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穿“超女民主”的神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58:48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508290160.asp

  2005-08-29 09:22:19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2005年的夏天,从湘江之畔刮来的“超级女声”风暴,席卷整个中国,终于尘埃落定。一档娱乐节目,为什么会牵动千百万人心,让大家如痴如醉?据说是因为在中国试验了一把“娱乐民主”: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发短信投票,决定每一场结局。在“超女”评选中,歌迷们的确表现出超乎异常的参与和组织热情,短信投票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左右了每场的结局。有评论热烈称赞这一“超女民主”,视之为中国民主一次大规模的沙盘预演。


  五四以来,民主与科学一样,成为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民主一旦被理想化、乌托邦化,就会被化约为某种简单的东西,比如民众意志、全民投票等。的确,在许多中国人观念里面,民主就是一种投票政治,仿佛老百姓只要拥有了投票权,人民的意志就因此实现了。于是,“超级女声”稍稍玩弄了一下短信投票,马上被赋予了“娱乐民主”的崇高价值。


  我要说的是,以投票为核心的“超女民主”,不是一种好的民主,而是一种具有内在颠覆、自我否定的民粹式民主。其背后隐藏着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短信投票的方式,制造一种民意至上的虚幻感,以此实现主办方隐秘的权力意志和商业欲望。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超级女声”中的[B]几大疑点[/B]。


[B]  第一,民主不仅体现为公众投票,而且体现在公众投票拥有直接的、最后的决定权,以此体现人民意志的至高无上性[/B]。“超级女声”的竞赛规则是:由评委和短信投票分别选出两位最差的选手,上PK台决斗,最后由大众评审团投票决定其中一人落选。在这一规则中,所谓的公众直选,其作用只占1/3,且不具最后决定性。而掌握了核心权力的,是那个面目暧昧的大众评审团。其性质与其说是民意的“代议士”,倒不如说是中国特色的代表制。因为这35个关键人选,并非由民意决定,而是由主办方幕后遴选。常识告诉我们,被谁选出,对谁负责。于是,数百万短信投票所体现的民意,最后终究要由这些代表了主办方意志的“大众评审团”来集中,好一个漂亮的民主集中制!


[B]  第二,比投票更重要的是,民主还必须拥有一套公开的、透明的稳定程序。法定规则只能在事先的“无知之幕”下讨论产生,一经确定,不能因人为的意志(无论其来自长官还是民众)轻易改变。[/B]前述的“超级女声”通行规则,到最后决赛时,被莫名其妙地改变,由原来羞羞答答的“半民主”,变为“全民主”,完全由短信选票决出前三名。从实质正义来看,似乎是进步,好像彻底体现了民意。但从程序正义而言,属于违法。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人站出来质疑主办方对规则的任意改变,包括被剥夺了资格的三位评委和35名大众评审团成员。这只能印证了眼下大红大紫的施米特理论:这次竞赛的“主权者”,不是短信所体现的民意,也不是评委或大众评审团,前者是被利用的,后者是被御用的。真正的“主权者”,正是可以任意改变规则、解释规则的主办方——其在“紧急的例外情况下”拥有重新制订规则的至高无上的“决断权”。


[B]  第三,按照哈贝马斯的经典论述,公共决策的合法性不仅体现在公众的投票上,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公众的自由讨论。“[/B]超级女声”中唯一的公共讨论,是代表专家意见的评委现场点评。在初赛阶段,评委尚可自由地发表意见,越到后来,迫于民意的强大压力,评委们个个噤若寒蝉,只有赞美的份儿。到了最后的决赛,连这一可怜的发言权也被剥夺了。[B]当一种民主,容不得异己,容不得批评,只许欢呼、只许歌颂的时候,那就是暴政了,那就是从约翰·密尔到托克维尔一直警惕的“多数人的暴政”。欢呼式的民主、赞美式的民主,是缺乏合法性的民主,也是中国历史上曾经领教过多次的广场大民主。[/B]


  [B]第四,大众时代的民主应该是不设门槛的,一个人不能因为其贫穷而被剥夺投票的权利。“[/B]超级女声”投票的门槛何其之高,平时一角钱的短信,竟然被抬高到一元钱。表面上“超女”的投票是平等的,但其背后充满了金钱的元素,囊中羞涩的广大民众,不得不考虑参与的成本,而对于有钱者来说,可以一掷千金买卡买票,用金钱影响选举的结果。不是有报道说,某大款一口气出资50万元,买手机卡去投票吗?


