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9 16:47:00
为什么兔子没有在俄毛落魄时AL31发动机虽su27一起引进?那时是个好机会!还有“和平典范”时期米弟不是推销f16吗那时也可以花点代价引进f101,后面还有乌克兰都是钱可以解决的这要是实现了少走好多路!为什么兔子没有在俄毛落魄时AL31发动机虽su27一起引进?那时是个好机会!还有“和平典范”时期米弟不是推销f16吗那时也可以花点代价引进f101,后面还有乌克兰都是钱可以解决的这要是实现了少走好多路!
以土鳖的尿性,如果引进了三姨夫的生产线,最后的结果就是仿制版三姨夫。那么还要继续引进其他种类的发动机的生产线,比如大推和大扇子等等。这样估计就和当年引进苏联时代的涡喷一样,只能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只有仿制的能力,没法自己开发。谁都不会把核心技术教给你的。

回过头看,搞太行搞得很难,为什么会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只能自己坚持下来,没有别的路了。终于学到了一些东西,而且已经开始搞自己的大推和大扇子了。,这也是自己走出来的路。
当然三姨夫和太行性能不相上下,但仿制版的三姨夫还是比不上自己弄出来的太行。
估计当年毛熊和美帝都不给土鳖发动机生产线,土鳖只好自己搞。但最后未必是坏事。
估计当年毛熊和美帝都不给土鳖发动机生产线,土鳖只好自己搞。但最后未必是坏事。
米弟那边估计可以要到可能会价格高阉割版那时兔子也不阔,太行已经起步了那时引进AL31技术对太行也有帮助。当然如果下血本引进f101材料工艺就大有改进!参考斯贝和国军标


还有“和平典范”时期米弟不是推销f16吗那时也可以花点代价引进f101

+++++++++++++

米弟当时想给卖兔子的f16是猴版的F-16/79 ,配了一个涡喷(型号好像叫j79)

还有“和平典范”时期米弟不是推销f16吗那时也可以花点代价引进f101

+++++++++++++

米弟当时想给卖兔子的f16是猴版的F-16/79 ,配了一个涡喷(型号好像叫j79)
当年引进苏27,就已经把我们的红色大雄猫胎死图纸了。引进三姨夫。那么中国涡扇都毁了。
bifeibaojian 发表于 2015-8-14 13:40
当年引进苏27,就已经把我们的红色大雄猫胎死图纸了。引进三姨夫。那么中国涡扇都毁了。
红色大雄猫是什么?
当年引进苏27,就已经把我们的红色大雄猫胎死图纸了。引进三姨夫。那么中国涡扇都毁了。
那时的太行可是从图纸下来了,况且有ws6的教训!
温州小黄 发表于 2015-8-13 23:41
估计当年毛熊和美帝都不给土鳖发动机生产线,土鳖只好自己搞。但最后未必是坏事。
当时的情况是,如果买肯定能买到,但当时穷啊,能省一点不是更好?
个人估计太行团队也拍了胸脯,说短期内就能量产,结果......
zhuzhancheng 发表于 2015-8-14 14:09
红色大雄猫是什么?
601自主可变翼三代重型战斗机,为此熬尽一代人心血。跟611的那些白发还能看到他们的心血可以上天,可以服役,可以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力量。而当年搞红色大雄猫的人,只能在梦中………………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参考和借鉴别人的成熟产品和技术来搞自己的东西。但人家肯定不会给技术,卖也只肯卖成品。

假设引进了三姨夫的生产线,空军和国家恐怕就不愿意再在太行上砸钱了,更何况太行搞了那么长时间,空军估计就不会等了。这就是我说的兔子的尿性。就是说没有一个象钱学森那样的重量级人物说服国家继续在国产发动机上砸钱。
bifeibaojian 发表于 2015-8-14 16:26
601自主可变翼三代重型战斗机,为此熬尽一代人心血。跟611的那些白发还能看到他们的心血可以上天,可以服 ...
你这是谣言啦,从强6开始中国就已经意识到变翼飞机不可行,601自主的根本就不是可变翼的。以当时中国的能力根本就造不出比苏27更好的飞机,601所得飞机只能说是纸面上好看
温州小黄 发表于 2015-8-14 21:41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参考和借鉴别人的成熟产品和技术来搞自己的东西。但人家肯定不会给技术,卖也只肯卖成品 ...
引进发动机,国家一样会给钱,只是没这必要引进
TIWAFEXU 发表于 2015-8-14 15:27
当时的情况是,如果买肯定能买到,但当时穷啊,能省一点不是更好?
个人估计太行团队也拍了胸脯,说短期 ...
太行规划都是长期的没有短期,而且当时太行还是核心机验证机阶段,那个牛逼敢拍胸脯说短期能生产,真正需要短期能生产的是窝喷15
说老实话,对兔子的那帮官僚真不敢期望太高。
太行是长期的规划,但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还是大大延期了。如果当时真的引进了三姨夫的生产线,兔子的那帮官僚说不定真的会把太行砍掉。
gxnnjy 发表于 2015-8-14 22:01
太行规划都是长期的没有短期,而且当时太行还是核心机验证机阶段,那个牛逼敢拍胸脯说短期能生产,真正需 ...
     记得90年左右的航空知识,曾经用多篇文章分析过P-29-300,对性能和可生产性大加称赞。当时不明白,后来揣测,这是航空工业部门为涡喷-15造势。
      一直有个疑问:MIG-23和P-29-300都是70年代末得到的,仿制涡喷-15,用于J-13的计划也是在80年前就确定了。虽然很后来J-13取消,但84年左右就确定J-10早期用涡喷-15,为什么涡喷-15连原型机都没生产出来?
TIWAFEXU 发表于 2015-8-15 10:25
记得90年左右的航空知识,曾经用多篇文章分析过P-29-300,对性能和可生产性大加称赞。当时不明白, ...
有些资料说窝喷15经过台试,得到技术定型,所以这信息混乱。窝喷15在当时确实是可以短期内研制出来的高性能发动机
温州小黄 发表于 2015-8-15 09:47
太行是长期的规划,但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还是大大延期了。如果当时真的引进了三姨夫的生产线,兔子的那帮官僚 ...
不可能的取消太行的,中国历来都是两步走,立足国内,引进自研双轨的,当年的预警机,电传系统都是这样,有太行,三姨父生产线引进就没有必要,直接进口解决急需就可以啦。

gxnnjy 发表于 2015-8-14 21:58
你这是谣言啦,从强6开始中国就已经意识到变翼飞机不可行,601自主的根本就不是可变翼的。以当时中国的能 ...


