是我从未见到过的如此狰狞的战场!”硫黄岛(Iwo Jima)之战,更是把海军陆战队推上了辉煌的颠峰,三个陆战队师在硫黄岛上浴血奋战整整 36 天,登陆部队伤亡人数占参战总人数的 30%,其中陆战 3 师的战斗部队伤亡 60%,而陆战 4 师、5 师战斗部队的伤亡更是高达 75%,此次战役中,美军为攻占硫黄岛所付出的人员伤亡比日军还多,这也是太平洋战争中,登陆一方的伤亡超过抗登陆方的惟一战例,海军陆战队的伤亡之高也是其在太平洋战争历次战役中绝无仅有的,战后,尼米兹对参加过硫黄岛战役的陆战队员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在硫黄岛作战的美国人,非凡的勇敢是他们共同的特点!”而陆战 5 师 28 团在硫黄岛制高点折钵山顶升起美国国旗,更是成为二战中最为著名的一幕,正在硫黄岛视察的美国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注视着在折钵山顶飘扬的星条旗,非常激动地总结到:“折钵山升起的国旗意味着海军陆战队从此后五百年的荣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美国太平洋战役先头部队的海军陆战队大显神威,在经过了瓜达尔卡纳尔、塔拉瓦、硫黄岛和冲绳岛等历次战役后,海军陆战队的规模扩大到前所未有的 50 万人,并确立了在美军中不可动摇的王牌部队地位,开创了陆战队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
即便陆战队在二战中如此卓越出色的表现,在战争结束后还是险些遭到了兔死狗烹的命运,1946 年至 1947 年,经过了漫长的国会听证会,在杜鲁门总统将军队整合为一支统一的武装力量的压力下,陆战队还是赢得了这场生存之战,并在 1947 年颁布的国家安全法案里明确规定了海军陆战队的规模、组织结构和任务,成为美国武装力量中惟一一支有法律条文明文规定的军种,至此陆战队彻底结束了与政府的“内战”,赢得了在美国武装力量中的生存之争,真正为政府和国民所认可。
战争结束后,陆战队和其他部队一样受到了大裁军的影响,很快就从 50 万人的规模缩水到 15.5 万人,只保留下了两个师的编制。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陆战队的实力已经进一步下滑到了二战前夕 7万人的规模,但是此时的美国已经开始形成了有什么事就“派陆战队去!”这样的思维定式,陆战队是第一批开赴朝鲜的地面部队之一,成为洛东江防御圈里最可信赖的机动力量,名副其实的“消防队”,哪里危急哪里去。麦克阿瑟组织发动仁川登陆时惟一的条件就是没有陆战 1 师不行!陆战 1 师没有辜负麦克阿瑟的厚望,成功地在世界上最不适合登陆的仁川实施了两栖突击,一举扭转了朝鲜战局。此后陆战 1 师北上长津湖,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在冰天雪地里展开了殊死拼杀,虽然以巨大代价突出志愿军重围,但是在陆战队的历史上,再没有什么比从长津湖突围途中所忍受的一切更为艰苦的了!
冷战时期,陆战队担负的任务更为纷繁,有炮舰外交的炫耀武力,有在战火国度保护侨民,甚至有联合国维和行动。1964 年美国直接卷入越南战争,陆战队又是第一批被派到越南的地面部队,直到
1975 年,陆战队又是最后一批撤出的地面部队,从头到尾参与了整个战争。尤其是在 1968 年的新春攻势中,陆战队顶住了越南军队的强大攻势,成功地守住了顺化和溪山,再次被人们赋予了传奇色彩。越南战争期间,陆战队的实力规模再次膨胀,达到了 31.7 万人,而陆战队的参战兵力几乎占到美军参战总兵力的六分之一,陆战队的伤亡则高据美军总伤亡的 28% !
“派陆战队去!”的口号终于深入人心,陆战队打头阵的“急先锋”角色越来越当仁不让,为此陆战队发展出了陆战队陆空特遣部队(Marine Air-Ground Task Force,简称 MAGTF)的组织编制,使
陆战队能随时拥有空中、地面和后勤力量,可以不依赖空军的空中掩护,可以不依靠陆军或海军的后勤补给,完全独立地高度灵活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1991 年,海湾战争期间,陆战队又是第一批派往海湾的美国地面部队,在美军地面作战开始前,陆战队在海湾已经集结起整整两个师,成为正面战线上牵制伊拉克军队主力的重要力量,并最终解放了包括首都科威特城在内的科威特大半国土。
冷战结束后,陆战队非但没有空闲下来,反而开始了一段最为忙碌的时光,只要关系到美国利益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陆战队的身影。从索马里维和、波黑营救飞行员到佛罗里达抢险救灾,到处都是陆战队在忙碌着。
在英文中,海军陆战队是“Marine Corps”,Marine 意为海运,Corps 意为部队,Marine 和 Corps 组合在一起就是通过海运投放的部队,这一词语充分体现了海军陆战队的基本作战和兵力投放形式。美国海军陆战队始终将两栖作战作为自己最本质的使命,无论是两栖舰艇、装备还是两栖作战理论,都始终走在世界两栖作战发展的最前列,并充分利用其装备的舰艇、飞机所达成的机动能力,能迅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以绝佳的应变弹性去面对各种不同局面。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谁,曾经到过哪里,曾经做过什么,未来又能做些什么,这就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急先锋”。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近日出版的由著名军事历史作者周明(笔名光亭,深度军事微信公号主笔)和李魏撰写的《美利坚之矛 :美国海军陆战队》,就将全方位详尽地介绍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地位任务、组织编制、训练教育、武器装备和战史征程进行深入的诠释和详尽的介绍。
页数:272 页
开本:710*1000/16
定价:39.8 元

