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首获诺贝尔医学奖 青蒿素和中药有多大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8:00:35
(转载旧文)  近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由于拉斯克奖被许多人认为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大奖,屠呦呦的获奖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国内有的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把青蒿素称为中药,并说它让人们重新燃起中药创新的希望。其实青蒿素不是中药,而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学药。有很多化学药最初都是以植物为原料提取或合成的,例如阿司匹林、达菲,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是中药。

    所谓中药,应该是指中医传统上使用的、用来治疗相同疾病的药物。中医虽然传统上也用青蒿治疟疾,但是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又名香蒿)并不含青蒿素,已被证明对治疗疟疾无效。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又名臭蒿)提取的。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入药,用的话也只是用来“治小儿风寒惊热”,从不用它治疟疾。青蒿素一开始也称为黄花素或黄花蒿素,后来为了表明其与中药的关系,才统一叫做青蒿素,再后来干脆在药典里把黄花蒿改叫青蒿,定为青蒿的正品,让人误以为青蒿素真的是从青蒿提取的。

    即便黄花蒿被用来代替青蒿使用,里面的青蒿素也起不了作用,因为中医是把药物煎成汤药来治疟疾的(最著名的是以青蒿、知母、桑叶、鳖甲、丹皮、花粉煎成的青蒿鳖甲汤),而一旦加热到60摄氏度,青蒿素的结构就被破坏,失去了活性,杀不死虐原虫了。

    青蒿素的发现是许多人分工合作、相互竞争的结果,究竟谁的功劳大,至今争论不休。不过,大家都公认屠呦呦起到的关键作用就是发现青蒿素受热就失去活性,想到了要用乙醚提取。屠呦呦称,她是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说法,才恍然大悟不能加热青蒿。由于这个故事,人们会说青蒿素的发现至少受到了中医的启发,葛洪也因此成了“东晋名医”。其实葛洪是个炼丹的术士,《肘后备急方》则是收集民间的偏方,并没有用到阴阳五行、辨证配伍,与中医中药没有关系。

    事实上,葛洪记载的这个偏方是否真的能治疟疾,也是很可疑的。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所以屠呦呦才用乙醚提取),用两杯水(东晋的“升”很小,当时一升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也即一杯)浸泡一把青蒿,即使用的是黄花蒿,也不太可能泡出能达到药理浓度的青蒿素。如果葛洪只记载了青蒿能治疟疾,我们也许能认为有其合理性。但是葛洪共在书中搜集了43个治疗疟疾的偏方,其中有草药,也有巫术。青蒿一条是其中很不起眼的,只出现了一次(而草药“常山”出现了13次),也没有说其疗效有多灵。

    即使葛洪记载的青蒿偏方真的对治疗疟疾有效,它并没有被葛洪特别关照,在随后的一千多年间,也差不多被淹没了。虽然某些中医典籍中也会抄录它,但是并不看重它,只是作为文献备考。中医和民间仍然不停地在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屠呦呦课题组搜集了808个可能抗疟的中药,而同时的云南小组搜集的中草药单方、验方竟多达4300余个。这么多的偏方正说明没有哪个有突出的效果,否则就都用它了。而当时的实验也证明它们无一有效。

    的确,虽然偏方如此之多,在历史上中国古人从来就没能抗击疟疾,每次疟疾流行都死人无数。直到1950年,全中国还有疟疾病人3000万,每年病死数十万人。有人以青蒿素的发现来说明“西医西药没进入中国时,中国人也活得好好的”,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事实是,没有一种中药能够有效地治疗疟疾,这个史实很能证明这一点:1693年,康熙皇帝患疟疾,所有宫廷御医和民间中医都束手无策,最后是靠吃法国传教士提供的金鸡纳树皮粉末治好的。从金鸡纳提取的西药奎宁进入中国后,成了最受热捧的、最著名的药物之一。在京剧《沙家浜》里,新四军赖以治疗疟疾的药物是奎宁,而不是青蒿或别的中草药。

