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俄美战斗机超机动性须说明的几个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52:16
近来围绕俄美战斗机过失速机动出现了较多观点和争论,且看一种较正确的观点文字。

关于“钩子”和“眼镜蛇”机动
从飞行表演的录像和照片来看,“钩子”确是在水平方向上完成的“眼镜蛇”机动。但据《兵工科技》2003增刊所载试飞员雷强大校对“眼镜蛇”和“钩子”机动在实战中应用的描述,“眼镜蛇”动作将主要用于水平方向上,而“钩子”则是在飞机倒飞状态下,机头向下做的“眼镜蛇”动作。则此与我们目前对这两种机动的认识有较大出入。但不管如何描述,“钩子”以至“弗罗洛夫法轮”均是“眼镜蛇”机动的发展。
苏-27能否在水平和倒飞状态下进行“眼镜蛇”机动呢?根据照片,苏-27确能在机体呈不小于30°坡度时完成“眼镜蛇”机动。至于更大坡度甚至是90°时进行该动作目前虽未见照片等直接证据,但在理论上是可行的。“眼镜蛇”机动的实质是大迎角状态下靠飞机推力的分力对重力、阻力、升力分力的合力进行平衡。从操纵上看,难度在于机头仰角超过90°时对不对称涡流产生的偏航力矩的控制,苏-27主要是靠发动机推力差来进行控制。在水平方向时,偏航力矩加上重力作用可能对精确控制机头指向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不会影响导弹制导头寻的。向下进行的“眼镜蛇-钩子”机动与向上的“眼镜蛇”机动差别则在于重力影响下可能会损失少量高度。苏-35由于安装了鸭翼,在大迎角状态下的安定性和操纵性较好,从而能在水平面上平顺地做出“眼镜蛇”,笔者认为这是将该动作冠名“钩子”并赋予苏-35的原因。

苏-37在超大迎角状态下的稳定控制和精确指向能力
根据录像显示,苏-37在“眼镜蛇”机动中,当迎角达120°时并不立即下俯,而是可保持住姿态继续水平移动3-4秒,苏-37依靠推力矢量喷口和鸭翼维持该姿态并最终完成机头下俯。
而苏-37所进行的“尾冲”机动则与苏-27的同名动作完全不同,从垂直爬升开始,空速迅速降低,直到顶点处降为零。借助推力矢量控制,将此姿态保持2-4秒,然后飞机向后倒仰,让机头向垂直方向下落并滚转到另一平面上再加速。在这一动作中,苏-37显示了负迎角下的机头指向和纵向滚转控制能力。
另一不知名的机动则展现了苏-37的横向控制能力。苏-37快速拉起机头,使迎角达到90°,同时机体向横侧偏转180-270°。期间高度变化很小。
上述三个机动说明了苏-37在超大迎角状态下的可控性,而并非某些观点认为的缺乏此种能力。
至于喷口偏转滞后影响超大迎角状态下的机头精确指向性问题,苏-37系苏-35装备推力矢量发动机的试验机(基本达到实用状态),其AL-37FU发动机喷口的最大偏转速率为30°/秒,由于目前资料缺乏,该数值不具备可比性。但俄出口印度的苏-30MKI装备的是经过改进的该型发动机,而改进重点就是矢量喷口控制机构。

关于“锥子”机动
有关F-22“锥子”机动的描述,是在迎角50°-60°时机体绕速度矢量轴,而非绕机体纵轴滚转,从而在可控状态下大幅度改变机头指向。笔者并未见到F-22作此种机动的录像。但从描述看,这种“锥子”机动似是多维空间的机动,要求飞机具备多轴机动能力。就目前已知情况,F-22与苏-37的推力矢量喷口均只能作俯仰偏转,主要是增强了俯仰轴和横轴上的控制能力,偏航控制都依赖气动操纵面,而在大迎角状态下,空速迅速下降,即使不降至零速,气动操纵面效率也将大大降低,难以提供足够的偏航控制力,F-22的典型二元俯仰轴矢量喷口也无法提供控制力进行此类机动。

