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民党将军的钢笔手枪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45:22
http://www.people.com.cn/GB/198221/198819/198851/12387827.html
从国民党将军的钢笔手枪说起
文︱萨苏
2010年08月09日16:07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日前,在台湾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精美小巧,抗战时期敌后情报人员使用的“情报钢笔手枪”,昨天被一名退休马将军遗孀张老太太整理将军身后遗物时发现。这名已故将军抗战时从事敌后情报作业多年,他和妻子已经两度报缴枪弹,这次将军的遗物意外现身后,将军夫人也拿出来报缴。
  日前,在台湾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

  精美小巧,抗战时期敌后情报人员使用的“情报钢笔手枪”,昨天被一名退休马将军遗孀张老太太整理将军身后遗物时发现。这名已故将军抗战时从事敌后情报作业多年,他和妻子已经两度报缴枪弹,这次将军的遗物意外现身后,将军夫人也拿出来报缴。

  高龄八十岁的马将军遗孀张老太太,回想这把枪时,红了眼眶,脸上显露思念先生之情。她说,先生于民国三十多年来台后,与她相识成婚,四十几年时,先生因当初抗日有功,晋升陆军少将,曾任职副军长职务,后于民国六十二年因病辞世。

  老太太说,民国五十四年时,先生曾经自己报缴一把手枪,随后政府又配发给一把步枪,当先生过世后,步枪曾用来打猎,不久因儿子要出国念书,认为枪支放家中并不好,便将枪支报缴,当时还因此领了五千元。

  这几天张老太太在整理马将军以前留在床底下的一只大木箱时,想起先生昔日同僚曾告诉儿子,马将军生前曾有一把钢笔手枪随身。经翻查,果然在一个印有“勤俭建军,节俭储蓄”的信封袋内,找到一把钢笔手枪与48发子弹。

  所谓钢笔手枪,顾名思义,是一种伪装成钢笔形状的手枪。我们经常可以在间谍小说,比如007中见到特务使用这种奇诡的武器。在今天北京的军事博物馆中,依然可以看到展出的钢笔手枪,大多是解放后从国民党特工人员手中缴获来的。

  从收藏品到特工武器

  不过,最初,这种武器并不是为间谍设计的。最早的钢笔式手枪出现于19世纪,是俄罗斯制造的一支前膛枪,颇为笨重。钢笔手枪变得轻巧是装填无烟发射药的现代子弹出现后的事情。它的口径和体积都因此大大缩小。就像我们对这种奇妙的武器会感到有趣一样,二十世纪前期,钢笔手枪常常被一些大人物作为防身武器,属于武器与艺术品的结合,更类似一种收藏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各国特工机关纷纷看中这种武器的隐蔽性,于是,大量的钢笔手枪被生产出来,并提供给特工人员使用。

  这中间生产量最大的是英国哈顿式毒针钢笔枪。这是英国谍报部门MI9的高级技术军官哈顿少校发明的秘密武器之一,这种貌似钢笔的武器只有一颗针状子弹,采用压缩空气发射,为了增强威力,针上涂有剧毒。开始,哈顿设计这种武器是为了帮助战俘营中的英军俘虏脱逃,但随着德国占领军不断传说毒针钢笔枪的可怖,法国抵抗组织主动找上门来,要求英国大量提供这种近距离杀敌利器。英国不但将其提供给法国抵抗组织,也将其大量空投到南斯拉夫,成为铁托部下游击队的秘密装备。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种典型的钢笔手枪是怎样工作的。哈顿式钢笔手枪在外壳上有一个小按键,其实是手枪的扳机。口径很小的枪管同钢针子弹一同隐藏在钢笔外壳中。扣动扳机,会造成压缩空气击发部件工作,由弹簧将一个汽缸活塞向前推动,活塞急剧压缩前方空气向直径很小的前部汽缸中挤压,而将钢针射出。这种武器可以重新装弹,单独被其射中一般不会致命。但是英国人在针尖上涂抹了毒药后,就成了致命武器。不过,这种钢笔手枪曾被德国缴获,于是,根据这个原理,德国人很快研制出一种可以射出钢针的香烟式手枪,也涂有毒药,供其敌后活动的人员使用。