90年代初,歼十也是谣言是吧??不搞怎么知道不行??原型机可以进口俄罗斯的米23的部件,后在弄,歼十原形的电传硬件还不是用的进口。后来批量国产。

另外当时的红色大雄猫的假想敌是苏27和F14.至于能不能好过苏27和F14跟F15…………呵呵,歼十现在好过F16C\D吗??呵呵。
gxnnjy 发表于 2015-8-14 21:58
你这是谣言啦,从强6开始中国就已经意识到变翼飞机不可行,601自主的根本就不是可变翼的。以当时中国的能 ...


90年代初,歼十也是谣言是吧??不搞怎么知道不行??原型机可以进口俄罗斯的米23的部件,后在弄,歼十原形的电传硬件还不是用的进口。后来批量国产。

另外当时的红色大雄猫的假想敌是苏27和F14.至于能不能好过苏27和F14跟F15…………呵呵,歼十现在好过F16C\D吗??呵呵。
bifeibaojian 发表于 2015-8-15 13:23
90年代初,歼十也是谣言是吧??不搞怎么知道不行??原型机可以进口俄罗斯的米23的部件,后在弄,歼十 ...

强6之后就已经明确不会用可变翼,这一是确定的。这不是用不用米23部件问题,而是根本就不可能,歼10还是经过歼9的研制过程,但是还是那么艰辛,从没有搞过重型战斗机,连其配套发动机都没有的,你居然想短期内搞成,你做梦吧?
2015-8-15 14:13 上传



而今天的歼十,跟歼九,歼13第二方案,幼狮都有关系,可以说聚各家之长而做。

谢谢!
bifeibaojian 发表于 2015-8-15 14:15
还是那句话,不搞怎么知道搞不成。90年代末,四代机对于我们还是传说。搞了才知道原来的传说没那么难!红 ...
我们已经搞过强6,已经知道可变翼飞机的缺点和好处,不可能再去搞它。明知道没前途东西,还去弄,只能说是你自己主管意愿而已。美帝的b2和二战的飞翼机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没有秩序不断的研制就不会有b2,同样的没有歼9,成飞就不会选择歼10的布局。
gxnnjy 发表于 2015-8-15 14:22
我们已经搞过强6,已经知道可变翼飞机的缺点和好处,不可能再去搞它。明知道没前途东西,还去弄,只能说 ...
70年代开始,可变翼技术跟现在四代机一样是一种非常前沿的技术,例如当时的F14和米格23都运用了可变翼。但是性能和可靠度还有就是维护成本根本不成比例,美苏才选择放弃,苏联因为解体了所以提前放弃了可变翼。而美国的F14服役了很久才被放弃,但是美国的可变翼变形技术却用在了鱼鹰身上,只不过变得不是翅膀,而是发动机,而为什么全世界只有美国有鱼鹰,其它国家为什么没有??因为他们从未搞过可变翼。更没有技术积累。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当初能让红色大雄猫活下来,给个机会出一两架样机也好,沈飞和601也不会被平白无故的被骂十几年。

上面的帖子中有个图片歼13系列可是当年601辛苦十多年的成果,结果换来什么了??心凉啊!永远都是热脸去贴冷屁股,然后回头还被骂高傲!
gxnnjy 发表于 2015-8-15 11:59
有些资料说窝喷15经过台试,得到技术定型,所以这信息混乱。窝喷15在当时确实是可以短期内研制出来的高性 ...
     记得看航空档案省的回忆录,说80年代中国和索马里军事贸易期间,得知索马里手里有SU-22的备份发动机(新家伙,没有使用),还花了不少心思弄了回来,说明当时对于仿制还是很动心思的。
     感觉国内的飞机工业,好高骛远的毛病根深蒂固。熊掰苞米似得,拿一个,丢一个,最后留下的实在有限。
     当然,也和80年代国内太穷有关,几亿的研制费,大多成了人员维持费,想办事,难。自有坦克工业,靠着出口市场,活的挺滋润,一直保持活力。成飞和昌河的情况也类似。
     希望各位老大提供涡喷-15的资料,谢了。
bifeibaojian 发表于 2015-8-14 16:26
601自主可变翼三代重型战斗机,为此熬尽一代人心血。跟611的那些白发还能看到他们的心血可以上天,可以服 ...
有更详细的干货么?
gxnnjy 发表于 2015-8-14 21:58
你这是谣言啦,从强6开始中国就已经意识到变翼飞机不可行,601自主的根本就不是可变翼的。以当时中国的能 ...
有干货么????
gxnnjy 发表于 2015-8-15 14:22
我们已经搞过强6,已经知道可变翼飞机的缺点和好处,不可能再去搞它。明知道没前途东西,还去弄,只能说 ...
那会已经有爱抚娘娘了,F23也有了,不可能不借鉴的
zhuzhancheng 发表于 2015-8-15 16:52
有更详细的干货么?
干货就是歼13意外败北。而歼八和当时的作战理念根本不符,601紧接就提出除了三代中型外,必须还应该要一个三代重型作为远程战斗机项目。但是当时某些人认为高空高速包打天下。对当时自主重型敷衍了事(当时歼十项目也是暂停状态)直到海湾战争,大嘴巴子扇的啪啪响。急忙给歼十追加拨款,转身去买苏27.当时601的确做过冲动的事情,结果换来的一句话就是“先把歼八做好再说吧”。然后苏27进来了,红色大雄猫胎死图纸。。。


