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一个争论 ,052c的雷达部分模块材料,说砷化镓的和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29:13





     我们知道052c的雷达每个阵面由567个四单元T/R,共2268个构成,但材料是砷化镓还是硅双极晶体管是一个扯皮了很久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颇有戏剧性:两种说法都是对的,但都不全面。正确答案是:激励信号放大模块MMIC是砷化镓;前级信号放大模块是硅双极晶体管。

   论文时间为1997年。
   另参考八股:http://www.cqvip.com/read/read.aspx?id=235165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DLD702.007.htm

124043k0xx2gds0bgvgrvz_jpg_thumb.jpg (49.19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9-11 18:00 上传


124029q4kdju4gidg5dprx_jpg_thumb.jpg (39.57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9-11 18:00 上传



     我们知道052c的雷达每个阵面由567个四单元T/R,共2268个构成,但材料是砷化镓还是硅双极晶体管是一个扯皮了很久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颇有戏剧性:两种说法都是对的,但都不全面。正确答案是:激励信号放大模块MMIC是砷化镓;前级信号放大模块是硅双极晶体管。

   论文时间为1997年。
   另参考八股:http://www.cqvip.com/read/read.aspx?id=235165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DLD702.007.htm
   没有海版大神来说说激励信号放大模块用砷化镓;前级信号放大模块用硅晶体管的用意吗?
没有海版大神来说说激励信号放大模块用砷化镓;前级信号放大模块用硅晶体管的用意吗?
功放的驱动级基本都是用砷化镓的MMIC,集成度高,使用方便,能提供很高的增益,并具有不错的线性,这样保证整个放大链不会因为前级输出功率被压缩而影响后面的输出功率,末级功率管通常只能提供不到10个dB的功率增益。
MACOM这个系列的管子我早前也用过,而且是市面上买不到的管子,说实话不大好用,稍微过功率就容易烧毁,推饱和功率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的,咬着牙一个dB一个dB往上顶,稍不注意就完蛋了。
虽然不懂电子,从文字描述可没说T/R用啥材料,而是说激励放大器的材料,这东西在不在雷达上的,也不在t/r上的,在天线座下的,应该属于附属设备,不是争论中的t/r
这个不是346,是那个炮用雷达,海军当年论证过舰用的还是砷化镓最好,不会用什么硅材料的
lz火星,exe
用Si HPA 的AESA   体积大,发热高,多级串联信噪比差


又开始犯迂了,但是,我还是顶你一下,比小白强多了。

又开始犯迂了,但是,我还是顶你一下,比小白强多了。
之前(可能是去年)看过相关讨论的帖子。

这篇论文存在的时间很早(1997左右),是南京14所的,没有直接证据显示就是052C的雷达,虽然可以间接反应当时14有源相控阵的研制水平。更早(1994)一篇724所的论文则论证过有源相控阵的结构,考量到性能以及技术难度(中国当时制造水平),建议低声噪接收放大器尽量用MMIC,功率发射组件则可用GaAs的MMIC结合分立晶体管的HMIC结构
之前(可能是去年)看过相关讨论的帖子。

这篇论文存在的时间很早(1997左右),是南京14所的,没有直接 ...
功率发射组件则可用GaAs的MMIC结合分立晶体管的HMIC结构

当年桑普森的原型也是这种结构,可以说724的科研水准是和英国人同步的,不足之处在于工艺水准和成品率,不过最后中标的不是他们家,是科研力量更加优秀的14所
tracking 发表于 2015-9-12 08:46
功率发射组件则可用GaAs的MMIC结合分立晶体管的HMIC结构

当年桑普森的原型也是这种结构,可以说724的 ...
你做出来的东西还是必须你实际上的工业工艺生产水平匹配才行,否则做出一个成本太高根本无法量产或者平均故障间隔根本无法接受的东西,再先进的理念也只能是废物。
这个不是346,是那个炮用雷达,海军当年论证过舰用的还是砷化镓最好,不会用什么硅材料的
这逻辑思维真实感人,tg还有好多宇宙级论文论证金刚石是理想半导体材料呢,看起来tg的aesa一定是钻石造的了。
支持楼主科普,但是否用于052C,还需要核实
美国79年的AN/FPS-115就是Si HPA
领先20年
航母无敌 发表于 2015-9-12 10:53
美国79年的AN/FPS-115就是Si HPA
领先20年
不要把陆基和舰载混为一谈,陆基没有体检和重量限制。
日本在95年率先部署了Si HPA的OPS-24 雷达于村雨级上  该雷达面积比346还大

航母无敌 发表于 2015-9-12 10:58
日本在95年率先部署了Si HPA的OPS-24 雷达于村雨级上  该雷达面积比346还大


然而只在垂直方向实现电扫,探测距离只有210km,还不如“顶板”。
航母无敌 发表于 2015-9-12 10:58
日本在95年率先部署了Si HPA的OPS-24 雷达于村雨级上  该雷达面积比346还大


