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转帖』历史不能编造,是非不容颠倒——斥《平型关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01:50
中国青年报“冰点特稿”第545期(2005.6.1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徐临江的文章《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下称“徐文”),这是一篇伪造历史,颠倒是非的坏文章。“徐文”开宗明义,提笔便说:“平型关战役与型关大捷是什么关系,是并列关系,还是同一关系,抑或整体或部分的关系?这不仅是一个‘名’的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历史发展的内涵及其本质的大问题。故应正名求实。”正什么名,求什么实?该文编者余立人旁白作了回答:平型关大捷是平型关战役的一个组成部份,过去人们只知道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不知道国民党的平型关战役,“而被遮蔽的历史却只能导致偏见,导致群体的更加愚昧。”这应该是对“徐文”的注脚了。看来徐临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冲破政治“偏见”,救民出“愚昧”了?!这样怪诞的文章竟然发表在共青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上,岂非咄咄怪事。

劝君当心莫受骗。殊不知该文作者和编者,正在鼓吹偏见,制造愚昧!我不禁要问中国青年报“冰点特搞”主编,这样重大历史题材的文章,你们做了考察没有?事情的真伪弄清了没有?我敢断言,你们没有考察,不知真伪,只是适合了你们的胃口。难道这不是偏见吗?!而宣传你们的偏见难道不是制造愚昧吗?!“徐文”撒了三个谎:

谎言之一
“徐文”臆造了一个《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战役”这个术语,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军队很少使用,他们通常使用的是“会战”。从使用术语这一点看《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不是原始文献的纪实,故其真实性就大为逊色了。诚然仅凭这一点不能说明该计划是臆造。那就让我们看看真实的历史吧。“徐文”说平型关之战从9月3日制定战役计划到10月2日全线撒退,历时一个月。试问,9月3日制定计划时,敌人在哪里,兵力有多少,意图是什么,有什么迹象?然而这一切都是零,作为战役计划实在不成体统。就此可作出判断,该战役计划不是出自原始档案,而是“徐文”自行设计的。9月3日前后的情况是:日军第五师团位于平绥(现京包)铁路张家口——怀来之线;关东军察哈尔派遗兵团的三个旅团,其第二、第十五旅团位于张家口——怀安之线,第一旅团尚在从满州开进途中。全军沿平绥路一字摆开。在这种情势下,阎锡山判断日军主要进攻方向是大同,故于8月末制定了“大同会战”计划。其部署是这样:第六十一军(辖李俊功第一O一师、刘 馥第二OO旅、马延守独立第六旅),第十九军(辖陈长捷第七十二师、杜堃第二O五旅、方克猷独立第二旅),作为内线兵团摆在大同及其北外围;另以第六集团军(辖第三十三、第三十四军及新编第二师)、第七集团军(辖第三十五军、骑兵第二军),组成南北兵团分别摆在丰镇(大同北60公里)、雁门关。平型关方面仅有第三十三军之第七十三师于广灵担任右翼警戒。蒋介石批准了这个计划,并答应增派高桂滋部第十七军,武庭麟部第十五军给第二战区。战役计划决不会同时有两个,蒋介石批准了阎锡山8月末的“大同会战计划”,三天后,即9月3日阎锡山怎么会又弄出一个“平型关战役计划”?“徐文”说的9月3日制定的《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只能当作笑料。
关东军察哈尔派遗兵团第二、第十五旅团,共万余人,于9月5日从怀安出动,8日克天镇,9日陷阳高,11日占领大同,第六十一军、第十九军,稍事抵抗便退出战场,大同会战即告流产。此时阎锡山仍然判断日军进攻主要方向是大同——雁门关。遂将战线南移,全军退守长城线上杨方口——雁门关——茹越口——平型关。杨方口、平型关为两翼警戒,主阵地设于雁门关、茹越口。其兵力部署:
平型关:孙楚第三十三军(辖第七十二师、独立第3旅、独立第8旅),位于平型关正面;高桂滋第十七军,位于平型关北侧团城口一线;总指挥孙楚,指挥所设于大营。以上共三个师又二个旅。
茹越口:杨澄源第三十四军(辖第七十师、第一九六旅、第二O二旅),一并指挥第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已拿办,后被处决);另将第三十四军第七十师及新编第一旅编为第二预备军,置于繁峙待机。以上计二个师又三个旅。
雁门关:王靖国第十九军,第一线兵力为第205旅;另将第七十二师,独立第二旅编为第一预军,置于代县待机。以上计一个师又二个旅。
杨方口:傅作义第三十五军(辖孙兰峰第二一一旅、董其武第二一八旅)另有田树梅、邓崇禧两个步兵团。以上计二个旅又二个团。
另将赵承绶骑兵第一军(辖骑一、骑二师),置于神池、朔县担任侧翼警戒。以上计二个骑兵师。
绥东方面:门炳岳骑兵军(辖骑四师)、马占山挺进军(辖骑六师)置于平地泉(集宁)地区担任绥东守备。以上辖二个骑兵师。
以上六个防卫点,共计6个步兵师、10个步兵旅、2个步兵团,4个骑兵师,共约11万人。
9月15日前,各军陆续到达指定位置,全线阵地即告编成。这一部署的弱点是平分兵力没有主次。就战略态势而言,看不出阎锡山有在平型关进行决战的决心和部署。即使蒋介石给第二战区增派的第十五军派到平型关方面,仍然看不出阎锡山有在平型关举行会战的意向。此时日军的战略态势:察哈尔派遗兵团的两个旅团占领大同,有进攻雁门关的模样;而第五师占领蔚县后,是东出河北,抑或西进山西,动向不明,这种时候,阎锡山仍坚持原定计划“大同会战”,并不为过。但是,两日之后,即9月17日之后时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阎锡山不能洞察时局,其战略上的低能就显现出来了(详后述)。
总观当时的战争形势,进一步证明了“徐文”所说的9月3日制定的《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纯系编造。因为制定战役计划所需要的敌方材料 ,9月3日前是不具备的。“徐文”的臆造与客观逻辑是相违背的。主观与客观相分裂,是一切谣言的致命伤!

