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试训热潮背后的冰山 中国足球造成留洋怪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35:44
2006年10月31日15:41 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讯 随着吉祥兄弟、郑智(郑智新闻,郑智说吧)等人相继爆出将试训欧洲俱乐部的消息后,中国足球(中国足球新闻,中国足球说吧)在这个冬季又将迎来新一轮的留洋试训热潮。职业联赛到现在,中国球员到国外俱乐部试训和踢球的队员不下50位。 但经过近十年的时间,中国球员留洋已经从当初的辉煌跌落到现在的举步维艰,中国球员最早一批在欧洲踢球的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古广明、贾秀全、柳海光先后加盟了德乙和南斯拉夫联赛,并获得了国外球队的肯定。但严格意义上来讲,他们的出国效力类似于公派留学,和现在的留洋不具备可比性。不难发出疑问,为何如今中国球员留洋之路是如此艰难?

  联赛成冬季转会障碍

  按照欧洲俱乐部每个赛季转会的情况看,夏季则是大量招兵买马的时候,而进入到冬歇期的转会只是对球队局部人员的调整。恰恰与此相反的是 ,中国足球却选择了冬季进行大宗的人才流动交易。俗话说“赶得早不如赶的巧”,中国球员大量海外试训宣告失败,其中一个被忽视的因素皆在于此。由于欧洲联赛在此时,已经赛完一半,各队主教练买人都希望买来的是马上就能上场比赛的队员,而中国球员由于自身水平、语言、适应能力的问题,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进入角色。这一点,也成为最大的致命硬伤。

  利用欧洲联赛的冬季间歇期进行海外试训,吉祥兄弟并不是第一人,但在他们之前很少有中国球员在短暂的冬季间歇期的试训打动对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郑智。2004年郑智在帮助深圳队夺得联赛冠军后,即奔赴德甲柏林赫塔队进行试训,虽然他的表现打动了对方,但是赫塔队因为非欧盟球员的名额已满,实在无法为他提供一份新合同,郑智的留洋梦只能暂时搁浅。目前中国球员在海外留洋的人当中,也鲜有冬季转会期加盟的,孙继海(孙继海新闻,孙继海说吧)、李铁(李铁博客,李铁新闻,李铁说吧)、邵佳一(邵佳一新闻,邵佳一说吧)的例子就是典型。为何冬季试训的成功率如此低。这是因为对于一支球队而言,夏季准备期才是对一个赛季最有针对性的准备和引入球员,冬季转会期内除非要对球队做大调整,否则很难引进一位没有欧洲踢球经历的中国球员。

  试水者多为溺水死亡

  作为第一批登陆欧洲顶级联赛的球员,李金羽(李金羽新闻,李金羽说吧)和马明宇的遭遇最为典型。由于在土伦杯上的不俗表现,李金羽被法国南锡队相中,几乎没有经过什么波折,1998年8月,他以50万美元的价格转会法甲,合同期3年。这个事情一度让国人信心倍增,似乎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马明宇在2000年成功登陆意甲佩鲁贾队,成为意甲中国第一人。当时,马明宇为了能顺利登陆意甲宁愿损失自己的收入。

  但令人叹息的是,他们在各自球队就连一分种的上场时间都没有获得。南锡在李金羽加盟后就有悔意,认为自己看走了眼买了个水货。板凳上的煎熬让李金羽不得不在1999年回到辽宁。而佩鲁贾队其实原本就不看好马明宇的能力,他们考虑的是商业利益,这导致双方以“双败”收场,马明宇没得到意甲的经验,佩鲁贾也没在金钱上有所收获。

  商业留洋成足球怪胎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世界杯新闻,世界杯说吧)结束后,李铁、孙继海、李玮峰(李玮峰新闻,李玮峰说吧)和邵佳一四人掀起了中国球员西进留洋的第二波高潮。但这其中除了孙继海以外,双李和邵佳一都有着很浓烈的商业味道,双李更是中国第一次靠“商业赞助模式”走出国门的球员。董方卓(董方卓新闻,董方卓说吧)2004年以350万英镑的中国球员创纪录身价正式加盟英超豪门曼联(曼联新闻,曼联说吧),也是曼联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一把钥匙。靠着自己本身市场的号召力和商业赞助来实现自己球员登陆顶级联赛有成功的先例,比如日本的中田英寿。但是在中国球员身上,商业留洋这条路好像行不通。

  科健模式造就出了李铁这个成品,但是打量一下中国的商业圈,有志于足球且有能力开发海外市场的大财团本就寥寥无几,而且双李的表现证明中国球员的能力尚不足以在海外赛场上掀出“华氏风暴”,商家的投资风险过大,很难通过中国球员的影响力完全收回成本。二李的机遇完全是百年难求的巧合,是类似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样的好事情,以后恐怕在相当长时间里都不可能再出现。

  别让留洋成为笑谈

  有些在国内并不怎么出色的球员在国外却闯出了些成绩,这些成了怀揣留洋梦的人的强心剂,这让他们很容易就忘了在留洋后四处碰壁的中国人。欧洲赛场战意最浓的时候,在国内生龙活虎的中国球员们要么在养伤,要么在预备队、替补席上闲坐,他们想在电视转播上露一小脸都那么困难。人们似乎忘了马明宇的意甲经历,这算是什么?一次意甲给中国人度身定做的笑话吗?

