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J-11D的引发的个人对SU-27引进后相关工作的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46:50
     一直以来我对引进的SU-27及其发展系列都不是很关注,因为毕竟是引进的飞机。另外我甚至对三代机都不太关注,因为我一直觉得我们的三代机大规模服役偏晚,已经是美国三代机要大批量退役了,我们的四代机也都出现了,再继续大量生产和装备三代机,有点感觉不值得,而且一直期望早日投产四代机来替代三代机和不少的二代机。但是当SU-35引进持续不断的讨论,J-16、J-11D、J-10B/C、飞豹B、轰六K等的热议,让我意识到自己以前的看法有点偏乐观,这几天把三代机的方面的东西再次了解后发现,我们航空工业和空中力量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任重而道远,下面就谈谈这些天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众所周知,SU-27是1992年到国内,而1996年开始引进生产SU-27,到1998年国内组装的SU-27首飞,2年这个时间从准备到将飞机送上天,应该说也是相当快的节奏。后来就是J-11系列的国产化,包括使用太行发动机,改用国内材料、航空电子设备、雷达、国产武器等等,在2003年让J-11B首飞,但是发动机的长期欠账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弥补的,太行在“定型”后相当长时间不够稳定,出现各种问题,大量的飞机在机场不能交付,有的交付的飞机不敢做大幅度机动,这些都对部队快速换装带来的困扰。而在J-10方面,一直以来J-10没有传出像J-11和太行这样或者那样不给力的消息,而早期传出J-10空战打靶成绩很好的说法,从而有很多人开始诟病601和112厂,再到后来不少军迷开始给研究所和生产厂扣帽子,甚至说出SU-35引进后是要让北边继续山寨这样的话。而如果我们把整个研制过程拉出并结合国内军事斗争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来看,发现事情并不像想象那么简单:
   我们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仍然是军队所谓要忍耐时期,投入不足,国内航空工业发展速度相当慢,正好苏联解体让我们又机会获得SU-27,但那个时候的SU-27对于我们是很先进的东西,而且引进SU-27并不是单单一些飞机那么简单,引进SU-27的同时还引进了配套的航空电子、原材料生产、导弹武器等装备,而拥有这些实物对我们国内航空各方面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而我们那个时候航空工业所能够研制和生产的仍然是尚存在问题的二代机(无论是J-7还是J-8都是如此),那个时候我们真正的起点,相当于美苏、欧洲等国的六十年代甚至更早。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急需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引进SU-27生产线是一方面,同时还包括J-10上面与国外合作,这些拿来主义在当年是是非常合适的,而且这些拿来主义也极大的让我们在短期内缩小了与国外水平的差距,可以说当年的决策还是不错的。
   我们虽然在引进国外技术并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到,引进时的SU-27本身和西方当时的技术水平就有了差距,而J-10即便是引进了国外东西,与西方国家同期的材料、航电、武器等也有差距,这些差距其实也都能被军队和航空工业人员看到,国内仍然还在追赶,在这方面,J-11B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国内发动机、国产材料、国产航电等都是在J-11B上得到使用并逐渐成熟的,而在这方面很多时候容易被军迷们所忽视,因为大多数军迷比较关注的是外观能够直接看到的气动外形等东西,内在的这些东西本身也不容易从外观来发现,这让一些军迷有点低估了J-11B这个平台对于国内航空工业发展的各方面带动作用。
   J-11B研制时正值陈水扁在台上,可以说那个时候国内军队真的要准备台海一战,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做好准备是应该的,所以在那个时候一方面国产化J-11B,另一方面引进SU-30MKK,同时国内飞豹继续采购,也采购了二代的J-7和J-8II,由此可见当年军队面临的压力,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一些资料上了解J-11B因为时间要求紧的缘故没有采用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这也从侧面可以看到军队当时的想法,就是尽快拿到更多能够用于打仗的飞机,在这种压力下不容慢工出细活,J-11B上本身大量采用太行发动机、国内材料、航电、国产武器等已经有很多工作要做,一些改结构、换电传等在当时的优先级就会靠后,所以军迷去诟病J-11B就是山寨而没有创新实际上是偏颇的,材料的使用、航电的使用、发动机与飞机的配合、武器和飞机的集成等很多工作都要进行,这些内在的集成工作可不是简单的往飞机上一装就了事,军迷们如果有开车经验的话也知道汽车还有调教等问题,而汽车远比重型战斗机要简单得多,重型战斗机必然也有大量的集成工作,这些内在的东西是绝大多数军迷没有接触过的,很多军迷也都或多或少忽视或者意识不到这些东西。相对而言J-11BS的进度压力没有那么大,J-11BS就开始使用数字电传操纵系统。