谎言之二
《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是周恩来起草的。“徐文”特别描述了这个情节,还加给了周恩来八路军总政委的头衔。“阎锡山要求周恩来协助制定第二战区作战计划,周恩来洞察时局,成竹在胸,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拟定了计划,阎锡山惊佩不已,连叹:‘写得这样快,这样好,如能这样作,中国必胜’”。你们看这段描写像不像小学生作文。一个战役计划,怎么能用“又快又好”来评述呢?然而,在这戏言似的描述中,却设下了一个历史圈套,让周恩来把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纳入阎锡山的战役计划,要八路军服从阎锡山。这样一来,“徐文”的作者和编者似乎出了一口恶气。用“徐文”编者的话说:过去共产党只讲八路军平型关大捷,不讲阎锡山的平型关战役,“徐文”的作者和编者,要补写这段历史了。好一个“救世主”,现在就让我来戳穿“救世主”的嘴脸吧。这些人的政治偏见、阶级本能驱使他们去撒谎。“徐文”不是说《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是9月3日制定的吗,那么周恩来起草这个计划当在9月3日或以前的某日了,现在我们看看周恩来9月3日前的活动日程吧。8月22日—25日,周恩来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26日—29日,在洛川领导红军改编,9月1日随一一五师在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9月3日前周恩来当在去太原途中的临汾地区。此时的周恩来怎么会跑到1700公里以外的山西省代县太和岭口为阎锡山起草战役计划呢?红军改编时国民党不允许红军设政治委员,周恩来自然不是什么总政委了。可见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为阎锡山起草《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是一个弥天大谎。“徐文”所说的“关系历史发展的内涵及其本质的大问题”,以及“正名”、“求实”等豪言壮语,不过是用谎言写成的!