《大卫之剑:以色列特种部队》内文介绍:
要说起目前世界上的特种部队,现在名声最响的自然就是美国海军的“海豹”突击队了,而要说历史最悠久的,则当属英国的特别空勤团(SAS)和特别舟艇中队(SBS),规模最庞大的就要属俄罗斯的特种部队,但要说战绩最高的,就莫过于以色列特种部队了。因为要说实战经验最丰富,战绩最丰硕的,这些大国的特种部队都没法和以色列这个小国相比。先来介绍一个以色列特种部队的精彩战例。
1967 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和埃及沿苏伊士运河一线对峙。为了夺回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埃及随即开始发起消耗战争,也就是沿着漫长的运河防线,不断炮击以军阵地,派出突击队越过防线袭扰以军,出动空军飞机侦察轰炸,以各种形式的军事行动袭扰消耗以色列,
最终迫使以色列妥协,从而创造有利的谈判环境来收回西奈半岛。
在 1968 年 10 月 26 日的炮击中,埃军炮弹击中以军一处军营,造成 15 人死亡,24 人受伤。如此惨重的伤亡令以色列极为震惊,也使以色列国防军中关于运河防线的争议终于尘埃落定,之前以色列国防军围绕运河防线的防御一直存在两种意见,一派是以总参谋长哈伊姆·巴列夫中将为首,主张沿苏伊士运河东岸修筑一条以坚固支撑点为依托的壁垒式防线,来保护以军不受埃及军队的炮火袭击,并将防线直接前推到运河沿岸。
而另一派是以南部军区司令沙龙为首,主张采取机动防御,在距离运河沿岸 5 到 8 千米的丘陵地带依托地形建立防线,如果埃军越过运河防线,就组织反击将埃军击退。本来两派意见还在争执不下,但 10 月 26 日的炮击几乎在瞬间就让巴列夫一派的意见占据了完全上风。
但是要在埃及军队的眼皮底下修建防御工事又谈何容易,前提是至少需要几个月的全线平静局面,在当前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其他方向搞出点大动静,将埃军注意力从运河沿线引过去,从而来保证运河沿线的平静。巴列夫曾设想袭击埃及领土纵深如尼罗河地区的重要战略目标,以便吸引开埃军的注意力。恰在此时,伞兵司令拉菲尔·埃尔坦准将也正被埃及军队在运河沿岸的突击队频繁袭扰搞得不胜其烦,建议派特种部队伞兵旅侦察连袭击埃及尼罗河地区的重要目标,来遏制埃及军队越演越烈的突击队袭击行动。两人的思路是不谋而合,于是一拍即合,巴列夫决定由伞兵旅侦察连来执行这一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特种作战,袭击埃及军队在其领土纵深尼罗河地区的重要战略目标。
根据这一作战设想,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部确定了三个对埃及来说至关重要的战略目标。
这三个目标分别是 :纳贾·哈马迪水坝和纳贾·哈马迪水坝变电站,还有尼罗河上的凯纳大桥。纳贾·哈马迪水坝控制着埃及南部大部分地区的灌溉系统,纳贾·哈马迪变电站则是埃及南部最大的水电站阿斯旺发电站向埃及首都开罗供电的关键枢纽,凯纳大桥全长 700 米不仅是尼罗
河上重要的交通要道,更是埃及独立之后建造的仅次于阿斯旺发电站的第二大政绩工程,政治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
对于这三处目标以色列方面早就非常关注,一直在努力搜集相关的情报,对三处目标的周围地形、守卫人数、装备和训练甚至连大坝和大桥的混凝土厚度和标号都一清二楚。现在国防军要对三处目标下手,这些依靠长期积累的情报可就派上了大用处,使特种部队能够在短短几天里确定行动计划成为可能,可见以色列情报机关的前期工作是如何积累深厚和卓有成效,平时并不起眼,但关键时刻却显露出超乎寻常的作用来了。
巴列夫将这次行动的具体策划和指挥都交给了埃尔坦,至于具体执行这次任务的部队,埃尔坦当然是交给了最为信任的伞兵旅侦察连,为了加强领导,还特意把上一任的伞兵旅侦察连连长,现在已经升任伞兵营副营长的马坦·维尔纳伊少校重又调回侦察连负责这次行动。要求维尔纳伊少校在五天内完成一切战前准备,维尔纳伊首先从侦察连里精心挑选出 13 名队员,连他自己在内总共 14 人组成突击队。接着开始制定作战计划,根据纳贾·哈马迪水坝和变电站周围地形情况,维尔纳伊将直升机机降地点选在距离变电站 5000 米外,着陆后突击队员将徒步前往变电站,然后
袭击变电站。而在突击队员开始进攻前五分钟,直升机将在纳贾·哈马迪水坝和凯纳大桥上安好炸弹,这时因为维尔纳伊考虑到对变电站的袭击很可能出现停电,而在水坝和大桥安放炸弹都需要灯光照明,所以将安放炸弹时间安排在对变电站袭击之前。
从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最南端的奥菲尔空军基地到纳贾·哈马迪地区直线距离就有 350 千米,往返就至少在 700 千米以上,当时以色列空军能够进行如此长距离飞行的就只有直升机中队的法制 SA321“超黄蜂”直升机了,全以色列空军总共只有 7 架“超黄蜂”,这次全部出动,2 架负责运送突击队到变电站,另外 2 架各携带 1 枚 500 千克定时炸弹用来炸毁水坝和大桥,再有 1 架负责撤离突击队。最后 2 架留在奥菲尔基地,其中1 架携带燃料用来供紧急情况下使用,1 架则作为备用机。计划直升机往返飞行约三小时,地面行动约 90 分钟,行动代号“震撼”,要说以色列也真会取名字,确确实实是一次足够震撼的行动。以色列国防军的作风绝对是雷厉风行,从巴列夫决定修筑运河防线,袭击埃及纵深战略目标吸引 其注意力,到维尔纳伊完成作战计划,连头带尾总共也没花了两天时间。巴列夫最后决定行动时间定在 10 月 31 日晚,距离 10 月 26 日的炮击事件才不过五天,这效率这速度,实在是太惊人了。
10 月 31 日中午,维尔纳伊率突击队到达出发基地奥菲尔机场,“震撼”行动进入倒计时。突击队前脚到,以色列国防军的高层后脚也到了,国防部长摩西·达扬和总参谋长哈伊姆·巴列夫等高级将领
全数到场,为突击队壮行。但可能是气氛搞得有些严肃过了头,让所有的参战人员感觉这次行动就有点像是有去无回的自杀式行动,直到晚饭时,所有人还都是沉默是金,让战前的这顿大餐,气氛之沉闷沉重,简直就像是即将被送上断头台的死囚的最后晚餐一般。
当晚 20 时 30 分,直升机从奥菲尔基地依次起飞,以超低空飞过苏伊士运河,直接飞入了广袤的非洲大陆。经过约 70 分钟的飞行,飞行员看到了在月光下闪烁着点点银光的尼罗河,目标不远了!顺着尼罗河,很快就到了纳贾·哈马迪地区。第一架“超黄蜂”着陆,维尔纳伊第一个跳出机舱,环顾四周,夜色沉沉,只有远处贝都因人露营的篝火在闪光。他掏出强光手电,引导第二架直升机降落,然后突击队员陆续跳下机舱,在夜色中迅速整队,向着变电站方向前进。
变电站周围是一道高高的围墙,维尔纳伊踩在一名队员的肩头,搭起人梯,再向墙头上抛去绳子,然后队员拉着绳子开始爬墙。这时一名守卫听到动静过来察看,刚问了句 :“是谁在那里?”显然这
里距离运河前线足有 350 千米,守卫根本没想到以军会来到这里,毫无戒备之心。维尔纳伊抬手就是一枪,干净利落地将他爆了头。突击队员迅速翻过围墙,被枪声惊动了的守卫纷纷冲了出来,但迎面却是以色列突击队员的“乌兹”冲锋枪枪口,“乌兹”一秒钟二十发的高射速,准确而密集的子弹如同倾盆大雨泼了过来,几乎是在片刻之间,守卫就全都被打成了筛子。在解决了这些守卫之后,突击队员立即开始安放炸弹。但变电站的守卫并没有被全部肃清,还剩下几个仍在继续抵抗,凭借着熟悉地形的优势,和以色列突击队员展开对射,但这些守卫到底不是训练有素的以军突击队员对手,很快也被突击队员一一解决。以军突击队一边和守卫交战,一边安放炸弹。这时也已经把炸弹放好了,维尔纳伊最后检查了起爆装置,然后按下起爆按钮,率领着突击队员迅速撤出变电站。刚撤出变电站,巨大的爆炸气浪就几乎把他们都掀翻在地,回头一看,变电站已经是一片火海了!腾空而起的熊熊大火将原本黑漆漆的夜空照得透亮,几乎同时前来接应他们撤退的“超黄蜂”直升机的巨大发动机轰鸣声也在夜空响起,以色列军队的时间控制确实精准,这当然是在平日艰苦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就在突击队开始袭击变电站的时候,另外两架“超黄蜂”直升机分别飞到纳贾·哈马迪水坝和凯纳大桥上空,悬停在预定放置炸弹的位置上,这个位置也是由以军的爆破专家根据水坝和大桥的实际情
况精心计算出来的,然后用绞盘将 500 千克的定时炸弹稳稳地放到预定位置上,打开爆炸的保险开关,随后直升机再次起飞,但并不飞远就在附近盘旋。22 时整,定时炸弹准点爆炸,两处几乎同时爆炸,真可以称得上是惊天动地,看到水坝和大桥爆炸成功,两架直升机才掉头返航。
第二天,以色列空军特意派出侦察机来这里进行航空侦察,评估前一天的袭击效果,根据航空拍摄的照片,变电站的九个变压器被彻底炸毁了七个,导致这个重要的输电枢纽被彻底破坏,从阿斯旺到开罗的主输电线路遭到严重破坏,开罗因此出现了大面积停电。凯纳大桥也被彻底破坏,损毁程度非常严重,根本就没有了修复的可能。只有纳贾·哈马迪水坝破坏不是很严重。总体来说,这次袭击行动还是相当成功,特别是开罗的大面积停电在政治上造成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使埃及军方大为惊恐,以军竟敢深入埃及境内数百千米进行袭击,还能够毫发无损全身而退,这种精神上心理上的震撼尤其明显。