    青蒿素是“文革”期间集中全国力量用人海战术研发出来的。动用了数十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用5年的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最后才发现了青蒿素。中医和中医典籍提供的众多药方没有派上用场,和拿着一本《中国植物志》一个一个往下筛选的效率差不多。有人从青蒿素的发现认识到“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中药中当然完全可能含有某些还未被挖掘出来的化学药,但是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恰恰说明想从中医典籍的记载中找到真正有用的药物极为困难。青蒿素发现之后的40年间,虽然有无数的科研人员试图从草药中再创奇迹,却再也没能找到第二种能被国际公认的新药,也就并不奇怪了。(转载旧文)  近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由于拉斯克奖被许多人认为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大奖,屠呦呦的获奖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国内有的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把青蒿素称为中药,并说它让人们重新燃起中药创新的希望。其实青蒿素不是中药,而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学药。有很多化学药最初都是以植物为原料提取或合成的,例如阿司匹林、达菲,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是中药。

    所谓中药,应该是指中医传统上使用的、用来治疗相同疾病的药物。中医虽然传统上也用青蒿治疟疾,但是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又名香蒿)并不含青蒿素,已被证明对治疗疟疾无效。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又名臭蒿)提取的。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入药,用的话也只是用来“治小儿风寒惊热”,从不用它治疟疾。青蒿素一开始也称为黄花素或黄花蒿素,后来为了表明其与中药的关系,才统一叫做青蒿素,再后来干脆在药典里把黄花蒿改叫青蒿,定为青蒿的正品,让人误以为青蒿素真的是从青蒿提取的。

    即便黄花蒿被用来代替青蒿使用,里面的青蒿素也起不了作用,因为中医是把药物煎成汤药来治疟疾的(最著名的是以青蒿、知母、桑叶、鳖甲、丹皮、花粉煎成的青蒿鳖甲汤),而一旦加热到60摄氏度,青蒿素的结构就被破坏,失去了活性,杀不死虐原虫了。

    青蒿素的发现是许多人分工合作、相互竞争的结果,究竟谁的功劳大,至今争论不休。不过,大家都公认屠呦呦起到的关键作用就是发现青蒿素受热就失去活性,想到了要用乙醚提取。屠呦呦称,她是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说法,才恍然大悟不能加热青蒿。由于这个故事,人们会说青蒿素的发现至少受到了中医的启发,葛洪也因此成了“东晋名医”。其实葛洪是个炼丹的术士,《肘后备急方》则是收集民间的偏方,并没有用到阴阳五行、辨证配伍,与中医中药没有关系。

    事实上,葛洪记载的这个偏方是否真的能治疟疾,也是很可疑的。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所以屠呦呦才用乙醚提取),用两杯水(东晋的“升”很小,当时一升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也即一杯)浸泡一把青蒿,即使用的是黄花蒿,也不太可能泡出能达到药理浓度的青蒿素。如果葛洪只记载了青蒿能治疟疾,我们也许能认为有其合理性。但是葛洪共在书中搜集了43个治疗疟疾的偏方,其中有草药,也有巫术。青蒿一条是其中很不起眼的,只出现了一次(而草药“常山”出现了13次),也没有说其疗效有多灵。

    即使葛洪记载的青蒿偏方真的对治疗疟疾有效,它并没有被葛洪特别关照,在随后的一千多年间,也差不多被淹没了。虽然某些中医典籍中也会抄录它,但是并不看重它,只是作为文献备考。中医和民间仍然不停地在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屠呦呦课题组搜集了808个可能抗疟的中药,而同时的云南小组搜集的中草药单方、验方竟多达4300余个。这么多的偏方正说明没有哪个有突出的效果,否则就都用它了。而当时的实验也证明它们无一有效。

