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需求差异大 中国不需要西北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23:05
凤凰军事 谈兵论战 5月13日

5月9日,法国“西北风”级两栖舰“迪克斯莫德”号和“拉斐特”级护卫舰“阿克尼特”号组成的编队访问上海。值得注意的是,恰在此时传出了法国希望中国接手为俄罗斯建造的2艘“西北风”级两栖舰。俄罗斯随即声称法国若要出口这2艘“西北风”级两栖舰需经俄罗斯同意。如果暂时抛开俄罗斯的因素仅就技术与需求进行解读,中国是否需要“西北风”级两栖舰?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指挥系统:名不副实性能存疑的优势

长久以来,“西北风”级两栖舰最经常被人提起的优点,就是其源于“戴高乐”号航母的作战指挥系统,此前甚至有资料显示,1艘“西北风”级两栖舰完全能承担“戴高乐”号航母的全部指挥作战任务。从目前“西北风”级两栖舰的岛型建筑来看,其包含HF/VHF/UHF/SHF等各种通讯频道以及卫星通信系统,并与Link-11/16/22数据链兼容,可以掌控登陆艇和直升机群的运作。舰上拥有一个面积850平方米的指挥中心,能容纳150名人员,可作为多国联合特遣部队的指挥中心。在不少人看来,这是“西北风”的一个巨大优势,因为该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在指挥系统上大量借鉴航母技术的两栖舰艇。

但问题在于,作为“西北风”两栖舰指挥系统原型的“戴高乐”号航母是否是个成熟、成功的设计呢?众所周知,受制于动力等诸多大小因素的制约,尽管“戴高乐”号服役之后相当积极的南征北战,但从某种意义上它与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一样,截至目前始终没有具备过设计中的最大战力配置,同时也没有与友舰进行过一次全状态下的航母编队航行。因此号称高效的“戴高乐”号航母的作战指挥系统实际上并未进行全面的实际应用。而从原始设计来看,“戴高乐”号的指挥系统更多是偏重于特混编队的指挥作战,与两栖编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西北风”在其技术上改进研发指挥系统,到底是因为原版性能就绝对够用?还是像“戴高乐”号航母不得不与“凯旋”级核潜艇共用反应堆那样是出于核心技术研发方面的局限?

目前从中国公布的最新两栖攻击舰的模型来看,其岛型建筑上层采用了封闭式桅杆布置,整体布局实际上就是将未来新型护卫舰的桅杆以及烟道整体搬上了两栖舰,这种做法不仅在国际上已有先例,对于两栖舰研发经验相对薄弱的中国而言,也是相当可行的。但作为两栖舰队的核心,两栖舰的这种布局也确实造成了一定的性能局限,“西北风”相对高端的作战指挥系统是否能提供参考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在引进“西北风”后都不会再大量引进法制其他类型战舰,那么“西北风”能否与本国其他战舰进行良好兼容就成了最大的问题。如果说法俄在联合建造“西北风”时对兼容俄罗斯现役战舰进行了一定的技术调整,就想当然的认为“西北风”也能兼容中国战舰,那无疑是相当片面的。
电力推进:不适合中国的欧洲新玩具

“西北风”级两栖舰作为继“戴高乐”号航母之后,法国战舰研发及建造的又一技术集大成者,其采用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是其最大的技术亮点之一。无独有偶,接连在澳大利亚与土耳其拔得头筹的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级两栖舰也采用了综合全电推进技术(“胡安卡洛斯一世”的澳大利亚订单还是在击败了大型化“西北风”方案后获得的)。对于支持中国引进“西北风”级两栖舰的人而言,通过引进“西北风”使中国具备在国产两栖舰上装备综合全电的技术是很合算的。但问题在于,中国真的需要在两栖舰上装备综合全电系统么?答案是否定的。

