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三沙市是中国唯一一个全是珊瑚礁景观的城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33:2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b0d010102dzg2.html


    三沙的珊瑚地貌景观具有唯一性,这当然不是说中国只有三沙市有珊瑚礁地貌,而是说,她的地貌景观全由珊瑚礁构成。可以说,三沙市是珊瑚礁市。
    全是珊瑚礁,并不意味着单调,因为珊瑚礁形成的景观足够丰富多彩。
    最让人感到神奇的是环礁。想想看,茫茫的大海上突然出现一个由礁石围起的环状区域。在环礁外围,因为海浪不断撞击到环状的礁石上,翻卷起层层浪花,形成了一条浪花带;在环礁内部,是一个湖,有一个专门的名词称呼这种湖——潟湖。





不同生长期的环礁,呈现出不同的景致

这是自空中拍下的西沙群岛的华光礁(上图)和盘石屿(下图),它们以不同形态,展现了环礁发育的不同阶段。华光礁堪称完美的环礁:珊瑚形成的环形礁堤,将潟湖围合在内,这就是我们古人说的“万里石塘”。两道口门,形成环礁的两道豁口,以使海水与潟湖内的湖水交汇、流通。盘石屿呈现的则是环礁发育至晚期的形态:珊瑚不断生长,最终将口门封闭,而使潟湖与外海隔绝。久而久之,潟湖将会越来越浅,直至干掉,发育成灰沙岛。环礁的东南角现在已经发育了一个小沙洲,它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大,最终发育成一个真正的岛屿。整个三沙市有60%的珊瑚礁都是环礁,
它们是中国的珍稀景观。

珊瑚礁塑造的地貌构成了我国重要的海洋国土
在谈及我国南海海域时,常会听到岛、礁、沙、滩等众多名词,其实它们都是指我国南海中的珊瑚礁地貌。根据它们与海平面的高差,可划分出5 种类型:岛屿、沙洲、礁、暗沙、暗滩。岛屿、沙洲在海面之上;暗滩、暗沙在海面之下;礁则接近海面,在高潮与低潮之间转换着与海平面的关系。这些或露出水面,或发育在水下的独特地貌,都由珊瑚礁塑造,它们构成了我国不可或缺的海洋国土。
岛屿:露出海面,四周为环绕的礁坪,由沙洲堆积而成,岛上覆盖着沙和粉沙,部分已与岛粪混合发育成磷质石灰土,植物生长茂盛。
沙洲:露出海面,由松散的珊瑚沙砾、贝壳碎屑和其他生物碎屑堆积在珊瑚礁坪上而形成。外形小,形态不稳定,没有或很少有植物生长。
礁:即通常所说的干出礁,生长至接近海平面处的珊瑚礁体,高潮时被淹没(礁坪上个别礁块高潮时也不被淹没),低潮时出露(有些低潮时也不出露)。许多小礁体围绕深水潟湖,组成环状群礁体,也就是大环礁。
暗滩:隐伏在水下较深处(通常水深20—200米)的珊瑚礁,范围广,表面呈台状,边缘高,中央低,绝大多数为淹没较深的大环礁。
暗沙:淹没在水下较浅处(通常水深10米以内),局部覆盖有薄层沙质的珊瑚礁体,低潮时不出露海面。有的暗沙发育在海山上。

水下的珊瑚礁有着不同的地貌形态
珊瑚礁是热带海域的特有产物,是由珊瑚群体死后的遗骸构成的岩体。世界范围内的珊瑚礁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海区。在我国则主要分布于南海,以南沙群岛数量最多。南沙群岛的珊瑚礁并没有以相同的地貌形态示人,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也因此有了不同的名字:环礁、台礁、水下丘状礁。环礁最多,而且面积不等,小者几平方公里,大者几千平方公里。小环礁或孤悬于海中,或发育在大的礁坪上,以形成大环礁。

