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满朝文武个个争做“影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21:43
明朝灭亡前满朝文武个个争做“影帝”


  学习时报 关山远 2015-05-20

  [摘要]一个缺乏信任与共识的国家,势必一盘散沙。遇事谁也不肯担责任。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杀,大明覆亡。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这个刚愎自用、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傻。


  低下高贵头颅的皇帝

  国家有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头,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得知后,马上给他赏了一个“锦衣千户”之职。

  相比这个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就很不堪了:

  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1万两……崇祯的意思是“以三万为上等”,但没有一笔达到此数,最高一笔只2万,大多数“不过几百几十而已”,纯属敷衍。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一时间什么奇葩事都出来了: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练摊,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此房急售”……

  崇祯急啊,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他知道周奎有钱,也以为大难临头,他身为国丈,与大明的皇家利益休戚与共,怎么也有些担当吧。于是他派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周奎,先不提钱的事,一上门就给周奎封侯,然后说,皇上希望你捐10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周奎此时表现,堪称影帝,马上哭得死去活来的,说:“老臣安得多金?”意思是,我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啊……他还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勤俭节约的清廉官员,举例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他坚定地给皇帝女婿的计划打了个一折,只肯捐1万两。

  这是3月10日,距离京城陷落、崇祯自杀还有8天。

  崇祯听徐高回复,很郁闷,也不好逼国丈大人太甚,但皇帝想,1万两太少了,怎么做榜样呢?于是把数额从10万两变成2万两。周奎眼看糊弄不过去了,怎么办?于是进宫去找女儿周皇后求援。周皇后深明大义,要求父亲也要深明大义,为权贵们作出表率。做完思想政治工作后,周皇后拿出5000两银子给父亲。周奎又干了一件奇葩的事:他捐出3000两,另外2000两落入自己腰包。最后他总计捐出1万3千两。

  在这次皇帝哀求权贵们捐款救国的运动中,总计募捐20万两。劝京城权贵们捐款的同时,崇祯还让每一个大臣从自己故乡举出一位有能力捐款的富人,只有南直隶和浙江各举一人,“余省未及举也”。他绝望了。

  崇祯明明知道这帮人贪污受贿,有的是钱,他也屡屡以国家民族大义来晓喻他们,但权贵们就是不愿意放血,他虽贵为天子,却一点辙都没有。


  “钱是我的,国家是你的”

  像崇祯这样低声下气找下臣要钱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个。像明末这帮丝毫不给皇帝面子的权贵们,其奇葩程度,也极其少见。

  权贵们为什么不愿意捐款救国?研究者认为,这帮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有个普遍的心理,皇帝不缺钱嘛,“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是你的,干吗要我们出钱?

  崇祯有钱吗?提供“崇祯真穷”佐证的,是一个名叫赵士锦的人,他在京城即将陷落之前的3月6日,奉命接管国库之一、工部所属的节慎库,3月15日——城破前3天——办理交割。

  赵士锦后来把自己在历史巨变之中的经历,写了《甲申纪事》及《北归记》两篇文字。他在《甲申纪事》中写了当时国库空虚的情况:“新库中止二千三百余金。老库中止贮籍没史家资,金带犀杯衣服之类,只千余金;沅为予言,此项已准作巩驸马家公主造坟之用,待他具领状来,即应发去。外只有锦衣卫解来加纳校尉银六百两,宝元局易钱银三百两,贮书办处,为守城之用。”在《北归记》中,赵士锦感慨:“国家之贫至此!”

  崇祯上任后接了一个烂摊子,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宫女不够用了,也不敢扩招,他甚至把宫里的金银器皿、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了,充作军饷。史料记载,崇祯还把宫里储存的人参等物品也变卖了。



  满朝文武心照不宣

  明末,君臣关系也很奇葩,互不信任,谁也不愿担责任。皇帝哭穷,他们也哭穷。似乎彼此在玩一个心照不宣的游戏。

  其实,有相当数量的大臣,知道国家的财政状况,知道这个骄傲的皇帝,不到走投无路,绝对不会低下高贵的头颅,来找大家要钱。但他们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是你朱家的天下,丢掉就丢掉了,关我啥事?凭什么要我出钱?