今天以军可以袭击纳贾·哈马迪水坝和变电站,明天也可以袭击其他后方纵深目标,整个后方都已经是不安全了。所以经过这次行动,埃及军方被迫从运河沿岸抽调大批部队来加强后方重要目标的保卫,甚至还亡羊补牢地组建了一支专门部队来负责纳贾·哈马迪水坝和变电站的安全警卫。也正是经过这么一番闹腾,埃及军队在运河沿岸的消耗战也就很自然地暂停了下来,炮击也没了,突击队袭扰也没了,以色列立即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时机,昼夜不停地进行施工,以至于在这段时间里,以色列国内的水泥都脱销了。尽管后来埃及军队又恢复了炮击,但以色列已经初步形成了防线工事,以后再继续扩建加固,最后在整个运河东岸形成了一条坚固的防线,就是后来以总参谋长巴列夫名字命名的“巴列夫”防线。
可见,这次以色列特种部队的行动,尽管只出动了几架直升机十几个人,从规模上说只能算是微型战斗,但从性质上说却完全是战略性的,保障了修建运河防线的战略任务,意义非比寻常,这也显示出特种部队在战略性重大任务运用上的特殊价值和作用。
之所以以色列特种部队会有这样令人惊叹的战绩,是和其国家的安全战略和防卫政策密切有关。我们都知道,以色列这个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以犹太人为国民主体的国家,可以说从一诞生起,就和战争形影不离。但是一个国家不能总是处在战争的紧张状态,于是以色列便设计出了在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社会经济这两难抉择之下的平衡战略,也就是建立一支规模小但战斗力强悍的常备军队,同时建立了寓兵于民的预备役制度来作为常备军的坚强后盾。平时主要依靠常备军来保障国家防务,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事,就迅速动员预备役组成部队参战,这样一来,平时只需要维持一支小规模高质量的军队,而可以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既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安全,经济发展也没受到太大影响。所以,以色列普通的常备军战斗力就非常强悍,而其中的佼佼者特种部队就更了不得,战斗力的彪悍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当然特种部队也在以色列国家和军队中受到了高度重视,被誉为仅次于核武器的第二大支柱力量!在战略上是作为国家级的威慑力量来使用。
说起以色列特种部队,人们总以为是一支部队,其实在以色列国防军中就没有特种部队这个名目的部队,所有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部队一般都被称为“萨耶雷特”(Sayeret),在希伯莱语中,“萨耶雷
特”是侦察队或巡逻队的意思。以色列的特种部队名目繁多,各军兵种都有各自的特种部队。以色列陆军现役的 3 个步兵旅、2 个装甲旅和 1 个伞兵旅都有各自的旅直属侦察连,还有直属于总参谋部的侦察营。除了这些侦察连、营之外,还有炮兵的“亚赫曼”目标情报部队和特别侦察组,工兵的“雅埃尔”特别爆破队和“雅赫萨普”排爆队,和专门执行反恐怖反游击作战的“胡桃”侦察营、专门负责防
止在押恐怖分子等危险犯人暴乱的第 100 宪兵特种部队等。2000 年以色列军队进行编制改革,在陆军总司令部下设立野战侦察司令部,统一指挥这些部队名目繁多的特种部队,除了陆军以外,海军有第 13突击中队,空军有“翠鸟”侦察队、669 战场搜救部队、5707 特种侦察队,另外在空军下属的防空兵还有“拳击手”和“雅纳曼姆”空降防空特种部队。在这些特种部队中,有三支最为精悍,被誉为以色列特种部队的“三剑客”,分别是总参谋部侦察营、第 35 伞兵旅侦察连和海军第 13 突击中队。在这三支特种部队中,伞兵侦察连擅长空降突击,海军 13 中队更长于水下渗透,而总参谋部侦察营则更是三支特种部队中的翘楚,战斗力更加全面均衡,又是直属最高指挥机构总参谋部,是由总参谋部直接指挥,很多特种作战行动都是战略级,更可以被看作以色列军队精英中的精英,利器中的利器。特别要说一下的,从这几支特种部队中还走出了好几位后来成为以色列军界、政界大佬的人物,在军界担任高级将领就不多说了,单是担任过以色列总理这一最高国家领导人的就有沙龙、巴拉克和内塔尼亚胡三位,可见精英中的精英绝非虚名。因此,特种部队在以色列军队和国家内都一直深受推崇。QQ:11519308
页数:272 页
开本:710*1000/16
定价:39.8 元
《东瀛之刀:日本自卫队》内文介绍:
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是个既邻近又遥远,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说邻近是因为和中国只是一衣带水,同处在东亚 ;说是遥远是因为似乎中日之间一直都存在着巨大的隔阂 ;说熟悉是因为日本是近代历史上和中国打交道最多的国家 ;说陌生是因为实际上对于日本我们实在了解得太少太少。但是日本对中国却是非常重视,可以说几百年来对中国的研究已经是非常透彻而仔细。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最希望缴获的,不是日军的歪把子枪机枪,也不是三八大盖,而是日军的军用地图,因为日军地图的准确度极其高,甚至连乡间小路都标注得一清二楚,远远超过了中国军队自己的地图。就从这一点小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的研究之深之透,简直可以用可怕两字来形容。
由于中日之间几百年的恩怨纠葛,特别是最近一百多年来对中国的侵略与伤害,使中日之间的关系极其微妙,有时候甚至一点点小事情,就可能引起全社会的轩然大波。两国之间这种若即若离非敌亦非友的特殊关系,放眼整个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
而在中国国内,既有一提到日本就满腔愤慨的“爱国志士”,也有对日本一味推崇的哈日族,但是惟独缺少的是真正能够理性思考,理想分析的人,而要能做到理性思考的基础,就是对于日本有着全面而客观的了解与认识。
本书正是希望能够给关心中日关系的朋友,提供这样一份了解日本自卫队的资料。
想当年,大日本皇军曾经带给东亚乃至世界人民怎样的灾难,今天,日本自卫队作为日本的武装力量,必然是有无数理由,值得我们去了解去研究。
二战结束后,既是战争的策源地,又是战争的受害者的日本政府和国民,又是如何看待重新武装?日本的防卫政策又是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变迁?日本三大自卫队又是如何建立、发展起来?今天日本的三大自卫队又具备了怎样的作战实力?日本自卫队实现成为正常军队的理想将来是否会能够实现?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一而足,都将是本书所要向读者朋友详细介绍的。
近年来日本一直在国际社会上极力想恢复“正常国家”的形象,想想也是,同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意大利由于战争中途就改弦更张,及时改换阵营,因此在战争结束后就得到了宽大,未获深究。而德国的战争罪行并不比日本小,但是由于战后对纳粹的彻底清算和对自身的深刻反省,最终获得了受害国的谅解,很快就恢复成为正常国家,在今天的国际社会上,不仅政治上能够在欧洲乃至世界上有着相当的影响力,经济上更是成为了整个欧洲的发动机,即便是在最敏感的军事上,也是拥有了名正言顺的国防军,可以说是完全已经摆脱了二战的阴影。反观日本,政治上完全仰仗美国的鼻息,不要说在世界上,就是在亚洲,其影响力也是差强人意。经济上虽然一度是亚洲的发动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很快就在美国的打压下进入了持续低迷的冰河期,直到今天都还没能缓过气来。最敏感的军事上,那就更不用提了,尽管今天的自卫队已经具备了和军队毫无区别的体制,其规模甚至远远超过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但是不仅没有正常军队的名分,也不能像正常军队那样行动自如,更没有正常军队应该享受的待遇。这种非正常军队,也同样是日本这个非正常国家的一个真实写照。
尽管日本自卫队还不能算是一支真正的军队,但是其编制、规模、作战能力,装备之精良,训练之有素,都已经是名列世界前茅的,如果一旦取得了正常军队的名分和地位,那么绝对是一支不容小视的军事力量。作为地理上的邻国,历史上的受害国,我们中国更是有充分理由,去了解,去研究,不能再让其成为像当年那样的危害世界和平的罪恶之刀。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近日出版的由著名军事历史作者周明(笔名光亭,深度军事微信公号主笔)和李魏撰写的《美利坚之矛:美国海军陆战队》,对于日本三大自卫队如何组建、发展以及编制、装备、训练、未来走向等方向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页数:280 页
开本:710*1000/16
定价:39.8 元

