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亚投行热潮背后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6:28:36
专论:亚投行热潮背后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5-04-05


  中评社北京4月5日电(作者 王裕庆、姚锦祥、王东阳)截至4月1日,共有52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或者意向表态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倘若实施得当,亚投行完全可以成为中国走向复兴的里程碑,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产业贸易链、金融链、安全链、民生链等链条的建立和融合提供核心服务。借此中国也可以更加明确地回答,中国能向世界提供什么,中国的发展如何转化为世界的繁荣?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充分预估未来的困难、风险和挑战。能否处理好这些风险,关系到亚投行未来的的开发潜力、可行开发方式和重点发展方向。

  一、亚投行扩容带来的利益分配和目标实现分析

  亚投行的创立之初,“朋友圈”不断扩大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其未来的发展取决于能否建立一套有效的治理结构,能否扩大本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否为“股东”带来良好回报。因此现存的疑问是,随着亚投行参与国的逐渐增多,如果才能达到成员国之间投资基金分配均衡,如何使利益分配不偏离参与国的共同目标。

  早期宣布加入亚投行的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等国,它们既是亚投行的股东同时也是未来潜在的贷款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对公路、港口、能源、电信、铁路等领域基建投资有着旺盛的需求。英国对核电、通信、铁路升级具有一定需求,其他国家也各有不同需求。与世界银行、亚银相比,亚投行资金规模较小,面对如此庞大需求,如何合理的分配资金是各国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然而,域外国家参与亚投行的目标和意图更加多元化。目前欧洲国家围绕亚投行董事会席位分配、欧洲分部驻地已经展开了激烈竞争。传统的金融强国英国、瑞士、卢森堡等国,希望通过加入亚投行巩固其在全球金融中的地位,同时推动现有金融体系的改革。传统的制造业强国德国希望增加在亚太的话语权,扩大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http://www.crntt.com/doc/1036/9/5/2/103695225.html?coluid=1&kindid=0&docid=103695225&mdate=0405004014

专论:亚投行热潮背后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http://www.CRNTT.com   2015-04-05

  中评社北京4月5日电(作者 王裕庆、姚锦祥、王东阳)截至4月1日,共有52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或者意向表态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倘若实施得当,亚投行完全可以成为中国走向复兴的里程碑,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产业贸易链、金融链、安全链、民生链等链条的建立和融合提供核心服务。借此中国也可以更加明确地回答,中国能向世界提供什么,中国的发展如何转化为世界的繁荣?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充分预估未来的困难、风险和挑战。能否处理好这些风险,关系到亚投行未来的的开发潜力、可行开发方式和重点发展方向。

  一、亚投行扩容带来的利益分配和目标实现分析

  亚投行的创立之初,“朋友圈”不断扩大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其未来的发展取决于能否建立一套有效的治理结构,能否扩大本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否为“股东”带来良好回报。因此现存的疑问是,随着亚投行参与国的逐渐增多,如果才能达到成员国之间投资基金分配均衡,如何使利益分配不偏离参与国的共同目标。

  早期宣布加入亚投行的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等国,它们既是亚投行的股东同时也是未来潜在的贷款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对公路、港口、能源、电信、铁路等领域基建投资有着旺盛的需求。英国对核电、通信、铁路升级具有一定需求,其他国家也各有不同需求。与世界银行、亚银相比,亚投行资金规模较小,面对如此庞大需求,如何合理的分配资金是各国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然而,域外国家参与亚投行的目标和意图更加多元化。目前欧洲国家围绕亚投行董事会席位分配、欧洲分部驻地已经展开了激烈竞争。传统的金融强国英国、瑞士、卢森堡等国,希望通过加入亚投行巩固其在全球金融中的地位,同时推动现有金融体系的改革。传统的制造业强国德国希望增加在亚太的话语权,扩大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http://www.crntt.com/doc/1036/9/5/2/103695225.html?coluid=1&kindid=0&docid=103695225&mdate=0405004014
 而众多中东石油富国希望以此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其金融资产,亚洲巨大的基建需求无疑对它们极具吸引力。而澳大利亚、巴西等资源类国家,更多关注亚洲基建对矿产资源和能源等上游资源品的需求。