当然写的简单,大概这个意思,看看就行,只能一声叹息。
zhuzhancheng 发表于 2015-8-15 16:59
那会已经有爱抚娘娘了,F23也有了,不可能不借鉴的
另外说一点:其实我个人还是很反对歌星厂参加WS15的工作,之前没关系,关键性东西放到歌星厂做,未来可能烙下的把柄就是WS15,人家搞的好好的,歌星厂利用权力拿去赚功劳…………费力不讨好…………已经不是一次了,担心……担心…………
bifeibaojian 发表于 2015-8-15 15:12
70年代开始,可变翼技术跟现在四代机一样是一种非常前沿的技术,例如当时的F14和米格23都运用了可变翼。 ...
鱼鹰不是可变翼,你别忘记这世界上还有狂风战斗机是可变翼的,并不是美俄一家有。我都说过国内研究过可变翼,得出过结论,要不然现在为啥全世界都没有人再发展可变翼?就像运十下马一样,没有什么可惜的,当时的技术条件都不能允许你搞这个东西,还不如让601好好的从俄国人那里学习吸收重型战斗机的设计,这才是根本。歼13的保守是被中国发动机给拖累啦,这是沈飞的无奈之处,当然他也有其自身问题,有技术优势却不好好利用。
TIWAFEXU 发表于 2015-8-15 16:30
记得看航空档案省的回忆录,说80年代中国和索马里军事贸易期间,得知索马里手里有SU-22的备份发动机 ...
中国是因为底子太博,研发的东西根本就不适合军队需求,军队继续高性能飞机,而高性能飞需要强力的发动机,当是中国没有这方面研制经验,所以研制风险太高,很多基础性的材料,部件都需要研制攻关,风险太高,这就照成研制多,成果少的主要原因。
中国是因为底子太博,研发的东西根本就不适合军队需求,军队继续高性能飞机,而高性能飞需要强力的发动机 ...
本人小白请教一下!ws6是什么核心机另外兔子ws10用过CFM56和AL31的核心机,换核心机是不是等于重新研制?
发动机生产线引进了也没用,因为你不可能把配套工厂都引进。

发动机基本上就是国家工业水平的缩影,发动机水平体现了国家的工业化水平。
人生遥控器 发表于 2015-8-15 22:04
本人小白请教一下!ws6是什么核心机另外兔子ws10用过CFM56和AL31的核心机,换核心机是不是等于重新研制?
WS10一直是CFM56核心机,后期参照了AL31的附件,没有换核心机
人生遥控器 发表于 2015-8-15 22:04
本人小白请教一下!ws6是什么核心机另外兔子ws10用过CFM56和AL31的核心机,换核心机是不是等于重新研制?
ws6是自己设计的核心,ws10没有换过核心,只是照al31尺寸放大。换核心等于换一切。
gxnnjy 发表于 2015-8-15 18:29
鱼鹰不是可变翼,你别忘记这世界上还有狂风战斗机是可变翼的,并不是美俄一家有。我都说过国内研究过可变 ...
我说过鱼鹰用的是之前美帝的可变翼的变形技术,变得不再是机翼,而是发动机,谢谢!


翻到一篇很客观的给大家看看:
环球网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4-12/5230449.html

2014年第十届中国珠海航展结束后,航空工业界两件突发事件再次引发了舆论对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热议。一是11月15日,成都一架歼-10飞机坠毁,舆论初步判断是发动机问题;另一是印度研制长达25年之久的“卡佛里”发动机项目于11月18日宣布下马。按照一些人的观点,不管歼-10的发动机是不是国产,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和印度对比起来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遗憾的是,这种论断立刻迎来了一阵口水。众多奇葩的论断里面,最令人诧异的是说中国“太行”发动机已经花了1000亿人民币!那么,航空发动机到底哪家敢“烧钱”?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简单挑选美国的F100、俄罗斯的AL-31F发动机、印度的“卡佛里”和中国的“太行”来对比以下。
  美国:F100花掉了中国1987年军费的1.5倍
  大名鼎鼎的美国F100发动机,是美国主力三代战机F-15和F-16的发动机,由普拉特惠特尼公司(普惠公司)研制,世界上最早投入使用的推重比达8一级军用发动机,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
  F100号称于1970年3月开始工程研制,1974年11月,F100-PW-100型交付空军,历时4年零8个月实现设计定型交付,研制总费用为4.57亿美元,按1996年美元币值计算,其研制费用为14.1亿美元(这不包括其基本概念研究费用、预先研究费用、验证机研制费用等),如果粗略地按照1:8的汇率,约合人民币是112亿,对比一下1996年中国全年的军费支出是720亿人民币,这相当于我们一年军费的1/7!
  且慢,这只是F100的一个片段,要了解F100,还得看他的前世今生。在F100正式立项前的2年(1968,一说1969),美国空军、海军就已经联合提出了初始工程发展计划,要求在18个月内造出一台验证机,也就是说1970年F100立项的时候已经完成了验证机研制,这一点和中国是重要的差别,中国发动机的“立项”是几乎是从零开始。回到1968(或者1969),当普惠开始F100验证机研制的时候,手头上已经有了成熟的核心机JTF22,如果要问JTF22研制了多少年,答案是10年!所以,如果从JTF22开始算,到F100-PW-100交付(1974年)已经过去了16年!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F100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么F100就只能是个童话,事实上,F100的噩梦刚开始。
  普惠为了缩短研制周期,片面强调性能,忽视了适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维修性;最重要的是减少了最不应该减少的试验时间,使发动机远未得到充分试验验证。F100-PW-100在1974年底交付以后,出现了一系列致命性问题,发生了多起机毁人亡的事故,甚至迫使美国空军一线战斗机全面停飞。就这样,F100经过反复改进,直到1984年,最新型号F100-PW-220研制完成,才算基本解决F100-PW-100发动机的问题。此后F100-PW-220从定型到批量生产、投入使用又耗费了近两年的时间,史无前例地完成了4000个循环的加速任务试验。至此(1986年),F100用血淋淋的事实换来了最终的成熟,而时间距离核心机JTF22开始研制已经过去了28年!遗憾的是,我并没有从公开可信的资料查到JTF22那10年和研制F100-PW-220那12年(1974-1986)美国投入的经费,但我们可以粗略估算一下,28年的总投入应该比14.1亿美元(112亿人民币)翻了不止2倍,姑且只按3倍计算,那就是336亿人民币,这样算起来,大约相当于中国1996年军费(720亿人民币)的一半。如果把时间再退回到1987年,F100彻底成熟,而“太行”发动机刚刚立项,当年中国的军费是210亿人民币。也就是说 “太行”还没开始干的时候,F100已经花掉了中国当年军费的1.5倍之多!看到这里,你应该能明白什么叫“输在起跑线上”,什么叫“烧钱”了吧?
  10年,10年之后又10年,10年之后再10年;10亿,10亿之后又10亿,10亿之后再10亿……用今天时髦的话说,因为有钱,所以任性,所以也才出了一代代经典发动机。F100以后,F119发动机从地面验证机研制开始,以2007年美元币值计算,花费约25亿美元;至于美国目前最先进的F135发动机,其研制经费一涨再涨,已经接近80亿美元,而这两个型号都不是从零开始,因此这两个经费数字也不是研制总费用。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实际上,正如我们看到的,美国每个飞机型号在预研阶段总是有2个型号竞争(YF22和YF23,X32和X35)一样,发动机领域美国也搞了我们所说的“双流水”,在普惠搞F100的同时,GE搞了F101(后来发展为F110),所以,一型经典型号实际掏的是双倍的科研经费。除此以外,美国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唯一一个技术和商业模式都取得全面成功的大国,美国发动机不止技术先进,而且卖得好,能赚钱。美国之所以有钱,之所以任性,就是因为依托北约盟国市场,用整个市场资源支撑一国的发展。相比之下,俄罗斯不仅丧失了华约市场,还丧失了苏联(独联体)市场,这就是下面要说的。
  俄罗斯:不计成本,一干就是三代人的AL-31系列发动机
  