《美利坚之矛:美国海军陆战队》内文介绍:
当美国总统遇到棘手的麻烦,需要出动武装部队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威风八面的航空母舰编队,也不是彪悍精壮的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三角洲”或者“海豹”,而是海军陆战队,是的,海军陆战队。这支以地球、铁锚、白头鹰为军徽的精锐部队。
因为根据美国法律规定,海军陆战队是美国总统在美国武装力量中惟一不需要经过国会批准就可动用的部队,美国总统对于这样一支可以不受国会掣肘而自由支配的武装力量,自然是格外青眼有加的。而海军陆战队法定基本任务的第四条就是执行总统指定的各种任务,说得简单些就等于是一支随时、完全听命于总统的别动队。海军陆战队自然也没有辜负总统的期望,凭借其通过严格训练培养出的高超军事战术素养,坚韧顽强的战斗作风,屡屡不辱使命,最终用自己的卓越表现和显赫战功赢得了历届总统和政府的信任与器重。使用方便,作用显著,这两大极具优势的特点便自然而然使海军陆战队成为美国总统和政府最为得心应手的“大棒”。据不完全统计,海军陆战队自组建以来的 220 多年间,在政治、外交方面为美国政府处置危机情况而出动次数多达 250 次以上!尤其是在 1945 年到 1975 年美国政治外交历史上最活跃的三十年里,出动海军陆战队就达 77 次,年平均 2.56 次!可以这么说,长期以来,海军陆战队与美国的国际事务处理同气相连休戚相关,成为美国政府最为得力的马前卒和急先锋,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美国的“国务院之军”,成为美国推行对外政策、维护国家权益的一张王牌。
在美国,海军陆战队还是最令全体国民,下至普通百姓上至总统最为信任的部队,在美国所有使领馆和驻外机构里,负责安全保卫的全是海军陆战队。在白宫,总统从其硕大办公室里望出去,能看到惟一的武装军人,就是陆战队员。而总统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直升机,也是属于陆战队航空中队的建制,由陆战队飞行员驾驶。
美国海军陆战队自从 1979 年其司令正式成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后,就等于是正式成为美国武装力量的一个单独军种,与其他军种一样, 海军陆战队有自己的军服、军徽、军旗、箴言、军歌、军乐、奖章、军官配剑、军种出版物、历史中心,甚至还有美国海军陆战队博物馆等,具
备完整的军种特征。海军陆战队总司令由一名四星上将但任,直接向海军部长负责,他同时也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中的一员,但是他并不属于海军系统的决策层。因此,它不象大部分国家的陆战队那样由海军管辖指挥,而是一个独立的军种,从某种角度看其地位甚至可能还高于其它军兵种。
而美国国防部每年定期公布的各军种人员实力、部署、将官任命等,也均按四个军种分类。故而陆战队就有了“第四军种”之说。而海军陆战队本身就是一个小三军,海军和地面部队就不用多说了,陆战队还有自己独立的航空兵,而且在作战时常将陆战队地面部队和航空部队编组成不同规模的陆空联合特遣部队,其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配合更是非常默契。海军陆战队还有自己的坦克部队、炮兵部队以及自己的学校等,具有相对的独立自主性。在军费开支中,由于为总统和政府如此卖力,自然在三军里是享受优先保障的丰厚待遇。因此,在购买武器装备买单时可以远比其他军兵种更为潇洒。
从地缘政治上说,美国是个海洋国家,向海外投送军事力量是美国保护、夺取、扩大、巩固其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极其重要的手段。因此特别自 19 世纪开始,美国越来越重视两栖作战和由陆到海、由海到海的力量投送,海军陆战队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与发展,目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实力
虽然是美国四大军种中规模最小的一个军种,但放到全球范围里看,却是全世界各国海军陆战队中实力最强的,甚至超过了一些中小国家三军全部武装力量的规模。目前陆战队总兵力高达约 19 万人(另有 9 万预备役),包括 3 个陆战师和 3 个航空联队,其航空兵部队拥有 1300 多架各型飞
机,其中作战飞机 400 多架,攻击直升机 100 多架,规模远远超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空军。而且随着美国军方对两栖作战的日益重视,海军陆战队的发展更是迅速,无论是两栖作战理论、两栖作战装备,还是两栖作战能力都走在世界最前列。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具有高度机动能力和作战能力,时刻保持着高度戒备状态并能随时开赴全球各地的应急快速反应部队。
当然,海军陆战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和实力,也是走过了一段相当长的路程。回首陆战队创建之初,却是出人意料的寒酸。那还是 1775年 11 月 10 日,第二届大陆会议上通过了由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提出的组建海军陆战队的决议——史称“大陆陆战队”(Continental Marine),因为这是由大陆会议决定组建,此时美利坚合众国还八字没一撇,自然是不能叫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这一天因此也就成为陆战队的建军纪念日,“大陆陆战队”仅比“大陆海军”晚成立 28 天。当时大陆会议决定组建海军陆战队主要原因还是效仿英国海军陆战队在皇家海军中所扮演的角色,诸如在海战中遂行接舷战、操作火炮、镇压军舰水兵可能的叛乱等。然而这仅仅是一个纸面上的东西,真正看得见的陆战队部队是在大陆会议作出决定的一个月之后,在费城一家名叫“大桶客栈”(Tun Taven)的小旅馆里成立,其队员只有区区 200来人,首任最高长官是塞缪尔·尼古拉斯(Samuel Nicholas)上尉,也是“大桶客栈”的老板。所有队员全部都是志愿加入的,这也成为陆战队的一个传统被一直延续下来。1776 年 3 月,这支刚成立三个月的部队首次披挂上阵,分乘 8 艘船只驶向巴哈马群岛,袭击了英军的一个基地,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和物资。而在这场处女战中,陆战队就是和海军联手作战,并担负着“打头阵”的艰巨任务。——联合作战和“打头阵”直到今天还是陆战队的特色。
就是在这样筚路蓝缕的情况下,开启了陆战队的辉煌历史。刚刚组建的陆战队参加了巴哈马群岛远征以及普林斯顿等战役。l798 年与法国舰队作战,并参加了美利坚合众国早期的所有战争,终于以自己在历次战役中的杰出表现奠定了今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基础。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海军陆战队于 1783 年被解散撤消,从此在陆战队的历史上除了用枪和炮与战场上的敌手厮杀,还要在政府内部为自己部队的生存而苦苦挣扎。1798 年 7 月 11 日,美国终于重建海军陆战队,并正式将“大陆陆战队”改称“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队重建之后先后参与一系列军事行动,1803 年清剿巴巴利海岸海盗 ;1805 年 8 名陆战队员和数百名阿拉伯雇佣军在北非的沙漠里长途跋涉 1000 多公里,突袭了的黎波里附近的德尔纳镇 ;1812 年,美国与英国开战时,海军陆战队才不过 500 人的规模,而且装备落后训练槽糕。但是就在这场战争中,陆战队员经常在海战中用步枪、手榴弹消灭敌舰甲板上的目标,并在接舷之后跳上敌舰用手枪、马刀甚至匕首与敌进行肉搏,从而以自己的勇敢坚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1847 年一个营的陆战队搭乘第一种专用的登陆舰艇在墨西哥韦拉克鲁斯港登陆,此后更多的陆战队投入到对墨西哥的战争中,陆战队在查普特佩克战役中表现卓越,赢得了蒙提祖马殿大捷,为美军攻占墨西哥城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这一战也成为陆战队军歌中传诵的一个典故,而陆战队在其军礼服的裤子上那条被称作“血线”的深红色条纹,就是为了纪念墨西哥战役中陆战队前所未有的惨重伤亡。
1898 年的美西战争,才终于使美国第一次意识到了陆战队的真正价值,最早在古巴关塔那摩湾登陆的就是陆战队,因为当时美国陆军主力都在西部,在东部除了陆战队就是国民警卫队了,夺取关塔那摩的重任自然就落到陆战队身上了,而陆战队的出色表现,也使美国军方为之一振。尽管如此,在几乎整个 19 世纪中,海军陆战队还是主要被部署在军舰或港口,作为海军的警戒部队使用。这样的地位自然是很不被人看好的,陆战队的规模也一直局限在警戒部队性质的小打小闹的规模,在 1900 年前,陆战队总兵力从未超过 5500 人。