    的确,虽然偏方如此之多,在历史上中国古人从来就没能抗击疟疾,每次疟疾流行都死人无数。直到1950年,全中国还有疟疾病人3000万,每年病死数十万人。有人以青蒿素的发现来说明“西医西药没进入中国时,中国人也活得好好的”,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事实是,没有一种中药能够有效地治疗疟疾,这个史实很能证明这一点:1693年,康熙皇帝患疟疾,所有宫廷御医和民间中医都束手无策,最后是靠吃法国传教士提供的金鸡纳树皮粉末治好的。从金鸡纳提取的西药奎宁进入中国后,成了最受热捧的、最著名的药物之一。在京剧《沙家浜》里,新四军赖以治疗疟疾的药物是奎宁,而不是青蒿或别的中草药。

    青蒿素是“文革”期间集中全国力量用人海战术研发出来的。动用了数十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用5年的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最后才发现了青蒿素。中医和中医典籍提供的众多药方没有派上用场,和拿着一本《中国植物志》一个一个往下筛选的效率差不多。有人从青蒿素的发现认识到“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中药中当然完全可能含有某些还未被挖掘出来的化学药,但是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恰恰说明想从中医典籍的记载中找到真正有用的药物极为困难。青蒿素发现之后的40年间,虽然有无数的科研人员试图从草药中再创奇迹,却再也没能找到第二种能被国际公认的新药,也就并不奇怪了。
中医不是中国的糟粕吗?肯定没关系的。
人家是中医研究员。
楼主分的清挤和泡的区别再来BB好吗
是为了支援越南抗美战争,太祖下令开发的军事项目。太祖应该得炸药奖
现在中成药药店里到处是,你别告诉我中成药和中药没关系。
呵呵,楼主孤陋寡闻。 青蒿在许多中医典籍里有记载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暑,除蒸。治温病,暑热,骨蒸劳热,疟疾,痢疾,黄疸,疥疮,瘙痒。
④《本草拾遗》:"主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捣绞汁朋。亦暴干为末,小便冲服。如觉冷,用酒煮。"
⑤《日华子本草》:"长毛发,发黑不老,兼去蒜发,心痛热黄,生捣汁服并敷之。泻痢,饭饮调末五钱匕。"
⑦《纲目》:"治疟疾寒热。"
呵呵,楼主孤陋寡闻。 青蒿在许多中医典籍里有记载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暑,除蒸。治温病,暑热,骨 ...
还没看明白楼主的意思,意图
这也能扯上人海战术,既然这样,看来人海战术还不错嘛,建议接下来用人海战术解决人类癌症问题
超级喷子 发表于 2015-10-5 21:45
这也能扯上人海战术,既然这样,看来人海战术还不错嘛,建议接下来用人海战术解决人类癌症问题
能解决问题就是好战术
无相 发表于 2015-10-5 21:34
现在中成药药店里到处是,你别告诉我中成药和中药没关系。
有关系但不是医学和科学上的关系,中医唯一的供献就是为西医提供了研究方向和研究素材。青蒿素就是这种情况下被找到的并证实其作用的。
中药就不能讲成分,只能讲阴阳?
有关系但不是医学和科学上的关系,中医唯一的供献就是为西医提供了研究方向和研究素材。青蒿素就是这种情 ...
西医不研究化学,现代化学没人规定只能西医采用。
发现的过程和中医有关,药物本身也来源于中药,但是青蒿素本身提炼过程和方法却和中医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反中医最好还是反中医理论比较保险,中药其实好多都被证明是有用的,但是中医对中药治病原理的解释那就纯属扯淡了
一路西西哈哈 发表于 2015-10-5 21:32
楼主分的清挤和泡的区别再来BB好吗
这点我也感觉原文有误,但也看到有关人的看法,这两把草挤出这点量也不行。
jianbing3hao 发表于 2015-10-5 21:47
能解决问题就是好战术
写这文章的估计不是搞科研的,一个大课题(治疟疾)投入500个科研人员有啥奇怪的。
现在研究治理雾霾我所知道的国内牛X就有二三十个,每个大牛都有十几到几十人的团队,算上小牛,几千科研人员攻一个大课题不是什么稀奇事,这还不算观测的、基本架构搭建的、大部分的政府机关人员等等。
据英国卫报消息,在随后的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屠呦呦获奖,是否是对中药的一次奖励。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该委员会称屠呦呦获奖是为了表彰她在受到中药的启发下对一种药物的寻找过程。
lasereyes 发表于 2015-10-5 21:56
发现的过程和中医有关,药物本身也来源于中药,但是青蒿素本身提炼过程和方法却和中医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反 ...
好像你很懂中医中药和西医西药一样,张口就扯蛋。
edon 发表于 2015-10-5 21:54
西医不研究化学,现代化学没人规定只能西医采用。
西医不只是化学,还有分子结构学等。总之是要有理论技持,你说的是现代中医,中医和西医并不是对立的,是有交集的。我们可以通过西医让中医的经验变成有说服力的科学理论,把中医不合理的不明白的地方去除,解放中医的神秘感。