  说到俄罗斯,干脆单刀直入说说跟中国扯不断、理还乱的AL-31F发动机。
  AL-31F发动机1970年代初开始论证,1973年开始研制,1984-1985年通过了调试和国家鉴定试验。AL-31F由留里卡设计局设计,其前身为土星发动机制造厂,而土星发动机制造厂是苏联首批国产涡喷发动机的生产厂,产品系列很多(顺便说一句,苏联时代和后来中国的发动机研制模式就是一厂一型号的计划经济体制)。
  AL系列发动机从1950年代就开始研制了,包括AL-7F-1和AL-21F-3两大系列。要论渊源的话,AL-31F是在AL-21基础上研制的,AL-21脱胎于AL-7发动机。发展到AL-21的时候,其主要部件,如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加力燃烧室都有重要进展。而且其AL-21F-3型发动机的加力推力已经达到了110.16千牛的水平,AL-31F发动机的加力推力为112.58千牛,推重比增加了1,其主要的研制工作集中在减重,就是为了增加这个1,花掉论10多年的时间。顺便提一下,卡佛里就是差里这个1,算不上“大推力”;为了这个1,以苏联尚且花了10多年,印度花几年呢?
  接着说AL-31F,在其研制工作的1976-1985年期间,共解决了685个难题、共获得了128项专利,使用51台发动机进行试验验证,总试验时数22900小时,其中台架试车时数16625小时,飞行试验时数6275小时。应该说试验考核不可谓不充分,但刚定型时,型号的翻修寿命仅50小时。为什么是50小时呢?因为战斗的民族不信邪,他们认为,战争状态下一架飞机的寿命达不到50小时……所以,也就定型了。话虽这么说,俄罗斯的设计单位、试飞单位、生产单位此后一直进行联合攻关,大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AL-31F才初步趋于成熟,相对定型时而言,首翻期延长到300小时。
  粗算一下AL-31F的研制时间是9年(1976-1985),加上基本成熟期按6年计算(1985-1991),那么这型发动机研制可以大致说是15年研制成功,但前提是有成熟的AL-21,如果从AL家族的鼻祖AL-7(1950)开始算,到AL-31F(1991)是41年!
  要问AL-31F研制过程花了多少钱,确实很难估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完成计划是政治任务,用花钱如流水来形容应该是不为过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俄罗斯的航空工业至今没有取得商业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说俄罗斯国防部长在苏联集体后访问乌克兰,希望能把船体已经完工70%的瓦良格号建设完成,问乌克兰缺什么,回答是:缺苏联计划经济委员会和18个工业部……
  既然AL-31F是这么个情况,为什么我们还要引进呢?有人说正是AL-31F挽救了歼-10。这个说法正确与否,暂且不论,但确实反映了中国航空科研体制几十年来的一个重大误区——把航空发动机看作飞机的一个“附件”研制,与飞机同步立项,分摊经费。这个误区的形成很好理解,中国的航空工业是跟苏联学的,来的时候一型飞机就配一型发动机,苏联老大哥压根就没想过让你搞独立的航空工业,所以自然也就不会把发动机研制比飞机周期长的这个“秘笈”告诉你,这个误区影响了我们几十年,甚至当年引进“斯贝”发动机的时候,还有人觉得没飞机可配引进它有何用处,殊不知这个斯贝将我们的发动机从涡喷时代提升到了涡扇时代。当歼-10研制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发动机等不了,如果硬要等,搞不好就是另一个印度LCA。前不久在珠海航展上大出风头的苏-35配备的117S发动机正是从AL-31F改进而来。有一种说法,土星厂之所以有钱搞117S,是因为中国大量进口AL-31F使“土星”变成了“土豪”。中国有可能进口117S,而117S已经不是AL-31F的行情。可见,独立自主搞“太行”有多么重要。
  实际上,美国和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产业,虽然走的是不一样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科研体制,但他们都有俩个共同点:完善的工业基础和扎实的科研设施。美国和苏联(现俄罗斯)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几乎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加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实现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全产业链自给自足。而在航空发动机科研领域,即便今天的俄罗斯不能与昔日的苏联相提并论,它也继承了苏联绝大部分的航空工业遗产,这些遗产即便在今天,对世界上除美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国家来说,也都是望尘莫及的。
  印度:卡弗里——33亿美元听个响
  印度大概是宗教分支最多的国家,所以也就是“神”最多的国家,这话有点冒犯,不过印度的航空工业真的可以算是“神发展”。说印度航空工业之前,先看看印度的航天事业。2014年9月24日印度“火星卫星任务”(MOM)飞行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它的成功入轨使印度成为第四个拥有火星轨道探测器的国家。一夜之间,印度似乎把中国放在月亮上的小白兔(玉兔号月球车)甩出去n个十万八千里,顿时亮瞎了中国人的双眼。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印度不过是把各个国家的散件攒一起搞了个航天飞行器,正如印度买英国的二手航母配俄罗斯的舰载机(未来也有可能是法国的),外加销魂的拖拉机冒充牵引车一样,神一般的组合。一句话,今日的印度军队与1949年中国的解放军一样,都是引进了当时世界上的主流装备。
  原以为印度的航空发动机产业根本不值得一说,但总有人拿印度和中国对比说事,那就说说印度引以为荣的“卡佛里”发动机。
