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知道袁隆平,却很少有人知道藤原长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56:51
http://bbs.hua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11349

    东北尤其是我们黑龙江省被称为粮仓,但是以前只是种植大豆、高粱和玉米等几种大田作物,那首《松花江上》的歌曲不是这样唱嘛:“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但是在农业生产上也有问题不好解决,那就是春旱秋涝,尤其是方正县及周边地区,春天需要雨水的时候,没有,真是春雨贵如油啊!春旱;秋天不需要雨水了,却阴雨连绵,内涝,又排不出去。

    两种农业灾害中秋涝更为严重,因为方正县及周边地区是松花江冲击而成的平原,地势低洼,解放前就有这样的俗语:九河下梢,十年九涝,人缺口粮,马缺饲料!

    这一情况到了1981年,伴随着一个日本老人的到来,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1980年7月,76岁高龄的藤原先生随日本民间友好访华团来黑龙江省方正县参观访问。在瞻仰“日本人公墓”时,藤原先生的心灵产生了震撼,作为被侵略的中国人民竟将日本人的骸骨搜集起来,耗费巨资建立了公墓。他对中国政府这种国际主义精神感到深深的敬意。在访问过程中,他还特意考察了方正县水稻种植情况,发现方正县和北海道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资源情况大同小异,但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却相差甚远,其主要症结是水稻种植技术落后。在访问团与方正县有关人士交流时,藤原表示:他虽然没有参加过侵华战争,但对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表示忏悔,要把自己创造的水稻种植技术传授给中国农民,以此向中国人民谢罪。

    于是他向方正县政府提出了无偿来方正县传授水稻栽培高产技术的要求,并且承诺亩产能达到千斤。当时北方地区种植水稻,大多是“漫撒子”,即将种子用手撒在稻田里,不是插秧种植,而且亩产只有300斤左右。

    次年4月,藤原长作先生来到了方正县,试验水稻旱田育苗稀植插秧栽培技术。他和当地农民一起劳动,手把手地传授技术。藤原长作先生带来技术的要领是:4月上旬旱田做床,浇水后播撒经过浸种催芽的稻种,用腐殖土覆盖后,支上小棚覆盖塑料薄膜。5月中旬,当秧苗三叶一心时开始插秧,行株距为10寸×5寸,每穴1—2株,浅灌水,靠分蘖增产。

   

    网络上找到的唯一一张藤原先生在方正县指导种植的照片

    试验的第一年,藤原长作和当地社员一起经历了秧苗立枯病、暴雨灾害、低温冷害、鸟害等一个个考验,试验基本获得成功,达到了亩产805斤,虽然没有达到藤原先生预期的亩产千斤,但是和当时的水稻产量比已经翻番了。1982年,方正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但是大家仍然战胜了困难,试验再次获得成功,亩产达到了900斤。后来,藤原先生干脆久居方正县,每天的饭菜,永远只是一菜一汤。

    转眼过去30余年,方正县因为藤原长作先生的这项技术成了水稻大县、水稻强县,“方正大米”也名扬天下,是全国第三个大米原产地保护县。同时,藤原长作先生技术成果也已经推广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如今中国的水稻几乎都采用藤原技术。

    当地官员说,因为藤原先生的技术,方正县农民的收入提高了9倍。过去农民住的是茅草房,现在改成砖瓦房,不少人还盖了楼房。而黑龙江农垦集团采用藤原先生的技术种植的万亩大良田,亩产均超过1200斤,让北大荒成了中国最大的粮仓。

   

    采用藤原技术种植的黑龙江二道子农场的万亩良田

    当年的北大荒,如今变成了“北大仓”。我忍不住留影。

    这里亩产可达1200斤

    1983年,方正县政府授予藤原先生“方正县荣誉公民”称号;1984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1989年荣获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纪念特别荣誉证书;1990年荣获国家颁发的国际合作奖。藤原先生曾受到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王震的接见。

    黑龙江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王英春当年多次陪同藤原先生到方正县种植水稻。他回忆说,1998年,藤原先生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但是他提出来,想再来一次中国,再到方正县看一眼水稻。当年还是小伙子的王主任,和同事一起抬着轮椅让藤原先生登上了长城,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藤原先生向中方提出了一个要求,在自己死后,希望将一半的骨灰葬到方正县的土地上。回日本后没几个月,藤原先生就去世了。