   J-11B出现后曾经让国内一些军迷有些乐观,而这种乐观情绪更多的是从一些给军事科普杂志写文章的资深军迷传开的,而现在却有一些军迷认为是601或者112宣传的,说实话认为是宣传的军迷真的是对军队装备研究和采购了解太少,战斗机这种非常特殊的“商品”,采购方只有军队,如果真的站在销售角度去考虑如何卖飞机,肯定不会到论坛上、科普杂志上去卖飞机,一定是到军队直接去卖。而真正的军队采购还不是常见的民用消费品有专门的销售去见客户,而是军队本身对未来做出规划,然后招标采购。实际上在J-11上军队并没有多少可选择的余地,毕竟只有601和112有研究和生产,而航空工业也没有多少可选择的余地,军队要啥就研究啥,不能节外生枝不去满足军队要打仗的要求。了解这个以后只能说部分军迷对当年航空工业实力估计有些乐观,而且这个乐观更多是对太行发动机的完善上的乐观,J-11B在太行发动机的问题逐步解决后开始形成战斗力,虽然没有达到J-11B一开始出现时候的那样乐观,但也不是后来被一些军迷贬低的那样一无是处。
   J-11B还在被发动机问题困扰时,海军航母改装已经开始,配套的舰载机研制也要开始,601自J-11开始引进生产线以来并没有真正闲着,型号研制要求基本是一个接着一个:J-11国产化、J-11B研制、J-11BS研制、J-15研制、J-15S研制、J-16研制,J-11D研制,中间还夹杂着鹘鹰、利剑、J-8II的一些改进等工作,不少军迷认为这些都是基于SU-27系列的改进之类的东西,但是不要忘了,即便是苏霍伊本身是SU-27的研制者,在发展出类似型号时也耗费了不少的时间,这些东西可真不是仅仅所谓“山寨”就如何如何的,要注意到后面大量的其它工作。
   601之所以在2007年竞标四代机失败后仍然工作还如此饱满,真正的原因还在于我们又很多短板要弥补,J-15是舰载机自不必说,要解决有和无的问题,J-16研制则折射出国内对地攻击能力已经是早期SU-30MKK所不能满足的,SU-30MKK目前有说法是把SU-24的一些设备拿到SU-27的双座版本上并加强了部分结构出来点,其攻击能力在引进时候某种程度上也是解决了部分有和无的问题,在对地、对海攻击上某种程度上还不如JH-7系列,这也就是JH-7系列为何在SU-30MKK等引进后还要继续采购的原因之一。另外如果从总体上看空中打击能力,我们和美、俄差距很远,我们轰炸机和这两家差距是天上地下的差距,就是战术飞机的攻击能力也与美国有很大差距(美国大量的F-16就有扔炸弹的能力,F-18多用途、F-111/F-15E等),而这个差距并不是靠JH-7那么好弥补的,因为三代机的SU-30MKK挂载能力显然更高,机动性更好,在使用上更为灵活,尤其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不要护航战斗机或者与同型护航战斗机同进同出,而JH-7则没有这样的灵活性,这也就是为何J-16还会出现,而是装备部还给了一个新的编号。J-16的出现时数字电传、航电、国产材料、武器装备等都有了长足发展,而J-16本身要弥补SU-30MKK使用国产武器不够多和JH-7机动性一般的作战能力缺口,所以J-16在结构上一定是和J-11BS是有不同的,至少要加强结构能够挂载更多设备。
   J-16的出现可以说是符合一定预期,J-11D的出现则让人感到多少有点超乎预期,因为J-11D是单座明显具有空优特征,而J-11D目前出来的01架其首飞时间要晚于J-20,而且J-20已经有6架在试飞,是否可以说J-11D服役时间会不会太晚了没有必要了?但仔细想想国内研制大型装备仍然是军队主导,在601好112并没有等米下锅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是军队提出要求研制这个型号,一些军迷所说的“沈飞祸害J-11,要把编号用到Z”之类的话,可以说对国内军事装备采购体系了解不多,研制什么和给什么编号装备部的决策权远比中航工业的一个研究所要大得多。如果J-11D是军队推动,那么J-11D的空优特征反过来说明空军对周边作战环境的判断,即还需要继续增加空战能力,而这个空战能力也不能全靠J-20在短期内来弥补。其实我们回顾J-11B国产化以来的路,可以说研制一款重四,其真正形成战斗力仍然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在这之前还是需要重型三代机来保护领空。当然也不排除J-11D真有可能是601和112自己推出的东西,譬如H-6K就可以算是西飞自己推出的东西但正好符合军队的要求被大量采购,如果真的601和112推出的J-11D,反过来我们应该对601和112给予褒奖,毕竟在国内还没有矢量发动机推力下依据国内各方面配套的能力推出一款战斗力提升的重型战斗机供军队选择,实在没有必要再去诟病。
   根据目前模糊的J-11D的照片,结合目前有说法是用了四代机航电、机翼下增加了内侧挂架,这些都说明结构上的变化,这些变化让J-11D变成一个多功能战斗机,空战能力得以提升,对地攻击能力也会不错,有点像SU-35对俄罗斯空军的作用。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SU-35引进的事情,引进SU-35到底是601能力不够、还是产能不够?个看法是要具体分析,因为这个事情实际上涉及到航空工业的总体实力:就J-11B曾经出现大量因缺少发动机未交付情况来看,可见单纯的扩大沈飞的产能并不能解决问题,配套的很多设备是112厂以外的公司生产,需要提高112厂以外其他配套设备厂的产能,这个显然涉及的范围更广,是整个航空工业的大基础决定了真正的产能,所以“产能说”仍然有一定道理。而在能力方面,别的不说,就发动机方面涡扇10的改进仍然与俄罗斯AL31改进型号有差距,矢量推力的实际使用也是我们以前没有的,这个能力并不是601的能力如何,而是航空工业整体的能力如何。SU-35的引进对我们还是有意义的,但意义到底多大,则要看站在什么角度来看了:从军方来看,SU-35如果能够兼容国内体系和武器,其本身的机动性和多功能性对短期内提高军队作战能力还是很有帮助的,SU-35源自SU-27改进,国内维修体系也能够支持,只要是采购价格不是天价,交付速度足够快,采购过来还是值得的;对于航空工业而言,SU-35的矢量推力对于我们矢量推力研究起步较晚仍然有参考意义,而在制造方面,继续扩大三代机的产能显然继续生产的时间不会太长,如果SU-35能够弥补作战能力空缺,就可以将生产能力转到四代机的相关配套上,把目标瞄准下一代飞机,估计也是航空工业所期望的。所以SU-35能不能来华,关键点有三:第一是时间,如果时间拖得太长,国内重型机的生产能够赶上了,那么SU-35来华就没有必要;第二是能否兼顾国内体系和武器装备,毕竟目前国内虽然体系不如美国完善,但毕竟也不是依靠战斗机单打独斗,不能融入作战体系的SU-35对于整体作战能力起不到1+1>2的作用,这对我们意义就会大大降低;第三就是价格,毕竟我们不是凯子,投入产出比也要适合。
