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桌饭,来了两桌客——平型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35:15
光亭: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扬名立威之战
——中共抗日伏击战之一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十四年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无数英勇军民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继抗战十大谣言系列文章后,观察者网再度推出中共抗战伏击战系列文章,此为第一篇。】

在全面抗战开始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在华北、华东战场上几乎是连战连胜,虽然没有实现自己所吹嘘的三个月灭亡中国,但也给中国军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八路军在山西平型关地区取得的一次胜利,成为中国军队的第一场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意志。
不过,很多人都把平型关大捷和平型关战役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件事情,尽管都发生在1937年9月间的平型关地区。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华北地区的日军先占领平津,又于8月转兵西进山西,攻占大同,随即直取山西省会太原。以阎锡山为司令长官的第二战区随即调集了8个军近十万人的部队在平型关一线阻击日军。这一战非常激烈,中国军队付出了惨重代价,牺牲的就有上万人,但是在经过将近20天的血战之后,平型关终告失守,这就是平型关战役。而八路军在平型关地区伏击日军的那场战斗,确切来说应该是平型关战斗,是八路军为了配合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从侧后袭击进攻的日军,属于平型关战役中的一个分支。因为取得了对日军的第一次胜利而多称之为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的战场不在平型关,而在灵丘县城西南30公里的蔡家峪、小寨、乔沟、白崖台、关沟一带。平型关则位于雁门关之东,今天山西省繁峙县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古称瓶形寨,因为周围地形如瓶形而得名,明朝时改称平型岭关,后来才改为平型关。在历史上很早就是兵家重地,明朝时为内长城的重要关口,筑有关城。
平型关北有恒山南有五台,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这两山之间只有一条不是很宽的谷地,平型关所在的平型岭是这条谷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地势非常险要。而且这条谷地还是河北平原北部与山西之间最便捷的道路,一条东西向的古道从平型关穿城而过,东连紫荆关,西接雁门关,形成一条严固的防线,是北京西面的重要屏障。当代灵丘到太原的公路就从这条谷地经过。

平型关115师机枪阵地(战后摆拍系列照)
林彪选中了乔沟
1937年8月,日军从平津兵分三路,日军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沿平绥线(北平至包头)、日军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沿平汉线(北平至汉口)和津浦线(天津至浦口)铁路线展开进攻。
9月11日,日军第5师团进至河北蔚县,一部西向山西广灵、灵丘进犯。广灵、灵丘一线的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八天之后,撤至平型关一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随即在平型关一线部署部队设立防线。
这时红军刚刚改编为第八路军,归入第二战区序列,也在向山西前线开进。115师于9月14日抵达平型关以南的大营镇待命。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多次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等人会谈,确定八路军不用于正面阵地防御,主要使用于敌军侧后进行游击战。根据这个作战原则,115师于9月20日向灵丘急进,22日从平型关南翼潜出,隐蔽于灵丘以南的太白山区。
9月22日,日军第5师团21旅团开始向平型关进攻,双方随即展开激战。根据日军进攻的情况,阎锡山在23日决定使用8个团的兵力,由内长城外侧公路以北地区向东、西跑池、小寨间迂回,侧击日军右侧背。同时电告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我决歼平型关之敌,希电林师夹击敌之侧背。

八路军总部接到阎锡山的电报后,立即命令115师于24日拂晓进人阵地,以3个团集结于冉庄,准备配合平型关部队侧击进犯的日军。另以师直属队之一部及独立团在灵丘以北活动。
115师接到命令后,立即连夜冒雨出发,进至离平型关只有十多公里的冉庄待命。
9月24日,林彪带旅团营干部察看了地形,最终选定的伏击地点就是在这条谷地中一段被当地人称为乔沟的地方,位于内长城平型关以东,沟长约4公里,东北西南走向,地势险要,沟深十多米到几十米不等,沟底古道宽不过三五米,仅能容一辆卡车单行,古道两侧是刀削似的危崖绝壁,再上面是比较平缓的沟岸。有点类似于一线天的地形,绝对是打伏击的理想地点。乔沟路北山高坡陡,极难攀登,路南山低坡缓,易于出击。这个伏击地点地形选的非常有利,看到这样的地形,就有人感慨地说林彪的眼睛真毒。
115师的伏击部队布置在从平型关到东河南镇约十多里的东南山地上,呈一字长蛇阵,林彪确定了各部队的阵地:左面“蛇头”位置是685团,在辛庄至老爷庙一线;右面“蛇腰”位置是686团,在老爷庙至小寨村一线;“蛇尾”位置的是687团,在小寨村至蔡家峪、东河南镇一线;他们负责占领东河南镇以北高地,切断日军后路。688团为预备队,独立团和骑兵营分别向平型关东北和平型关东边开进,执行打援任务,配合主力作战。布置停当后,115师主力于9月25日零时整装出发,此时天降大雨,部队冒雨行军,于拂晓前全部秘密进入阵地。
经典的伏击战
25日当天,驻灵丘的日军第21旅团部接到前线部队天雨变冷,急需补给的报告,便命第21联队大行李队、小行李队以马拉大车70辆,满载衣服、粮食、弹药,由灵丘运往平型关前线。
所谓大行李队是日军后勤部队中的独立单位,相当于兵站(日军旅团才有兵站,联队只有大行李队),编制约100人,主要是后勤人员。小行李队就是普通的辎重部队,编制约70人,负责运送21联队所需要的日常补给物资,如弹药、粮食等。正是因为9月底是换季时候,所以才会派大行李队前去开设兵站,储备过冬物资。这也是后来115师在此战中缴获了上万件大衣的原因。为了加强路上的护卫力量,还加派了高桥义夫少尉率领的骑兵第12中队第3小队的60人作为掩护部队。另外,还有第5师团情报参谋桥本顺正中佐和数名随员乘坐小汽车同行。

这一路日军约有辎重兵200人,战斗兵60人以及朝鲜输卒(也就是夫役)200人,总共约460人。当时日军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征用中国当地的民夫,所以后勤部队中主要都是朝鲜夫役,他们也和日军一样穿军服,自然是被八路军当作日军来打,不过日军在战后的损失报告中是从来不把朝鲜夫役计算在内的。
几乎同时,还有一路是由平型关返回灵丘的日军,那是新庄淳中佐率领的日军第6兵站汽车队,也正走在这条路上。汽车队总共81辆卡车,汽车队人员约400人,车上还有一些后送的伤员以及看护兵,人数不详,估计约有500人,合计总共约1000人。

25日早晨5时半左右,两支日军相向而行,都进入了伏击圈,但是由于乔沟足有4公里长,两支日军相互之间也不知道还有友军正迎面开来,所以始终没能会合在一起。
位于伏击地域尾端蔡家峪附近指挥的687团副团长田守尧见日军辎重队已经全部通过了蔡家峪,认为时机已到,便下令攻击!这时日军辎重队已经进到小寨村以西大约2公里,也就是到了乔沟的一半。突然遭到了八路军猛烈射击,这时桥本参谋立刻表现出了一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生的优秀素质,第一时间跳出汽车,指挥部队就地抵抗。
687团2营率先冲下沟道,与公路上的日军展开白刃格斗。日军随即迅速离开公路,利用在山坡边以及修公路边的坑洼之处进行顽抗。但是地形狭窄,火力无法发挥,只好又向南侧山坡冲击。结果遭到687团3营迎头痛击,几次冲击都被3营击退。桥本指挥一小股日军占据了一处小山头,并架起机枪猛烈射击,687团副团长田守尧就是被桥本指挥的机枪击伤。八路军随即用手榴弹消灭了这个机枪火力点,接着又以白刃战彻底消灭了这股日军,桥本也在战斗中被击毙。
战至13时左右,基本消灭了日军辎重队,但洼地里的最后一股日军直到黄昏才被消灭。至此,687团在686团的配合下,将日军辎重队“全灭”,战后只有3名藏在角落里的伤员被日军救回。

但是新庄的汽车队就棘手多了,当东面伏击辎重队的战斗打响时,汽车队才刚刚从老爷庙驶入沟口,车队的尾部还在辛庄。新庄听见枪声,就立即命令停车。在这里伏击的是685团,虽然他们根本没想到另一边的687团会遇到另一路日军而提前开火,但看到日军车队停了下来,就知道不能再等了,所以也立即开火。新庄在第一辆车上,自然成为八路军集中攻击的主要目标,几乎是在战斗刚开始的一瞬间,就被击毙了。日军虽然失去了指挥,但仍在各自中队长的指挥下展开反击。
战斗一打响,685团1营立即就向公路发起冲锋,与日军展开拼杀,这时副团长陈正湘发现,一股日军正在向辛庄南侧的1363高地冲去。如果日军占领该高地,就可以控制老爷庙、关沟地域,直接威胁到115师指挥所,686团西侧阵地也在其火力射程之内,于是立即命令2营副营长王丽水率领5连、6连和营机枪排与日军争夺1363高地。5连抢在日军前登上高地,随后与日军展开激战,在6连配合下终于控制住1363高地。
公路南端的日军争夺1363高地,公路北端的日军争夺的重点就是乔沟的制高点老爷庙,老爷庙傍山面沟,距乔沟出口处约40米,西侧是一片干河滩,之前就停了十几辆日军卡车,这是日军91中队在几天前留下来的。686团没有在战前占领老爷庙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日军停车场,考虑到日军在这里必然配有看守人员,如果事先占领就肯定会暴露目标,所以没有提前占领这个关键的制高点。

战斗开始不久,林彪就命令686团团长李天佑派1个营抢占老爷庙。李天佑赶紧命令3营冲下公路,攻占老爷庙,2营随后跟进。这时日军已经占领老爷庙,不过日军不懂山地作战的特点,除以一小股兵力抢占了老爷庙外,大部分部队都还挤在公路上。3营冲过了公路,直奔老爷庙。老爷庙的日军以密集火力进行拦阻射击,公路上的日军也从后面涌上来,3营处境立即危急起来。这时2营从侧面冲过来,挡住了公路上的日军。由于日军山上和山下火力的夹击,山坡又陡,3营伤亡很大,3营营长邓克明牺牲。好在这时1营3连绕到老爷庙岭北边一个高地,突然开火,打掉了日军在老爷庙的机枪。3营乘机发起猛攻,这才一举拿下了老爷庙高地。
686团3营占领了老爷庙高地后,战场形势立即改变,八路军从公路两侧高地居高临下,完全压制住了山沟里的日军,日军指挥官这才醒悟过来,赶紧指挥部队反击老爷庙,但多次冲锋,都被686团击退。
15时,687团从东侧、685团从西侧,686团从老爷庙高地同时发起攻击,将辛庄至老爷庙一线的日军汽车队残部歼灭,老爷庙方向战斗基本结束。
由于汽车队没有全部进入伏击圈,所以在伏击圈外的日军曾经和被围的日军合力冲开了一个突破口,包括汽车队第2中队中队长矢岛俊彦大尉和第3中队中队长中西次第八少佐在内约有200人得以逃脱。这主要是没有想到会有两路日军同时相向进入伏击圈,整个伏击区域又有4000米长,八路军没有可靠的通信联络手段,导致了西路日军汽车队还没完全进入伏击圈就只能仓促开火,从而让这路日军有一部分得以逃脱。

正当115师主力在老爷庙至小寨村一线与日军汽车队、辎重队激战时,中午11时左右,在平型关的日军第21联队闻讯派出第3大队前来增援。在1363高地阻敌增援的685团2营5连,拼死阻击,全连最后只剩下三十多人,才终将日军击退,保障了主力得以顺利围歼被围日军,因此在战后被授予“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这也是平型关战斗中唯一一个被授予英雄称号的连队。
阻援部队与援敌激战时,也正是老爷庙高地争夺最激烈的时候。此时,林彪的手里已经没有预备队了,他派师情报科长苏静前往平型关联络,要求晋绥军按原定计划向日军发起攻击。如果这时据守平型关口的晋军第33军向关沟出击,那就切断了日军第21联队第3大队的后路,可以和八路军前后夹击,很有可能消灭这股日军。但晋绥军方面的回答是“没有接到上峰的命令”。 林彪听到苏静的报告后一句话都没说。但在战后,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的总结》中相当不满地写到:“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太差。他们自己制定的出击计划,他们自己却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观。”
晋绥军方面毫无策应,只有靠自己了,林彪在686团控制住老爷庙高地,我军再次将日军赶回公路加以聚歼的形势下,逐渐把685团、687团的部队调往关沟、辛庄方向,向东跑池方向发展进攻。面对八路军逐渐增大兵力向关沟突击,并以一部攻击辛庄,形成了迂回包抄后路之势的情况下,增援的日军21联队第3大队只好撤回,不然别说救人,就连自己也给送掉了。
入夜,林彪下令部队打扫战场撤出阵地。

八路军115师指挥所
有争议的战果
关于这场伏击战的歼敌数字,一直有好几种说法,比较常见的有一万、三千和一千这三种,现在普通认为比较靠谱的是歼敌一千,但是围绕这个歼敌数字始终都有争议。
需要说明的是,此战还击毙了两名日军中佐级的军官,特别是第5师团情报参谋桥本顺正中佐,虽然只是参谋,但是在日本军队中,参谋可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龙套角色,更多是作为一种荣誉资格,多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的“军刀组”。所谓“军刀组”就是毕业考试得到前三名由天皇赐予军刀的优秀毕业生。军衔在大尉到大佐之间,年纪在四十左右,他们不仅可以为指挥官出谋划策,更可以直接指挥部队。像东条英机、挑起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挑起七七事变的牟田口廉也等都是参谋出身,属于最铁杆的军国主义分子。如果说当年是军部挟持了政府,那么挟持军部的就是参谋。所以战后日本的俚语中就把邪恶、不可理喻又昏招迭出的人叫作“大本营参谋”,所以干掉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中佐参谋不啻于干掉一个将军。
同时八路军也缴获了大量物资,因为从灵丘前往平型关的日军辎重队就是运送补给物资,除了大量粮食弹药外,还有上万件军大衣,115师官兵每人都得到了一件,八路军缺衣少穿的境况大大地改善。当然,后来林彪穿着这次战斗中缴获的日本军大衣,骑着缴获的日本东洋马,被阎锡山部队的哨兵误以为是日军而被开枪打伤,也都是拜这次缴获所赐。
八路军的伤亡也是在一千人左右,伤亡率几乎是一比一。要知道这是在八路军占有兵力、地形、突然性等多种优势条件的情况下,当时参战部队还都是刚刚从红军改编过来的,官兵基本上都是经过长征的百战老兵,日军却主要是辎重兵、汽车兵之类的后勤部队,居然还能打成这样的伤亡比,可见当时日军战斗力的强悍。这样的伤亡交换比,也使八路军清醒地看到了自己与日军的差距,从而确立了今后将以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而不是运动战为主的战术思想。
平型关大捷更重要的不是打死了多少日军,缴获了多少物资,重要的是这场战斗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在战术上,由于受到这次伏击的影响,平型关正面战场的日军21旅团缺乏补给和援军,进攻被迫完全停顿了。日军本来是计划从灵丘派1个联队增援21旅团,正是因为乔沟的公路被切断,只好把已经迂回到大营的21联队的2个大队改变方向,回过头来增援平型关,使迂回包抄夹击晋绥军的计划泡了汤。而在平型关下的21旅团即使得到了21联队的增援,也因为补给匮乏,根本无力能够组织进攻。最后平型关的陷落也是因为关东军支队从更西面的茹越口突破所致,而不是第5师团取得的战果。
其次在战略上,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精神,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中华民族的士气,增强了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对华北战局和全国抗战形势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就连蒋介石也先后两次致电祝贺嘉勉。就以平型关正面的国民党军来说,在八路军平型关伏击战之前,基本就是固守阵地,但这一战之后就开始比较积极地进行主动出击,士气得到很大提升。
正因为如此,“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写进了《八路军军歌》,成为八路军抗战史上最为光辉的一页。

http://m.guancha.cn/guangting/2015_06_08_322487.shtml光亭: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扬名立威之战
——中共抗日伏击战之一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十四年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无数英勇军民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继抗战十大谣言系列文章后,观察者网再度推出中共抗战伏击战系列文章,此为第一篇。】

在全面抗战开始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在华北、华东战场上几乎是连战连胜,虽然没有实现自己所吹嘘的三个月灭亡中国,但也给中国军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八路军在山西平型关地区取得的一次胜利,成为中国军队的第一场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意志。
不过,很多人都把平型关大捷和平型关战役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件事情,尽管都发生在1937年9月间的平型关地区。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华北地区的日军先占领平津,又于8月转兵西进山西,攻占大同,随即直取山西省会太原。以阎锡山为司令长官的第二战区随即调集了8个军近十万人的部队在平型关一线阻击日军。这一战非常激烈,中国军队付出了惨重代价,牺牲的就有上万人,但是在经过将近20天的血战之后,平型关终告失守,这就是平型关战役。而八路军在平型关地区伏击日军的那场战斗,确切来说应该是平型关战斗,是八路军为了配合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从侧后袭击进攻的日军,属于平型关战役中的一个分支。因为取得了对日军的第一次胜利而多称之为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的战场不在平型关,而在灵丘县城西南30公里的蔡家峪、小寨、乔沟、白崖台、关沟一带。平型关则位于雁门关之东,今天山西省繁峙县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古称瓶形寨,因为周围地形如瓶形而得名,明朝时改称平型岭关,后来才改为平型关。在历史上很早就是兵家重地,明朝时为内长城的重要关口,筑有关城。
平型关北有恒山南有五台,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这两山之间只有一条不是很宽的谷地,平型关所在的平型岭是这条谷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地势非常险要。而且这条谷地还是河北平原北部与山西之间最便捷的道路,一条东西向的古道从平型关穿城而过,东连紫荆关,西接雁门关,形成一条严固的防线,是北京西面的重要屏障。当代灵丘到太原的公路就从这条谷地经过。

平型关115师机枪阵地(战后摆拍系列照)
林彪选中了乔沟
1937年8月,日军从平津兵分三路,日军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沿平绥线(北平至包头)、日军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沿平汉线(北平至汉口)和津浦线(天津至浦口)铁路线展开进攻。
9月11日,日军第5师团进至河北蔚县,一部西向山西广灵、灵丘进犯。广灵、灵丘一线的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八天之后,撤至平型关一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随即在平型关一线部署部队设立防线。
这时红军刚刚改编为第八路军,归入第二战区序列,也在向山西前线开进。115师于9月14日抵达平型关以南的大营镇待命。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多次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等人会谈,确定八路军不用于正面阵地防御,主要使用于敌军侧后进行游击战。根据这个作战原则,115师于9月20日向灵丘急进,22日从平型关南翼潜出,隐蔽于灵丘以南的太白山区。
9月22日,日军第5师团21旅团开始向平型关进攻,双方随即展开激战。根据日军进攻的情况,阎锡山在23日决定使用8个团的兵力,由内长城外侧公路以北地区向东、西跑池、小寨间迂回,侧击日军右侧背。同时电告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我决歼平型关之敌,希电林师夹击敌之侧背。

