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共产党人人格力量:当权者应自问有多少民本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9:42:10
浅谈共产党人人格力量:当权者应自问有多少民本思想



2015年08月14日  来源:人民法院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的提出,简洁而深刻地阐述了党员领导干部修身做人、从政为官、谋事创业的核心理念,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三严三实”高度概括如何做人、做事、做官,三位一体,互为关联。“三严”之中,前提是修身;“三实”之内,基础是做人。评价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有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这就要求做一名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首先从培育健康的人格、激发人格的力量上下功夫。
  “三严三实”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既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结合,又体现了内在规律与外在约束的辩证统一;既有思想要求,又有实践标准;既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又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和“家国情怀”一脉相承。
  一、“君子之道”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人格力量的经典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化作为我们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和价值追求,塑造和凝结成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可以用两个方面的内容来概括:在形象上,表现为“君子之道”;在内容上,表现为“家国情怀”。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君子之道”和“家国情怀”一直是相生相伴、交相辉映,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毫无疑义的道德制高点。
  “君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格化的重要概念,是深入人心的人格理想。《尚书》中说,“君子勤道,不作无益害有益。”孔子一生更是对“君子”一词谆谆乐道,《论语》二十篇五百章,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就是劝人学为君子、行为世范。据有关学者统计,“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共出现过107次。《论语》开篇即以“君子”发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孟子》中也有82次论及“君子”, 如“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等等。荀子则强调,“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那么,究竟什么是“君子”?孔子的理解,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究竟什么是“君子之道”? 孔子至少有过三次不同的回答。
  一为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孔子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阐述君子之道,时刻以仁、知、勇三德要求自己,始终朝着不忧、不惑、不惧的目标迈进。
  二为子曰:“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这是孔子从为官者的角度阐述君子之道,作为一名为官从政的君子,自身的行为举止要谦虚庄重,在上级面前,要恭敬有礼,对待老百姓要爱护有加,需要百姓去做的,也应该得体适当,不能过分。
  三为子曰:“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这是孔子从为人处世的角度阐述君子之道,强调要各安本分,遵守规矩,先予后取。
  孔子关于“君子之道”的三段论述,分别阐发了做人、为官、处世的道理。此外,孔子还用大量篇幅,进行过“君子”与“小人”之辨,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尊贤而容众,喜善而矜不能”等等,勾勒出“君子”和“小人”的明显分野,显示出强烈的价值取向。
  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里的求,是指责的意思,是说当出现过错或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君子一定会先反思、责备自己,从自身中寻找原因;小人则一定会想办法推卸责任,抱怨别人。这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经常想一想什么是“做人”、什么是“公仆”、什么是“权力”、什么是“考验”,始终不能忘记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品行和操守,是多么的相似!
  孔子之后,后世大家对“君子之道”的引述和阐发不胜枚举。从西汉的董仲舒到唐代的孔颖达,宋代的程颢、程颐和朱熹,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王夫之等等,历代相沿,融会贯通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君子”这一理想人格的塑造,受到上至历代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推崇。直到今天,人们还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等。在贪污腐败时有发生、欺骗讹诈屡见不鲜、假冒伪劣充斥于市,一些人不讲诚信、不守规矩、不修官德,不少人慨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今天,重提世代尊崇的“君子之道”,倡导全社会都能够学为君子、行为世范、修善讲睦、谦恭礼让、经邦济世、自强不息,无疑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人格力量的核心内涵
  在中国的“国家”概念中,国与家是永远联系在一起的,“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这就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而代表这种情怀最高境界的追求,就是历代仁人志士念念于心、口口相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早的记载见于《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说明个人的修养、家庭的幸福与国家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尽管孟子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真正的君子,仅仅“独善其身”、“洁身自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济世、安民、建功、立业的理想、决心和责任。正如范仲淹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果说,“君子之道”是传统人格力量的外在形象,“家国情怀”则是传统人格力量的核心内涵,两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条神圣血脉。
  正是在这条神圣血脉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秉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信念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决心,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是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或是挺身而出、为民请命;或是马革裹尸、精忠报国,真可谓豪气干云,史不绝书。他们时代不同,境遇不同,地位不同,但都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无坚不摧的人格力量,名垂青史,烛照千古。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础是修身。儒家经典《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也就是说,从最高统治者到普通老百姓,都要把修身作为为人处世的基础与根本。不管是孟子倡导的“性善论”,还是荀子主张的“性恶论”,在孔子眼中,都是“性相近”,但为什么又“习相远”?区分就在于是否修身。只有修身才能抑制人天性中本有的恶,光大天性中本有的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条件是齐家。《大学》强调:“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当年邓小平同志视察珠海时说:“没有家庭不行,家庭是个好东西。我们还要维持家庭,孔夫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单元,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他担任领导干部后,始终秉持清廉家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堪称新时代“齐家”的典范。