    如果说,中国农业专家袁隆平先生靠改良稻种让中国水稻实现高产,那么,日本农民藤原长作先生,则以特殊的种植法,帮助中国水稻实现了高产。过去几十年,中国在农田不断被城市扩张侵蚀的背景下,依然能够解决好13亿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和藤原长作这两位大师,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人人知道袁隆平,却很少有人知道藤原长作。他的技术改变了中国的水稻种植历史,让亿万中国人受益,但是,他从没有向中国要过一分钱,也没有申请过一项专利。

    日本人对于过去侵略战争的认识,和对中国的歉疚与感恩,因为其特殊的暧昧文化,各有委婉表示。藤原先生对于中国水稻种植事业的无私奉献,便是他对于中国的一种特别的感恩。

    藤原先生的墓石已经有几块脱落,看来是好久好久没有人来打扫和祭奠过他。我忍不住摘了几朵野花,恭恭敬敬地放在他的墓前,对他说了一句话:“谢谢您!”

    真想为藤原先生塑一尊像!http://bbs.hua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11349

    东北尤其是我们黑龙江省被称为粮仓,但是以前只是种植大豆、高粱和玉米等几种大田作物,那首《松花江上》的歌曲不是这样唱嘛:“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但是在农业生产上也有问题不好解决,那就是春旱秋涝,尤其是方正县及周边地区,春天需要雨水的时候,没有,真是春雨贵如油啊!春旱;秋天不需要雨水了,却阴雨连绵,内涝,又排不出去。

    两种农业灾害中秋涝更为严重,因为方正县及周边地区是松花江冲击而成的平原,地势低洼,解放前就有这样的俗语:九河下梢,十年九涝,人缺口粮,马缺饲料!

    这一情况到了1981年,伴随着一个日本老人的到来,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1980年7月,76岁高龄的藤原先生随日本民间友好访华团来黑龙江省方正县参观访问。在瞻仰“日本人公墓”时,藤原先生的心灵产生了震撼,作为被侵略的中国人民竟将日本人的骸骨搜集起来,耗费巨资建立了公墓。他对中国政府这种国际主义精神感到深深的敬意。在访问过程中,他还特意考察了方正县水稻种植情况,发现方正县和北海道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资源情况大同小异,但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却相差甚远,其主要症结是水稻种植技术落后。在访问团与方正县有关人士交流时,藤原表示:他虽然没有参加过侵华战争,但对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表示忏悔,要把自己创造的水稻种植技术传授给中国农民,以此向中国人民谢罪。

    于是他向方正县政府提出了无偿来方正县传授水稻栽培高产技术的要求,并且承诺亩产能达到千斤。当时北方地区种植水稻,大多是“漫撒子”,即将种子用手撒在稻田里,不是插秧种植,而且亩产只有300斤左右。

    次年4月,藤原长作先生来到了方正县,试验水稻旱田育苗稀植插秧栽培技术。他和当地农民一起劳动,手把手地传授技术。藤原长作先生带来技术的要领是:4月上旬旱田做床,浇水后播撒经过浸种催芽的稻种,用腐殖土覆盖后,支上小棚覆盖塑料薄膜。5月中旬,当秧苗三叶一心时开始插秧,行株距为10寸×5寸,每穴1—2株,浅灌水,靠分蘖增产。

   

    网络上找到的唯一一张藤原先生在方正县指导种植的照片

    试验的第一年,藤原长作和当地社员一起经历了秧苗立枯病、暴雨灾害、低温冷害、鸟害等一个个考验,试验基本获得成功,达到了亩产805斤,虽然没有达到藤原先生预期的亩产千斤,但是和当时的水稻产量比已经翻番了。1982年,方正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但是大家仍然战胜了困难,试验再次获得成功,亩产达到了900斤。后来,藤原先生干脆久居方正县,每天的饭菜,永远只是一菜一汤。

    转眼过去30余年,方正县因为藤原长作先生的这项技术成了水稻大县、水稻强县,“方正大米”也名扬天下,是全国第三个大米原产地保护县。同时,藤原长作先生技术成果也已经推广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如今中国的水稻几乎都采用藤原技术。