  美国方面也不甘落后,1942年6月13日,美国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仅六个月,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下建立了针对国外的情报机构战略情报局(OSS),即今天中央情报局的前身。这个部门由绰号“野牛比尔”的威廉·多诺万(William J. Donovan)上校领导,在二战的情报活动中十分活跃,这个部门不但和蒋介石政府联手,建立中美合作所等谍报合作机构,也曾经派遣杜伦上尉等到延安和冀中与共产党取得联系,寻求合作可能。OSS的研究发展部发明了大量用于特工战的秘密武器,包括无声手枪、火柴盒相机、自杀药物、致幻剂、用蝙蝠携带的微型燃烧弹等,也曾研制多种型号的钢笔手枪供前线特工使用。据说,连著名作家海明威都参加过这些武器的研制。

  二战中曾因在希腊和巴尔干地区的传奇活动而闻名的美国战略情报局特工哈里斯·丹德拉凯斯(Helias Doundoulakis)在他的著作《间谍是怎样炼成的》中描述,对当时活动在德国占领区的美国特工而言,最为青睐的随身武器是.38口径手枪,手榴弹和钢笔手枪。

  “超级毒刺”

  我国的这种钢笔手枪,最初来源于德国,十分罕见,仅仅由北京和重庆警方各收藏一支。这两支德制钢笔手枪,都是来自毛瑟厂,造型精美别致,配有华贵的装饰,不似供间谍使用的武器,而更像一种礼品。我国从清末开始,就大量从德国毛瑟工厂进口武器装备,例如,1934年,为国民政府担任军事顾问的法尔肯豪森将军从中斡旋,中国曾从德国进口一千多万马克的巨额军火物资,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毛瑟厂。著名的“驳壳枪”,其实就是毛瑟式手枪的别名。据推测,这些钢笔手枪或为当时德国厂商赠送的礼品。

  如前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OSS曾与中国情报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并向中国提供过大量相关物资,也包括“蝎子”、“毒刺”、“超级毒刺”等钢笔手枪。这些武器除了在抗战中有所使用外,在解放战争和解放后,也广泛为国民党特工所使用。这些特工失手时,有一部分钢笔手枪即为公安部门所缴获。今天我国保留下来的钢笔手枪,大多数来源于此。这位马将军使用的钢笔手枪,如果像报道所说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使用,很可能就是那个时代的遗物。由于“蝎子”和“毒刺”都是不能重新装填的一次性武器,这支带有48发备用子弹的钢笔手枪,很可能是一支“超级毒刺钢笔枪(Super Stinger Pen Gun)”。

  钢笔手枪射程很短,一般在十米左右,威力不足。需要使用这种防身武器时,特工往往已经处境艰难,大多来不及动用它,所以实战中钢笔手枪真正的战例反而不多。

  今天,美国伯劳曼公司依然公开生产多种钢笔手枪,延续使用“毒刺”系列的名称。不过这种枪已经不再是为了间谍活动服务,而是提供给个人作为防身武器。这种一次性单发手枪售价1000-1500美元一支,在美国可以依据联邦法律合法拥有。但这种枪的结构决定其发射前必须先折成一定角度,和普通手枪一样进行射击,所以,已经不具备特工武器的隐蔽性和突然性。

  饶有趣味的是,这种精美的武器往往成为兼具防身功能的收藏品。不但这位国民党的将领收藏它,解放军中也不乏对其爱不释手者,甚至不惜违反纪律暗中收存。

  有一位海军军官的儿子就曾描述他父亲接触这样一支钢笔手枪的经历:

  一次,舰队政委休假回家了,父亲找到政委的警卫员,用自己攥的3发子弹(当时很多官兵都有自己攥的弹药),换一次射击。为什么哪?原来,政委有一支缴获的钢笔手枪,(射程好像只有几十米,具体的我记不清了),由警卫员保管,父亲垂涎已久。再三缠磨下,警卫员答应了,带父亲去了一个无人的小院子,教父亲要领后,站在一边让父亲射击,并再三提示钢笔后面不要对着人。父亲击发后,竟然发现手里的枪不见了,惊出一身冷汗,还是警卫员有经验,在父亲射击的立足处,往后走了3米左右,果然发现一个新起的小土包,从土包里找出了那只钢笔手枪。原来,那支手枪是特务专用的,由于做成了钢笔的模样,没有握柄借力,所以凭借后坐力就滑出手了。