  而今后围绕亚投行的规章建设、治理结构、决策体制等问题,各国势必将展开更加激烈的博弈。这一系列诉求能否在亚投行中完美对接,考验着中国的决心和协调能力。
  
  二、地缘政治博弈分析

  在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抵消背后的地缘政治因素。不久前斯里兰卡政府决定暂停中国投资科伦坡港城项目的事件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印度对中国加强在南亚的存在一直保有警惕态度,而印度和斯里兰卡恰好都是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南亚地区安全形势还涉及到复杂的族群、宗教冲突,以及地区主导权的争夺问题。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中国与俄罗斯处理在中亚的关系。中俄关系虽然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进入了某种蜜月期,但俄罗斯依然担心中国实力增长会对其在中亚的影响力有些削弱。当然,在东南亚、东北亚的地缘政治竞争也十分激烈,某些域外大国深度卷入造成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小觑。

  因此,在亚投行的基础上推进成员国的合作,需要各方致力于建立共同利益和目标基础胜的“合作型地缘政治”。尤其是地区大国之间树立“积极、合作”关系的榜样,从地区的整体利益出发来发展和平与合作的关系。
 三、中美博弈分析

  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赢得一片叫好,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传统的中美对抗思维,将亚投行视为中美之间的某种“秩序之争”和中国发挥“全球领导作用”的里程碑。这蕴含着一种风险,即对北美市场的轻视。

  亚投行和“一带一路”不应该天然将北美市场排除在外。然而美国近来频频对华示好,表示愿意通过现有的国际机构为亚投行提供建议和支持。因此以亚投行作为契机,中美完全可能实现有效的合作。中美实际上都担心被孤立于亚太地区的某种未来秩序中,而重要的解决办法就是实现在亚投行和TPP上的某种“换牌”,加强在亚投行和TPP上的合作和协调,并充分照顾对方的关切,寻求在亚太地区的合作与同舟共济。
  
  这种合作模式是一种理想的推演,在现实中仍在存在许多潜在风险。其一,美国会不会利用亚投行的发展倒逼亚银和世界银行改革,从而重新建立美国主导的金融游戏规则,进一步加强美国霸权的基础。其二,美国会否借亚投行来推动中国更大程度的开放,并释放出新的政治风险和社会问题。第三,美国会否用地区机制来绑住中国的手脚,迫使中国软化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的态度,从而做出不必要的妥协,以此限制中国国力的发展。
  
  因此,在亚投行的发展过程中,如何管控中美关系,使中美在各自的发展战略下和衷共济,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除非中国给予更大开放给美国华尔街与其他支撑美国政府的核心企业投资,否则两国对于TPP与亚投行的议题,仍然是“友谊已超,恋人未满”的状态。这需要我们创新思维,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容,而中美在亚投行合作的成功将为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增加更重的分量。
 四、“国际责任论”影响分析
  
  亚投行的这轮扩容体现了中国强大的号召力,无论国内媒体还是外媒,都表现出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乐观态度。它们不仅看好中国的经济前景,而且希望借助中国的经济力量分享更多利益。美国的众多盟友不顾劝阻加入亚投行,中国势必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以回应这种期待。而“国际责任论”的背后也蕴藏了某种风险,不排除许多国家可能会逐渐捧杀中国,用“责任大国”来绑住中国的手脚,鼓动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远远超过自身能力的作用,用“形式上的领导世界”消耗中国国力,并最终坠入“复兴陷阱”之中。
  
  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巨大的需求,只要中国愿意领头供应资金,达成协议并不难,但真正的难题在于回收投资并保证有利可图。亚投行中的众多西方国家,绝对不会放弃市场和利润原则。在亚投行的具体运作中,中国还有可能被卷入一种无底洞的投资,以及投资收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亚洲一系列的基建项目通常周期长、盈利慢,这就涉及到投资国家的政治风险,包括腐败、政府换届和政治衰败,如何确保这些项目不会半途而废,确保融资渠道的稳定和机构内部的良性竞争,也是亚投行将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总之,在亚投行的热潮背后,我们需要冷静地认识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与及其风险。 中国在筹建亚投行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国际机构方面还缺乏经验,需要从既有的成熟国际机制那里汲取经验,稳步推进各成员国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制度健全,从而更好地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作者王裕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博士生),姚锦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博士生),王东阳(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硕士生)
没看明白,是说来的这些国家都想投进100元贷走500元,多出来了的400元,中国来垫上?
shuazhi3 发表于 2015-4-5 12:05
没看明白,是说来的这些国家都想投进100元贷走500元,多出来了的400元,中国来垫上?
中欧有多余的资金,拿出来放贷,很正常
这文章的作者们显然没明白亚投行的主要作用。。。