“眼镜蛇”等机动的实战价值究竟有多大
“眼镜蛇”、“钩子”、“法轮”等机动充分体现了苏-27系列飞机的过失速飞行能力,但是否在空战中就会进行此类机动飞行则还有商榷余地。战斗机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对于格斗空战无疑是有利的,但并不表示将要在实战中完整地做出飞行表演中的特技动作,“眼镜蛇”、“钩子”及“法轮”等机动仅是飞行表演中用于体现飞机大迎角飞行状态下过失速机动性的宣传手段,虽然俄国人一再声明这些机动可在实战中发挥作用。在瞬息万变的格斗空战中,飞行员既无时间也不可能从容地进行在航展上的表演动作,更多是凭本能随机进行机动。在能量机动理论被广为接受的今天,利用飞机的过失速能力快速转向瞄准所造成的飞机速度骤减是所有飞行员都不愿看到的。因此,过失速机动是只会在极端情况下才有可能使用的最后解决手段。近来围绕俄美战斗机过失速机动出现了较多观点和争论,且看一种较正确的观点文字。

关于“钩子”和“眼镜蛇”机动
从飞行表演的录像和照片来看,“钩子”确是在水平方向上完成的“眼镜蛇”机动。但据《兵工科技》2003增刊所载试飞员雷强大校对“眼镜蛇”和“钩子”机动在实战中应用的描述,“眼镜蛇”动作将主要用于水平方向上,而“钩子”则是在飞机倒飞状态下,机头向下做的“眼镜蛇”动作。则此与我们目前对这两种机动的认识有较大出入。但不管如何描述,“钩子”以至“弗罗洛夫法轮”均是“眼镜蛇”机动的发展。
苏-27能否在水平和倒飞状态下进行“眼镜蛇”机动呢?根据照片,苏-27确能在机体呈不小于30°坡度时完成“眼镜蛇”机动。至于更大坡度甚至是90°时进行该动作目前虽未见照片等直接证据,但在理论上是可行的。“眼镜蛇”机动的实质是大迎角状态下靠飞机推力的分力对重力、阻力、升力分力的合力进行平衡。从操纵上看,难度在于机头仰角超过90°时对不对称涡流产生的偏航力矩的控制,苏-27主要是靠发动机推力差来进行控制。在水平方向时,偏航力矩加上重力作用可能对精确控制机头指向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不会影响导弹制导头寻的。向下进行的“眼镜蛇-钩子”机动与向上的“眼镜蛇”机动差别则在于重力影响下可能会损失少量高度。苏-35由于安装了鸭翼,在大迎角状态下的安定性和操纵性较好,从而能在水平面上平顺地做出“眼镜蛇”,笔者认为这是将该动作冠名“钩子”并赋予苏-35的原因。

苏-37在超大迎角状态下的稳定控制和精确指向能力
根据录像显示,苏-37在“眼镜蛇”机动中,当迎角达120°时并不立即下俯,而是可保持住姿态继续水平移动3-4秒,苏-37依靠推力矢量喷口和鸭翼维持该姿态并最终完成机头下俯。
而苏-37所进行的“尾冲”机动则与苏-27的同名动作完全不同,从垂直爬升开始,空速迅速降低,直到顶点处降为零。借助推力矢量控制,将此姿态保持2-4秒,然后飞机向后倒仰,让机头向垂直方向下落并滚转到另一平面上再加速。在这一动作中,苏-37显示了负迎角下的机头指向和纵向滚转控制能力。
另一不知名的机动则展现了苏-37的横向控制能力。苏-37快速拉起机头,使迎角达到90°,同时机体向横侧偏转180-270°。期间高度变化很小。
上述三个机动说明了苏-37在超大迎角状态下的可控性,而并非某些观点认为的缺乏此种能力。
至于喷口偏转滞后影响超大迎角状态下的机头精确指向性问题,苏-37系苏-35装备推力矢量发动机的试验机(基本达到实用状态),其AL-37FU发动机喷口的最大偏转速率为30°/秒,由于目前资料缺乏,该数值不具备可比性。但俄出口印度的苏-30MKI装备的是经过改进的该型发动机,而改进重点就是矢量喷口控制机构。