    潟湖最神奇的是颜色——令人心醉的碧绿色,好像一块通透的翡翠。几乎每一个环礁的潟湖都呈翡翠般的颜色,与浪花带外的深蓝色大海正好构成强烈对比。但上帝还不满意,他还在翡翠般的潟湖和深蓝色的大海之间,镶嵌了一圈银色的花边,浪花带。这就是上帝的艺术品——环礁,它是地球上最壮观、最精致的多重同心环状景观。
    环礁是有生命的,它有童年、青年、壮年和老年。老年期的环礁,内部的潟湖逐渐被珊瑚和其他生物的遗骸填满,环礁于是变成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蝶形洼地。这时候,它就成了“台礁”,风暴和海浪把一些珊瑚打碎,或者把一些礁块搬运到台礁的礁坪上,逐渐堆积,就变成了裸露的沙洲。如果沙洲上再慢慢出现植被、土壤,一个岛屿就形成了。当然,这些形态也可能出现在年轻的环礁礁环上,因为这些过程可以同时进行。

甘泉岛最好地呈现了三沙市的多重同心环状景观
安静地躺在一片深蓝色海水中的甘泉岛(属西沙群岛),以其丰满的层次,最好地解释了环礁所构筑的多重同心环状景观:躺在最核心处的,是一小片稍微凸起的灰色土壤,它们也许由泻湖演化
而来;往外,是一片环形的茂密树林,岛上那口味道甘美的淡水井,便掩映在这片树林里(“甘泉岛”由此得名);银白色的沙盘是这片树林的花边;花边外,是更为巨大的礁盘。这种同心环状结
构,有点类似北京城的格局,北京城就是由一条条环形路组成的同心环状结构。这是老年时期的环礁,已经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灰沙岛。岛上植被茂密、有淡水、有土壤,完全具备人类居住的条件,
但因为是军事禁区,目前尚无居民。


    这就提到了复合环礁,即大环礁上有小环礁,这是三沙地区环礁的典型形态。因为环状礁坪的宽度,有的可达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在这么宽广的礁环上发育小的环礁、岛屿或沙洲,就显得很正常。现在三沙市那些有名称的岛屿、沙洲、暗礁、暗沙、暗滩,大部分都在大环礁的礁环上。
    珊瑚礁之所以能不断生长,是因为新的珊瑚不断移居到死去的珊瑚有机体的石灰质骨骼上,再在上面继续生长。珊瑚构成体每增长1米,需要35—335年的时间,具体时间视珊瑚居住地的条件而定。
    曾母暗沙是我国疆界的最南端,那是一个隐没于水下约20米处的暗沙。我国的海洋研究者在它的礁丘顶部采集了珊瑚标本,测验表明:它们在30年内增长了16厘米。假如海平面和地壳稳定,再过3000多年,曾母暗沙就会生长到接近海平面的位置。再在风暴和海浪的作用下,破碎的珊瑚以及其他海洋生物的碎屑就会堆积起来,假以时日,一个“曾母暗沙岛”就会出现。

    但珊瑚只能把它们的构成体堆积到海平面的高度,高出海平面的岛屿和沙洲,是因为风暴和海浪不断地把破碎的珊瑚和其他碎屑堆积起来的结果。
    因此,三沙市的人民不仅应该感谢珊瑚虫给他们的土地打下了基础,还应该感谢南海的风暴为他们建造了能够浮出海面的岛屿和沙洲。

不同视角下的曾母暗沙
曾母暗沙属南沙群岛,是我国领土的最南端,是完全位于海平面以下的暗沙。它的主体呈丘状,被形象地称为“礁丘”。礁丘的面积为2.12平方公里,距离海面平均20 米左右,最高处距离海面17.5米。礁丘上有高的突起和低的礁坑。在礁石之间的凹坑内,堆积着钙质生物碎屑。若不考虑海水对视线的影响,从俯视的角度看曾母暗沙,能看到礁体的中部最宽,两端渐细,脊部呈北北西走向。若将视线往南延伸,在距离曾母暗沙不远处,有另外两个暗沙礁丘:八仙暗沙礁丘和立地暗沙礁丘。它们与曾母暗沙同在一个礁丘群内,但曾母暗沙是这个礁丘群的主体礁丘。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曾母暗沙不是一块暗沙,而是一组暗沙或暗礁。
从淹没海底到出露海面,灰沙岛要经历4个发展阶段
灰沙岛是珊瑚礁岛的一种,是发育在珊瑚礁坪上、高潮时也不会被淹没的生物碎屑堆积体。南海中发育有一定数量的灰沙岛,因为这里有满足灰沙岛发育的基本条件:丰富的生物碎屑、非风口浪头的地形和足够的礁坪宽度。台风和台风浪控制着灰沙岛的位置和规模,在波浪作用下,一些礁坪上堆积了生物碎屑,涨潮时被淹没,低潮时则出露。这一阶段通常被称为潮间带海滩(阶段A)。当生物碎屑堆积到涨潮也能露出海面时,则形成了小沙洲,刚刚形成的小沙洲体积小,形态易变,具有游动性,地表无植被,为裸沙洲(阶段B)。随着堆积的持续,裸沙洲规模增大,地下水开始积存并能够生长草类和灌木,有了植被的保护,沙洲地形趋于稳定,成为灌丛草被沙洲(阶段C)。风力作用和植被的捕留作用,使灌丛草被沙洲扩大增高,淡水层也加厚,根系较长的乔木植物可以生长,树林逐步形成,从而稳定了沙洲地形,此时的沙洲已经发育成为真正意义的岛屿——灰沙岛(阶段D)。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b0d010102dzg2.html


