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温州的登陆作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07:04
温州为浙南航运要地,抗战初期沪温,甬温航线使温州的航运业继续繁荣。在抗战中期经常出入温州的各式轮船分属四十余家洋行达八十余艘,抗战的第二年温州总吞吐量达七十六万吨,瓯海关年得关税三百万元。
              在浙东开始布署海防初期刘建绪总司令以其参谋长徐旨干将军出任温台防守司令。不久之后温台地区防务由自卫部队构成主力,于是防守司令改为黄主席的亲信将领许宗武将军。许宗武将军到任后整顿自卫团队,但是整个温台防守司令部真正能掌握的部队征不足道。在台州为浙江水上警察局的三个水警大队,诸嵊新宁游击总队一部(这是军统收编的部队,只能在海上扰袭日军交通,正规战则难以为继)与各县自卫大队(国民兵团),在温州只有浙八区保安司令部自卫总队与各县的自卫大队,加上省军浙江自卫军第四纵队。许宗武将军原为桂军的师长,面对这种单薄兵力,自然感到无奈。许司令在绝望中居然命令各县筹办一百五十万根削尖的竹签,遍插于瓯江沿岸沙滩。这种防倭寇时代的防务遭到常被剌伤的沿江居民一致反感,在一个月内这个竹签工事就被居民拔拾近尽,作为柴火。许司令在温州还有温州城防指挥所(指挥官先后为阮孔彰、谢力虎),编制甚大,但均属无兵机构,只能发挥维持治安的功效。许司令到任不满一年,即转任钱塘江南岸指挥官,指挥省属自卫军一个纵队执行游击任务。但是运气不佳的许将军又遇到萧绍战役,省属自卫军第五纵队不堪一击,狼狈溃退。这位桂系宿将也无能为力。在许司令调职之后温台防守司令由同为黄主席旧部的黄权将军继任,但是温台防务也不见改进。一九四○年浙江自卫军整编,原第二纵队改为暂三十三师,该师被调往温台布防,师长萧冀勉将军也兼任温州防守区指挥官。
              暂三十三师原为浙江自卫军的底子,战力薄弱。师长萧冀勉将军长期在保安部队任职,并没有足可称道的战绩,所部在军官素质,装备状况与士兵水平上均有待加强。一九四○年第十集团军将原温台防守司令部改编为温州与台州两个守备区,但是守备部队依然只有一个暂三十三师。暂三十三师以两个团驻防于乐清、平阳,一个团驻防于永嘉瓯江口,在温州(永嘉)县城的驻军则为暂三十三师独立营、浙八区自卫大队、永嘉县自卫队与浙保四团,暂三十三师的第四团则驻防台州县城。萧师长将该师的所有部队平均分散在他要防御的要点上,在平时这是一种无可厚非的布署,但是在作战时期该师就应该将主力集中。一九四一年三月第三战区通令浙东各指挥部判断日军来犯在即,萧师长竟然下令所有部队各守原防。这位师长可能是一位称职的自卫团队部队长,但是他绝不是一位称职的野战部队师长。
              一九四一年四月十八日夜九时,日军第五师团步三大队乘飞云江涨潮时开抵瑞安。其海军陆战队先以汽艇溯江上驶渗入县城并剪断瑞安与温州间的长途电话线,这批汽艇在经过瑞安县城时放慢速度,表现的与一般商船无异,骗过自卫队的岗哨。日军三大队在登陆后进攻瑞安县城,瑞安县守军为暂三十三师第三团第三营与瑞安县自卫大队,仅开数枪即被击溃。步三大队在攻占瑞安之后马上向温州推进。
              在瑞安失陷后于瓯江口布防的第一团遭到日军猛烈轰击,第一团打退几次日军的佯攻,但是全团也因此被牵制。萧师长忙调远在乐清的第二团向瑞安前线支持。此时瑞安方面通讯中断,师部对敌情一无所悉,所以萧师长不得不以师部的军士队第一中队向瑞安搜索前进以探清日军动态。
              十九日凌晨日军出现在温州郊区,萧师长手边的正规军只有师部一个独立营,保安部队则不战而溃,萧师长无力进行有效抵抗,于是弃城而去。向温州增援的第二团则在营盘山与日军遭遇,缺乏经验的团长高估了当面日军在炮兵与空袭协同下的实际兵力,于是第二团在营盘山展开并布署防空火网。第二团的防空火网打下日机一架,但在此同时该团也被日军以不超过一个中队的兵力牵制,失去了进援温州的良机。在日军攻占温州之后,第三大队以一个中队迂回营盘山,第二团查觉遭遇威胁时马上撤退。
              在占领温州县城之后日军马上展开物资劫掠,城内棉纱、布匹、粮食、桐油,乃至铅线、铁钉等五金用品均为日军的掠夺对象。步三大队福田大队长较有头脑,知道一味烧杀有损日军劫掠物资后的输运能力,于是步三大队对民众表示怀柔。士兵入城时装模作样的给居民烟抽,给小孩糖吃。步三大队因此在两天之内成立了维持会并征到五百名民工运送抢来的物资,成为沿海最有效率的一批海盗。但是虽然大队长严禁烧杀,日军军纪本质之败坏依然不可根绝,日兵仍四处寻找“花姑娘”。当伪维持会请福田大队长注意军纪时,福田大队长居然理所当然地指出这种“慰劳”是中国人民应尽的义务。
              五月一日,步三大队在劫掠完毕之后循回路撤退。在日军撤退之后温州居民将县城内的保安司令部,警察局与县政府等多个机关的屋舍砸毁表示忿怒。萧师长返回温州之后则将不战而溃的自卫大队大队长厉剑凌枪决,但萧师长不久后也被免职并调任临黄师管区司令。暂三十三师师长由周淘麓将军接任。
              温州的不战而退一方面固然是指挥官无能,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部队战力薄弱。在日军侵略温州时该区毫无经验的自卫团队才第一次见识到何谓作战,而无能的指挥官又不能集中野战军作有效的抵抗,导致温州的不战自退。
              在日军侵扰温州时,温州县国民兵团第二中队在桥下进了一次伏袭,可以说明这些自卫队员的作战素质。四月二十二日约半个中队的日军骑自行车往桥下街方向搜索。这批日兵明显认为不会遭到有组织的抵抗,所以毫不戒备。此时第二中队已在桥下街占领高地准备狙击,等到这批骑在自行车上的日兵进入狙击圈后自卫队员开始射击,这原来应该是日军的大悲剧,但是这么好的态势,居然连一个日兵也没打到!只有一个骑自行车向前猛冲的日兵被击伤。这个战例可以说明这支自卫队可能在作战前只拿过训练用木枪,连最基本的射击都有问题,岂能用于杀敌?