谎言之三
搅乱国共关系。“徐文”在泡制了《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后,引出了“三个统一”,即国共两军作战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作战;进而引申出“三个关系”,两军作战,是并列关系,还是同一关系,抑或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徐文”之追求这些关系,其用意很明白,要为国民党争功,争地位,削弱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影响。“徐文”设计的《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实际上是个历史圈套,把八路军平型关大捷说成是执行阎锡山战役计划,在阎锡山统一指挥下取得的。“徐文”作者徐临江,可谓煞谓苦心,从而获得了编者余立人的喝彩。徐、余一唱一和可谓得意。汉语中有句成语,“得意忘形”,徐、余真的是忘形了。他们设计的《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以及从中引出的“三个统一”、“三个关系”,暴露了他们历史知识的浅薄,不仅《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是臆造,而且从中引出的 “三个统一”、“三个关系”也是胡诌。“徐文”的立论,是违背抗日族统一战线中的国共关系的基本原则的,是谎言,是骗局。他们根本不懂抗战统一战线国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抗战统一战线国共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两党各自保持组织、政治、军事的独立性,任何一方都不能指挥对方的军队。1937年9月12日,周恩来偕彭德怀去南京,奉毛泽东电报指示,向国民党提出一个重要原则:“南京只作战略规定,红军有执行此战略规定之一切自由。”南京方面是认可了的。八路军的原则,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仅平型关作战,整个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从未执行过国民党方面的任何战役计划,听命过任何国民党方面的作战命令。谁人不知,中国抗战一开始,就形成了两个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虽然平型关作战期间两个战场尚未形成,但在同一个战场上——平型关,国共两军也是各自执行自己的作战计划。八路军平型关大捷所执行的不是阎锡山的战役计划(阎无战役计划),而是执行的毛泽东9月17日命令,并且是在排除了阎锡山干扰而取得的(详后述)。
事实真相
阎锡山的原定战略计划是“大同会战”,主战场是雁门关,平型关为警戒阵地;当9月20日灵丘失守,阎锡山于9月21日将主要战役方向移向平型关时已是时过境迁,败局无可挽回了。
请看事实吧:9月1日,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9月5日,日军第五师团从张家口——怀来之线分多路向蔚县(原察哈尔省、现河北省)推进。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要求八路军开赴蔚县迎敌,八路军开进途中蔚县于9月11日失守。占领蔚县之日军分兵一部进击涞源,国民党又要求八路军进抵飞狐口阻敌,不料9月14日飞狐口失守。9月1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到达忻县地区。9月17日,日军占领广灵、18日占领涞源。日军占领蔚县、涞源、广灵三点之后,对其下一步行动的判断成了决定胜败的关键,这是一个决定性的历史时刻,是时局转变的枢纽。
蔚县失守后,阎锡山判断,占领蔚县之日军,其任务是东出河北,包抄第一战区涿州防线,前出广灵之日军仅仅是向西钳别,敌情无大变化。故而坚持其原定计划。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于9月17日致八路军总部及各师首长的电报指出:占领蔚县之日军,其第一步,以中央突破之姿势,达成其第二步分向两翼迂回之目的;左翼东出紫荆关包抄平汉路之国民党涿州防线;右翼迂回阎锡山恒山防线。不论如何,恒山山脉必为敌军夺取晋察冀三省之战略中枢,向此中枢出动主力,此点已为浑源、蔚县、广灵之被敌占领所证明。晋阎军恒山防线危如累卵,为援助晋缓军使之不过于损失力量,第一一五师应以自觉被动的姿势即时进入恒山南段。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第一一五师于9月22日到达平型关南侧地区待命。
毛泽东对敌情的判断,3天后即9月20日日军占领灵丘得到了完全的证明:第五师团之第九旅团东出河北,逼退了国民党涿州防线,9月 18日,该部日军占领涞源,国民党守军孙连仲惧怕后路被截,于18日全线撤退;第四十二旅团兵临平型关,包抄阎锡山恒山防线,打乱了阎锡山的阵脚。
日军占领灵丘后,形成了兵临平型关之势。到了这种时候阎锡山适才弄明白日军的主要战略实击方向,是平型关而不是雁门关。阎锡山在灵丘失守的次日,即21日在太和岭口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研究作战方案。会上陈长捷主张放弃平型关,诱敌至砂河一带决战:王靖国反对;阎锡山不表态,会议议而不决,无果而终。徐临江把这次流产会议,伪造成《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并把它提前到9月3日,徐临江任意打扮历史,随心所欲。
会议当天(21日),彭德怀致电毛泽东,汇报阎锡山方面的动向。毛泽东即时(21日)回电给彭德怀:你估计阎锡山放弃平型关,企图在砂河决战的决心是动摇的,这种估计是完全对的。他的部下全无决心,他的军队已失战斗力……
彭德怀、毛泽东对阎锡山的判断,一天后即23日就得到了证明。浑源日军于22日派出两个加强连300余人,偷袭成功, 24日凌晨平型关即告失守。
形势的变化,要求阎锡山拿出新的决心,调整兵力,布置新的作战线,以稳定局势。然而这一切都已失去时宜,除非奇迹发生。
这样的奇迹终于发生了!
这就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奉毛泽东9月17日命令,以自觉被动的姿势投入战场,获平型关大捷,从而稳定了整个山西大局。25日,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后,日军第五师团于26、27日在平型关完成集结,5天不敢下山。山西前线日军指挥官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郎,被迫调整部署,调大同方面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遗兵团独立混成第二、第十五旅团,增援平型关。9月28日,该部日军从茹越口突破,9月30日抵砂河,10月1日,板垣适才下得山来,当日进抵代县城。至10月8日,山西前线无大战斗,从而使国民党第二战区获得12天时间得以收容集结兵力,完成了忻口防御的部署。而整个华北战线,自9月24日—10月8日,日军滞留在沧州—保定—代县东西平行线上,华北战局出现了短暂的稳定。

这就是历史!