l9l3 年 12 月,陆战队第一个旅级单位——海军陆战队联合旅诞生了,并被立即投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 年陆战队又有一个新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成员——陆战队航空队诞生了,在陆战队范围内,刚刚成立的航空队还不算寒酸,但比起其他军种的航空力量来就显得相对比较弱小了。但有总比没有强,陆战队航空队的成立使陆战队终于有了自己的空中力量,可以在实施两栖突击和此后陆上作战时获得默契而密切的空中支援。1918 年 6 月,陆战队在贝洛森林(Bel1eau Wood)一战成名,此后在斯瓦松、圣米耶勒等地也都有不俗表现。在整个一战中,陆战队没有在两栖作战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反而作为训练有素的步兵在阵地战方面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战争中陆战队先后派出两个建制旅,加上接近一个旅的补充兵员,总共投入三个旅,并在战争结束后担负起了对德国占领的任务。而在战争中的表现,
可以说是初露头角,一战结束时陆战队兵力规模也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点 7.5 万人。当然陆战队付出的代价也是自然不菲,11968 人负伤,2461 人阵亡。也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陆战队的作用逐渐开始得到重视,但是战后的裁军和经济萧条,使陆战队发展停滞不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首先在威克岛(Wake),詹姆斯·德弗罗少校率领的陆战队第 1 守备营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顽强抗击日军一次又一次进攻,一直坚持了 17 天,成为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横扫东南亚时遇到的惟一阻碍,罗斯福总统高度赞扬威克岛陆战队守军是“进行了英勇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防御作战。”接着在瓜达尔卡纳尔岛,陆战 1 师苦战四个月,以几乎减员一半的巨大代价成功赢得了瓜岛争夺战的胜利,陆战 1 师正是因为此役的卓越表现,荣获了第一支由罗斯福总统颁发的“优异部队”称号的殊荣,从此后陆战 1 师在其师徽上写下了“GUADALCANAL”(即瓜达尔卡纳尔)字样,以纪念血战瓜岛的辉煌战绩。随后在塔拉瓦(Tarawa),陆战 2 师经历了一场惨烈的两栖作战,以惨重的伤亡攻占了日军号称一百万人一百年也打不下来的塔拉瓦,面对弹痕累累、尸横遍野的战场,连身经百战的尼米兹将军都不由感慨地说 :“这是我从未见到过的如此狰狞的战场!”硫黄岛(Iwo Jima)之战,更是把海军陆战队推上了辉煌的颠峰,三个陆战队师在硫黄岛上浴血奋战整整 36 天,登陆部队伤亡人数占参战总人数的 30%,其中陆战 3 师的战斗部队伤亡 60%,而陆战 4 师、5 师战斗部队的伤亡更是高达 75%,此次战役中,美军为攻占硫黄岛所付出的人员伤亡比日军还多,这也是太平洋战争中,登陆一方的伤亡超过抗登陆方的惟一战例,海军陆战队的伤亡之高也是其在太平洋战争历次战役中绝无仅有的,战后,尼米兹对参加过硫黄岛战役的陆战队员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在硫黄岛作战的美国人,非凡的勇敢是他们共同的特点!”而陆战 5 师 28 团在硫黄岛制高点折钵山顶升起美国国旗,更是成为二战中最为著名的一幕,正在硫黄岛视察的美国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注视着在折钵山顶飘扬的星条旗,非常激动地总结到:“折钵山升起的国旗意味着海军陆战队从此后五百年的荣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美国太平洋战役先头部队的海军陆战队大显神威,在经过了瓜达尔卡纳尔、塔拉瓦、硫黄岛和冲绳岛等历次战役后,海军陆战队的规模扩大到前所未有的 50 万人,并确立了在美军中不可动摇的王牌部队地位,开创了陆战队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
即便陆战队在二战中如此卓越出色的表现,在战争结束后还是险些遭到了兔死狗烹的命运,1946 年至 1947 年,经过了漫长的国会听证会,在杜鲁门总统将军队整合为一支统一的武装力量的压力下,陆战队还是赢得了这场生存之战,并在 1947 年颁布的国家安全法案里明确规定了海军陆战队的规模、组织结构和任务,成为美国武装力量中惟一一支有法律条文明文规定的军种,至此陆战队彻底结束了与政府的“内战”,赢得了在美国武装力量中的生存之争,真正为政府和国民所认可。
战争结束后,陆战队和其他部队一样受到了大裁军的影响,很快就从 50 万人的规模缩水到 15.5 万人,只保留下了两个师的编制。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陆战队的实力已经进一步下滑到了二战前夕 7万人的规模,但是此时的美国已经开始形成了有什么事就“派陆战队去!”这样的思维定式,陆战队是第一批开赴朝鲜的地面部队之一,成为洛东江防御圈里最可信赖的机动力量,名副其实的“消防队”,哪里危急哪里去。麦克阿瑟组织发动仁川登陆时惟一的条件就是没有陆战 1 师不行!陆战 1 师没有辜负麦克阿瑟的厚望,成功地在世界上最不适合登陆的仁川实施了两栖突击,一举扭转了朝鲜战局。此后陆战 1 师北上长津湖,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在冰天雪地里展开了殊死拼杀,虽然以巨大代价突出志愿军重围,但是在陆战队的历史上,再没有什么比从长津湖突围途中所忍受的一切更为艰苦的了!
冷战时期,陆战队担负的任务更为纷繁,有炮舰外交的炫耀武力,有在战火国度保护侨民,甚至有联合国维和行动。1964 年美国直接卷入越南战争,陆战队又是第一批被派到越南的地面部队,直到
1975 年,陆战队又是最后一批撤出的地面部队,从头到尾参与了整个战争。尤其是在 1968 年的新春攻势中,陆战队顶住了越南军队的强大攻势,成功地守住了顺化和溪山,再次被人们赋予了传奇色彩。越南战争期间,陆战队的实力规模再次膨胀,达到了 31.7 万人,而陆战队的参战兵力几乎占到美军参战总兵力的六分之一,陆战队的伤亡则高据美军总伤亡的 28% !
“派陆战队去!”的口号终于深入人心,陆战队打头阵的“急先锋”角色越来越当仁不让,为此陆战队发展出了陆战队陆空特遣部队(Marine Air-Ground Task Force,简称 MAGTF)的组织编制,使
陆战队能随时拥有空中、地面和后勤力量,可以不依赖空军的空中掩护,可以不依靠陆军或海军的后勤补给,完全独立地高度灵活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1991 年,海湾战争期间,陆战队又是第一批派往海湾的美国地面部队,在美军地面作战开始前,陆战队在海湾已经集结起整整两个师,成为正面战线上牵制伊拉克军队主力的重要力量,并最终解放了包括首都科威特城在内的科威特大半国土。
冷战结束后,陆战队非但没有空闲下来,反而开始了一段最为忙碌的时光,只要关系到美国利益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陆战队的身影。从索马里维和、波黑营救飞行员到佛罗里达抢险救灾,到处都是陆战队在忙碌着。
在英文中,海军陆战队是“Marine Corps”,Marine 意为海运,Corps 意为部队,Marine 和 Corps 组合在一起就是通过海运投放的部队,这一词语充分体现了海军陆战队的基本作战和兵力投放形式。美国海军陆战队始终将两栖作战作为自己最本质的使命,无论是两栖舰艇、装备还是两栖作战理论,都始终走在世界两栖作战发展的最前列,并充分利用其装备的舰艇、飞机所达成的机动能力,能迅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以绝佳的应变弹性去面对各种不同局面。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谁,曾经到过哪里,曾经做过什么,未来又能做些什么,这就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急先锋”。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近日出版的由著名军事历史作者周明(笔名光亭,深度军事微信公号主笔)和李魏撰写的《美利坚之矛 :美国海军陆战队》,就将全方位详尽地介绍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地位任务、组织编制、训练教育、武器装备和战史征程进行深入的诠释和详尽的介绍。
页数:272 页
开本:710*1000/16
定价:39.8 元

