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报告:全球卫星商战 中国已超越欧洲与俄罗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30:11
美报告:全球卫星商战 中国已超越欧洲与俄罗斯

2013年07月30日 08:01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全球航天大国航天业实力对比.jpg
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6月发布的《2013年全球卫星产业状况报告》公布的全球航天大国航天业实力对比。

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6月发布的《2013年全球卫星产业状况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卫星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895亿美元,比2011年的1773亿美元(详见本刊2013年第20期封面文章《卫星商战》)增长7%,是2001年(644亿美元)的3倍。

2012年,全球在轨工作卫星超过1000颗,其中,超过一半是通信卫星,超过1/3是商业通信卫星,50多个国家拥有至少一颗卫星。

在卫星产业的4个子产业——卫星服务、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中,2012年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是卫星发射业,这也是中国目前非常有实力的产业。

根据《报告》的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年发射的航天器中,中国制造占23%,仅次于美国。

卫星发射产业市场规模增幅第一 中国2020年或占全球发射数量30%

虽然卫星发射产业2012年市场规模只有65亿美元,但同比增长速度达到35%。而2011年,这个数字仅为10%。《报告》认为,卫星发射产业的高增长,并不是因为发射次数的增多,主要原因是发射使用的火箭更大、更昂贵。

2012年,政府依然是卫星发射的主要客户,其占商业采购卫星发射的64%,比2011年59%增长了5个百分点。

2012年全球签下的25个商业卫星发射订单中,欧洲拿到了11单,美国拿到8单,欧美仍占绝大部分份额。但和2008—2010年动辄十几二十单相比,美国近年来在卫星发射方面表现一般,2011年只有3单,2012年虽有8单,但面临中俄日印实力的崛起,其很难再有优势。

4月26日,中国2013年度首次航天发射,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首颗卫星“高分一号”和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送入太空。这证明了中国发射“分导式”多弹头技术更加成熟。

6月11日,神舟十号成功发射,也再次证明,中国发射的实力越来越强。中国卫星发射服务的高性价比正在不断升级。

截至2012年11月,中国已实施国际商业发射35次,发射卫星41颗。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介绍,到2020年,我国年均发射数量达到30次左右,占全球发射数量30%左右。

卫星制造业:中国打破欧美垄断

全球卫星制造业2012年的增长率达到23%,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据《报告》不完全统计,2012年发射的航天器中,32%由美国制造,中国制造以23%的份额排名第二,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欧洲(22%)、俄罗斯(16%)和日本(2%)。

2012年,中国卫星制造增速创历史新高,海外市场不断拓展。中国卫星(600118.SH)2012年共发射卫星9颗(2011年4颗),其中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遥感卫星出口零的突破。

尽管“中国制造”在去年打破了欧美数量上的垄断,但在市场规模上,美国去年大涨31%,依然占据该产业60%的份额。原因就在于美国卫星的品质更优,以及美国政府的重视。

数据表明,美国卫星制造业,61%的市场贡献都来自于美国政府。

今年初,美国鲍尔航空航天技术公司在科罗拉多州完成8300余平方米的扩建,其生产能力是目前生产能力的两倍多。新制造中心能够生产更大更先进的卫星,以满足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国防部授予的新航天资产合同。

卫星服务业:高清电视份额大,后劲足

作为最庞大的卫星子产业,卫星服务业2012年市场规模仅增长了5%,为1135亿美元。

消费类服务(卫星电视、卫星音频、卫星广播)仍是卫星服务主要构成部分,达到933亿美元,占82%。转发器、宽带等固定通信业务、移动通信业务和遥感业务加起来不到18%。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类服务中,卫星电视的市场规模最大,达到884亿美元。

高清电视(HDTV)和有线电视业务的增长推动卫星电视市场的持续增长。目前60%的高清电视频道服务于美国,欧洲、亚洲紧随其后。

美国的高清电视业务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98年便已免费开播6个高清频道。2009年,美国已开通上百个高清频道。截至2010年,美国收看高清电视家庭的数量比例达到1/3

相比于美国,中国的高清电视起步晚,但目前推进很快。

为促进高清电视在全国的发展,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从2009年6月28日起,CCTV-1、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黑龙江卫视、浙江卫视、广东卫视及深圳卫视等9个中央台和省级卫视频道提供高清服务。

卫星导航设备零增长 北斗系统接力GPS?