阎锡山战略指导失误
其一,9月20日以后,国民党恒山防线所面临的形势是这样: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的第二、第十五旅团,万余人,屯兵大同。第五师团的第九旅团(欠一个步兵大队)附师团直属骑兵联队,约4000人,于9月18日东出河北,加入第一军平汉路作战。第四十二旅团及师团直属炮兵、工兵、辎重兵,连同第九旅团的一个大队,共七个步兵大队、三个特种兵大队,约7000人,陈兵平型关下。其兵力部属:第一线兵力,一个大队占广灵、一个大队占浑源、三个大队占灵丘,共约4000余人;其他部队,共约3000余人作为二线部队,随师团长留驻蔚县。大同、平型关两地日军共计1.7万余人。阎锡山总兵力13万人,敌我兵力对比8:1。敌情并不严重。但是阎锡山连连失着,连续败北,战局终致难以换回。
9月17日—20日,阎锡山误判形势。当17日日军占领广灵时,阎锡山误判日军主要战役方向仍是雁门关,故而延误 4天战机,20日日军占领灵丘后,时局已大白天下了,阎锡山调整战线已来不及了。25日,八路军平型关大捷,适才稳定了形势。
其二, 26、27两日,日军第五师团在平型关山上完成集结,此情此景,阎锡山应该考虑,遭重创之第五师团,有可能令大同方面的第二、第十五旅团东援,而在茹越口布置战场,求歼东援日军之一部,果能如此,战局必会发生转机;但是阎锡山却命令部队进攻正在集结中的平型关上第五师团,结果,不但平型关上的攻击不凑效,茹越口也丢失了。不攻平型关,而转兵茹越口,其意义在于:从战术上来说,静止集中之敌不好打,运动分散之敌好打,这是兵家常识,从战略上讲,保住茹越口,孤立平型关方有复夺平型关之可能。这也是战略指导者的常识。茹越口的丧失,恒山战局终致不可换回了。
幸有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对日军的威震,战局未致恶化。日军八大名将之首板垣征四郎在损失了他的兵力的七分之一后,不得不停下进攻的脚攻,而转入整顿战斗力!
其三,没有战略预备兵力,缺少应变的机动能力,其结果,处处被动,处处挨打。
恒山前线,阎锡山军队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战绩,而阎锡山的错误指挥则使将士的热血空洒恒山。作为史学家研究历史,特别是研究战争史,不是士兵怎样冲锋陷阵,而是统帅怎样驾驭战争。国民党在恒山的失败,过错在统帅,而 那些为国捐驱的中华男儿则为人民永远怀念!以这样的原则看问题,“徐文”不是在做学问,而是玩弄政治把戏!

“徐文”的要害
“徐文”的要害,是政治偏见。真实的历史分明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奉毛泽东9月17日命令,以自觉被动的姿势投入战场,救援处于危难中的友军,从而使晋阎军转危为安。历史在徐临江笔下,却成了八路军所执行的是阎锡山的战役计划,听命于阎锡山。这样一来,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岂不功在阎锡山了?!为了这个目的,徐临江编造出一个《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而且这个计划又是由周恩来起草的。用周恩来的笔把八路军交给了阎锡山。这里,我不禁要问徐临江,你编造这个故事时,心跳吗?脸红吗?如果你心不跳,脸不红,那就说明你是一个老辣的政治掮客,为了政治需要,睁大眼睛说假话。徐临江开篇大叫,他要“求实”、“正名”。现在人们已经看清了徐临江的“求实”,是编造历史,“正名”、是颠倒是非。

历史不能任意编造!

是非不能随意颠倒!

编造历史,颠倒是非,是要遭受惩罚的!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宏志
                                2005年6月13日中国青年报“冰点特稿”第545期(2005.6.1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徐临江的文章《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下称“徐文”),这是一篇伪造历史,颠倒是非的坏文章。“徐文”开宗明义,提笔便说:“平型关战役与型关大捷是什么关系,是并列关系,还是同一关系,抑或整体或部分的关系?这不仅是一个‘名’的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历史发展的内涵及其本质的大问题。故应正名求实。”正什么名,求什么实?该文编者余立人旁白作了回答:平型关大捷是平型关战役的一个组成部份,过去人们只知道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不知道国民党的平型关战役,“而被遮蔽的历史却只能导致偏见,导致群体的更加愚昧。”这应该是对“徐文”的注脚了。看来徐临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冲破政治“偏见”,救民出“愚昧”了?!这样怪诞的文章竟然发表在共青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上,岂非咄咄怪事。

劝君当心莫受骗。殊不知该文作者和编者,正在鼓吹偏见,制造愚昧!我不禁要问中国青年报“冰点特搞”主编,这样重大历史题材的文章,你们做了考察没有?事情的真伪弄清了没有?我敢断言,你们没有考察,不知真伪,只是适合了你们的胃口。难道这不是偏见吗?!而宣传你们的偏见难道不是制造愚昧吗?!“徐文”撒了三个谎:

谎言之一
“徐文”臆造了一个《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战役”这个术语,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军队很少使用,他们通常使用的是“会战”。从使用术语这一点看《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不是原始文献的纪实,故其真实性就大为逊色了。诚然仅凭这一点不能说明该计划是臆造。那就让我们看看真实的历史吧。“徐文”说平型关之战从9月3日制定战役计划到10月2日全线撒退,历时一个月。试问,9月3日制定计划时,敌人在哪里,兵力有多少,意图是什么,有什么迹象?然而这一切都是零,作为战役计划实在不成体统。就此可作出判断,该战役计划不是出自原始档案,而是“徐文”自行设计的。9月3日前后的情况是:日军第五师团位于平绥(现京包)铁路张家口——怀来之线;关东军察哈尔派遗兵团的三个旅团,其第二、第十五旅团位于张家口——怀安之线,第一旅团尚在从满州开进途中。全军沿平绥路一字摆开。在这种情势下,阎锡山判断日军主要进攻方向是大同,故于8月末制定了“大同会战”计划。其部署是这样:第六十一军(辖李俊功第一O一师、刘 馥第二OO旅、马延守独立第六旅),第十九军(辖陈长捷第七十二师、杜堃第二O五旅、方克猷独立第二旅),作为内线兵团摆在大同及其北外围;另以第六集团军(辖第三十三、第三十四军及新编第二师)、第七集团军(辖第三十五军、骑兵第二军),组成南北兵团分别摆在丰镇(大同北60公里)、雁门关。平型关方面仅有第三十三军之第七十三师于广灵担任右翼警戒。蒋介石批准了这个计划,并答应增派高桂滋部第十七军,武庭麟部第十五军给第二战区。战役计划决不会同时有两个,蒋介石批准了阎锡山8月末的“大同会战计划”,三天后,即9月3日阎锡山怎么会又弄出一个“平型关战役计划”?“徐文”说的9月3日制定的《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只能当作笑料。
关东军察哈尔派遗兵团第二、第十五旅团,共万余人,于9月5日从怀安出动,8日克天镇,9日陷阳高,11日占领大同,第六十一军、第十九军,稍事抵抗便退出战场,大同会战即告流产。此时阎锡山仍然判断日军进攻主要方向是大同——雁门关。遂将战线南移,全军退守长城线上杨方口——雁门关——茹越口——平型关。杨方口、平型关为两翼警戒,主阵地设于雁门关、茹越口。其兵力部署:
平型关:孙楚第三十三军(辖第七十二师、独立第3旅、独立第8旅),位于平型关正面;高桂滋第十七军,位于平型关北侧团城口一线;总指挥孙楚,指挥所设于大营。以上共三个师又二个旅。
茹越口:杨澄源第三十四军(辖第七十师、第一九六旅、第二O二旅),一并指挥第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已拿办,后被处决);另将第三十四军第七十师及新编第一旅编为第二预备军,置于繁峙待机。以上计二个师又三个旅。
雁门关:王靖国第十九军,第一线兵力为第205旅;另将第七十二师,独立第二旅编为第一预军,置于代县待机。以上计一个师又二个旅。
杨方口:傅作义第三十五军(辖孙兰峰第二一一旅、董其武第二一八旅)另有田树梅、邓崇禧两个步兵团。以上计二个旅又二个团。
另将赵承绶骑兵第一军(辖骑一、骑二师),置于神池、朔县担任侧翼警戒。以上计二个骑兵师。
绥东方面:门炳岳骑兵军(辖骑四师)、马占山挺进军(辖骑六师)置于平地泉(集宁)地区担任绥东守备。以上辖二个骑兵师。
以上六个防卫点,共计6个步兵师、10个步兵旅、2个步兵团,4个骑兵师,共约11万人。
9月15日前,各军陆续到达指定位置,全线阵地即告编成。这一部署的弱点是平分兵力没有主次。就战略态势而言,看不出阎锡山有在平型关进行决战的决心和部署。即使蒋介石给第二战区增派的第十五军派到平型关方面,仍然看不出阎锡山有在平型关举行会战的意向。此时日军的战略态势:察哈尔派遗兵团的两个旅团占领大同,有进攻雁门关的模样;而第五师占领蔚县后,是东出河北,抑或西进山西,动向不明,这种时候,阎锡山仍坚持原定计划“大同会战”,并不为过。但是,两日之后,即9月17日之后时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阎锡山不能洞察时局,其战略上的低能就显现出来了(详后述)。
总观当时的战争形势,进一步证明了“徐文”所说的9月3日制定的《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纯系编造。因为制定战役计划所需要的敌方材料 ,9月3日前是不具备的。“徐文”的臆造与客观逻辑是相违背的。主观与客观相分裂,是一切谣言的致命伤!

谎言之二
《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是周恩来起草的。“徐文”特别描述了这个情节,还加给了周恩来八路军总政委的头衔。“阎锡山要求周恩来协助制定第二战区作战计划,周恩来洞察时局,成竹在胸,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拟定了计划,阎锡山惊佩不已,连叹:‘写得这样快,这样好,如能这样作,中国必胜’”。你们看这段描写像不像小学生作文。一个战役计划,怎么能用“又快又好”来评述呢?然而,在这戏言似的描述中,却设下了一个历史圈套,让周恩来把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纳入阎锡山的战役计划,要八路军服从阎锡山。这样一来,“徐文”的作者和编者似乎出了一口恶气。用“徐文”编者的话说:过去共产党只讲八路军平型关大捷,不讲阎锡山的平型关战役,“徐文”的作者和编者,要补写这段历史了。好一个“救世主”,现在就让我来戳穿“救世主”的嘴脸吧。这些人的政治偏见、阶级本能驱使他们去撒谎。“徐文”不是说《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是9月3日制定的吗,那么周恩来起草这个计划当在9月3日或以前的某日了,现在我们看看周恩来9月3日前的活动日程吧。8月22日—25日,周恩来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26日—29日,在洛川领导红军改编,9月1日随一一五师在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9月3日前周恩来当在去太原途中的临汾地区。此时的周恩来怎么会跑到1700公里以外的山西省代县太和岭口为阎锡山起草战役计划呢?红军改编时国民党不允许红军设政治委员,周恩来自然不是什么总政委了。可见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为阎锡山起草《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是一个弥天大谎。“徐文”所说的“关系历史发展的内涵及其本质的大问题”,以及“正名”、“求实”等豪言壮语,不过是用谎言写成的!