              在陈述完日军对温州的第一次入侵之后,不妨继续展读温州防卫作战的战史。在一九四一年的劫掠之后,浙八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张宝琛针对温州第一次沦陷所显示的缺点进行改正,他知道无法使自卫团队有效抗敌,但是至少要能有效应变。于是张专员成立永嘉县战时督导团,整理民防各机关单位,要求在山间积粮,在乡间布置难民逃难的住处与生活物资。一九四二年七月九日日军的高桥工兵联队以同样掠夺物资为目的窜犯丽水,在丽水没找到计画中掠取的浙江兵工厂机器,于是又转到温州。这次自卫队顺利执行了居民疏散,日军入城之后展开令人难以置信的劫掠,其劫掠物资包括寺庙中的铁钟,学校的铁栏杆及郊区林场的数万株杉木。在历时三十五天的劫掠之后这批海盗由瑞安出海撤退。虽然这个工兵联队因忙于掠夺而尽量不节外生枝进行烧杀,但是仍有三百五十余名居民被杀害。
              一九四四年九月九日,日军以后藤联队对温州进行了最后一次侵掠。这次日军以一号作战的精神以长期占领的准备攻占温州,后藤联队以二百余艘民船自丽水顺江而下,守军暂三十三师六十四团与浙保四团意图在瓯江南岸阻击,但是因行动缓慢而错失日军主力。浙八区的自卫队在日军进城前对全城居民与物资作了更有效的疏散,国民兵团甚至自发地作出抵抗。督导员张慕贤组织数十名自卫队员与警察伏袭日军,自卫队由张督导员以下伤亡数十员,被伏袭的日军则被打死一人。日军在占领温州之后大修工事,守城日军属于新成立的梨岗守备旅团。但是相较于日军的日薄西山,国军部队逐渐壮大,在温州乡间的暂三十三师也因为实战经历而成长,而新调来的忠义救国军游击队则因美械的补充而加强。日军在温州的守军不断遭到严重打击,而日军出城索战时,所遭遇的暂三十三师则显出了经战火历练后的成熟与自信。
              温州守军暂三十三师第六十四团与浙保四团在温州失之后奉命回到温州市郊,负责浙南防务的第三十二集团军以能征惯战的副总司令陈沛中将为攻城指挥官,统一指挥新二十一师一部、暂三十三师第六十四团、浙保四团与两个突击队反攻温州。这批部队虽然装备不佳,但是在作战上已经显出一定的水平。新二十一师的一个营配合突击队仰攻温州城西北的高地莲花山;暂三十三师第六十四团则强攻西门。在缺乏炮兵支持的窘况下新二十一师冒着日军炮火攻占莲花山,第六十四团也突入西门,占领小宝塔山。日军纯赖强大的空地火力支持才将第六十四团击退并夺回莲花山高地。但是日军也因此只能困守县城,无法将势力向县城以外扩展。
              一九四五年四月驻防在岷岗山的暂三十三师第六十四团第一营遭到日军一个中队夜袭,第一营的装备人员依然不足,每连只有八十余名官兵,但是战志已非一九四一年代可比,军校十四期毕业的艾中兴营长在日军优势的火力轰击下沉稳调整营内的机枪火网,击退日军多次冲锋。当日军终于突入时,曾在一九四一年怯战而退的官兵上剌刀与日军肉搏。战后清查全营伤亡士兵数十员,但是营长艾中兴、第一连连长朱德贤与第三连连长罗隆森均在白刃战中牺牲,证明暂三十三师的军官在激战中以个人的勇气示范带动素质不高的士兵进行白刃战。当一支部队的军官进化到能以勇气带兵的时候,这支部队在精神上就已作好杀敌的准备。日军稍后被前来支持的第二营击退。
              温州地区人民习见守军的败状,在国军反攻莲花山,确实将日军厄入城区时温州地区的群众表现极大的拥军热情。新二十一师仰攻莲花山的一个连在撤退下山后被当地人民拦阻并犒劳以酒肉,该团的政训员热泪在眶,告诉群众该部不需要酒肉,需要的是20具棺木以装敛殉难官兵。即使因装备不足而无法攻坚致胜,但是国军仰攻山头时的英烈壮举依然受到目击战况的当地人民景仰。
              而此时受到美援装配的国军游击部队也能够真正有效打击并威胁日军。军统武装忠义救国军温州挺进总队总队长楼登岳少校指挥所部对日军进行多次狙击与爆破,使城内日军惶惶不安。当日军在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七日弃城而去的时候,日军官兵居然将军装换下强迫套在拉来的民夫身上,自己则换穿便衣,以求出城时不致遭到狙击。最后撤退的一批日军在东山埠不敢在白天渡河,在夜间该部偷渡时遭忠救袭击,伤亡惨重。至此浙江国军的游击作战才真正发挥效力,整个布防在浙东南的梨岗守备旅团在游击战的压力下放弃了驻地向绍兴撤退。
              十七日日军弃城之后忠义救国军温区挺进总队即入城接收,城内百姓看到难以置信的一幕。这次返城的不再是衣衫褴褛,斜背破枪的县属国民兵团,入城的忠救部队身穿比日军料子还好的卡其军服,橄榄色军帽,手持卡宾枪或“汤姆森”。温州居民第一次有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六、台州的登陆作战
              在日军侵略台州前夕,台州守备区指挥官蒋志英将军亲自坐镇台州门户海门,但是他手下除了当地团警之外,没有任何正规军可以调用,只有温州方面暂三十三师对紧急时调兵援助的书面承诺。
              海门控椒江出海口,自古以来即为台属六县门户。明洪武廿年在海门建海门卫城以固海防,明季海门成为抗倭重镇,戚家军曾在海门大破倭寇主力。在海门曾建有戚公亭,亭柱联曰:“小坐听松涛万斛,闲行看倭坟千堆”(该亭在文革期间被砸毁)。海门在清朝末年通行小轮,但以港口水浅,所以不能发展成国际大港。不过也成为甬瓯间的重要商埠,商运频繁。