  所谓“卡佛里”涡扇发动机是印度燃气涡轮研究所(GTRE)于1989年开始研制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也称GTX-35VS。印度的雄心壮志是用卡佛里装备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光辉”(Tejas)轻型战斗机(LCA),实现飞机和发动机的全国产化。至于外形酷似幻影2000的LCA号称是要抗衡巴基斯坦的F-16和JF-17的。当然,对印度来说LCA对付歼-10应该也不在话下。不过歼-10在2006年前就已经成军,至于LCA,其进度一拖再拖、指标一降再降,当歼-10发展到三代半的时候,LCA离二代半越来越近。以印度的工业基础而言,印度人对卡佛里的期待,可以说一点不亚于中国当年的大跃进。
  卡佛里1989年4月在法国斯奈克玛发动机公司技术援助下开始全面研制,要说配本来就具有法系血统的LCA,也还算门当户对( “太行”发动机是1987年立项,可算是同时起步吧),1995年3月核心机首次运转,同年9月整机运转成功。1998年第三季度,因为印度核试验,美国对印度进行强制经济制裁,美国和欧盟都终止了与印度在航空工业的合作,所以卡佛里的最新型别(K5型)只得转投俄罗斯,从此开启了卡佛里的神发展道路。俄罗斯有钱不赚白不赚,为印度提供了高空实验台、图-16轰炸机和伊尔-76飞行实验台,这个大礼包,对当时尚未完全摆脱苏联解体后经济困境的俄罗斯来说,也算是雪中送炭了。直到2003年初,卡佛里已经完成了总共1200小时试车(含地面试验和高空试验)。
  2010年,卡佛里在LCA-Mark2战斗机竞标中输给了GE的F414发动机,这成为卡佛里下马的导火索。2011年2月,印度官方宣布已经试制出9台卡佛里和4台核心机,原型机和核心机累计进行里1975小时地面和高空条件试验(此时中国的太行已经装备部队了)。2014年11月18日,卡佛里正式下马。至此,印度在卡佛里项目上耗费了25年时间和2106亿卢比(按照现在汇率约33.7亿美元)。印度人学美国人花钱的大气也任性了一把,结果只在借来的伊尔-76飞行台上听了个响(累计73小时),邯郸学步的卡佛里终于梦断俄罗斯。卡佛里项目这笔高昂的学费让印度明白:航空发动机不是你想玩就能玩!卡佛里也让中国人明白国际歌里唱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优秀的发动机,全靠我们自己!
  其实卡佛里的失败是必然的,前面说过,美俄成功的秘笈是工业基础加科研设施。印度的工业基础不要说抗衡美俄,就是跟中国比也不在一个量级上。至于科研设施,别的不说,就发动机必须的高空实验台,印度就是一项空白,而中国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建设。
  中国:“太行”累计投入不过26亿人民币
  其实中国人玩发动机就是个屌丝心态,中国人有钱也就是最近30年的事情,而中国的航空工业在新世纪到来之前,在“军队要忍耐”的大环境下航空工业又忍了20年。1996年,当我们引以为荣的歼-8Ⅱ亮相珠海并被冠以“空中美男子”的时候,我们已经落后了美国两代,而航空工业的“井喷”也就是最近三五年的事情。所以,和先富起来100多年的美国相比,和战斗的民族俄罗斯相比,中国今天能够和他们同台竞技已算奇迹。
  中国的“太行”发动机1987年立项,先后经历了“被下马”、设计、试验、材料、制造、试飞等多重磨难之后,终于在其立项后的第18个年头(2005)完成定型,两年以后实现量产。从1987年开始算,太行从一张白纸起家,到2015年正好28年,基本上相当于走完了F100的历程。至于经费,几十年累计不过26亿元(3.7亿美元)。要知道,当年太行一度因为没有经费要下马,后来是吴大观给小平同志写了信,小平说,这钱得给,批2个亿,不许打折,必须人民币结算!要知道太行发动机立项时的1987年,当年军费预算是210亿人民币,而中国年度军费增长到1000亿以上的时候已经是1999年了。所以,说“太行投入超1000亿”的玩笑有点大了,中国真心不是有钱任性的主。
  说太行,就不能不说歼-10和歼-11,客观讲,目前来看单发的歼-10配装太行应该不多,四川坠毁那架飞机装的十有八九是俄制货。但正如有人分析AL-31F装在双发歼-11上可靠性有保障一样,装到歼-11上的太行应该不输AL-31F。
  至于有人说太行是仿制的,而且还没学到家。我只想说,忙着给中国航空装备找“爹”的人,麻烦你们问问那些“爹”认不认得中国的这些神器。不可否认,中国航空工业走过从仿制到改进的路子,从苏-27变成歼-11、从“超黄蜂”到直-8、从“海豚”到直-9无不例外。不仅太行这样的涡扇发动机,就是装备武直-10的“玉龙”涡轴发动机也没“爹”,玉龙也是一张白纸起家生抠的。那玉龙怎么样呢?风雷表演队武直-10三个国际范动作:纵向钟摆、拉筋斗、垂直俯冲,一举奠定了这型直升机世界一流的地位,但不要忘记,这些动作都是在强大的玉龙发动机支撑下完成的。
  不可否认,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产业脱胎于苏联,但却走出一条不同于美俄的、自主发展的道路,而且成为和美俄一样能够研制推重比10一级“大推力”发动机的第三个国家,就这一点,已经可以把印度中等推力的卡佛里甩出几条长安街。
 太行、秦岭、昆仑、岷山、九寨、玉龙……一系列发动机,用左盟主的话说,真的是“山清水秀”。但是为什么始终不见“柳暗花明”呢?前面说过,以太行和F100对比,已经走过了大致相同的路径,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已经看见曙光,假以时日,再加上锲而不舍的投入,相信再过5年(最多不超过10年)的稳定期,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就可以跟美俄叫板。毛主席说过:最后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还差这最后一哆嗦么?
  结语
  要问航空发动机到底哪家敢“烧钱”?现在看,搞航空发动机不烧钱是不行的。但烧跟烧不一样,就好比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烧出来的是长生不老的金丹,搞不好还能烧出个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土法炼焦的小煤窑,烧的越多渣子越多,搞不好也就是轰隆一声听个响,一了百了。这炉子,就是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产业,只要不折腾、不捣乱,迎着黎明的曙光