[B]  投票本身不是民主,只是民主的一个环节。真正的民主除了投票之外,还要有透明的程序、平等的权利、自由的讨论、对异己的尊重以及超越一切个人意志的公正规则。这一切的一切,正是“超女民主”所匮乏的。[/B]


[B]  所谓的“超女民主”,只是一种民粹式民主。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民粹式民主正是权力意志的最好掩护。[/B]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508290160.asp

  2005-08-29 09:22:19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2005年的夏天,从湘江之畔刮来的“超级女声”风暴,席卷整个中国,终于尘埃落定。一档娱乐节目,为什么会牵动千百万人心,让大家如痴如醉?据说是因为在中国试验了一把“娱乐民主”: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发短信投票,决定每一场结局。在“超女”评选中,歌迷们的确表现出超乎异常的参与和组织热情,短信投票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左右了每场的结局。有评论热烈称赞这一“超女民主”,视之为中国民主一次大规模的沙盘预演。


  五四以来,民主与科学一样,成为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民主一旦被理想化、乌托邦化,就会被化约为某种简单的东西,比如民众意志、全民投票等。的确,在许多中国人观念里面,民主就是一种投票政治,仿佛老百姓只要拥有了投票权,人民的意志就因此实现了。于是,“超级女声”稍稍玩弄了一下短信投票,马上被赋予了“娱乐民主”的崇高价值。


  我要说的是,以投票为核心的“超女民主”,不是一种好的民主,而是一种具有内在颠覆、自我否定的民粹式民主。其背后隐藏着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短信投票的方式,制造一种民意至上的虚幻感,以此实现主办方隐秘的权力意志和商业欲望。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超级女声”中的[B]几大疑点[/B]。


[B]  第一,民主不仅体现为公众投票,而且体现在公众投票拥有直接的、最后的决定权,以此体现人民意志的至高无上性[/B]。“超级女声”的竞赛规则是:由评委和短信投票分别选出两位最差的选手,上PK台决斗,最后由大众评审团投票决定其中一人落选。在这一规则中,所谓的公众直选,其作用只占1/3,且不具最后决定性。而掌握了核心权力的,是那个面目暧昧的大众评审团。其性质与其说是民意的“代议士”,倒不如说是中国特色的代表制。因为这35个关键人选,并非由民意决定,而是由主办方幕后遴选。常识告诉我们,被谁选出,对谁负责。于是,数百万短信投票所体现的民意,最后终究要由这些代表了主办方意志的“大众评审团”来集中,好一个漂亮的民主集中制!


[B]  第二,比投票更重要的是,民主还必须拥有一套公开的、透明的稳定程序。法定规则只能在事先的“无知之幕”下讨论产生,一经确定,不能因人为的意志(无论其来自长官还是民众)轻易改变。[/B]前述的“超级女声”通行规则,到最后决赛时,被莫名其妙地改变,由原来羞羞答答的“半民主”,变为“全民主”,完全由短信选票决出前三名。从实质正义来看,似乎是进步,好像彻底体现了民意。但从程序正义而言,属于违法。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人站出来质疑主办方对规则的任意改变,包括被剥夺了资格的三位评委和35名大众评审团成员。这只能印证了眼下大红大紫的施米特理论:这次竞赛的“主权者”,不是短信所体现的民意,也不是评委或大众评审团,前者是被利用的,后者是被御用的。真正的“主权者”,正是可以任意改变规则、解释规则的主办方——其在“紧急的例外情况下”拥有重新制订规则的至高无上的“决断权”。