《大卫之剑:以色列特种部队》内文介绍:
要说起目前世界上的特种部队,现在名声最响的自然就是美国海军的“海豹”突击队了,而要说历史最悠久的,则当属英国的特别空勤团(SAS)和特别舟艇中队(SBS),规模最庞大的就要属俄罗斯的特种部队,但要说战绩最高的,就莫过于以色列特种部队了。因为要说实战经验最丰富,战绩最丰硕的,这些大国的特种部队都没法和以色列这个小国相比。先来介绍一个以色列特种部队的精彩战例。
1967 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和埃及沿苏伊士运河一线对峙。为了夺回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埃及随即开始发起消耗战争,也就是沿着漫长的运河防线,不断炮击以军阵地,派出突击队越过防线袭扰以军,出动空军飞机侦察轰炸,以各种形式的军事行动袭扰消耗以色列,
最终迫使以色列妥协,从而创造有利的谈判环境来收回西奈半岛。
在 1968 年 10 月 26 日的炮击中,埃军炮弹击中以军一处军营,造成 15 人死亡,24 人受伤。如此惨重的伤亡令以色列极为震惊,也使以色列国防军中关于运河防线的争议终于尘埃落定,之前以色列国防军围绕运河防线的防御一直存在两种意见,一派是以总参谋长哈伊姆·巴列夫中将为首,主张沿苏伊士运河东岸修筑一条以坚固支撑点为依托的壁垒式防线,来保护以军不受埃及军队的炮火袭击,并将防线直接前推到运河沿岸。
而另一派是以南部军区司令沙龙为首,主张采取机动防御,在距离运河沿岸 5 到 8 千米的丘陵地带依托地形建立防线,如果埃军越过运河防线,就组织反击将埃军击退。本来两派意见还在争执不下,但 10 月 26 日的炮击几乎在瞬间就让巴列夫一派的意见占据了完全上风。
但是要在埃及军队的眼皮底下修建防御工事又谈何容易,前提是至少需要几个月的全线平静局面,在当前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其他方向搞出点大动静,将埃军注意力从运河沿线引过去,从而来保证运河沿线的平静。巴列夫曾设想袭击埃及领土纵深如尼罗河地区的重要战略目标,以便吸引开埃军的注意力。恰在此时,伞兵司令拉菲尔·埃尔坦准将也正被埃及军队在运河沿岸的突击队频繁袭扰搞得不胜其烦,建议派特种部队伞兵旅侦察连袭击埃及尼罗河地区的重要目标,来遏制埃及军队越演越烈的突击队袭击行动。两人的思路是不谋而合,于是一拍即合,巴列夫决定由伞兵旅侦察连来执行这一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特种作战,袭击埃及军队在其领土纵深尼罗河地区的重要战略目标。
根据这一作战设想,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部确定了三个对埃及来说至关重要的战略目标。
这三个目标分别是 :纳贾·哈马迪水坝和纳贾·哈马迪水坝变电站,还有尼罗河上的凯纳大桥。纳贾·哈马迪水坝控制着埃及南部大部分地区的灌溉系统,纳贾·哈马迪变电站则是埃及南部最大的水电站阿斯旺发电站向埃及首都开罗供电的关键枢纽,凯纳大桥全长 700 米不仅是尼罗
河上重要的交通要道,更是埃及独立之后建造的仅次于阿斯旺发电站的第二大政绩工程,政治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
对于这三处目标以色列方面早就非常关注,一直在努力搜集相关的情报,对三处目标的周围地形、守卫人数、装备和训练甚至连大坝和大桥的混凝土厚度和标号都一清二楚。现在国防军要对三处目标下手,这些依靠长期积累的情报可就派上了大用处,使特种部队能够在短短几天里确定行动计划成为可能,可见以色列情报机关的前期工作是如何积累深厚和卓有成效,平时并不起眼,但关键时刻却显露出超乎寻常的作用来了。
巴列夫将这次行动的具体策划和指挥都交给了埃尔坦,至于具体执行这次任务的部队,埃尔坦当然是交给了最为信任的伞兵旅侦察连,为了加强领导,还特意把上一任的伞兵旅侦察连连长,现在已经升任伞兵营副营长的马坦·维尔纳伊少校重又调回侦察连负责这次行动。要求维尔纳伊少校在五天内完成一切战前准备,维尔纳伊首先从侦察连里精心挑选出 13 名队员,连他自己在内总共 14 人组成突击队。接着开始制定作战计划,根据纳贾·哈马迪水坝和变电站周围地形情况,维尔纳伊将直升机机降地点选在距离变电站 5000 米外,着陆后突击队员将徒步前往变电站,然后
袭击变电站。而在突击队员开始进攻前五分钟,直升机将在纳贾·哈马迪水坝和凯纳大桥上安好炸弹,这时因为维尔纳伊考虑到对变电站的袭击很可能出现停电,而在水坝和大桥安放炸弹都需要灯光照明,所以将安放炸弹时间安排在对变电站袭击之前。
从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最南端的奥菲尔空军基地到纳贾·哈马迪地区直线距离就有 350 千米,往返就至少在 700 千米以上,当时以色列空军能够进行如此长距离飞行的就只有直升机中队的法制 SA321“超黄蜂”直升机了,全以色列空军总共只有 7 架“超黄蜂”,这次全部出动,2 架负责运送突击队到变电站,另外 2 架各携带 1 枚 500 千克定时炸弹用来炸毁水坝和大桥,再有 1 架负责撤离突击队。最后 2 架留在奥菲尔基地,其中1 架携带燃料用来供紧急情况下使用,1 架则作为备用机。计划直升机往返飞行约三小时,地面行动约 90 分钟,行动代号“震撼”,要说以色列也真会取名字,确确实实是一次足够震撼的行动。以色列国防军的作风绝对是雷厉风行,从巴列夫决定修筑运河防线,袭击埃及纵深战略目标吸引 其注意力,到维尔纳伊完成作战计划,连头带尾总共也没花了两天时间。巴列夫最后决定行动时间定在 10 月 31 日晚,距离 10 月 26 日的炮击事件才不过五天,这效率这速度,实在是太惊人了。
10 月 31 日中午,维尔纳伊率突击队到达出发基地奥菲尔机场,“震撼”行动进入倒计时。突击队前脚到,以色列国防军的高层后脚也到了,国防部长摩西·达扬和总参谋长哈伊姆·巴列夫等高级将领
全数到场,为突击队壮行。但可能是气氛搞得有些严肃过了头,让所有的参战人员感觉这次行动就有点像是有去无回的自杀式行动,直到晚饭时,所有人还都是沉默是金,让战前的这顿大餐,气氛之沉闷沉重,简直就像是即将被送上断头台的死囚的最后晚餐一般。
当晚 20 时 30 分,直升机从奥菲尔基地依次起飞,以超低空飞过苏伊士运河,直接飞入了广袤的非洲大陆。经过约 70 分钟的飞行,飞行员看到了在月光下闪烁着点点银光的尼罗河,目标不远了!顺着尼罗河,很快就到了纳贾·哈马迪地区。第一架“超黄蜂”着陆,维尔纳伊第一个跳出机舱,环顾四周,夜色沉沉,只有远处贝都因人露营的篝火在闪光。他掏出强光手电,引导第二架直升机降落,然后突击队员陆续跳下机舱,在夜色中迅速整队,向着变电站方向前进。
变电站周围是一道高高的围墙,维尔纳伊踩在一名队员的肩头,搭起人梯,再向墙头上抛去绳子,然后队员拉着绳子开始爬墙。这时一名守卫听到动静过来察看,刚问了句 :“是谁在那里?”显然这