相反,近年来有少数领导干部作风不正,连带家风不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犯罪,全家覆没,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目标是治国理政。“国家者众人之国家;天下者众人之天下”,于民族和人民而言,国家是每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所,国若不治,家亦难存,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有些人,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和家族考虑,全然不拿国家当回事。当权执政者都应当试问一下自己:我们的心目中还有多少国家意识、社稷观念、民本思想?还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之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结果是天下太平。平天下,就是天下为公,国泰民安。这里的“平”可理解为三层含义: 一是“和平”,如尧对舜说“协和万邦”,国与国之间协调发展,和平相处;二是“平等”,如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三是“平安”,如“仁者安仁”、“修己以安人”。总之,天下为公,国泰民安,不仅包括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平”,而且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还包括每个人通过修养所获得的身心内外的“安泰”、“宁静”,做到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养,人人各安其位、各得其所,这就是天下之大道。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是传统人格力量的升华和发扬
  邓小平同志说:“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所谓真理的力量,是指认识和掌握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引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实践的能力。所谓人格的力量,是指依靠人的信仰、气质、品德、才智等汇聚而成的感召力、影响力、带动力。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代表着真理的力量,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则是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一个伟大的执政党,只有掌握正确理论才能为人民指引前进方向,只有具备高尚品格才能赢得人民的认可、尊敬和追随,两种力量缺一不可。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到中国,就使苦苦求索中的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就是真理的力量。但真理自己不会说话。真理的力量要靠人格的力量来实践和体现。恩格斯曾经说过,“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他在论述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指出,“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知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一些人用舌和笔,一些人用剑,一些人则两者并用。因此就有了使他们成为完人的那种性格上的完整和坚强”。恩格斯这段话用在近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也是非常恰当的。
  共产党人并非都是完人,但必须永远朝着追求完美人格的目标而努力。回顾九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格力量千锤百炼、反复锻造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典型的,具有超强人格力量的优秀共产党员。这些优秀共产党员心系天下,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融聚传统人格力量精华和党性原则于一身,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千千万万的群众认识、了解我们党,最早并不是通过学理论、听宣传、看原著,而是通过身边党员的道德品行、人格魅力、工作作风、牺牲精神等方面来感知并产生信赖的,然后才进一步认识、学习、理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才进一步追随党、听党话、跟党走。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1949年我们党夺取政权,取得胜利,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真理的胜利,也是人格力量的胜利。抗日战争期间,虽然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正面战场也做出了极大的牺牲,但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及20余个中央委员先后事敌,国民政府58名将官公开投敌,一些国军部队成建制哗变,协助日军作战的伪军人数高达210万,超过侵华日军的总数,是一个抹不去的历史污点。对于那些汉奸而言,国格的沦丧根本上源于其人格的沦丧。而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共产党人如中流砥柱,独力擎天,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抗战期间,共产党的高级领导者无一人向日本人投降,也没有任何一支部队去当伪军,两相比较,高下立判。共产党员、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林海雪原中被日军重重包围,弹尽粮绝,有人劝他投降,他只说了一句话,“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然后以身殉国,连作为对手的敌人都为之肃然起敬。有这样的血性和铁骨,有这样的人格力量,中国共产党不可能不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的这个群体中,毛泽东同志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无疑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他那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和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无可争辩地使他位于历史巨人之列。早在1918年,青年毛泽东就写下了“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的豪迈诗篇。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年代,他以超迈绝伦的胸襟和俾睨群雄的气魄,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勇于压倒一切敌人,勇于战胜一切困难。在率部长征到达陕北之后,他挥笔写就的《沁园春·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气象之大,震烁古今。难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第一次接触毛泽东时,就惊异地发现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有一种不可征服的人格力量,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前曾是坚定的“拥蒋派”,但他延安之行后,从国共两党党员作风鲜明的对比中,看到中国的前途所在,发自肺腑地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深为人民群众怀念的周恩来总理,顾全大局,能力超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其高尚的人格,给后世留下无尽的美谈。周恩来的一生,永远是坦诚第一、他人第一、工作第一、谦逊第一,即使是曾经的谈判对手,如张治中、张冲、马歇尔等人,也无不从内心深处钦佩他一身正气、襟怀坦荡的君子之风。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建设年代,周恩来给人们留下的永远是求真务实、举轻若重、细致入微的形象,他以自己毕生的心血,践行了“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铮铮誓言,真正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也曾经说,“是周恩来的人格力量说服了我。我觉得,一个拥有如此高尚的领导人的政党是值得信赖的。”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一生为坚持真理、主持正义而“三落三起”,每次被错误批判打倒都“不坠青云之志”,始终豁达乐观、沉着坚韧,对未来充满希望;每次重新回到工作岗位都不计前嫌、无私无畏、以顽强的意志排除干扰,坚定不移推动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形成和实践,真正做到了心底无私天地宽。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至今仍令无数人动容。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是中华民族传统人格力量的升华和发扬,是真理力量的生动体现,最终凝聚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和优良作风,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令人欣慰的是,在历史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远见卓识,兴利除弊,革故鼎新,兼具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整体人格正在得到重新塑造和弘扬光大,希望像阳光一样重新照亮中国的大地。