    三沙的珊瑚地貌景观具有唯一性,这当然不是说中国只有三沙市有珊瑚礁地貌,而是说,她的地貌景观全由珊瑚礁构成。可以说,三沙市是珊瑚礁市。
    全是珊瑚礁,并不意味着单调,因为珊瑚礁形成的景观足够丰富多彩。
    最让人感到神奇的是环礁。想想看,茫茫的大海上突然出现一个由礁石围起的环状区域。在环礁外围,因为海浪不断撞击到环状的礁石上,翻卷起层层浪花,形成了一条浪花带;在环礁内部,是一个湖,有一个专门的名词称呼这种湖——潟湖。

2.jpg (34.4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7-11 19:42 上传


1.jpg (32.42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7-11 19:42 上传





不同生长期的环礁,呈现出不同的景致

这是自空中拍下的西沙群岛的华光礁(上图)和盘石屿(下图),它们以不同形态,展现了环礁发育的不同阶段。华光礁堪称完美的环礁:珊瑚形成的环形礁堤,将潟湖围合在内,这就是我们古人说的“万里石塘”。两道口门,形成环礁的两道豁口,以使海水与潟湖内的湖水交汇、流通。盘石屿呈现的则是环礁发育至晚期的形态:珊瑚不断生长,最终将口门封闭,而使潟湖与外海隔绝。久而久之,潟湖将会越来越浅,直至干掉,发育成灰沙岛。环礁的东南角现在已经发育了一个小沙洲,它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大,最终发育成一个真正的岛屿。整个三沙市有60%的珊瑚礁都是环礁,
它们是中国的珍稀景观。

3.jpg (16.56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7-11 19:42 上传


珊瑚礁塑造的地貌构成了我国重要的海洋国土
在谈及我国南海海域时,常会听到岛、礁、沙、滩等众多名词,其实它们都是指我国南海中的珊瑚礁地貌。根据它们与海平面的高差,可划分出5 种类型:岛屿、沙洲、礁、暗沙、暗滩。岛屿、沙洲在海面之上;暗滩、暗沙在海面之下;礁则接近海面,在高潮与低潮之间转换着与海平面的关系。这些或露出水面,或发育在水下的独特地貌,都由珊瑚礁塑造,它们构成了我国不可或缺的海洋国土。
岛屿:露出海面,四周为环绕的礁坪,由沙洲堆积而成,岛上覆盖着沙和粉沙,部分已与岛粪混合发育成磷质石灰土,植物生长茂盛。
沙洲:露出海面,由松散的珊瑚沙砾、贝壳碎屑和其他生物碎屑堆积在珊瑚礁坪上而形成。外形小,形态不稳定,没有或很少有植物生长。
礁:即通常所说的干出礁,生长至接近海平面处的珊瑚礁体,高潮时被淹没(礁坪上个别礁块高潮时也不被淹没),低潮时出露(有些低潮时也不出露)。许多小礁体围绕深水潟湖,组成环状群礁体,也就是大环礁。
暗滩:隐伏在水下较深处(通常水深20—200米)的珊瑚礁,范围广,表面呈台状,边缘高,中央低,绝大多数为淹没较深的大环礁。
暗沙:淹没在水下较浅处(通常水深10米以内),局部覆盖有薄层沙质的珊瑚礁体,低潮时不出露海面。有的暗沙发育在海山上。