地面设备业是仅次于卫星服务业的第二大卫星子产业,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548亿美元,占整个卫星产业的29%。其中,卫星导航设备以322亿美元市场规模占地面设备业的59%。

不过,卫星导航设备在过去的一年中是零增长。数据证明,以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主导的导航系统的市场正趋近饱和。未来几年,卫星导航市场可能会在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欧洲的伽利略计划中发现新的增长点。

“北斗的优势在于区域,对我们来说也很安全。美国从来没有承诺过GPS的安全性,他们研发出比GPS精确度更高的导航系统,出于军事等方面的考虑,却不给民用。要用最好的导航,还得靠自己。”我国卫星导航定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其凤日前向媒体透露,将来要发展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期工程正在考虑中。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日前在上海召开的“北斗应用推广示范工程”工作会议上介绍,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款芯片、天线、高精度OEM板等产品在交通、气象、渔业等行业开始规模化应用。

如在交通运输行业,我国9个示范省市的8万多辆旅游包车、大客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都安装了北斗车载终端。在气象领域,湖北、广东北斗水汽电离层监测区域网已投入运行。北斗车载导航终端技术已经成熟,并将逐步进入大众消费市场。


http://news.ifeng.com/mil/4/detail_2013_07/30/28057327_0.shtml
.美报告:全球卫星商战 中国已超越欧洲与俄罗斯

2013年07月30日 08:01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全球航天大国航天业实力对比.jpg
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6月发布的《2013年全球卫星产业状况报告》公布的全球航天大国航天业实力对比。

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6月发布的《2013年全球卫星产业状况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卫星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895亿美元,比2011年的1773亿美元(详见本刊2013年第20期封面文章《卫星商战》)增长7%,是2001年(644亿美元)的3倍。

2012年,全球在轨工作卫星超过1000颗,其中,超过一半是通信卫星,超过1/3是商业通信卫星,50多个国家拥有至少一颗卫星。

在卫星产业的4个子产业——卫星服务、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中,2012年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是卫星发射业,这也是中国目前非常有实力的产业。

根据《报告》的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年发射的航天器中,中国制造占23%,仅次于美国。

卫星发射产业市场规模增幅第一 中国2020年或占全球发射数量30%

虽然卫星发射产业2012年市场规模只有65亿美元,但同比增长速度达到35%。而2011年,这个数字仅为10%。《报告》认为,卫星发射产业的高增长,并不是因为发射次数的增多,主要原因是发射使用的火箭更大、更昂贵。

2012年,政府依然是卫星发射的主要客户,其占商业采购卫星发射的64%,比2011年59%增长了5个百分点。

2012年全球签下的25个商业卫星发射订单中,欧洲拿到了11单,美国拿到8单,欧美仍占绝大部分份额。但和2008—2010年动辄十几二十单相比,美国近年来在卫星发射方面表现一般,2011年只有3单,2012年虽有8单,但面临中俄日印实力的崛起,其很难再有优势。

4月26日,中国2013年度首次航天发射,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首颗卫星“高分一号”和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送入太空。这证明了中国发射“分导式”多弹头技术更加成熟。

6月11日,神舟十号成功发射,也再次证明,中国发射的实力越来越强。中国卫星发射服务的高性价比正在不断升级。

截至2012年11月,中国已实施国际商业发射35次,发射卫星41颗。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介绍,到2020年,我国年均发射数量达到30次左右,占全球发射数量30%左右。

卫星制造业:中国打破欧美垄断

全球卫星制造业2012年的增长率达到23%,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据《报告》不完全统计,2012年发射的航天器中,32%由美国制造,中国制造以23%的份额排名第二,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欧洲(22%)、俄罗斯(16%)和日本(2%)。

2012年,中国卫星制造增速创历史新高,海外市场不断拓展。中国卫星(600118.SH)2012年共发射卫星9颗(2011年4颗),其中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遥感卫星出口零的突破。

尽管“中国制造”在去年打破了欧美数量上的垄断,但在市场规模上,美国去年大涨31%,依然占据该产业60%的份额。原因就在于美国卫星的品质更优,以及美国政府的重视。

数据表明,美国卫星制造业,61%的市场贡献都来自于美国政府。

今年初,美国鲍尔航空航天技术公司在科罗拉多州完成8300余平方米的扩建,其生产能力是目前生产能力的两倍多。新制造中心能够生产更大更先进的卫星,以满足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国防部授予的新航天资产合同。

卫星服务业:高清电视份额大,后劲足

作为最庞大的卫星子产业,卫星服务业2012年市场规模仅增长了5%,为1135亿美元。

消费类服务(卫星电视、卫星音频、卫星广播)仍是卫星服务主要构成部分,达到933亿美元,占82%。转发器、宽带等固定通信业务、移动通信业务和遥感业务加起来不到18%。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类服务中,卫星电视的市场规模最大,达到884亿美元。

高清电视(HDTV)和有线电视业务的增长推动卫星电视市场的持续增长。目前60%的高清电视频道服务于美国,欧洲、亚洲紧随其后。

美国的高清电视业务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98年便已免费开播6个高清频道。2009年,美国已开通上百个高清频道。截至2010年,美国收看高清电视家庭的数量比例达到1/3

相比于美国,中国的高清电视起步晚,但目前推进很快。

为促进高清电视在全国的发展,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从2009年6月28日起,CCTV-1、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黑龙江卫视、浙江卫视、广东卫视及深圳卫视等9个中央台和省级卫视频道提供高清服务。

卫星导航设备零增长 北斗系统接力GPS?