  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仍然是最重要的政治力量
  在新的历史时期,“四大风险”、“四大考验”是我们党治国理政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最新考验。面对新的挑战,如何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全党上下必须清醒认识和深刻思考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洞察时代风云,坚持从严治党,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工作开局的切入点,制定实施八项规定,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强调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强调要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以实干促发展,以实绩论英雄,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强调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打击和遏制腐败;强调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等等。
  实践已经证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这些决策和要求可以说“一洗万古凡马空”,起到了刷新吏治、提振士气、凝聚民心的巨大作用。其重大意义有多个方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正在重塑中国共产党的整体人格,我们十分注重发挥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政治力量。
  首先是做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凡事都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树标杆、以上率下,“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央政治局发挥领导作用的一项基本要求,就在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抓改进作风,必须从中央政治局抓起”、“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真正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行胜于言,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这种严格的自律产生了强大的人格力量,对全党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使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不断走向深入,使党的作风建设呈现崭新面貌。
  其次是立标杆。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三严三实”之后,重新走访河南兰考,重提焦裕禄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树立起了时代的标杆和学习的榜样。焦裕禄身上体现的亲民爱民的公仆精神、科学求实的实干精神、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自律精神,正是共产党人人格力量的真实写照。正是有了无数这样的优秀党员和先进人物所汇聚的人格力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推动力。
  第三,正人心。古人云,“正人心而后正天下”,“治国必先正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国无法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弘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伦理的同时,大力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努力以人格的力量以上领下,表率社会,凝聚共识,赢得人心。
  第四,明法制。重人格,正人心,并非轻制度。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治国理政的最佳方式,是破解当前各种难题的最佳选择。如果说人治是专制的产物,法治则是民主的结晶;分散的小农经济可以实行人治,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则必须有法治保障。故此,全面依法治国应运而生。但法治不是万能的,法治的缺陷必须依靠德治来弥补。法治是他律,德治是自律,法治手段外化于行,人格力量内化于心,两者相得益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第五,反腐败。任何形式的腐败都是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背道而驰的。一个时期以来,市场交易规则严重侵蚀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几乎无处不在,世界几无净土。严重腐败问题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极大地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也在不断地消解着人民群众的热情和对党的信任,挑战着社会心理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意味深长地提到著名的“塔西佗陷阱”: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一个执政党的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个党的整体人格,公信力的丧失,意味着执政党人格的总体崩溃。在治国理政中,政治公信力是最重要的公信力,做得好就会“取信于民”,做得不好就必然“失信于民”,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
  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共产党人人格力量的最大挑战是腐败的侵蚀。人民群众对我们有意见,不是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意见,而是对少数党员干部的贪腐行为有意见,对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有意见。有些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理想信念丧失,导致精神支柱坍塌,人生方向迷失,守不住党纪国法的底线,最终走向腐化堕落,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的权威,教训十分深刻。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腐败不除,党的人格力量和政治公信力就无从谈起。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党员、干部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在当前形势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要求,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全面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努力铸造以政治上光明磊落,作风上清廉自律,工作上求真务实,生活上简单朴素为基本内容的共产党人健康人格,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全社会做出表率。
  第一,要涵养正气。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正”,是对“政”的最佳诠释。为政者就要像孟子所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要求就是要“正”。好人未必是好官,但好官必先是好人。对党忠诚,必先做人要实,为人正派。正气凛然,是共产党人健康人格的重要体现。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正气虽然无所不在,历久弥新,万古长存,但营造培养却不在一朝一夕。队伍有没有正气,有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首先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的少数”。领导干部为人堂堂正正,为官清清白白,坦坦荡荡,顶天立地,敢于担当,就很容易赢得群众的拥护。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先进性,就要始终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就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保持这样一种精神面貌,正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先进性的重要表现”。胡锦涛同志也多次强调,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就要重视“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这都是对共产党人人格力量的最好注解。
