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在我国航天上的具体应用,产品材料利用率提高3倍,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8:30:25


本人2011年4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同年就职于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岗位名称为壳段与特殊功能结构设计。从工作至今共获得院级成果奖励14项,集团公司奖励1项,获得国防发明专利3项。作为工程组内先进制造专业的负责人,主要工作业绩表现在: (1)开拓新领域:在航天领域首次引入3D打印技术(LMD),并对其开展应用研究,目前成功应用于型号首飞,在航天领域尚属首创。通过采用3D打印技术成功解决了型号大尺寸复杂结构的制造问题,缩短了研制周期,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大大降低了成本,为保证型号顺利首飞奠定了基础。并且在研制过程中建立了与3D打印技术技术相适应的特种结构宽约束优化设计规范,实现了弹箭体轻质化结构设计方法从“多约束”到“宽约束”的跨越式发展;形成基于“3D打印技术”的特种结构系统的检测和验收规范;开辟新型航天飞行器“结构设计-先进制造”融合一体化新模式。作为主笔人成功申报总装3D打印制造技术推广应用项目,进一步拓展3D打印技术在航天运载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也为进一步实现3D打印技术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2)应用新技术:在院内首次采用基于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的设计方法,实现结构产品较传统方案减重20%以上,为型号轻质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3)机构新发展:完成了所内首个机电一体化产品—折叠翼的研制,也是我院乃至集团公司第一个可以实现自动展开、锁紧以及自动回收的折叠翼产品,折叠翼的研制扩展了室内乃至所内的设计领域。
工作简历
时间(从某年到某年): 2011.4~至今 工作单位: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职务: 无
时间(从某年到某年):  工作单位:  职务:
时间(从某年到某年):  工作单位:  职务:
获奖情况
获奖时间:2012.6 获奖项目名称:某快速连接装置 奖项名称:国防发明专利 授奖部门:
获奖时间:2012.6 获奖项目名称:一种操作口盖快速安装、拆卸连接装置 奖项名称:国防发明专利 授奖部门:
获奖时间:2014.5 获奖项目名称:一种适用于高内压环境的网络切割瓜瓣分离级间段结构 奖项名称:国防发明专利 授奖部门:
参与重大项目经验
参加工作以来,参与多个结构的研制工作,下面主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工作: (1)某新型飞行器,其中某结构具有尺寸规模大,热力载荷环境十分恶劣,重量要求异常苛刻的特点,成为型号研制的瓶颈。作为主管设计,通过采用基于3D打印技术的设计方法,充分发挥拓扑优化的优势,成功解决了结构的轻质化设计,复杂结构的制造问题,缩短了研制周期,提高了材料利用率,降低了成本,为保证型号顺利首飞奠定了基础。研制过程中对3D打印技术(LMD)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与研究,对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建立了基于3D打印技术的特种结构宽约束优化设计规范、系统检测和验收规范、性能评定准则等,为3D打印技术在航天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型号研制,锻炼了设计水平,提高了设计抓总能力,统筹协调能力,以及技术攻关能力,积累了3D打印技术的使用经验。 (2)作为某飞行器的某部段结构主管设计,在集团公司内首次引入钛合金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在其基础上通过优化设计,实现结构产品较传统工艺方案减重20%以上,为型号轻质化设计奠定了基础;通过型号研制,体会到先进制造技术带来的优势,增强了把握先进制造技术前沿的观念,以及在设计单位引入新技术应用的过程、思路、方法。更加体会到在设计中考虑工艺的重要性,努力实现设计工艺一体化。 (3)作为某型号特殊功能机构设计,完成了单位首个机电一体化产品—折叠翼的研制,也是我院乃至集团公司第一个可以实现自动展开、锁紧以及自动回收的折叠翼产品。为实现型号一体化运输,快速发射奠定了基础。折叠翼涉及翼体结构、防热结构、翼展机构、机电一体化设计、电气控制接口等多个专业领域,具有设计难度大,设计范围广,协调量大的特点。通过创新思维,成功解决了承载、防热与折叠锁紧等多项关键技术,并完成原理性试验件的生产,进行了折叠翼原理性展开试验、电机联调试验,折叠展开平稳顺畅,各项指标均满足总体指标设要求。该结构的研制扩展了我室乃至研究所的设计领域。通过型号结构研制,锻炼了创新思维,提高了跨学科协调能力。熟悉了机电产品的设计思路,研制流程,掌握了设计的关键环节。

以设计为手段,推动设计产业发展的事迹
(1)在航天领域引入了3D打印技术,对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的设计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体现在:①设计水平的提高,3D打印技术转变了产品设计理念,在某结构产品研制过程中建立了与3D打印技术相适应的特种结构宽约束优化设计规范,实现了弹箭体轻质化结构设计方法从“多约束”到“宽约束”的跨越式发展。②提高了设计效率,开辟新型航天飞行器“结构设计-先进制造”融合一体化新模式,实现了模型到实物的无图化生产模式。在某结构研制过程中通过采用3D打印技术,使得产品研制周期较传统工艺节约一半以上。③革新了研制流程。在研制初期模型设计阶段,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快速完成模型制作,并对其进行评价,检测是否达到设计意图。也能够避免重大的设计失误,延误型号研制周期。