[B]  第三,按照哈贝马斯的经典论述,公共决策的合法性不仅体现在公众的投票上,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公众的自由讨论。“[/B]超级女声”中唯一的公共讨论,是代表专家意见的评委现场点评。在初赛阶段,评委尚可自由地发表意见,越到后来,迫于民意的强大压力,评委们个个噤若寒蝉,只有赞美的份儿。到了最后的决赛,连这一可怜的发言权也被剥夺了。[B]当一种民主,容不得异己,容不得批评,只许欢呼、只许歌颂的时候,那就是暴政了,那就是从约翰·密尔到托克维尔一直警惕的“多数人的暴政”。欢呼式的民主、赞美式的民主,是缺乏合法性的民主,也是中国历史上曾经领教过多次的广场大民主。[/B]


  [B]第四,大众时代的民主应该是不设门槛的,一个人不能因为其贫穷而被剥夺投票的权利。“[/B]超级女声”投票的门槛何其之高,平时一角钱的短信,竟然被抬高到一元钱。表面上“超女”的投票是平等的,但其背后充满了金钱的元素,囊中羞涩的广大民众,不得不考虑参与的成本,而对于有钱者来说,可以一掷千金买卡买票,用金钱影响选举的结果。不是有报道说,某大款一口气出资50万元,买手机卡去投票吗?


[B]  投票本身不是民主,只是民主的一个环节。真正的民主除了投票之外,还要有透明的程序、平等的权利、自由的讨论、对异己的尊重以及超越一切个人意志的公正规则。这一切的一切,正是“超女民主”所匮乏的。[/B]


[B]  所谓的“超女民主”,只是一种民粹式民主。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民粹式民主正是权力意志的最好掩护。[/B]

他們唱的好聽阿!!我到上海後想看看他們有沒有出CD..
个人不关心超女
但赞同作者关于选举,民主,民粹的论述
也希望大家勿将眼光仅仅局限在标题上而忽略了对文章主要观点的分析


PS:如果大家认为此帖不符茶馆站义
待充分讨论后自会转移他处
谢谢
[B]以下是引用[I]馬眼看人[/I]在2005-8-30 10:34:00的发言:[/B][BR]他們唱的好聽阿!!我到上海後想看看他們有沒有出CD..

理解你的心情
不过该文重要的地方个人认为是其中的非娱乐论述
本来就是一场纯娱乐性质的活动。。却被某些人套上莫名其妙的光环。。。
晕呼。。。
[em01]
就是玩呵.
理解你[em01][em01][em01]
路过,礼貌性回贴
娱乐政治化本身就很可笑。
眼盘NENE也不稀饭超级女声啊~~~~~~~~~
[B]以下是引用[I]dream1977[/I]在2005-8-30 12:36:00的发言:[/B][BR]娱乐政治化本身就很可笑。
超女我也喜欢看,不可否认她确实反映了一定的民主思想,至少从制度设计上看是这样。
超女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偶像,自由讨论,可以自由结为一个个团体为自己的偶像助威、出谋划策,超女参与者和偶像之间
存在准实时的信息互通,通过前线fans转达,通过UC实时交流等等。超女fans在舆论上贬低对手的同时,也存在相当的自律
,整个组织的行为是相当理性的,可以去凉粉基地看看。
超女fans通过短信和网上舆论实现了对评委对主办方的一种制约,甚至可以进行弹劾,柯以敏下课即是一次成功的弹劾。
大众评委选举的规则和过程虽然不透明,但大众评委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受评委控制的,对现场效果来说这是对评委的一种制衡角色。
短信投票已经是成本相当低廉的投票方式了,特别是一人只投一票的情况下。且超女的最后冠军是由短信票数决定的。
娱乐在愚弄大众,大众也在玩弄娱乐!!!!
短信投票就是一人一票?那么出钱买无数张SIM卡算什么?