    在讨论重型战斗机时就会牵扯到J-20,从而牵扯到611,进而牵扯到所谓南北研制能力的问题,在这方面也谈谈个人看法。
611在战斗机上的研制和601算是走了不同的路,611在J-10之前主要研制的机型是J-9,后来把J-7从132厂的拿过来,611真正研制能力快速发展是从J-10起步,而J-10本身则是在J-9研究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另外也引进了以色列等国的技术。SU-27的引进冲击了J-10的研制(曾经传说有让J-10下马的说法),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SU-27引进也缓解了J-10的进度压力,毕竟有SU-27可以顶一顶,这让J-10可以做到更完善,包括军迷津津乐道的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的应用。J-10的研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更为关键的是培养了人才,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杨伟。在J-10研制取得成功的情况下,锻炼出来的人才开始在FC-1的研制上体现出威力,短短几年时间做到客户满意,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到后来就是耳熟能详的J-20赢得竞标,“银河战舰”一飞冲天让军迷情绪高涨,一时间不少军迷认为是赶俄超美,当然也不乏一些军迷仍然白裤衩高举。那么611研制能力到底怎样?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矛盾的地方,譬如J-20看上去如此先进,但是为何J-10B却耗费了如此长的时间?其实还是应该站在航空工业(不只是航空工业公司领域范畴)总体上来看,J-10B的机体研制是611的事,但611并不研制很多配套设备,尤其是雷达这种重要的电子设备,这个要依赖于配套行业进展,J-10B的研制的短板个人认为并不在611身上,J-10B更多是配套设备研制进展慢影响了进度。军迷所看到的看似四代机进展快而三代机改进慢的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我们航空工业的发展相当国外并不均衡,一些一直重视的传统领域(主机所)进展较快,而一些长期以来欠账的原材料、发动机、机载设备等方面进展缓慢,所以我们会看到主机所可以比较快的推出四代机(611和601都有),但真正要发挥出作战能力却显得有点慢,J-11B、J-10B的研制都历经一些波折。611所的研制能力通过J-20的研制再次经过了锻炼,611本身也承担了一些无人机、空天飞机的项目,但这是不是说中国就只需要611而不需要601就可以了?显然无论是军方还是中航工业都不是这么看待的,舰载机上601的成功经验显然是611所不具备的,而601在J-11的国产化和对配套的材料、机载设备、发动机方面的推进作用是为整个航空工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四代机也不只是就J-20就一定足够了,一款配套的中四仍然是有需要的,601和611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在战斗机领域的左膀右臂,两者有竞争,更多是共同为促进航空工业发展一同努力,两所更多是合作而不是一些军迷把两者对立起来。
    简单总结一下:
    J-11系列引进让我们航空工业从六十年代的起点开始追赶,中间巨大的差距自然要经历磨难,尤其是外观看不到的很多原材料、航空电子、机载设备、发动机内在的可靠性等东西,如果没有J-11的国产化,这些方面的发展缺少依托,进展就会更慢,601在国产化J-11上是有功劳的,不能只看外观就扣“山寨”的帽子,尤其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李登辉上台后到现在为止军方一直要为打仗做准备,战斗力紧缺也让军方以尽快拿到飞机为主要考虑点,飞机研制中的尽快拿到飞机和航空工业各方面的短板纠缠在一起,让军迷看到很多矛盾的信息,而这些矛盾的信息不同的解读,让一些军迷过于乐观或者悲观。个人曾经也非常乐观认为我们会很快进入四代机时代而减少三代机的产量,目前看来三代机还得持续不短的时间,国内航空工业仍然与美国有不小的差距,也没有到俯视俄罗斯的程度,典型的追赶过程中出现的先进与落后共存的现象让我们仍然有必要采取拿来主义(譬如引进SU-35),同时我们也不要因为采用拿来主义就此对主机所诟病。
    最后还是说说J-11D和SU-35的比较,估计很多军迷关心这个而前面没有谈到。J-11D目前尚不知是军方明确提出还是601和112采取类似西飞推出H-6K的方式推出的,但无论是那种原因推出,都可以看到J-11D算是在J-16基础上采取了短平快的方式来推进的一款面向空优的机型,算是基于国内目前能够拿到的最好的东西集成的东西,其作战能力必然比J-11B有进步,但是和SU-35相比应该是各有所长,因为国内发动机短板明显,材料上也没有到鄙视俄罗斯的程度,但机载设备和武器系统方面进展在某些领域超过俄罗斯,所以可以认为是总体上与SU-35有差距,但一些方面要超过SU-35。
