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军贸观察:两原因令中俄从师徒变对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02:00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08-21/1211837532.html
  毫无疑问,中国军工师承自俄罗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出口武器在国际市场上扮演的是苏式\俄式武器“廉价替代者”的角色,只能跟在苏联庞大武器出口之后,争得一些机会。然而随着中国军工技术的进步,中国和俄罗斯在武器出口上竞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技术基础雄厚口碑影响力大

  美苏争霸中,苏联拼劲全力建立了仅次于美国的空前庞大的先进军事工业。而这一切在冷战结束后,基本上都成了俄罗斯的囊中物。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虽然经济快速缩水而被中国超越,但仍然具有雄厚的技术基础。例如俄罗斯在三代战机、主战坦克、装甲战车、压制武器、战术导弹等方面,基本和美国相差无几,都是中国不能相比的。因此当时中国也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先进武器系统,而这一引进过程本身也是对中国军工的第二次“提升”。

  俄罗斯军事技术的积累,要追溯到沙皇俄国彼得大帝的重大改革时期。由此,俄罗斯开始对西欧先进军事技术的学习和模仿,进而通过大规模对外扩张逐步提升自身的军工技术。到了19世纪末,俄罗斯已在某些军工领域崭露头角。例如当时俄罗斯生产的莫辛纳干步枪就已成为一代名枪。同时,俄罗斯人在数学、工程等方面异乎寻常的专长,也开始为世界贡献出一大批知名装备研发天才。西科斯基、米高扬·格列维奇、苏霍伊、图波列夫、安东诺夫,这些武器研发世上的一位位“大师”,足以证明俄罗斯军工的辉煌。而且这些军工大师的崛起,还伴随着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白热化的冷战争夺霸权,这也让他们有了尽情发挥的舞台。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再加上苏联对军事重工业不计成本的投入,不但让其军队装备有了和美国一较高下的资本,也积累了庞大的技术储备。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基本上军品出口以前苏联遗留技术为主,这一吃就是20多年,可见前苏联军工家底有多厚!而中国军工从一个落后农业国草创,历经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后“军队要忍耐”的影响,直到近年才获得大规模投入。因此中俄两国军工的起点和发展环境都有天壤之别。

  同时,苏联在战后武器的大规模低价倾销和几次中东局部战争的应用,也为其建立了颇为可观的口碑效应。俄罗斯的主战坦克、机动式防空导弹在国际武器市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经常是美式武器之外的首选方向。

  由于中俄两国军工“徒弟和师傅”的关系,因此两国军工的产品线和潜在市场,有着高度的重合性。这就不可避免会发生竞争。中国军工的优势是兼容并蓄,快速吸收俄罗斯和西方军工的两者长处,逐步走出一条新路,但中国出口军工除非价格上有优势,否则撬动俄罗斯的固定出口市场有相当难度。而随着中国军品出口逐渐提升价格,那么关键就是如何打破俄罗斯武器的“口碑”优势。

  后劲不足,售后问题严重

  大争之世,百舸争流,不前进就是后退。俄罗斯军工产品的“口碑”优势也不是永远不褪色的金字招牌。这主要源于两点。

  首先是俄罗斯军工技术所依靠的苏联军事技术积累,已经逐步消耗殆尽。在地面装备上,俄罗斯武器皮实、耐用的特点逐渐退化为粗糙、落后的代名词。甚至连俄军自己对本国装备的落后大加抨击,已经开始考虑进口外国武器。在作战飞机上,俄罗斯的苏-27系列飞机位苏霍伊公司赚取了大笔的美元,但俄式飞机在机载电子、先进材料上长期停滞不前,造成俄军机出口销量下滑。俄军战机已经失去了中国这一大市场,而另一个大买家印度也岌岌可危。而在海军装备上,俄罗斯除了上世纪90年代向中国出口现代级之后,就基本上失去了大中型水面舰艇的出口能力,不但给印度改装航母屡次拖延工期,近期还要从法国进口两栖攻击舰。俄罗斯军工以外销带动技术发展的出路,效果极为有限。事实证明,一个军事大国的技术积累,仍然主要靠本国长期投入。在俄罗斯经济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难度很大。