              蒋志英指挥官手下真正拥有的兵力只有浙江省外海水警局的一个中队,第三战区驻台的一个布雷分队与台州团警。原台州守备区指挥部上尉参谋阮捷成不无幽默地回忆道台州守备指挥部可以在公文上指挥台属六县团队与水上警局的三个大队。唯台州水域一向平静,日军除飞机偶尔经过外,只有小型船舰不时到上下大陈岛海域滋事。蒋指挥官虽然是无兵司令,但是他却将指挥部摆在滨海第一线以显示他指挥官个人的勇敢,并试图以其示范稳定民心。一九四一年三月日机突然频繁空袭海门外侧高地,连续三日,每次规模约二十七架。这些空袭的用意明显是要削弱沿海守军的防御能力。但是沿海根本无守军可言。
              蒋指挥官在日军大肆轰炸之后知道日军登陆在即,于是急向暂三十三师师长萧冀勉将军要求援兵,并调浙保三团第七大队到海门布防。四月十八日夜保七大队抵达海门。蒋指挥官命令保七大队连夜进入阵地布防,战区原在海门布署二十七枚水雷。此时蒋指挥官也令水雷分队马上将水雷布于江口封江,并召见海门镇长命令破坏公路。
              十八日入夜,指挥部征调拖轮一艘拖带大木船一只往江口布雷。晚上八点蒋指挥官与幕僚共进晚餐,南炮台(由巡江艇上拆下小炮三门装置在岸边高地编成,估计为老式两磅炮)电话报告江面有马达声向北驶去,因为月亏能见度不高,难以分辨清楚。蒋指挥官认为这是布雷船正在作业的声音,不以为意。但隔不久南炮台再度报告马达声增多。蒋指挥官觉得状况不对,于是放下筷子要亲自前去查看。相较于萧冀勉师长的保守,蒋志英指挥官的缺点反而是过度的个人勇气。徐启兴参谋长唯恐有失,连忙示意蔡以坚参谋跟着去。
              据阮捷成回忆,南炮台在蒋指挥官动身之后不断报告马达声愈来愈多,于是阮参谋也亲自赶往江边查看。此时布雷船其实已被日军捕获,日军第五师团步二大队以高度的夜战军纪不动声色地向椒江口登陆。日军显然要达到突袭效果,所以严格规定不能泄露行迹。当阮参谋带着几个保安团士兵到江边侦察时黑夜中的江边全无动静,机警的阮参谋仍走到向江中延伸的一道木栈上探查,回头时赫然发现离自己仅三公尺处有一艘满载日兵的小船停靠。船上一个班的日兵均上剌刀。很显然地这些日兵是因为遵奉突袭纪律而不开枪。一身冷汗的阮参谋奔回原地,夺过一名士兵的步枪对空连放数枪以示警告,然后赶回指挥部报告敌情。在离开前阮参谋命令保安团的班长向日军射击,阮参谋惊讶地发现即使这种距离的射击必然导致日兵死伤。日军仍因夜战纪律而不作回击。
              徐启兴谋长在得到报告之后马上决定将指挥部迁到事前布署的乃庵岭指挥所以免遭日军突袭,指挥部只留下卫兵。此时日军已占领海门的制高点枫山顶。指挥部在枫山顶原设有防空哨,哨兵见日军前来已经逃去。海门镇公所不久接到自卫队员报告目击日军登陆,于是敲疏散钟疏散民众。
              蒋指挥官并没有发现日寇,于是带着蔡参谋转回指挥部。蒋将军到指挥部之后卫兵即报告情况,蒋将军马上赶往乃庵岭指挥所。在乃庵岭山路上蒋指挥官发现林间有部队行进,他以为是保七大队正在撤退,勃然大怒,上前喝问谁让撤退的。日兵(可能是引路汉奸)问道是谁,蒋指挥官骂道:“他妈的,连指挥官都不认得”,一名日兵轻微喊出杀声并向蒋指挥官胸前捅一刀,蒋将军挣抸着向前走几步要反击,却力竭倒地。蔡以坚参谋看见日兵的钢盔知道是敌人,连忙以手枪向日兵射击,并将蒋将军拖入林间。蔡参谋摇动蒋将军问你怎么样,见蒋将军不答,才知指挥官已壮烈牺牲。此时日兵虽不开枪,但已端着剌刀枪向蔡参谋逼近,蔡参谋只好支身逃去。
              在日军登陆之后尚未占领阵地的保七大队撤退,守备指挥部在天明之后利用洪家乡村电话代办所与俞总指挥连络上,俞总指挥严令马上找到蒋指挥官。上午八点在黑夜中迷路的蔡参谋才找到指挥所并报告状况,指挥所即让蔡参谋与俞总指挥直接通话。蔡参谋语带哽咽,一时不能发声,俞总指挥以急躁声调询问,在蔡参谋详细报告蒋指挥官殉国情况之后,俞总指挥在电话旁愕然片刻,眼泪夺眶而出。
              蒋志英将军,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在浙江保安部队历任营长,团长与保二纵队司令。蒋将军早年在进剿红军方志敏部作战中颇立战功,但是文化水平较差。抗战军兴之后黄绍竑主席一度调他担任浙江省第八区专员,但是不耐文牍的蒋将军要求返回战场立功自效。有鉴于在短暂的专员任期中不善为官之道的蒋将军已经开罪不少士绅,黄主席允其所请,并调蒋将军出长保二纵队,身为上校纵队司令,蒋将军竟在作战中亲自冲入一个日军中队的阵地并率部在交手战中格杀十余名日兵。这位猛将也许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晋升无门,被顾长官调为战区高参。一九四○年蒋将军奉调台州守备指挥官。蒋指挥官虽然掌控整个台州六属,但是却将指挥部摆在海边最前线,足见其勇将气概。但是勇将的个性粗暴坦直,有违官场周旋之妙诀,所以蒋指挥官与台属的行政官员们显然没有打好关系(注十四)。蒋将军殉国之后遗体运返其故乡绍兴安葬,俞总指挥亲临致祭,痛哭失声,国府感其忠烈,追赠陆军中将。
              十九日凌晨,日军第二大队大队长黑田率部在汽车路码头登陆。黑田大队的责任是封锁与掠夺,所以无需向绍兴方面的第二十二师团取法。第二大队在登陆海门之后展开大屠杀,由西门到乃庵岭未及撤离的五百余名居民遭日军以剌刀捅杀。在江面上的日本汽艇则以江面上的十余艘船只为活靶逐一击沉,并扫射落水的民众。在大肆屠杀与劫掠之后第二大队进续进攻黄岩。
              十九日下午第二大队沿椒江北上逼近黄岩,黄岩县内仅有百余人的国民兵团,并无战力。县长徐用放弃县城避往乡间。日军占领县城之后即搜括城内粮食与民财,并焚毁多处机关房舍与民房。随后日军侵入台州县城并进行劫掠。