  第二,要绝对忠诚。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绝对忠诚是我们党对党员的根本政治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健康人格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行为主体,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这种责任,概括起来,就是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只有党员热爱党、拥护党,才能使党的肌体充满活力,使党始终保持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外敌强攻不足畏,木马藏奸最可怕”。
  对于人民法官来说,不但要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还要强调忠于法律。法官最大的耻辱就是知法犯法、枉法裁判。一个对法律不忠的人,是没有资格担当法官重任的。法官不仅要模范地遵守法律,而且要善于运用法治意识和法律思维创造性地执行法律,不仅要服从现有的法律,更要服从法律的基本价值——正义和良知。正义和良知是法官健康人格的基石。
  第三,要严守规矩。
  古人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在古人心目中,君子必定是中规中矩之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中规中矩也应当是共产党人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我们党在这样一个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需要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种方式。党的纪律也是刚性的规矩,对于党员而言,要始终将党纪挺在前面,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都要遵章守纪,自觉按原则、照规矩办事。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人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态度暧昧、立场摇摆,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对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自行其是,热衷于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宗派主义,这些都属于典型的“吃党的饭砸党的锅”的行为,有的甚至触破法纪底线,滑向违法犯罪、腐败堕落的深渊。严重违纪违法者,无一不是从不讲政治、不守规矩、不听招呼开始。
  第四,要保持本色。
  古人云:“廉,清也”,“不受曰廉”,“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为政清廉,不被收买,也不收买别人,应当是共产党人健康人格的底线。“廉者昌,贪者亡”,“公生明,廉生威”,是古往今来执政者一条最根本的经验教训。要倡导诚实政治,按本色做人,按规矩办事,绝不做好大喜功、沽名钓誉、揽功诿过、劳民伤财的事。要坚守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打击和遏制消极腐败现象。
  保持清廉政治本色,还要强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能像某些腐败分子那样做“两面人”,“大奸似忠”,讲的是马列主义,信的是权钱至上;对组织不讲真话,对群众不讲实话;一面大谈廉洁,一面大肆敛财;一面严责普通工作人员,一面骄纵亲属子女和身边人、“圈内人”;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这种扭曲的人格与共产党人的健康人格是格格不入的。
  总之,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的人格力量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人格魅力来汇聚。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对照“三严三实”,在加强人格修养、增强人格力量方面,提交一份完美的答卷,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沈德咏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8-14/7467828.shtml浅谈共产党人人格力量:当权者应自问有多少民本思想



2015年08月14日  来源:人民法院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的提出,简洁而深刻地阐述了党员领导干部修身做人、从政为官、谋事创业的核心理念,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三严三实”高度概括如何做人、做事、做官,三位一体,互为关联。“三严”之中,前提是修身;“三实”之内,基础是做人。评价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有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这就要求做一名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首先从培育健康的人格、激发人格的力量上下功夫。
  “三严三实”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既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结合,又体现了内在规律与外在约束的辩证统一;既有思想要求,又有实践标准;既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又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和“家国情怀”一脉相承。
  一、“君子之道”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人格力量的经典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化作为我们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和价值追求,塑造和凝结成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可以用两个方面的内容来概括:在形象上,表现为“君子之道”;在内容上,表现为“家国情怀”。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君子之道”和“家国情怀”一直是相生相伴、交相辉映,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毫无疑义的道德制高点。
  “君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格化的重要概念,是深入人心的人格理想。《尚书》中说,“君子勤道,不作无益害有益。”孔子一生更是对“君子”一词谆谆乐道,《论语》二十篇五百章,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就是劝人学为君子、行为世范。据有关学者统计,“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共出现过107次。《论语》开篇即以“君子”发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孟子》中也有82次论及“君子”, 如“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等等。荀子则强调,“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那么,究竟什么是“君子”?孔子的理解,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究竟什么是“君子之道”? 孔子至少有过三次不同的回答。
  一为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孔子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阐述君子之道,时刻以仁、知、勇三德要求自己,始终朝着不忧、不惑、不惧的目标迈进。
  二为子曰:“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这是孔子从为官者的角度阐述君子之道,作为一名为官从政的君子,自身的行为举止要谦虚庄重,在上级面前,要恭敬有礼,对待老百姓要爱护有加,需要百姓去做的,也应该得体适当,不能过分。
  三为子曰:“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这是孔子从为人处世的角度阐述君子之道,强调要各安本分,遵守规矩,先予后取。
  孔子关于“君子之道”的三段论述,分别阐发了做人、为官、处世的道理。此外,孔子还用大量篇幅,进行过“君子”与“小人”之辨,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尊贤而容众,喜善而矜不能”等等,勾勒出“君子”和“小人”的明显分野,显示出强烈的价值取向。
  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里的求,是指责的意思,是说当出现过错或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君子一定会先反思、责备自己,从自身中寻找原因;小人则一定会想办法推卸责任,抱怨别人。这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经常想一想什么是“做人”、什么是“公仆”、什么是“权力”、什么是“考验”,始终不能忘记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品行和操守,是多么的相似!