  其次是俄罗斯军品外销售后服务水平较差。长期以来,俄罗斯武器装备的售后服务一直受其管理体制的束缚。根据有关规定,俄军工企业向国外用户提供零配件必须经国防出口公司批准。受官僚主义作风的影响,该公司审批相关文件的时间特别长,贻误了许多企业的商机。由于利润低,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一般不做这种业务,而一些企业想从事这种业务又没有对外经营权。比如,俄向外国出口武器,一般俄方的工程师不能随机前往所在国长期驻留,买了俄制武器的国家如遇到维护难题时,需要再从俄邀请工程师前来指导、维修,而审批程序又是非常复杂。这就造成俄出口武器的售后服务水平一直很低。

  前些年,墨西哥和马来西亚分别从俄罗斯购买了一批米-26和米-8直升机。因俄方不能及时提供零配件,许多直升机已无法正常使用,墨、马两国空军怨气很大。非洲某个大国曾看好俄罗斯生产的战斗机,考虑到俄方售后服务质量太差,最后取消了购买计划。由于无法从俄罗斯获得零配件,匈牙利空军已停止使用米格-29战斗机。有时候为解燃眉之急,一些国家只好从第三国进口质量较差的类似零配件,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俄制武器装备的信誉。尽管军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但仍然符合“买产品就是买服务”的理念。尤其是武器装备系统复杂,对售后服务的要求就更高。

  长此以往,再好的“口碑”也会损失殆尽。相比之下,中国军工从一进入国际武器市场就有种谦卑的姿态。虽然当时中国军品技术并不高,但“外事无小事”“全力保证外贸军品”的思维却深入人心。而随着中国军工企业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售后服务的手段和机制更加灵活。中航工业航空装备总经理汪亚卫在接受《中国航空报》采访的时候透露,中国外贸机的服务保障与俄罗斯相比就更有特色,我们派出的服务保障人员随叫随到,不怕吃苦,任劳任怨,为客户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服务,所需备件也能够第一时间到位,得到了国外用户的高度评价,大大提升了我们产品的国际影响力。现在不但中国的传统武器出口国对中国军品服务水平提高更加满意,一些长期使用俄式武器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对中国武器感兴趣。在未来10-15年,中俄军品在武器市场上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俄国力与军品出口不相称

  俄罗斯历经苏联解体后经济遭受重创,虽然近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GDP仍然居于世界8-9名的位置,这和俄罗斯长期居于世界第二军工出口大国的地位相比,并不太正常。这显然说明,俄罗斯军工出口在俄经济活动中的比例,明显要高于美、中、法、德等国家。从某种意义上看,军用武器已经成为俄罗斯目前唯一的拿得出手的高科技产品。

  尽管军工出口是一国效率较高的外汇来源,但如果过于依靠军工产业,并不见得是件好事。因为军品受国际政治大环境的很大影响,很容易产生波动。如果购买国政局发生变动或者发生战争,武器的购买就会受到影响。同时,军品贸易由于单价昂贵,很少有国家有能力一次性付款而是分期付款或者让补偿贸易。因此一旦发生变故,不但出口会受到影响,原有的巨额利润转眼就会变成经济损失。

  例如利比亚在卡扎菲执政时期,曾经向俄罗斯购买武器,并承诺以其他贸易方式补偿,但由于联合国的制裁,俄罗斯被迫中断和利比亚的经济往来,反倒损失40多亿美元。

  因此,俄罗斯军品出口和其能源出口一样,在表面的巨额数字之下,实际也有脆弱的一面。从工业制成品技术水平来说,军品处于绝对的高端地位。但这一高端,是以大量的中低端产品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庞大的中低端出口,所谓的高端军品也会成为沙滩上的城堡。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俄罗斯与美国一样,军品等高端制造业的领先却不能掩盖中低端制造业的萎缩。然而美国可以通过全球金融霸权等杠杆手段来维护高端制造业的生存,而俄罗斯显然做不到这一点。一旦发生技术禁运或者制裁,俄罗斯的军工出口就会受到打击。而相对于俄罗斯“同行”中国军贸企业的优势就能够依靠本企业在民用领域的拓展和国家雄厚经济实力的“增援”,抗击打能力更强。(来源:精诚蓝盔微信公众号)