八路军总部接到阎锡山的电报后,立即命令115师于24日拂晓进人阵地,以3个团集结于冉庄,准备配合平型关部队侧击进犯的日军。另以师直属队之一部及独立团在灵丘以北活动。
115师接到命令后,立即连夜冒雨出发,进至离平型关只有十多公里的冉庄待命。
9月24日,林彪带旅团营干部察看了地形,最终选定的伏击地点就是在这条谷地中一段被当地人称为乔沟的地方,位于内长城平型关以东,沟长约4公里,东北西南走向,地势险要,沟深十多米到几十米不等,沟底古道宽不过三五米,仅能容一辆卡车单行,古道两侧是刀削似的危崖绝壁,再上面是比较平缓的沟岸。有点类似于一线天的地形,绝对是打伏击的理想地点。乔沟路北山高坡陡,极难攀登,路南山低坡缓,易于出击。这个伏击地点地形选的非常有利,看到这样的地形,就有人感慨地说林彪的眼睛真毒。
115师的伏击部队布置在从平型关到东河南镇约十多里的东南山地上,呈一字长蛇阵,林彪确定了各部队的阵地:左面“蛇头”位置是685团,在辛庄至老爷庙一线;右面“蛇腰”位置是686团,在老爷庙至小寨村一线;“蛇尾”位置的是687团,在小寨村至蔡家峪、东河南镇一线;他们负责占领东河南镇以北高地,切断日军后路。688团为预备队,独立团和骑兵营分别向平型关东北和平型关东边开进,执行打援任务,配合主力作战。布置停当后,115师主力于9月25日零时整装出发,此时天降大雨,部队冒雨行军,于拂晓前全部秘密进入阵地。
经典的伏击战
25日当天,驻灵丘的日军第21旅团部接到前线部队天雨变冷,急需补给的报告,便命第21联队大行李队、小行李队以马拉大车70辆,满载衣服、粮食、弹药,由灵丘运往平型关前线。
所谓大行李队是日军后勤部队中的独立单位,相当于兵站(日军旅团才有兵站,联队只有大行李队),编制约100人,主要是后勤人员。小行李队就是普通的辎重部队,编制约70人,负责运送21联队所需要的日常补给物资,如弹药、粮食等。正是因为9月底是换季时候,所以才会派大行李队前去开设兵站,储备过冬物资。这也是后来115师在此战中缴获了上万件大衣的原因。为了加强路上的护卫力量,还加派了高桥义夫少尉率领的骑兵第12中队第3小队的60人作为掩护部队。另外,还有第5师团情报参谋桥本顺正中佐和数名随员乘坐小汽车同行。

这一路日军约有辎重兵200人,战斗兵60人以及朝鲜输卒(也就是夫役)200人,总共约460人。当时日军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征用中国当地的民夫,所以后勤部队中主要都是朝鲜夫役,他们也和日军一样穿军服,自然是被八路军当作日军来打,不过日军在战后的损失报告中是从来不把朝鲜夫役计算在内的。
几乎同时,还有一路是由平型关返回灵丘的日军,那是新庄淳中佐率领的日军第6兵站汽车队,也正走在这条路上。汽车队总共81辆卡车,汽车队人员约400人,车上还有一些后送的伤员以及看护兵,人数不详,估计约有500人,合计总共约1000人。

25日早晨5时半左右,两支日军相向而行,都进入了伏击圈,但是由于乔沟足有4公里长,两支日军相互之间也不知道还有友军正迎面开来,所以始终没能会合在一起。
位于伏击地域尾端蔡家峪附近指挥的687团副团长田守尧见日军辎重队已经全部通过了蔡家峪,认为时机已到,便下令攻击!这时日军辎重队已经进到小寨村以西大约2公里,也就是到了乔沟的一半。突然遭到了八路军猛烈射击,这时桥本参谋立刻表现出了一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生的优秀素质,第一时间跳出汽车,指挥部队就地抵抗。
687团2营率先冲下沟道,与公路上的日军展开白刃格斗。日军随即迅速离开公路,利用在山坡边以及修公路边的坑洼之处进行顽抗。但是地形狭窄,火力无法发挥,只好又向南侧山坡冲击。结果遭到687团3营迎头痛击,几次冲击都被3营击退。桥本指挥一小股日军占据了一处小山头,并架起机枪猛烈射击,687团副团长田守尧就是被桥本指挥的机枪击伤。八路军随即用手榴弹消灭了这个机枪火力点,接着又以白刃战彻底消灭了这股日军,桥本也在战斗中被击毙。
战至13时左右,基本消灭了日军辎重队,但洼地里的最后一股日军直到黄昏才被消灭。至此,687团在686团的配合下,将日军辎重队“全灭”,战后只有3名藏在角落里的伤员被日军救回。

但是新庄的汽车队就棘手多了,当东面伏击辎重队的战斗打响时,汽车队才刚刚从老爷庙驶入沟口,车队的尾部还在辛庄。新庄听见枪声,就立即命令停车。在这里伏击的是685团,虽然他们根本没想到另一边的687团会遇到另一路日军而提前开火,但看到日军车队停了下来,就知道不能再等了,所以也立即开火。新庄在第一辆车上,自然成为八路军集中攻击的主要目标,几乎是在战斗刚开始的一瞬间,就被击毙了。日军虽然失去了指挥,但仍在各自中队长的指挥下展开反击。
战斗一打响,685团1营立即就向公路发起冲锋,与日军展开拼杀,这时副团长陈正湘发现,一股日军正在向辛庄南侧的1363高地冲去。如果日军占领该高地,就可以控制老爷庙、关沟地域,直接威胁到115师指挥所,686团西侧阵地也在其火力射程之内,于是立即命令2营副营长王丽水率领5连、6连和营机枪排与日军争夺1363高地。5连抢在日军前登上高地,随后与日军展开激战,在6连配合下终于控制住1363高地。
公路南端的日军争夺1363高地,公路北端的日军争夺的重点就是乔沟的制高点老爷庙,老爷庙傍山面沟,距乔沟出口处约40米,西侧是一片干河滩,之前就停了十几辆日军卡车,这是日军91中队在几天前留下来的。686团没有在战前占领老爷庙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日军停车场,考虑到日军在这里必然配有看守人员,如果事先占领就肯定会暴露目标,所以没有提前占领这个关键的制高点。

战斗开始不久,林彪就命令686团团长李天佑派1个营抢占老爷庙。李天佑赶紧命令3营冲下公路,攻占老爷庙,2营随后跟进。这时日军已经占领老爷庙,不过日军不懂山地作战的特点,除以一小股兵力抢占了老爷庙外,大部分部队都还挤在公路上。3营冲过了公路,直奔老爷庙。老爷庙的日军以密集火力进行拦阻射击,公路上的日军也从后面涌上来,3营处境立即危急起来。这时2营从侧面冲过来,挡住了公路上的日军。由于日军山上和山下火力的夹击,山坡又陡,3营伤亡很大,3营营长邓克明牺牲。好在这时1营3连绕到老爷庙岭北边一个高地,突然开火,打掉了日军在老爷庙的机枪。3营乘机发起猛攻,这才一举拿下了老爷庙高地。
686团3营占领了老爷庙高地后,战场形势立即改变,八路军从公路两侧高地居高临下,完全压制住了山沟里的日军,日军指挥官这才醒悟过来,赶紧指挥部队反击老爷庙,但多次冲锋,都被686团击退。
15时,687团从东侧、685团从西侧,686团从老爷庙高地同时发起攻击,将辛庄至老爷庙一线的日军汽车队残部歼灭,老爷庙方向战斗基本结束。
由于汽车队没有全部进入伏击圈,所以在伏击圈外的日军曾经和被围的日军合力冲开了一个突破口,包括汽车队第2中队中队长矢岛俊彦大尉和第3中队中队长中西次第八少佐在内约有200人得以逃脱。这主要是没有想到会有两路日军同时相向进入伏击圈,整个伏击区域又有4000米长,八路军没有可靠的通信联络手段,导致了西路日军汽车队还没完全进入伏击圈就只能仓促开火,从而让这路日军有一部分得以逃脱。

正当115师主力在老爷庙至小寨村一线与日军汽车队、辎重队激战时,中午11时左右,在平型关的日军第21联队闻讯派出第3大队前来增援。在1363高地阻敌增援的685团2营5连,拼死阻击,全连最后只剩下三十多人,才终将日军击退,保障了主力得以顺利围歼被围日军,因此在战后被授予“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这也是平型关战斗中唯一一个被授予英雄称号的连队。
阻援部队与援敌激战时,也正是老爷庙高地争夺最激烈的时候。此时,林彪的手里已经没有预备队了,他派师情报科长苏静前往平型关联络,要求晋绥军按原定计划向日军发起攻击。如果这时据守平型关口的晋军第33军向关沟出击,那就切断了日军第21联队第3大队的后路,可以和八路军前后夹击,很有可能消灭这股日军。但晋绥军方面的回答是“没有接到上峰的命令”。 林彪听到苏静的报告后一句话都没说。但在战后,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的总结》中相当不满地写到:“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太差。他们自己制定的出击计划,他们自己却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观。”
晋绥军方面毫无策应,只有靠自己了,林彪在686团控制住老爷庙高地,我军再次将日军赶回公路加以聚歼的形势下,逐渐把685团、687团的部队调往关沟、辛庄方向,向东跑池方向发展进攻。面对八路军逐渐增大兵力向关沟突击,并以一部攻击辛庄,形成了迂回包抄后路之势的情况下,增援的日军21联队第3大队只好撤回,不然别说救人,就连自己也给送掉了。
入夜,林彪下令部队打扫战场撤出阵地。

八路军115师指挥所
有争议的战果
关于这场伏击战的歼敌数字,一直有好几种说法,比较常见的有一万、三千和一千这三种,现在普通认为比较靠谱的是歼敌一千,但是围绕这个歼敌数字始终都有争议。
需要说明的是,此战还击毙了两名日军中佐级的军官,特别是第5师团情报参谋桥本顺正中佐,虽然只是参谋,但是在日本军队中,参谋可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龙套角色,更多是作为一种荣誉资格,多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的“军刀组”。所谓“军刀组”就是毕业考试得到前三名由天皇赐予军刀的优秀毕业生。军衔在大尉到大佐之间,年纪在四十左右,他们不仅可以为指挥官出谋划策,更可以直接指挥部队。像东条英机、挑起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挑起七七事变的牟田口廉也等都是参谋出身,属于最铁杆的军国主义分子。如果说当年是军部挟持了政府,那么挟持军部的就是参谋。所以战后日本的俚语中就把邪恶、不可理喻又昏招迭出的人叫作“大本营参谋”,所以干掉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中佐参谋不啻于干掉一个将军。
同时八路军也缴获了大量物资,因为从灵丘前往平型关的日军辎重队就是运送补给物资,除了大量粮食弹药外,还有上万件军大衣,115师官兵每人都得到了一件,八路军缺衣少穿的境况大大地改善。当然,后来林彪穿着这次战斗中缴获的日本军大衣,骑着缴获的日本东洋马,被阎锡山部队的哨兵误以为是日军而被开枪打伤,也都是拜这次缴获所赐。
八路军的伤亡也是在一千人左右,伤亡率几乎是一比一。要知道这是在八路军占有兵力、地形、突然性等多种优势条件的情况下,当时参战部队还都是刚刚从红军改编过来的,官兵基本上都是经过长征的百战老兵,日军却主要是辎重兵、汽车兵之类的后勤部队,居然还能打成这样的伤亡比,可见当时日军战斗力的强悍。这样的伤亡交换比,也使八路军清醒地看到了自己与日军的差距,从而确立了今后将以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而不是运动战为主的战术思想。
平型关大捷更重要的不是打死了多少日军,缴获了多少物资,重要的是这场战斗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在战术上,由于受到这次伏击的影响,平型关正面战场的日军21旅团缺乏补给和援军,进攻被迫完全停顿了。日军本来是计划从灵丘派1个联队增援21旅团,正是因为乔沟的公路被切断,只好把已经迂回到大营的21联队的2个大队改变方向,回过头来增援平型关,使迂回包抄夹击晋绥军的计划泡了汤。而在平型关下的21旅团即使得到了21联队的增援,也因为补给匮乏,根本无力能够组织进攻。最后平型关的陷落也是因为关东军支队从更西面的茹越口突破所致,而不是第5师团取得的战果。
其次在战略上,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精神,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中华民族的士气,增强了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对华北战局和全国抗战形势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就连蒋介石也先后两次致电祝贺嘉勉。就以平型关正面的国民党军来说,在八路军平型关伏击战之前,基本就是固守阵地,但这一战之后就开始比较积极地进行主动出击,士气得到很大提升。
正因为如此,“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写进了《八路军军歌》,成为八路军抗战史上最为光辉的一页。

http://m.guancha.cn/guangting/2015_06_08_322487.shtml
老拙:平型关的战略意义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246720

看了老萨的大作《从日文史料中还原平型关大捷》之后,再次引起我对平型关战役的极大兴趣。

这是因为,除了歼灭日军人数这个被长期激烈争论的问题之外,由此还引发了我对平型关之战的一系列疑团:

115师进行平型关战斗的初衷,是配合晋绥军作战,为什么在115师打响之后,一直没有看到晋绥军的行动?是畏缩不前,还是另有原因?

林彪决定在老爷庙附近利用有利地形打一个伏击战,他有准确情报日军会来吗?还是根据日军从灵丘到平型关总会有所往来,因而“守株待兔”?如果遇上日军增援平型关的主力部队怎么办?打还是不打?

林彪为什么没有让部队占领峡谷对面的山头,而是一面伏击,以至于让鬼子占了老爷庙制高点?

从现在查到的日方史料看,日军是两只部队从两个方向进入伏击圈,结果让685、686团在老爷庙附近打住一个,687团在蔡家峪附近打住一个。林彪怎么算得这么准?又为什么,战后八路军的所有战史资料都说,日军是从灵丘方向一路而来?

等等。

于是一头扎进故纸堆中。

再钻出来的时候,个别问题依然是一头雾水,但是却有了一个重大认识:

平型关一战,在所有其他重大意义之外,那就是确认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

正确的战略,是军队取胜的根本因素之一。但正确的战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战争中打出来的,也就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每一次战争,由于其性质、地域、对手的不同,总是在战前提出一个战略,然后在战争中去检验它、修正它,直到得出正确的、并为所有高级指挥员所确认的战略。这个认识过程越长,付出的牺牲就越大,也就越处于被动的地位,直至失败。相反,这个认识过程越短,付出的代价就越小,也就越宜于取得主动的地位。我们看到,红军时期正确战略的建立时间并不长,从1927年到第一次反围剿,用了3年时间。但是后来出现重大反复,等高级指挥员统一了认识,红军已经损失90%;抗美援朝战争的正确战略,也是在第五次战役付出重大代价后才被确认的。

而抗日战争,平型关第一仗,就使全军高级指挥员统一了正确的八路军抗日战争战略思想,从这个角度说,平型关之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虽然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可能会使爱国的人们心存戚戚,但它确是历史的事实,当时的八路军高级将领们和今天的我们,都不得不接受它。

此话要从洛川会议说起。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后,急急出征山西抗日前线。这时,中共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讨论八路军的战略问题。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八路军的战略方针是:

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请特别注意“独立自主”和“山地游击战”。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从第一次反围剿之后红军成功的运动战退回到井冈山时期去。要知道,即便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仅剩8000余人,加上陕北红军也只有1万多人的情况下,山城堡、直罗镇也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集中主力兵团打运动战,而且在武器装备大大劣于敌军的情况下取得了重大胜利。

如果说八路军相对于日军更处劣势,那么配合友军,就有可能每战集中10万兵力,对付日军数千人。要知道,当时蒋介石、阎锡山都是下了决心要跟鬼子死磕的。国民党的部队,大多数是英勇作战的。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指挥上的失误、正面一线硬顶和不敢于集中兵力围歼鬼子。如果发挥八路军战术灵活,敢于大胆穿插迂回的长处,晋绥军和八路军配合是不是可以对孤立突出之敌打他几个歼灭战?就算一战不能打他一个师团,能不能打他一个旅团,或者一个联队?假如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根据红军作战的经验,就可以在山西打出一个局面,遏止日军的进攻。在当时的情况下,无疑这是一种更好的可能。

现在却要“独立自主”。也就是从一开始就放弃这种可能,出于什么考量?是否正确?

