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满朝文武个个争做“影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1:30:51
  明朝灭亡前满朝文武个个争做“影帝”
  学习时报 关山远 2015-05-20
  [摘要]一个缺乏信任与共识的国家,势必一盘散沙。遇事谁也不肯担责任。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杀,大明覆亡。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这个刚愎自用、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傻。
  低下高贵头颅的皇帝
  国家有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头,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得知后,马上给他赏了一个“锦衣千户”之职。
  相比这个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就很不堪了:
  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1万两……崇祯的意思是“以三万为上等”,但没有一笔达到此数,最高一笔只2万,大多数“不过几百几十而已”,纯属敷衍。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一时间什么奇葩事都出来了: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练摊,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此房急售”……
  崇祯急啊,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他知道周奎有钱,也以为大难临头,他身为国丈,与大明的皇家利益休戚与共,怎么也有些担当吧。于是他派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周奎,先不提钱的事,一上门就给周奎封侯,然后说,皇上希望你捐10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周奎此时表现,堪称影帝,马上哭得死去活来的,说:“老臣安得多金?”意思是,我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啊……他还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勤俭节约的清廉官员,举例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他坚定地给皇帝女婿的计划打了个一折,只肯捐1万两。
  这是3月10日,距离京城陷落、崇祯自杀还有8天。
  崇祯听徐高回复,很郁闷,也不好逼国丈大人太甚,但皇帝想,1万两太少了,怎么做榜样呢?于是把数额从10万两变成2万两。周奎眼看糊弄不过去了,怎么办?于是进宫去找女儿周皇后求援。周皇后深明大义,要求父亲也要深明大义,为权贵们作出表率。做完思想政治工作后,周皇后拿出5000两银子给父亲。周奎又干了一件奇葩的事:他捐出3000两,另外2000两落入自己腰包。最后他总计捐出1万3千两。
  在这次皇帝哀求权贵们捐款救国的运动中,总计募捐20万两。劝京城权贵们捐款的同时,崇祯还让每一个大臣从自己故乡举出一位有能力捐款的富人,只有南直隶和浙江各举一人,“余省未及举也”。他绝望了。
  崇祯明明知道这帮人贪污受贿,有的是钱,他也屡屡以国家民族大义来晓喻他们,但权贵们就是不愿意放血,他虽贵为天子,却一点辙都没有。
  “钱是我的,国家是你的”
  像崇祯这样低声下气找下臣要钱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个。像明末这帮丝毫不给皇帝面子的权贵们,其奇葩程度,也极其少见。
  权贵们为什么不愿意捐款救国?研究者认为,这帮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有个普遍的心理,皇帝不缺钱嘛,“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是你的,干吗要我们出钱?
  崇祯有钱吗?提供“崇祯真穷”佐证的,是一个名叫赵士锦的人,他在京城即将陷落之前的3月6日,奉命接管国库之一、工部所属的节慎库,3月15日——城破前3天——办理交割。
  赵士锦后来把自己在历史巨变之中的经历,写了《甲申纪事》及《北归记》两篇文字。他在《甲申纪事》中写了当时国库空虚的情况:“新库中止二千三百余金。老库中止贮籍没史家资,金带犀杯衣服之类,只千余金;沅为予言,此项已准作巩驸马家公主造坟之用,待他具领状来,即应发去。外只有锦衣卫解来加纳校尉银六百两,宝元局易钱银三百两,贮书办处,为守城之用。”在《北归记》中,赵士锦感慨:“国家之贫至此!”
  崇祯上任后接了一个烂摊子,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宫女不够用了,也不敢扩招,他甚至把宫里的金银器皿、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了,充作军饷。史料记载,崇祯还把宫里储存的人参等物品也变卖了。
  满朝文武心照不宣
  明末,君臣关系也很奇葩,互不信任,谁也不愿担责任。皇帝哭穷,他们也哭穷。似乎彼此在玩一个心照不宣的游戏。
  其实,有相当数量的大臣,知道国家的财政状况,知道这个骄傲的皇帝,不到走投无路,绝对不会低下高贵的头颅,来找大家要钱。但他们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是你朱家的天下,丢掉就丢掉了,关我啥事?凭什么要我出钱?