(新浪军事)
(编辑:SN100)http://mil.news.sina.com.cn/2015-08-21/1211837532.html
  毫无疑问,中国军工师承自俄罗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出口武器在国际市场上扮演的是苏式\俄式武器“廉价替代者”的角色,只能跟在苏联庞大武器出口之后,争得一些机会。然而随着中国军工技术的进步,中国和俄罗斯在武器出口上竞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技术基础雄厚口碑影响力大

  美苏争霸中,苏联拼劲全力建立了仅次于美国的空前庞大的先进军事工业。而这一切在冷战结束后,基本上都成了俄罗斯的囊中物。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虽然经济快速缩水而被中国超越,但仍然具有雄厚的技术基础。例如俄罗斯在三代战机、主战坦克、装甲战车、压制武器、战术导弹等方面,基本和美国相差无几,都是中国不能相比的。因此当时中国也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先进武器系统,而这一引进过程本身也是对中国军工的第二次“提升”。

  俄罗斯军事技术的积累,要追溯到沙皇俄国彼得大帝的重大改革时期。由此,俄罗斯开始对西欧先进军事技术的学习和模仿,进而通过大规模对外扩张逐步提升自身的军工技术。到了19世纪末,俄罗斯已在某些军工领域崭露头角。例如当时俄罗斯生产的莫辛纳干步枪就已成为一代名枪。同时,俄罗斯人在数学、工程等方面异乎寻常的专长,也开始为世界贡献出一大批知名装备研发天才。西科斯基、米高扬·格列维奇、苏霍伊、图波列夫、安东诺夫,这些武器研发世上的一位位“大师”,足以证明俄罗斯军工的辉煌。而且这些军工大师的崛起,还伴随着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白热化的冷战争夺霸权,这也让他们有了尽情发挥的舞台。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再加上苏联对军事重工业不计成本的投入,不但让其军队装备有了和美国一较高下的资本,也积累了庞大的技术储备。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基本上军品出口以前苏联遗留技术为主,这一吃就是20多年,可见前苏联军工家底有多厚!而中国军工从一个落后农业国草创,历经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后“军队要忍耐”的影响,直到近年才获得大规模投入。因此中俄两国军工的起点和发展环境都有天壤之别。

  同时,苏联在战后武器的大规模低价倾销和几次中东局部战争的应用,也为其建立了颇为可观的口碑效应。俄罗斯的主战坦克、机动式防空导弹在国际武器市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经常是美式武器之外的首选方向。

  由于中俄两国军工“徒弟和师傅”的关系,因此两国军工的产品线和潜在市场,有着高度的重合性。这就不可避免会发生竞争。中国军工的优势是兼容并蓄,快速吸收俄罗斯和西方军工的两者长处,逐步走出一条新路,但中国出口军工除非价格上有优势,否则撬动俄罗斯的固定出口市场有相当难度。而随着中国军品出口逐渐提升价格,那么关键就是如何打破俄罗斯武器的“口碑”优势。

  后劲不足,售后问题严重

  大争之世,百舸争流,不前进就是后退。俄罗斯军工产品的“口碑”优势也不是永远不褪色的金字招牌。这主要源于两点。

  首先是俄罗斯军工技术所依靠的苏联军事技术积累,已经逐步消耗殆尽。在地面装备上,俄罗斯武器皮实、耐用的特点逐渐退化为粗糙、落后的代名词。甚至连俄军自己对本国装备的落后大加抨击,已经开始考虑进口外国武器。在作战飞机上,俄罗斯的苏-27系列飞机位苏霍伊公司赚取了大笔的美元,但俄式飞机在机载电子、先进材料上长期停滞不前,造成俄军机出口销量下滑。俄军战机已经失去了中国这一大市场,而另一个大买家印度也岌岌可危。而在海军装备上,俄罗斯除了上世纪90年代向中国出口现代级之后,就基本上失去了大中型水面舰艇的出口能力,不但给印度改装航母屡次拖延工期,近期还要从法国进口两栖攻击舰。俄罗斯军工以外销带动技术发展的出路,效果极为有限。事实证明,一个军事大国的技术积累,仍然主要靠本国长期投入。在俄罗斯经济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难度很大。