对此,林彪有不同意见。林彪想试一试配合晋绥军,打运动战。也就是争取更好的可能性。有人说,战争时期,林彪是“当面敢争论,背后喊万岁。”这次就是一个例证。林彪在会上直接说出了他的想法。会后,毛泽东专门跟他谈,做他的思想工作。尽管林彪当时点了头,但心里却并没有认账。

实际上,除了林彪,八路军其他高级将领也没有完全接受毛泽东的这个战略方针。提出来的战略方针,有“游击运动战”,也有“运动游击战”,都想打运动战。

所以,周恩来、朱德到山西前线后,与阎锡山商量的打法,基本上还是八路军与晋绥军联手作战的方针,并且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打法,甚至有传周恩来亲自为阎锡山制定战役计划。林彪更是直接致电毛泽东,提出集中115师全部兵力,配合友军打一仗。9月后的那些日子,毛林之间通过朱彭电报不断,毛说服不了林,只好同意有好的机会也可以打。

这些情况因为大部分已为人们所熟知,老拙在此就不再引经据典了。

下面就是根据晋绥军、八路军、日军有关资料,采用其中更可信的部分,综合的平型关战役的基本情况。排除政治上的争论,仅从军事角度看问题,我们不难看出,为什么此战之后,八路军高级将领们都同意了毛泽东提出的战略。

南口失陷,大同会战流产之后,日军分两路进攻山西腹地。北线关东军蒙察支队进攻雁门关,东线第5师团21旅团经广灵、灵丘进攻平型关。这时,阎锡山恍然大悟,一年前板垣到五台游历,来太原见阎,不坐飞机不坐火车,却沿着灵丘、平型关一路走进山西,原来是为了今天!阎锡山判断,板垣这是要经平型关抄雁门关后路,又想到1927年与奉军混战于灵邱、五台、繁峙地区时让奉军进入平型关内予以打击的成功经验,于是决定,将日军放进平型关,诱其深入到砂河以西地区,而后从五台山、恒山南北发动钳击,同时截断平型关险隘,将板垣主力围歼于滹沱河上游的盆地里。为此阎锡山作了如下的部署:

南集团:

由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副总司令兼第三十三军军长孙楚指挥。下辖晋军第三十三军(章拯宇独立第三旅和孟宪吉独立第八旅),绥军高桂滋第十七军(第二十一师师长李仙洲和第八十四师师长高桂滋兼),以及从广灵退下来的第七十三师各部。

南集团的任务是,于灵邱、繁峙间,沿内长城线已设省防阵地,阻止从灵邱西犯之敌,掩护大军从雁北撤入雁门山南集结。第三十三军在南,主力保持于平型关;第十七军在北,主力保持于团城口。平型关、团城口两军,对敌人的进攻先依险挫敌锐进,须支持较长时间,而后适机作离心的撤退,转移于五台山内,在繁峙以南展开。

北集团:

由傅作义指挥,下辖傅作义第35军和刘茂恩第15军,计有2个师、3个独立旅、一个山炮团和一个野炮营,在繁峙以北的恒山展开。

守备集团:

以陈长捷预备第一军(第72师)、郭宗汾预备第二军(第71师)共12个团,在五台山的北台顶、繁峙城垣、恒山顶构成三个支撑点,占领主决战的抵抗阵地。陈军、郭军各有一个山炮营,另调野炮团、重炮营于繁峙城西以火力支援。

阎锡山的方案是:在繁峙预筑纵深强固工事,以守备集团坚守,吸引敌强攻,消耗敌战力,使陷于胶着状态。此时,南集团从五台山向北进攻,北集团从恒山向南进攻,八路军115师出敌后截断平型关,合击围歼板垣主力。对此,阎锡山自赞:“布好口袋阵,让敌进得来,出不去。”

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大胆的战役计划,以6-8个军10万之众,诱敌深入,利用有利地形合击日军第21旅团数千人,胜率应该说相当之大,在当时情况下应属上策。这个战役方案如果实施得当,那么平型关大捷也好、台儿庄大捷也好,就不会有今天这么大的影响,阎锡山就将成为中国抗日第一名将。

从日军方面看,也为阎锡山此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平型关战役之前,北路日军指挥官东条英机被调走,由板垣全面指挥山西战场。板垣当然是以平型关为主攻方向。出于担心,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大将把板垣招到天津,再三提醒板垣,阎锡山不战大同而将主力撤回长城内线,很可能在平型关设伏。可是板垣根本听不进去,认为阎锡山绝不可能有如此魄力,仍然决定以21旅团孤军深入平型关。板垣的轻敌狂妄,正是伏击合围取胜的重要条件之一。

但是,这个伏击计划很快就变了模样。

9月21日,晋军第33军孟宪吉旅到达平型关。此时,国军在平型关由北向南一线展开的部署是,李仙洲第21师、高桂滋第84师(位于团城口)、孟宪吉旅(平型关正面)、由灵丘退回的第73师。当天,日军第21旅团即向平型关正面展开强攻。

第六集团军杨爱源总司令、孙楚副总司令在平型关直后方的大营镇东山底村设立了指挥部。虽然杨爱源是总司令,但军事上都听孙楚的。孙楚认为从察南蔚县经广灵、灵丘攻平型关的日军,看上去兵力不多,只能是一支较有力的游动奇兵。他肯定会有强大的敌主力,准备利用铁道输送的便利,突然向大同集结,以南攻雁门关,雁门山线才是主决战方面,平型关

只能是支战场。如果把平型关外之敌放进关里来,就正合敌人分进合击的企图。再则,孙楚估计,在他指挥下,布置于平型关、团城口间的国军有三个师、两个独立旅,共16、7个团的兵力,守住险要,御敌侵入,很有把握;如果八路军115师抄到敌后,晋绥军正面全线出击,两军配合下完全有可能在平型关歼灭这股日军,打个局部胜仗,为雁门方面的主决战创造良好形势。此时,正好115师派出的联络参谋袁晓轩到大营,通报115师正向平型关外东河南地区运动。

孙楚于是更加坚定信心,动员杨爱源总司令回岭口行营,向阎锡山陈说。这一说,阎锡山就动了心。阎锡山考虑到傅作义35军未到达指定地域,繁峙东地区的主抵抗阵地修筑尚需时间,于是批准了孙楚在平型关附近歼敌的建议,并将原准备用于守备繁峙东预伏主战场的郭宗汾预备第二军调给孙楚指挥,作为平型关出击作战的主力。

郭宗汾预备第二军(第71师)下辖陈光斗第二零二旅、赵晋第二一四旅,陈新华新编独立第一旅,共6个团,并附有1个山炮营。

9月23日9月23日,阎锡山电令郭宗汾:“该师即时集结,于晚间速向大营东北地区前进,归孙副总司令指挥。”同时,阎锡山致电朱德:“我决歼灭平型关之敌,增加八团兵力明拂晓可到,希电林师夹击敌之侧背。”

如果说,在平型关内诱敌深入、伏击日军主力的战役计划是上策的话,那么这个由孙楚提议,经阎锡山批准的在平型关前晋绥军与八路军配合夹击日军的方案,应该算是中策。晋绥军8个团从平型关一线出击,115师3-4个团抄敌后路,就算不能全歼日军21旅团主力,也应能击溃其大部。

到9月24日,按此方案实施作战的基本态势已然形成。

首先,平型关守军顶住日军的猛烈进攻,守住了阵地。9月22日,日军向平型关正面孟宪吉旅发起进攻,被击退。23日,日军转攻高桂滋第84师团城口阵地。第502团坚守团城口,营长李荣光牺牲,阵地险被敌攻破时,团长艾捷三亲率一个连驰援,腹部中弹。接着,日军又向团城口右翼的1886.4高地发动进攻,防守高地的孟宪吉旅2个连全部牺牲,日军占领了1886.4高地。制高点被日军占领,将对团城口、平型关全线构成重大威胁,左翼第84师、右翼孟宪吉旅即组织部队反攻,有从日军手里夺回1886.4高地。战至23日晚,日军未取得进展。9月24日,日军集中飞机、大炮、坦克,重点向团城口地区进攻,战斗更为激烈。第84师守军与日军展开肉搏,阵地反复争夺。到24日晚,第84师浴血奋战3天,伤亡2700余人,但仍然守住了阵地,为郭宗汾第二预备军(71师)从其阵地后方出击达成了基本条件。

其次,正面攻击和穿插包围的部队均以到位。郭宗汾第二预备军于24日按时到达了指定位置,部队经过休整,做好了出击准备。八路军115师隐蔽到达出击地域,完成了侦察地形、战斗部署、战前动员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第三,日军经连日进攻,伤亡严重。此时,日军在平型关前线进攻的部队有由联队长粟饭率领的21联队第1、第2大队(即粟饭支队),第21旅团旅团长三浦率领的21联队第3大队、第11联队第1大队,加上部分炮兵、坦克等部队,总兵力约5000人。经过22、23、24日连续进攻,伤亡已近1/3。

24日晚,孙楚最后决定,于25日凌晨4时发起进攻。夜12时,林彪命令115师部队出发,占领预定阵地。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想象,1937年9月25日凌晨,当八路军115师部队进入预定阵地时,平型关战场的形势,就像三国演义里的赤壁大战。如果说从平型关出击的晋绥军是周瑜正面进攻曹操的主力的话,那么八路军115师的685团、686团、687团就是华容道上的张飞、赵云、关云长,单等从平型关后退的日军通过老爷岭下的峡谷时一路掩杀下去。当然,口袋底的687团是不会像关云长那样,把鬼子活着放过去的。

但是,9月24日晚上,情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正如老萨所说,进攻平型关的日军不是一路,而是两路。

北路,由21联队联队长粟饭率领第21联队第1、2大队,21日从从浑源南下,翻过大尖山后,22日进至中庄铺地区,与高桂滋军警戒部队接触。这股日军并不恋战,绕过高桂滋的部队,沿王庄堡西侧的山涧小路,继续向南穿插。23日,进至西河口及其以南地区。

东路,由21旅团旅团长三浦率领21,11,45联队各一个大队,一个炮兵大队,还有两个其他中队,经灵丘进攻平型关。22日到达,展开进攻。23日转攻团城口方向。

三浦为什么转攻团城口方向?从图上一看就清楚了:明显是为了配合粟饭,夹攻国军第84师。粟饭的任务,原本是从西河口绕到长城内线,继续南下进攻平型关后面的大营镇(正是国军第六集团军指挥部所在地),配合三浦从正面进攻平型关。但是,当粟饭从西河口的大山中悄悄南下时,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高桂滋第84师占领了团城口内纵深阵地;其次,9月23日,准备进行反击作战的郭宗汾第71师也向这个方向运动过来。粟饭想要绕过他们进攻大营已不可能,他必须首先配合正面进攻的三浦,打垮团城口至东跑池一带的高桂滋第84师守军,打开一个缺口。注意,从平型关西进,图上看有两条公路,平型关一条,团城口一条。日军由于重装备较多,必须依靠公路进攻。

很多资料都说,粟饭于23日占领了团城口。这是不对的。

直到24日,团城口都在国军第84师手里,但是高桂滋已经打得精疲力尽了。之前,第84师250旅在广灵县火烧岭与日军发生激战,损失严重。22日进入平型关阵地后,仅由高建白第251旅2个团防守团城口正面30里长的防线。李少棠第250旅担任预备队。战斗开始第一天,23日上午,第251旅部队已经伤亡严重,高桂滋即令李少棠第250旅增援。高建白、李少棠两个旅长在迷口村东侧、西跑池南侧的一个小山头上设立指挥所,所部4个团与日军拼杀。下午五时,三浦支队主力全部投入,第84师压力剧增,高桂滋部队已全部投入,即向第六集团军杨、孙请求增援。杨、孙回复说,援军明(24日)上午10点才能到达。到24日上午,高第84师在援军即将到达消息的支撑下,与日军继续肉搏拼杀。但是,到了10点仍未见援军。高桂滋不得已,于12时亲自上前线,到高、李指挥所督战。这时,前线团营长不断求援,两个旅长请高桂滋给他们回话。高桂滋接过电话说:“死守抵抗!打完了就算你们完成任务!”放下电话,两个旅长流着眼泪向高桂滋诉说部队伤亡情况,连长都已伤亡殆尽,团长伤一人,营长亡两名。下午三时,郭宗汾第71师前卫428团到达了。高桂滋马上把第428团团长王荣爵叫到指挥所,命令他带部队接替第84师防务。但是王荣爵回答说:“我团是奉命出击,没有增援你师的任务。”高以第一线最高指挥的身份命令,王以要请示师长离开。这时候,第84师便衣队长进来报告:发现日军沿长城内线山头向南移动。

这应该就是从西河口南下的粟饭支队。这之前,都是三浦支队从长城外线向东跑池、团城口一线进攻,并没有发现从北部进攻的日军。

可是,这时候高桂滋已无力他顾,这个情况没有引起指挥所里任何人的注意。前线的告急乞援电话还在不断打来,高建白只有两个字:“死守!”

回军部的路上,高桂滋对随行的《大公报》战地记者秋江说:“今夜大概是危险了!”回到军部,高桂滋就拿起电话,痛哭流涕地对杨爱源说:“杨总司令,再无援军,本部只有冒犯军令撤退一途。最后哀鸣,伏维矜鉴!”杨爱源回答他:已决定郭宗汾第71师出击,请高军长坚持,没有命令,不准撤退!

高桂滋要不来援兵,旅长高建白直接跑到迷口村找第71师202旅旅长陈光斗,要他派部队增援。陈光斗同样以本部任务是出击为由加以拒绝。高建白没有办法,又问何时出击,陈答今晚8点。到了8点,高建白不见动静,电话询问,陈答改为夜12点。到12点,仍然未见动静,高又询问,陈答改为凌晨4点。这夜,第84师官兵冒雨在水深齐腰的战壕据守,各方面均已达到极限状态。凌晨,第84师并没有等来第71师的出击,而是遭到了日军突袭。

我估计,粟饭支队就是在这个时候以偷袭方式加入战斗的。粟饭支队23日到达西河口以南,24日从长城内线接近团城口,翻山越岭行程正好一天,夜间从侧后偷袭,配合三浦支队正面进攻拿下团城口。24日夜间突降大雨,迟滞了粟饭支队的行动。雨停之后,凌晨时分,三浦支队、粟饭支队,一前一后向西跑池、1886.4高地发起突袭。

1886.4高地失守,第84师第502团代理团长杜文卿率突击队反击,欲堵住缺口,不幸中弹牺牲。这时候,第84师守不住了,全线撤退。25日凌晨2时左右,日军占领了团城口、鹞子涧、东西跑池一带的阵地,平型关防线被撕开了一个缺口。

更严重的是,第84师后撤并没有报告,第六集团军、准备出击的郭宗汾第71师和即将进入伏击阵地的八路军115师都被蒙在鼓里。

日军占领团城口一线后,第21旅团长三浦敏事少将立即给板垣发电报告。25日凌晨4时,板垣回电,祝贺其突破长城要隘,并为其增派1个步兵大队投入前线,要求三浦支队立即攻占平型关后的大营镇。
此前,9月19日晋西北下雪,23、24日降雨,气温骤降,三浦给师团发电,要求前送各种补给和大衣等御寒衣物。24日傍晚,第六兵站汽车队的本部及兵站汽车第90、91中队运送弹药粮秣抵达平型关前线。该部具体情况是:
本部,指挥官新庄淳中佐等官兵22人、汽车1辆;
兵站汽车第90中队(中队长矢岛俊彦大尉),计官兵187名,汽车50辆;
兵站汽车第91中队(中队长中西次八少佐),计官兵183名,汽车50辆。
以上共计官兵392名,汽车101辆。士兵中战斗人员为步兵168名,工兵13名,通讯兵21名,辎重兵78名,合计280名。配备武器为38式步枪171支,38式骑枪78支,14式手枪31支,战刀5把;非战斗员为辎重特务兵84名,卫生兵10名,配备刺刀84把。另有18名军官,估计均配备手枪和战刀。
三浦即要求第6兵站汽车队返回蔚县接运援兵前来前线,顺便为支队后送重伤员。
鉴于卫生队所在的关沟和野战仓库所在的辛庄离日军前沿阵地(在东跑池一带)比较远,为了就近快速抢救伤员和补给,并以汽车队的战斗人员替换部分野战部队担任警戒任务,好让三浦支队的全部野战部队投入第一线等目的,三浦在征得新庄淳队长的同意后,留下了兵站汽车第90中队的5辆汽车、官兵11名;兵站汽车第91中队的20辆汽车、官兵128名;共留下汽车25辆,人员139名。其中兵站汽车第91中队主力(包括中队长中西次八少佐和该中队的自卫小队)留下来担任关沟、辛庄的警戒。
这样,准备于25日天亮后从平型关经灵丘返回蔚县的第6兵站汽车队就剩下汽车76辆,人员253名。其中,本部有新庄淳中佐等22人,汽车1辆;兵站汽车第90中队有汽车45辆,人员176名;兵站汽车第91中队有汽车30辆,人员55名。除此之外,汽车队还载运了部分日军伤员。伤员人数可见老萨的分析文章。
对于三浦旅团长“天气变冷,急需补给。”的电报,第5师团部又命令辎重兵第5联队第2中队将师团库存的军大衣和粮食、弹药交付给留在灵丘的三浦支队后勤部队,由其补给三浦支队,同时命师团情报参谋桥本顺正中佐去平型关前线执行联络任务,并从师团司令部护卫中队(第21联队第12步兵中队,中队长神代庄吉大尉)中抽出1个小队(第3小队,小队长高桥义夫少尉)担任桥本的护送部队。这支混成部队到达灵丘交付了军大衣、粮食、弹药后,辎重兵第5联队第2中队即返回蔚县,而桥本顺正中佐则率领护卫小队和留在灵丘的三浦支队后勤部队,准备于25日晨由灵丘西行平型关。这支部队由以下单位组成:
步兵第21联队的大行李,计官兵97名,马65匹;
步兵第11联队第1大队的大小行李,计官兵76名,马54匹;
步兵第42联队第2大队的大小行李,计官兵70名,马50匹;
担任护卫的步兵第21联队第12中队第3小队,计官兵49名;
步兵第21联队伤愈士兵4名。
加上桥本中佐及司机和随员3人,以上共计官兵301名,骑兵乘马16匹,拖大车的挽马154匹,装运物资的大车有149辆,另外有桥本中佐乘坐的木炭车1辆。
此支辎重部队的战斗人员为辎重兵15名(全为骑兵,编制在行李队内),步兵52名(含第3小队的48名士兵和第21联队的4名伤愈士兵),有38式步枪40支,38式骑枪15支,掷弹筒2具,轻机枪2挺。指挥官桥本中佐和小队长高桥少尉各有手枪1支,战刀1把;非战斗人员为辎重特务兵228名,有刺刀228把。
9月25日拂晓。
晋军郭宗汾第二预备军第71师、新编第2师分成两个纵队,经涧头、迷回向团城口、东跑池静谧运动,准备按计划向阵前日军出击。
八路军115师685、686、687团进入伏击阵地,沿老爷庙至辛庄的10里长沟展开,准备给日军来一个“抗日华容道”。
桥本中佐率领日军辎重队,出灵丘县城,向平型关开来。
第6汽车队开始装载伤员,准备从平型关经灵丘返回蔚县。
一场作战各方指挥官都没有想到、原定计划都将被打乱的混战,一触即发。