截至目前,在中国于历次防务展上展出的两栖舰模型中,均无采用综合全电推进装置的迹象。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最新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也未采用类似布局的综合全电推进系统(仍采用传统传动轴,并未采用全新的吊舱动力布局)。究其原因,美国在研发“美国”级两栖舰时更多的还是立足于传统技术,通过以相对传统的平台搭载全新的战机获得更强的作战能力,而这无论是对于两栖舰还是航母而言,都是真正正确的发展道路。另外,众所周知,对于中国的两栖作战需求而言,4万吨级的大型两栖舰才是能真正满足需求的装备。而在世界范围内,在最高效最成熟的4万吨级两栖攻击舰都未采用全电综合推进的情况下,两栖舰技术积累尚潜的中国又有什么必要“以身试险”呢?

不可否认,综合电力推进能省去巨大复杂的传动轴结构,令动力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简洁,令舰体内部可用空间更大,布置更容易。但作为关乎战舰核心性能的关键技术,动力装置的可靠性绝对高于先进性。目前,“西北风”级两栖舰的最高航速是18.8节,“胡安卡洛斯一世”级两栖舰也仅能达到20节,尽管得益于综合全电推进系统的高效率,其巡航航速与最大航速很接近,但与“黄蜂”与“美国”级两栖舰均达到约24节的巡航速度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尽管两栖舰与航母在使用方式与作战使命上有很大不同,但远程快速部署都是两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而为采用全新技术而限制两栖舰的航速,进而影响两栖舰的部署速度无疑使得不偿失的。对于未来迫切需要大型两栖攻击舰获得、加强远程两栖作战能力的中国而言,“西北风”级两栖舰上的综合全电推进装置目前确实没有足够的引进意义。
运载能力:2万吨两栖攻击舰对华无意义

当中国的航母还在草创阶段时,有不少观点认为中国可以先参照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经验发展2万吨级类似“无敌”级的轻型航母。但随着论证的深入以及中国海军战略的不断发展,轻型航母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中国的实际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从始至终都未对轻型航母青睐有加的原因。同理,作为两栖攻击舰中的轻型舰艇,2万吨级两栖攻击舰对中国而言是否也有足够的存在意义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于,071型船坞登陆舰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已经以低得多的成本,具备了2万吨级两栖攻击舰的大多数性能。

按照现有数据,“西北风”级两栖舰的车辆甲板能搭载59辆装甲车辆(其中包括搭载一个40辆的完成的“勒克莱尔”坦克加强营的方案),071型船坞登陆舰能搭载50辆。人员搭载方面,“西北风”级两栖舰能容纳900人,071型登陆舰则能搭载800人。客观来讲,这并不是明显的差距。071型两栖舰作为船坞登陆舰能达到这种搭载能力已经相当难得,如果考虑到071型两栖舰还能比“西北风”级多搭载1艘LCAC型登陆艇,其整体搭载运输能力实际上与“西北风”级两栖舰差距相当小。因此即使“西北风”级两栖舰真的来到中国,其对中国的两栖搭载运输能力的提升并不明显。

除了以上的技术因素,目前的消息显示,法国为2艘“西北风”级两栖舰开出的售价是15亿美元,尽管从国际两栖舰市场来看价格还算公道,但如果在考虑到舰员培训以及备件采购,单舰售价接近10亿美元并非不可能。相比之下,071的造价为3亿美元,而国产的4万吨级两栖攻击舰的造价即使达到6至7亿美元也是很合算的(美国“黄蜂”级两栖攻击舰1990年时的单价为7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2至13亿美元)。如果此时中国将有限的海军经费用在性能并不十分突出的“西北风”上而影响了性能更高、更适合本国国情的两栖舰的发展与建造,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印度式”举动。(凤凰军事 谈兵论战 刘畅)
http://news.ifeng.com/a/20150513/43748112_0.shtml凤凰军事 谈兵论战 5月13日