              浙江省第七区的团警从未经历过作战,战时管理难民疏散秩序尚有余力,正面杀敌则连步枪都未配齐。专员兼保安司令杜伟为文官,也无意以不堪一击的团队作一掷之牺牲,所以在黄岩、台州两县失陷之时,两县的国民兵团均不战而退。并没有作有效的抵抗(注十五)。
              五月二日日军第二大队自黄岩与台州撤退。五月三日日军在海门登船撤退。五月五日浙江外海水警局局长陈普民将军率所属第三大队在海门登陆,只见遍野横尸,臭气熏天。海门一带民家户户被劫掠一空,日军之恶行尽极变态,在劫掠民家之后如未焚毁其屋则多于锅,筐中便溺,充份显示其海盗岛夷之真面目。
            七、日军的诸暨围歼战
              在日军战史中对第五师团于浙江沿海的劫掠成果评价不佳:“各部队虽致力于援华物资的搜索与毁灭作业,但并无显著成果”。日军这种杂七杂八的物资劫掠,光是在分类再回收利用所投下的成本恐怕就已使这种劫掠弊大于利。而对海盗战表示消极的战报则无疑则来自于泽田军司令官。泽田在四月底下令第五师团尽速将登陆部队撤回吴淞,结束这种无聊的海盗活动。
              顾长官在浙东海防崩溃之后即指示刘建绪总司令规复诸暨、绍兴、宁波等地,并调动第四十九军、第二十八军、江南挺进军第三纵队及两个浙江省保安纵队等兵力向诸暨集中。当国军主力向诸暨当面集中的情报送达泽田手上时,泽田大呼这是“歼灭敌军的天赐良机到来”。并命令集中所有能调用的部队以实践其“大铁钟作战”。但是中国派遣军对此举并不表赞同,所以泽田派参谋长渡左近到南京向细俊六解释第十三军的规画。此时日军大本营却对泽田的规画表示支持,泽田在获得大本营支持后,兴高采烈地对参谋们宣布他梦想已久的“大铁锤作战”,他要以一个联队在诸暨吸引国军,然后让所有兵力深入南方以迂回诸暨方面国军。日军战史记载,第十三军全体参谋对这个疯狂计画一致表示反对。
              在遭到整个参谋群的驳斥之后,泽田的“大铁锤作战”又成为向前呆板突进的短促突袭。十二日日军向诸暨以南地区索敌攻击,但是没找到国军主力。日军战史简短记载“十二日开始攻击,聚集在诸暨南方的中国军十个师之中将其五个师加以包围击灭。于十六日开始反攻,于五月二十五日结束了作战”。事实上日军连一个师也没打到。日军战史变相地承认此点,在战果中日军指出战场上的“遗弃死体”为二千四百人。即使是灌水后的战报,这仍与“击灭五个师”的陈述不相符合。泽田的歼灭作战最后以在战报上文词的夸饰结束。日军战史并指出此役日军阵亡七十五人,负伤一百七十二人。
              国军之所以没有在诸暨与日军进行会战是因为顾长官看出第十三军有意包围歼灭国军的野战军。于是当日军推进到诸暨以南时国军各部均转入侧翼。五月十六日,日军结束其徒劳无功的行军开始撤退。二十一日,日军放弃诸暨。
            八、尾声
              在海防作战结束之后,蒋委员长电谕第三战区对俞济时总指挥进行议处。顾祝同长官为此作极公正的呈覆:
              “浙东沿海战役,俞济时所属各师均系浙省地方自卫团改编,该员努力整训之后纪律进步战力增强,当敌犯宁波时该员躬亲督战,以劣势兵力拒止优势之敌,赖以安定。所属第一九四师师长陈德法、暂三十三师师长劳冠英、暂三十四师团长周力行等均能达成任务。惟浙东兵力单薄,海防辽阔,且多由地方团队担任。该员负责心切,督饬过严,不免有开罪地方之处。对报告不迅速,功罪相抵,未便予以议处”。
              浙东的海防作战原在不可能成功的态势下展开,俞济时将军在战后四十年回忆道:“浙东之役,我故乡宁波在战火点燃后第三天陷敌,为余半生戎马生涯中最抱憾之事……浙东海防,有其名而无其实,余负斯责,进不能有所建树,退亦不能有所弥补,甚至无从表白心迹,更无从辩解陈述。其它任何措词,皆近诿过,言之无益……总之,浙东一役,使我故乡沦入敌手,使我父老、兄弟、姐妹流离失所,伊谁之疚?为何如此?故特记之,以志勿忘”。
              四十年后,俞上将依然为故乡在自己手上沦陷而倍受煎熬(注十六)。
              浙东海防虽然遭到日军掠夺,但是其结果全如军委会所料。即使日军能任意攻占浙东的每一个港口,但是日军为截断这些商港所浪费的兵力使其中国派遣军感到颇不划算,而攻占后更不可能继之以长期的占领。即使占领,对抗战全局也不能造成重大影响。中国最大的军用物资输入线俄国与法属越南已被日军截断,宁波等以商业船运为主的小商港之失守所能造成的冲击微乎其微。军委会对闽浙沿海的得失也就视为次要,并不斤斤计较。既不在全国战略上分散兵力固守这段海防,更不会要求这两个省转入全面总体战。这种决策让俞济时将军注定不能在防海防务上一展身手,反而得受到失陷故乡的内外谴责。
              在日军退出海门不久,浙江大学法学院院长,其后长期于台湾担任中央日报社社长的阮毅成先生来到海门枫山,对浙海战役赋诗评述,其诗道:
              海之端为国之门,东南此是最前村。八万风雨登临峻,万里波涛落照昏。
              起伏轻帆胸有浪,高低断壁泪流痕。将军碧血经年洗,功过他时未易论。
              “功过他时未易论”,这首诗惊人地精确点出浙东海防作战在评价上难以深究其是非的特质。温州为浙南航运要地,抗战初期沪温,甬温航线使温州的航运业继续繁荣。在抗战中期经常出入温州的各式轮船分属四十余家洋行达八十余艘,抗战的第二年温州总吞吐量达七十六万吨,瓯海关年得关税三百万元。