  明朝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状元出身,在危难之际走马上任,崇祯对他寄予厚望,但他让皇帝很失望。城破前3天,崇祯问他有何对策,并说: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魏藻德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崇祯气疯了,一脚踢翻了龙椅。

  城破了,皇帝死了,魏藻德投降了。李自成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无耻的人回答说:“方求效用,那敢死。”(“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



  “铁公鸡”们的下场

  大臣们如此,平头百姓更是如此:谁当皇帝,关咱啥事,咱不照样当老百姓吗?守城士兵也是如此,没有军饷,咱为什么要卖命?史载,闯王大军围城之时,京城守军倒卧城头,“鞭一人起,一人复卧”。

  大明灭亡,浩劫来临,接踵而来的是数十年残酷的战争,无人能够置身事外,明末清初人口损失惨重,后来才有了“湖广填四川”,具体损失多少?从数千万到上亿,不同的统计,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的血泪悲剧。

  一个缺乏信任与共识的国家,势必一盘散沙。遇事谁也不肯担责任,谁都想把责任推给对方、一味指责对方,势必最后同归于尽。

  魏藻德,就是那个勉强捐了500两银子的家伙,想投降,结果被拒,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其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懂得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3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说罢,命人掌其嘴数十下。

  但打耳光,只是魏藻德噩运的开始。他被刘宗敏(他出色地完成了拷掠权贵的任务)抓捕入狱,在被夹棍夹断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银数万两,然而刘宗敏绝不相信一个内阁首辅仅有几万两白银,继续用刑,5天5夜的酷刑后,魏藻德因脑裂死于狱中。他的儿子魏追征又被逮捕,魏追征说:“家已罄尽。父在,犹可丐诸门生故旧。今已死,复何所贷?”旋即被斩首。

  陈演,哭穷的大明重臣,被刘宗敏囚禁后,主动交出4万两白银“助饷”,被刘宗敏释放,4天后,李自成出京攻打吴三桂,因害怕明朝旧臣趁机在北京作乱,决定杀掉一批明朝旧臣,陈演仅获4天自由便被捉回斩首。

  那些在崇祯面前哭穷的“铁公鸡”们,在闯军的酷刑前,纷纷交出了惊人的财富。当时京城之间,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北京城内四处响起明朝官员的惨嚎之声。同时,城中富民不少人也被加以拷掠,平民的薪米尽被农民军抢掠以供军用。城内饿尸遍地。史料记载:经过残酷拷掠,李自成军共得银7000多万两,均让工人重新熔铸成巨大的中间有孔窍的方板状银板,后来运往西安。

  那个国丈周奎,当初哭着喊着只肯掏1万两银子的守财奴,禁不住严刑拷打,被闯军抄出了无数奇珍异宝,拉了几十车,光是现银就足足有53万两之多。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473184-1.shtml明朝灭亡前满朝文武个个争做“影帝”


  学习时报 关山远 2015-05-20

  [摘要]一个缺乏信任与共识的国家,势必一盘散沙。遇事谁也不肯担责任。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杀,大明覆亡。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这个刚愎自用、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傻。


  低下高贵头颅的皇帝

  国家有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头,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得知后,马上给他赏了一个“锦衣千户”之职。

  相比这个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就很不堪了:

  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1万两……崇祯的意思是“以三万为上等”,但没有一笔达到此数,最高一笔只2万,大多数“不过几百几十而已”,纯属敷衍。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一时间什么奇葩事都出来了: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练摊,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此房急售”……

  崇祯急啊,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他知道周奎有钱,也以为大难临头,他身为国丈,与大明的皇家利益休戚与共,怎么也有些担当吧。于是他派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周奎,先不提钱的事,一上门就给周奎封侯,然后说,皇上希望你捐10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周奎此时表现,堪称影帝,马上哭得死去活来的,说:“老臣安得多金?”意思是,我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啊……他还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勤俭节约的清廉官员,举例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他坚定地给皇帝女婿的计划打了个一折,只肯捐1万两。

  这是3月10日,距离京城陷落、崇祯自杀还有8天。

  崇祯听徐高回复,很郁闷,也不好逼国丈大人太甚,但皇帝想,1万两太少了,怎么做榜样呢?于是把数额从10万两变成2万两。周奎眼看糊弄不过去了,怎么办?于是进宫去找女儿周皇后求援。周皇后深明大义,要求父亲也要深明大义,为权贵们作出表率。做完思想政治工作后,周皇后拿出5000两银子给父亲。周奎又干了一件奇葩的事:他捐出3000两,另外2000两落入自己腰包。最后他总计捐出1万3千两。