5月9日,法国“西北风”级两栖舰“迪克斯莫德”号和“拉斐特”级护卫舰“阿克尼特”号组成的编队访问上海。值得注意的是,恰在此时传出了法国希望中国接手为俄罗斯建造的2艘“西北风”级两栖舰。俄罗斯随即声称法国若要出口这2艘“西北风”级两栖舰需经俄罗斯同意。如果暂时抛开俄罗斯的因素仅就技术与需求进行解读,中国是否需要“西北风”级两栖舰?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指挥系统:名不副实性能存疑的优势

长久以来,“西北风”级两栖舰最经常被人提起的优点,就是其源于“戴高乐”号航母的作战指挥系统,此前甚至有资料显示,1艘“西北风”级两栖舰完全能承担“戴高乐”号航母的全部指挥作战任务。从目前“西北风”级两栖舰的岛型建筑来看,其包含HF/VHF/UHF/SHF等各种通讯频道以及卫星通信系统,并与Link-11/16/22数据链兼容,可以掌控登陆艇和直升机群的运作。舰上拥有一个面积850平方米的指挥中心,能容纳150名人员,可作为多国联合特遣部队的指挥中心。在不少人看来,这是“西北风”的一个巨大优势,因为该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在指挥系统上大量借鉴航母技术的两栖舰艇。

但问题在于,作为“西北风”两栖舰指挥系统原型的“戴高乐”号航母是否是个成熟、成功的设计呢?众所周知,受制于动力等诸多大小因素的制约,尽管“戴高乐”号服役之后相当积极的南征北战,但从某种意义上它与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一样,截至目前始终没有具备过设计中的最大战力配置,同时也没有与友舰进行过一次全状态下的航母编队航行。因此号称高效的“戴高乐”号航母的作战指挥系统实际上并未进行全面的实际应用。而从原始设计来看,“戴高乐”号的指挥系统更多是偏重于特混编队的指挥作战,与两栖编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西北风”在其技术上改进研发指挥系统,到底是因为原版性能就绝对够用?还是像“戴高乐”号航母不得不与“凯旋”级核潜艇共用反应堆那样是出于核心技术研发方面的局限?

目前从中国公布的最新两栖攻击舰的模型来看,其岛型建筑上层采用了封闭式桅杆布置,整体布局实际上就是将未来新型护卫舰的桅杆以及烟道整体搬上了两栖舰,这种做法不仅在国际上已有先例,对于两栖舰研发经验相对薄弱的中国而言,也是相当可行的。但作为两栖舰队的核心,两栖舰的这种布局也确实造成了一定的性能局限,“西北风”相对高端的作战指挥系统是否能提供参考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在引进“西北风”后都不会再大量引进法制其他类型战舰,那么“西北风”能否与本国其他战舰进行良好兼容就成了最大的问题。如果说法俄在联合建造“西北风”时对兼容俄罗斯现役战舰进行了一定的技术调整,就想当然的认为“西北风”也能兼容中国战舰,那无疑是相当片面的。
电力推进:不适合中国的欧洲新玩具

“西北风”级两栖舰作为继“戴高乐”号航母之后,法国战舰研发及建造的又一技术集大成者,其采用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是其最大的技术亮点之一。无独有偶,接连在澳大利亚与土耳其拔得头筹的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级两栖舰也采用了综合全电推进技术(“胡安卡洛斯一世”的澳大利亚订单还是在击败了大型化“西北风”方案后获得的)。对于支持中国引进“西北风”级两栖舰的人而言,通过引进“西北风”使中国具备在国产两栖舰上装备综合全电的技术是很合算的。但问题在于,中国真的需要在两栖舰上装备综合全电系统么?答案是否定的。

截至目前,在中国于历次防务展上展出的两栖舰模型中,均无采用综合全电推进装置的迹象。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最新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也未采用类似布局的综合全电推进系统(仍采用传统传动轴,并未采用全新的吊舱动力布局)。究其原因,美国在研发“美国”级两栖舰时更多的还是立足于传统技术,通过以相对传统的平台搭载全新的战机获得更强的作战能力,而这无论是对于两栖舰还是航母而言,都是真正正确的发展道路。另外,众所周知,对于中国的两栖作战需求而言,4万吨级的大型两栖舰才是能真正满足需求的装备。而在世界范围内,在最高效最成熟的4万吨级两栖攻击舰都未采用全电综合推进的情况下,两栖舰技术积累尚潜的中国又有什么必要“以身试险”呢?