在真正的民主选举中,这是贿选,要坐牢的。。。
不仅仅是买很多手机卡的问题~~街上很多比卖花女还难缠的超女FANS们拉票的,哪怕你根本不知道超女是啥东西,几个人一缠,烦的不行也就让他们用手机投了,既然根本不知道超女是啥东西,那当时也不可能知道这条短信不止1毛,
呵呵,就像有人骂吴宗宪的节目庸俗一样。
超女本来就是庸俗的,非公正的东西。
>短信投票就是一人一票?那么出钱买无数张SIM卡算什么?

不是啊,我的意思是短信投票的时候,如果能够限制一人一票就好多了,会更公平一些,这样会加大拉票贿选的成本,同时缩小选手之间的差距,同时系统上又很容易实现这种限制。
呵呵,我不否认超女的游戏性,但我是从规则设计的角度来考虑的,既要保证它的游戏性,又要有比赛性,要娱乐又要公平,要煽情也要PK,要最大程度的参与又要能够控制,既要商业利益又不要触动了上头的规定,总之,这是很有挑战性的一项策划。
超女的火爆只能说明中国人口基数大
所带来的就是傻瓜特别多
这个节目就正好调动了他们
[em01][em01][em01]
商业炒作竟然按个民主光环恶心恶心……
[B]以下是引用[I]小丹尼[/I]在2005-8-30 19:22:00的发言:[/B][BR]短信投票就是一人一票?那么出钱买无数张SIM卡算什么?

在真正的民主选举中,这是贿选,要坐牢的。。。

一针见血!
问题的关键是选举与民主的关系
是否有了选举就是民主
选举要如何操作才不至于成为民粹
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民主这两个字已经成了时髦的词,到处乱贴了
呵呵, 超女是什么?
新京报

  许纪霖教授在《戳穿超女民主的神话》一文(8月30日《新京报》)中列举民主种种———“民主除了投票之外,还有透明的程序、平等的权利、自由的讨论、对异己的尊重以及超越一切个人意志的公正规则”,其中有些项目是可以合并的。简单地说,有两套民主:投票的民主和辩论的民主。后者比较晚近发展才出来,是对于投票民主的补充。这一点已经被广泛接受,即仅仅有投票的民主是不够的。

  超女并不缺少“自由讨论”

  许教授认为在超女的比赛中,缺少“自由讨论”,也就是说,缺少辩论的民主。我最初也有这样的感觉,甚至觉得现场那些仅仅使用最为简单的几个字喊口号的各路粉丝们,令人想起了《动物庄园》中只会喊“四条腿比两条腿好”。

  但是很快经“高人”指点,得知在新浪、百度、天涯等大网站,参与投票的人们之间,曾经有过大量自由和激烈的争辩。许教授文中所称“惟一的公共讨论,是代表专家意见的评委现场点评”,是比较不了解情况所致。不仅是“粉丝”,流行音乐的歌迷、从业人员、“专家”都参与了讨论。讨论的话题从唱歌技巧(例如张靓颖的海豚音)、到性别身份(例如李宇春的男女同体的形象)、以及节目的幕后操纵(例如评委人数的突然变动)等等,都是热门话题。

  接下来的问题是,超女有没有投票的民主?不能否认,“超女”在规则上是存在问题的。最大的疑问是,怎么能够撇清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审团与主办方之间不是雇主和雇员的关系?他们之间没有利益的分享与分割?这不是无端猜测,任何活动所需规则的前提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任何人都可能违反公正公平。那么,在定夺将谁PK的三方力量中,有两方是有些模糊可疑的。如果说专业评委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考虑到自己的专业水准会有所顾忌的话,那么,那个穿着一模一样的大众评审团,他们如何在公众眼中负起自己个人的责任,就不能得到严格保证。

  超女的场外投票作用非常关键

  在这种情况下,场外的投票是否起作用则是关键。

  那就要看看他们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是每次上PK台的两个人,其中一位是场外短信票数最低的,另一位是现场发挥不够好的,后者是专业评委现场选出来的,而前者则掌握在发送短信的人们手中。那就是说,如果场外短信的支持率足够高,最好是遥遥领先,那么这位选手就不可能上PK台;而只要不上PK台,她就保住了,不可能被淘汰。