  在这次皇帝哀求权贵们捐款救国的运动中,总计募捐20万两。劝京城权贵们捐款的同时,崇祯还让每一个大臣从自己故乡举出一位有能力捐款的富人,只有南直隶和浙江各举一人,“余省未及举也”。他绝望了。

  崇祯明明知道这帮人贪污受贿,有的是钱,他也屡屡以国家民族大义来晓喻他们,但权贵们就是不愿意放血,他虽贵为天子,却一点辙都没有。


  “钱是我的,国家是你的”

  像崇祯这样低声下气找下臣要钱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个。像明末这帮丝毫不给皇帝面子的权贵们,其奇葩程度,也极其少见。

  权贵们为什么不愿意捐款救国?研究者认为,这帮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有个普遍的心理,皇帝不缺钱嘛,“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是你的,干吗要我们出钱?

  崇祯有钱吗?提供“崇祯真穷”佐证的,是一个名叫赵士锦的人,他在京城即将陷落之前的3月6日,奉命接管国库之一、工部所属的节慎库,3月15日——城破前3天——办理交割。

  赵士锦后来把自己在历史巨变之中的经历,写了《甲申纪事》及《北归记》两篇文字。他在《甲申纪事》中写了当时国库空虚的情况:“新库中止二千三百余金。老库中止贮籍没史家资,金带犀杯衣服之类,只千余金;沅为予言,此项已准作巩驸马家公主造坟之用,待他具领状来,即应发去。外只有锦衣卫解来加纳校尉银六百两,宝元局易钱银三百两,贮书办处,为守城之用。”在《北归记》中,赵士锦感慨:“国家之贫至此!”

  崇祯上任后接了一个烂摊子,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宫女不够用了,也不敢扩招,他甚至把宫里的金银器皿、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了,充作军饷。史料记载,崇祯还把宫里储存的人参等物品也变卖了。



  满朝文武心照不宣

  明末,君臣关系也很奇葩,互不信任,谁也不愿担责任。皇帝哭穷,他们也哭穷。似乎彼此在玩一个心照不宣的游戏。

  其实,有相当数量的大臣,知道国家的财政状况,知道这个骄傲的皇帝,不到走投无路,绝对不会低下高贵的头颅,来找大家要钱。但他们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是你朱家的天下,丢掉就丢掉了,关我啥事?凭什么要我出钱?

  明朝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状元出身,在危难之际走马上任,崇祯对他寄予厚望,但他让皇帝很失望。城破前3天,崇祯问他有何对策,并说: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魏藻德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崇祯气疯了,一脚踢翻了龙椅。

  城破了,皇帝死了,魏藻德投降了。李自成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无耻的人回答说:“方求效用,那敢死。”(“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



  “铁公鸡”们的下场

  大臣们如此,平头百姓更是如此:谁当皇帝,关咱啥事,咱不照样当老百姓吗?守城士兵也是如此,没有军饷,咱为什么要卖命?史载,闯王大军围城之时,京城守军倒卧城头,“鞭一人起,一人复卧”。

  大明灭亡,浩劫来临,接踵而来的是数十年残酷的战争,无人能够置身事外,明末清初人口损失惨重,后来才有了“湖广填四川”,具体损失多少?从数千万到上亿,不同的统计,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的血泪悲剧。

  一个缺乏信任与共识的国家,势必一盘散沙。遇事谁也不肯担责任,谁都想把责任推给对方、一味指责对方,势必最后同归于尽。

  魏藻德,就是那个勉强捐了500两银子的家伙,想投降,结果被拒,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其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懂得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3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说罢,命人掌其嘴数十下。

  但打耳光,只是魏藻德噩运的开始。他被刘宗敏(他出色地完成了拷掠权贵的任务)抓捕入狱,在被夹棍夹断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银数万两,然而刘宗敏绝不相信一个内阁首辅仅有几万两白银,继续用刑,5天5夜的酷刑后,魏藻德因脑裂死于狱中。他的儿子魏追征又被逮捕,魏追征说:“家已罄尽。父在,犹可丐诸门生故旧。今已死,复何所贷?”旋即被斩首。