     一直以来我对引进的SU-27及其发展系列都不是很关注,因为毕竟是引进的飞机。另外我甚至对三代机都不太关注,因为我一直觉得我们的三代机大规模服役偏晚,已经是美国三代机要大批量退役了,我们的四代机也都出现了,再继续大量生产和装备三代机,有点感觉不值得,而且一直期望早日投产四代机来替代三代机和不少的二代机。但是当SU-35引进持续不断的讨论,J-16、J-11D、J-10B/C、飞豹B、轰六K等的热议,让我意识到自己以前的看法有点偏乐观,这几天把三代机的方面的东西再次了解后发现,我们航空工业和空中力量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任重而道远,下面就谈谈这些天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众所周知,SU-27是1992年到国内,而1996年开始引进生产SU-27,到1998年国内组装的SU-27首飞,2年这个时间从准备到将飞机送上天,应该说也是相当快的节奏。后来就是J-11系列的国产化,包括使用太行发动机,改用国内材料、航空电子设备、雷达、国产武器等等,在2003年让J-11B首飞,但是发动机的长期欠账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弥补的,太行在“定型”后相当长时间不够稳定,出现各种问题,大量的飞机在机场不能交付,有的交付的飞机不敢做大幅度机动,这些都对部队快速换装带来的困扰。而在J-10方面,一直以来J-10没有传出像J-11和太行这样或者那样不给力的消息,而早期传出J-10空战打靶成绩很好的说法,从而有很多人开始诟病601和112厂,再到后来不少军迷开始给研究所和生产厂扣帽子,甚至说出SU-35引进后是要让北边继续山寨这样的话。而如果我们把整个研制过程拉出并结合国内军事斗争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来看,发现事情并不像想象那么简单:
   我们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仍然是军队所谓要忍耐时期,投入不足,国内航空工业发展速度相当慢,正好苏联解体让我们又机会获得SU-27,但那个时候的SU-27对于我们是很先进的东西,而且引进SU-27并不是单单一些飞机那么简单,引进SU-27的同时还引进了配套的航空电子、原材料生产、导弹武器等装备,而拥有这些实物对我们国内航空各方面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而我们那个时候航空工业所能够研制和生产的仍然是尚存在问题的二代机(无论是J-7还是J-8都是如此),那个时候我们真正的起点,相当于美苏、欧洲等国的六十年代甚至更早。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急需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引进SU-27生产线是一方面,同时还包括J-10上面与国外合作,这些拿来主义在当年是是非常合适的,而且这些拿来主义也极大的让我们在短期内缩小了与国外水平的差距,可以说当年的决策还是不错的。
   我们虽然在引进国外技术并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到,引进时的SU-27本身和西方当时的技术水平就有了差距,而J-10即便是引进了国外东西,与西方国家同期的材料、航电、武器等也有差距,这些差距其实也都能被军队和航空工业人员看到,国内仍然还在追赶,在这方面,J-11B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国内发动机、国产材料、国产航电等都是在J-11B上得到使用并逐渐成熟的,而在这方面很多时候容易被军迷们所忽视,因为大多数军迷比较关注的是外观能够直接看到的气动外形等东西,内在的这些东西本身也不容易从外观来发现,这让一些军迷有点低估了J-11B这个平台对于国内航空工业发展的各方面带动作用。
   J-11B研制时正值陈水扁在台上,可以说那个时候国内军队真的要准备台海一战,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做好准备是应该的,所以在那个时候一方面国产化J-11B,另一方面引进SU-30MKK,同时国内飞豹继续采购,也采购了二代的J-7和J-8II,由此可见当年军队面临的压力,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一些资料上了解J-11B因为时间要求紧的缘故没有采用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这也从侧面可以看到军队当时的想法,就是尽快拿到更多能够用于打仗的飞机,在这种压力下不容慢工出细活,J-11B上本身大量采用太行发动机、国内材料、航电、国产武器等已经有很多工作要做,一些改结构、换电传等在当时的优先级就会靠后,所以军迷去诟病J-11B就是山寨而没有创新实际上是偏颇的,材料的使用、航电的使用、发动机与飞机的配合、武器和飞机的集成等很多工作都要进行,这些内在的集成工作可不是简单的往飞机上一装就了事,军迷们如果有开车经验的话也知道汽车还有调教等问题,而汽车远比重型战斗机要简单得多,重型战斗机必然也有大量的集成工作,这些内在的东西是绝大多数军迷没有接触过的,很多军迷也都或多或少忽视或者意识不到这些东西。相对而言J-11BS的进度压力没有那么大,J-11BS就开始使用数字电传操纵系统。
   J-11B出现后曾经让国内一些军迷有些乐观,而这种乐观情绪更多的是从一些给军事科普杂志写文章的资深军迷传开的,而现在却有一些军迷认为是601或者112宣传的,说实话认为是宣传的军迷真的是对军队装备研究和采购了解太少,战斗机这种非常特殊的“商品”,采购方只有军队,如果真的站在销售角度去考虑如何卖飞机,肯定不会到论坛上、科普杂志上去卖飞机,一定是到军队直接去卖。而真正的军队采购还不是常见的民用消费品有专门的销售去见客户,而是军队本身对未来做出规划,然后招标采购。实际上在J-11上军队并没有多少可选择的余地,毕竟只有601和112有研究和生产,而航空工业也没有多少可选择的余地,军队要啥就研究啥,不能节外生枝不去满足军队要打仗的要求。了解这个以后只能说部分军迷对当年航空工业实力估计有些乐观,而且这个乐观更多是对太行发动机的完善上的乐观,J-11B在太行发动机的问题逐步解决后开始形成战斗力,虽然没有达到J-11B一开始出现时候的那样乐观,但也不是后来被一些军迷贬低的那样一无是处。