  当然,非常有可能的是,场外短信支持率最高的,现场发挥可能最差,在专业评委的主持下,也上了PK台;所幸至少在决赛中,这种情况没有发生过。选手们在现场的争气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专业评委也要顾虑滔滔的民意吧。所以,你不能不承认,包括短信投票这个重要环节在内的“超女”选拔,其中是有一点点民主的。因此各路粉丝们在其中知道自己的票数是起作用的。

  而投票只是数量化的民意。在场外能形成压力的还有舆论,这是无法量度的民意。投票显示的是某个选手的人气指数,但舆论对比赛程序的关注,会对主办方形成心理威慑,使得他们必须考虑公正和公平。即使他们可以在程序上做手脚,甚至可以在票数上做手脚,一旦这么做,会产生什么样的舆论,是他们不得不去估量的。

  [B]“民粹式民主”不适合娱乐界[/B]

  许纪霖先生将超女滔滔的民意直接等于“民粹主义”,等于“多数人暴政”,这是我不赞成的。这两者之所以需要警惕,主要在于其非理性和暴力倾向,后者涉及无数人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与一场娱乐活动无关;而成熟的理性则要求我们在政治活动与非政治活动之间划清界限。“民粹式民主”,主要属于现实政治的范畴与光谱,涉及某些政策的制定及其后果,并不适合娱乐界。从超女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选手,她们既不担任公职,也不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连自己的前途也未必知道。

  [B]民主不是高不可攀的精英专利[/B]

  那么,把一场娱乐活动与“民主”联系起来就恰当啦?这正是我最想回答的。

[B]  因为这涉及到对于民主的理解。“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它并不是一个崇高伟大的目标;对于争取民主的人们来说,它是一个理想,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它有多么了不起,更加不意味着只有了不起的人,才能够去争取民主。在这个意义上,民主并不只是精英能从事的工作,也不只是他们的梦想,当然更加不是对于民主理论满腹经纶的专家学者们的长项和专利。认为民主的道路是由精英、专家学者所开辟,认为必须是理想主义者才能从事民主的工作,这些看法本身就是不民主的。[/B]

  虽然“超女”民主引起了巨大争议,但“超女”的主办方当然没有一点想要搞民主的意思,其实,现在的“超女民主”并没有多么了不起,它就是个“娱乐民主”,不是任何别的民主,不能将此等同于任何现实政治民主;但是同样,整天研究民主的人们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不能拿一个头脑中民主的蓝图,有几点几条,分哪些章节,要求它在大地上得到实现。

  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应该改变民主总是与精英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印象,改变民主几乎是高不可攀的印象。当然,如今的民主意识如此深入人心,与知识精英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崔卫平(北京学者)
大众电影的“百花奖”早几十年就把全民公投式民主深入人心了,还有个专家评的“金鸡奖”,连两院制都演示了。
现在小孩没见过世面。
有坛友问我是否反感超女
老实说
这个问题还真难回答
个人对超女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只是将其视做一种值得分析现象
以上是一篇相反观点的文章
希望大家加以参考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2005/0830/11@015423.html
新京报
  对于超女,知识界中的大多数人仍矜持地保持沉默。仅有的评论大多是否定性的,不是将之命名为“超级商业娱乐秀”,就是讥讽地称之为“全民愚乐”。个别灵敏者在其中发现了审美民主,但旋即指出所谓的审美民主是虚幻的———在背后操纵众生的是资本的力量。

  其实,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发起超级女声的力量可能的确来自资本,但参与者并不因此完全受资本的控制;相对合理的游戏规则让参与者体验到一种“主权在我”的自豪感,这正是超级女声大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超级女生的游戏规则无疑是民主的:三个专家评委、三十五个观众组成的大评委团、场外短信参与构成了三种分立的力量。这三种力量都不是虚幻的,均可能在关键时刻左右游戏的结果,决定选手的命运。它们的相互制衡使得整个游戏没有绝对的中心和权威,最终的结果取决于选手的发挥和三种力量的博弈。专家的权力固然较大,但人数不到大评委团的1/10,与场外数以百万计的短信参与者相比,更可谓“沧海三粟”。个别专家评委因为违背了众多观众的意愿而不得不退出,更使大多数参与者体验到了自己的力量。这种游戏规则让大多数人实实在在地拥有了权利,成为游戏的主权者。