              在浙东开始布署海防初期刘建绪总司令以其参谋长徐旨干将军出任温台防守司令。不久之后温台地区防务由自卫部队构成主力,于是防守司令改为黄主席的亲信将领许宗武将军。许宗武将军到任后整顿自卫团队,但是整个温台防守司令部真正能掌握的部队征不足道。在台州为浙江水上警察局的三个水警大队,诸嵊新宁游击总队一部(这是军统收编的部队,只能在海上扰袭日军交通,正规战则难以为继)与各县自卫大队(国民兵团),在温州只有浙八区保安司令部自卫总队与各县的自卫大队,加上省军浙江自卫军第四纵队。许宗武将军原为桂军的师长,面对这种单薄兵力,自然感到无奈。许司令在绝望中居然命令各县筹办一百五十万根削尖的竹签,遍插于瓯江沿岸沙滩。这种防倭寇时代的防务遭到常被剌伤的沿江居民一致反感,在一个月内这个竹签工事就被居民拔拾近尽,作为柴火。许司令在温州还有温州城防指挥所(指挥官先后为阮孔彰、谢力虎),编制甚大,但均属无兵机构,只能发挥维持治安的功效。许司令到任不满一年,即转任钱塘江南岸指挥官,指挥省属自卫军一个纵队执行游击任务。但是运气不佳的许将军又遇到萧绍战役,省属自卫军第五纵队不堪一击,狼狈溃退。这位桂系宿将也无能为力。在许司令调职之后温台防守司令由同为黄主席旧部的黄权将军继任,但是温台防务也不见改进。一九四○年浙江自卫军整编,原第二纵队改为暂三十三师,该师被调往温台布防,师长萧冀勉将军也兼任温州防守区指挥官。
              暂三十三师原为浙江自卫军的底子,战力薄弱。师长萧冀勉将军长期在保安部队任职,并没有足可称道的战绩,所部在军官素质,装备状况与士兵水平上均有待加强。一九四○年第十集团军将原温台防守司令部改编为温州与台州两个守备区,但是守备部队依然只有一个暂三十三师。暂三十三师以两个团驻防于乐清、平阳,一个团驻防于永嘉瓯江口,在温州(永嘉)县城的驻军则为暂三十三师独立营、浙八区自卫大队、永嘉县自卫队与浙保四团,暂三十三师的第四团则驻防台州县城。萧师长将该师的所有部队平均分散在他要防御的要点上,在平时这是一种无可厚非的布署,但是在作战时期该师就应该将主力集中。一九四一年三月第三战区通令浙东各指挥部判断日军来犯在即,萧师长竟然下令所有部队各守原防。这位师长可能是一位称职的自卫团队部队长,但是他绝不是一位称职的野战部队师长。
              一九四一年四月十八日夜九时,日军第五师团步三大队乘飞云江涨潮时开抵瑞安。其海军陆战队先以汽艇溯江上驶渗入县城并剪断瑞安与温州间的长途电话线,这批汽艇在经过瑞安县城时放慢速度,表现的与一般商船无异,骗过自卫队的岗哨。日军三大队在登陆后进攻瑞安县城,瑞安县守军为暂三十三师第三团第三营与瑞安县自卫大队,仅开数枪即被击溃。步三大队在攻占瑞安之后马上向温州推进。
              在瑞安失陷后于瓯江口布防的第一团遭到日军猛烈轰击,第一团打退几次日军的佯攻,但是全团也因此被牵制。萧师长忙调远在乐清的第二团向瑞安前线支持。此时瑞安方面通讯中断,师部对敌情一无所悉,所以萧师长不得不以师部的军士队第一中队向瑞安搜索前进以探清日军动态。
              十九日凌晨日军出现在温州郊区,萧师长手边的正规军只有师部一个独立营,保安部队则不战而溃,萧师长无力进行有效抵抗,于是弃城而去。向温州增援的第二团则在营盘山与日军遭遇,缺乏经验的团长高估了当面日军在炮兵与空袭协同下的实际兵力,于是第二团在营盘山展开并布署防空火网。第二团的防空火网打下日机一架,但在此同时该团也被日军以不超过一个中队的兵力牵制,失去了进援温州的良机。在日军攻占温州之后,第三大队以一个中队迂回营盘山,第二团查觉遭遇威胁时马上撤退。
              在占领温州县城之后日军马上展开物资劫掠,城内棉纱、布匹、粮食、桐油,乃至铅线、铁钉等五金用品均为日军的掠夺对象。步三大队福田大队长较有头脑,知道一味烧杀有损日军劫掠物资后的输运能力,于是步三大队对民众表示怀柔。士兵入城时装模作样的给居民烟抽,给小孩糖吃。步三大队因此在两天之内成立了维持会并征到五百名民工运送抢来的物资,成为沿海最有效率的一批海盗。但是虽然大队长严禁烧杀,日军军纪本质之败坏依然不可根绝,日兵仍四处寻找“花姑娘”。当伪维持会请福田大队长注意军纪时,福田大队长居然理所当然地指出这种“慰劳”是中国人民应尽的义务。
              五月一日,步三大队在劫掠完毕之后循回路撤退。在日军撤退之后温州居民将县城内的保安司令部,警察局与县政府等多个机关的屋舍砸毁表示忿怒。萧师长返回温州之后则将不战而溃的自卫大队大队长厉剑凌枪决,但萧师长不久后也被免职并调任临黄师管区司令。暂三十三师师长由周淘麓将军接任。
              温州的不战而退一方面固然是指挥官无能,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部队战力薄弱。在日军侵略温州时该区毫无经验的自卫团队才第一次见识到何谓作战,而无能的指挥官又不能集中野战军作有效的抵抗,导致温州的不战自退。
              在日军侵扰温州时,温州县国民兵团第二中队在桥下进了一次伏袭,可以说明这些自卫队员的作战素质。四月二十二日约半个中队的日军骑自行车往桥下街方向搜索。这批日兵明显认为不会遭到有组织的抵抗,所以毫不戒备。此时第二中队已在桥下街占领高地准备狙击,等到这批骑在自行车上的日兵进入狙击圈后自卫队员开始射击,这原来应该是日军的大悲剧,但是这么好的态势,居然连一个日兵也没打到!只有一个骑自行车向前猛冲的日兵被击伤。这个战例可以说明这支自卫队可能在作战前只拿过训练用木枪,连最基本的射击都有问题,岂能用于杀敌?