  明朝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状元出身,在危难之际走马上任,崇祯对他寄予厚望,但他让皇帝很失望。城破前3天,崇祯问他有何对策,并说: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魏藻德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崇祯气疯了,一脚踢翻了龙椅。
  城破了,皇帝死了,魏藻德投降了。李自成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无耻的人回答说:“方求效用,那敢死。”(“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
  “铁公鸡”们的下场
  大臣们如此,平头百姓更是如此:谁当皇帝,关咱啥事,咱不照样当老百姓吗?守城士兵也是如此,没有军饷,咱为什么要卖命?史载,闯王大军围城之时,京城守军倒卧城头,“鞭一人起,一人复卧”。
  大明灭亡,浩劫来临,接踵而来的是数十年残酷的战争,无人能够置身事外,明末清初人口损失惨重,后来才有了“湖广填四川”,具体损失多少?从数千万到上亿,不同的统计,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的血泪悲剧。
  一个缺乏信任与共识的国家,势必一盘散沙。遇事谁也不肯担责任,谁都想把责任推给对方、一味指责对方,势必最后同归于尽。
  魏藻德,就是那个勉强捐了500两银子的家伙,想投降,结果被拒,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其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懂得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3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说罢,命人掌其嘴数十下。
  但打耳光,只是魏藻德噩运的开始。他被刘宗敏(他出色地完成了拷掠权贵的任务)抓捕入狱,在被夹棍夹断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银数万两,然而刘宗敏绝不相信一个内阁首辅仅有几万两白银,继续用刑,5天5夜的酷刑后,魏藻德因脑裂死于狱中。他的儿子魏追征又被逮捕,魏追征说:“家已罄尽。父在,犹可丐诸门生故旧。今已死,复何所贷?”旋即被斩首。
  陈演,哭穷的大明重臣,被刘宗敏囚禁后,主动交出4万两白银“助饷”,被刘宗敏释放,4天后,李自成出京攻打吴三桂,因害怕明朝旧臣趁机在北京作乱,决定杀掉一批明朝旧臣,陈演仅获4天自由便被捉回斩首。
  那些在崇祯面前哭穷的“铁公鸡”们,在闯军的酷刑前,纷纷交出了惊人的财富。当时京城之间,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北京城内四处响起明朝官员的惨嚎之声。同时,城中富民不少人也被加以拷掠,平民的薪米尽被农民军抢掠以供军用。城内饿尸遍地。史料记载:经过残酷拷掠,李自成军共得银7000多万两,均让工人重新熔铸成巨大的中间有孔窍的方板状银板,后来运往西安。
  那个国丈周奎,当初哭着喊着只肯掏1万两银子的守财奴,禁不住严刑拷打,被闯军抄出了无数奇珍异宝,拉了几十车,光是现银就足足有53万两之多。明朝灭亡前满朝文武个个争做“影帝”
  学习时报 关山远 2015-05-20
  [摘要]一个缺乏信任与共识的国家,势必一盘散沙。遇事谁也不肯担责任。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杀,大明覆亡。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这个刚愎自用、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傻。
  低下高贵头颅的皇帝
  国家有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头,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得知后,马上给他赏了一个“锦衣千户”之职。
  相比这个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就很不堪了:
  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1万两……崇祯的意思是“以三万为上等”,但没有一笔达到此数,最高一笔只2万,大多数“不过几百几十而已”,纯属敷衍。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一时间什么奇葩事都出来了: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练摊,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此房急售”……
  崇祯急啊,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他知道周奎有钱,也以为大难临头,他身为国丈,与大明的皇家利益休戚与共,怎么也有些担当吧。于是他派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周奎,先不提钱的事,一上门就给周奎封侯,然后说,皇上希望你捐10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周奎此时表现,堪称影帝,马上哭得死去活来的,说:“老臣安得多金?”意思是,我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啊……他还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勤俭节约的清廉官员,举例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他坚定地给皇帝女婿的计划打了个一折,只肯捐1万两。
  这是3月10日,距离京城陷落、崇祯自杀还有8天。
  崇祯听徐高回复,很郁闷,也不好逼国丈大人太甚,但皇帝想,1万两太少了,怎么做榜样呢?于是把数额从10万两变成2万两。周奎眼看糊弄不过去了,怎么办?于是进宫去找女儿周皇后求援。周皇后深明大义,要求父亲也要深明大义,为权贵们作出表率。做完思想政治工作后,周皇后拿出5000两银子给父亲。周奎又干了一件奇葩的事:他捐出3000两,另外2000两落入自己腰包。最后他总计捐出1万3千两。
  在这次皇帝哀求权贵们捐款救国的运动中,总计募捐20万两。劝京城权贵们捐款的同时,崇祯还让每一个大臣从自己故乡举出一位有能力捐款的富人,只有南直隶和浙江各举一人,“余省未及举也”。他绝望了。
  崇祯明明知道这帮人贪污受贿,有的是钱,他也屡屡以国家民族大义来晓喻他们,但权贵们就是不愿意放血,他虽贵为天子,却一点辙都没有。
  “钱是我的,国家是你的”
  像崇祯这样低声下气找下臣要钱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个。像明末这帮丝毫不给皇帝面子的权贵们,其奇葩程度,也极其少见。
  权贵们为什么不愿意捐款救国?研究者认为,这帮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有个普遍的心理,皇帝不缺钱嘛,“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是你的,干吗要我们出钱?
  崇祯有钱吗?提供“崇祯真穷”佐证的,是一个名叫赵士锦的人,他在京城即将陷落之前的3月6日,奉命接管国库之一、工部所属的节慎库,3月15日——城破前3天——办理交割。
  赵士锦后来把自己在历史巨变之中的经历,写了《甲申纪事》及《北归记》两篇文字。他在《甲申纪事》中写了当时国库空虚的情况:“新库中止二千三百余金。老库中止贮籍没史家资,金带犀杯衣服之类,只千余金;沅为予言,此项已准作巩驸马家公主造坟之用,待他具领状来,即应发去。外只有锦衣卫解来加纳校尉银六百两,宝元局易钱银三百两,贮书办处,为守城之用。”在《北归记》中,赵士锦感慨:“国家之贫至此!”
  崇祯上任后接了一个烂摊子,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宫女不够用了,也不敢扩招,他甚至把宫里的金银器皿、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了,充作军饷。史料记载,崇祯还把宫里储存的人参等物品也变卖了。
  满朝文武心照不宣
  明末,君臣关系也很奇葩,互不信任,谁也不愿担责任。皇帝哭穷,他们也哭穷。似乎彼此在玩一个心照不宣的游戏。
  其实,有相当数量的大臣,知道国家的财政状况,知道这个骄傲的皇帝,不到走投无路,绝对不会低下高贵的头颅,来找大家要钱。但他们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是你朱家的天下,丢掉就丢掉了,关我啥事?凭什么要我出钱?