  陈演,哭穷的大明重臣,被刘宗敏囚禁后,主动交出4万两白银“助饷”,被刘宗敏释放,4天后,李自成出京攻打吴三桂,因害怕明朝旧臣趁机在北京作乱,决定杀掉一批明朝旧臣,陈演仅获4天自由便被捉回斩首。

  那些在崇祯面前哭穷的“铁公鸡”们,在闯军的酷刑前,纷纷交出了惊人的财富。当时京城之间,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北京城内四处响起明朝官员的惨嚎之声。同时,城中富民不少人也被加以拷掠,平民的薪米尽被农民军抢掠以供军用。城内饿尸遍地。史料记载:经过残酷拷掠,李自成军共得银7000多万两,均让工人重新熔铸成巨大的中间有孔窍的方板状银板,后来运往西安。

  那个国丈周奎,当初哭着喊着只肯掏1万两银子的守财奴,禁不住严刑拷打,被闯军抄出了无数奇珍异宝,拉了几十车,光是现银就足足有53万两之多。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473184-1.shtml
做个皇帝还能做到没钱,也太丢脸了
藏富于民啊,喊了好多年了。
赶走魏忠贤的下场。清流误国。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大明朝眼见就要完了,谁还傻乎乎的效力,就等着新朝天子登基,殿前山呼万岁呢
像台湾那样经常换换总统把前总统关进牢狱有助于定期释放民愤,才不至于让民愤积蓄到没有国家认同感的程度。
作为皇权最高峰的明朝真是穷啊,又轻易不敢动官场士林
现在的二皮脸官员少吗?在台上一套,台下一套,我都不忍直视他们在台上发的言。你们可劲折腾吧,我就守护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完全正确啊
官员富豪只知道掠夺国家财富的后果就是被剥皮油烹,百姓把责任都推给官员富豪,认为国家亡了关我P事的后果就是变成砧板上的鱼肉,和上亿,几亿人口剧减中的一个数字
没了九千岁,万岁也就没了。看新龙门客栈就知道厂公才是一心发展大明军事科技啊
东林党祸国殃民。只打嘴炮,不干事实。
这是在影射奥巴马是末代总统吗?
这是藏富于民啊
说明官僚阶层自古靠不住,清朝更可怜,被民国取代连殉国的官员一个巴掌都能数过来。
明亡还不如崖山赵宋的结局。
赶走魏忠贤的下场。清流误国。
同意,所谓清流就一个个的嘴炮,实则干着丧尽天良的勾当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大明朝眼见就要完了,谁还傻乎乎的效力,就等着新朝天子登基,殿前山呼万岁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懂这个是真傻。


康熙大帝是整个封建王朝中最有魄力的一个,也是我能给予最高评价的一个了,8岁登基,14岁朝政,一生勤政,建立了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帝国,乾隆最败家,文字狱就是他兴起的,闭关锁国,整个国力开始由盛转弱了,留给了嘉庆一个烂摊子,只是嘉庆还算骨头硬些,虽然没让满清国力有实质性的恢复,但至少顶住了英国的武力讹诈,到道光,基本就走向了清王朝的也是整个华夏的屈辱历程,开始了第一个次鸦片战争,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然后香港被占领了,到了咸丰,开始回复时,我把第二次鸦片战争里签署的天津条约给说成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下面有朋友提出来了,我自己知道怎么回事,我本意是说咸丰最窝囊,但把第二次鸦片战争里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不加限定的这么回复,显然不好,容易给对近代发展史不感冒的朋友误导,我重新更正一下,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满清签署的不平等条约最多,圆明园也被烧了,紧接着签订的瑷珲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整个历史中,这段是最憋屈的,他也是最悲催的一个,一直在给乾隆闭关锁国的政策擦屁股,先被太平天国搞得焦头烂额,然后又开始跟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玩起了一会儿反抗一会儿妥协的斗争,没有任何的政治远见,从他开始了大清朝的一次次割地赔款,31岁就归西了,可怜可恨可叹,整个满清在康熙把中华的封建王朝带入最鼎盛时期,到了咸丰那时的百姓在半封建半殖民的双重压迫下,活的也是最苦的,咸丰没有军事头脑,政治上也是一塌糊涂,要我说这点都赶不上二混子的宋徽宗,至少这个货还知道招安宋江攻打方腊,而咸丰在对西方列强割地赔款妥协后,就展开了对太平天国军的疯狂绞杀,死后还留下一个慈禧这个蠢货乱政,也是整个华夏最灾难的历程。