              在陈述完日军对温州的第一次入侵之后,不妨继续展读温州防卫作战的战史。在一九四一年的劫掠之后,浙八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张宝琛针对温州第一次沦陷所显示的缺点进行改正,他知道无法使自卫团队有效抗敌,但是至少要能有效应变。于是张专员成立永嘉县战时督导团,整理民防各机关单位,要求在山间积粮,在乡间布置难民逃难的住处与生活物资。一九四二年七月九日日军的高桥工兵联队以同样掠夺物资为目的窜犯丽水,在丽水没找到计画中掠取的浙江兵工厂机器,于是又转到温州。这次自卫队顺利执行了居民疏散,日军入城之后展开令人难以置信的劫掠,其劫掠物资包括寺庙中的铁钟,学校的铁栏杆及郊区林场的数万株杉木。在历时三十五天的劫掠之后这批海盗由瑞安出海撤退。虽然这个工兵联队因忙于掠夺而尽量不节外生枝进行烧杀,但是仍有三百五十余名居民被杀害。
              一九四四年九月九日,日军以后藤联队对温州进行了最后一次侵掠。这次日军以一号作战的精神以长期占领的准备攻占温州,后藤联队以二百余艘民船自丽水顺江而下,守军暂三十三师六十四团与浙保四团意图在瓯江南岸阻击,但是因行动缓慢而错失日军主力。浙八区的自卫队在日军进城前对全城居民与物资作了更有效的疏散,国民兵团甚至自发地作出抵抗。督导员张慕贤组织数十名自卫队员与警察伏袭日军,自卫队由张督导员以下伤亡数十员,被伏袭的日军则被打死一人。日军在占领温州之后大修工事,守城日军属于新成立的梨岗守备旅团。但是相较于日军的日薄西山,国军部队逐渐壮大,在温州乡间的暂三十三师也因为实战经历而成长,而新调来的忠义救国军游击队则因美械的补充而加强。日军在温州的守军不断遭到严重打击,而日军出城索战时,所遭遇的暂三十三师则显出了经战火历练后的成熟与自信。
              温州守军暂三十三师第六十四团与浙保四团在温州失之后奉命回到温州市郊,负责浙南防务的第三十二集团军以能征惯战的副总司令陈沛中将为攻城指挥官,统一指挥新二十一师一部、暂三十三师第六十四团、浙保四团与两个突击队反攻温州。这批部队虽然装备不佳,但是在作战上已经显出一定的水平。新二十一师的一个营配合突击队仰攻温州城西北的高地莲花山;暂三十三师第六十四团则强攻西门。在缺乏炮兵支持的窘况下新二十一师冒着日军炮火攻占莲花山,第六十四团也突入西门,占领小宝塔山。日军纯赖强大的空地火力支持才将第六十四团击退并夺回莲花山高地。但是日军也因此只能困守县城,无法将势力向县城以外扩展。
              一九四五年四月驻防在岷岗山的暂三十三师第六十四团第一营遭到日军一个中队夜袭,第一营的装备人员依然不足,每连只有八十余名官兵,但是战志已非一九四一年代可比,军校十四期毕业的艾中兴营长在日军优势的火力轰击下沉稳调整营内的机枪火网,击退日军多次冲锋。当日军终于突入时,曾在一九四一年怯战而退的官兵上剌刀与日军肉搏。战后清查全营伤亡士兵数十员,但是营长艾中兴、第一连连长朱德贤与第三连连长罗隆森均在白刃战中牺牲,证明暂三十三师的军官在激战中以个人的勇气示范带动素质不高的士兵进行白刃战。当一支部队的军官进化到能以勇气带兵的时候,这支部队在精神上就已作好杀敌的准备。日军稍后被前来支持的第二营击退。
              温州地区人民习见守军的败状,在国军反攻莲花山,确实将日军厄入城区时温州地区的群众表现极大的拥军热情。新二十一师仰攻莲花山的一个连在撤退下山后被当地人民拦阻并犒劳以酒肉,该团的政训员热泪在眶,告诉群众该部不需要酒肉,需要的是20具棺木以装敛殉难官兵。即使因装备不足而无法攻坚致胜,但是国军仰攻山头时的英烈壮举依然受到目击战况的当地人民景仰。
              而此时受到美援装配的国军游击部队也能够真正有效打击并威胁日军。军统武装忠义救国军温州挺进总队总队长楼登岳少校指挥所部对日军进行多次狙击与爆破,使城内日军惶惶不安。当日军在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七日弃城而去的时候,日军官兵居然将军装换下强迫套在拉来的民夫身上,自己则换穿便衣,以求出城时不致遭到狙击。最后撤退的一批日军在东山埠不敢在白天渡河,在夜间该部偷渡时遭忠救袭击,伤亡惨重。至此浙江国军的游击作战才真正发挥效力,整个布防在浙东南的梨岗守备旅团在游击战的压力下放弃了驻地向绍兴撤退。
              十七日日军弃城之后忠义救国军温区挺进总队即入城接收,城内百姓看到难以置信的一幕。这次返城的不再是衣衫褴褛,斜背破枪的县属国民兵团,入城的忠救部队身穿比日军料子还好的卡其军服,橄榄色军帽,手持卡宾枪或“汤姆森”。温州居民第一次有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六、台州的登陆作战
              在日军侵略台州前夕,台州守备区指挥官蒋志英将军亲自坐镇台州门户海门,但是他手下除了当地团警之外,没有任何正规军可以调用,只有温州方面暂三十三师对紧急时调兵援助的书面承诺。
              海门控椒江出海口,自古以来即为台属六县门户。明洪武廿年在海门建海门卫城以固海防,明季海门成为抗倭重镇,戚家军曾在海门大破倭寇主力。在海门曾建有戚公亭,亭柱联曰:“小坐听松涛万斛,闲行看倭坟千堆”(该亭在文革期间被砸毁)。海门在清朝末年通行小轮,但以港口水浅,所以不能发展成国际大港。不过也成为甬瓯间的重要商埠,商运频繁。