9月24日下午3时20分,郭宗汾下达了出击作战命令:
一、敌人在东泡池,沿汽车路左右及1886.4高地活动。其炮兵在关沟及漠泥沟附近。我友军沿秋坡村、马跑泉、平型关、西泡池至南高地、团城口、西河口之线占领阵地,与敌对峙中。
二、以歼灭东西泡池及1886.4高地敌人之目的,于明(25)日拂晓,保持重点于右翼袭取1886.4高地。同时向右席卷,歼敌于小寨村以西谷地。
三、陈光斗第202旅附炮23团2营为右翼队,向1886.4高地及东西泡池之敌攻击。赵晋第214旅第428团为中央队,掩护第202旅左侧,相机向上铺西、下铺西之敌攻击。为协同密切,受陈光斗旅长指挥。金宪章新编第二师为左翼队,由团城口向寒水村以北及1760高地出击,相机进占小寨村。
四、战斗地境如下:
右翼队与中央队——六郎城、鹞子涧、1886.4高地、下铺西、1459高地相连之线,线上属右翼队;中央队与左翼队——盖房沟、团城口东南端、寒水村东南端、1508高地相连之线、线上属中央队。
五、第214旅(欠428团)附炮23团之炮兵一连及炮22团第三营暂置于齐城村附近,于明拂晓前推进至涧头村附近,策应出击部队。
六、各部队攻击开始时间为明(25)日上午4时。
有的我方资料说,24日夜,林、聂收到了晋军的出击作战计划。有了以上这份郭宗汾的命令,我们就可以肯定,林、聂确实收到了晋军的出击作战计划。因为战后林彪在《平型关战斗总结》中,对这份计划评价说:
“在一个出击中,却以区区的八个团兵力分成叁大路,还留了总预备队,而每路又相隔十多里或二十多里…”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也就可以肯定,115师平行关战斗不是孤立的,确实是配合晋绥军的平型关战役行动。因此,无论林彪是否受晋绥军指挥,他都必须在郭宗汾出击方案的基础上考虑115师的作战方案。
好,这回老拙来当一把115师作战参谋:
敌情:
板垣师团21旅团三浦敏事少将率三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大队和2个其他中队进攻平型关。连续进攻已3天,估计其步兵大队减员至少1/3。按每大队1000人,3个大队3000人估算,至25日晨可以战斗的步兵约2000余人。晋军在凌晨发起进攻,日军炮兵、坦克基本上失去作用。
这里需要说一下,到25日凌晨,郭宗汾也好、林彪也好,都只知三浦,不知还有粟饭。
友军:
郭宗汾第71师和新2师是晋军主力,之前还未参战,部队齐装满员,战斗情绪较高,8个团总兵力约15000人左右,投入攻击的兵力约万人。
可能出现的战况:
第一种可能,郭军出其不意向疲惫之敌发起攻击,日军抵挡不住,向灵丘方向撤退;
第二种可能,日军就地坚守,等待增援。
分析:
显然,出现第一种情况最为有利。此时,我115师可利用敌后撤的必经之路——由老爷庙至蔡家峪之间的“8里长沟”的有利地形,对后撤之敌予以伏击。因此,我115师应将主力沿“8里长沟”部署,歼敌于运动中。
在这样部署的情况下,若出现第二种情况,敌就地坚守,等待增援时,我115师仍可调动部队,分路从后侧向敌坚守之阵地发起攻击,以配合友军正面进攻,歼灭守敌。当然,这时的战斗,就会变成一场攻坚啃骨头的硬仗。
如果老拙这个纸上谈兵的“瞎参谋”都能想到,作为身经百战、几乎没有打过败仗的林彪,肯定比老拙想得更深、更“刁”。
确实如此,23日,林彪就把杨成武的独立团和骑兵营放出去了。他给杨成武的任务是,切断敌人从涞源至灵邱和从广灵至灵邱的公路运输线,阻击涞源、广灵两个方向的日军援兵。其中独立团团部率1营配置在腰站,监视并阻击涞源方向的敌援兵;2营配置在三山,监视并阻击蔚县经广灵至灵丘方向的敌援军。3营位于后侧白羊堡作为预备队。请见下图:
由图可见,由于灵丘仅有日军少量后勤补给部队,因此林彪给杨成武的任务,实际上是截断日军从广灵、涞源两个方向到平型关的增援,将平型关之敌完全孤立起来。也因此,八路军115师独立团的阻击行动,就不仅仅是保证115师自身伏击战的顺利实施,而是保证平型关整个出击战役的顺利实施。正因为如此,林彪对杨成武下达任务时,口气非常坚决:“不能让一个鬼子漏过来!”
这样的话,就算三浦固守待援,当援军被独立团阻击在半路上,不能接近战场时,必定动摇三浦固守待援的决心,很可能放弃阵地后撤,同样被我115师打在“8里长沟”之中。
总之,打仗“刁钻”的林彪,必定会千方百计地争取第一种伏击战的可能,避免第二种攻坚战的可能。

但是,林彪算得再精,也算不出短短几个小时内,情况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
25日拂晓前,郭军乘夜秘密行动。当主力纵队通过迷回村时,便向东、西泡池分进,这时,突然受到来自团城口方面原来高地高军工事线上机、炮火力的猛烈射击,部队引起一阵混乱。郭军以为与高桂滋部联络欠当,发生了误会。他们没有想到,高部早已自行撤走,团城口、鹞子涧和东、西泡池一带阵地,均被日军占领。郭军遭此意外袭击,接连发生局部混战,非但首尾不能兼顾,一时兵力更难集中,原拟出击计划整个全被打破。
接到日军已占领高部阵地的报告后,郭宗汾只得仓促改变命令如下:
团城口、平型关间之友军已被敌人突破。第214旅速去涧头村布防。
第202旅速以尚未出发之部队掌握手中,择重部署堵截敌人,并令已出发部队速在团城口以左地区向敌侧背痛击。
过了10分钟,郭宗汾又命第214旅:速率431团及第7团之一营至涧头村布防,并与202旅速取联络,相机攻击突入之敌。
再过20分,郭宗汾又令金宪章新编第2师:平型关、团城口间之友军已被敌人突破。我第202旅在出击途中与敌遭遇于鹞子涧附近。我第214旅之主力亦展开于涧头村——盖房沟之线,向敌政击中。
同时命新编第2师:速变换方向,由2141.96高地方面协同陈(202)、赵(214)两旅攻击突入之敌。
郭宗汾接着命令炮兵:
一、以运动轻捷之山炮速推进至涧头村附近高地,支援攻击部队;
二、以长射程之野炮速放列于齐城村东北方高地,即时向突入之敌开始射击。
总之,在与八路军相约于25日拂晓,前后夹击、共同围歼平型关前日军的那个历史时刻,由于高桂滋部擅自撤退,担任出击任务的郭宗汾部不得不转而在平型关长城内线堵塞被日军撕开的缺口,处在“赖将士用命,挽既倒之狂澜的危局”之中……
7点了,林彪、聂荣臻望着平型关方向,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晋绥军还不发起攻击?这时,位于沟底蔡家峪方向的687团报告,灵丘方向发现日军马车、骑兵大队,正向伏击地域开来。
25日7点多,115师平型关战斗的第一枪打响了!
然而,这第一枪却不是在平型关前的伏击圈里打响的。
打响115师平型关战斗第一枪的,是远在灵丘以东的独立团1营。
24日晚,独立团1营进入腰站。腰站位于涞源以西大约二十公里处,是涞(源)灵(丘)公路上一个小村,在山谷之中,四面是光秃秃的高山。从腰站沿公路东去就是驿马岭,翻过驿马岭,就是河北地境。驿马岭山上有一隘口,涞灵公路即从该隘口穿过。要从涞源向平型关进发和增援,驿马岭上的隘口是必经之地。
25日拂晓,雨后大雾弥漫,阵阵山雾随风飘散,越来越浓,几米外就看不见人。1营刚要出发,就接到侦察报告,日军已经占领了驿马岭山上的隘口,其中一部正向腰站方向搜索前进。
难道日军获知了115师的伏击计划,提前行动了?
不是的。
事后分析,很可能是24日,骑兵营、独立团打的两个战斗引起了涞源日军的警觉。
9月23日,115师骑兵营在五台县东营村接到师部命令:限于明(24)日八时前,攻占倒马关,以阻日军东援之敌,确保平型关伏击战我军侧翼安全。
倒马关位于今河北省唐河县西北,北面是涞源,东面是保定,距离骑兵营驻地东营村120华里,路途是单骑的山区羊肠小路。为争取时间,骑兵营分成3路,于9 月23日下午3点出发,以急行军的速度奔驰在崎岖的山间羊肠小道上。指战员们忍着饥饿,经过半天一夜的急行军,在24日早7点接近倒马关。行军中,碰到了几个从当地逃出来的难民,经打听得知,日寇已先期到达了倒马关。于是,骑兵营加快了行军速度。当赶到距倒马关只有三里地时,代理营长(副营长)李钟奇用望远镜观察,发现约有一个班的日军已占领东侧古长城碉堡高地。李钟奇当即决定,趁日寇立足未稳,一鼓作气拿下这一关口,随即命令一个排去夺取该高地。具体部署是:一个班正面牵制敌人,另两个班从两侧包抄,力争速夺碉堡。刚刚部署完毕。侦察人员又回来报告说,约有100鬼子正从长城的北坡向倒马关爬进,于是李钟奇又当机立断,命一个连占领北面高地,一个连占领西面高地,当我军战士到达高地时,日寇只离山顶30米,于是我军从西、北两个方向集中火力先敌开火,手榴弹的爆炸声夹杂枪炮和喊杀声响彻了整个山谷。日军遭到突然打击,不知所措,纷纷败下阵去,他们摸不清我军的实力,不敢冒然进攻,残敌只好向涞源方向撤退。此时,攻打东面古碉堡的战斗进行的也很顺利,八路军战士一鼓作气,猛打猛冲,迅速拿下了古碉堡,碉堡里的鬼子全部被歼,无一漏网。
此次战斗只用了30分钟,骑兵营歼敌7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数十件,骑兵营伤亡十余人。李钟奇营长当场曾作诗一首纪念这次战斗。
夺取倒马关
芦沟峰火连中原,抗日首战平型关。
自古兵家争要地,铁骑飞驰倒马关。
孤军浴血战犹酣,六郎碑前敌胆寒。
莫道我比先贤勇,长城头上鼓角欢。
应该说明的是,这是八路军抗日战争第一仗,干净利索,旗开得胜!
李钟奇,原名李连芳,1913年生于辽宁省建平县。 1931年初考入东北讲武堂第11期骑兵科学习,并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九一八”事变的当天,会同校友砸开军械仓库,投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队伍组编成抗日义勇军后,10月在袭击沈阳郊区日寇据点的战斗中腹部中弹。 12月在江桥战斗中,脚部受伤。 1932年率部袭击日军的一个军营,第叁次负伤,一颗子弹打穿了大腿,差点被打断动脉。 1933年5月编入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任骑兵支队长兼参谋长。在收复康堡战斗中 ,右手右臂负伤,食指断筋,中指断骨。9月,奉东北救亡总会的旨意进入东北军骑兵第五旅,任骑兵连长,从事中共地下工作, 多次为红军购买通讯器材和医疗器械及药品。1936年9月,因出席红一军团纪念“九一八”大会,被污为“通匪有据,立即逮捕”,在危难之际带领12人奔向红一军团,遭到东北军围追堵截,仅剩3人到达陕北根据地,任骑兵团参谋长。1936年10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了山城堡战斗。 1937年7月28日,红军改为八路军,红一军团改为一一五师,原骑兵团改为骑兵营 ,李钟奇为代营长(副营长)。1955年授少将军衔。
接着,24日10时,独立团先头连在白羊堡附近与一支日军小队遭遇。先头连立即展开,击毙2名日军,其余日军退去。
25日拂晓,日军抢先占领驿马岭隘口,并向灵丘方向搜索,很可能就是被24日这两次战斗给惊动了。
侦察报告说,今天凌晨,涞源日军1个联队,正向灵丘方向移动,其先头部队已占领驿马岭隘口,一部向腰站方向搜索前进。杨成武和1营的干部(1营长曾保堂、教导员张文松、副营长袁升平)心里不免一沉:原来只知道蔚县、广灵方向有敌一个联队(第42联队),没想到涞源方向又来了1个联队。我们独立团要同时对付日军2个联队,敌人兵力是我军的数倍!鬼子还抢先占领了驿马岭隘口的有利地形!怎么办?这时候才看出,独立团没有连夜占领驿马岭隘口,显然是个失着。
1938年6月,杨成武在《抗战一年来战斗与工作总结》中写道:“如腰站战斗,由于是初次和日军作战,又没有进行很好的侦察,对日军的编制、火力、性质、战术动作都不清楚,只知道大概,加上对地形侦察得不够,以致在战斗中使我们处于异常困难之中,造成极大的伤亡。”
但是当时杨成武没有任何犹豫:坚决阻击,就是跟鬼子拼了,也不能让他们冲过去!
曾保堂立即下令:1连在公路两侧展开,伏击从山上下来的日军,得手后跟踪追击,相机攻占驿马岭隘口;2连从右翼袭取隘口,3连迂回攻占南面比隘口更高的山峰!
涞源之敌是哪一部分,真的有1个联队之多吗?要知道,三浦敏江率领正面攻击平型关的日军也才一个联队(3个步兵大队、1个野炮大队、2个其它中队),就已经攻得国军几个师伤亡惨重,难以招架了。115师独立团满打满算1700余人,能挡得住一个3000人以上日军联队吗?
这个问题不能含糊,特别是后来独立团还把这支日军打得落荒而逃,就更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否则难免有人会说,老拙又在给八路军脸上贴金了!那话怎么讲的?
你还别说,看资料看到这一段时,老拙自己也不免有点儿含糊,八路军1个团打鬼子1个联队,还把鬼子打得落荒而逃?是不是侦察员没搞清楚?
侦察员确实是搞错了,涞源之敌不是1个联队。
是1个旅团!
驻涞源的日军是第5师团第9旅团,也就是由第41联队全部和第11联队第2、3步兵大队(第1大队在平型关三浦支队),共5个步兵大队配属炮兵、工兵等特种兵一部组成的国崎支队,全部兵力应在6000人以上。
杨成武怎么在这儿遇上了日军第5师团第9旅团?
这就要从头说起了。
实际上,日军华北方面军当初给第5师团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向西攻占山西腹地,而是向河北蔚县、涞源行动,对平汉线国军主力实施包抄截断,并掩护日军第1军进攻平汉线的侧翼安全。
1937年8月下旬,日军第1军的第20、第6、第14师团在北平地区集结后向南推进,先后占领了良乡、黄村以南的庞各庄、榆垡地区。9月初,日军华北方面军制定了《会战指导方略》。其主要内容为:
(一) 以消灭保定至沧州一线附近的中国军队为目的。为此,将会战的重点放在河北省中部的平汉铁路沿线,决战的时间为10月上旬。
(二) 第1军在第14师团到达后,迅速从东南方向攻击近处中国军队的主力,并予以歼灭。
(三) 在第1军歼灭中国军队先头兵团时,华北方面军的主力应尽速进入易州(今易县)、定兴、白沟河镇(今白沟)、霸县、马厂附近一线,准备尔后向保定、沧州攻击。
(四) 第1军要以急袭的方式突破中国军队阵地,并以一部绕到中国军队阵地后方的交通要点,截断其退路;第1军主力在东面压制中国军队,并与第2军会合,在正定至沧州一线以北地区围歼中国军队主力。
(五) 第2军在第16师团到达后进入马厂附近,准备攻击保定附近的中国军队。
给第5师团的任务是:
(六) 第5师团主力应从山西方面迅速到达河北蔚县及涞源附近,切断望都以南的平汉铁路线,同时开辟通向平汉路方面的补给线。
这等于要板垣做“偏师”,当然不合板垣的胃口。于是,板垣在执行过程中就不断地走样。

9月9日,第5师团第9旅团和第21旅团进抵花稍营与西合营一线。板垣令第9旅团攻击广灵附近的中国守军阵地。
9月11日,第9旅团第41联队进占涞源以北的伊家堡和同沟。至此,日军第5师团已完成了方面军所赋予的“迅速进入蔚县附近”的任务。
9月14日,第21旅团占领广灵后,分别向浑源和灵丘追击国军。
9月16日,第21旅团占领浑源。
9月18日,方面军司令部命令处于平汉线主攻方面右翼的第5师团留精锐部队一部于山西省北部,主力迅速经涞源进入保定方面作战。而板垣则令第9旅团于占领涞源,自己则亲率第42联队主力留在蔚县指挥第21旅团分两路进攻平型关,还向华北方面军报告:因发现中国军队在平型关内长城线布防,决定以一部兵力进攻平型关、大营镇附近,以保障师团主力向保定顺利转移。所以,至此之后,第9旅团国崎支队就脱离了第5师团作战序列,板垣也不再是第1军侧翼的“偏师”,而是扮演了攻取山西主力的角色。
也正因为如此,9月25日,独立团在腰站时面对的就是涞源日军第9旅团主力。
面对强敌,杨成武告诉1营干部:我们有一个有利条件,就是敌人并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兵力,所以我们必须猛打猛冲,毫不犹豫,使敌人对我们的兵力产生错误判断,才能把鬼子打退。
7时许,几十名鬼子从沿公路从山上下来,接近了1连的阵地。100米、50米、30米。 曾保堂举起驳壳枪——“啪!”
这就是平型关战斗的第一枪。
瞬时,机枪、步枪、手榴弹响成一片。眼见几十个鬼子栽倒下去,但是大群敌人并不后撤,而是呼啦一下散开,藏到隐蔽物后面射击。已经倒下的敌人,居然也带伤爬起身,拖着枪往土沟里爬,继续射击。
这时,阵地忽然站起一个满身是泥的人,挥动驳壳枪,领头向日军冲去。杨成武细一看,原来是“醴陵拐子”张德仁。张德仁是1连长,湖南醴陵人,个子不高,但很机灵。他不但不拐,还有一双快腿,爬山涉水总走在别人前头。他活泼,好动,爱和同志们开玩笑。别人常常对付不了他那股“刁”劲,所以戏称他“醴陵拐子”。这时他的帽子不见了,大步如飞地朝敌人冲着。半道上,他把驳壳枪往腰上一插,一弓身,拾起敌尸旁的一支三八大盖枪,打开枪刺,又前进了。不一会,他领着战士们喊着“杀一”,)中进敌群,与敌人展开了肉博。一刹时,猛烈的刺刀碰击声隔很远都能听见。
八班副班长叶富轩带领他的战斗小组紧跟在连长身后,冲进敌阵。一营一连是一个老红军连队。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时,叶富轩是副排长。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缩小编制,他从副排长降为副班长。“冲啊!”叶富轩跟着张德仁,边打手榴弹,边向前冲去,很快冲入敌群,展开了肉搏战。几十年后,叶富轩对别人说,我们的电影总是把日本鬼子拼刺刀描绘的不得了。其实,在缺少弹药又崇尚武术的中国,八路军战士拼刺刀,舞大刀片的功夫更胜日本人一筹。
叶富轩看见张德仁插起驳克枪,从地上捡起一支三八大盖儿,冲着一个日本兵猛刺过去,这个日本兵一愣神,被串了个透心凉。叶富轩跑过去,摘下他的子弹盒挂在身上,一转身,看见一个日本兵向他扑了过来,这孙子傲蛮的横过枪退出子弹,还给叶富轩看他的弹仓——空的,大概这孙子用这种气势吓退了许多国民党士兵。可叶富轩不吃这一套,不等鬼子顺过枪来,叶富轩一声“去你妈的”,一个突刺连着扣动扳机,刺刀还没到,子弹先到,正打在鬼子的左胸上,一枪毙命。
日军在中国从未见过这么勇猛善战的军队,被冲乱了队形,纷纷后退。张德仁带着1连紧追逃敌冲上隘口。冲到半山腰时,隘口两翼突然喷出七八条机枪火舌,张德仁身子晃了几晃,便和前面的两个日本兵一同摔倒了。他身后的战士也纷纷中弹,顺着山坡滚了下来。