  明朝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状元出身,在危难之际走马上任,崇祯对他寄予厚望,但他让皇帝很失望。城破前3天,崇祯问他有何对策,并说: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魏藻德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崇祯气疯了,一脚踢翻了龙椅。
  城破了,皇帝死了,魏藻德投降了。李自成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无耻的人回答说:“方求效用,那敢死。”(“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
  “铁公鸡”们的下场
  大臣们如此,平头百姓更是如此:谁当皇帝,关咱啥事,咱不照样当老百姓吗?守城士兵也是如此,没有军饷,咱为什么要卖命?史载,闯王大军围城之时,京城守军倒卧城头,“鞭一人起,一人复卧”。
  大明灭亡,浩劫来临,接踵而来的是数十年残酷的战争,无人能够置身事外,明末清初人口损失惨重,后来才有了“湖广填四川”,具体损失多少?从数千万到上亿,不同的统计,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的血泪悲剧。
  一个缺乏信任与共识的国家,势必一盘散沙。遇事谁也不肯担责任,谁都想把责任推给对方、一味指责对方,势必最后同归于尽。
  魏藻德,就是那个勉强捐了500两银子的家伙,想投降,结果被拒,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其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懂得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3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说罢,命人掌其嘴数十下。
  但打耳光,只是魏藻德噩运的开始。他被刘宗敏(他出色地完成了拷掠权贵的任务)抓捕入狱,在被夹棍夹断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银数万两,然而刘宗敏绝不相信一个内阁首辅仅有几万两白银,继续用刑,5天5夜的酷刑后,魏藻德因脑裂死于狱中。他的儿子魏追征又被逮捕,魏追征说:“家已罄尽。父在,犹可丐诸门生故旧。今已死,复何所贷?”旋即被斩首。
  陈演,哭穷的大明重臣,被刘宗敏囚禁后,主动交出4万两白银“助饷”,被刘宗敏释放,4天后,李自成出京攻打吴三桂,因害怕明朝旧臣趁机在北京作乱,决定杀掉一批明朝旧臣,陈演仅获4天自由便被捉回斩首。
  那些在崇祯面前哭穷的“铁公鸡”们,在闯军的酷刑前,纷纷交出了惊人的财富。当时京城之间,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北京城内四处响起明朝官员的惨嚎之声。同时,城中富民不少人也被加以拷掠,平民的薪米尽被农民军抢掠以供军用。城内饿尸遍地。史料记载:经过残酷拷掠,李自成军共得银7000多万两,均让工人重新熔铸成巨大的中间有孔窍的方板状银板,后来运往西安。
  那个国丈周奎,当初哭着喊着只肯掏1万两银子的守财奴,禁不住严刑拷打,被闯军抄出了无数奇珍异宝,拉了几十车,光是现银就足足有53万两之多。
两面人,人前大谈党性,自称清廉,背后贪污腐化,丑态毕现,在这些阴阳人的眼中,国家是党的,钱是自己的,即使垮了台,还能继续效忠新朝,或者逃到国外享乐
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早就把话说清楚了 朱八八不信邪 居然还要取消孟子的冷猪肉 结果可想而知
明朝君臣之间只是简单的雇佣关系 楼主你在的公司要破产了 你会不会捐出你自己的家产救助公司呢
周奎,自己的外孙上门求救,都被拒绝,连自己的骨肉都能出卖,何能忠于这个国家,所以,毫无人性的典型,必然也是大奸大恶者,不值得信任
明朝,是时候分享王权的时候了。内阁制度还不够
烂的彻底⊙▽⊙
东林士子众正盈朝,大明朝稀里哗啦
爱无限 发表于 2015-5-24 16:05
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早就 ...
  明朝君臣关系从建立之初就非常紧张。明太祖朱元璋动辄屠杀大臣,视大臣为猪狗。每次钦案,都是大逮捕、大屠杀……
  不过,宋朝优待士大夫,这些士大夫终其一朝,也是百般花样作死啊!
271和小强泪流满面啊
崇祯,东林腐败汉奸集团拥戴上位的傀儡。 如果不压制东厂这样的监督机构,咬牙坚持收权贵的税,崇祯还能撑不少年,但走了东林党忽悠的死路,悲剧无法避免。

魏忠贤当然不是好人,但对国家和中央政府是有大用之人。 不知崇祯上吊之时,有没有想起冤死在自己手上的魏公?
  明朝君臣关系从建立之初就非常紧张。明太祖朱元璋动辄屠杀大臣,视大臣为猪狗。每次钦案,都是大逮捕 ...
宋优待士人,结局如何,明对士人应该是更加优待吧。。。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5-5-24 16:44
  明朝君臣关系从建立之初就非常紧张。明太祖朱元璋动辄屠杀大臣,视大臣为猪狗。每次钦案,都是大逮捕 ...
朱八八和朱老四 完全就是把读书人得罪光了 怎么可能让人给他卖命
和现在 的TG一个样,哈哈
有一本小说叫做《天朝之梦》,把传统的君臣关系和现代民主政治的本质讲得很深刻。其实有一些架空历史小说在政治人性和制度形成上所做的解读有相当高的水准,我真的发现大才在民间啊。
爱无限 发表于 2015-5-24 16:05
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早就 ...