谎言之三
搅乱国共关系。“徐文”在泡制了《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后,引出了“三个统一”,即国共两军作战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作战;进而引申出“三个关系”,两军作战,是并列关系,还是同一关系,抑或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徐文”之追求这些关系,其用意很明白,要为国民党争功,争地位,削弱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影响。“徐文”设计的《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实际上是个历史圈套,把八路军平型关大捷说成是执行阎锡山战役计划,在阎锡山统一指挥下取得的。“徐文”作者徐临江,可谓煞谓苦心,从而获得了编者余立人的喝彩。徐、余一唱一和可谓得意。汉语中有句成语,“得意忘形”,徐、余真的是忘形了。他们设计的《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以及从中引出的“三个统一”、“三个关系”,暴露了他们历史知识的浅薄,不仅《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是臆造,而且从中引出的 “三个统一”、“三个关系”也是胡诌。“徐文”的立论,是违背抗日族统一战线中的国共关系的基本原则的,是谎言,是骗局。他们根本不懂抗战统一战线国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抗战统一战线国共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两党各自保持组织、政治、军事的独立性,任何一方都不能指挥对方的军队。1937年9月12日,周恩来偕彭德怀去南京,奉毛泽东电报指示,向国民党提出一个重要原则:“南京只作战略规定,红军有执行此战略规定之一切自由。”南京方面是认可了的。八路军的原则,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仅平型关作战,整个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从未执行过国民党方面的任何战役计划,听命过任何国民党方面的作战命令。谁人不知,中国抗战一开始,就形成了两个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虽然平型关作战期间两个战场尚未形成,但在同一个战场上——平型关,国共两军也是各自执行自己的作战计划。八路军平型关大捷所执行的不是阎锡山的战役计划(阎无战役计划),而是执行的毛泽东9月17日命令,并且是在排除了阎锡山干扰而取得的(详后述)。
事实真相
阎锡山的原定战略计划是“大同会战”,主战场是雁门关,平型关为警戒阵地;当9月20日灵丘失守,阎锡山于9月21日将主要战役方向移向平型关时已是时过境迁,败局无可挽回了。
请看事实吧:9月1日,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9月5日,日军第五师团从张家口——怀来之线分多路向蔚县(原察哈尔省、现河北省)推进。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要求八路军开赴蔚县迎敌,八路军开进途中蔚县于9月11日失守。占领蔚县之日军分兵一部进击涞源,国民党又要求八路军进抵飞狐口阻敌,不料9月14日飞狐口失守。9月1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到达忻县地区。9月17日,日军占领广灵、18日占领涞源。日军占领蔚县、涞源、广灵三点之后,对其下一步行动的判断成了决定胜败的关键,这是一个决定性的历史时刻,是时局转变的枢纽。
蔚县失守后,阎锡山判断,占领蔚县之日军,其任务是东出河北,包抄第一战区涿州防线,前出广灵之日军仅仅是向西钳别,敌情无大变化。故而坚持其原定计划。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于9月17日致八路军总部及各师首长的电报指出:占领蔚县之日军,其第一步,以中央突破之姿势,达成其第二步分向两翼迂回之目的;左翼东出紫荆关包抄平汉路之国民党涿州防线;右翼迂回阎锡山恒山防线。不论如何,恒山山脉必为敌军夺取晋察冀三省之战略中枢,向此中枢出动主力,此点已为浑源、蔚县、广灵之被敌占领所证明。晋阎军恒山防线危如累卵,为援助晋缓军使之不过于损失力量,第一一五师应以自觉被动的姿势即时进入恒山南段。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第一一五师于9月22日到达平型关南侧地区待命。
毛泽东对敌情的判断,3天后即9月20日日军占领灵丘得到了完全的证明:第五师团之第九旅团东出河北,逼退了国民党涿州防线,9月 18日,该部日军占领涞源,国民党守军孙连仲惧怕后路被截,于18日全线撤退;第四十二旅团兵临平型关,包抄阎锡山恒山防线,打乱了阎锡山的阵脚。
日军占领灵丘后,形成了兵临平型关之势。到了这种时候阎锡山适才弄明白日军的主要战略实击方向,是平型关而不是雁门关。阎锡山在灵丘失守的次日,即21日在太和岭口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研究作战方案。会上陈长捷主张放弃平型关,诱敌至砂河一带决战:王靖国反对;阎锡山不表态,会议议而不决,无果而终。徐临江把这次流产会议,伪造成《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并把它提前到9月3日,徐临江任意打扮历史,随心所欲。
会议当天(21日),彭德怀致电毛泽东,汇报阎锡山方面的动向。毛泽东即时(21日)回电给彭德怀:你估计阎锡山放弃平型关,企图在砂河决战的决心是动摇的,这种估计是完全对的。他的部下全无决心,他的军队已失战斗力……
彭德怀、毛泽东对阎锡山的判断,一天后即23日就得到了证明。浑源日军于22日派出两个加强连300余人,偷袭成功, 24日凌晨平型关即告失守。
形势的变化,要求阎锡山拿出新的决心,调整兵力,布置新的作战线,以稳定局势。然而这一切都已失去时宜,除非奇迹发生。
这样的奇迹终于发生了!
这就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奉毛泽东9月17日命令,以自觉被动的姿势投入战场,获平型关大捷,从而稳定了整个山西大局。25日,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后,日军第五师团于26、27日在平型关完成集结,5天不敢下山。山西前线日军指挥官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郎,被迫调整部署,调大同方面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遗兵团独立混成第二、第十五旅团,增援平型关。9月28日,该部日军从茹越口突破,9月30日抵砂河,10月1日,板垣适才下得山来,当日进抵代县城。至10月8日,山西前线无大战斗,从而使国民党第二战区获得12天时间得以收容集结兵力,完成了忻口防御的部署。而整个华北战线,自9月24日—10月8日,日军滞留在沧州—保定—代县东西平行线上,华北战局出现了短暂的稳定。