   J-11B还在被发动机问题困扰时,海军航母改装已经开始,配套的舰载机研制也要开始,601自J-11开始引进生产线以来并没有真正闲着,型号研制要求基本是一个接着一个:J-11国产化、J-11B研制、J-11BS研制、J-15研制、J-15S研制、J-16研制,J-11D研制,中间还夹杂着鹘鹰、利剑、J-8II的一些改进等工作,不少军迷认为这些都是基于SU-27系列的改进之类的东西,但是不要忘了,即便是苏霍伊本身是SU-27的研制者,在发展出类似型号时也耗费了不少的时间,这些东西可真不是仅仅所谓“山寨”就如何如何的,要注意到后面大量的其它工作。
   601之所以在2007年竞标四代机失败后仍然工作还如此饱满,真正的原因还在于我们又很多短板要弥补,J-15是舰载机自不必说,要解决有和无的问题,J-16研制则折射出国内对地攻击能力已经是早期SU-30MKK所不能满足的,SU-30MKK目前有说法是把SU-24的一些设备拿到SU-27的双座版本上并加强了部分结构出来点,其攻击能力在引进时候某种程度上也是解决了部分有和无的问题,在对地、对海攻击上某种程度上还不如JH-7系列,这也就是JH-7系列为何在SU-30MKK等引进后还要继续采购的原因之一。另外如果从总体上看空中打击能力,我们和美、俄差距很远,我们轰炸机和这两家差距是天上地下的差距,就是战术飞机的攻击能力也与美国有很大差距(美国大量的F-16就有扔炸弹的能力,F-18多用途、F-111/F-15E等),而这个差距并不是靠JH-7那么好弥补的,因为三代机的SU-30MKK挂载能力显然更高,机动性更好,在使用上更为灵活,尤其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不要护航战斗机或者与同型护航战斗机同进同出,而JH-7则没有这样的灵活性,这也就是为何J-16还会出现,而是装备部还给了一个新的编号。J-16的出现时数字电传、航电、国产材料、武器装备等都有了长足发展,而J-16本身要弥补SU-30MKK使用国产武器不够多和JH-7机动性一般的作战能力缺口,所以J-16在结构上一定是和J-11BS是有不同的,至少要加强结构能够挂载更多设备。
   J-16的出现可以说是符合一定预期,J-11D的出现则让人感到多少有点超乎预期,因为J-11D是单座明显具有空优特征,而J-11D目前出来的01架其首飞时间要晚于J-20,而且J-20已经有6架在试飞,是否可以说J-11D服役时间会不会太晚了没有必要了?但仔细想想国内研制大型装备仍然是军队主导,在601好112并没有等米下锅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是军队提出要求研制这个型号,一些军迷所说的“沈飞祸害J-11,要把编号用到Z”之类的话,可以说对国内军事装备采购体系了解不多,研制什么和给什么编号装备部的决策权远比中航工业的一个研究所要大得多。如果J-11D是军队推动,那么J-11D的空优特征反过来说明空军对周边作战环境的判断,即还需要继续增加空战能力,而这个空战能力也不能全靠J-20在短期内来弥补。其实我们回顾J-11B国产化以来的路,可以说研制一款重四,其真正形成战斗力仍然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在这之前还是需要重型三代机来保护领空。当然也不排除J-11D真有可能是601和112自己推出的东西,譬如H-6K就可以算是西飞自己推出的东西但正好符合军队的要求被大量采购,如果真的601和112推出的J-11D,反过来我们应该对601和112给予褒奖,毕竟在国内还没有矢量发动机推力下依据国内各方面配套的能力推出一款战斗力提升的重型战斗机供军队选择,实在没有必要再去诟病。
   根据目前模糊的J-11D的照片,结合目前有说法是用了四代机航电、机翼下增加了内侧挂架,这些都说明结构上的变化,这些变化让J-11D变成一个多功能战斗机,空战能力得以提升,对地攻击能力也会不错,有点像SU-35对俄罗斯空军的作用。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SU-35引进的事情,引进SU-35到底是601能力不够、还是产能不够?个看法是要具体分析,因为这个事情实际上涉及到航空工业的总体实力:就J-11B曾经出现大量因缺少发动机未交付情况来看,可见单纯的扩大沈飞的产能并不能解决问题,配套的很多设备是112厂以外的公司生产,需要提高112厂以外其他配套设备厂的产能,这个显然涉及的范围更广,是整个航空工业的大基础决定了真正的产能,所以“产能说”仍然有一定道理。而在能力方面,别的不说,就发动机方面涡扇10的改进仍然与俄罗斯AL31改进型号有差距,矢量推力的实际使用也是我们以前没有的,这个能力并不是601的能力如何,而是航空工业整体的能力如何。SU-35的引进对我们还是有意义的,但意义到底多大,则要看站在什么角度来看了:从军方来看,SU-35如果能够兼容国内体系和武器,其本身的机动性和多功能性对短期内提高军队作战能力还是很有帮助的,SU-35源自SU-27改进,国内维修体系也能够支持,只要是采购价格不是天价,交付速度足够快,采购过来还是值得的;对于航空工业而言,SU-35的矢量推力对于我们矢量推力研究起步较晚仍然有参考意义,而在制造方面,继续扩大三代机的产能显然继续生产的时间不会太长,如果SU-35能够弥补作战能力空缺,就可以将生产能力转到四代机的相关配套上,把目标瞄准下一代飞机,估计也是航空工业所期望的。所以SU-35能不能来华,关键点有三:第一是时间,如果时间拖得太长,国内重型机的生产能够赶上了,那么SU-35来华就没有必要;第二是能否兼顾国内体系和武器装备,毕竟目前国内虽然体系不如美国完善,但毕竟也不是依靠战斗机单打独斗,不能融入作战体系的SU-35对于整体作战能力起不到1+1>2的作用,这对我们意义就会大大降低;第三就是价格,毕竟我们不是凯子,投入产出比也要适合。