  这支钢笔手枪今天的下落不得而知。

  看来,喜欢这种小巧灵活武器的心情,对哪一方的军人都是一样。

  马将军其人

  值得一提的是,从这篇新闻报道的内容,还可以大致推测出这位收藏钢笔手枪的国民党将军到底是何人。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这位将军姓马,属于国民党系统,解放战争后逃到台湾。他的职位较高,曾在抗战中到敌后活动。同时,他应该与军统局或后来的保密局关系密切,因为当时OSS援助的特工器材均由军统接收,如果这位将军与军统局无关,很难在抗战中使用这批物资中的钢笔手枪。最后,他应该是在1973年去世。

  符合这样条件的人并不多。完全吻合的似乎只有一位,那就是原“忠义救国军”总司令马志超。

  马志超,国民党陆军中将,字承武,陕西省华阴人,早年生长于甘肃,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分在步兵科第四队,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他是军统局中罕见的黄埔一期生。1934年,因戴笠的军统局缺乏军事人才,经胡宗南推荐,在八十师任团长的马志超进入军统局,并被戴笠设法调动为西安市警察局局长。负责监视张杨等西北将领。

  但是马毕竟出身于军旅,对特工属于外行。在西安期间,他将军统局明暗两套系统放在一起办公,结果西安事变发生时被一网打尽,以至于事变后军统方面几乎无法得到当地情报。因此,马一度被追究责任关押,抗战开始后被释放并回到军中任职。1943年,马被戴笠调到皖南敌后,担任特务武装“忠义救国军”总指挥。1948年6月调任南京国民政府第一交通警察总局副局长,指挥由“忠义救国军”改编的交警总队。后随国民党败军退到台湾,历任国民党军第十九军军长,“大陆工作发展研究室”主任等职。马于1973年9月4日病逝于台北市,有子女九人,分别定居于美国、瑞士、香港、台湾等地。

  从这些信息来看,马曾担任军统方面的职务,并在抗战期间到敌后活动,有条件获得钢笔手枪作为自卫武器。同时,其经历和卒年也与文章相符。所以,马志超很可能就是这篇新闻中提到收藏钢笔手枪的国民党将领。唯一有所出入的是马志超最终军衔为中将,而非少将,与其遗孀回忆有所出入。

  关于钢笔手枪,还有一件趣事值得一提。冷战时期,从克格勃特工学校毕业的学员,都有机会得到一件防身武器。这类武器通常是造型小巧的手枪,一般有三类可选:钢笔手枪、口红手枪和暗藏在直肠中的一种单发手枪。

  结果,“伊万”(男性特工)无一例外选择钢笔手枪,“燕子”(女性特工)无一例外选择口红手枪,却无一人选择第三种。

  电影里,我们很难想象相貌堂堂的007忽然取出这样一支武器来和对手作战。

  现实中,特工们显然也觉得虽然自己做的是“脏活”,但是用这样的武器,还是太不体面了。





来源:《文史参考》http://www.people.com.cn/GB/198221/198819/198851/12387827.html
从国民党将军的钢笔手枪说起
文︱萨苏
2010年08月09日16:07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日前,在台湾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精美小巧,抗战时期敌后情报人员使用的“情报钢笔手枪”,昨天被一名退休马将军遗孀张老太太整理将军身后遗物时发现。这名已故将军抗战时从事敌后情报作业多年,他和妻子已经两度报缴枪弹,这次将军的遗物意外现身后,将军夫人也拿出来报缴。
  日前,在台湾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

  精美小巧,抗战时期敌后情报人员使用的“情报钢笔手枪”,昨天被一名退休马将军遗孀张老太太整理将军身后遗物时发现。这名已故将军抗战时从事敌后情报作业多年,他和妻子已经两度报缴枪弹,这次将军的遗物意外现身后,将军夫人也拿出来报缴。

  高龄八十岁的马将军遗孀张老太太,回想这把枪时,红了眼眶,脸上显露思念先生之情。她说,先生于民国三十多年来台后,与她相识成婚,四十几年时,先生因当初抗日有功,晋升陆军少将,曾任职副军长职务,后于民国六十二年因病辞世。