这就是历史!

阎锡山战略指导失误
其一,9月20日以后,国民党恒山防线所面临的形势是这样: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的第二、第十五旅团,万余人,屯兵大同。第五师团的第九旅团(欠一个步兵大队)附师团直属骑兵联队,约4000人,于9月18日东出河北,加入第一军平汉路作战。第四十二旅团及师团直属炮兵、工兵、辎重兵,连同第九旅团的一个大队,共七个步兵大队、三个特种兵大队,约7000人,陈兵平型关下。其兵力部属:第一线兵力,一个大队占广灵、一个大队占浑源、三个大队占灵丘,共约4000余人;其他部队,共约3000余人作为二线部队,随师团长留驻蔚县。大同、平型关两地日军共计1.7万余人。阎锡山总兵力13万人,敌我兵力对比8:1。敌情并不严重。但是阎锡山连连失着,连续败北,战局终致难以换回。
9月17日—20日,阎锡山误判形势。当17日日军占领广灵时,阎锡山误判日军主要战役方向仍是雁门关,故而延误 4天战机,20日日军占领灵丘后,时局已大白天下了,阎锡山调整战线已来不及了。25日,八路军平型关大捷,适才稳定了形势。
其二, 26、27两日,日军第五师团在平型关山上完成集结,此情此景,阎锡山应该考虑,遭重创之第五师团,有可能令大同方面的第二、第十五旅团东援,而在茹越口布置战场,求歼东援日军之一部,果能如此,战局必会发生转机;但是阎锡山却命令部队进攻正在集结中的平型关上第五师团,结果,不但平型关上的攻击不凑效,茹越口也丢失了。不攻平型关,而转兵茹越口,其意义在于:从战术上来说,静止集中之敌不好打,运动分散之敌好打,这是兵家常识,从战略上讲,保住茹越口,孤立平型关方有复夺平型关之可能。这也是战略指导者的常识。茹越口的丧失,恒山战局终致不可换回了。
幸有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对日军的威震,战局未致恶化。日军八大名将之首板垣征四郎在损失了他的兵力的七分之一后,不得不停下进攻的脚攻,而转入整顿战斗力!
其三,没有战略预备兵力,缺少应变的机动能力,其结果,处处被动,处处挨打。
恒山前线,阎锡山军队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战绩,而阎锡山的错误指挥则使将士的热血空洒恒山。作为史学家研究历史,特别是研究战争史,不是士兵怎样冲锋陷阵,而是统帅怎样驾驭战争。国民党在恒山的失败,过错在统帅,而 那些为国捐驱的中华男儿则为人民永远怀念!以这样的原则看问题,“徐文”不是在做学问,而是玩弄政治把戏!

“徐文”的要害
“徐文”的要害,是政治偏见。真实的历史分明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奉毛泽东9月17日命令,以自觉被动的姿势投入战场,救援处于危难中的友军,从而使晋阎军转危为安。历史在徐临江笔下,却成了八路军所执行的是阎锡山的战役计划,听命于阎锡山。这样一来,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岂不功在阎锡山了?!为了这个目的,徐临江编造出一个《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而且这个计划又是由周恩来起草的。用周恩来的笔把八路军交给了阎锡山。这里,我不禁要问徐临江,你编造这个故事时,心跳吗?脸红吗?如果你心不跳,脸不红,那就说明你是一个老辣的政治掮客,为了政治需要,睁大眼睛说假话。徐临江开篇大叫,他要“求实”、“正名”。现在人们已经看清了徐临江的“求实”,是编造历史,“正名”、是颠倒是非。

历史不能任意编造!

是非不能随意颠倒!

