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适时改革行政区划 建省县两级政府体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26:45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881742083031040/20050831/623460.shtml


       凤凰卫视8月31日消息 综合报道,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勇透露,「十一五」期间,中国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走一条有自身特色的集约式城镇化道路,适时启动行政区划试点改革。

行政区划改革的时机基本成熟

      学者张占斌5月中旬在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上撰文称,从各地的改革实践和政策研究部门及专家学者讨论的情况看,中国着手行政区划改革的时机已基本成熟,可重点考虑先在中间层次进行突破性尝试。

      张占斌认为,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是在计划经济年代逐步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以后仅有小规模小范围的调整。现在来看,伴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合作和横向联合日益扩大,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导致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增多,也对调整改革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更迫切要求,而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的发展观也需要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有新的统筹安排。

「十一五」期间适时启动

       刘勇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将适时启动该项改革,包括实行区域城镇政府和区域辖区政府分置,城镇政府归区域辖区政府领导,城镇政府的职能仅限于城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城镇公共服务;适当调整行政区划,建立省县两级地方政府体制,相应地取消城镇的行政级别,仅按人口规模划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除首都、省会城市及若干中心城市外,所有的城市原则上都归县政府行政管辖等。

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

      刘勇指出,集约式城镇化道路,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与现行的人为行政区划调整方式的城镇化道路,有着本质的不同。集约式城镇化道路,强调的是人口的非农业化,以及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产业在特定区域的聚集。人为的城镇化模式,根源于「市管县」的行政体制,通过「县改市」、「市改区」、「乡改镇」等行政区划变更方式,将整块行政区人为地「划」为城镇,而不考虑区内人口是否真的享受到了城镇生活。

      刘勇强调,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的关键,是改变目前「整体设市」模式,逐步恢复和推行以往「切块设市」模式,并可试行「县管市」的行政体系。「切块设市」更有利于城镇发挥对外辐射的功能,同时也有利于县市之间形成合理的土地利用博弈机制。

重点在中间层次突破

       张占斌指出,鉴于行政区划改革牵涉面比较广,尤其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到位。因此,重点考虑先在中间层次进行突破性尝试。目前,中央决策在中间层的落实面临着比较严重的梗阻问题,宏观调控等政策在一些地方也存在着打折扣的现象,政令不够畅通。而经济过热难以抑制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也多与此层面的投资热情和冲动密切相关。中国政府管理层次多,隶属关系复杂,管理半径过长,行政分割严重,行政成本过多,也主要出自中间层改革滞后,多年没有解决管理幅度和管理规模过大的问题。

可适当增设直辖市

       张占斌提出,调整中间层的行政隶属关系,可以适当减少管理层次。主要改革内容可考虑:适当增设中央直辖市;省直管县;缩小管理幅度。这样做有助于打破行政分割,缩短管理半径,节省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城市支持农村,保证中央加强对基层公共服务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减轻县乡两级财政压力,加强城乡统筹,也有实际作用。

       他说,中间层领导能力比较强、经验比较丰富,并且有重庆增设直辖市直管县以及河南、湖北、浙江等省在财政上直管县的“强县扩权”改革实践经验,上下推动中间改革的社会基础已经形成,操作起来难度不会太大,不易出现大的震动和风险。即使出现一些局部问题,也比较容易控制和解决。从中间层入手,容易形成中间层之间的改革竞争机制,有助于发挥中间层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改革的推动力量和利益机制,便于中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并以此推动行政区划改革开始起步。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881742083031040/20050831/623460.shtml


       凤凰卫视8月31日消息 综合报道,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勇透露,「十一五」期间,中国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走一条有自身特色的集约式城镇化道路,适时启动行政区划试点改革。

行政区划改革的时机基本成熟

      学者张占斌5月中旬在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上撰文称,从各地的改革实践和政策研究部门及专家学者讨论的情况看,中国着手行政区划改革的时机已基本成熟,可重点考虑先在中间层次进行突破性尝试。

      张占斌认为,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是在计划经济年代逐步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以后仅有小规模小范围的调整。现在来看,伴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合作和横向联合日益扩大,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导致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增多,也对调整改革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更迫切要求,而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的发展观也需要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有新的统筹安排。

「十一五」期间适时启动

       刘勇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将适时启动该项改革,包括实行区域城镇政府和区域辖区政府分置,城镇政府归区域辖区政府领导,城镇政府的职能仅限于城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城镇公共服务;适当调整行政区划,建立省县两级地方政府体制,相应地取消城镇的行政级别,仅按人口规模划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除首都、省会城市及若干中心城市外,所有的城市原则上都归县政府行政管辖等。

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

      刘勇指出,集约式城镇化道路,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与现行的人为行政区划调整方式的城镇化道路,有着本质的不同。集约式城镇化道路,强调的是人口的非农业化,以及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产业在特定区域的聚集。人为的城镇化模式,根源于「市管县」的行政体制,通过「县改市」、「市改区」、「乡改镇」等行政区划变更方式,将整块行政区人为地「划」为城镇,而不考虑区内人口是否真的享受到了城镇生活。

      刘勇强调,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的关键,是改变目前「整体设市」模式,逐步恢复和推行以往「切块设市」模式,并可试行「县管市」的行政体系。「切块设市」更有利于城镇发挥对外辐射的功能,同时也有利于县市之间形成合理的土地利用博弈机制。

重点在中间层次突破

       张占斌指出,鉴于行政区划改革牵涉面比较广,尤其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到位。因此,重点考虑先在中间层次进行突破性尝试。目前,中央决策在中间层的落实面临着比较严重的梗阻问题,宏观调控等政策在一些地方也存在着打折扣的现象,政令不够畅通。而经济过热难以抑制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也多与此层面的投资热情和冲动密切相关。中国政府管理层次多,隶属关系复杂,管理半径过长,行政分割严重,行政成本过多,也主要出自中间层改革滞后,多年没有解决管理幅度和管理规模过大的问题。

可适当增设直辖市

       张占斌提出,调整中间层的行政隶属关系,可以适当减少管理层次。主要改革内容可考虑:适当增设中央直辖市;省直管县;缩小管理幅度。这样做有助于打破行政分割,缩短管理半径,节省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城市支持农村,保证中央加强对基层公共服务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减轻县乡两级财政压力,加强城乡统筹,也有实际作用。

       他说,中间层领导能力比较强、经验比较丰富,并且有重庆增设直辖市直管县以及河南、湖北、浙江等省在财政上直管县的“强县扩权”改革实践经验,上下推动中间改革的社会基础已经形成,操作起来难度不会太大,不易出现大的震动和风险。即使出现一些局部问题,也比较容易控制和解决。从中间层入手,容易形成中间层之间的改革竞争机制,有助于发挥中间层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改革的推动力量和利益机制,便于中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并以此推动行政区划改革开始起步。
取消违法的地级行政单位.
不是很明白呢?
是应该减少地级行政
行政官员是否一并减少?
   会引发很多大混乱……
取消乡镇一级的建制,这个比地级的似乎更紧要.因为最多的贫困人口负担最重的恰恰是乡镇一级的建制人员.同时严格控制县一级的人员配置.也许在有的时候,我们该和国外学学,提高效率,不见得要多少人,关键是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