    当地官员说,因为藤原先生的技术,方正县农民的收入提高了9倍。过去农民住的是茅草房,现在改成砖瓦房,不少人还盖了楼房。而黑龙江农垦集团采用藤原先生的技术种植的万亩大良田,亩产均超过1200斤,让北大荒成了中国最大的粮仓。

   

    采用藤原技术种植的黑龙江二道子农场的万亩良田

    当年的北大荒,如今变成了“北大仓”。我忍不住留影。

    这里亩产可达1200斤

    1983年,方正县政府授予藤原先生“方正县荣誉公民”称号;1984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1989年荣获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纪念特别荣誉证书;1990年荣获国家颁发的国际合作奖。藤原先生曾受到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王震的接见。

    黑龙江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王英春当年多次陪同藤原先生到方正县种植水稻。他回忆说,1998年,藤原先生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但是他提出来,想再来一次中国,再到方正县看一眼水稻。当年还是小伙子的王主任,和同事一起抬着轮椅让藤原先生登上了长城,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藤原先生向中方提出了一个要求,在自己死后,希望将一半的骨灰葬到方正县的土地上。回日本后没几个月,藤原先生就去世了。

    如果说,中国农业专家袁隆平先生靠改良稻种让中国水稻实现高产,那么,日本农民藤原长作先生,则以特殊的种植法,帮助中国水稻实现了高产。过去几十年,中国在农田不断被城市扩张侵蚀的背景下,依然能够解决好13亿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和藤原长作这两位大师,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人人知道袁隆平,却很少有人知道藤原长作。他的技术改变了中国的水稻种植历史,让亿万中国人受益,但是,他从没有向中国要过一分钱,也没有申请过一项专利。

    日本人对于过去侵略战争的认识,和对中国的歉疚与感恩,因为其特殊的暧昧文化,各有委婉表示。藤原先生对于中国水稻种植事业的无私奉献,便是他对于中国的一种特别的感恩。

    藤原先生的墓石已经有几块脱落,看来是好久好久没有人来打扫和祭奠过他。我忍不住摘了几朵野花,恭恭敬敬地放在他的墓前,对他说了一句话:“谢谢您!”

    真想为藤原先生塑一尊像!
最后三句才是核心吧,个别的日本人的谢罪不能替代日本政府,感情上的些许补偿不能掩盖露骨的国家政策,看看现在日本政府在东海南海东南亚上窜下跳。这些小恩惠根本不够,我们要的是日本经济上的全面补偿,文化思想上的彻底归顺,政治上的无条件投降。他不肯的话,就打到他肯,打一次不行的话就打十次,我们有耐心,而且这么玩我们觉得很有趣,我们都玩了几千年了,不在乎再玩几千年。


看到这个无语了。。。又来了。。。现在知道方正县为啥要给垦殖团立碑了吧

看到这个无语了。。。又来了。。。现在知道方正县为啥要给垦殖团立碑了吧
难不成还要中国人跪拜
难道81年以前全国种水稻都不育苗的?
坐等数据打脸
难不成水稻插秧是这日本人来了以后中国人才会的?
最后三段是关键

