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摘要,供大家斟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08:13
解放军某研究所室主任汪德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
一位领导在颁奖词中称他和他的伙伴以卓越的工作“让我们国家的某型导弹武器系统在关键领域,跨上了一级新的台阶”。
    2002年底,TF系统经过试验,大获成功,此后半年内,又经过了多次加强性试验,最终获准定型并装备部队。(1993年-2002年)10年跨过一级台阶。领导说,“TF系统一旦研制成功,对提高我们国家军事实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0年5月间,在一次试验的最后关口,测试系统显示的原本应该是60千牛的力,。。。。。。)
[摘自《中国青年》2005、14期]解放军某研究所室主任汪德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
一位领导在颁奖词中称他和他的伙伴以卓越的工作“让我们国家的某型导弹武器系统在关键领域,跨上了一级新的台阶”。
    2002年底,TF系统经过试验,大获成功,此后半年内,又经过了多次加强性试验,最终获准定型并装备部队。(1993年-2002年)10年跨过一级台阶。领导说,“TF系统一旦研制成功,对提高我们国家军事实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0年5月间,在一次试验的最后关口,测试系统显示的原本应该是60千牛的力,。。。。。。)
[摘自《中国青年》2005、14期]
中华脊梁[em17][em17]
TF系统是什么?
TF——踢飞,能把敌人踢飞,当然厉害了,能大大提高我军的战斗力,看看力量,计划是60千牛,就是说6吨的东西都能踢飞,实际比这力量还大。
哈哈,礼花弹~~~~~~
TF——踢飞?好!
官方文章。。。。。。。仁者见仁
10年跨过一级台阶

文-王铁  刘新平

初春的北京,天空蔚蓝得让人心醉。
庄严的领奖台上,解放军某研究所室主任汪德武双手捧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奖状。
当掌声响起、闪光灯亮成一片的时候,汪德武的心里竟突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感觉。一位领导在颁奖词中称他和他的伙伴以自己卓越的工作“让我们国家的某型导弹武器系统在关键领域,跨上了一级新的台阶。”——而这一级台阶的跨越,对汪德武而言,却是耗费了他整整十年的青春时光。从24岁到34岁,十年的时间里,他经历了太多的痛苦与煎熬,太久的落寞与等待。还有那许许多多的失意与叹息,挣扎与坚持。虽然如此,他最终还是以青春的豪气和韧性坚持下来,走过了那激情与苦涩相伴的十年,汗水与泪水交织的十年。就像一个被困在茫茫大海中的泳者,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海面,暗流、浪涛,冰冷、咸涩的海水,不断冲击、撕扯着他年轻的身体。最要命的还是极度的疲惫,让他渐渐倦怠,继而失去继续拼搏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但毕竟,在遥远的地方,有他熟悉的海岸,那里,金色、柔软的沙滩上,阳光普照——前方的目标引领着他,他于是咬着牙,继续保持一个泳者的姿势,奋力向前划。终于,在几近虚脱的时刻,他到达了目标,走上了那片阳光明媚的金色沙滩……
——那个初春的上午,在鲜花、掌声与灯光簇拥的领奖台上,汪德武将奖状高高地举过头顶;年轻的眼睛里泪光闪烁!