这时候,平型关前115师的伏击战打响了!
八路军115师各团部署与任务是(从左至右):
685团部署在辛庄至老爷庙一线。老爷庙旁山面沟,距峡沟出口处约40米。其西侧有一片干河滩,停了10几辆日军汽车。向南沿南沟前行1公里至关沟村开始上山,再前行3公里就是平型关;公路则沿西沟而上,前行l公里至辛庄攀山,再前行3公里至跑池村而达山巅(1980高地),这里是平型关北侧要隘。由此我们知道,685团没有在战前占领老爷庙的老爷岭制高点的原因,应该是其西侧被日军用作停车场,停了10几辆汽车(应该是第91中队留下的30辆车中的一部分)。日军停放了汽车,必定配置看守人员,为避免暴露我军目标,因而没有提前占领老爷岭。685团各营的部署和任务是,一营为先头突击营,攻击敌停车场(战前,陈正湘在师指接受任务时,林 彪用手指着老爷庙西面的干河滩说,那里停有敌人十几辆卡车,你们马上回去,要担任第一梯队的突击营作好出击准备,待686团打响后,立即向那个停车场攻击,力求速歼该敌);二营从一营左侧向关沟、辛庄方向攻击前进;三营在师指挥所东南的山梁后隐蔽,随时准备加入战斗。
686团部署在老爷庙至小寨村一线。从小寨村入狭沟,至老爷庙出口,全长4公里,沟深10一30公尺,宽10—20公尺。沟西北侧是高山,势如陡壁;沟东南侧状如刀削,上沿与沟壑平行是一带形平地。由此地形我们可以知道,686团没有占领西北侧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沟深壁陡,时间不允许。686团各营部署和任务是,一营在左,三营在右,并肩向老爷庙方向实施主要攻击,拦腰截断沿公路开进之敌。二营为团预备队,伺机投入战斗扩大战果。
687团部署在小寨村至蔡家峪、东河南镇一线。蔚代公路从灵丘城伸出,沿唐河河谷西行20公里经东河南镇,在蔡家峪村脱开河谷,转向西南平型关山区的沟谷之中。从蔡家峪到小寨村,沟谷逐渐变窄,西北侧坡陡,东南侧是缓坡。687团1营部署在东河南镇以西公路两侧的高地上,负责切断敌人后路和阻援;3营、2 营沿小寨村至蔡家峪公路东南侧部署,2营5连控制了蔡家峪隘口。团长张绍东位于小寨村附近指挥,副团长田守尧位于2营蔡家峪附近指挥。至战斗发起前,该团 2营6连、3营12连因山洪阻隔未到达阵地。
日军情况:
日军辎重队,人员301名,骑兵乘马16匹,大车149辆,另外有桥本中佐乘坐的木炭车1辆,25日晨7时左右通过蔡家峪附近,沿公路向平型关前进。
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返回尉县部汽车76辆,人员253名(不含搭载的伤员,含伤员人数应在400人以上),晨8时左右到达老爷庙附近。
以上两支日军共554人(含伤员700人以上)。
但是实际上,在115师作战地域内的日军还不止以上两支部队。还应当包括:
1、停放在老爷庙西侧干河滩上的车辆和人员。车按15辆,人员至少30人;
2、辛庄、关沟的日军仓库人员、医疗所人员,以及掩护这两处的汽车第91中队护卫队。合计应在100人以上。这部分日军也参加了后面的战斗。
所以,在115师作战地域内的日军共计700余人(含伤员900余人)。
战场形势介绍清楚之后,就可以叙述战斗过程了。


最先进入伏击地域的是日军辎重队。按车辆间距20米(含车身长)计算,车队行军长度为3000米,加上前面的步兵、后面的骑兵,以及道路泥泞,车队行进艰难等因素,日军辎重队的总行军长度可能有4000米左右。如果脑袋到达老爷庙,尾巴正好在小寨村附近。可是还没有等它全部进入峡沟内,上级还没下令,有人就等不及,抢先开了火。
抢先下令开火的是687团3营9连副连长郭春林。687团3营的位置在小寨村沟口附近,左邻是686团3营,右邻是本团2营。日军从687团2营前面过来,从郭春林眼皮子底下走过,步兵走完了,后面开始出现了辎重部队,马车咕隆隆地响着,一眼望不到头。郭春林左等右等,怎么也等不到开火的命令,心说:妈 的,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就捞不上打了!郭春林一咬牙,直起身竭尽全力大喊:“一排向右,二、三排跟我来!”就在这时,右侧远处2营田副团长那边响起了激昂的冲锋号声。9连在郭春林带领下,飞快地从山坡跑到夹沟上,猛烈地投出几十颗手榴弹,顿时硝烟四起,喊声震天。原来没事儿似的鬼子这才大梦方醒,连忙举枪还击。
事实上,从前面的情况看,敌情完全是临时变化的,115师各级指挥员都不会有预先的思想准备,3个团又部署在从辛庄到东河南镇一线长达10几公里的战线上,上下级之间的请示、命令的传达也很不方便。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打好,就要看这支部队的基本素质了。
位于伏击地域尾端蔡家峪附近指挥的687团副团长田守尧看见日军辎重队全部通过了蔡家峪,大半个身子钻进了小寨村的峡沟里,认为时机已到,于是下令:开始攻击!687团2营8连的阵地距离副团长田守尧的指挥所比较近,接到攻击命令后,连长王化堂率队跑到沟边,往沟下一看,只见大车队已经进入沟道的深处,还剩后边一小队跟车的日军骑兵在他们的射程之内,王华堂大吼一声:“打!”全连轻重火力一齐向敌人开火。突如其来的袭击,把鬼子打得蒙头转向,死的死、伤的伤,没死的紧滚慢爬的四处躲藏。王华堂把驳壳枪向前一挥高喊:“同志们,冲啊!”带头冲下沟道里。王华堂冲上公路,一个没被击毙的鬼子兵突然站了起来,两人相距太近,武器都施展不上了。鬼子兵拦腰将王华堂抱住,两人就摔起跤来。王华堂虽然精干,但那鬼子兵身体更强壮,翻滚厮搏中,被敌人压在身下。正在这危急时刻,打旗兵赶来,用军旗杆下端的尖铁锚子,照敌人后背猛戳过去,一下把这个鬼子给捅死了。
这么看,伏击地域最东头的687团2营打在了日军辎重队的屁/股上,2营左侧的687团3营打在了腰上,日军辎重队的前半个身子进了小寨村以西的峡沟大约2公里。也就是峡沟的一半。
这时候,日军第6兵站汽车队到哪儿了?
日军汽车队的脑袋——新庄淳中佐的领队车刚从老爷庙驶入沟口,车队的屁股还在辛庄。新庄淳听见前面沟里响枪(大约2公里以外),赶紧停下来。这就是指挥位置位正对着沟对面老爷庙的686团团长李/天佑所说的:“几十辆汽车在兴庄(注:辛庄)至老爷庙之间停留下来。”
事后来看,日军车队没有进入老爷庙至小寨村的4公里长沟内,是消灭该敌难度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汽车队的鬼子停下车,并没有去占据制高点,而是用机枪对着两侧坡上一通扫射,显然认为可能是小股中国兵的袭扰行为,大 日本皇军开上几枪,就可以把这些支/那/兵给赶走。这就是林彪在战后总结时说的:“他们的步兵连阵地也不爱占领,只隐蔽在沟里休息。这样的敌人,当然便利我们袭击。所以我们这次,一切都布置得妥妥当当了,向他们开枪了,冲锋了。他们才知道。”
当日军车队在老爷庙停下来时,686团团长李天佑抓起电话询问瞭望哨:“敌人全进入伏击圈了吗?””
瞭望哨回答:“通往灵丘公路上已经看不见敌人了。”
李天佑放下话筒,命令作战参谋马上报告师指:“六八六团请示立即攻击。”
作战参谋刚走,敌人突然向两侧山上开枪射击。
李天佑一怔:这是怎么回事?是敌人发现目标了吗?
李天佑赶紧拿起望远镜检查战士们的隐蔽情况,结果发现战士们隐蔽得很好。
“敌人显然是在盲目进行火力侦察,”李天佑对团参谋长彭雄说,“你立即吩咐各营做好战斗准备,没有命令一律不准开枪,听到攻击命令后立即出击。”
彭雄刚走,作战参谋回来传达了师首长同意攻击的命令。
不等作战参谋说完,李天佑立即抓起电话,命令部队:“开始攻击,打!狠狠地打!”
随着李天佑的一声令下,机枪、步枪、手榴弹、迫击炮,顿时怒吼起来,山崩地裂的爆炸声,震撼了整个山谷。
从当时的部队位置看,686团1营是对日军汽车队的脑袋开了火,而3营则是对日军辎重队的脑袋开了火。

685团这边,杨得志把全团的轻重机枪都集中到了担任主攻任务的1营。1营机枪排长袁昆的阵地上,4挺重机枪居中,两边是数挺轻机枪。袁昆探头向下面的伏击阵地看了看,看见营长刘正带领的步兵们已上好刺刀,全营五六百战士都作好了冲杀准备。当鬼子的车队在辛庄至老爷庙一线停下来时,袁昆焦急地等待着攻击命令,心都快崩出来了。突然,攻击的信号弹升起了,袁昆大喊一声打,身边十几挺轻重机枪山崩地裂地吼叫起来,子弹像雨一般泼向鬼子。全营第一批手榴弹砸下去五六百颗。汽车被炸中,鬼子兵懵了,不知所措地到处逃窜。杨得志命令:“吹冲锋号!”
冲锋号响起,营长刘正大喊一声杀——!带着部队冲下山坡,杀上公路。
至此,从辛庄到蔡家峪,在十多公里长的公路上,115师向两支日军发起了全面攻击。
在他们身后,115师指挥所的山头上,时年28岁的343旅特派员匡根山竖起了军旗。
那不是国民革命军的青天白日旗,那是一面红旗——红一军团军旗!

好,现在我们回过头来,从西向东叙述平型关伏击战斗的过程。
小寨村——蔡家峪方向的战斗过程

就在687团3营9连副连长郭春林打响第一枪几乎是一瞬间的工夫,整个山沟都响起了炸豆般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裂声,公路南面山崖上的八路军,喊着震耳的杀声,向夹沟里的鬼子冲杀过来。
位于伏击圈最东部的687团2营率先冲下沟道,与公路上的鬼子展开的白刃格斗。训练有素的日军随即逃离公路,利用在山坡边及修公路时挖土残留的坑坑洼洼里架起了机枪还击。机枪喷着火舌猛烈地扫射过来,子弹落在战士们的身前,击起的土石渣溅得满身都是。不把这个机枪阵地打掉,对2营冲击威胁太大。2营8连副排长程荣耀单腿跪地,用冲烽枪向敌机枪射手猛扫,但一串子弹打出去了,却没有打中敌人,再扣板机,枪里已经没有子弹了,正在着急,四班长大个子李虎站了起来,他平端着捷克式机枪,居高临下与敌人对射起来,打死了敌人的机枪手,可他自己也中弹倒下了。程排长乘机率队猛扑过去,用刺刀戳,用枪托砸,把这股敌人全报销了。
日军拥挤在狭窄的夹沟里,火力无法发挥作用,走投无路,便拼死向夹沟南侧坡上冲击。敌人的企图早被3营预料到了,凡能上的地方都有伏兵,敌人往上冲,3营就往下打,如此三番五次,都被3营打下去了。敌人只得躲到夹沟凹处两侧藏起来,战斗暂时沉寂了一刻。时间不长,在3营阵地的右前方,忽然响起了激烈的机枪声。有一股敌人偷偷地爬上了一个小山头,在那里架起了一挻机枪,向八路军扫射。
与老萨找到的日军史料比较,估计这就是桥本中佐。
“在八路军部队的第一次打击中,桥本并没有当场毙命,他的座车恰好被山崖挡住,八路军的手榴弹和子弹都无法击中这辆汽车。否则以这一路日军仅有一辆汽车的情况,他的座车一定是八路军的主要打击目标。战斗打响后,桥本跳出汽车,立即在附近的一处台地建立了指挥位置,组织幸存日军进行抵抗。——桥本顺正指挥日军的抵抗颇为顽强,据称他曾准确判断一个中国军队的指挥所,并指挥轻机枪进行攻击 – “可能是八路军指挥官被打死,一度攻势得以减缓”。——但是,没有一个日军能够说出桥本顺正中佐的死亡经过,他们对桥本最后的记忆就是他指挥轻机枪射击的时刻。”——引自萨文
桥本的机枪可能击中了687团副团长田守尧。当时,田守尧正率领冲下道沟的687团2营向西攻击。此时手榴弹爆炸的烟雾还没有散尽,沟里天昏地暗,几米之外就看不到什么了。突然,一串机枪子弹扫过来,田守尧当即胸部中弹倒下了。
过了3个月,重伤刚刚痊愈的田守尧就又返回了五台山前线,跟他同行的正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情报官埃文斯.卡尔逊。此行,使卡尔逊开始认识了八路军,他是直接向总统罗斯福报告八路军英勇抗战第一位美国军官,也是公开用真实身份向西方报界赞扬并要求给于八路军援助的第一位美国军官,后来宁可辞职不干也绝不住口。侃远了,赶紧回来。
9连副连长郭春林发现这挺日军机枪后,立即命令2排长秦二楞带人干掉它。这时2排只剩13个人了,大部分又都挂了彩了,但秦二楞毫不犹豫地带了10个战士扑了上去。他们从山坡上滚了下去,滚到敌机枪阵前,扔出一排手榴弹,把敌人的机枪炸掉了,随即与敌人展开了短距离射击。这时,二十余名敌人向二排反扑过来。秦二楞大吼一声,扔出一束手榴弹,炸死炸伤几个敌人。郭春林随即带9连冲下道沟,这时,一颗子弹击中了郭春林的左臂。有个日军尉官见郭春林受了伤,就端着刺刀向他袭来。郭春林正要举起驳壳枪向这名敌人射击时,只听“扑哧”一声,敌人身上血冒出来,倒在地上。原来是秦二楞一刀把他刺了个通心透。与敌人搏杀了两个小时,秦二楞已是多处受伤,只见他两眼通红,身上、脸上、手上满是血水。秦二楞刚拔出刺刀,四个日军又“嗷嗷”叫着向他扑过来。秦二楞胸前背后同时闪动着敌人的刺刀,可是他不惊不慌,端着刺也转圈与敌人周旋。当他正拨开前面的两把刺刀的时候,一个恶神似的日军猛地刺来,他还未来得及躲,鬼子的刺刀就刺进了腰部。秦二楞摇摇晃晃地倒了下去…
就在687团2、3营在道沟内与日军激战的当口,3营12连赶到了。他们听见前方道沟里机枪的猛烈射击,手榴弹一连串的爆炸,杀声连着激昂的冲锋号,汇在一起,真像暴风雨中滚动的雷声。部队正急促地向前运动着,通讯员跑来传达了营长的命令:12连冲过河滩,从左面夹攻敌人!连长一挥驳壳枪:跟我来!
12连机枪班班长霍薄凌冲到沟边一看,满沟都是鬼子,活像一塘干鱼,兄弟连已经和敌人展开了激战,机枪声、手榴弹爆炸声,激昂的冲锋号声,喊杀声像暴风雨中的滚雷,鬼子被打得人仰马翻,但是活着的鬼子还在作垂死挣扎。
霍薄凌端起机枪就向敌群扫过去,鬼子一下子就倒下去一大片;转眼间,鬼子又东一个、西一个的抬起头来,霍薄凌就再扫过去几梭子,敌人还有动的,霍薄凌刚要再打,九连上来了,他们可等不及了,冲上去就用刺刀捅开了,霍薄凌在山坡上高声喊道:呱呱叫,你们打得真好!
大部分鬼子被压在沟里冲不上来,少部分冲上来的,又被阻住退不下来,经过冲杀,敌人越来越少了,只得在沟底乱吼乱窜,战士们用生硬的日本话喊着:投降吧!缴枪不杀!那些强盗根本不理。12连冲下道沟,加入战斗。连队打旗兵冲到鬼子中间,嘴里不断喊着:缴枪不杀!不料被一个鬼子猛刺了一刀,他身子摇晃了几下,使出毕生力气,一刺刀戳进了那鬼子的前胸,和鬼子同时倒在血泊里…
686团3营第9连、10连堵住了日军辎重队的脑袋,687团2营从它的腰部横切下去,3营从它的尾部杀过来,战至13时左右,基本消灭了这支日军辎重部队,但还在继续进行肃清公路上残敌的战斗,直至黄昏2营8连才将洼地里的最后一股日军消灭。
至此,687团在686团3营的配合下,将日军辎重队“全灭”。日军辎重队301人中,战后只有3名伤员被日军救回。
15时,灵丘来援之敌(步兵第42联队第5中队)在飞机掩护下反复攻击2营5连控制的蔡家峪隘口阵地,2营7连随后赶来支援。687团1营在东河南镇以西公路两侧高地攻击日军侧后,战至20时许,敌军不支退回灵丘。