④促进了设计创新。运载火箭研究院成功举办第一届基于3D打印技术的设计大赛,在限制产品材料、重量、外形轮廓尺寸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想象进行结构设计。在后来的某型号结构设计中,采用了设计大赛的部分成果。取得了较好的设计效果。 (2)拓展了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的设计领域。在某型号研制过程中,设计完成了所内首个机电一体化产品,也是我院乃至集团公司第一个可以实现自动展开、锁紧以及自动回收的折叠翼产品。为实现型号一体化运输,快速发射奠定了基础。折叠翼涉及翼体结构、防热结构、翼展机构、机电一体化设计、电气控制、电磁产品等多个专业领域,成功解决了承载、防热与折叠锁紧等多项关键技术,并完成了试验验证。通过折叠翼的研制,带动了所内机构专业的发展,目前正在筹备建立机构实验室。 (3)加强了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的设计薄弱领域。在某重大专项型号研制过程中,面临某部段不仅载荷较大,热环境极其恶劣,创所内历史之最。通过研制攻关,综合运用复合材料2.5D编织、3D仿形以及Z相缝合加强等新型防热技术,实现15兆瓦级的热流防护,突破了长航时大热流防热技术。并通过采用迷宫式设计、碳石英复合材料、石墨材料等,完成了高热流的动密封问题。实现了所内运载结构防热技术的新突破,成为防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并且在大热流 防热结构的验证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新的试验方法、思路,形成了相应的试验规范。在防热结构研制过程中,锻炼了热结构专业队伍,目前防热专业工程组正在论证中。

以设计为手段,体现设计市场价值的事迹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作为科研单位,其设计的市场价值主要体现在降低产品的成本方面。 (1)首先在航天领域引入3D打印技术,通过采用基于3D打印技术的宽约束设计,进行产品轻质化设计,提高结构承载效率,降低产品质量,提高材料利用率。例如在某型号翼类结构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化设计技术,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制造,产品重量较传统工艺减少了21%。其次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通过采用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制造环节材料利用率,而且可以大大缩短制造时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在某型号某钛合金骨架结构设计过程中,通过使用3D打印技术,使得材料率用率较传统锻造工艺提高2.43倍;制造周期由铸造3个月,锻造1.5个月,缩短为15天,缩短研制周期1/2以上;而在某大型翼类结构中材料利用率更是提高了4.97倍;制造周期由铸造4个月以上,锻造机加2个月以上,缩短为1个月,缩短研制周期1/2以上,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 (2)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首次采用基于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的一体化设计技术。钛合金超塑成形/ 扩散连接( SPF/DB )作为结构整体成形制造工艺,便于实现弹体结构轻量化、高强度、力热一体化设计。首先该设计技术特别适合于翼舵类结构产品,通过采用超塑成形/ 扩散连接结构减重普遍在20%以上,例如在型号尾翼结构研制过程中,苛刻的质量要求,成为研制过程中的一大障碍,通过采用基于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的一体化设计技术,实现了结构减重30%,为实现飞行器轻质化设计奠定了基础。其次传统尾翼结构采用蒙皮桁条铆接结构,工序异常繁多,复杂,涉计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而采用基于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的一体化设计技术,充分发挥一体化成形的优势,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http://www.ddfchina.com/index.php/Activities/outStandindex/id/112/nid/576/rid/100

本人2011年4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同年就职于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岗位名称为壳段与特殊功能结构设计。从工作至今共获得院级成果奖励14项,集团公司奖励1项,获得国防发明专利3项。作为工程组内先进制造专业的负责人,主要工作业绩表现在: (1)开拓新领域:在航天领域首次引入3D打印技术(LMD),并对其开展应用研究,目前成功应用于型号首飞,在航天领域尚属首创。通过采用3D打印技术成功解决了型号大尺寸复杂结构的制造问题,缩短了研制周期,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大大降低了成本,为保证型号顺利首飞奠定了基础。并且在研制过程中建立了与3D打印技术技术相适应的特种结构宽约束优化设计规范,实现了弹箭体轻质化结构设计方法从“多约束”到“宽约束”的跨越式发展;形成基于“3D打印技术”的特种结构系统的检测和验收规范;开辟新型航天飞行器“结构设计-先进制造”融合一体化新模式。作为主笔人成功申报总装3D打印制造技术推广应用项目,进一步拓展3D打印技术在航天运载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也为进一步实现3D打印技术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2)应用新技术:在院内首次采用基于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的设计方法,实现结构产品较传统方案减重20%以上,为型号轻质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3)机构新发展:完成了所内首个机电一体化产品—折叠翼的研制,也是我院乃至集团公司第一个可以实现自动展开、锁紧以及自动回收的折叠翼产品,折叠翼的研制扩展了室内乃至所内的设计领域。