翻到一篇很客观的给大家看看:
环球网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4-12/5230449.html

2014年第十届中国珠海航展结束后,航空工业界两件突发事件再次引发了舆论对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热议。一是11月15日,成都一架歼-10飞机坠毁,舆论初步判断是发动机问题;另一是印度研制长达25年之久的“卡佛里”发动机项目于11月18日宣布下马。按照一些人的观点,不管歼-10的发动机是不是国产,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和印度对比起来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遗憾的是,这种论断立刻迎来了一阵口水。众多奇葩的论断里面,最令人诧异的是说中国“太行”发动机已经花了1000亿人民币!那么,航空发动机到底哪家敢“烧钱”?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简单挑选美国的F100、俄罗斯的AL-31F发动机、印度的“卡佛里”和中国的“太行”来对比以下。
  美国:F100花掉了中国1987年军费的1.5倍
  大名鼎鼎的美国F100发动机,是美国主力三代战机F-15和F-16的发动机,由普拉特惠特尼公司(普惠公司)研制,世界上最早投入使用的推重比达8一级军用发动机,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
  F100号称于1970年3月开始工程研制,1974年11月,F100-PW-100型交付空军,历时4年零8个月实现设计定型交付,研制总费用为4.57亿美元,按1996年美元币值计算,其研制费用为14.1亿美元(这不包括其基本概念研究费用、预先研究费用、验证机研制费用等),如果粗略地按照1:8的汇率,约合人民币是112亿,对比一下1996年中国全年的军费支出是720亿人民币,这相当于我们一年军费的1/7!
  且慢,这只是F100的一个片段,要了解F100,还得看他的前世今生。在F100正式立项前的2年(1968,一说1969),美国空军、海军就已经联合提出了初始工程发展计划,要求在18个月内造出一台验证机,也就是说1970年F100立项的时候已经完成了验证机研制,这一点和中国是重要的差别,中国发动机的“立项”是几乎是从零开始。回到1968(或者1969),当普惠开始F100验证机研制的时候,手头上已经有了成熟的核心机JTF22,如果要问JTF22研制了多少年,答案是10年!所以,如果从JTF22开始算,到F100-PW-100交付(1974年)已经过去了16年!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F100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么F100就只能是个童话,事实上,F100的噩梦刚开始。
  普惠为了缩短研制周期,片面强调性能,忽视了适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维修性;最重要的是减少了最不应该减少的试验时间,使发动机远未得到充分试验验证。F100-PW-100在1974年底交付以后,出现了一系列致命性问题,发生了多起机毁人亡的事故,甚至迫使美国空军一线战斗机全面停飞。就这样,F100经过反复改进,直到1984年,最新型号F100-PW-220研制完成,才算基本解决F100-PW-100发动机的问题。此后F100-PW-220从定型到批量生产、投入使用又耗费了近两年的时间,史无前例地完成了4000个循环的加速任务试验。至此(1986年),F100用血淋淋的事实换来了最终的成熟,而时间距离核心机JTF22开始研制已经过去了28年!遗憾的是,我并没有从公开可信的资料查到JTF22那10年和研制F100-PW-220那12年(1974-1986)美国投入的经费,但我们可以粗略估算一下,28年的总投入应该比14.1亿美元(112亿人民币)翻了不止2倍,姑且只按3倍计算,那就是336亿人民币,这样算起来,大约相当于中国1996年军费(720亿人民币)的一半。如果把时间再退回到1987年,F100彻底成熟,而“太行”发动机刚刚立项,当年中国的军费是210亿人民币。也就是说 “太行”还没开始干的时候,F100已经花掉了中国当年军费的1.5倍之多!看到这里,你应该能明白什么叫“输在起跑线上”,什么叫“烧钱”了吧?
  10年,10年之后又10年,10年之后再10年;10亿,10亿之后又10亿,10亿之后再10亿……用今天时髦的话说,因为有钱,所以任性,所以也才出了一代代经典发动机。F100以后,F119发动机从地面验证机研制开始,以2007年美元币值计算,花费约25亿美元;至于美国目前最先进的F135发动机,其研制经费一涨再涨,已经接近80亿美元,而这两个型号都不是从零开始,因此这两个经费数字也不是研制总费用。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实际上,正如我们看到的,美国每个飞机型号在预研阶段总是有2个型号竞争(YF22和YF23,X32和X35)一样,发动机领域美国也搞了我们所说的“双流水”,在普惠搞F100的同时,GE搞了F101(后来发展为F110),所以,一型经典型号实际掏的是双倍的科研经费。除此以外,美国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唯一一个技术和商业模式都取得全面成功的大国,美国发动机不止技术先进,而且卖得好,能赚钱。美国之所以有钱,之所以任性,就是因为依托北约盟国市场,用整个市场资源支撑一国的发展。相比之下,俄罗斯不仅丧失了华约市场,还丧失了苏联(独联体)市场,这就是下面要说的。
  俄罗斯:不计成本,一干就是三代人的AL-31系列发动机
  