              蒋志英指挥官手下真正拥有的兵力只有浙江省外海水警局的一个中队,第三战区驻台的一个布雷分队与台州团警。原台州守备区指挥部上尉参谋阮捷成不无幽默地回忆道台州守备指挥部可以在公文上指挥台属六县团队与水上警局的三个大队。唯台州水域一向平静,日军除飞机偶尔经过外,只有小型船舰不时到上下大陈岛海域滋事。蒋指挥官虽然是无兵司令,但是他却将指挥部摆在滨海第一线以显示他指挥官个人的勇敢,并试图以其示范稳定民心。一九四一年三月日机突然频繁空袭海门外侧高地,连续三日,每次规模约二十七架。这些空袭的用意明显是要削弱沿海守军的防御能力。但是沿海根本无守军可言。
              蒋指挥官在日军大肆轰炸之后知道日军登陆在即,于是急向暂三十三师师长萧冀勉将军要求援兵,并调浙保三团第七大队到海门布防。四月十八日夜保七大队抵达海门。蒋指挥官命令保七大队连夜进入阵地布防,战区原在海门布署二十七枚水雷。此时蒋指挥官也令水雷分队马上将水雷布于江口封江,并召见海门镇长命令破坏公路。
              十八日入夜,指挥部征调拖轮一艘拖带大木船一只往江口布雷。晚上八点蒋指挥官与幕僚共进晚餐,南炮台(由巡江艇上拆下小炮三门装置在岸边高地编成,估计为老式两磅炮)电话报告江面有马达声向北驶去,因为月亏能见度不高,难以分辨清楚。蒋指挥官认为这是布雷船正在作业的声音,不以为意。但隔不久南炮台再度报告马达声增多。蒋指挥官觉得状况不对,于是放下筷子要亲自前去查看。相较于萧冀勉师长的保守,蒋志英指挥官的缺点反而是过度的个人勇气。徐启兴参谋长唯恐有失,连忙示意蔡以坚参谋跟着去。
              据阮捷成回忆,南炮台在蒋指挥官动身之后不断报告马达声愈来愈多,于是阮参谋也亲自赶往江边查看。此时布雷船其实已被日军捕获,日军第五师团步二大队以高度的夜战军纪不动声色地向椒江口登陆。日军显然要达到突袭效果,所以严格规定不能泄露行迹。当阮参谋带着几个保安团士兵到江边侦察时黑夜中的江边全无动静,机警的阮参谋仍走到向江中延伸的一道木栈上探查,回头时赫然发现离自己仅三公尺处有一艘满载日兵的小船停靠。船上一个班的日兵均上剌刀。很显然地这些日兵是因为遵奉突袭纪律而不开枪。一身冷汗的阮参谋奔回原地,夺过一名士兵的步枪对空连放数枪以示警告,然后赶回指挥部报告敌情。在离开前阮参谋命令保安团的班长向日军射击,阮参谋惊讶地发现即使这种距离的射击必然导致日兵死伤。日军仍因夜战纪律而不作回击。
              徐启兴谋长在得到报告之后马上决定将指挥部迁到事前布署的乃庵岭指挥所以免遭日军突袭,指挥部只留下卫兵。此时日军已占领海门的制高点枫山顶。指挥部在枫山顶原设有防空哨,哨兵见日军前来已经逃去。海门镇公所不久接到自卫队员报告目击日军登陆,于是敲疏散钟疏散民众。
              蒋指挥官并没有发现日寇,于是带着蔡参谋转回指挥部。蒋将军到指挥部之后卫兵即报告情况,蒋将军马上赶往乃庵岭指挥所。在乃庵岭山路上蒋指挥官发现林间有部队行进,他以为是保七大队正在撤退,勃然大怒,上前喝问谁让撤退的。日兵(可能是引路汉奸)问道是谁,蒋指挥官骂道:“他妈的,连指挥官都不认得”,一名日兵轻微喊出杀声并向蒋指挥官胸前捅一刀,蒋将军挣抸着向前走几步要反击,却力竭倒地。蔡以坚参谋看见日兵的钢盔知道是敌人,连忙以手枪向日兵射击,并将蒋将军拖入林间。蔡参谋摇动蒋将军问你怎么样,见蒋将军不答,才知指挥官已壮烈牺牲。此时日兵虽不开枪,但已端着剌刀枪向蔡参谋逼近,蔡参谋只好支身逃去。
              在日军登陆之后尚未占领阵地的保七大队撤退,守备指挥部在天明之后利用洪家乡村电话代办所与俞总指挥连络上,俞总指挥严令马上找到蒋指挥官。上午八点在黑夜中迷路的蔡参谋才找到指挥所并报告状况,指挥所即让蔡参谋与俞总指挥直接通话。蔡参谋语带哽咽,一时不能发声,俞总指挥以急躁声调询问,在蔡参谋详细报告蒋指挥官殉国情况之后,俞总指挥在电话旁愕然片刻,眼泪夺眶而出。
              蒋志英将军,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在浙江保安部队历任营长,团长与保二纵队司令。蒋将军早年在进剿红军方志敏部作战中颇立战功,但是文化水平较差。抗战军兴之后黄绍竑主席一度调他担任浙江省第八区专员,但是不耐文牍的蒋将军要求返回战场立功自效。有鉴于在短暂的专员任期中不善为官之道的蒋将军已经开罪不少士绅,黄主席允其所请,并调蒋将军出长保二纵队,身为上校纵队司令,蒋将军竟在作战中亲自冲入一个日军中队的阵地并率部在交手战中格杀十余名日兵。这位猛将也许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晋升无门,被顾长官调为战区高参。一九四○年蒋将军奉调台州守备指挥官。蒋指挥官虽然掌控整个台州六属,但是却将指挥部摆在海边最前线,足见其勇将气概。但是勇将的个性粗暴坦直,有违官场周旋之妙诀,所以蒋指挥官与台属的行政官员们显然没有打好关系(注十四)。蒋将军殉国之后遗体运返其故乡绍兴安葬,俞总指挥亲临致祭,痛哭失声,国府感其忠烈,追赠陆军中将。
              十九日凌晨,日军第二大队大队长黑田率部在汽车路码头登陆。黑田大队的责任是封锁与掠夺,所以无需向绍兴方面的第二十二师团取法。第二大队在登陆海门之后展开大屠杀,由西门到乃庵岭未及撤离的五百余名居民遭日军以剌刀捅杀。在江面上的日本汽艇则以江面上的十余艘船只为活靶逐一击沉,并扫射落水的民众。在大肆屠杀与劫掠之后第二大队进续进攻黄岩。