    在讨论重型战斗机时就会牵扯到J-20,从而牵扯到611,进而牵扯到所谓南北研制能力的问题,在这方面也谈谈个人看法。
611在战斗机上的研制和601算是走了不同的路,611在J-10之前主要研制的机型是J-9,后来把J-7从132厂的拿过来,611真正研制能力快速发展是从J-10起步,而J-10本身则是在J-9研究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另外也引进了以色列等国的技术。SU-27的引进冲击了J-10的研制(曾经传说有让J-10下马的说法),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SU-27引进也缓解了J-10的进度压力,毕竟有SU-27可以顶一顶,这让J-10可以做到更完善,包括军迷津津乐道的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的应用。J-10的研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更为关键的是培养了人才,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杨伟。在J-10研制取得成功的情况下,锻炼出来的人才开始在FC-1的研制上体现出威力,短短几年时间做到客户满意,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到后来就是耳熟能详的J-20赢得竞标,“银河战舰”一飞冲天让军迷情绪高涨,一时间不少军迷认为是赶俄超美,当然也不乏一些军迷仍然白裤衩高举。那么611研制能力到底怎样?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矛盾的地方,譬如J-20看上去如此先进,但是为何J-10B却耗费了如此长的时间?其实还是应该站在航空工业(不只是航空工业公司领域范畴)总体上来看,J-10B的机体研制是611的事,但611并不研制很多配套设备,尤其是雷达这种重要的电子设备,这个要依赖于配套行业进展,J-10B的研制的短板个人认为并不在611身上,J-10B更多是配套设备研制进展慢影响了进度。军迷所看到的看似四代机进展快而三代机改进慢的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我们航空工业的发展相当国外并不均衡,一些一直重视的传统领域(主机所)进展较快,而一些长期以来欠账的原材料、发动机、机载设备等方面进展缓慢,所以我们会看到主机所可以比较快的推出四代机(611和601都有),但真正要发挥出作战能力却显得有点慢,J-11B、J-10B的研制都历经一些波折。611所的研制能力通过J-20的研制再次经过了锻炼,611本身也承担了一些无人机、空天飞机的项目,但这是不是说中国就只需要611而不需要601就可以了?显然无论是军方还是中航工业都不是这么看待的,舰载机上601的成功经验显然是611所不具备的,而601在J-11的国产化和对配套的材料、机载设备、发动机方面的推进作用是为整个航空工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四代机也不只是就J-20就一定足够了,一款配套的中四仍然是有需要的,601和611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在战斗机领域的左膀右臂,两者有竞争,更多是共同为促进航空工业发展一同努力,两所更多是合作而不是一些军迷把两者对立起来。
    简单总结一下:
    J-11系列引进让我们航空工业从六十年代的起点开始追赶,中间巨大的差距自然要经历磨难,尤其是外观看不到的很多原材料、航空电子、机载设备、发动机内在的可靠性等东西,如果没有J-11的国产化,这些方面的发展缺少依托,进展就会更慢,601在国产化J-11上是有功劳的,不能只看外观就扣“山寨”的帽子,尤其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李登辉上台后到现在为止军方一直要为打仗做准备,战斗力紧缺也让军方以尽快拿到飞机为主要考虑点,飞机研制中的尽快拿到飞机和航空工业各方面的短板纠缠在一起,让军迷看到很多矛盾的信息,而这些矛盾的信息不同的解读,让一些军迷过于乐观或者悲观。个人曾经也非常乐观认为我们会很快进入四代机时代而减少三代机的产量,目前看来三代机还得持续不短的时间,国内航空工业仍然与美国有不小的差距,也没有到俯视俄罗斯的程度,典型的追赶过程中出现的先进与落后共存的现象让我们仍然有必要采取拿来主义(譬如引进SU-35),同时我们也不要因为采用拿来主义就此对主机所诟病。
    最后还是说说J-11D和SU-35的比较,估计很多军迷关心这个而前面没有谈到。J-11D目前尚不知是军方明确提出还是601和112采取类似西飞推出H-6K的方式推出的,但无论是那种原因推出,都可以看到J-11D算是在J-16基础上采取了短平快的方式来推进的一款面向空优的机型,算是基于国内目前能够拿到的最好的东西集成的东西,其作战能力必然比J-11B有进步,但是和SU-35相比应该是各有所长,因为国内发动机短板明显,材料上也没有到鄙视俄罗斯的程度,但机载设备和武器系统方面进展在某些领域超过俄罗斯,所以可以认为是总体上与SU-35有差距,但一些方面要超过SU-35。
苏35是多用途,11D是空优
太长不看,11D要是不换大推力发动机,决定以后不关注它,继续关注我们的女棍子
首飞确实没用14吨版本
苏35是多用途,11D是空优
11D应该也有一定多用途能力,但有多大不好说,要继续观察。
11D应该也有一定多用途能力,但有多大不好说,要继续观察。
得看有多少重挂点,内油有没有增加,能不能挂副油箱
一直有人说11D是歼16的单座版。歼16技术很先进?净鬼扯,11D是目前国产侧卫技术水平最高也是最重要的一款,是夺取制空权四代重型战机的有效补充!