工作简历
时间(从某年到某年): 2011.4~至今 工作单位: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职务: 无
时间(从某年到某年):  工作单位:  职务:
时间(从某年到某年):  工作单位:  职务:
获奖情况
获奖时间:2012.6 获奖项目名称:某快速连接装置 奖项名称:国防发明专利 授奖部门:
获奖时间:2012.6 获奖项目名称:一种操作口盖快速安装、拆卸连接装置 奖项名称:国防发明专利 授奖部门:
获奖时间:2014.5 获奖项目名称:一种适用于高内压环境的网络切割瓜瓣分离级间段结构 奖项名称:国防发明专利 授奖部门:
参与重大项目经验
参加工作以来,参与多个结构的研制工作,下面主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工作: (1)某新型飞行器,其中某结构具有尺寸规模大,热力载荷环境十分恶劣,重量要求异常苛刻的特点,成为型号研制的瓶颈。作为主管设计,通过采用基于3D打印技术的设计方法,充分发挥拓扑优化的优势,成功解决了结构的轻质化设计,复杂结构的制造问题,缩短了研制周期,提高了材料利用率,降低了成本,为保证型号顺利首飞奠定了基础。研制过程中对3D打印技术(LMD)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与研究,对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建立了基于3D打印技术的特种结构宽约束优化设计规范、系统检测和验收规范、性能评定准则等,为3D打印技术在航天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型号研制,锻炼了设计水平,提高了设计抓总能力,统筹协调能力,以及技术攻关能力,积累了3D打印技术的使用经验。 (2)作为某飞行器的某部段结构主管设计,在集团公司内首次引入钛合金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在其基础上通过优化设计,实现结构产品较传统工艺方案减重20%以上,为型号轻质化设计奠定了基础;通过型号研制,体会到先进制造技术带来的优势,增强了把握先进制造技术前沿的观念,以及在设计单位引入新技术应用的过程、思路、方法。更加体会到在设计中考虑工艺的重要性,努力实现设计工艺一体化。 (3)作为某型号特殊功能机构设计,完成了单位首个机电一体化产品—折叠翼的研制,也是我院乃至集团公司第一个可以实现自动展开、锁紧以及自动回收的折叠翼产品。为实现型号一体化运输,快速发射奠定了基础。折叠翼涉及翼体结构、防热结构、翼展机构、机电一体化设计、电气控制接口等多个专业领域,具有设计难度大,设计范围广,协调量大的特点。通过创新思维,成功解决了承载、防热与折叠锁紧等多项关键技术,并完成原理性试验件的生产,进行了折叠翼原理性展开试验、电机联调试验,折叠展开平稳顺畅,各项指标均满足总体指标设要求。该结构的研制扩展了我室乃至研究所的设计领域。通过型号结构研制,锻炼了创新思维,提高了跨学科协调能力。熟悉了机电产品的设计思路,研制流程,掌握了设计的关键环节。

以设计为手段,推动设计产业发展的事迹
(1)在航天领域引入了3D打印技术,对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的设计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体现在:①设计水平的提高,3D打印技术转变了产品设计理念,在某结构产品研制过程中建立了与3D打印技术相适应的特种结构宽约束优化设计规范,实现了弹箭体轻质化结构设计方法从“多约束”到“宽约束”的跨越式发展。②提高了设计效率,开辟新型航天飞行器“结构设计-先进制造”融合一体化新模式,实现了模型到实物的无图化生产模式。在某结构研制过程中通过采用3D打印技术,使得产品研制周期较传统工艺节约一半以上。③革新了研制流程。在研制初期模型设计阶段,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快速完成模型制作,并对其进行评价,检测是否达到设计意图。也能够避免重大的设计失误,延误型号研制周期。④促进了设计创新。运载火箭研究院成功举办第一届基于3D打印技术的设计大赛,在限制产品材料、重量、外形轮廓尺寸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想象进行结构设计。在后来的某型号结构设计中,采用了设计大赛的部分成果。取得了较好的设计效果。 (2)拓展了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的设计领域。在某型号研制过程中,设计完成了所内首个机电一体化产品,也是我院乃至集团公司第一个可以实现自动展开、锁紧以及自动回收的折叠翼产品。为实现型号一体化运输,快速发射奠定了基础。折叠翼涉及翼体结构、防热结构、翼展机构、机电一体化设计、电气控制、电磁产品等多个专业领域,成功解决了承载、防热与折叠锁紧等多项关键技术,并完成了试验验证。通过折叠翼的研制,带动了所内机构专业的发展,目前正在筹备建立机构实验室。 (3)加强了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的设计薄弱领域。在某重大专项型号研制过程中,面临某部段不仅载荷较大,热环境极其恶劣,创所内历史之最。通过研制攻关,综合运用复合材料2.5D编织、3D仿形以及Z相缝合加强等新型防热技术,实现15兆瓦级的热流防护,突破了长航时大热流防热技术。并通过采用迷宫式设计、碳石英复合材料、石墨材料等,完成了高热流的动密封问题。实现了所内运载结构防热技术的新突破,成为防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并且在大热流 防热结构的验证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新的试验方法、思路,形成了相应的试验规范。在防热结构研制过程中,锻炼了热结构专业队伍,目前防热专业工程组正在论证中。