  孔子之后,后世大家对“君子之道”的引述和阐发不胜枚举。从西汉的董仲舒到唐代的孔颖达,宋代的程颢、程颐和朱熹,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王夫之等等,历代相沿,融会贯通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君子”这一理想人格的塑造,受到上至历代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推崇。直到今天,人们还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等。在贪污腐败时有发生、欺骗讹诈屡见不鲜、假冒伪劣充斥于市,一些人不讲诚信、不守规矩、不修官德,不少人慨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今天,重提世代尊崇的“君子之道”,倡导全社会都能够学为君子、行为世范、修善讲睦、谦恭礼让、经邦济世、自强不息,无疑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人格力量的核心内涵
  在中国的“国家”概念中,国与家是永远联系在一起的,“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这就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而代表这种情怀最高境界的追求,就是历代仁人志士念念于心、口口相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早的记载见于《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说明个人的修养、家庭的幸福与国家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尽管孟子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真正的君子,仅仅“独善其身”、“洁身自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济世、安民、建功、立业的理想、决心和责任。正如范仲淹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果说,“君子之道”是传统人格力量的外在形象,“家国情怀”则是传统人格力量的核心内涵,两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条神圣血脉。
  正是在这条神圣血脉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秉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信念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决心,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是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或是挺身而出、为民请命;或是马革裹尸、精忠报国,真可谓豪气干云,史不绝书。他们时代不同,境遇不同,地位不同,但都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无坚不摧的人格力量,名垂青史,烛照千古。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础是修身。儒家经典《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也就是说,从最高统治者到普通老百姓,都要把修身作为为人处世的基础与根本。不管是孟子倡导的“性善论”,还是荀子主张的“性恶论”,在孔子眼中,都是“性相近”,但为什么又“习相远”?区分就在于是否修身。只有修身才能抑制人天性中本有的恶,光大天性中本有的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条件是齐家。《大学》强调:“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当年邓小平同志视察珠海时说:“没有家庭不行,家庭是个好东西。我们还要维持家庭,孔夫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单元,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他担任领导干部后,始终秉持清廉家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堪称新时代“齐家”的典范。相反,近年来有少数领导干部作风不正,连带家风不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犯罪,全家覆没,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目标是治国理政。“国家者众人之国家;天下者众人之天下”,于民族和人民而言,国家是每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所,国若不治,家亦难存,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有些人,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和家族考虑,全然不拿国家当回事。当权执政者都应当试问一下自己:我们的心目中还有多少国家意识、社稷观念、民本思想?还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之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结果是天下太平。平天下,就是天下为公,国泰民安。这里的“平”可理解为三层含义: 一是“和平”,如尧对舜说“协和万邦”,国与国之间协调发展,和平相处;二是“平等”,如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三是“平安”,如“仁者安仁”、“修己以安人”。总之,天下为公,国泰民安,不仅包括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平”,而且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还包括每个人通过修养所获得的身心内外的“安泰”、“宁静”,做到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养,人人各安其位、各得其所,这就是天下之大道。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是传统人格力量的升华和发扬
  邓小平同志说:“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所谓真理的力量,是指认识和掌握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引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实践的能力。所谓人格的力量,是指依靠人的信仰、气质、品德、才智等汇聚而成的感召力、影响力、带动力。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代表着真理的力量,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则是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一个伟大的执政党,只有掌握正确理论才能为人民指引前进方向,只有具备高尚品格才能赢得人民的认可、尊敬和追随,两种力量缺一不可。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到中国,就使苦苦求索中的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就是真理的力量。但真理自己不会说话。真理的力量要靠人格的力量来实践和体现。恩格斯曾经说过,“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他在论述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指出,“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知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一些人用舌和笔,一些人用剑,一些人则两者并用。因此就有了使他们成为完人的那种性格上的完整和坚强”。恩格斯这段话用在近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也是非常恰当的。