老爷庙方向战斗示意图
老爷庙方向战斗一打响,686团1营的机枪、步枪、手榴弹一起开火,突然遭到猛烈袭击的敌人乱作一团。1营埋伏的位置在老爷庙附近东侧,这里的地形条件很好,日军汽车队的脑袋已经伸进峡沟内。1营在沟上,日军在深沟内,深沟两侧都是陡坡,鬼子爬不上来,简直都成了活靶子,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当年在2连指挥的1营教导员戴润生60年后回忆起来,还兴奋地说:“手榴弹一个一个往日军所在的深沟里扔,一炸就是一窝呀!”
685团的阵地位于老爷庙西侧沟口之外,他们的地形条件就没有那么好。战斗一打响,685团1营立即向公路发起冲击。被突如其来的攻击打懵的日军,很快醒悟过来,指挥官举着军刀拼命地嗥叫着,指挥他们的部下,一部分依托公路上的汽车进行阻击,一部分拼命冲向附近的制高点。杨得志一看,立即派通信员向各营传达命令:“附近的制高点一个也不准鬼子占领!”这时,刘正已指挥1营把公路上的敌人切成了几段。他接到命令后,马上指挥一、三连,向公路边两个山头冲去。山沟里的鬼子也在往山上爬,可是不等他们爬上去,迅速登上山头的一、三连紧接着又反冲下去。1营4连的行动稍慢一步,被鬼子先占了山头,几次冲锋都被鬼子压下来。连长龙书金看见小山头上有两个鬼子的身影,一个正挥舞着指挥刀“哇哇”叫。龙书金向身边的通信员要过一只老套筒,瞄了瞄,“叭、叭”两枪,两个鬼子应声而倒。鬼子失去指挥,4连一个冲锋占领了山头。
685团2营指战员在营长曾国华的指挥下,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接着全营发起冲锋,手榴弹像冰雹一样落在鬼子汽车上爆炸。刹那间,公路上枪声响成一片,爆炸声轰响不断,硝烟腾空,尘土弥漫,被炸的汽车冒着滚滚浓烟,蹿出火苗。鬼子哇啦哇啦乱成一团,有的趴在汽车上,有的往车下跳。敌人前头的几辆汽车瘫痪在山脚前,后面的汽车撞上来,撞得东倒西翻,把公路也堵住了。
在手榴弹的爆炸声中,五连的战士们和二营其他连队的战友一起陡然跃起冲击,吼着“冲啊!”“杀啊!”端着明亮的刺刀,挥动着马刀,向敌人冲去。日军遭受突然打击后,混乱一阵,很快就恢复了战斗队形。有的在车上射击,有的趴在车上,以车为掩体向山上射击,各自作战,顽强抵抗。发起冲锋后,外号“猛子”的2营5连连长曾贤生率先向敌冲去。日军以车掩护,进行顽抗。20分钟内,5连用手榴弹炸毁20多辆汽车,将敌人的退路堵住,接着与日军展开了最激烈的白刃战,连长曾贤生一个人就刺死了十多个鬼子,自己身上到处是伤和鲜血。当一群鬼子向他逼近时,曾贤生拉响了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经过一小时血战,仅在辛庄东侧公路上,2营就击毙、刺死敌100多人。
就在685团在公路上与日军厮杀时,副团长陈正湘发现,两股日军正在向辛庄南侧的1363高地爬去。
这两股日军不是后来从东泡池来增援的21联队第3大队,很可能就是留在庄沟、辛庄一带担负警戒任务的第91汽车中队的主力,包括其护卫小队。
陈正湘意识到,如果该高地被日军占领,可以控制老爷庙、关沟地域,瞰射115师指挥所,686团之西段阵地亦在其火力射程之内,于是立即命令2营副营长王丽水率领5连、6连和营机枪排往上冲,与日军争夺1363高地制高点。这时,5连连长曾贤生已经牺牲,指导员杨俊生负伤。但是接到命令后,杨俊生意识到任务的重要性,立即率队冲向1363高地。鬼子穿着笨重的大皮靴想快跑也跑不快。5连指导员杨俊生率领突击排抢占了制高点,居高临下,一阵猛打,把敌人打了下去。鬼子那里肯轻易放弃制高点,又组织100多人进行冲击。杨俊生和二排长指挥火力阻击敌人,敌人仍不顾死活地呀呀吼叫着硬往上冲。正在这紧急关头,突然机枪不响了,原来国民党晋绥军拨来的子弹全是劣等货,鬼子趁机冲到了二排阵地跟前。机枪手满头大汗地排除故障,战士们猛投手榴弹,几十个鬼子翻倒在阵地前沿,后面的几十个鬼子又冲上来。战士们一看手榴弹打光了,就奋不顾身地冲出战壕,同冲上来的鬼子展开肉搏。一位战士集中全身力量跃起朝着指挥冲锋的日本军官猛刺,鬼子抡起指挥刀猛劈,把这位战士手中的刺刀打掉了,由于这位战士用力过猛,收不住身子,他机智地顺势抱住鬼子扭打起来,随着鬼子一声惊叫,这名战士同鬼子的指挥官一同滚下了山崖。这时,五班长全力刺向鬼子胸膛,未等刺刀拔出来,被另一个鬼子刺了一刀,他忍痛拔出刺刀,刺进鬼子的腹部,自己也倒下了。左臂、左腿负伤的指导员杨俊生顾不上包扎正在流血的伤口,忍着痛,竭尽全力地喊道:“为连长报仇!和小鬼子拼了!”带领全连同志杀进鬼子群里。在激烈的战斗中,5连排长牺牲了班长顶替,班长牺牲了战士接替指挥,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打到最后,全连只剩下三十几名同志,与6连协同作战,终于将鬼子杀退,守住了1363高地。
公路南端的日军争夺1363高地,公路北端的日军则争夺老爷庙岭制高点。
战斗开始不久,林彪就把686团团长李天佑叫到师指挥所,指着对面的老爷庙岭高地,望远镜里,可以看见鬼子正在往老爷庙高地爬。林彪对李天佑说“你们一定要冲下公路,把敌人切成几段,并以一个营抢占老爷庙。拿下了这个制高点,我们就可以居高临下,把敌人消灭在沟里!”
李天佑跑回团指挥所,立即令右侧的3营冲下公路,攻占老爷庙。2营随后跟进。
这时,3营9、10连正在小寨村那头顶着日军辎重队的脑袋,3营长邓克明、教导员刘西元即率11、12连进攻老爷庙高地,副团长杨勇下到3营进行指挥。
686团3营、2营发起冲锋,刹那间,巨大的冲杀声震撼山谷,战士们勇猛地向公路冲去。日军不顾伤亡,利用汽车和沟坎顽抗,机枪打得嘎嘎地响。山沟里烟雾弥漫,响声震耳。3营战士们钻进烟雾里,往前跑,往前爬,往前滚。终于,他们冲上了公路,同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只见枪托飞舞,马刀闪光,吼杀声,爆炸声,搅成一团。686团3营12连3排长田世恩带领全排冲到公路上时,遇上的一个鬼子个不高,动作非常熟练。来回几个回合不但没找到他的漏洞,反而把田世恩的刺刀给挡弯了。正在这时,一发子弹击中了田世恩的右肩。那家伙见状以为有机可乘,大叫一声向田世恩扑过来,田世恩顺势抡起枪托劈到那鬼子头上……。3营在公路上足足拼了半个小时,鬼子顶不住了,纷纷钻到车下,我军乘机直奔老爷庙。
经此耽搁,日军已经占领了老爷庙。然而,敌人不懂山地战术的特点,除以一小股兵力抢占了老爷庙外,大部分敌人始终挤在公路上挨打。3营冲过了公路,就直奔老爷庙。占领老爷庙的一小股敌人见3营向上冲,就用机关枪扫个不停,沟里的鬼子也从后面涌上来。这时2营从侧面冲过来,挡住了涌上来的敌人。由于日军山上和山下火力的夹击,山坡又陡,3营部队的伤亡不断增大,邓克明、杨勇先后负伤,仍坚持不下火线,继续指挥部队作战。但是3营反复冲了几次都没有奏效。
这时,1营教导员戴润生率领1营冲过了公路,也向老爷庙攻过来。1营3连的连长已负伤,团政治处干事吴岱跟着3连。杨勇立即命令吴岱代理3连连长、指导员,加入争夺老爷庙岭。吴岱时年19岁,人小头大,人称“小大人”,他16岁任指导员,18岁当教导员,给部队讲话必须站在板凳上,否则后面的战士就看不见他的人。部队整编,吴岱从营级降到连级,可是打仗的机灵劲一点也没减,临危受命之后,吴岱四下看了看,领着3连绕到老爷庙岭北边一个更高的高地,居高临下发起突然冲击,打哑了鬼子的机枪。3营乘机发起冲击,三五个战士对付一个鬼子,一个鬼子最少也要挨上两三刺刀,终于拿下了老爷庙高地。
686团3营占领了老爷庙高地后,战场形势立即改变,我军从公路两侧高地居高临下,打得山沟里的日军到处躲藏。
看到这种情况,日军指挥官醒悟过来,赶紧指挥士兵争夺老爷庙制高点。敌人拼死向山头反击,以几10人、百余人、几百人连续发起冲锋,企图夺取阵地。看着穿着大头皮鞋的日军,乱七八糟成群向上爬,制高点上的战士们沉着以待,仔细瞄准,等敌人爬得上气不接下气,贴近制高点时,才一起投出手榴弹,开枪射击,打得鬼子稀里哗啦地滚下山坡。爬上来、打下去,再爬上来,再打下去;老爷庙的残余日军,在六架飞机的掩护下,反复猛攻老爷庙及周围高地,均被686团击退。
下午1时,因山洪阻隔来迟的687团2营6连赶到战场。带队的副营长看到前面的山坡上拴着几匹战马,聂荣臻副师长站在那儿,赶紧带着通信员杨士梅过去请示任务。聂荣臻让6连迅速进入阵地,阻击从侧面向老爷庙高地冲击的敌人。6连接受任务后就快速向山下运动,突然发现左侧的山凹里跑出三个日本兵,他们拐弯向一个山沟里窜去。通信员杨士梅抬枪射击,一个鬼子应声倒下,另外两个吓得跑了。被打倒的鬼子没有死,躺在地上直哼哼,杨士梅把他的三八大盖枪拿过来背在身上,几个人把日本兵拖到山梁上。这家伙怎么拖也不肯走,还拚死挣扎。前面阵地上情况非常紧张,指导员对杨士梅说:“哪有工夫管他,再给他一枪!”正当杨士梅犹豫的时候,这个鬼子竟然向杨士梅扑来,杨士梅一脚踢倒了他,举起枪照他胸部打了一枪,可是因角度不对,打在他的大腿上了,两腿中间冒了一股烟,这一枪,把他打坐了下去,杨士梅又补一枪将这个鬼子打死了。
687团2营6连的攻击,有力地支援了686团坚守老爷庙高地。与6连对峙的这群鬼子有50多个,6连一上来,他们就放弃向老爷庙方向的进攻,和6连顽强的对抗起来。打到最后,6连的阵地前倒着50多具日军尸体。
15时,687团从东侧、685团从西侧围上来,686团从老爷庙高地发起攻击,将辛庄至老爷庙一线的日军汽车队残部歼灭,老爷庙方向战斗基本结束。

东泡池方向的战斗(上)
东泡池方向的战斗,是指115师阻击东泡池方向日军的增援,一直到反攻东泡池、1886.4高地的战斗过程,是115师平型关战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军事历史意义!
说东泡池方向的战斗是115师平型关战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好理解。怎么还“具有重大的军事历史意义”,言过其实了吧?
没有言过其实。因为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平型关研究的不少文章,给人们造成了一种影响,似乎八路军115师平型关战斗,不过就是利用地形上的极大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打了日军的一支辎重部队而已,假如遇上日军主力作战部队,战斗结果还不知如何呢。
而东泡池方向的战斗,恰恰回答了这个问题。以老红军组成的八路军115师,即便使用比日军差很多的装备,与板垣师团主力作战部队进行1对1的正面对抗作战,照样打得日军落荒而逃——就像歌里唱的“打得鬼子魂飞魄散”!
得,忍不住又浪漫主义了一把。不过绝不夸张。日本人自己的史料都说,平型关伏击战后,龙泽中队直到9月28日援军到达才“小心翼翼地”进入老爷庙伏击地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满沟都是鬼子的尸体。3天都不敢进来看看,不是魂飞魄散是什么?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东泡池方向战斗示意图:

东泡池方向战斗示意图(1)
正当115师主力在老爷庙至小寨村一线与日军汽车队、辎重队激战时,中午11时左右,日军第21联队第三大队赶来救援了。
日本史料记载:当日进行增援作战的日军即为第三大队的第九(欠一个小队,龙泽中队)、第十(欠一个小队,石上中队长负重伤,吉川少尉代为指挥中队)、第十一(欠两个小队,内藤中队)和第十二中队(橘机枪中队)。
日军的史料说:“汽车一过关沟村即与敌遭遇,当即火速下车,令吉川中队向北边高地,内藤中队向南边高地,橘机枪中队协助龙泽中队从中间平地进行攻击。然后敌人以迫击炮、重机枪猛烈射击,兵力看来也比我方多十几倍。尤其吉川中队正面之敌举起军旗、吹起军号,士兵各自扔出手榴弹,反扑过来。我方寡不敌众而毫无办法”。
日军第三大队的战报说,调去增援的第九中队(龙泽)当天共有6死21伤,第十中队(吉川)4死5伤,第十一中队(内藤)3死31伤,第十二中队(橘机枪中队)25死3伤。合计第三大队当天死伤人数约为98人。
我发现,对于这样的日本史料,我们很多人,包括有的专家学者拿来就用。而且得出115师平型关战斗歼敌数量也就500-600人,或者200余人的结论。拿来就用是个人研究历史的权力,老拙本不该横加指责。但是,对于有的专家学者如下的说法,老拙就忍不住要发点感慨了:
“685团阻击作战毙伤敌数因有日军方面具体到人名的统计,想亦大致可靠。…至有网民怀疑日军增援部队第三大队的统计不实,此当属一种缺少根据的猜测。造假之事在中国军队中久已成为一种陋习,而在日军当时则颇难做到。这是因为日本有严格的户籍制度,日军的士兵全部都有详细档案,受伤阵亡均须记入档案,一旦出现死亡更必须及时通知家属,以便家属办理相应手续和领取抚恤。故意隐瞒战斗伤亡在日军条例里也是有极其严厉的惩罚措施的(拙评:日军条例里还有在战场上强奸妇女要枪毙的条款)。中日战争之初,日军士气较高,又是内部战报,怀疑其不实,必须有确凿的证据才是可以的。”
日军方面具体到人名的统计,想亦大致可靠——!
造假之事在中国军队中久已成为一种陋习——!
而在日军当时则颇难做到——!

自己想当然,怎么能给所有中国军队都扣上“造假久已成为陋习”的大帽子,又给日本人带上一顶想造假都“颇难做到”的桂冠?

事实上,惯于在历史事实面前,睁着眼睛、面不改色说谎话的不正是日本人吗?他们的首相不是昨天还说慰安妇是“自愿”的,还要日本自己的历史学家去调查;明天老美议员一强硬,立马就改口说道歉吗?日本人真的那么可信,他们的史料就真的那么值得我们信任,以至于“怀疑其不实,必须有确凿的证据才可以”吗?(搬运工表示这特么是09年的贴子啊!桥下彻同志果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啊!)
不见得吧?
好,咱们就事论事,就说日军第21联队第三大队增援作战的日方史料。稍微用脑子分析一下,就会知道,这段史料就是在造假!这些日本史料的作者是在拿他自己的巴掌,搡他自己的脸蛋!
我们知道,当时日军第五师团一个步兵大队的编制人数超过1000人,减去4个小队,每小队56人,还有776人。就算第三大队在之前的战斗中减员1/3,参加增援战斗的日军约为500人以上。
115师担任阻击作战的,有685团2营5、6连和3营9、10连,4个连兵力也是500余人。兵力对比基本上是1:1,武器装备就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
按照第三大队战报,整个9月25日作战中,死38伤60人,就算都是在增援战斗中的伤亡,也就占参战兵力的19%,其中战死占7%。这样的伤亡比例,就“寡不敌众”,丢下自己被围攻的辎重部队扭头就跑?这是“钢军”吗?这根本就是“豆腐渣军”嘛。
特别可笑的是吉川中队。前面说“吉川中队向北边高地进攻”,从图上看应该就是1363高地。结果呢?“吉川中队正面之敌举起军旗、吹起军号,士兵各自扔出手榴弹,反扑过来。我方寡不敌众而毫无办法。” 这个吉川中队才“4死5伤”,就“毫无办法”了。如果按日本史料的说法描述的话大概是这样的:鬼子们向1363高地冲上来,5连指导员杨俊才举起驳壳枪高喊一声“打”!八路军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战士们扔出手榴弹。杨俊才又大喊一声:“冲啊!”冲锋号吹响了,战士们挺起刺刀冲下山去。日军中队长吉川一看大势不好,急忙下令“撤”!鬼子们扔下4具尸体,拖着5个伤兵逃之夭夭。这是“大日本皇军”吗?这根本连伪军都不如嘛。
“然后敌人以迫击炮、重机枪猛烈射击,兵力看来也比我方多十几倍。”就算685、686两个团都调过来也才4000余人,还不到十倍呢。写史料的人可以不知道,也可以不查实就胡写。但是,当时在战场上的日军指挥官都是一路打过来的,枪一响,对方多少部队、装备如何,不能详细了解,也能判断出个八九不离十。这是战场指挥员的基本素质,他心里是有数的。所以,要么是提供素材的亲历者撒谎,要么是写书的人胡说八道。张嘴就造假,怎么叫“颇难做到”?
前面冲锋的三个步兵中队,在“十机倍”的敌人“以迫击炮、重机枪猛烈射击”面前,分别才6死、4死、3死,后面用重机枪掩护的机枪中队却是25死。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这是前面的鬼子逃得太快,把机枪中队晾在那儿挨打呢?
日本人的这种史料,还“必须有确凿的证据才可以”怀疑?太抬举他们了吧。
写这种史料的日本人,如果坚持他说的是实话,第三大队就是只战损这么几十人,那么他就得认:坂垣师团不是什么“钢军”,而是“豆腐渣军”。遇上人数差不多,装备比他们差得多的八路军,伤亡不到20%,就“毫无办法”,溜之大吉了。
要是他不愿意承认坂垣师团是“豆腐渣军”,他就得修改战损数字。修改成,第三大队反复冲击八路军阵地,直到伤亡惨重,才不得不退出战斗撤回东泡池——这才像个“钢军”的样子嘛。坂垣师团在之前的战斗中,与晋绥军就是这样反复争夺团城口、1886.4高地的;他们的辎重部队与八路军作战,也是反复争夺老爷庙高地,战死到最后一个人都没有投降的,怎么会战斗部队遇上老红军立马就尿裤子了?
我军的战史就不是这样记录的。在1363高地阻敌增援的686团2营5连,战后被授予“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是平型关战斗中唯一一个被授予英雄称号的连队。今天,这支连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集团军第46师第136团第9连。连队的战史里记录着,抢占1363高地后,“居高临下,一阵猛打,把敌人(企图与5连抢占高地的敌人,应该就是关沟的日军护卫部队)打了下去。” “敌人哪里会甘心失败,又组织100多名鬼子(应该就是增援的第三大队)进行冲击。杨俊生和二排长指挥火力阻击敌人,敌人仍不顾死活地呀呀吼叫着硬往上冲。…战士们猛投手榴弹,几十个鬼子翻倒在阵地前沿,后面的几十个鬼子又冲上来。战士们一看手榴弹打光了,就奋不顾身地冲出战壕,同冲上来的鬼子展开肉搏。” “排长牺牲了,班长顶替,班长牺牲了,战士接替指挥,就这样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最后全连只剩30多人,仍然顽强地与敌人拚杀…”
阻援部队与援敌激战时,也正是老爷庙高地反复争夺最激烈的时候。林彪的手里已经没有机动部队了,他派师情报科长苏静前往平型关口联络,要求晋绥军按原定计划向日军发起攻击。从前面的图上我们不难看出,如果这时据守平型关口的晋军第33军孟选吉旅向关沟出击,那就正好打在日军第21联队第3大队的屁股上,这个第3大队不被“全灭”恐怕也剩不下多少活口了。