里距离运河前线足有 350 千米,守卫根本没想到以军会来到这里,毫无戒备之心。维尔纳伊抬手就是一枪,干净利落地将他爆了头。突击队员迅速翻过围墙,被枪声惊动了的守卫纷纷冲了出来,但迎面却是以色列突击队员的“乌兹”冲锋枪枪口,“乌兹”一秒钟二十发的高射速,准确而密集的子弹如同倾盆大雨泼了过来,几乎是在片刻之间,守卫就全都被打成了筛子。在解决了这些守卫之后,突击队员立即开始安放炸弹。但变电站的守卫并没有被全部肃清,还剩下几个仍在继续抵抗,凭借着熟悉地形的优势,和以色列突击队员展开对射,但这些守卫到底不是训练有素的以军突击队员对手,很快也被突击队员一一解决。以军突击队一边和守卫交战,一边安放炸弹。这时也已经把炸弹放好了,维尔纳伊最后检查了起爆装置,然后按下起爆按钮,率领着突击队员迅速撤出变电站。刚撤出变电站,巨大的爆炸气浪就几乎把他们都掀翻在地,回头一看,变电站已经是一片火海了!腾空而起的熊熊大火将原本黑漆漆的夜空照得透亮,几乎同时前来接应他们撤退的“超黄蜂”直升机的巨大发动机轰鸣声也在夜空响起,以色列军队的时间控制确实精准,这当然是在平日艰苦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就在突击队开始袭击变电站的时候,另外两架“超黄蜂”直升机分别飞到纳贾·哈马迪水坝和凯纳大桥上空,悬停在预定放置炸弹的位置上,这个位置也是由以军的爆破专家根据水坝和大桥的实际情
况精心计算出来的,然后用绞盘将 500 千克的定时炸弹稳稳地放到预定位置上,打开爆炸的保险开关,随后直升机再次起飞,但并不飞远就在附近盘旋。22 时整,定时炸弹准点爆炸,两处几乎同时爆炸,真可以称得上是惊天动地,看到水坝和大桥爆炸成功,两架直升机才掉头返航。
第二天,以色列空军特意派出侦察机来这里进行航空侦察,评估前一天的袭击效果,根据航空拍摄的照片,变电站的九个变压器被彻底炸毁了七个,导致这个重要的输电枢纽被彻底破坏,从阿斯旺到开罗的主输电线路遭到严重破坏,开罗因此出现了大面积停电。凯纳大桥也被彻底破坏,损毁程度非常严重,根本就没有了修复的可能。只有纳贾·哈马迪水坝破坏不是很严重。总体来说,这次袭击行动还是相当成功,特别是开罗的大面积停电在政治上造成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使埃及军方大为惊恐,以军竟敢深入埃及境内数百千米进行袭击,还能够毫发无损全身而退,这种精神上心理上的震撼尤其明显。
今天以军可以袭击纳贾·哈马迪水坝和变电站,明天也可以袭击其他后方纵深目标,整个后方都已经是不安全了。所以经过这次行动,埃及军方被迫从运河沿岸抽调大批部队来加强后方重要目标的保卫,甚至还亡羊补牢地组建了一支专门部队来负责纳贾·哈马迪水坝和变电站的安全警卫。也正是经过这么一番闹腾,埃及军队在运河沿岸的消耗战也就很自然地暂停了下来,炮击也没了,突击队袭扰也没了,以色列立即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时机,昼夜不停地进行施工,以至于在这段时间里,以色列国内的水泥都脱销了。尽管后来埃及军队又恢复了炮击,但以色列已经初步形成了防线工事,以后再继续扩建加固,最后在整个运河东岸形成了一条坚固的防线,就是后来以总参谋长巴列夫名字命名的“巴列夫”防线。
可见,这次以色列特种部队的行动,尽管只出动了几架直升机十几个人,从规模上说只能算是微型战斗,但从性质上说却完全是战略性的,保障了修建运河防线的战略任务,意义非比寻常,这也显示出特种部队在战略性重大任务运用上的特殊价值和作用。
之所以以色列特种部队会有这样令人惊叹的战绩,是和其国家的安全战略和防卫政策密切有关。我们都知道,以色列这个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以犹太人为国民主体的国家,可以说从一诞生起,就和战争形影不离。但是一个国家不能总是处在战争的紧张状态,于是以色列便设计出了在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社会经济这两难抉择之下的平衡战略,也就是建立一支规模小但战斗力强悍的常备军队,同时建立了寓兵于民的预备役制度来作为常备军的坚强后盾。平时主要依靠常备军来保障国家防务,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事,就迅速动员预备役组成部队参战,这样一来,平时只需要维持一支小规模高质量的军队,而可以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既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安全,经济发展也没受到太大影响。所以,以色列普通的常备军战斗力就非常强悍,而其中的佼佼者特种部队就更了不得,战斗力的彪悍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当然特种部队也在以色列国家和军队中受到了高度重视,被誉为仅次于核武器的第二大支柱力量!在战略上是作为国家级的威慑力量来使用。
说起以色列特种部队,人们总以为是一支部队,其实在以色列国防军中就没有特种部队这个名目的部队,所有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部队一般都被称为“萨耶雷特”(Sayeret),在希伯莱语中,“萨耶雷
特”是侦察队或巡逻队的意思。以色列的特种部队名目繁多,各军兵种都有各自的特种部队。以色列陆军现役的 3 个步兵旅、2 个装甲旅和 1 个伞兵旅都有各自的旅直属侦察连,还有直属于总参谋部的侦察营。除了这些侦察连、营之外,还有炮兵的“亚赫曼”目标情报部队和特别侦察组,工兵的“雅埃尔”特别爆破队和“雅赫萨普”排爆队,和专门执行反恐怖反游击作战的“胡桃”侦察营、专门负责防
止在押恐怖分子等危险犯人暴乱的第 100 宪兵特种部队等。2000 年以色列军队进行编制改革,在陆军总司令部下设立野战侦察司令部,统一指挥这些部队名目繁多的特种部队,除了陆军以外,海军有第 13突击中队,空军有“翠鸟”侦察队、669 战场搜救部队、5707 特种侦察队,另外在空军下属的防空兵还有“拳击手”和“雅纳曼姆”空降防空特种部队。在这些特种部队中,有三支最为精悍,被誉为以色列特种部队的“三剑客”,分别是总参谋部侦察营、第 35 伞兵旅侦察连和海军第 13 突击中队。在这三支特种部队中,伞兵侦察连擅长空降突击,海军 13 中队更长于水下渗透,而总参谋部侦察营则更是三支特种部队中的翘楚,战斗力更加全面均衡,又是直属最高指挥机构总参谋部,是由总参谋部直接指挥,很多特种作战行动都是战略级,更可以被看作以色列军队精英中的精英,利器中的利器。特别要说一下的,从这几支特种部队中还走出了好几位后来成为以色列军界、政界大佬的人物,在军界担任高级将领就不多说了,单是担任过以色列总理这一最高国家领导人的就有沙龙、巴拉克和内塔尼亚胡三位,可见精英中的精英绝非虚名。因此,特种部队在以色列军队和国家内都一直深受推崇。
有目录和图吗?看过封面
知兵堂还在大陆存在?
帝国将军 发表于 2015-10-15 12:33
知兵堂还在大陆存在?
目前与社科院合作,陆续出版新书
虎之子 发表于 2015-10-15 10:34
有目录和图吗?看过封面
美国海军陆战队目录:
第一章 任务地位....................................................8