目标确立以后,要取得最后成功,能否坚持,便成了至关重要的第一要素……

汪德武第一次产生退意是在1995年,也是他研究生毕业进入TF系统项目研究组的第三个年头。
当然不是因为苦。
为了作试验,他那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必须待在靶场。靶场的条件苦,冬天寒冷彻骨,夏日里热浪滚滚;平时稍一起风便是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但这样的苦他并不在乎。那时,他年轻的心中时刻充盈着的是对成功、对荣誉的渴望。然而,他们的研究和试验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次次被失败的阴影所笼罩。他清楚地看见,TF系统的每个分系统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技术瓶颈,若要攻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整个系统的试验成功,就更加显得遥遥无期。常常,某个部件出现问题,在靶场无法就地分析解决,只能运回几千里外的工厂、实验室。一来一去,动辄就是两三个月。在日复一日等待的日子里,除了与组里的同伴在操控间和微机室反复研讨、分析,寻找故障原因外,其余的时间他就只能窝在窄小的宿舍里,望着窗外,沉思或者发呆。
从研究所传来的消息,则更让他陷入一种躁动不安的情绪中:他读研究生时的一个同窗,三年里出了两个成果,分别获了奖,还被破格提拔为室主任助理,如今已经成了公认的业务骨干,并且因为年轻,便尤其显得前途无量。可无论从专业水平到学术素养,他都丝毫不弱于对方,甚至在很多方面还有明显的优势。但毕业仅仅三年,他们之间竟然就有了如此大的差距:人家在有声有色地搞科研,轰轰烈烈地奔前程,他却窝在一个谁也叫不上名字的地方,为一个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做出来的系统空耗时光。他知道,长此下去,他与昔日同窗的距离会越拉越大。他年轻的心,曾是那样的骄傲,那样的激情轩昂,如今,却只能一任沉郁、苦闷,甚至是一丝隐隐的妒嫉来主宰了。
于是退意顿生。他相信,只要退出TF系统,重新选择一个项目,他就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让众人瞩目的成果。
回北京的时候,他找到自己的室主任,吞吞吐吐地表述了自己的意思。室主任听完,半晌无语。隔了一会儿,才缓缓言道:“TF系统一旦研制成功,对提高我们国家的军事实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我想你很清楚。所以,我以为能进入这个项目组从事研究工作,对任何人来说无疑都是件非常荣幸的事情。我也知道,你今天来找我,不是因为目标本身,而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出现了太大的困难,那些困难让目标的实现变得既遥远又渺茫。还有就是别人的成功对你造成的心理刺激——现在,我不想跟你说什么大道理,我只想告诉你一句话:一个人,当他的奋斗目标确立以后,要取得最后成功,至关重要的,就是他能否直面各种困难,坚持下去!”
室主任停了停,盯着汪德武:“我这些话供你参考。如果依然想不通,你明天来找我,我会让你跟一个型号改进组。那个型号已经定型好几年了,这次只是作局部改进,出成果应该很容易!”
——第二天,汪德武没有去找主任,而是直接登上了西去靶场的列车。

他认定TF系统是他必须攻下的难关,即使自己将为此付出青春的代价……

1998年初,汪德武4岁的儿子被开水烫伤。那时靶场一带大雪,戈壁大漠不通火车。领导调了一辆大吉普,将他送出雪原,送到离靶场最近的一个小火车站。两天后,当他赶到北京,匆匆走进积水潭医院,推开病房门,眼泪一下子就溢满了面颊:儿子胸前裹了厚厚的一层纱布,正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床上,冲着窗外发呆。看见他,儿子张开嘴要叫爸爸,却终于只是怪怪地看了他一眼,便低下了头。那一刻,汪德武难过得不行。儿子4岁了,但四年里他陪伴儿子的时间不超过100天,作为一个父亲,他觉得自己实在是愧对儿子。
那次,汪德武在病房里赎罪似的忙前忙后,侍候了儿子一个多星期,父子间变得不再陌生,而且彼此的感情也渐渐升温。这时,靶场来电,说新一轮的试验即将开始,催他回去。在儿子依恋又无助的眼神里,汪德武离开北京。
戈壁的春天极其短暂,似乎一眨眼间夏天就来了。那天,项目组的人集中在办公室里就一个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当时,他坐在紧挨着茶几的沙发上,茶几上放着一个暖水瓶。一位同伴起身出去,撞上了茶几,茶几上的暖水瓶被撞翻,一满瓶的开水泼到他的左胳膊上。靶场的医疗条件有限,他的胳膊没过几天就因为感染开始化脓,直到夏天过去了胳膊的烫伤才好利索。而1998年的夏天后来也成了汪德武记忆中特别暗淡的一个季节。烫伤让他行动不便,项目的成功又遥遥无期,心情随之也变得烦躁。晚上躺在床上,克制不住地想妻子想儿子……
一年前,组里一个年轻的同事“急流勇退”撤回去了,重新选择新课题,一年时间即搞出了名堂,出了成果之后,立功、受奖、晋级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他自己,成功依然遥不可及;而且,因为在靶场待的时间长了,有时候回到单位,他甚至都有一种很陌生的感觉,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局外人——在那样的一种情境里,人很容易会变得消极而怠惰。所幸,汪德武没有让那样的情绪淹没掉自己向目标冲击的信心和毅力。实验室里,他一遍遍地为自己负责的分系统建立不同的目标模型,然后,一次次作细部检测和概率分析,直到将每个程序和步骤,甚至每个螺钉、螺帽的位置都烂熟于心。
秋天的夜晚,戈壁滩的空气清冷似水,一轮小小的圆月,总是那么沉静地悬挂在天边。从实验室回宿舍的路上,汪德武总是会停下脚步,痴痴地抬头看那轮圆月。那轮圆月会让他不自禁地想起儿子那张圆圆的脸。
冬天到了。组里十多个人都以不同的理由先后返回北京。原因是试验又出现了问题,某个关键仪器返厂排除故障,来回至少需要50多天。与其坐守靶场,倒不如回北京,到所里找点别的项目干干,保不准就会有很好的机会呢!所以,对同伴的走,汪德武心里挺理解。不过,他绝不会允许自己离开,他那时就已经认定了,TF系统是自己必须攻下的难关,即使他将为此付出青春的代价;而靶场,也就是他必须坚守的阵地。
坚持的结果是,一年后他被晋升为高级工程师——虽然TF系统尚未成功,但他在系统内所做的工作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