  正是审美民主激发了千万人的参与激情。在他们作为评委团的成员时,在他们通过手机短信支持自己所喜爱的选手时,在他们以网络为媒介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他们显然将自己当作了整个活动的主人。虽然结果并不一定遂他们之愿,但他们毕竟作为主权者推动着游戏的进程。三种力量的博弈使结果充满不确定性,更令他们看重自己的决定和力量。他们不再唯权威的马首是瞻,而是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个体意志。整个游戏也确实以数字、场面、选手的笑容和眼泪、专家评委措辞的变化(由傲慢到温和乃至谦卑)体现了大多数人的意愿。即使最终的结局与某些参与者的预期正好相反,他们也至少可以从公布的短信数量上看到自己的力量和意志,体验主权在我的自豪感。作为能够给千万人以自豪感和力量感的游戏,超级女声的成功在于满足了国人在文化生活中当家作主的愿望,在于它是国人在娱乐领域的主权实践。

[B]  对于一档如此好的节目,知识界为什么仍会发出否定之声呢?归根结底在于对普通人的不信任态度。大多数国人仍然立不起来,是他们未说出的潜台词。在他们眼里,即使在大众文化领域,普通人也似乎没有能力做主,更遑论其他了。立不起来的人硬要立起来,自然只能以“愚民”的身份“愚乐”了。这种看法实际上仍建立在精英/大众的二分法之上,属于在世界范围内早已过时的逻辑。超级女声的成功本身就是对这种观点的最好反驳。一档娱乐节目因为有合理的游戏规则就激发了如此广泛而有序的参与,知识界还有什么理由怀疑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能力呢?如果有人认为这种真实的参与是“愚乐”,那么,我就不能不怀疑谁是真正的“愚民”了。[/B]

  人民终于在快乐的氛围中当家作主,虽然这是在娱乐节目中,但已足矣让人欣慰了。由于这档节目的成功,我不禁对中国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王晓华(广东学者)
民主,哪有真的?民主是由有权人、有钱人蒙蔽民众的遮羞布而已。美国有民主吗?民主是在有钱的基础上再谈民主,没有钱能选上总统纳才怪哪
超级女生(我知道写错了,不过就是不改)确实民主的预演,因为这个过程和我对民主的理解完全符合:公开的程序和秘密的交易结合构成框架,理性的欣赏和非理性的煽动结合构成过程,最后得出肯定不是最好,但是相对可以接受的结果。
说老实话,如果在政治领域的民主能达到超级女生的水准,那我就十分满意了。
民主不是保证优良政治决策的机制,民主在政治领域是通过汇集社会不同阶层集团意见,实现社会整合的方式——说白了就是,大家通过一个都能接受的程序决定谁来领导;民主在生活领域中的意义,就是一种大家都能参与的生活方式。
大家可以去看美国著名学者布尔斯廷的《民主的历程》,那里面基本都是在些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几乎没有政治领域的事情。民主的观念,归根到底是在生活领域培养起来的。超级女生和民主的关系,更多是一种社会文化观念的培养。
你可以说他粗俗不高雅,因为确实如此。但是民主本身就是给粗俗不高雅的人准备的。
恩恩,重在参与~~~
一看到楼主说“好的民主”四个字就想笑,民主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取向,好也是一种价值取向,用一种价值取向评价另外一种价值取向,这是;楼主的创意啊。就好比说,这种好是一种好的好,那种好是一种坏的好一样可笑。
玩嘛,不要扯上这么严肃的话题
同意大秦的说法,超女这种投票方式当然存在问题,最明显的是一个号码可以投15张票,这明显是一种商业行为。可比起一再揭露的评审黑幕呢,比起那些要靠金钱和肉体贿赂评委的方式相比是不是一种进步呢?起码广大百姓可以参与了嘛?也许结果不是最好的但确是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另外,一种制度你不去尝试,怎么发现和解决问题,总以不成熟为借口来逃避怎么能发现和解决问题?
[B]以下是引用[I]guntone[/I]在2005-8-30 14:14:00的发言:[/B][BR]超女我也喜欢看,不可否认她确实反映了一定的民主思想,至少从制度设计上看是这样。
超女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偶像,自由讨论,可以自由结为一个个团体为自己的偶像助威、出谋划策,超女参与者和偶像之间
存在准实时的信息互通,通过前线fans转达,通过UC实时交流等等。超女fans在舆论上贬低对手的同时,也存在相当的自律
,整个组织的行为是相当理性的,可以去凉粉基地看看。
超女fans通过短信和网上舆论实现了对评委对主办方的一种制约,甚至可以进行弹劾,柯以敏下课即是一次成功的弹劾。
大众评委选举的规则和过程虽然不透明,但大众评委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受评委控制的,对现场效果来说这是对评委的一种制衡角色。
短信投票已经是成本相当低廉的投票方式了,特别是一人只投一票的情况下。且超女的最后冠军是由短信票数决定的。
唉,你唱赞歌也不能漠视反面现象,没有一方的fans是清醒的,是自律的,大量的用购买手机卡,无聊的拉票,相互没完没了的攻击都是看得见弊病。这样的民主不比阿扁朝着自己肚皮开一抢强多少。
[B]以下是引用[I]mmm314[/I]在2005-9-1 22:10:00的发言:[/B][BR]。唉,你唱赞歌也不能漠视反面现象,没有一方的fans是清醒的,是自律的,大量的用购买手机卡,无聊的拉票,相互没完没了的攻击都是看得见弊病。这样的民主不比阿扁朝着自己肚皮开一抢强多少。