在苏静之前,聂荣臻就派掌旗官匡根山去了一次。匡根山说,因为战前聂荣臻对他有交待:“人在旗在!”所以整个战斗过程中,他只有去晋绥军联系的这段时间离开了军旗。可是,匡根山压根没有在预定的阵地上找到晋军的人影。林彪又派苏静去,苏静先后去了平型关口两次,晋军方面的回答都是“没有接到上峰的命令。”苏静回来如实向林彪汇报,林彪一句话都没说。话虽没说,想法还是有的。战后,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的总结》中说:“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太差。他们自订的出击计划,他们自己却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观。”

晋军第六集团军送来的计划史称“五路出击”计划,115师政治部宣传科长肖向荣在当时的日记中记录,24日收到第六集团军送来的“五路出击计划”。按照这个计划,晋军郭宗汾部两路分别出击团城口、东泡池,第33军孟选吉旅出击关沟,115师两路分别出击小寨村、蔡家峪。现在郭宗汾部在迷回村阻挡攻入团城口、鹞子洞的日军,这是林彪不知道的情况变化;而平型关口的孟选吉旅也没有任何动静。林彪知道,只能靠115师自己了。
实际上,孟选吉独立第8旅的下层官兵中,有人已做好了出击准备,并且向上峰请示,要求出击配合八路军作战。
第33军独立第8旅第622团第3营营长秦駉率全营于9月23日拂晓前三时到达阵地。9月24日晚上10点钟,通讯兵忽然叫他说,八路军115师林彪师长正在电话上跟孙楚副总司令说话(当时的电话,需要通过沿线部队小总机的多次接转)。秦駉赶紧拿起电话兵的耳机旁听,听见林彪说,“萃崖(孙楚的字),我师已到目的地,准备明日拂晓开始出击,希望你们派部队协助,先把这一股敌人歼灭了,再定下一步计划。”孙楚答:“好极了,我命令郭宗汾师长率四个团从平型关左翼出击,共同消灭这股敌人。” 秦駉偷听电话后特别兴奋,秘密给各连连长通气:“准备明日拂晓出击”。这天夜间阴云密布,大雨如注。拂晓后,秦駉听到阵地对峙的日军后方,手榴弹爆炸声不绝于耳,杀声连天,判断八路军已开始出击,立即给本营下命令,准备向当面敌人反攻。又把前方情况报告团指挥所。但始终没有接到反攻命令。午后,秦駉发现当面敌后山沟内,烟雾遮天,枪炮声喊杀声逐渐稀少。后来听团长通知:第115师今早拂晓出击,歼灭进攻平型关日军之一部,并将日军载运粮秣弹药物资的许多汽车焚烧。第115五师略有伤亡。郭宗汾师因雨大泥泞没有出击。秦駉遗憾得直拍大腿,他想,如果乘第115五师袭敌胜利之时,郭师从左翼出击,袭敌右侧,当面阵地我军全面反攻,一举全歼日军这个混成旅团是不成问题的。
东泡池方向的战斗(中)
晋绥军的上层并非不想出击,实在是难以协调。
9月24日,高桂滋反复要求增援,孙楚死活不答应。阎锡山看他们吵得实在太厉害,鉴于杨爱源、孙楚等人没有笼络统驭能力,对客军已丧失威信,即令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取代杨爱源,负平型关方面战斗指挥全责,并把高桂滋第17军和刘茂恩第15军置于第7集团军序列,命傅作义前往大营,统一指挥平型关前线的部队实施在平型关外歼敌的计划。24日晚,傅作义到达大营指挥所,与杨爱源、孙楚和115师联络参谋会商,确定了25日拂晓实施“五路出击计划”。
但是,25日拂晓,郭宗汾按计划行动时,却因团城口、东泡池被日军占领,行动半途而废。这时,阎锡山得到布置在灵丘的秘密电台报告,证实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日军侧后发起攻击,同时雁门以北迄未发现敌之活动,虽有孙楚团城口失守,大营后方濒于危急的报告,但倘觉平型关外的局势大有可为,于是一方面要傅作义组织平型关地区晋绥军坚决贯彻进击平型关外,歼击敌板垣师团主力的企图;另一方面下令在代县的陈长捷第六十一军(即原来由第七十二师与新编独立第四旅编成的预备第一军)向平型关进发,增援平型关部队的出击作战。
傅作义接到阎锡山的命令,却因为日军攻逼迷回村,大营与迷回村的线路被切断,无法与郭部联络,前方情况不明。傅作义找到高桂滋,告以阎长官命令仍于平型关外大举围歼敌人的企图。为了确保迷回、涧头、六郎城等重要据点,便利大军进出,盼望第17军回攻团城口。高桂滋到大营见傅,词以所部被敌突破,尚在散逸,未及收容整顿,“现集结上台庄、茸家庄附近之战斗兵不过两千余(高桂滋致蒋介石电),”表示力难从心。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关于高桂滋是否在9月25日凌晨放弃团城口、东泡池阵地后撤,直至今天依然争论不休。我认为,至少当时高桂滋对傅作义说的——“所部被敌突破,尚在散逸,未及收容整顿”——是实话。也就是说,高桂滋是撤了,团城口是丢了,不等于第84师所有部队都逃了,正如高桂滋给蒋介石的电报中所说:“全线被敌攻破,各守据点”。一部分部队仍在阵地上坚持,一部分部队被日军隔在敌后,有的部队甚至还在侍机反攻夺回阵地。例如,时任第84师第501团2营营长的邵春起,25日就曾率部向占领阵地的日军发起反击,腿部负重伤。伤愈后,与上级失去联系的邵春起率余部一直在平型关内山地打游击,直到中条山战役前才归还建制。第84师251旅旅长高建白也说:“阵地被敌突破(后)…我艾团临时代理团长杜文卿率队抢堵阵地突破口,壮烈牺牲。鏖战到下午3时,1886.4高地得而复失,我旅指挥所所在地迷回村亦在敌炮火控制下。”“吕晓韬团长也陷敌重围之中,我派奋勇队冲入敌围,将吕团长接出。这时官兵伤亡惨重,全线数处被敌突破,弹尽援绝,因而后撤。”可见第84师部队不是不反攻,而是攻不上去,伤亡惨重,弹尽援绝。其中所说“鏖战到下午3时,1886.4高地得而复失”,则为八路军的有关史料所证实。
傅作义看高桂滋没有希望了,又给李仙洲打电话,希望李部第21师南下攻击日军,夺回团城口阵地,李仙洲亦以同样言词,推委应付。军长高桂滋指挥不动李仙洲,集团军傅总司令也指挥不动李仙洲。傅作义一筹莫展,除告郭宗汾坚守待援外,又急电繁峙军邮局转正在路上的陈长捷,令其飞速来援。而陈长捷所部此时刚刚通过繁峙,最快也只能在当夜到达…
这一切,当时的林彪不可能知道。虽然苏静一再报告晋绥军那边没有动作,林彪没有畏缩,而是更加积极地调动兵力,力争取得更大的战果。在老爷庙高地争夺战取得胜利,我军再次将日军赶回公路加以聚歼的形势下,随着战斗接近尾声,林彪把685团、686团的部队逐渐地调往关沟、辛庄方向,命令杨得志、李天佑向东泡池方向发展进攻。须知,按“五路出击计划”,东泡池方向并非八路军的“责任田”,林彪这是要把日军赶到晋绥军的阵地面前去,聚而歼之。听了苏静的报告“一句话没说”的林彪,此时肯定还没有放弃他“协同友军打运动战”的想法。毕竟运动战比游击战能够更快地打赢抗日战争,作为爱国军人,林彪要尽一切可能争取更好的结果。

在八路军逐渐增大兵力向关沟突击,并以一部攻击辛庄,形成了抄击后路之态势的情况下,增援老爷庙的日军21联队第3大队终于“毫无办法”地仓惶退向东泡池,685团部队乘胜跟踪追击,一路掩杀过去,冲上日军的炮兵阵地,缴了一门九二步兵炮!
115师在战报中说,平型关战斗中缴获一门九二步兵炮。这件事一直以来被有些人作为八路军夸大战果“久已成为陋习”的例证。其论点是,115师在平型关战斗中歼灭的是日军一个汽车队和一支辎重队,作为非战斗部队,机枪都没有几挺,怎么可能会有步兵炮?可见又在吹牛。
——牛皮不是吹的,金子不是贴脸上的。看见了吧?九二步兵炮是在这儿缴获的!
——你有证据吗?
——当然有:
证据一,大家是否还记得,郭宗汾9月24日的出击命令中的第一条:“一、敌人在东泡池,沿汽路左右及1886•4高地活动。其炮兵在关沟及漠泥沟附近。”看见没有?“其炮兵在关沟及漠泥沟附近”,正是685团从关沟向东泡池进攻的路上。
证据二,朱德、彭德怀1937年10月3日致蒋介石、程潜、阎锡山电中说:“缴获敌人汽车80余辆(现已烧毁)、九二野炮1门(无子弹)、七三七五山炮弹3000余发、步枪300余支、机关枪20余挺,其他军用品甚多,并毙敌千余人。”显然这是战后经过较严密统计的战果报告。注意“九二野炮1门(无子弹)、七三七五山炮弹3000余发”。说明什么?说明八路军快速攻击前进,炮兵阵地上的鬼子仓促逃跑,丢下了1门九二式步兵炮和一堆炮弹来不及带走,被八路军给缴了。
证据三,沙飞拍摄的照片:

缴获日军九二步兵炮(沙飞摄)
史载,沙飞当时尚未加入八路军,他以通信社记者的身份于9月底到达115师采访,拍摄了《缴获日军的战利品之一部》、《缴获日军九二步兵炮》、《缴获的日军电台》、《缴获的日军汽车之一部》、《击毙的日军战马》、《战士们高兴地背着缴获的战利品胜利归来》、《战斗结束后进抵平型关的八路军》等一组照片。
当然,坂垣师团不是“豆腐渣军”,他们不可能被八路军追得跟兔子似的,他们必定要在东泡池阻击八路军。狡猾的日军在东泡池给685团3营设了个“套”,鬼子们躲到民房中隐蔽起来,685团3营尖兵排追击通过东泡池时,日军一枪不发,单等后边的3营主力部队进入村庄后,机枪、掷弹筒猛烈射击,我军追击部队被打倒一片,只好撤出东泡池。杨得志立即命令部队收缩战线,包围东泡池,接着命令从关沟方向发展进攻的二营长曾国华攻占1886.4高地。
曾国华接令后,即令加强给他的1营4连连长龙书金攻击1886.4高地。1营4连经过老爷庙方向的战斗,此时全连不足百人。龙书金率队向1886.4高地前进的路上,遇到了山下的晋绥军部队,这应该就是第84师251旅旅长高建白所说,企图夺回1886.4高地,“鏖战到下午3时,1886.4高地得而复失”的部队了。国军军官看到龙书金就问:“你们这是干嘛去?”龙答:“拿下1886”,又问:“你带了多少人?”龙答:“两个排吧。”“两个排?我们一个营都攻不下来。兄弟,别上去送死了。”龙书金笑笑说:“你看着我们打吧。”
龙书金观察了一番1886.4高地,看到下过大雨后,山上出现了一道道雨裂沟,即令一个排正面进攻吸引日军注意,另一个排隐蔽绕到敌人背后,沿着雨裂沟悄悄摸了上去,一顿手榴弹打了鬼子一个措手不及。正面进攻的部队一鼓作气冲上山头,鬼子丢下几十具尸体逃下山去。
2营占领1886.4高地,居高临下向东泡池日军攻击。此时,687团一部迂回占领了团城口东北侧的大、小寒水岭,对东泡池之敌构成后翼包抄之势。战至25日黄昏,在八路军几个方向的围攻下,日军放弃东泡池,逃进团城口内。

东泡池方向战斗示意图(2)
林彪当时的想法,是将日军赶到晋绥军团城口的阵地前(都到你的阵地前了,你总不能不打了吧?)聚而歼之,可他却发现日军跑进了晋绥军的阵地里。林彪当时并不知道,团城口已于当日凌晨被日军占领,还以为被八路军打垮的日军冲垮了晋绥军的阵地,所以他在《平型关战斗的总结》中说:“连我们打败了而退下的敌人,他们碰着了,竟不但不能消灭之,反而被这些突围的敌人冲坍了。”
这时候,林彪终于明白,他的那个“配合友军打运动战”真的只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毛泽东说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才是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入夜,林彪下令115师部队撤出阵地。
然而,八路军115师攻占1886.4高地和东泡池一线,该地区日军被击败逃入团城口,是否历史真实?
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仍然争论多多,甚至有人认为根本就是“编故事”、“虚构”,如此说辞不一而足。

东泡池方向的战斗(下)
115师是否真的击败日军第21旅团三浦支队主力,攻占1886.4高地、东泡池一线,将进攻平型关之日军压倒团城口沟内形成包围之势?
这个问题必须砸实了。否则,难保今后有没有人会再跑出来,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试图抹煞、推翻、压低、减小八路军115师平型关大捷的历史功绩。
既然要“砸实”,那就不能用八路军这边的史料和说法,只能用日本人和国民党人的史料。而且,所谓史料,必须是历史的文字记录。
先看日本人怎么说的:
《华北治安战》中说:“步兵第二十一旅团经过激战后,于25日占领了该地附近 的长城线正面约2公里的地方,然而当日即有优势之敌截断我后方联络线,并逐渐增加兵力 ,因此,旅团陷入被包围的困境。 ”
如果不是115师攻占1886.4高地、东泡池一线,何谈“旅团陷入被包围的困境”?
再看国民党人是怎么说的。为严密起见,我们只采用当时国民党的来往电文,分析之下真的很有意思。
最先向蒋介石报告平型关大捷的是阎锡山:
阎锡山致蒋介石有戌密电
(1937年9月25日19-21时)
南京蒋委员长钧鉴:谨密。
漾戌行一电谅呈。进攻平型关之敌自漾日经我痛击后 ,复增兵以图再逞,遂决调重兵出击,连络八路军林师包抄该敌。有日拂晓,我出击部队正前进之际,敌主力向我团城口河北高军阵地猛攻,经我郭师迎头痈击,激战至午,将敌右翼击溃。林师及七十三师一部向敌左侧背挺进,占领蔡家峪 ,将平型关通灵邱之汽车路截断,敌机械部队及重兵器均不能退走,已获敌汽车五十余辆,均满载军用品。现已将平型关正面之敌约千余人解决,团城口之敌包围攻在一深沟中,已令迅速解决,以免逃逸。查敌系铃木兵团,配合蒙古军。
阎锡山。有戌。行一。[岭口]
——来源:《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林师截断汽车路,歼敌千余,包围团城口,阎锡山基本上说的是实情。而且用“团城口之敌”这种拐了一个弯子的说法汇报了团城口失守的情况,只是“七十三师一部”不知从何说起?须知七十三师还在33军孟选吉旅的南侧,孟旅不动,何以七十三师越过孟旅阵地北上与林师合作?
[这里插一段,老萨在《从日文史料中还原平型关大捷》中怀疑有伪蒙军参战,在阎锡山的电报里找到了佐证——“配合蒙古军”。另外,《大公报》记者秋江在他写的平型关战地报道中也证实了这一点。秋江在9月24日随高桂滋去迷回村前线指挥所时写道:“下午3点钟,敌人又这样来攻,但是敌兵的身体比以前的结实,才知道以前的不尽是日本人,多数是我们自己家里人——蒙古同胞。”对此秋江感慨道:“你看汉族有没有把回、藏两族放在炮火前牺牲的吗?”没办法,这就是历史。]
过了不到2小时,准嫡系李仙洲直接给老蒋发了一份电报:

李仙洲等致蒋介石有亥密电
(1937年9月25日21-23时)
京委员长蒋:珊密。一、本午八四师伤亡较重,全部溃退,致团城口(平型关北五里)阵地被敌突破。查此地为晋北主阵地之要点,一被突破,则雁门关感受威胁,关系重大。傅总司令已率生力军十余团到达平型关附近,准备反攻,现正在部署中。二、本师现仍固守西河口(团城口北八里)、亘水屹、朵至杨庄四十余里之原阵地,以为左翼之支撑。但当面之敌,不过一团,现仍与我对战中。三、此间作战不利原因:一指挥官能力薄弱。二指挥不统一。三上下欠联络。四友军互不相信,各不相救,致敌各个击破。四、查山西为华北据点,一旦失守,则平汉 、津浦均受影响,但晋军战斗力较差,殊不可持(峙)。以现在情况观察,除中 央速派五师以上精锐部队并派大员前来指导外,山西前途,殊觉可虑。所见是否有当,恭候钧裁。职李仙洲、黄祖埙叩。有亥。参。印。
——来源:《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李仙洲只字不提115师,不提平型关大捷,也不提“傅总司令”要他反攻团城口被拒(尽管“当面之敌,不过一团”),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满篇都是在告阎锡山的恶状。
八路军向蒋介石报告平型关大捷是在9月26日凌晨。