一、美国最得力的马前卒.........................................10
二、陆战队的任务...............................................12
三、陆战队的地位...............................................18
四、陆战队的组成...............................................21
五、特种部队...................................................31
六、作战能力浅析...............................................33
七、今日陆战队.................................................35

第二章 两栖作战...................................................40

一、两栖登陆战.................................................42
二、美国海军陆战队与两栖登陆战.................................45
三、两栖登陆作战理论的“圣经”...................................50
四、在太平洋战场...............................................57
五、战后的两栖登陆战发展.......................................67
六、21世纪的两栖登陆战........................................69

第三章 教育训练...................................................76

一、从招募新兵开始.............................................78
二、成为军官之路...............................................82
三、梯形训练体系...............................................86
四、陆战队其他学校.............................................89
五、惊天丑闻..................................................100

第四章 武器装备..................................................102

一、跨越海洋:两栖舰艇的过去与现在.............................104
二、向着滩头前进:登陆艇以及直升机的发展.......................123
三、突击滩头的战马:水陆两栖突击战车...........................134
四、沙滩上的怪物:登陆作战中的装甲车辆.........................139
五、我们需要火力支援:陆战队员是如何获得支援的................140
六、一切终归要靠自己:海军陆战队的步兵武器....................144

第五章 传奇逸事.............................................150

一、陆战队一号...............................................152
二、风语战士.................................................159
三、中国领土上唯一的外国军队.................................169

第六章 战史征程..................................................176

一、建国功臣.................................................178
二、战火中重生...............................................180
三、内战困斗.................................................182
四、异军突起.................................................184
五、投身一战.................................................186
六、威克岛...................................................189
七、瓜达尔卡纳尔岛...........................................191
八、塔拉瓦...................................................213
九、血战硫黄岛...............................................225
十、仁川登陆.................................................238
十一、长津湖.................................................254
十二、越南溪山...............................................256
十三、格林纳达...............................................259
十四、巴拿马和波黑...........................................261
十五、海湾战争...............................................264
十六、伊拉克战争.............................................267

附录 美国海军陆战队大事记.......................................269

日本自卫队目录:
第一章  
被占领的年代....................................8
第二章  
艰难成立.......................................18
第三章  
几十年的防卫之路...............................44
第四章  
实力强劲的海上自卫队...........................70
第五章  
打造“亚洲最强空中武力”........................128
第六章  
敬陪末座的陆上自卫队..........................172
第七章  
自卫队员的成长................................242
第八章  
隐藏的军事力量................................254

以色列特种部队目录:
第一章  
中东乱局是源头..................................8
第二章  
在复国之路中诞生...............................20
第三章  
发展之路.......................................36
第四章  
特种兵是怎样练成的.............................80
第五章  
特种部队的亲密战友............................116
第六章  
特种部队的经典杰作(上)......................146
第七章  
特种部队的经典杰作(中)......................190
第八章  
特种部队的经典杰作(下)......................228
给老本坑了,又打着知兵堂的旗号给自己宣传
京东能买到?
战国春秋 发表于 2015-10-17 23:09
给老本坑了,又打着知兵堂的旗号给自己宣传
是“把老本坑了”吧?
陆战队这本正在读,前面关于陆战队编制的章节,图表有些小错误和模糊的地方,战史部分是不是太简单了点?其次,这书不可能当成《美国陆军战术体制的发展历程》来读,顶多一科普书,很是期待有作者能以专业的角度来写写海军陆战队的战术体制发展历程。曹晓光老师?
是“把老本坑了”吧?
去问问老本能验证
知兵堂?重出江湖?期满了?
知兵堂?重出江湖?期满了?
是啊,新的旅程
a420928617 发表于 2015-10-18 10:49
京东能买到?
京东和亚马逊都有,淘宝也有
以上图书90元包邮!
_chuan_ 发表于 2015-10-20 11:44
京东和亚马逊都有,淘宝也有
https://shop57814773.taobao.com/ 我的店铺 目前3本是90元包邮,单本27.8元+邮费
以上3本图书,现在开始至12月12日,特价80元包邮!!!抢完为止,各位!

帝国将军 发表于 2015-10-15 12:33
知兵堂还在大陆存在?


老本不是说过不会再有了吗?等我问问他……
帝国将军 发表于 2015-10-15 12:33
知兵堂还在大陆存在?


老本不是说过不会再有了吗?等我问问他……
江南鸣镝 发表于 2015-12-3 23:45
老本不是说过不会再有了吗?等我问问他……
麻烦验证,然后再来购买哦
以色列特种部队再厉害也无法改变中东日益加剧的种族仇视,以及宗教冲突的局面!
都是好书,确实要多了解日本
单本也可以购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