关于“锥子”机动
有关F-22“锥子”机动的描述,是在迎角50°-60°时机体绕速度矢量轴,而非绕机体纵轴滚转,从而在可控状态下大幅度改变机头指向。笔者并未见到F-22作此种机动的录像。但从描述看,这种“锥子”机动似是多维空间的机动,要求飞机具备多轴机动能力。就目前已知情况,F-22与苏-37的推力矢量喷口均只能作俯仰偏转,主要是增强了俯仰轴和横轴上的控制能力,偏航控制都依赖气动操纵面,而在大迎角状态下,空速迅速下降,即使不降至零速,气动操纵面效率也将大大降低,难以提供足够的偏航控制力,F-22的典型二元俯仰轴矢量喷口也无法提供控制力进行此类机动。

“眼镜蛇”等机动的实战价值究竟有多大
“眼镜蛇”、“钩子”、“法轮”等机动充分体现了苏-27系列飞机的过失速飞行能力,但是否在空战中就会进行此类机动飞行则还有商榷余地。战斗机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对于格斗空战无疑是有利的,但并不表示将要在实战中完整地做出飞行表演中的特技动作,“眼镜蛇”、“钩子”及“法轮”等机动仅是飞行表演中用于体现飞机大迎角飞行状态下过失速机动性的宣传手段,虽然俄国人一再声明这些机动可在实战中发挥作用。在瞬息万变的格斗空战中,飞行员既无时间也不可能从容地进行在航展上的表演动作,更多是凭本能随机进行机动。在能量机动理论被广为接受的今天,利用飞机的过失速能力快速转向瞄准所造成的飞机速度骤减是所有飞行员都不愿看到的。因此,过失速机动是只会在极端情况下才有可能使用的最后解决手段。
顶一下
对新兵的发言还是要鼓励的
有懂行的没,讨论一下呀
我同意楼主的见解!
超机动是在大量损失能量的前提下完成滴!对于中远距作战意义不大(摆脱多谱勒雷达跟踪也是暂时地),近距空战1:1
是可以站优势,但多机对抗在机动后也只有挨打的份,意义不大!
[em08][em08][em08][em08][em08][em08]
在瞬息万变的格斗空战中,飞行员既无时间也不可能从容地进行在航展上的表演动作,更多是凭本能随机进行机动。~
这话我同意~~但是日报漫画看多了~~~~`
万一出现个空战“妖怪”~`也不保准
现代版的红色男爵就是获得了超越时代的空战理论技术为前提的~~~
兄台说呢?
过失速机动确有其重要性,但未必就是"超越时代的战术"
有一些问题:
27的不对称涡流是在35-50度左右的迎角出现的,此后因涡完全破裂而消失,而且进入阶段靠快速通过该区间避免影响,在改出时才用推力调整
那种倒翻的动作似乎并不是尾冲,在下不清楚俄方是否称为尾冲,但是并不符合通常的尾冲过程,此外这些表演说明SU-37有在大迎角的横侧运动能力,并且可不发生发散,但是关于控制的精确度问题则仍缺乏证据
关于锥子,我也没见过视频,但是根据美《航空周刊》当时报道,73年时F-14A已可利用方向舵控制完成25-45度迎角范围的此类动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7 18:49:54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歼-5甲[/I]在2005-8-30 15:55:00的发言:[/B][BR]我同意楼主的见解!
超机动是在大量损失能量的前提下完成滴!对于中远距作战意义不大(摆脱多谱勒雷达跟踪也是暂时地),近距空战1:1
是可以站优势,但多机对抗在机动后也只有挨打的份,意义不大!
[em08][em08][em08][em08][em08][em08]