而且提到的所谓一些“风险”也并不靠谱,比如第二段提到的斯里兰卡的投资项目,这恰恰是个反例。

斯里兰卡的项目投资者是中国,而如果假设是亚投行参与类似项目的话,那投资者就不再是中国,甚至都不是亚投行,而是斯里兰卡自身的政府。中国只是亚投行的投资者,亚投行也只是斯里兰卡项目的贷款方,都不是该项目的投资者。

这样的模式相比直接投资,恰恰是避免了所谓的地缘政治风险。




小伙伴扎堆加入亚投行,图的是什么?




由于国情不同,内政外交政策差异,各国加入亚投行的决策过程不尽相同,有些国家颇为顺利,有些国家则上演了“经贸系”和“外交系”之间的博弈,有过观望犹豫、纠结反覆……而对于不肯加入的美国和日本,“死扛”的背后又有哪些考量?

  各国“来投”逻辑:各取所需

  英国: 实用主义占上风,带头“吃螃蟹”

  对于英国成为首个公开宣称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国家,首相戴维·卡梅伦说,会有一些时候,英国选择不同于美国的路径,因为出于英国国家利益。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表示,英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要在类似亚投行的国际机构创建时体现“存在感”。分析人士认为,英国外交、对外经贸政策乃至国内经济发展方针一贯带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加入亚投行最终是为英国争取发展空间,维护国家利益。

  澳大利亚:“心路”坎坷,到底要不要跟美国翻脸

  围绕是否加入亚投行,澳大利亚内阁也一度上演“经贸系”与“外交系”的决策之争。从最初的断然“回绝”到最终的高调“入伙”,澳大利亚走过一段颇为复杂的“心路”。

  国库部长乔·霍基从经济角度考虑,认为加入亚投行能带动经济发展,对本国和亚太地区都有利;外交部长朱莉·毕晓普则从战略安全和地缘政治角度出发,受到美国强力游说,不愿意跟美国翻脸。两人一度争得面红耳赤。

  不过,澳大利亚政府权衡利弊后最终消除分歧,高调宣布加入亚投行。


 德法:“不希望车开了自己还留在站台上”

  德国加入亚投行之前,公开讨论虽然不多,决策圈内的“暗流涌动”却从未停止。来自执政联盟不同派别的德国外交部、财政部和经济与发展部各持立场,竞相争夺话语权。最终,总理默克尔决定让外交部和财政部主导决策制定。事实上,德国政商界人士多以欧洲视角看待加入亚投行,认定欧洲国家的动因是分享中国和亚洲的经济增长潜力。

  法国主流媒体《费加罗报》把围绕亚投行的博弈描述为一场“以金融为武器的影响力之战”。

  文章说,德法意等欧元区主要国家纷纷加入亚投行,是因为欧洲人把加入亚投行视为进入亚洲市场的新跳板。“他们不希望自己留在站台上,眼睁睁看着中国投资列车驶过。”

  韩国:政府纠结媒体抢跑 “乌龙”闹了好几次

  韩国政府3月26日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之后,韩国媒体终于松了口气。先前,韩国多家地方媒体连续两三次闹出乌龙,在政府还没宣布正式消息之前就提前“抢跑”。

  韩国之所以权衡良久,反覆纠结,主要原因是受到美国阻力,在最重要的安全盟友美国和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之间艰难寻求平衡。

  随着欧洲国家相继加入,美国也一改从前强硬言辞,软化立场。正是欧洲国家的“决然”和美国的“松口”让韩国承受的压力骤然减轻,最终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定。





(来源:武汉晚报)





http://www.crntt.com/doc/1036/9/ ... mp;mdate=0405092502
亚投行是在为未来的战争做铺垫(抢占政治道德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