  老太太说,民国五十四年时,先生曾经自己报缴一把手枪,随后政府又配发给一把步枪,当先生过世后,步枪曾用来打猎,不久因儿子要出国念书,认为枪支放家中并不好,便将枪支报缴,当时还因此领了五千元。

  这几天张老太太在整理马将军以前留在床底下的一只大木箱时,想起先生昔日同僚曾告诉儿子,马将军生前曾有一把钢笔手枪随身。经翻查,果然在一个印有“勤俭建军,节俭储蓄”的信封袋内,找到一把钢笔手枪与48发子弹。

  所谓钢笔手枪,顾名思义,是一种伪装成钢笔形状的手枪。我们经常可以在间谍小说,比如007中见到特务使用这种奇诡的武器。在今天北京的军事博物馆中,依然可以看到展出的钢笔手枪,大多是解放后从国民党特工人员手中缴获来的。

  从收藏品到特工武器

  不过,最初,这种武器并不是为间谍设计的。最早的钢笔式手枪出现于19世纪,是俄罗斯制造的一支前膛枪,颇为笨重。钢笔手枪变得轻巧是装填无烟发射药的现代子弹出现后的事情。它的口径和体积都因此大大缩小。就像我们对这种奇妙的武器会感到有趣一样,二十世纪前期,钢笔手枪常常被一些大人物作为防身武器,属于武器与艺术品的结合,更类似一种收藏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各国特工机关纷纷看中这种武器的隐蔽性,于是,大量的钢笔手枪被生产出来,并提供给特工人员使用。

  这中间生产量最大的是英国哈顿式毒针钢笔枪。这是英国谍报部门MI9的高级技术军官哈顿少校发明的秘密武器之一,这种貌似钢笔的武器只有一颗针状子弹,采用压缩空气发射,为了增强威力,针上涂有剧毒。开始,哈顿设计这种武器是为了帮助战俘营中的英军俘虏脱逃,但随着德国占领军不断传说毒针钢笔枪的可怖,法国抵抗组织主动找上门来,要求英国大量提供这种近距离杀敌利器。英国不但将其提供给法国抵抗组织,也将其大量空投到南斯拉夫,成为铁托部下游击队的秘密装备。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种典型的钢笔手枪是怎样工作的。哈顿式钢笔手枪在外壳上有一个小按键,其实是手枪的扳机。口径很小的枪管同钢针子弹一同隐藏在钢笔外壳中。扣动扳机,会造成压缩空气击发部件工作,由弹簧将一个汽缸活塞向前推动,活塞急剧压缩前方空气向直径很小的前部汽缸中挤压,而将钢针射出。这种武器可以重新装弹,单独被其射中一般不会致命。但是英国人在针尖上涂抹了毒药后,就成了致命武器。不过,这种钢笔手枪曾被德国缴获,于是,根据这个原理,德国人很快研制出一种可以射出钢针的香烟式手枪,也涂有毒药,供其敌后活动的人员使用。

  美国方面也不甘落后,1942年6月13日,美国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仅六个月,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下建立了针对国外的情报机构战略情报局(OSS),即今天中央情报局的前身。这个部门由绰号“野牛比尔”的威廉·多诺万(William J. Donovan)上校领导,在二战的情报活动中十分活跃,这个部门不但和蒋介石政府联手,建立中美合作所等谍报合作机构,也曾经派遣杜伦上尉等到延安和冀中与共产党取得联系,寻求合作可能。OSS的研究发展部发明了大量用于特工战的秘密武器,包括无声手枪、火柴盒相机、自杀药物、致幻剂、用蝙蝠携带的微型燃烧弹等,也曾研制多种型号的钢笔手枪供前线特工使用。据说,连著名作家海明威都参加过这些武器的研制。

  二战中曾因在希腊和巴尔干地区的传奇活动而闻名的美国战略情报局特工哈里斯·丹德拉凯斯(Helias Doundoulakis)在他的著作《间谍是怎样炼成的》中描述,对当时活动在德国占领区的美国特工而言,最为青睐的随身武器是.38口径手枪,手榴弹和钢笔手枪。

  “超级毒刺”