一个人的地位和他受重视的程度,取决于他的汗水和付出……

世纪初的钟声在戈壁滩敲响。TF系统的研制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此时,现场排除故障的工作也显得尤其重要。比如测量系统内的某一个参数,其脉冲曲线原本是平滑的,却突然冒出一个尖峰,这个尖峰或许只是一个偶然的、随机的干扰,但其中却有可能是一个重大的隐患。汪德武和同伴们都知道,美国“挑战者”号的爆炸,就是因为一个小垫圈密封得不好,造成漏油,最后才导致了那场惨剧。也因此,对每一个微小问题的出现,他们都必须付出十二万分的小心。
靶场发射试验的准备相当严格,从发射前几小时就开始了,每次都要在完成预定的检测工作并且必须一切合格后才能向下一个程序进行。那次,汪德武通过监视屏幕上的数据显示,发现一个关键部位的机件温度超常。试验被立刻停止。他们将过去所有的数据记录调出来,经过比对、分析,最后认为温度超常并没有越过允许的峰值,于是大家取得共识,试验重新开始。但在比对、分析的两天时间里,所有人的心都是悬着的。
不过,对故障的认识、理解并非任何时候都是统一的。在汪德武的记忆里,发生在靶场的争论、争执,甚至是脸红脖子粗的争吵,多得难以计数。印象深刻的是2000年5月间,在一次试验的最后关口,测试系统显示的原本应该是60千牛的力突然变成了40千牛。汪德武怎么也搞不明白,那20千牛的力怎么会一下子就泥牛入海一般消失无踪了呢?当时他是军方试验组的组长,责任重大,对这一现象他决不能轻易放过,所以他坚决叫停。但合作单位的一位现场总师表示可以继续,理由是,经费紧张,作一次试验不容易;况且,试验已经进入很深,不做下去,将会前功尽弃。“但做下去的结果完全可以想见。而那样的结果又能说明什么呢?因为那根本就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停下来,先把问题查清楚。”讨论会上,汪德武说。合作单位的那位总师在系统内属于年高德劭的老专家,在很多场合都拥有一言九鼎的分量。听了汪德武的话,总师不高兴了。一老一少两个人隔着桌子开始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的争辩。最后的结果是,对方阴沉着脸拂袖而去。
第二天,汪德武正琢磨着该如何去找对方再深入探讨一次,那位总师先来找他了。“昨晚我考虑了很长时间;你的意见是对的。就照你的意见办吧!”总师说。
那时,汪德武虽然刚刚30来岁,但已经是一位拥有高级职称和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技术专家了,何况,在那个型号的研制进程中,他已经投入了将近十年的心血和汗水,他的意见毕竟是所有人都不能随意忽视的。而在1997年之前这是没法想像的。那时经常要搞系统的研制管理、论证和评定,每次开会,他都坐在角落里,只有听的份儿。其实,即使他那时能有勇气发表点意见什么的,也不会有人听,因为他实在是太年轻、技术级别也太低了。
在车间、靶场与合作单位的厂家打交道、在彼此协商和讨论的过程中,他所受到的冷遇也是家常便饭。“那时候心里经常会感到特别不是滋味。但现在我明白了,你的地位,你受重视的程度,不应该是别人给你的,而应该是你自己以汗水和付出争取来的。” 汪德武说。
2002年底,TF系统经过试验,大获成功。此后半年内,又经过了多次加强性试验,最终获准定型并装备部队。不久,汪德武获得“国家科学进步奖”特等奖。置身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将奖状高高举过头顶的刹那,汪德武年轻的心里激情泉涌。虽然,跨越那一级短短的台阶,耗费了他十年的青春时光,但他觉得值!不仅如此,作为绿色方阵中一位光荣的科研工作者,如果共和国需要他以另一个10年或者20年的时间去跨越另一级新的台阶,他相信,自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再次投入,并且,无怨无悔!
看了楼上的文章,还是没弄懂!![em06][em06][em06]
TF?60KN不会是战斗机的发动机啊,那是什么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