  共产党人并非都是完人,但必须永远朝着追求完美人格的目标而努力。回顾九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格力量千锤百炼、反复锻造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典型的,具有超强人格力量的优秀共产党员。这些优秀共产党员心系天下,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融聚传统人格力量精华和党性原则于一身,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千千万万的群众认识、了解我们党,最早并不是通过学理论、听宣传、看原著,而是通过身边党员的道德品行、人格魅力、工作作风、牺牲精神等方面来感知并产生信赖的,然后才进一步认识、学习、理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才进一步追随党、听党话、跟党走。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1949年我们党夺取政权,取得胜利,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真理的胜利,也是人格力量的胜利。抗日战争期间,虽然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正面战场也做出了极大的牺牲,但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及20余个中央委员先后事敌,国民政府58名将官公开投敌,一些国军部队成建制哗变,协助日军作战的伪军人数高达210万,超过侵华日军的总数,是一个抹不去的历史污点。对于那些汉奸而言,国格的沦丧根本上源于其人格的沦丧。而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共产党人如中流砥柱,独力擎天,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抗战期间,共产党的高级领导者无一人向日本人投降,也没有任何一支部队去当伪军,两相比较,高下立判。共产党员、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林海雪原中被日军重重包围,弹尽粮绝,有人劝他投降,他只说了一句话,“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然后以身殉国,连作为对手的敌人都为之肃然起敬。有这样的血性和铁骨,有这样的人格力量,中国共产党不可能不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的这个群体中,毛泽东同志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无疑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他那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和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无可争辩地使他位于历史巨人之列。早在1918年,青年毛泽东就写下了“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的豪迈诗篇。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年代,他以超迈绝伦的胸襟和俾睨群雄的气魄,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勇于压倒一切敌人,勇于战胜一切困难。在率部长征到达陕北之后,他挥笔写就的《沁园春·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气象之大,震烁古今。难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第一次接触毛泽东时,就惊异地发现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有一种不可征服的人格力量,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前曾是坚定的“拥蒋派”,但他延安之行后,从国共两党党员作风鲜明的对比中,看到中国的前途所在,发自肺腑地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深为人民群众怀念的周恩来总理,顾全大局,能力超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其高尚的人格,给后世留下无尽的美谈。周恩来的一生,永远是坦诚第一、他人第一、工作第一、谦逊第一,即使是曾经的谈判对手,如张治中、张冲、马歇尔等人,也无不从内心深处钦佩他一身正气、襟怀坦荡的君子之风。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建设年代,周恩来给人们留下的永远是求真务实、举轻若重、细致入微的形象,他以自己毕生的心血,践行了“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铮铮誓言,真正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也曾经说,“是周恩来的人格力量说服了我。我觉得,一个拥有如此高尚的领导人的政党是值得信赖的。”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一生为坚持真理、主持正义而“三落三起”,每次被错误批判打倒都“不坠青云之志”,始终豁达乐观、沉着坚韧,对未来充满希望;每次重新回到工作岗位都不计前嫌、无私无畏、以顽强的意志排除干扰,坚定不移推动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形成和实践,真正做到了心底无私天地宽。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至今仍令无数人动容。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是中华民族传统人格力量的升华和发扬,是真理力量的生动体现,最终凝聚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和优良作风,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令人欣慰的是,在历史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远见卓识,兴利除弊,革故鼎新,兼具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整体人格正在得到重新塑造和弘扬光大,希望像阳光一样重新照亮中国的大地。
  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仍然是最重要的政治力量
  在新的历史时期,“四大风险”、“四大考验”是我们党治国理政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最新考验。面对新的挑战,如何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全党上下必须清醒认识和深刻思考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洞察时代风云,坚持从严治党,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工作开局的切入点,制定实施八项规定,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强调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强调要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以实干促发展,以实绩论英雄,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强调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打击和遏制腐败;强调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等等。
  实践已经证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这些决策和要求可以说“一洗万古凡马空”,起到了刷新吏治、提振士气、凝聚民心的巨大作用。其重大意义有多个方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正在重塑中国共产党的整体人格,我们十分注重发挥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政治力量。
  首先是做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凡事都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树标杆、以上率下,“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央政治局发挥领导作用的一项基本要求,就在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抓改进作风,必须从中央政治局抓起”、“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真正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行胜于言,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这种严格的自律产生了强大的人格力量,对全党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使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不断走向深入,使党的作风建设呈现崭新面貌。
  其次是立标杆。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三严三实”之后,重新走访河南兰考,重提焦裕禄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树立起了时代的标杆和学习的榜样。焦裕禄身上体现的亲民爱民的公仆精神、科学求实的实干精神、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自律精神,正是共产党人人格力量的真实写照。正是有了无数这样的优秀党员和先进人物所汇聚的人格力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推动力。
  第三,正人心。古人云,“正人心而后正天下”,“治国必先正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国无法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弘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伦理的同时,大力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努力以人格的力量以上领下,表率社会,凝聚共识,赢得人心。