比较胖狴犴 发表于 2015-10-5 22:07
好像你很懂中医中药和西医西药一样,张口就扯蛋。


不比阁下张口就喷粪,借楼上上的一段《本草拾遗》:"主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捣绞汁朋。亦暴干为末,小便冲服。如觉冷,用酒煮。"这还不是理论,看看这个用法,谁在扯淡一目了然
比较胖狴犴 发表于 2015-10-5 22:07
好像你很懂中医中药和西医西药一样,张口就扯蛋。


不比阁下张口就喷粪,借楼上上的一段《本草拾遗》:"主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捣绞汁朋。亦暴干为末,小便冲服。如觉冷,用酒煮。"这还不是理论,看看这个用法,谁在扯淡一目了然
nnskun 发表于 2015-10-5 21:49
有关系但不是医学和科学上的关系,中医唯一的供献就是为西医提供了研究方向和研究素材。青蒿素就是这种情 ...
中药和中成药不是医学和科学上的关系,那中成药和中药是什么关系?还有,你告诉我中成药和西药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屠哟哟亲自上阵狡辩青蒿素是中医药了,这还了得,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各位赶紧去喷死她!!!!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83414&mobile
无相 发表于 2015-10-6 09:43
中药和中成药不是医学和科学上的关系,那中成药和中药是什么关系?还有,你告诉我中成药和西药的本质区别 ...
本质区别就是一个是经验用药,一个是科学理论的临床用药。懂了吗? 虽然都是同一种药,但中药成分混杂作用机理不明只观察现像来用药,西医是提取唯一有效成份,作用机理明白,副作用其实比老中药小,因为中药的其它不明成份有可能治了一样病却得另一个病。
nnskun 发表于 2015-10-6 10:53
本质区别就是一个是经验用药,一个是科学理论的临床用药。懂了吗? 虽然都是同一种药,但中药成分混杂作 ...
想黑中医也要先搞懂中医,就你这样真的是黑不了中医还平白惹人反感。中医不是没有弱点,但绝不是你说这个。
中成药和西药最本质的区别是西药是化学合成,中成药是自然提取,大部分中成药练提取都不是,就是加点可以成型的东西比如蜂蜜什么的把液态的药水浓缩成型而已。
现在医院的西医大夫大把的开中成药,要是中药那么不堪西医早摒弃了。

无相 发表于 2015-10-6 11:22
想黑中医也要先搞懂中医,就你这样真的是黑不了中医还平白惹人反感。中医不是没有弱点,但绝不是你说这个 ...


开中成药最大的原因是这玩意儿利润高。
效果不佳,违规添加西药成份,然后以同类西药几倍的价格卖给消费者。所谓的“西药负责治病,中药负责利润”。
无相 发表于 2015-10-6 11:22
想黑中医也要先搞懂中医,就你这样真的是黑不了中医还平白惹人反感。中医不是没有弱点,但绝不是你说这个 ...