4.jpg (19.05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7-11 19:42 上传


水下的珊瑚礁有着不同的地貌形态
珊瑚礁是热带海域的特有产物,是由珊瑚群体死后的遗骸构成的岩体。世界范围内的珊瑚礁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海区。在我国则主要分布于南海,以南沙群岛数量最多。南沙群岛的珊瑚礁并没有以相同的地貌形态示人,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也因此有了不同的名字:环礁、台礁、水下丘状礁。环礁最多,而且面积不等,小者几平方公里,大者几千平方公里。小环礁或孤悬于海中,或发育在大的礁坪上,以形成大环礁。

    潟湖最神奇的是颜色——令人心醉的碧绿色,好像一块通透的翡翠。几乎每一个环礁的潟湖都呈翡翠般的颜色,与浪花带外的深蓝色大海正好构成强烈对比。但上帝还不满意,他还在翡翠般的潟湖和深蓝色的大海之间,镶嵌了一圈银色的花边,浪花带。这就是上帝的艺术品——环礁,它是地球上最壮观、最精致的多重同心环状景观。
    环礁是有生命的,它有童年、青年、壮年和老年。老年期的环礁,内部的潟湖逐渐被珊瑚和其他生物的遗骸填满,环礁于是变成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蝶形洼地。这时候,它就成了“台礁”,风暴和海浪把一些珊瑚打碎,或者把一些礁块搬运到台礁的礁坪上,逐渐堆积,就变成了裸露的沙洲。如果沙洲上再慢慢出现植被、土壤,一个岛屿就形成了。当然,这些形态也可能出现在年轻的环礁礁环上,因为这些过程可以同时进行。

5.jpg (39.5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7-11 19:42 上传


甘泉岛最好地呈现了三沙市的多重同心环状景观
安静地躺在一片深蓝色海水中的甘泉岛(属西沙群岛),以其丰满的层次,最好地解释了环礁所构筑的多重同心环状景观:躺在最核心处的,是一小片稍微凸起的灰色土壤,它们也许由泻湖演化
而来;往外,是一片环形的茂密树林,岛上那口味道甘美的淡水井,便掩映在这片树林里(“甘泉岛”由此得名);银白色的沙盘是这片树林的花边;花边外,是更为巨大的礁盘。这种同心环状结
构,有点类似北京城的格局,北京城就是由一条条环形路组成的同心环状结构。这是老年时期的环礁,已经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灰沙岛。岛上植被茂密、有淡水、有土壤,完全具备人类居住的条件,
但因为是军事禁区,目前尚无居民。

6.jpg (58.84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7-11 19:43 上传


7.jpg (31.98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7-11 19:43 上传


    这就提到了复合环礁,即大环礁上有小环礁,这是三沙地区环礁的典型形态。因为环状礁坪的宽度,有的可达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在这么宽广的礁环上发育小的环礁、岛屿或沙洲,就显得很正常。现在三沙市那些有名称的岛屿、沙洲、暗礁、暗沙、暗滩,大部分都在大环礁的礁环上。
    珊瑚礁之所以能不断生长,是因为新的珊瑚不断移居到死去的珊瑚有机体的石灰质骨骼上,再在上面继续生长。珊瑚构成体每增长1米,需要35—335年的时间,具体时间视珊瑚居住地的条件而定。
    曾母暗沙是我国疆界的最南端,那是一个隐没于水下约20米处的暗沙。我国的海洋研究者在它的礁丘顶部采集了珊瑚标本,测验表明:它们在30年内增长了16厘米。假如海平面和地壳稳定,再过3000多年,曾母暗沙就会生长到接近海平面的位置。再在风暴和海浪的作用下,破碎的珊瑚以及其他海洋生物的碎屑就会堆积起来,假以时日,一个“曾母暗沙岛”就会出现。

    但珊瑚只能把它们的构成体堆积到海平面的高度,高出海平面的岛屿和沙洲,是因为风暴和海浪不断地把破碎的珊瑚和其他碎屑堆积起来的结果。
    因此,三沙市的人民不仅应该感谢珊瑚虫给他们的土地打下了基础,还应该感谢南海的风暴为他们建造了能够浮出海面的岛屿和沙洲。