十年内主流仍然是三代半,这是一种必然
10C和11D也未必是型号的终点,未来的新改型仍有可能出现

十年内主流仍然是三代半,这是一种必然
10C和11D也未必是型号的终点,未来的新改型仍有可能出现
得看有多少重挂点,内油有没有增加,能不能挂副油箱
11D重挂点是挂Pl21滴
得看有多少重挂点,内油有没有增加,能不能挂副油箱
有加油管,带不带副油箱不是决定性因素。
是啊,某国航空工业和某所在三代机技术上处处有短板,但在四代机技术上却很先进,恕我脑浊,理解不能
11D重挂点是挂Pl21滴
那是空空弹好吧,我说的是远程对地反舰弹
是啊,某国航空工业和某所在三代机技术上处处有短板,但在四代机技术上却很先进,恕我脑浊,理解不能
不明所以,能说的更明确一些么?

02061110 发表于 2015-5-7 10:58
那是空空弹好吧,我说的是远程对地反舰弹


呵呵,这种超远程空空导弹都有600Kg,一般挂点还真挂不了。我意思歼11D即使有重挂点也不是为了多用途。
02061110 发表于 2015-5-7 10:58
那是空空弹好吧,我说的是远程对地反舰弹


呵呵,这种超远程空空导弹都有600Kg,一般挂点还真挂不了。我意思歼11D即使有重挂点也不是为了多用途。
有加油管,带不带副油箱不是决定性因素。
加油管要是万金油,美国为啥搞保形呢,还嫌副油箱不够呢
从11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到和老牌航空强国的差距,虽然进步了不少,但是木桶理论仍是迈步过去的槛
加油管要是万金油,美国为啥搞保形呢,还嫌副油箱不够呢
SU27系列本身内油大,相当于挂了副油箱。
如果一定要挂副油箱,从技术上来说问题不大,J15要实现伙伴加油,就要要挂副油箱,把J15的副油箱挂载能力移植过来就可以了。
写的非常好!有自己的见解
02061110 发表于 2015-5-7 10:47
得看有多少重挂点,内油有没有增加,能不能挂副油箱
苏30因为采用双座,航程只有3000km,歼11D如果大体沿用苏27的内部结构,那么内油还是9.5吨,考虑到增重影响,航程虽比3600km短,但肯定还是比苏30、歼16远的,再加上能空中加油,航程问题一直不是苏系的短板。
多用途能力现在可能依旧不强,因为11D定位依旧是制空战斗机,能不能在歼20批产后进一步拓展多用途能力,的确是需要看结构、挂点外加雷达航电升级了,个人认为问题不大,重挂架即便不能像苏35那样带1.5吨制导炸弹,能带1吨弹药也足够用了,因为兔子很少有重量超过1吨的弹药。这样翼下4个+机腹1个+进气道下2个挂架可以携带KD-88、YJ-91、500-1000kg制导炸弹之类的武器,多用途能力已然非常强大~
苏30因为采用双座,航程只有3000km,歼11D如果大体沿用苏27的内部结构,那么内油还是9.5吨,考虑到增重影 ...

都忘了,重超过半吨,发射重量超过1吨的Pl21了。这货歼20能内挂?深不知这货为谁研制的
苏30因为采用双座,航程只有3000km,歼11D如果大体沿用苏27的内部结构,那么内油还是9.5吨,考虑到增重影 ...
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是很重的,估计有两吨,苏35挂的两千升的副油箱的重量就接近两吨了


11D不是什么超预期的东西,很正常的产品升级而已,只是可能有些人期望太高了,炒得太过了,梦得太远了。。。PS,当年很多人对11B的期待、梦想,可以回头看一看。。。

国内电子信息产业进步极快,11B的航电明显落后了,航电升级换代,再正常不过了,个人认为,总体来说,11D只是沾了国内电子行业高速进步的光而已,但是,机体基本还是11B,或者说是当年引进的苏27基本型,与苏35,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

PS,前几天有贴子分析,11D不会是最终型,怎么可能是最终型呢?国内电子信息产业仍然在进步中,11D将来当然还要升级,从编号看,也才到D而已啊。。。

至于16嘛,个人一直认为,是从11BS上发展而来的,与苏30没有多大的关系,(虽然我以前也一直希望能够山一个苏30出来。。。)结构方面,相比11BS,当然会有一点变化,但不会太大,主要是航电换代了,国内电子信息产业高速进步嘛。。。

苏35,个人一直相信,会进口的,11D、16都取代不了苏35,而且,进口了苏35,还可以参考下,再小改下11D、16,我们耐心等吧。。。


11D不是什么超预期的东西,很正常的产品升级而已,只是可能有些人期望太高了,炒得太过了,梦得太远了。。。PS,当年很多人对11B的期待、梦想,可以回头看一看。。。

国内电子信息产业进步极快,11B的航电明显落后了,航电升级换代,再正常不过了,个人认为,总体来说,11D只是沾了国内电子行业高速进步的光而已,但是,机体基本还是11B,或者说是当年引进的苏27基本型,与苏35,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

PS,前几天有贴子分析,11D不会是最终型,怎么可能是最终型呢?国内电子信息产业仍然在进步中,11D将来当然还要升级,从编号看,也才到D而已啊。。。

至于16嘛,个人一直认为,是从11BS上发展而来的,与苏30没有多大的关系,(虽然我以前也一直希望能够山一个苏30出来。。。)结构方面,相比11BS,当然会有一点变化,但不会太大,主要是航电换代了,国内电子信息产业高速进步嘛。。。