什么赞歌哦?这个词让我想起那些歌功颂德的八股歌:)
至少有一方的fans总体上是理性的,就是凉粉,我本人也是,凉粉里面很多人写了很多好的文章,相当不错,有很多哲学、美学、音乐、政治、商业等方面的剖析和反思。就在最后三强的决赛前一周,凉粉里面还出现了对是否继续投票出现过争论,理由就是我们爱的是音乐,张靓颖不需要短信来证明自己,但我最后还是忍不住投了30票,凉粉很多人是不投票的,很多是因为太喜欢张靓颖了才破天荒投了几把,凉粉拉票的很多是大学生,我想他们应该是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还有那些海外的留学生凉粉,他们也不会盲目喜欢一个人。自律性还表现在对盒饭的攻击上,论坛上开始出现过很多辱骂何洁盒饭的贴子,但很多凉粉看到状态有些失控,逐渐反对这种做法的,并在论坛上检讨这些行为和贴子,这就是一种自律能力的体现,他们始终有一个自我监督的力量,这个力量是自发的,因为这建立在充分自由讨论以及一种基本的道德价值观的基础上的。
另外我虽然是凉粉,但我尊重玉米、笔迷的劳动,他们真正为自己喜欢的人在规则范围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最后他们300多万的票数也实在是让我叹为观止!我也觉得他们很疯狂,但是我觉得他们并没有破坏规则,只是把规则运用到了极至,我佩服他们。他们真正在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顶烈日风雨、突破自己和陌生人之间的障碍,为他们的信念不懈地付出,把自己喜欢的人推动到一个自己期望的位置上,它的广泛性真的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他们在充分地参与这个游戏,而且是那样可爱。
至于我从民主的角度上考虑,是看中了这个节目的规则设计具有某种民主的思想,不是这些参与的人怎么怎么样。当足球运动没有诞生的时候,重要的要有一个什么样的规则,然后才会有我们球迷看球、品球的广泛参与和足球文化的产生,球迷疯狂的多吧?但是这并不影响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魅力。正是这个运动的规则设计决定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运动,而不是有什么样的球迷或球星来决定他是一项什么样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