  我国的这种钢笔手枪,最初来源于德国,十分罕见,仅仅由北京和重庆警方各收藏一支。这两支德制钢笔手枪,都是来自毛瑟厂,造型精美别致,配有华贵的装饰,不似供间谍使用的武器,而更像一种礼品。我国从清末开始,就大量从德国毛瑟工厂进口武器装备,例如,1934年,为国民政府担任军事顾问的法尔肯豪森将军从中斡旋,中国曾从德国进口一千多万马克的巨额军火物资,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毛瑟厂。著名的“驳壳枪”,其实就是毛瑟式手枪的别名。据推测,这些钢笔手枪或为当时德国厂商赠送的礼品。

  如前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OSS曾与中国情报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并向中国提供过大量相关物资,也包括“蝎子”、“毒刺”、“超级毒刺”等钢笔手枪。这些武器除了在抗战中有所使用外,在解放战争和解放后,也广泛为国民党特工所使用。这些特工失手时,有一部分钢笔手枪即为公安部门所缴获。今天我国保留下来的钢笔手枪,大多数来源于此。这位马将军使用的钢笔手枪,如果像报道所说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使用,很可能就是那个时代的遗物。由于“蝎子”和“毒刺”都是不能重新装填的一次性武器,这支带有48发备用子弹的钢笔手枪,很可能是一支“超级毒刺钢笔枪(Super Stinger Pen Gun)”。

  钢笔手枪射程很短,一般在十米左右,威力不足。需要使用这种防身武器时,特工往往已经处境艰难,大多来不及动用它,所以实战中钢笔手枪真正的战例反而不多。

  今天,美国伯劳曼公司依然公开生产多种钢笔手枪,延续使用“毒刺”系列的名称。不过这种枪已经不再是为了间谍活动服务,而是提供给个人作为防身武器。这种一次性单发手枪售价1000-1500美元一支,在美国可以依据联邦法律合法拥有。但这种枪的结构决定其发射前必须先折成一定角度,和普通手枪一样进行射击,所以,已经不具备特工武器的隐蔽性和突然性。

  饶有趣味的是,这种精美的武器往往成为兼具防身功能的收藏品。不但这位国民党的将领收藏它,解放军中也不乏对其爱不释手者,甚至不惜违反纪律暗中收存。

  有一位海军军官的儿子就曾描述他父亲接触这样一支钢笔手枪的经历:

  一次,舰队政委休假回家了,父亲找到政委的警卫员,用自己攥的3发子弹(当时很多官兵都有自己攥的弹药),换一次射击。为什么哪?原来,政委有一支缴获的钢笔手枪,(射程好像只有几十米,具体的我记不清了),由警卫员保管,父亲垂涎已久。再三缠磨下,警卫员答应了,带父亲去了一个无人的小院子,教父亲要领后,站在一边让父亲射击,并再三提示钢笔后面不要对着人。父亲击发后,竟然发现手里的枪不见了,惊出一身冷汗,还是警卫员有经验,在父亲射击的立足处,往后走了3米左右,果然发现一个新起的小土包,从土包里找出了那只钢笔手枪。原来,那支手枪是特务专用的,由于做成了钢笔的模样,没有握柄借力,所以凭借后坐力就滑出手了。

  这支钢笔手枪今天的下落不得而知。

  看来,喜欢这种小巧灵活武器的心情,对哪一方的军人都是一样。

  马将军其人

  值得一提的是,从这篇新闻报道的内容,还可以大致推测出这位收藏钢笔手枪的国民党将军到底是何人。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这位将军姓马,属于国民党系统,解放战争后逃到台湾。他的职位较高,曾在抗战中到敌后活动。同时,他应该与军统局或后来的保密局关系密切,因为当时OSS援助的特工器材均由军统接收,如果这位将军与军统局无关,很难在抗战中使用这批物资中的钢笔手枪。最后,他应该是在1973年去世。

  符合这样条件的人并不多。完全吻合的似乎只有一位,那就是原“忠义救国军”总司令马志超。

  马志超,国民党陆军中将,字承武,陕西省华阴人,早年生长于甘肃,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分在步兵科第四队,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他是军统局中罕见的黄埔一期生。1934年,因戴笠的军统局缺乏军事人才,经胡宗南推荐,在八十师任团长的马志超进入军统局,并被戴笠设法调动为西安市警察局局长。负责监视张杨等西北将领。