  说到俄罗斯,干脆单刀直入说说跟中国扯不断、理还乱的AL-31F发动机。
  AL-31F发动机1970年代初开始论证,1973年开始研制,1984-1985年通过了调试和国家鉴定试验。AL-31F由留里卡设计局设计,其前身为土星发动机制造厂,而土星发动机制造厂是苏联首批国产涡喷发动机的生产厂,产品系列很多(顺便说一句,苏联时代和后来中国的发动机研制模式就是一厂一型号的计划经济体制)。
  AL系列发动机从1950年代就开始研制了,包括AL-7F-1和AL-21F-3两大系列。要论渊源的话,AL-31F是在AL-21基础上研制的,AL-21脱胎于AL-7发动机。发展到AL-21的时候,其主要部件,如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加力燃烧室都有重要进展。而且其AL-21F-3型发动机的加力推力已经达到了110.16千牛的水平,AL-31F发动机的加力推力为112.58千牛,推重比增加了1,其主要的研制工作集中在减重,就是为了增加这个1,花掉论10多年的时间。顺便提一下,卡佛里就是差里这个1,算不上“大推力”;为了这个1,以苏联尚且花了10多年,印度花几年呢?
  接着说AL-31F,在其研制工作的1976-1985年期间,共解决了685个难题、共获得了128项专利,使用51台发动机进行试验验证,总试验时数22900小时,其中台架试车时数16625小时,飞行试验时数6275小时。应该说试验考核不可谓不充分,但刚定型时,型号的翻修寿命仅50小时。为什么是50小时呢?因为战斗的民族不信邪,他们认为,战争状态下一架飞机的寿命达不到50小时……所以,也就定型了。话虽这么说,俄罗斯的设计单位、试飞单位、生产单位此后一直进行联合攻关,大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AL-31F才初步趋于成熟,相对定型时而言,首翻期延长到300小时。
  粗算一下AL-31F的研制时间是9年(1976-1985),加上基本成熟期按6年计算(1985-1991),那么这型发动机研制可以大致说是15年研制成功,但前提是有成熟的AL-21,如果从AL家族的鼻祖AL-7(1950)开始算,到AL-31F(1991)是41年!
  要问AL-31F研制过程花了多少钱,确实很难估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完成计划是政治任务,用花钱如流水来形容应该是不为过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俄罗斯的航空工业至今没有取得商业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说俄罗斯国防部长在苏联集体后访问乌克兰,希望能把船体已经完工70%的瓦良格号建设完成,问乌克兰缺什么,回答是:缺苏联计划经济委员会和18个工业部……
  既然AL-31F是这么个情况,为什么我们还要引进呢?有人说正是AL-31F挽救了歼-10。这个说法正确与否,暂且不论,但确实反映了中国航空科研体制几十年来的一个重大误区——把航空发动机看作飞机的一个“附件”研制,与飞机同步立项,分摊经费。这个误区的形成很好理解,中国的航空工业是跟苏联学的,来的时候一型飞机就配一型发动机,苏联老大哥压根就没想过让你搞独立的航空工业,所以自然也就不会把发动机研制比飞机周期长的这个“秘笈”告诉你,这个误区影响了我们几十年,甚至当年引进“斯贝”发动机的时候,还有人觉得没飞机可配引进它有何用处,殊不知这个斯贝将我们的发动机从涡喷时代提升到了涡扇时代。当歼-10研制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发动机等不了,如果硬要等,搞不好就是另一个印度LCA。前不久在珠海航展上大出风头的苏-35配备的117S发动机正是从AL-31F改进而来。有一种说法,土星厂之所以有钱搞117S,是因为中国大量进口AL-31F使“土星”变成了“土豪”。中国有可能进口117S,而117S已经不是AL-31F的行情。可见,独立自主搞“太行”有多么重要。
  实际上,美国和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产业,虽然走的是不一样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科研体制,但他们都有俩个共同点:完善的工业基础和扎实的科研设施。美国和苏联(现俄罗斯)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几乎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加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实现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全产业链自给自足。而在航空发动机科研领域,即便今天的俄罗斯不能与昔日的苏联相提并论,它也继承了苏联绝大部分的航空工业遗产,这些遗产即便在今天,对世界上除美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国家来说,也都是望尘莫及的。
  印度:卡弗里——33亿美元听个响
  印度大概是宗教分支最多的国家,所以也就是“神”最多的国家,这话有点冒犯,不过印度的航空工业真的可以算是“神发展”。说印度航空工业之前,先看看印度的航天事业。2014年9月24日印度“火星卫星任务”(MOM)飞行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它的成功入轨使印度成为第四个拥有火星轨道探测器的国家。一夜之间,印度似乎把中国放在月亮上的小白兔(玉兔号月球车)甩出去n个十万八千里,顿时亮瞎了中国人的双眼。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印度不过是把各个国家的散件攒一起搞了个航天飞行器,正如印度买英国的二手航母配俄罗斯的舰载机(未来也有可能是法国的),外加销魂的拖拉机冒充牵引车一样,神一般的组合。一句话,今日的印度军队与1949年中国的解放军一样,都是引进了当时世界上的主流装备。
  原以为印度的航空发动机产业根本不值得一说,但总有人拿印度和中国对比说事,那就说说印度引以为荣的“卡佛里”发动机。