以设计为手段,体现设计市场价值的事迹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作为科研单位,其设计的市场价值主要体现在降低产品的成本方面。 (1)首先在航天领域引入3D打印技术,通过采用基于3D打印技术的宽约束设计,进行产品轻质化设计,提高结构承载效率,降低产品质量,提高材料利用率。例如在某型号翼类结构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化设计技术,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制造,产品重量较传统工艺减少了21%。其次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通过采用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制造环节材料利用率,而且可以大大缩短制造时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在某型号某钛合金骨架结构设计过程中,通过使用3D打印技术,使得材料率用率较传统锻造工艺提高2.43倍;制造周期由铸造3个月,锻造1.5个月,缩短为15天,缩短研制周期1/2以上;而在某大型翼类结构中材料利用率更是提高了4.97倍;制造周期由铸造4个月以上,锻造机加2个月以上,缩短为1个月,缩短研制周期1/2以上,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 (2)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首次采用基于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的一体化设计技术。钛合金超塑成形/ 扩散连接( SPF/DB )作为结构整体成形制造工艺,便于实现弹体结构轻量化、高强度、力热一体化设计。首先该设计技术特别适合于翼舵类结构产品,通过采用超塑成形/ 扩散连接结构减重普遍在20%以上,例如在型号尾翼结构研制过程中,苛刻的质量要求,成为研制过程中的一大障碍,通过采用基于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的一体化设计技术,实现了结构减重30%,为实现飞行器轻质化设计奠定了基础。其次传统尾翼结构采用蒙皮桁条铆接结构,工序异常繁多,复杂,涉计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而采用基于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的一体化设计技术,充分发挥一体化成形的优势,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http://www.ddfchina.com/index.php/Activities/outStandindex/id/112/nid/576/rid/100
围绕设计主题,阐述个人绿色设计理念
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环境设计,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包括绿色材料的选择设计、绿色制造过程设计,产品可回收利用设计等。因此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而3D打印技术作为增材制造的新技术,采用材料累加法的原理制造产品,而非传统的减材料方法造成较大的材料浪费,可称之为绿色制造。而在航天领域引入3D打印技术,是本人对绿色设计最好的诠释。 首先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基于3D打印技术的宽约束设计,能够更好的利用拓扑优化技术,进行轻质化设计,降低产品重量,从而提高材料利用率,践行绿色设计理念,尤其是对于大型复杂零件,效果更加明显。例如在某型号翼类结构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化设计技术,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制造,产品重量较传统工艺减少了21%。 其次在结构生产制造过程中,采用3D打印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材料利用率,尤其是在钛合金等重要的战略资源方面尤其重要,例如在某钛合金骨架结构设计过程中,通过使用3D打印技术,使得材料率用率较传统锻造工艺提高2.43倍;而在某大型翼类结构中材料利用率更是提高了4.97倍。同时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通过使用3D打印技术避免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现象。 再次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力热一体化设计,避免防热复合材料的使用,也能够使得纯金属产品更好的回收利用。例如在某结构设计过程中,使用全钛结构,充分发挥钛合金优异的高温性能,避免了有机防热涂层或者环氧基防热复合材料的使用,因为防热涂层以及防热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属于特殊工种,对人体有害,并且该类产品无法回收利用。 此外模块化、产品化也是绿色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功能模块,满足不同需求。既可以很好的解决产品品种规格,又可以缩短产品设计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目前作为产品化小组成员,已在工程组内完成所有部段产品的归类,通过优化组合,初步完成了产品化体系的顶层设计规划,并选择其中的部分产品进行试点,目前已完成了首套产品化图纸。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绿色设计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是设计发展的一大趋势。
恭喜设计部门的同志,希望能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