编造历史,颠倒是非,是要遭受惩罚的!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宏志
                                2005年6月13日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宏志
我就不说你什么了...........想骂人的不行
[B]以下是引用[I]如风随影[/I]在2005-7-20 20:38:00的发言:[/B][BR]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宏志
我就不说你什么了...........想骂人的不行

你想说什么?
以事实为依据,写得好,某些翻案分子吃瘪了!说不出话了。
写得好啊! 就该有这样的人来收拾那些居心不良的伪专家, 匪贼鸥类型的(当然包括这个徐临江)YY高手每冒出一个,就该拍晕一个,灭掉一个![em0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8 1:02:42编辑过]
这个张宏志,我倒想问你:
第一,如果丢开国民党军队不谈,单赁八路军能不能取得平型关大捷?
第二,谈作战过程将国民党军队包括进来,谈战果却只谈八路军,你不觉得你的思维很狭隘吗?
第三,如果不涉及国民党军队的作战,一个只消灭2000余人的战斗如何称得上战役?你懂不懂战役的基本定义?如果消灭2000人就算战役,.那莫斯科战役要划分为数百场战役了.充其量不过是小型战斗一场,和消灭日军11万余的武汉战役比之如何?
第四,你通篇的史料论据都是来自于GCD自己的资料,如果你是一个合格的研究员,就应该学会广开言路,连千年前的唐三藏都知道要到天竺取经,你凭什么认为你手中的一党之言就是千真万确?
第五,奉劝你最后一点.时代已变,那种建立在国共内战历史基础上的思维方式要改改了,我早说过,于抗日有功.就是有中华民族有功.是别人的功.你抹杀不了的,污蔑别人的抗日功绩,也是污蔑中国人自己的抗日功绩,你到了今天还在以这种散沙式的内斗思维为荣,实在为你感到可悲.
楼上的视而不见呀?那篇文章那出的证据和大一部分的是阎锡山部队的作战文书,你没看到吗?当时国军用“会战”而不用“战役”这也是常识,而阎锡山组织的是大同会战,是国共合作一起打的,国军是主力,共军打配合。

你如果从北京坐火车、汽车去大同、太原,你就应该知道是什么地形,那全是峡谷,几条平行的长几百公里的大峡谷,你也就应该知道为什么阎锡山部的作用是什么!主力的作用根本没有发挥出来,倒是经常稍战即退,把共军的侧翼暴露出来,如果不是地形复杂,共产党的军队活着出来的机会都没有。不知道你看过一写当事共产党人写的日记没有,开战之初,对国军都是以“友军”称呼的,但是到了会战的中后期,以“豆腐军”称呼之,为什么?恨铁不成钢啊!

要搞好团结,却不能将功诿过,阎锡山部牺牲惨重,抗日还是有功的,但是那么大规模的部队在同样的会战中却没有“平型关大捷”“奇袭阳明堡”这样的壮举,是很让人痛心的。如果不真正理清事实、吸取教训,重蹈覆辙不是没可能。
[B]以下是引用[I]taiyang1[/I]在2005-7-31 13:30:00的发言:[/B][BR]这个张宏志,我倒想问你:
第一,如果丢开国民党军队不谈,单赁八路军能不能取得平型关大捷?
第二,谈作战过程将国民党军队包括进来,谈战果却只谈八路军,你不觉得你的思维很狭隘吗?
第三,如果不涉及国民党军队的作战,一个只消灭2000余人的战斗如何称得上战役?你懂不懂战役的基本定义?如果消灭2000人就算战役,.那莫斯科战役要划分为数百场战役了.充其量不过是小型战斗一场,和消灭日军11万余的武汉战役比之如何?
第四,你通篇的史料论据都是来自于GCD自己的资料,如果你是一个合格的研究员,就应该学会广开言路,连千年前的唐三藏都知道要到天竺取经,你凭什么认为你手中的一党之言就是千真万确?
第五,奉劝你最后一点.时代已变,那种建立在国共内战历史基础上的思维方式要改改了,我早说过,于抗日有功.就是有中华民族有功.是别人的功.你抹杀不了的,污蔑别人的抗日功绩,也是污蔑中国人自己的抗日功绩,你到了今天还在以这种散沙式的内斗思维为荣,实在为你感到可悲.

废话连篇!
本帖主题讨论的是徐临江颠倒黑白,编造平型关历史的问题。
别转移话题。
请教楼主,什么叫“友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的是哪支军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15师还是国民政府第八路军115师?一次歼敌1000余人的战斗(也只能到这个规格),被不断的提醒了五十多年,那又是谁阻挡了几百万的侵华日军呢?在侵华日军投降书上签字的又是中国的哪个政府,楼主对这些常识总应该知道吧?
张宏志,ho
就算徐临江的文章错误百出也轮不到你来说,先把自己的屁股擦干净吧,自己写的驳斥文就错误百出
你们不能怪张XX,因为D对宣传抗日的基调已经订下来了,张不这么写,对得起他拿的工资奖金和各种补贴吗?[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