朱德、彭德怀致蒋介石寝寅密电
(1937年9月26日3-5时)
限三小时到。南京。大元帅蒋钧鉴:谨密。(甲)一一五师有(廿五)日八时进行战斗,至廿四时止尚在激战中,将平型关以北东跑池、辛庄、关沟及一八八六点标地完全攻占,计己缴获汽车六十余辆、小摩托车三辆外,炮一门、炮弹二千余发,俘虏敌官兵三百余名。另有敌一部约四、五百人、马数十匹被我军完全包围,死不缴械,故全部打死。(乙)我独立支队有日仍在广灵、灵邱及涞、蔚间分途袭扰。腰站村、驿马岭之敌约一联队,向我白羊铺之第三营攻击,黄昏仍在对峙中。三山镇、荞麦川、水南背至蔚县沿途,均有敌守据点,保护交通。(丙)我骑兵支队仍在倒马关附近与敌对峙中。职朱德、彭德怀叩。寝寅。印。(阳曲)。
——来源:《第十八集团军平型关战役电文选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除“俘虏敌官兵三百余名”外,并无夸大。
阎锡山、李仙洲、朱彭相继来电,蒋介石信谁?当然是信自己的嫡系李仙洲。更何况阎锡山有掩盖团城口失守之嫌,共产党惯于夸大宣传。不过好歹八路军现在是自己的部下了,还是以鼓励为主。26日上午,蒋介石给朱彭回电:
蒋介石寝巳复朱德、彭德怀漾亥密电
(1937年9月26日9-11时)
岭口。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漾亥电悉。谨密。布〔部〕署周详,至深嘉尚,希奋勉杀贼,以完成民族革命之大业为盼。中O,寝巳。侍参。京。
——来源:《第十八集团军平型关战役电文选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老蒋“王顾左右而言它”,不提朱彭凌晨发来的寝(26日)寅(3-5时)报捷电,倒是对3天前朱彭的漾亥电勉励了一番。朱彭漾亥电是9月23日向蒋介石报告八路军部署的:
朱德、彭德怀致蒋介石漾(23日)亥(23时——24日1时)密电
(1937年9月23日23时)
即到。京。大元帅蒋钧鉴密。职部主力已集中平型关东南之冉庄附近,准备协同友军侧击进攻平型关之敌。另组一独立支队三百人,已从涞源、灵邱间向灵邱及 广灵以北袭出,部队消灭敌军后方警戒部队得手后,即转向紫荆关西北袭扰进攻我第一战区之敌。我骑兵支队向徕源南部及深、蔚间袭扰,抑留该敌东进。一二零师之三五八旅,已向朔县杀虎口集中,一部向大同、怀仁扰袭,主力准备随时协同友军侧击左云南进之敌,并分调陕北之王兆相部集中晋西北,准备向集宁及其以东地区扰袭。职朱德、彭德怀叩。漾亥。印。 (岭口)
——来源:《第十八集团军平型关战役电文选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老蒋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是:别跟我这儿里格楞,好好打鬼子才是真的。
老蒋的这份电报刚发出,他派到平型关的“监军”的电报到了。老蒋的“监军”叫介景和,是军政部派往第15军刘恩茂部的“联络参谋”。这个“联络参谋”备有密电码,可以直接给军事委员会第一部部长黄绍竑发电,报告战场情况:
介景和致黄绍竑宥午密电
(1937年9月26日11-13时)
南京大本营第一部部长黄:1135密。昨敌我在平型关附近决战竟日,我八路军占蔡家峪、东西跑池各地,将敌主力包围于鹞子涧、六郎村山。昨夜敌一部向王庄堡突围而去,我除分队追击外,余仍在包围歼灭中。又,本日午前各方报告,十五军当面之敌,除师福沟附近夜间不断进攻外,其左右地区,均向后退浑源、应县大道上。拂晓起,先有敌大队步兵队形,混乱向西移动,后又有汽车约二百余辆,满载士兵向西驶去。综上各情形,敌似有改变企图模样。职介景和。宥午。印。
——来源:《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别看阎老西喝醋长大,估计看了这份电报也得酸倒了牙。老蒋仍然只字不提八路军,他的意思是:你不是跟我这儿编故事吗?行,你先把故事给我说圆了,都谁杀了多少鬼子啊?
不过,要是说老蒋不愿意八路军打胜仗,那是冤枉了蒋委员长。八路军也好,晋绥军也罢,都是中国的军队,委座的部下,只要打败了日本鬼子,取得了大胜,全面抗战以来从来没有接到前线胜利消息的蒋委员长哪有不高兴的道理?可是自从 “7.7事变”以来,平津抗战的第29路军,淞沪会战的100万精锐国军,哪一只部队不是与日军血战到底,英勇抗战?可是,10个国军打不过1个日军这个现实,令人沮丧。而中国军队中武器装备最差的八路军第一天参战,就歼敌千人,把“钢军”坂垣师团打得“毫无办法”、第21“旅团陷入被包围的困境”啦?这个事,谁敢信啊?别说那时候蒋委员长不敢信,就是今天不是还有人看了日本人“想亦大致可靠”的史料,立马就要回过头来跟八路军算算歼敌人数这本账的吗?不是还有人说平型关之战不是什么“大捷”,只不过是个日本人都没有记录在案的小战斗吗?
不过,到了28日,蒋委员长突然又相信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取得重大胜利了,而且直接给朱彭发了“祝捷电”:
蒋介石俭日复朱德、彭德怀寝寅密电稿
(1937年9月28日)
阳曲。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勋鉴:寝寅电悉。O密。有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指挥得宜。捷报南来,良深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为至盼。中O。俭。侍参。京。
——来源:《第十八集团军平型关战役电文选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您看看这口气“足证官兵用命,指挥得宜”,“捷报南来,良深嘉慰”。一切疑问均无。
老蒋怎么突然又相信八路军平型关大捷是真的了?
因为,远在平汉线第一战区的嫡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保定行营主任徐永昌、副主任林蔚也发来电报给八路军115师作证明。不但证明115师在山西的平型关打了胜仗,而且还给加上一条:同一天,115师还从山西打进了河北地界,把坂垣师团第9旅团打得缩进涞源,“我八路军林师”已插到涞源南插箭岭一带,“即取涞源”!
徐永昌等致蒋介石等俭午密电
(1937年9月28日11-13时)
急。南京委员长蒋、参谋总长程、军政部长何:谨密。情报:一、我八路军一部迂回敌之侧背,在灵邱附近截获满载辎重汽车五十余辆,并俘虏敌二百余人。二 、我八路军林师已到涞源南插箭岭一带,即取涞源。三、我紫荆关方面之朱师亦与八路军取得连系。谨闻。徐永昌、林蔚。俭午。一作石。印。[石家庄]

115师独立团腰站阻击战后形势图
徐永昌的电报证实了杨成武的回忆。独立团攻占驿马岭之后,日军逃回涞源。杨成武留少量部队继续守卫驿马岭险口外,率团主力进至涞源南插箭岭一带,并以第2营继续东进,与“紫荆关方面之朱师…取得连系”,将日军第5师团第9旅团包围在涞源县城内。
日军第9旅团数千人,被杨成武独立团1千多人围在涞源县城内,虽有华北方面军“迅速经涞源进入保定方面作战”的命令而不敢动弹。直到3天后的9月28日,第9旅团才从涞源出来,加入石家庄方向的战斗。

涞源方向的战斗
坂垣师团第9旅团不是“豆腐渣军”,所以独立团驿马岭战斗打得异常艰苦。
前面说到,9月25日拂晓,115师独立团击退抢先占领驿马岭并向腰站前进的日军,并跟踪追击接近驿马岭隘口时,日军阵地上机枪齐射,冲在前面的1连长张德仁中弹牺牲,部队进攻受阻。这时,杨成武接到林彪的电报:“敌三千来人遭我伏击,战斗进展顺利。你部须坚决阻击敌援,直至师主力战斗胜利”。杨成武立刻命令司号员吹号。让2连从右翼突击隘口。2连1排的“麻排长”率领全排战士,攀上连山羊也难以立足的峭壁悬崖,悄悄爬到隘口旁的一块巨石后面,探身一望,嗬,敌人指挥部!山洼里密密麻麻支满了帐篷,还停着几辆摩托车。几百个日本兵正在隘口后面一边吃干粮一边喝水,准备出击。怎么办?敌众我寡,在这里打,顶不了几分钟自己的人就会打光。干脆,冲进敌群,来个乱中血战,再设法脱身。这样虽然危险,但可以歼灭更多的敌人。“麻排长”决心下定,便将手一挥,全排战士都拔出了手榴弹。随着“麻排长”一声令下,大家一声不吭地跳进隘口,扑入敌群。没等敌人反应过来,几十枚手榴弹就落到他们头上了。1排打光了手榴弹,紧接着又和敌人拼刺、肉搏。隘口的敌人遭此突然袭击,死亡惨重不说,一时间,简直乱了套。但“麻排长”他们终因人数太少,寡不敌众,最后还是陷入了敌人的疯狂射击中。麻排长腹部、腿部多处中弹,仍然死战不退。他不退,战士也不退,拼力和敌人厮杀。结果,2连1排大部分战士都战死在隘口上,只有几个战士带着伤撤了回来。3连连长宋玉琳随即组织2、3排继续迂回冲击敌军,但由于日军火力较猛,十几次冲击均未成功,且遭到较大伤亡,最后将部队撤下与日军形成对峙。1营的连续勇猛突击,虽然没拿下隘口,却大大杀伤了敌人,使敌人变得心惊胆战,不大敢向我军正面阵地冲击了。
就在1营主力正面进攻、侧翼迂回之时,1营副营长袁升平和教导员张文松率领一部分部队,占领了南面比隘口更高的山头。那山头上还完整地保留着阎锡山独立第3旅半月前挖掘的堑壕,正好就用上了。袁升平跳进堑壕,举起望远镜观察敌情。张文松跟进来说:“让我看看。”
“注意隐蔽。”
“没事儿。”张文松举起望远镜一看,不由地低声惊叫:“嗬,最近的敌人不到五十米,好打!”
就在这时,从小树林飞来一颗子弹,正打中张文松的胸膛,他“嗯”了一声,仰面倒在袁升平怀里,当场牺牲(1营教导员张文松是115师在平型关战斗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指挥员)。袁升平端起机枪就朝小树林后面敌人猛扫……
鬼子遭到三面袭击,搞不清楚八路军有多少部队,只好组织三面防御,与独立团1营形成对峙的局面。但是,日军并没有放弃歼灭面前这股八路,向平型关增援的企图。惯于侧翼迂回偷袭的日军一面与1营对峙,一面悄悄地派出部分兵力,沿着山沟向腰站实施迂回,企图给面前这股八路军来一个前后夹击。这一招,日军对国军几乎是屡战屡用,屡用屡灵。
这股日军悄悄地顺着山谷向腰站运动,眼看着就要绕到独立团的侧后了,没想到迎面机枪就扫了过来。原来,这时位于三山的独立团2营,听到驿马岭这边枪声激烈,知道涞源日军出动了,主动以营主力前来支援,正好发现这股企图侧翼迂回偷袭的日军,于是抢先占领两侧高地,进行阻击。
双方对峙到下午4时,林彪给杨成武发来电报:“歼灭日军板垣师团第21旅团1000多人。你团已胜利完成打援任务。”独立团得讯,干部战士欣喜若狂。这时候,杨成武手里还有3营等5个连的预备队没有用上去呢!
杨成武立即命令,以1个连插到隘口东面,从敌人后路打上去,其他连队从正面发起进攻。由于独立团的这支预备队一直在养精蓄锐,而隘口上的日军已成疲惫之师,加上鬼子摸不清面对的是什么部队,打仗如此勇猛,也摸不清面对的部队有多少人,竟敢在重大伤亡之下一次又一次冲杀。他们只知道平型关方向的枪炮声稀落下来,说明被包围的日军快完蛋了,于是,更怕自己也陷入绝境。日军背后枪声一响,山上便人影窜动,乱了阵脚。杨成武趁势下令“吹冲锋号,发起攻击!”四面山头上,八路军齐吹冲锋号,战士们呐喊着扑向敌人的阵地。杨成武从望远镜中清楚看到,鬼子在把喝空了的水壶、雨布、饭盒全扔掉了,残敌向右面聚集,集中火力冲上隘口,夺路逃向涞源城。大路上、山野里、草棵中遗弃着各种姿态的敌尸300多具,机枪、步枪、手榴弹、折断的刺刀、击穿的钢盔满山遍野到处都是。独立团乘胜追击50多里,一直追杀到涞源城下。
腰站阻击战斗结束了,这是场胜仗,也是场恶仗。1营1连和3连减员过半,有的班排全部阵亡。好些伤员战斗结束后才昏倒在地,烈士的遗体上不少是身中数弹。叶富轩所在的1营1连3排8班,战前14人,打到涞源城下时,只剩3人还都带着伤。
后来杨成武回忆说:“日军非常顽强,我们没有抓到一个活的,仅俘虏了一些伪军。”
看,“俘虏了一些伪军”。前面有河友提醒老拙,“俘敌二百余人”,会不会是伪蒙军之类的杂牌部队?既然独立团这边抓到了伪军,平型关那边又证明有伪蒙军参战,也就有可能抓到伪军。所以,“俘敌二百余人”,并非夸大之词。
得,咱们也来算算115师平型关之战歼敌人数:
辎重队“全灭”击毙300人;汽车队大部“全灭”,算上伤兵怎么也有300吧;独立团这边尸体300多,“多”就不算了,只算300;骑兵营倒马关就算干掉30;东泡池方向连打援带攻占,鬼子把大炮、几千发炮弹都扔了逃进团城口,击毙300没多说吧?加起来,不少于1200人——只算打死的。
好,咱们说到这里,八路军115师平型关之战的有关战绩,绝大部分都落到了实处。
慢着,还有一项——差点逮住第21旅团旅团长三浦敏事少将。
1938年12月,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情报官,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处情报官,罗斯福总统的中国战场观察员埃文斯.卡尔逊到达山西前线八路军总部,朱德向他介绍平型关战斗时说:“最重要的是,袭击敌人背后的营俘虏了该旅的指挥部,缴获了敌人的野战命令和记录,差点就抓住指挥的将军。”
这是在吹牛吗?
绝对不是!
1937年10月1日,毛泽东致博古、叶剑英、潘汉年的通报平型关大捷的电文中说到:“二十五日平型关战役,除缴获汽车八十二辆,大炮一门,炮弹二千余发,步枪数百枝,打死敌人一千多人外,还包围了敌之高级司令部,缴获秘密文件甚多,其中有敌整个华北作战计划及标示目的之日文地图。被围残敌乘夜从晋军阵地突围而逃。是役晋军本约定二路出击,乃打至黄昏才出动,致未能全部消灭该敌。”
这是一份什么样的日文地图呢?
我们从9月28日朱、彭致蒋介石、刘峙(时任第一战区第2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平汉路保定方向的作战)的通报电文中可以知道。朱彭电说:
“有日平型关战斗,得敌高级司令部地图一张。上绘有平津直至主攻平型关、雁门关、保定及津浦路部署、部队番号,标其甚详。依据此图可对全部军事秘密了解。该图上攻入涞源之敌(拙注:日军第5师团第9旅团,前面说到,日军华北方面军给其下达的任务是“迅速经涞源进入保定方面作战”,结果在独立团的打击下,9月28日才出涞源,10月8日才加入石家庄方向的战斗。)系向易州前进,不是向阜平前进。攻入大同(拙注:日军关东军蒙疆兵团,其任务是攻击雁门关)之敌,除留守外,转向浑源,沿长城外与攻入灵丘之敌合攻雁门关;攻入灵丘敌(拙注:第21旅团三浦支队)则攻平型关,以该县与浑源部队(拙注:第21联队粟饭支队)夹长城前进。此地图昨日已由林师长送交孙副总司令楚,转呈阎司令部矣。”
——来源《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
看看,这是一份多么详尽的作战计划图,因此必定也是绝对机密的一份地图。这张图只可能挂在平型关前线日军最高一级指挥所——第21旅团的指挥所里。相信每一个军官都会知道,即使丢掉性命,也不能让它落入敌方之手。可是,当八路军向东泡池方向发起进攻时,三浦敏事和第21旅团指挥所的日军军官们连如此重要、绝对不能落到敌方手里的作战计划图都顾不得从墙上取下来,落荒而逃了!如果三浦这时候还等着参谋们把图从墙上取下来——哪怕只需要1分钟,肯定就跑不掉了!
在东泡池方向的三浦支队有三个步兵大队一个野炮大队另附二个中队,兵力不少于4000人;115师685、686团全加起来也就4000多人,1对1(实际上攻击东泡池方向的我军不可能是685、686团全部),主力作战部队对主力作战部队,正面攻防战,把鬼子打成这副熊样,旅团指挥所都给抄了,绝密文件和作战计划图都不要了,逃命要紧,算不算大捷?!算不算大胜?!
说到这儿老拙不禁又要“浪漫”一把——打得鬼子魂飞魄散!
真的是一点儿都不夸张!
不知日军条例里有没有严厉惩处将重要绝密军事文件落入敌手的军官的处置条款,还是“造假久已成为陋习”的日本军人对上级隐瞒了这一重大事件?我估计,如果八路军当时不是为了保密的缘故,把这事儿给捅到报纸上去,让板垣知道了,就算不把这个三浦的脑袋拧下来,八成他也该卷起铺盖回老家去了。
蒋介石接到朱彭的这份电报,算是彻底相信了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从此,老蒋给朱德的电报,抬头不再是“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勋鉴”,而是“朱总司令玉阶兄”——
朱总司令玉阶兄:电悉,接诵捷报,无任欣慰,着即传谕嘉奖。
朱总司令玉阶兄:贵部林师及张旅,建奇功,强寇迭遭重创,深堪嘉慰。
朱总司令玉阶兄:贵部忠勇之气,益害敌胆,特电驰贺,续候佳音!
25日拂晓前,郭军乘夜秘密行动。当主力纵队通过迷回村时,便向东、西泡池分进,这时,突然受到来自团城口方面原来高地高军工事线上机、炮火力的猛烈射击,部队引起一阵混乱。郭军以为与高桂滋部联络欠当,发生了误会。他们没有想到,高部早已自行撤走,团城口、鹞子涧和东、西泡池一带阵地,均被日军占领。郭军遭此意外袭击,接连发生局部混战,非但首尾不能兼顾,一时兵力更难集中,原拟出击计划整个全被打破。
------------------------------------------------------------------------
上边这段是郭宗汾谎报的战况,被批了多少次了,还有人拿着发挥。84师的团城口阵地是25日上午10许才失守的,郭师说自己拂晓前运动时就遭到占领团城口的日军射击,那除非是穿越时空了。84师是上午10时后阵地被突破而被迫后撤,也不是什么擅自撤走。郭宗汾25日早晨派出出击的部队,自己钻到山沟里出不来,一直等到黄昏才从西北绕回来。在与师部取得联系时,为推卸没能出击的责任,反而称“遭敌阻击”,前线情况紧急,一时未能脱身。郭宗汾得知后,不但没有责备带队主官,还对他进行了鼓励和嘉奖。 这就是25日没有协同115师共同击敌的真相。
梅川内裤 发表于 2015-6-9 06:23
老拙:平型关的战略意义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246720
请教一下:小行李队是隶属于大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