苏35,个人一直相信,会进口的,11D、16都取代不了苏35,而且,进口了苏35,还可以参考下,再小改下11D、16,我们耐心等吧。。。
TSQ 发表于 2015-5-7 10:46
11D应该也有一定多用途能力,但有多大不好说,要继续观察。
11D大战苏35,那就看看歼击机20大战T50了。哈哈
thomas1987 发表于 2015-5-6 16:56
是啊,某国航空工业和某所在三代机技术上处处有短板,但在四代机技术上却很先进,恕我脑浊,理解不能
三代机技术的短板主要在动力,三代机等好用的国产动力都要等哭了,但是四代机的动力研发和四代机机体研发基本是同步的,所以至少现在看来动力还没到拖后腿的程度。当然以后大家会发现四代动力WS-15和三代动力WS-10改几乎前后脚达到稳定批产状态,也不是一件怪事。这是国内技术板块发展不均衡带来的。有什么理解不能的?
TSQ 发表于 2015-5-7 10:58
不明所以,能说的更明确一些么?
11D大战苏35,那就看看歼击机20大战T50了。哈哈
德玛西亚歼16 发表于 2015-5-7 11:13
都忘了,重超过半吨,发射重量超过1吨的Pl21了。这货歼20能内挂?深不知这货为谁研制的
只知道有个冲压的PL-21,不知道它的具体数据,不评论。。。
都忘了,重超过半吨,发射重量超过1吨的Pl21了。这货歼20能内挂?深不知这货为谁研制的
太长了,内弹舱放不下
只知道有个冲压的PL-21,不知道它的具体数据,不评论。。。
只知道这货发射重量特别大,歼10 带不了,一般挂点都无法发射
三代机技术的短板主要在动力,三代机等好用的国产动力都要等哭了,但是四代机的动力研发和四代机机体研发 ...
15已经严重拖后腿了,否则干嘛搞A状态
02061110 发表于 2015-5-7 11:15
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是很重的,估计有两吨,苏35挂的两千升的副油箱的重量就接近两吨了
11D挂YJ-12?母豹子、歼16干嘛去了?不是非要能挂YJ-12才是多用途战机,美帝战斗机只有F-15E能带2.3吨的GBU-28,那上千架F-16、虫子/超虫就都不是多用途战机了吗?
对于 亲生的 和 蜡像,j11d想要的在su35身上  苏35想要的在j11d身上,干脆毛子 兔子 针对 侧位来个共享吧  大家彼此交换一下想要的  就ok了
11D挂YJ-12?母豹子、歼16干嘛去了?不是非要能挂YJ-12才是多用途战机,美帝战斗机只有F-15E能带2.3吨的G ...
石榴是双座,航程和机动性都大大不如单座的
11D挂YJ-12?母豹子、歼16干嘛去了?不是非要能挂YJ-12才是多用途战机,美帝战斗机只有F-15E能带2.3吨的G ...
11D中间挂架应该可以挂一个
对于11D这样的双发重型机,还改了挂架,多用途能力肯定不会差的
02061110 发表于 2015-5-7 11:26
石榴是双座,航程和机动性都大大不如单座的
机动再好的飞机挂上4-6吨的外挂也笨的和牛一样了,不用指望11D挂着YJ-12再去狗斗,航程歼16短不到500km,作战半径会近200km左右,但可以空中加油,加上YJ-12本身300km左右的射程,至少1500km内的目标都能打击,这个纵深已经足够用了吧?你还想打多远的目标?
机动再好的飞机挂上4-6吨的外挂也笨的和牛一样了,不用指望11D挂着YJ-12再去狗斗,航程歼16短不到500km, ...
苏35为何增加挂副油箱呢,苏35的内油航程比苏27还多呢
德玛西亚歼16 发表于 2015-5-7 11:18
只知道这货发射重量特别大,歼10 带不了,一般挂点都无法发射
装不进歼20弹仓的PL-21俺认为毫无存在价值,虽然我们发动机、燃料技术较差,但AIM-120D、流星都是3.6米多长度、不到200kg的重量就实现了150km以上的射程,你说PL-21重半吨,是要射程400km打预警机吗?战斗机用的下一代中距弹又是什么?
歼20弹仓据网友测量长4.3-4.5米左右,PL-21完全可以把弹长限制在4米,重量限制在300kg,实现150-200km射程。
J11D要是对参数也应找EA18G的平台去对,找什么SU35。方向错了,较哪门子劲。
02061110 发表于 2015-5-7 11:39
苏35为何增加挂副油箱呢,苏35的内油航程比苏27还多呢
不太清楚,俺瞎说一下:
毛子主要威胁是狭小拥挤的欧洲和东面并不算远的美日,再就是北方可能来的美帝轰炸机,如果前线机场多的话作战半径1000km的战机足够用了,但是毛子自身国土面积太广阔,尤其西伯利亚地区地广人稀,外加国力大不如苏联,不可能支持众多机场、战机部署,因此只能在重点地区建设空军基地,而要让这些散在的基地覆盖尽量全面的国土并向国境外延伸,就需要大航程支持,你看现在毛子的主力战机是制空苏35、对面苏34、截击米格31,米格29基本放弃了,航程最近的都是苏30SM级别了,全都是又大又重航程又远的飞机。。。
而兔子在东南沿海基地众多,美帝第一岛链部署离大陆距离太近,苏系、飞豹都能轻松覆盖,甚至能延伸到4V以东500km左右的海域。另外别忘了距离越远感知、支援能力越差,毛子可以在西伯利亚本土上空作战,我们的经济区都在东南沿海,可损失不起,往外打的话距离太远能力会跟不上的,现在能控制1500km内的海空就已经烧高香了~
你不如从未来空军的构成去思考------------

部分四代机+反隐形能力的三代机升级版+战轰+中轰+大轰隐轰+辅助机种、特种机等

从这个角度去想的话,提升空优能力尤其是反隐形能力,是升级的必然趋势
你不如从未来空军的构成去思考------------

部分四代机+反隐形能力的三代机升级版+战轰+中轰+大轰隐轰+ ...
三代半怎么可能具有反隐身能力?对方早早发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