地面设备业是仅次于卫星服务业的第二大卫星子产业,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548亿美元,占整个卫星产业的29%。其中,卫星导航设备以322亿美元市场规模占地面设备业的59%。

不过,卫星导航设备在过去的一年中是零增长。数据证明,以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主导的导航系统的市场正趋近饱和。未来几年,卫星导航市场可能会在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欧洲的伽利略计划中发现新的增长点。

“北斗的优势在于区域,对我们来说也很安全。美国从来没有承诺过GPS的安全性,他们研发出比GPS精确度更高的导航系统,出于军事等方面的考虑,却不给民用。要用最好的导航,还得靠自己。”我国卫星导航定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其凤日前向媒体透露,将来要发展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期工程正在考虑中。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日前在上海召开的“北斗应用推广示范工程”工作会议上介绍,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款芯片、天线、高精度OEM板等产品在交通、气象、渔业等行业开始规模化应用。

如在交通运输行业,我国9个示范省市的8万多辆旅游包车、大客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都安装了北斗车载终端。在气象领域,湖北、广东北斗水汽电离层监测区域网已投入运行。北斗车载导航终端技术已经成熟,并将逐步进入大众消费市场。


http://news.ifeng.com/mil/4/detail_2013_07/30/28057327_0.shtml
.
欧洲人写的吧,咖利略能用了?占22%?
不错   证明了俄罗斯是三锅   
我们目前世界第二了  继续加油
我们的目标是打倒美帝
继续加油
和600118只有一毛钱的关系。
文章还是在说美国最强。
中国正稳步跻身航天第一阵营。冷战时期,这个阵营由美俄把持。现在俄罗斯停滞不前,苏联解体对它的影响实在过于深远,人才流失,技术老化等等。美国发展航天也无法再象从前那样财大气粗。所以,中国的机会来了。

这里要注意下日本。日本的空间技术还是很厉害的,比中国更早开展了空间机械臂的上天验证,也为国际空间站提供了实验舱。但日本的问题在于航天体系不完整,不独立,只是给别人主导的项目做配套。它目前没有适合载人的火箭和飞船,载人火箭至少要有97%以上的可靠度,日本做不到。体系不全面意味着它的发展后劲不如中国。中国只要跨过了“空间试验室”阶段对相关工程技术的验证,往后空间战的建设就会加速。此外,中国有把北斗做成全球导航系统的雄心,日本有吗?美国会说:用GPS就好了嘛,儿子再搞一套和老爹争干嘛。
在航天3大块中。中国在卫星领域突飞猛进,载人航天则稳步投资,深空探测低速前行。

关于未来我的判断是,各类卫星部署到一定阶段后,投资会向载人项目(即长期空间站建设)倾斜,然后就是中国人登上月球了。

适合载人登月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应该要准备立项研制了,关键技术得先有所突破。
黑皮阿三要骂娘了,白皮猪把它这个世界大国放哪去了。
wj769 发表于 2013-7-31 02:51
黑皮阿三要骂娘了,白皮猪把它这个世界大国放哪去了。
其他那里啊,4%呢,超过小日本的2%了。
谁知道我军北斗装备更新到啥程度了?我看北斗的民用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暂时没法跟gps抗衡呀。
北斗民用这块目前好像有很多的外面公司进来,竞争压力很大呀。

北斗业界竞争的惨烈程度超出预期
      
       军用市场的竞争甚于民用市场:预期稳定的订单、相对丰厚的盈利能力,军用领域吸引了国内几乎所有从业厂商的关注。2012年总装首次“北斗”二代导航终端的招标中,六个标段上国内共有四、五十家企业参与竞标。相比之下,一代产品仅有不到十家合格供应商的境况,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可同日而语。国际巨头蜂拥而入:去年底“北斗”系统ICD文件公布,国外厂商“北斗”相关产品的开发快速跟进。联发科、U-box、高通、NovAtel等全球主流厂商的导航芯片、高精度接收机和信号模拟器产品纷纷于年初发布,普遍将于下半年开始上市。技术研发层面的不小差距令国外产品“侵入”的威胁直接且严峻,以至于院士杨元喜在大会开幕式报告中发出“当北斗走向世界时我们用的都是国外的主板与芯片,我们的北斗产业在商业上算成功么”的警示。
speed_2000 发表于 2013-7-30 23:27
和600118只有一毛钱的关系。
不会吧。国内的商用卫星大部分不都是中国卫星来操作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