  第四,明法制。重人格,正人心,并非轻制度。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治国理政的最佳方式,是破解当前各种难题的最佳选择。如果说人治是专制的产物,法治则是民主的结晶;分散的小农经济可以实行人治,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则必须有法治保障。故此,全面依法治国应运而生。但法治不是万能的,法治的缺陷必须依靠德治来弥补。法治是他律,德治是自律,法治手段外化于行,人格力量内化于心,两者相得益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第五,反腐败。任何形式的腐败都是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背道而驰的。一个时期以来,市场交易规则严重侵蚀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几乎无处不在,世界几无净土。严重腐败问题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极大地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也在不断地消解着人民群众的热情和对党的信任,挑战着社会心理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意味深长地提到著名的“塔西佗陷阱”: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一个执政党的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个党的整体人格,公信力的丧失,意味着执政党人格的总体崩溃。在治国理政中,政治公信力是最重要的公信力,做得好就会“取信于民”,做得不好就必然“失信于民”,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
  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共产党人人格力量的最大挑战是腐败的侵蚀。人民群众对我们有意见,不是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意见,而是对少数党员干部的贪腐行为有意见,对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有意见。有些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理想信念丧失,导致精神支柱坍塌,人生方向迷失,守不住党纪国法的底线,最终走向腐化堕落,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的权威,教训十分深刻。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腐败不除,党的人格力量和政治公信力就无从谈起。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党员、干部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在当前形势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要求,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全面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努力铸造以政治上光明磊落,作风上清廉自律,工作上求真务实,生活上简单朴素为基本内容的共产党人健康人格,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全社会做出表率。
  第一,要涵养正气。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正”,是对“政”的最佳诠释。为政者就要像孟子所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要求就是要“正”。好人未必是好官,但好官必先是好人。对党忠诚,必先做人要实,为人正派。正气凛然,是共产党人健康人格的重要体现。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正气虽然无所不在,历久弥新,万古长存,但营造培养却不在一朝一夕。队伍有没有正气,有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首先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的少数”。领导干部为人堂堂正正,为官清清白白,坦坦荡荡,顶天立地,敢于担当,就很容易赢得群众的拥护。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先进性,就要始终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就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保持这样一种精神面貌,正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先进性的重要表现”。胡锦涛同志也多次强调,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就要重视“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这都是对共产党人人格力量的最好注解。
  第二,要绝对忠诚。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绝对忠诚是我们党对党员的根本政治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健康人格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行为主体,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这种责任,概括起来,就是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只有党员热爱党、拥护党,才能使党的肌体充满活力,使党始终保持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外敌强攻不足畏,木马藏奸最可怕”。
  对于人民法官来说,不但要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还要强调忠于法律。法官最大的耻辱就是知法犯法、枉法裁判。一个对法律不忠的人,是没有资格担当法官重任的。法官不仅要模范地遵守法律,而且要善于运用法治意识和法律思维创造性地执行法律,不仅要服从现有的法律,更要服从法律的基本价值——正义和良知。正义和良知是法官健康人格的基石。
  第三,要严守规矩。
  古人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在古人心目中,君子必定是中规中矩之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中规中矩也应当是共产党人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我们党在这样一个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需要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种方式。党的纪律也是刚性的规矩,对于党员而言,要始终将党纪挺在前面,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都要遵章守纪,自觉按原则、照规矩办事。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人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态度暧昧、立场摇摆,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对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自行其是,热衷于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宗派主义,这些都属于典型的“吃党的饭砸党的锅”的行为,有的甚至触破法纪底线,滑向违法犯罪、腐败堕落的深渊。严重违纪违法者,无一不是从不讲政治、不守规矩、不听招呼开始。
  第四,要保持本色。
  古人云:“廉,清也”,“不受曰廉”,“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为政清廉,不被收买,也不收买别人,应当是共产党人健康人格的底线。“廉者昌,贪者亡”,“公生明,廉生威”,是古往今来执政者一条最根本的经验教训。要倡导诚实政治,按本色做人,按规矩办事,绝不做好大喜功、沽名钓誉、揽功诿过、劳民伤财的事。要坚守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打击和遏制消极腐败现象。
  保持清廉政治本色,还要强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能像某些腐败分子那样做“两面人”,“大奸似忠”,讲的是马列主义,信的是权钱至上;对组织不讲真话,对群众不讲实话;一面大谈廉洁,一面大肆敛财;一面严责普通工作人员,一面骄纵亲属子女和身边人、“圈内人”;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这种扭曲的人格与共产党人的健康人格是格格不入的。
  总之,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的人格力量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人格魅力来汇聚。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对照“三严三实”,在加强人格修养、增强人格力量方面,提交一份完美的答卷,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沈德咏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8-14/7467828.shtml
党八股,又臭又长
信息爆炸的时代还在谈要求做官德
自问,敢不敢他问?