开中成药最大的原因是这玩意儿利润高。
效果不佳,违规添加西药成份,然后以同类西药几倍的价格卖给消费者。所谓的“西药负责治病,中药负责利润”。
ericcui1 发表于 2015-10-6 11:26
开中成药最大的原因是这玩意儿利润高。
利润高低和厂家给的提成比例有关,和中药还是西药木关系。我还遇到过医生开了药还会说句:吃完了你照单子去药店买就行,吃N个疗程再来复查一下。感觉现在医生对开药好像不那么看重了。
请问诺贝尔总部不是在深圳吗?
现代新药开发一样是海筛,传统中医方对研究人员的启发作用肯定有,毋庸置疑!
本质区别就是一个是经验用药,一个是科学理论的临床用药。懂了吗? 虽然都是同一种药,但中药成分混杂作 ...
这么说只有中药会发生龙肝泄胆丸?



http://jk.iqilu.com/tangnb/tnbyaow/201412/03/452603.html
8月4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官网称,吡格列酮使用一年多以上可能增加罹患膀胱癌的风险。而据道琼斯通讯社消息,法国与德国已于7月上旬暂停了这款药物的临床使用。在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还没有做出相关通知。

  TZD类糖尿病药物或将“全军覆没”

  吡格列酮,是很多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的重要成分。在罗格列酮(以文迪雅为代表)被严格限制使用之后,吡格列酮本有望取而代之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但在FDA示警之后,吡格列酮有可能会步罗格列酮的后尘。

  之前罗格列酮由于可能会显著提高心脏病发作和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FDA早在2007年5月21日对其提出警戒。最终2010年10月罗格列酮在欧盟遭到退市,在美国和中国被严格限制使用。今年5月FDA又决定,从11月起将罗格列酮全面下架。吡格列酮会不会重蹈罗格列酮的覆辙?如果也遭此下场,加之曲格列酮和恩格列酮已遭退市,进而,整个TZD(噻唑烷二酮)类糖尿病药物未来有可能都将“全军覆没”。
无相 发表于 2015-10-6 11:22
想黑中医也要先搞懂中医,就你这样真的是黑不了中医还平白惹人反感。中医不是没有弱点,但绝不是你说这个 ...
中药是自然提取?呵呵!砒霜,断肠草等要例出来一大堆,所为的尝百草就是吃了看死不死人,不死就可以卖了。医院开中药是因为利润高,吃不死人,病还似好非好,还得找他。最后死在手术台上。
碧落黄泉 发表于 2015-10-6 11:56
这么说只有中药会发生龙肝泄胆丸?
西药当然有副作用和临床一时观察不到的危险,但作用机理和理论是清析的。中药就不一样了,怎么死的都不懂。
西药当然有副作用和临床一时观察不到的危险,但作用机理和理论是清析的。中药就不一样了,怎么死的都不懂 ...
对,清晰的作用机理和理论,真有这么清晰伟哥的包装上会写主治什么?  
至于不清晰的,吃几十年自然也清晰了。