然而只在垂直方向实现电扫,探测距离只有210km,还不如“顶板”。
诸多缺陷造成第一代Si HPA的AESA雷达效能还不如60年代的频扫雷达
航母无敌 发表于 2015-9-12 11:10
诸多缺陷造成第一代Si HPA的AESA雷达效能还不如60年代的频扫雷达
说说看那些缺陷,注意要提供资料链接。
体积大,发热高,多级串联信噪比差
现在前沿是sic衬底gan场晶体管-hemt做微波发射功率件以mmic形式出现,055上有大概率选用这类。下一步就是金刚石衬底的gan。
你做出来的东西还是必须你实际上的工业工艺生产水平匹配才行,否则做出一个成本太高根本无法量产或者平均 ...
成本确实高,但是海军还是捏着鼻子要了,这就是现实
这逻辑思维真实感人,tg还有好多宇宙级论文论证金刚石是理想半导体材料呢,看起来tg的aesa一定是钻石造的 ...
724的论文是告诉那些一叶障目的人,土共实际并不土,并不是某些强迫症患者说的当年只能做笨重的硅玩意
724的论文是告诉那些一叶障目的人,土共实际并不土,并不是某些强迫症患者说的当年只能做笨重的硅玩意
非洲黑蜀黍也会写几篇歼星舰幻想小说,所以黑蜀黍也不如土,看起来黑蜀黍也有天顶星科技了。
非洲黑蜀黍也会写几篇歼星舰幻想小说,所以黑蜀黍也不如土,看起来黑蜀黍也有天顶星科技了。
贱人们再怎样唧唧歪歪,也挡不住土共的有源盾舰一艘又一艘的造出来。
90年代724所的GaAs组件重达0.5kg  峰值功率才6w  
如此差的指标不可能实用
目前日本有18艘AESA驱逐舰服役,数量全球最多
楼上真一致,直接把某教主无视了
AESA再多又有卵用?我有300战斧足矣
目前日本有18艘AESA驱逐舰服役,数量全球最多
Si HPA的垃圾去掉也就四条秋月了,然后欧洲七省/f124级,type45,全球加起来也就这么几条真aesa驱逐舰了。
90年代724所的GaAs组件重达0.5kg  峰值功率才6w  
如此差的指标不可能实用
所谓的GaAs组件要看是拿来做激励源还是hemt,仅仅是激励源de话也就是垃圾而已。
争论这个有什么用?
Si HPA的垃圾去掉也就四条秋月了,然后欧洲七省/f124级,type45,全球加起来也就这么几条真aesa驱逐舰了 ...
你提到的这些所谓真AESA,性能远逊换了GaAs LNA的SPY-1D(V)
航母无敌 发表于 2015-9-12 19:58
你提到的这些所谓真AESA,性能远逊换了GaAs LNA的SPY-1D(V)
这个没有办法,雷达半导体工业美帝本来就没有敌手。
桑普森好歹是天下第二,仅次于老树常青的SPY-1系列。
没有海版大神来说说激励信号放大模块用砷化镓;前级信号放大模块用硅晶体管的用意吗?
      主振放大类别的发射机,为了保证波束各成分都有高的频率稳定精度,一般都是分作多级,各负责一种信号,一级级放大合成。
       至于海之星雷达为什么要这样一部分用砷化镓FET,一部分用硅晶体管,这我就不清楚了。
硅管的增益太低,只能一级级串联来推
"每个阵面由567个四单元T/R,共2268个构成"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实验雷达,型号应该是1000多个四单元T/R
,四单元约100瓦。
砷化镓场效微波功率管由于效率低,散热难,因此功率一直上不去,一般只有几十瓦,而硅双极微波功率管恰好相反,效率高,散热相对好,在S波段可以做到200-300W,如果做几十瓦t/r,直接使用砷化镓场效微波功率管就行了,如英国的桑普森,如果要做超过百瓦的高功率的t/r,一个合理的选择就是前级小信号放大用砷化镓MMIC,保证低信噪比,电路的一致性,而后级使用硅双极微波功率管保证高功率高效率,事实上,在氮化镓功率管和LDMOS管实用之前,在AESA雷达中能够广泛使用的微波功率器件就两种:砷化镓场效微波功率管和硅双极微波功率管
航母无敌 发表于 2015-9-12 19:58
你提到的这些所谓真AESA,性能远逊换了GaAs LNA的SPY-1D(V)

就我所知SPY-1D(V)主要提升是后处理,射频的提升包括换用新一代CFA,输入功率增加45%,noisefigure降2dB,占空比增加33%(SPY-1D为10%,D(V)增为约13.3%)。

拿单一数据衡量雷达性能表现(通常还是射频端),第一个应该是信噪比,不知道SPY-1D(V)跟其他几种AESA如Sampson等相比如何,但是Sampson会输?
AESA雷达使用的本身就是低噪声的砷化镓MMIC,所谓无源阵的噪声系数比有源阵低本身就是一个笑话,AESA雷达发展主要来自于上世纪90年代微波两大技术,一个是内匹配技术,解决了固态器件的功率问题,一个就是砷化镓MMIC,保证电路的低噪声和一致性,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起,AESA雷达就得到了空前的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