康熙大帝是整个封建王朝中最有魄力的一个,也是我能给予最高评价的一个了,8岁登基,14岁朝政,一生勤政,建立了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帝国,乾隆最败家,文字狱就是他兴起的,闭关锁国,整个国力开始由盛转弱了,留给了嘉庆一个烂摊子,只是嘉庆还算骨头硬些,虽然没让满清国力有实质性的恢复,但至少顶住了英国的武力讹诈,到道光,基本就走向了清王朝的也是整个华夏的屈辱历程,开始了第一个次鸦片战争,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然后香港被占领了,到了咸丰,开始回复时,我把第二次鸦片战争里签署的天津条约给说成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下面有朋友提出来了,我自己知道怎么回事,我本意是说咸丰最窝囊,但把第二次鸦片战争里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不加限定的这么回复,显然不好,容易给对近代发展史不感冒的朋友误导,我重新更正一下,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满清签署的不平等条约最多,圆明园也被烧了,紧接着签订的瑷珲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整个历史中,这段是最憋屈的,他也是最悲催的一个,一直在给乾隆闭关锁国的政策擦屁股,先被太平天国搞得焦头烂额,然后又开始跟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玩起了一会儿反抗一会儿妥协的斗争,没有任何的政治远见,从他开始了大清朝的一次次割地赔款,31岁就归西了,可怜可恨可叹,整个满清在康熙把中华的封建王朝带入最鼎盛时期,到了咸丰那时的百姓在半封建半殖民的双重压迫下,活的也是最苦的,咸丰没有军事头脑,政治上也是一塌糊涂,要我说这点都赶不上二混子的宋徽宗,至少这个货还知道招安宋江攻打方腊,而咸丰在对西方列强割地赔款妥协后,就展开了对太平天国军的疯狂绞杀,死后还留下一个慈禧这个蠢货乱政,也是整个华夏最灾难的历程。
说明官僚阶层自古靠不住,清朝更可怜,被民国取代连殉国的官员一个巴掌都能数过来。
你还别说,为清洵国的还有不少,满汉蒙,士农商都有,只是之后是民国没有朝代,也没人记录。
康熙大帝是整个封建王朝中最有魄力的一个,也是我能给予最高评价的一个了,8岁登基,14岁朝政,一生勤政, ...
咸丰前的嘉庆道光怎么算?天津条约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那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是什么?我的历史书和你的不是同一个教学大纲下编写的吗?
看到最后一段,也是感觉很开心的。。。。。。不肯共赴国难的下场
官僚阶层自古都靠不住。
cgssky 发表于 2015-5-28 00:07
同意,所谓清流就一个个的嘴炮,实则干着丧尽天良的勾当
“清流”?他们清个毛线。
总想着关闭东厂这个监督机构的集团,能叫“清流”?
非黑非白 发表于 2015-5-28 11:17
你还别说,为清洵国的还有不少,满汉蒙,士农商都有,只是之后是民国没有朝代,也没人记录。
抽空说说看那些人为满清殉国?我是在新周刊还是三联生活周刊上看某文章统计,为满清殉国的只有几个官员。
居然吹清国的就出现了。明朝灭的太迟了,没有及时建立强势的汉人王朝,让异族趁虚而入。从此开始了华夏民族再次被奴役近三百年的历史。
所谓肉食者鄙,当一个人吃肉以后就和吃草的人已经不同了。不能用吃草的道德观念去想象肉食者的行为
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现在就没有了吗,只要看看某派都出了些什么人就知道了
非黑非白 发表于 2015-5-28 11:17
你还别说,为清洵国的还有不少,满汉蒙,士农商都有,只是之后是民国没有朝代,也没人记录。
左宗棠是满清时代出现的难得一见的民族英雄了,可惜他的丰功伟绩因为现代版的愚民政策被掩盖被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