不能全盘否定过失速机动 这也是一个发展方向
     至于中远距作战还有超音速机动嘛!
[B]以下是引用[I]军阀[/I]在2005-8-29 13:42:00的发言:[/B][BR]
近来围绕俄美战斗机过失速机动出现了较多观点和争论,且看一种较正确的观点文字。

关于“钩子”和“眼镜蛇”机动
从飞行表演的录像和照片来看,“钩子”确是在水平方向上完成的“眼镜蛇”机动。但据《兵工科技》2003增刊所载试飞员雷强大校对“眼镜蛇”和“钩子”机动在实战中应用的描述,“眼镜蛇”动作将主要用于水平方向上,而“钩子”则是在飞机倒飞状态下,机头向下做的“眼镜蛇”动作。则此与我们目前对这两种机动的认识有较大出入。但不管如何描述,“钩子”以至“弗罗洛夫法轮”均是“眼镜蛇”机动的发展。

对于这一段,请给出照片。
我几乎难以想象没有矢量推力作负攻角机动?
[B]以下是引用[I]军阀[/I]在2005-8-29 13:42:00的发言:[/B][BR]
关于“锥子”机动
有关F-22“锥子”机动的描述,是在迎角50°-60°时机体绕速度矢量轴,而非绕机体纵轴滚转,从而在可控状态下大幅度改变机头指向。笔者并未见到F-22作此种机动的录像。但从描述看,这种“锥子”机动似是多维空间的机动,要求飞机具备多轴机动能力。就目前已知情况,F-22与苏-37的推力矢量喷口均只能作俯仰偏转,主要是增强了俯仰轴和横轴上的控制能力,偏航控制都依赖气动操纵面,而在大迎角状态下,空速迅速下降,即使不降至零速,气动操纵面效率也将大大降低,难以提供足够的偏航控制力,F-22的典型二元俯仰轴矢量喷口也无法提供控制力进行此类机动。

假如你的军龄足够长,你就会想起当年YF-22在垂尾间架设攻角测度装置的那组绕矢量轴作滚转机动的连续照片。
这话对苏-27成立,对F22则未必。
一直有个惯性思维,觉得过失速超级动性能只对缠斗中占据有利势态有意义,这已经落后了。
在导弹技术发展的今天,超机动性能更大的意义往往体现于机头指向性——为发射导弹提供足够的前提,指向=发射=巨大威胁。
只需哪怕虚弱的极短暂时间差别,结果不是有利的缠斗阵位,而是胜负立判。
小弟水平有限,拜读全文,长了不少见识
几点回复:
      1、本文最后并未否定超机动性,只是认为其作用不可无限放大。
      2、机械工业出版社所出《苏-27系列战斗机》一书将苏-37的倒翻机动亦归为“尾冲”。
      3、俄向印交付苏-30MKI的当年,《参考消息》曾登载俄报文章说,该机所配发动机推力矢量喷口控制系统已经过改进。
   4、关于苏-27水平方向“眼镜蛇”和向下方的“钩子”机动系引用中国顶级试飞员雷强的说法,并无实际照片。
      5、早年Y/F-22的试飞照片,一时未能找到。因此难以回复。
[em05]
眼镜蛇机动本身仅仅是对进入螺旋自动恢复改出的性能展示,并非表示就是用于空战的机动。用于空战也仅仅是部分俄罗斯和中国人士在大谈。但是眼镜蛇发展而来的钟、侧拳、法轮等机动是针对空战发展的机动动作
[B]以下是引用[I]管带[/I]在2005-9-11 16:23:00的发言:[/B][BR]眼镜蛇机动本身仅仅是对进入螺旋自动恢复改出的性能展示,并非表示就是用于空战的机动。用于空战也仅仅是部分俄罗斯和中国人士在大谈。但是眼镜蛇发展而来的钟、侧拳、法轮等机动是针对空战发展的机动动作

请教管大,BELL在空战中如何使用?
能在很短时间内改变机头雷达的指向,肯定对中距空战是有利的。
  战斗机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对于格斗空战无疑是有利的,但并不表示将要在实战中完整地做出飞行表演中的特技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