不可否认,综合电力推进能省去巨大复杂的传动轴结构,令动力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简洁,令舰体内部可用空间更大,布置更容易。但作为关乎战舰核心性能的关键技术,动力装置的可靠性绝对高于先进性。目前,“西北风”级两栖舰的最高航速是18.8节,“胡安卡洛斯一世”级两栖舰也仅能达到20节,尽管得益于综合全电推进系统的高效率,其巡航航速与最大航速很接近,但与“黄蜂”与“美国”级两栖舰均达到约24节的巡航速度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尽管两栖舰与航母在使用方式与作战使命上有很大不同,但远程快速部署都是两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而为采用全新技术而限制两栖舰的航速,进而影响两栖舰的部署速度无疑使得不偿失的。对于未来迫切需要大型两栖攻击舰获得、加强远程两栖作战能力的中国而言,“西北风”级两栖舰上的综合全电推进装置目前确实没有足够的引进意义。
运载能力:2万吨两栖攻击舰对华无意义

当中国的航母还在草创阶段时,有不少观点认为中国可以先参照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经验发展2万吨级类似“无敌”级的轻型航母。但随着论证的深入以及中国海军战略的不断发展,轻型航母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中国的实际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从始至终都未对轻型航母青睐有加的原因。同理,作为两栖攻击舰中的轻型舰艇,2万吨级两栖攻击舰对中国而言是否也有足够的存在意义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于,071型船坞登陆舰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已经以低得多的成本,具备了2万吨级两栖攻击舰的大多数性能。

按照现有数据,“西北风”级两栖舰的车辆甲板能搭载59辆装甲车辆(其中包括搭载一个40辆的完成的“勒克莱尔”坦克加强营的方案),071型船坞登陆舰能搭载50辆。人员搭载方面,“西北风”级两栖舰能容纳900人,071型登陆舰则能搭载800人。客观来讲,这并不是明显的差距。071型两栖舰作为船坞登陆舰能达到这种搭载能力已经相当难得,如果考虑到071型两栖舰还能比“西北风”级多搭载1艘LCAC型登陆艇,其整体搭载运输能力实际上与“西北风”级两栖舰差距相当小。因此即使“西北风”级两栖舰真的来到中国,其对中国的两栖搭载运输能力的提升并不明显。

除了以上的技术因素,目前的消息显示,法国为2艘“西北风”级两栖舰开出的售价是15亿美元,尽管从国际两栖舰市场来看价格还算公道,但如果在考虑到舰员培训以及备件采购,单舰售价接近10亿美元并非不可能。相比之下,071的造价为3亿美元,而国产的4万吨级两栖攻击舰的造价即使达到6至7亿美元也是很合算的(美国“黄蜂”级两栖攻击舰1990年时的单价为7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2至13亿美元)。如果此时中国将有限的海军经费用在性能并不十分突出的“西北风”上而影响了性能更高、更适合本国国情的两栖舰的发展与建造,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印度式”举动。(凤凰军事 谈兵论战 刘畅)
http://news.ifeng.com/a/20150513/43748112_0.shtml
中国已经跟上了西北风。。
天天考虑一个大男人要不要买卫生巾,这合适吗?
印度式举动。。。。。笑了
楼主技术贴。从技术层面说明兔子不急需这个东西。最近因为西北风,各种意见太多了,简直烂大街。不就一条两万吨舰吗?三年时间兔子就能造出来。好多ID因为这个吵架的帖子都升级军衔了。哈哈这也是得到好处了。
三哥躺枪。

感觉白象挺无辜的,完全跟他没关系的也拿他说事。
别再炒作了,有禁令,高卢鸡打死不会卖的
兔子有钱也买不到,当然更不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