宋那样优待士大夫,结果呢?指望君王待臣子好,臣子就会精忠报国?
说明一点,开原为本,节流为末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惜利益让他们什么也看不见。
局座威武 发表于 2015-5-24 16:05
两面人,人前大谈党性,自称清廉,背后贪污腐化,丑态毕现,在这些阴阳人的眼中,国家是党的,钱是自己的, ...
正理,人这一辈子为了什么?不就是荣华富贵吗?至于为国为民,有多少人真放在心上?
流年不利nature 发表于 2015-5-24 18:11
宋那样优待士大夫,结果呢?指望君王待臣子好,臣子就会精忠报国?
呵呵 南宋至少有十几万人跟着跳海
明朝倒是李闯来了当官的自己帮忙打开了城门
按你的意思 皇帝对臣子不好 臣子就可以精忠报国了吗
爱无限 发表于 2015-5-24 18:26
呵呵 南宋至少有十几万人跟着跳海
明朝倒是李闯来了当官的自己帮忙打开了城门
按你的意思 皇帝对臣子 ...
      南宋十几万人跳海真是因为精忠报国?不是因为怕做蒙古人奴隶?北宋、南宋灭亡,其中出现了多少望风而降的事情?皇帝待臣子好不好根本就不是需要谈论的问题,不管好不好都别指望有多少人会精忠报国,人的道德是不可靠的,可靠的是制度。
跳海的都说明无用 王安石论孟尝君说的明白
流年不利nature 发表于 2015-5-24 18:41
南宋十几万人跳海真是因为精忠报国?不是因为怕做蒙古人奴隶?北宋、南宋灭亡,其中出现了多少望风 ...
那明朝有人跳吗?
流年不利nature 发表于 2015-5-24 18:41
南宋十几万人跳海真是因为精忠报国?不是因为怕做蒙古人奴隶?北宋、南宋灭亡,其中出现了多少望风 ...
皇帝把精英阶层当猪狗  一旦有事精英阶层必然集体反水
爱无限 发表于 2015-5-24 16:05
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早就 ...
四爷泪流满面,刻薄寡恩无出其右。天下怎么就这么太平呢?
爱无限 发表于 2015-5-24 17:56
朱八八和朱老四 完全就是把读书人得罪光了 怎么可能让人给他卖命
四爷对读书人更是扯蛋,以前读书人是不交税的,为什么现在要交税了呢?
那明朝有人跳吗?
水太凉,不宜下水。
说实话,明朝哪里没有优待士子?这帮人都是免税的,还有外人投献。直到满清要收税了,他们才突然念叨前朝的好,要奋起反抗了
楼主要借古讽今吗?!
明朝不免税,是东林腐败汉奸集团勾结上下贪官,集体抗税逃税。
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早就 ...
算了吧,如果要评中国人品最差比例群体,非文人莫属,从赵老大开始,对文臣够意思了吧,可北宋灭亡时,挺身而出的不过李若水一人而已,以致吴乞买嘲笑徽钦二人,辽亡国时尚有数十大臣殉国,而宋号称自己礼仪之邦却只有李若水一人!
爱无限 发表于 2015-5-24 18:54
那明朝有人跳吗?
以后跳得更少 人都精了
土地革命001 发表于 2015-5-24 20:00
四爷泪流满面,刻薄寡恩无出其右。天下怎么就这么太平呢?
满清比明更惨 明好歹有点抵抗 哪怕是象征性的  武昌第一枪之后 全国有几个地方抵抗了
lvtom 发表于 2015-5-24 20:06
水太凉,不宜下水。
说实话,明朝哪里没有优待士子?这帮人都是免税的,还有外人投献。直到满清要收税了 ...
你以为精英阶层就在乎钱吗 国家机器就掌握在这些人手里 人家缺你皇帝那点钱吗
免税也不是明朝才有的制度 隋唐就有永业田了
还是那句话 皇帝把精英阶层当猪狗 精英阶层一有机会就会反水 跟谁打工不是打工啊 皇帝算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