              十九日下午第二大队沿椒江北上逼近黄岩,黄岩县内仅有百余人的国民兵团,并无战力。县长徐用放弃县城避往乡间。日军占领县城之后即搜括城内粮食与民财,并焚毁多处机关房舍与民房。随后日军侵入台州县城并进行劫掠。
              浙江省第七区的团警从未经历过作战,战时管理难民疏散秩序尚有余力,正面杀敌则连步枪都未配齐。专员兼保安司令杜伟为文官,也无意以不堪一击的团队作一掷之牺牲,所以在黄岩、台州两县失陷之时,两县的国民兵团均不战而退。并没有作有效的抵抗(注十五)。
              五月二日日军第二大队自黄岩与台州撤退。五月三日日军在海门登船撤退。五月五日浙江外海水警局局长陈普民将军率所属第三大队在海门登陆,只见遍野横尸,臭气熏天。海门一带民家户户被劫掠一空,日军之恶行尽极变态,在劫掠民家之后如未焚毁其屋则多于锅,筐中便溺,充份显示其海盗岛夷之真面目。
            七、日军的诸暨围歼战
              在日军战史中对第五师团于浙江沿海的劫掠成果评价不佳:“各部队虽致力于援华物资的搜索与毁灭作业,但并无显著成果”。日军这种杂七杂八的物资劫掠,光是在分类再回收利用所投下的成本恐怕就已使这种劫掠弊大于利。而对海盗战表示消极的战报则无疑则来自于泽田军司令官。泽田在四月底下令第五师团尽速将登陆部队撤回吴淞,结束这种无聊的海盗活动。
              顾长官在浙东海防崩溃之后即指示刘建绪总司令规复诸暨、绍兴、宁波等地,并调动第四十九军、第二十八军、江南挺进军第三纵队及两个浙江省保安纵队等兵力向诸暨集中。当国军主力向诸暨当面集中的情报送达泽田手上时,泽田大呼这是“歼灭敌军的天赐良机到来”。并命令集中所有能调用的部队以实践其“大铁钟作战”。但是中国派遣军对此举并不表赞同,所以泽田派参谋长渡左近到南京向细俊六解释第十三军的规画。此时日军大本营却对泽田的规画表示支持,泽田在获得大本营支持后,兴高采烈地对参谋们宣布他梦想已久的“大铁锤作战”,他要以一个联队在诸暨吸引国军,然后让所有兵力深入南方以迂回诸暨方面国军。日军战史记载,第十三军全体参谋对这个疯狂计画一致表示反对。
              在遭到整个参谋群的驳斥之后,泽田的“大铁锤作战”又成为向前呆板突进的短促突袭。十二日日军向诸暨以南地区索敌攻击,但是没找到国军主力。日军战史简短记载“十二日开始攻击,聚集在诸暨南方的中国军十个师之中将其五个师加以包围击灭。于十六日开始反攻,于五月二十五日结束了作战”。事实上日军连一个师也没打到。日军战史变相地承认此点,在战果中日军指出战场上的“遗弃死体”为二千四百人。即使是灌水后的战报,这仍与“击灭五个师”的陈述不相符合。泽田的歼灭作战最后以在战报上文词的夸饰结束。日军战史并指出此役日军阵亡七十五人,负伤一百七十二人。
              国军之所以没有在诸暨与日军进行会战是因为顾长官看出第十三军有意包围歼灭国军的野战军。于是当日军推进到诸暨以南时国军各部均转入侧翼。五月十六日,日军结束其徒劳无功的行军开始撤退。二十一日,日军放弃诸暨。
            八、尾声
              在海防作战结束之后,蒋委员长电谕第三战区对俞济时总指挥进行议处。顾祝同长官为此作极公正的呈覆:
              “浙东沿海战役,俞济时所属各师均系浙省地方自卫团改编,该员努力整训之后纪律进步战力增强,当敌犯宁波时该员躬亲督战,以劣势兵力拒止优势之敌,赖以安定。所属第一九四师师长陈德法、暂三十三师师长劳冠英、暂三十四师团长周力行等均能达成任务。惟浙东兵力单薄,海防辽阔,且多由地方团队担任。该员负责心切,督饬过严,不免有开罪地方之处。对报告不迅速,功罪相抵,未便予以议处”。
              浙东的海防作战原在不可能成功的态势下展开,俞济时将军在战后四十年回忆道:“浙东之役,我故乡宁波在战火点燃后第三天陷敌,为余半生戎马生涯中最抱憾之事……浙东海防,有其名而无其实,余负斯责,进不能有所建树,退亦不能有所弥补,甚至无从表白心迹,更无从辩解陈述。其它任何措词,皆近诿过,言之无益……总之,浙东一役,使我故乡沦入敌手,使我父老、兄弟、姐妹流离失所,伊谁之疚?为何如此?故特记之,以志勿忘”。
              四十年后,俞上将依然为故乡在自己手上沦陷而倍受煎熬(注十六)。
              浙东海防虽然遭到日军掠夺,但是其结果全如军委会所料。即使日军能任意攻占浙东的每一个港口,但是日军为截断这些商港所浪费的兵力使其中国派遣军感到颇不划算,而攻占后更不可能继之以长期的占领。即使占领,对抗战全局也不能造成重大影响。中国最大的军用物资输入线俄国与法属越南已被日军截断,宁波等以商业船运为主的小商港之失守所能造成的冲击微乎其微。军委会对闽浙沿海的得失也就视为次要,并不斤斤计较。既不在全国战略上分散兵力固守这段海防,更不会要求这两个省转入全面总体战。这种决策让俞济时将军注定不能在防海防务上一展身手,反而得受到失陷故乡的内外谴责。
              在日军退出海门不久,浙江大学法学院院长,其后长期于台湾担任中央日报社社长的阮毅成先生来到海门枫山,对浙海战役赋诗评述,其诗道:
              海之端为国之门,东南此是最前村。八万风雨登临峻,万里波涛落照昏。
              起伏轻帆胸有浪,高低断壁泪流痕。将军碧血经年洗,功过他时未易论。
              “功过他时未易论”,这首诗惊人地精确点出浙东海防作战在评价上难以深究其是非的特质。
还是死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