  但是马毕竟出身于军旅,对特工属于外行。在西安期间,他将军统局明暗两套系统放在一起办公,结果西安事变发生时被一网打尽,以至于事变后军统方面几乎无法得到当地情报。因此,马一度被追究责任关押,抗战开始后被释放并回到军中任职。1943年,马被戴笠调到皖南敌后,担任特务武装“忠义救国军”总指挥。1948年6月调任南京国民政府第一交通警察总局副局长,指挥由“忠义救国军”改编的交警总队。后随国民党败军退到台湾,历任国民党军第十九军军长,“大陆工作发展研究室”主任等职。马于1973年9月4日病逝于台北市,有子女九人,分别定居于美国、瑞士、香港、台湾等地。

  从这些信息来看,马曾担任军统方面的职务,并在抗战期间到敌后活动,有条件获得钢笔手枪作为自卫武器。同时,其经历和卒年也与文章相符。所以,马志超很可能就是这篇新闻中提到收藏钢笔手枪的国民党将领。唯一有所出入的是马志超最终军衔为中将,而非少将,与其遗孀回忆有所出入。

  关于钢笔手枪,还有一件趣事值得一提。冷战时期,从克格勃特工学校毕业的学员,都有机会得到一件防身武器。这类武器通常是造型小巧的手枪,一般有三类可选:钢笔手枪、口红手枪和暗藏在直肠中的一种单发手枪。

  结果,“伊万”(男性特工)无一例外选择钢笔手枪,“燕子”(女性特工)无一例外选择口红手枪,却无一人选择第三种。

  电影里,我们很难想象相貌堂堂的007忽然取出这样一支武器来和对手作战。

  现实中,特工们显然也觉得虽然自己做的是“脏活”,但是用这样的武器,还是太不体面了。





来源:《文史参考》
不会是难道是余则成!
藏在直肠中的单发手枪难道是对付基佬的?
藏在直肠中的单发手枪难道是对付基佬的?
还要是触发式的
想起见血封喉的袖箭
主要是用来保守组织机密的吧
关键时刻能搞暗杀
现在有没有民用的??
难道不许普通人持有??
直肠……拉稀怎么办
最后一段太狗血了……
直肠?被抓住时,脱裤子色诱对方爆菊,触发把钢针射在对方JJ上,以此脱身?画面太美无法想象
  马志超,国民党陆军中将,字承武,陕西省华阴人,早年生长于甘肃,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分在步兵科第四队,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他是军统局中罕见的黄埔一期生。1934年,因戴笠的军统局缺乏军事人才,经胡宗南推荐,在八十师任团长的马志超进入军统局,并被戴笠设法调动为西安市警察局局长。负责监视张杨等西北将领。

  但是马毕竟出身于军旅,对特工属于外行。在西安期间,他将军统局明暗两套系统放在一起办公,结果西安事变发生时被一网打尽,以至于事变后军统方面几乎无法得到当地情报。因此,马一度被追究责任关押,抗战开始后被释放并回到军中任职。1943年,马被戴笠调到皖南敌后,担任特务武装“忠义救国军”总指挥。1948年6月调任南京国民政府第一交通警察总局副局长,指挥由“忠义救国军”改编的交警总队。后随国民党败军退到台湾,历任国民党军第十九军军长,“大陆工作发展研究室”主任等职。马于1973年9月4日病逝于台北市,有子女九人,分别定居于美国、瑞士、香港、台湾等地。



  明暗两套系统一起办公,确实外行啊。
凉拌春秋 发表于 2015-7-6 09:14
还要是触发式的
按照日本的说法应该叫 肛铳
这玩意是紧急时期自杀用的,所以战例少,因为都死了
е
暗藏在直肠中的一种单发手枪
林海雪原里特派员的手套手枪应该和这钢笔手枪是一批货。
配个图呗。
阿根廷女游击队员在德国汉堡的街头,用钢笔手枪打死了一个参与杀害格瓦拉的官员。


好像还有机场查到打火机手枪。
直肠那个太狗血了,明显即使在鸡鸡上也比在直肠好得多
找钱1 发表于 2015-10-23 16:27
直肠那个太狗血了,明显即使在鸡鸡上也比在直肠好得多
这个只是便于携带吧?类似于裤裆里藏手雷,你当然不能直接在裤裆里使用手雷!
藏在直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