  其次是俄罗斯军品外销售后服务水平较差。长期以来,俄罗斯武器装备的售后服务一直受其管理体制的束缚。根据有关规定,俄军工企业向国外用户提供零配件必须经国防出口公司批准。受官僚主义作风的影响,该公司审批相关文件的时间特别长,贻误了许多企业的商机。由于利润低,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一般不做这种业务,而一些企业想从事这种业务又没有对外经营权。比如,俄向外国出口武器,一般俄方的工程师不能随机前往所在国长期驻留,买了俄制武器的国家如遇到维护难题时,需要再从俄邀请工程师前来指导、维修,而审批程序又是非常复杂。这就造成俄出口武器的售后服务水平一直很低。

  前些年,墨西哥和马来西亚分别从俄罗斯购买了一批米-26和米-8直升机。因俄方不能及时提供零配件,许多直升机已无法正常使用,墨、马两国空军怨气很大。非洲某个大国曾看好俄罗斯生产的战斗机,考虑到俄方售后服务质量太差,最后取消了购买计划。由于无法从俄罗斯获得零配件,匈牙利空军已停止使用米格-29战斗机。有时候为解燃眉之急,一些国家只好从第三国进口质量较差的类似零配件,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俄制武器装备的信誉。尽管军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但仍然符合“买产品就是买服务”的理念。尤其是武器装备系统复杂,对售后服务的要求就更高。

  长此以往,再好的“口碑”也会损失殆尽。相比之下,中国军工从一进入国际武器市场就有种谦卑的姿态。虽然当时中国军品技术并不高,但“外事无小事”“全力保证外贸军品”的思维却深入人心。而随着中国军工企业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售后服务的手段和机制更加灵活。中航工业航空装备总经理汪亚卫在接受《中国航空报》采访的时候透露,中国外贸机的服务保障与俄罗斯相比就更有特色,我们派出的服务保障人员随叫随到,不怕吃苦,任劳任怨,为客户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服务,所需备件也能够第一时间到位,得到了国外用户的高度评价,大大提升了我们产品的国际影响力。现在不但中国的传统武器出口国对中国军品服务水平提高更加满意,一些长期使用俄式武器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对中国武器感兴趣。在未来10-15年,中俄军品在武器市场上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俄国力与军品出口不相称

  俄罗斯历经苏联解体后经济遭受重创,虽然近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GDP仍然居于世界8-9名的位置,这和俄罗斯长期居于世界第二军工出口大国的地位相比,并不太正常。这显然说明,俄罗斯军工出口在俄经济活动中的比例,明显要高于美、中、法、德等国家。从某种意义上看,军用武器已经成为俄罗斯目前唯一的拿得出手的高科技产品。

  尽管军工出口是一国效率较高的外汇来源,但如果过于依靠军工产业,并不见得是件好事。因为军品受国际政治大环境的很大影响,很容易产生波动。如果购买国政局发生变动或者发生战争,武器的购买就会受到影响。同时,军品贸易由于单价昂贵,很少有国家有能力一次性付款而是分期付款或者让补偿贸易。因此一旦发生变故,不但出口会受到影响,原有的巨额利润转眼就会变成经济损失。

  例如利比亚在卡扎菲执政时期,曾经向俄罗斯购买武器,并承诺以其他贸易方式补偿,但由于联合国的制裁,俄罗斯被迫中断和利比亚的经济往来,反倒损失40多亿美元。

  因此,俄罗斯军品出口和其能源出口一样,在表面的巨额数字之下,实际也有脆弱的一面。从工业制成品技术水平来说,军品处于绝对的高端地位。但这一高端,是以大量的中低端产品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庞大的中低端出口,所谓的高端军品也会成为沙滩上的城堡。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俄罗斯与美国一样,军品等高端制造业的领先却不能掩盖中低端制造业的萎缩。然而美国可以通过全球金融霸权等杠杆手段来维护高端制造业的生存,而俄罗斯显然做不到这一点。一旦发生技术禁运或者制裁,俄罗斯的军工出口就会受到打击。而相对于俄罗斯“同行”中国军贸企业的优势就能够依靠本企业在民用领域的拓展和国家雄厚经济实力的“增援”,抗击打能力更强。(来源:精诚蓝盔微信公众号)

(新浪军事)
(编辑:SN100)
我们军贸的下一个市场,俄罗斯!
现在的情况是大毛子拉不下脸来买兔子的武器,将来最可能卖给他的就是054A了{:soso_e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