  所谓“卡佛里”涡扇发动机是印度燃气涡轮研究所(GTRE)于1989年开始研制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也称GTX-35VS。印度的雄心壮志是用卡佛里装备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光辉”(Tejas)轻型战斗机(LCA),实现飞机和发动机的全国产化。至于外形酷似幻影2000的LCA号称是要抗衡巴基斯坦的F-16和JF-17的。当然,对印度来说LCA对付歼-10应该也不在话下。不过歼-10在2006年前就已经成军,至于LCA,其进度一拖再拖、指标一降再降,当歼-10发展到三代半的时候,LCA离二代半越来越近。以印度的工业基础而言,印度人对卡佛里的期待,可以说一点不亚于中国当年的大跃进。
  卡佛里1989年4月在法国斯奈克玛发动机公司技术援助下开始全面研制,要说配本来就具有法系血统的LCA,也还算门当户对( “太行”发动机是1987年立项,可算是同时起步吧),1995年3月核心机首次运转,同年9月整机运转成功。1998年第三季度,因为印度核试验,美国对印度进行强制经济制裁,美国和欧盟都终止了与印度在航空工业的合作,所以卡佛里的最新型别(K5型)只得转投俄罗斯,从此开启了卡佛里的神发展道路。俄罗斯有钱不赚白不赚,为印度提供了高空实验台、图-16轰炸机和伊尔-76飞行实验台,这个大礼包,对当时尚未完全摆脱苏联解体后经济困境的俄罗斯来说,也算是雪中送炭了。直到2003年初,卡佛里已经完成了总共1200小时试车(含地面试验和高空试验)。
  2010年,卡佛里在LCA-Mark2战斗机竞标中输给了GE的F414发动机,这成为卡佛里下马的导火索。2011年2月,印度官方宣布已经试制出9台卡佛里和4台核心机,原型机和核心机累计进行里1975小时地面和高空条件试验(此时中国的太行已经装备部队了)。2014年11月18日,卡佛里正式下马。至此,印度在卡佛里项目上耗费了25年时间和2106亿卢比(按照现在汇率约33.7亿美元)。印度人学美国人花钱的大气也任性了一把,结果只在借来的伊尔-76飞行台上听了个响(累计73小时),邯郸学步的卡佛里终于梦断俄罗斯。卡佛里项目这笔高昂的学费让印度明白:航空发动机不是你想玩就能玩!卡佛里也让中国人明白国际歌里唱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优秀的发动机,全靠我们自己!
  其实卡佛里的失败是必然的,前面说过,美俄成功的秘笈是工业基础加科研设施。印度的工业基础不要说抗衡美俄,就是跟中国比也不在一个量级上。至于科研设施,别的不说,就发动机必须的高空实验台,印度就是一项空白,而中国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建设。
  中国:“太行”累计投入不过26亿人民币
  其实中国人玩发动机就是个屌丝心态,中国人有钱也就是最近30年的事情,而中国的航空工业在新世纪到来之前,在“军队要忍耐”的大环境下航空工业又忍了20年。1996年,当我们引以为荣的歼-8Ⅱ亮相珠海并被冠以“空中美男子”的时候,我们已经落后了美国两代,而航空工业的“井喷”也就是最近三五年的事情。所以,和先富起来100多年的美国相比,和战斗的民族俄罗斯相比,中国今天能够和他们同台竞技已算奇迹。
  中国的“太行”发动机1987年立项,先后经历了“被下马”、设计、试验、材料、制造、试飞等多重磨难之后,终于在其立项后的第18个年头(2005)完成定型,两年以后实现量产。从1987年开始算,太行从一张白纸起家,到2015年正好28年,基本上相当于走完了F100的历程。至于经费,几十年累计不过26亿元(3.7亿美元)。要知道,当年太行一度因为没有经费要下马,后来是吴大观给小平同志写了信,小平说,这钱得给,批2个亿,不许打折,必须人民币结算!要知道太行发动机立项时的1987年,当年军费预算是210亿人民币,而中国年度军费增长到1000亿以上的时候已经是1999年了。所以,说“太行投入超1000亿”的玩笑有点大了,中国真心不是有钱任性的主。
  说太行,就不能不说歼-10和歼-11,客观讲,目前来看单发的歼-10配装太行应该不多,四川坠毁那架飞机装的十有八九是俄制货。但正如有人分析AL-31F装在双发歼-11上可靠性有保障一样,装到歼-11上的太行应该不输AL-31F。
  至于有人说太行是仿制的,而且还没学到家。我只想说,忙着给中国航空装备找“爹”的人,麻烦你们问问那些“爹”认不认得中国的这些神器。不可否认,中国航空工业走过从仿制到改进的路子,从苏-27变成歼-11、从“超黄蜂”到直-8、从“海豚”到直-9无不例外。不仅太行这样的涡扇发动机,就是装备武直-10的“玉龙”涡轴发动机也没“爹”,玉龙也是一张白纸起家生抠的。那玉龙怎么样呢?风雷表演队武直-10三个国际范动作:纵向钟摆、拉筋斗、垂直俯冲,一举奠定了这型直升机世界一流的地位,但不要忘记,这些动作都是在强大的玉龙发动机支撑下完成的。
  不可否认,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产业脱胎于苏联,但却走出一条不同于美俄的、自主发展的道路,而且成为和美俄一样能够研制推重比10一级“大推力”发动机的第三个国家,就这一点,已经可以把印度中等推力的卡佛里甩出几条长安街。
 太行、秦岭、昆仑、岷山、九寨、玉龙……一系列发动机,用左盟主的话说,真的是“山清水秀”。但是为什么始终不见“柳暗花明”呢?前面说过,以太行和F100对比,已经走过了大致相同的路径,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已经看见曙光,假以时日,再加上锲而不舍的投入,相信再过5年(最多不超过10年)的稳定期,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就可以跟美俄叫板。毛主席说过:最后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还差这最后一哆嗦么?
  结语
  要问航空发动机到底哪家敢“烧钱”?现在看,搞航空发动机不烧钱是不行的。但烧跟烧不一样,就好比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烧出来的是长生不老的金丹,搞不好还能烧出个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土法炼焦的小煤窑,烧的越多渣子越多,搞不好也就是轰隆一声听个响,一了百了。这炉子,就是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产业,只要不折腾、不捣乱,迎着黎明的曙光
人生遥控器 发表于 2015-8-16 18:41
翻到一篇很客观的给大家看看:
环球网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4-12/5230449.html
顶顶顶顶顶,文章不错,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