阿伯丁列兵 发表于 2015-7-28 12:42
坐等数据打脸


东北水稻历史早已有之,开荒北大荒不就是种水稻。。。两两都说了,自从包产到户,产量翻了几番
阿伯丁列兵 发表于 2015-7-28 12:42
坐等数据打脸


东北水稻历史早已有之,开荒北大荒不就是种水稻。。。两两都说了,自从包产到户,产量翻了几番
别搞笑了,这两个人是一个级别的么?觉得中国人的看法不靠谱,可以看其他国家的啊
东北水稻历史早已有之,开荒北大荒不就是种水稻。。。两两都说了,自从包产到户,产量翻了几番
所以说到底这个日本人有没有用?
所以说到底这个日本人有没有用?
在东北帮助自家鬼子培育良种,当时不少大米出口鬼子
在东北帮助自家鬼子培育良种,当时不少大米出口鬼子
原来如此……
当时北方地区种植水稻,大多是“漫撒子”,即将种子用手撒在稻田里,不是插秧种植,而且亩产只有300斤左右。
以前浙江都是插秧的,倒是现在我们都直接撒种子了。你说这到底是进步呢还是退步呢
glwe 发表于 2015-7-28 12:41
难道81年以前全国种水稻都不育苗的?
你错了,日本人这种育苗方式是使的东北寒带地区可以繁育水稻了。因为水稻生长需要一定的农业积温,中国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下繁育水稻,很多地区积温不够。导致传统意义上繁育种植水稻在该地区成为瓶颈。日本人这种方法人为的满足了水稻生长积温。
破刀大侠 发表于 2015-7-28 13:19
当时北方地区种植水稻,大多是“漫撒子”,即将种子用手撒在稻田里,不是插秧种植,而且亩产只有300斤左右 ...
这不是问题关键,日本人这种育苗方式是似的东北寒带地区可以繁育水稻了。因为水稻生长需要一定的农业积温,中国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下繁育水稻,很多地区积温不够。导致传统意义上繁育种植水稻在该地区成为瓶颈。日本人这种方法人为的满足了水稻生长积温条件。 现在抛秧技术一样在东北地区使用。
塔克西丝之翼 发表于 2015-7-28 12:46
东北水稻历史早已有之,开荒北大荒不就是种水稻。。。两两都说了,自从包产到户,产量翻了几番
你错了 东北种植水稻传统地区是辽宁南局部地区(盘锦 庄河)东北这块传统作物是 小米(谷子) 高粱 玉米 大豆  小麦 北大荒开荒主要种植高粱 玉米 大豆 小麦,寒带地区种植水稻技术很重要。
步兵1024 发表于 2015-7-28 13:53
这不是问题关键,日本人这种育苗方式是似的东北寒带地区可以繁育水稻了。因为水稻生长需要一定的农业积温 ...
同时,藤原长作先生技术成果也已经推广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如今中国的水稻几乎都采用藤原技术。
主要是对这句话来的,上面我没有引出,这个就说的有点过了。
破刀大侠 发表于 2015-7-28 13:59
同时,藤原长作先生技术成果也已经推广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如今中国的水稻几乎都采用藤原技术。
...
我估计是稻种和繁育稻苗技术吧?毕竟有些通讯报告不能当真。
破刀大侠 发表于 2015-7-28 13:59
同时,藤原长作先生技术成果也已经推广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如今中国的水稻几乎都采用藤原技术。
...
我看了这文章,藤原技术的核心是塑料暖棚里育苗,这样可以比传统意义上撒种出苗提前将近一个月,农时上提高了一个月对于水稻穗实积温养分积累很重要。
塔克西丝之翼 发表于 2015-7-28 12:46
东北水稻历史早已有之,开荒北大荒不就是种水稻。。。两两都说了,自从包产到户,产量翻了几番
22那是扯蛋,连地都没下过的主能分清五谷吗?当然了高粱米和大米的口感那是天壤之别
步兵1024 发表于 2015-7-28 14:00
我估计是稻种和繁育稻苗技术吧?毕竟有些通讯报告不能当真。
如果是熟料薄膜,那倒是有可能,毕竟以前没有这个薄膜,不过文中写的是水稻旱田育苗稀植插秧栽培技术,这跟我们又有区别,我们这边都是水田育苗,不是旱田,而且后面的插秧方法应该是祖传的了,当初我曾祖父就是插秧能手,5、60年代的事情。稻种的话,东北的稻种跟南方稻种不一样,东北的稻种以前确实应该是日本人在朝鲜培育的水稻,南方的不是,否则不会有袁隆平的事情了。
破刀大侠 发表于 2015-7-28 14:18
如果是熟料薄膜,那倒是有可能,毕竟以前没有这个薄膜,不过文中写的是水稻旱田育苗稀植插秧栽培技术,这 ...
这技术现在还有,不过那都懒人干的了。我们这边做法是,过完年出了正月十五,到旱地里去挖土,然后配上农家肥之类的放到大棚里腐熟。腐熟土拖到育苗大棚里在育苗盘上陪腐熟土 放稻种 浇透水,这样育苗盘可以立体的放在大棚里,一个大棚能配上百亩的稻苗。以前之所以用旱田育苗是没有育苗盘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