http://health.sohu.com/2004/06/24/09/article220700989.shtml

(2)非那西丁引起严重的肾脏损害:在国外,非那西丁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解热镇痛药。1953年以后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瑞士、当时的西德和捷克、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忽然发现肾脏病人大量增加。经过亢进证实这种增加主要是由于服用非那西丁所致。这种病例欧洲报告了2000例,美国报告了100例,加拿大报告了45例,有几百人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
  自从有关国家政府采取紧急措施,限制含非那西丁的药物出售以后,这类肾脏病人的数目就明显下降。但是也有证据表明,有的病人即使停用非那西丁长达8年以后,还可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3)氨基比林引起严重的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于1893年合成,1897年首先在欧洲上市。本世纪20年代以后陆续有人发现服用此药的病人发生了口腔发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化验检查时发现末梢血中白细胞,特别是粒细胞减少。经过调查证明氨基比林能引起严重的白细胞减少症,导致种种感染。
  到1934年仅美国就有1981人死于本病。到1938年,美国把该药从法定药物目录中删去,1940年以后,美国的这种病就明显减少。在丹麦,从30年代起就禁止使用氨基比林,到1951-1957年就没有再发现由于服用本品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
  (4)二硝基酚、三苯乙醇引起白内障:本世纪3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美国、巴西等国许多人用二硝基酴作为一种砬服药。到1935年春季,这些国家发现白内障病人大量增加,调查证明这种增加是由于广泛应用二硝基酚所致。这些国家服用此药的人数超过100万人,白内障的发生率约为1%。有些人是停药1年以后才发生白内障的。
  三苯乙醇是美国默利尔公司的一种降胆固醇药物,50年代后期上市后不久,就发现它能引起脱发、皮肤干燥、男性乳房增大、阳萎,有的有视力下降、白内障。在美国有几十万人曾服用此药,引起白内障的约有1000人。
  (5)磺胺酏剂引起严重的肾脏损害:1937年秋天,美国田纳西州的马森吉尔药厂,未经有关政府部门批准,采用工业溶剂二甘醇代替酒精,生产出一种磺胺酏剂,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到这一年9-10月间,美国南方一些地方开发发现患肾功能衰竭的病大量增加。调查证明这种情况与该公司生产的磺胺酏剂有关,共发现358名病人,死亡107人。
  (6)二磺二乙基锡引起中毒性脑炎:1954年,法国巴黎附近一个小镇的药剂师制售一种含二碘二乙基锡的制剂,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引起270人中毒,出现头痛、呕吐、痉挛、虚脱、视力丧失等中毒性脑炎的症状,死亡110人。
  (7)氯碘羟喹与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氯碘羟喹于1933年上市,原来主要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后来发现它能预防旅行者腹泻,很快风行到许多国家。
  60年代后期,首先在日本发现许多人出现双足麻木,刺痛、寒冷、无力等症状,约半数病人伴有程度不同的瘫痪,约1/4的病人有视力减退。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这是由于服用氯碘羟喹而引起的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SMON病)。1970年秋,日本厚生省禁止此药出售,新病例迅速减少。据统计,由于此药造成的残疾人达1万多人,有几百人死亡。
  (8)孕激素与妇婴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孕激素如黄体酮是治疗习惯性流产等妇科病的常用药物。1950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院的医生们发现有许多女性婴儿出现外生殖男性化的畸形,情况异常。经过调查发现这种情况与孕妇期间曾服用孕激素有关。在美国有约600名女婴出现了这种畸形。化学合成的孕激素在分子结构上与雄性激素相似,经多种动物实验也证明它能引起动物的雌性幼仔发生外生殖器雄性化现象。
  (9)己烯雌酚与少女阴道癌:己烯雌酚也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先兆流产的药物。1966-1969年间,美国波士顿市妇科医院的医生们在较短时间里先后发现有8名十多岁的少女患阴道癌,大大超过了自然情况下这各种病在少女人群中的发病率。经过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这些病例的发生与患者母亲妊娠期间服用己烯雌酚有因果关系,其相对危险度大于132,说明母前孕期服用此药者其女儿患此癌的危险性比不服用此药者大132倍以上。
  (10)沙利度胺与海多豹肢畸形:沙利度胺于1956年首先在西德上市。因它能用于治疗妊娠反应,迅速风行于欧洲、亚洲、澳洲、北美(不包括美国)、拉丁美洲的17个国家。1961年以后,这些国家忽然发现许多新生婴儿的上肢、下肢特别短,甚至没有臂部和腿部、手和脚直接连在身体上,有的儿童还有心脏和消化道的畸形,多发性神经炎等。
  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动物实验,证明这种“海豹肢畸形”是由于患儿的母亲在妊娠期间服用沙利度胺所引起。仅当时的西德就有6000到8000例,日本约1000例。另外,多发性神经炎约1300例。
  另一方面,有些国家的药品管理制度比较严格,美国、法国、当时的捷克和东德等国没有批准沙利度胺在本国销售,就没有发生大规格不良反应的流行。
  回顾以上历史,说明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必须制订严格的法规,建立必要的管理机构,加强药品的审批工作,尤其重要的是要加强药吕的上市后监察,建立健全药物不良反应的监察报告制度,加强信息交流,才能避免同样药物的同样不良反应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的重复发生,才能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