还是民本适合中国,民主不靠谱。


自问,敢不敢他问?
他问得他信,我们要自信。



这个没人喷民粹??不是前一阵老有人喷民粹,鼓吹什么精英吗??
这文章给我一百块我都看不完
这个没人喷民粹??不是前一阵老有人喷民粹,鼓吹什么精英吗??
民本就是国学版的民粹。
鼓吹精英的是下层精英,或者叫上层屁民。
有民本,顶层精英才能看屁民们玩跷跷板。



民族主义?
向传统寻找力量不是不可以,就怕又把朱熹那一套腐烂的东西挖出来当宝,空谈道德、人格、修身,背地里男盗女娼。
紧扯没用的,不如扎扎实实做好一个要求:为人民服务!做不到,翻来覆去折腾再多口号有什么用?
金灯剑客夏遂良 发表于 2015-8-14 17:20
紧扯没用的,不如扎扎实实做好一个要求:为人民服务!做不到,翻来覆去折腾再多口号有什么用?
"为人民服务"这种空话和大话就别讲了,我们做事不为任何人服务,爱岗敬业,做自己该做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我拿了工资,我就认认真真的干好这个工作,能把这一点做到,就是好人,好官!
yh868 发表于 2015-8-14 17:05
向传统寻找力量不是不可以,就怕又把朱熹那一套腐烂的东西挖出来当宝,空谈道德、人格、修身,背地里男盗女 ...
政治本来就是台上唱戏台下妥协的暗室游戏
2000多年的古人就说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到了今天,很多不懂传统文化的人反而相信政治是台上台下一个样
太长了还是不看了
这个作者怎么那么爱引用啊。。。。。。。。。。。。。。
以前毛主席时代大家说: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邓小平上台后被解构为:共产党员也是人。
以前毛主席时代大家说: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邓小平上台后被解构为:共产党员也是人。
党人和党员本来就是两码事。



"为人民服务"这种空话和大话就别讲了,我们做事不为任何人服务,爱岗敬业,做自己该做的,得到自己该得到 ...
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
还是民本适合中国,民主不靠谱。
那么请教一下,民本的本的载体和表象是什么呢?是否是高呼为人民服务?是否体现为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和你的不靠谱怎么又穿一条裤子了呢?
那么请教一下,民本的本的载体和表象是什么呢?是否是高呼为人民服务?是否体现为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和你 ...
载体是屁民,表象是人民。
当然要高呼为人民服务。
体现为人民权利与屁民义务的统一。
本来就是一条裤子。






载体是屁民,表象是人民。
当然要高呼为人民服务。
体现为人民权利与屁民义务的统一。

呕,原来如彼啊。
党人和党员本来就是两码事。
党的人与党员有何区别,说来看看
现在的八股,大篇大篇的引用古代儒家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却极为寥寥,如今党的信仰到底是什么?
现在的八股,大篇大篇的引用古代儒家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却极为寥寥,如今党的信仰到底是什么?
权、钱。紫薯布丁exe
红色信念 发表于 2015-8-15 21:55
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
关键是谁是人民?人民又不是一个统一的集合
古语云,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外儒内法,合今上胃口。
放再响的嘴炮不如一张选票
Ta-152H-1 发表于 2015-8-16 09:26
放再响的嘴炮不如一张选票
很多伊拉克人宁要IS不要选票,这是为什么呐?
红色信念 发表于 2015-8-15 21:55
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
八千万党员为剩下的十二亿人民服务?
总以为靠这些可以克制人的私欲,那不可能
  民算个屁啊,老子的官位是上面给的。
台上唱戏台下妥协
打人不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