8.jpg (43.13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7-11 19:43 上传


不同视角下的曾母暗沙
曾母暗沙属南沙群岛,是我国领土的最南端,是完全位于海平面以下的暗沙。它的主体呈丘状,被形象地称为“礁丘”。礁丘的面积为2.12平方公里,距离海面平均20 米左右,最高处距离海面17.5米。礁丘上有高的突起和低的礁坑。在礁石之间的凹坑内,堆积着钙质生物碎屑。若不考虑海水对视线的影响,从俯视的角度看曾母暗沙,能看到礁体的中部最宽,两端渐细,脊部呈北北西走向。若将视线往南延伸,在距离曾母暗沙不远处,有另外两个暗沙礁丘:八仙暗沙礁丘和立地暗沙礁丘。它们与曾母暗沙同在一个礁丘群内,但曾母暗沙是这个礁丘群的主体礁丘。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曾母暗沙不是一块暗沙,而是一组暗沙或暗礁。
从淹没海底到出露海面,灰沙岛要经历4个发展阶段
灰沙岛是珊瑚礁岛的一种,是发育在珊瑚礁坪上、高潮时也不会被淹没的生物碎屑堆积体。南海中发育有一定数量的灰沙岛,因为这里有满足灰沙岛发育的基本条件:丰富的生物碎屑、非风口浪头的地形和足够的礁坪宽度。台风和台风浪控制着灰沙岛的位置和规模,在波浪作用下,一些礁坪上堆积了生物碎屑,涨潮时被淹没,低潮时则出露。这一阶段通常被称为潮间带海滩(阶段A)。当生物碎屑堆积到涨潮也能露出海面时,则形成了小沙洲,刚刚形成的小沙洲体积小,形态易变,具有游动性,地表无植被,为裸沙洲(阶段B)。随着堆积的持续,裸沙洲规模增大,地下水开始积存并能够生长草类和灌木,有了植被的保护,沙洲地形趋于稳定,成为灌丛草被沙洲(阶段C)。风力作用和植被的捕留作用,使灌丛草被沙洲扩大增高,淡水层也加厚,根系较长的乔木植物可以生长,树林逐步形成,从而稳定了沙洲地形,此时的沙洲已经发育成为真正意义的岛屿——灰沙岛(阶段D)。




   
这个帖子很有科普性,很不错,并且作者也是个著名人物
支持科普,八过3000年以后的曾母暗沙岛,偶们是看不到了
科普帖谢谢啦
原来沙洲是这个样子滴
啥时候开放旅游了就爽了
作者的名气太大了,呵呵
期待建成中国的马尔代夫
多搞几个海上小木屋啥的度假小岛
这下全家出游能省不少钱吧
很棒的科普贴,仔细学习中...
在环境可承受范围内,开发旅游,前景很好。
楼主 好帖 收藏了
最近三期国家地理都有说,特别是七月号,值得收藏一本。
真的是很美!
人工填海造曾母岛吧
作者是个厉害人物,好吧,长期阅读CNG表示那是本好杂志
说实话,黄岩岛,看到那块石头就想笑。如果海平面在上升个2米,是不是就要变成黄岩礁了?
华光礁和盘石屿的配图反了吧
科普文章啊,好
科普性的帖子,很好哦。俺要去三沙旅游啊
三沙市是不是全世界被侵占领土领海最大的市?
好美啊
你妹的字符限制
希望能加快开发旅游资源。。。这地方真美!
科普贴很不错,感谢楼主。
三沙市有这么好的旅游资源,一定得好好开发。
只要国家开放岛屿的开发,马上就是一个旅游度假的吸金圣地
再过三千年,曾母暗沙就变成曾母暗沙岛了。
哎,我是看不到了。
三沙市好大啊!
努力发展三沙市的旅游经济产业!建成旅游胜地!
将三沙市发展壮大吧,我想这比修青藏铁路容易多了,科学布点,以点盖面。南海成为我兔后湖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开发房地产吧。我等不及去买房了
三沙大力发展旅游业,来的人多了,就是无可辩驳的人类活动记录,能大大巩固南海主权
啊!三沙!
旅游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