  人往高处走的做法并无任何不妥之处,在出去之前他们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还要有职业的态度,因为一时虚荣心作祟甚至只是盲从的人即便出去了,也只能给中国足球多留下几段笑话。降低标准,务实地选择一些较低级别的联赛来打,这样无疑有利于中国球员在语言及生活习惯上与欧洲接轨,如果真的有实力,他们还可以借此当跳板进入欧洲顶级联赛。这条路才是中国留洋球员的首选.2006年10月31日15:41 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讯 随着吉祥兄弟、郑智(郑智新闻,郑智说吧)等人相继爆出将试训欧洲俱乐部的消息后,中国足球(中国足球新闻,中国足球说吧)在这个冬季又将迎来新一轮的留洋试训热潮。职业联赛到现在,中国球员到国外俱乐部试训和踢球的队员不下50位。 但经过近十年的时间,中国球员留洋已经从当初的辉煌跌落到现在的举步维艰,中国球员最早一批在欧洲踢球的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古广明、贾秀全、柳海光先后加盟了德乙和南斯拉夫联赛,并获得了国外球队的肯定。但严格意义上来讲,他们的出国效力类似于公派留学,和现在的留洋不具备可比性。不难发出疑问,为何如今中国球员留洋之路是如此艰难?

  联赛成冬季转会障碍

  按照欧洲俱乐部每个赛季转会的情况看,夏季则是大量招兵买马的时候,而进入到冬歇期的转会只是对球队局部人员的调整。恰恰与此相反的是 ,中国足球却选择了冬季进行大宗的人才流动交易。俗话说“赶得早不如赶的巧”,中国球员大量海外试训宣告失败,其中一个被忽视的因素皆在于此。由于欧洲联赛在此时,已经赛完一半,各队主教练买人都希望买来的是马上就能上场比赛的队员,而中国球员由于自身水平、语言、适应能力的问题,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进入角色。这一点,也成为最大的致命硬伤。

  利用欧洲联赛的冬季间歇期进行海外试训,吉祥兄弟并不是第一人,但在他们之前很少有中国球员在短暂的冬季间歇期的试训打动对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郑智。2004年郑智在帮助深圳队夺得联赛冠军后,即奔赴德甲柏林赫塔队进行试训,虽然他的表现打动了对方,但是赫塔队因为非欧盟球员的名额已满,实在无法为他提供一份新合同,郑智的留洋梦只能暂时搁浅。目前中国球员在海外留洋的人当中,也鲜有冬季转会期加盟的,孙继海(孙继海新闻,孙继海说吧)、李铁(李铁博客,李铁新闻,李铁说吧)、邵佳一(邵佳一新闻,邵佳一说吧)的例子就是典型。为何冬季试训的成功率如此低。这是因为对于一支球队而言,夏季准备期才是对一个赛季最有针对性的准备和引入球员,冬季转会期内除非要对球队做大调整,否则很难引进一位没有欧洲踢球经历的中国球员。

  试水者多为溺水死亡

  作为第一批登陆欧洲顶级联赛的球员,李金羽(李金羽新闻,李金羽说吧)和马明宇的遭遇最为典型。由于在土伦杯上的不俗表现,李金羽被法国南锡队相中,几乎没有经过什么波折,1998年8月,他以50万美元的价格转会法甲,合同期3年。这个事情一度让国人信心倍增,似乎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马明宇在2000年成功登陆意甲佩鲁贾队,成为意甲中国第一人。当时,马明宇为了能顺利登陆意甲宁愿损失自己的收入。

  但令人叹息的是,他们在各自球队就连一分种的上场时间都没有获得。南锡在李金羽加盟后就有悔意,认为自己看走了眼买了个水货。板凳上的煎熬让李金羽不得不在1999年回到辽宁。而佩鲁贾队其实原本就不看好马明宇的能力,他们考虑的是商业利益,这导致双方以“双败”收场,马明宇没得到意甲的经验,佩鲁贾也没在金钱上有所收获。

  商业留洋成足球怪胎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世界杯新闻,世界杯说吧)结束后,李铁、孙继海、李玮峰(李玮峰新闻,李玮峰说吧)和邵佳一四人掀起了中国球员西进留洋的第二波高潮。但这其中除了孙继海以外,双李和邵佳一都有着很浓烈的商业味道,双李更是中国第一次靠“商业赞助模式”走出国门的球员。董方卓(董方卓新闻,董方卓说吧)2004年以350万英镑的中国球员创纪录身价正式加盟英超豪门曼联(曼联新闻,曼联说吧),也是曼联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一把钥匙。靠着自己本身市场的号召力和商业赞助来实现自己球员登陆顶级联赛有成功的先例,比如日本的中田英寿。但是在中国球员身上,商业留洋这条路好像行不通。

  科健模式造就出了李铁这个成品,但是打量一下中国的商业圈,有志于足球且有能力开发海外市场的大财团本就寥寥无几,而且双李的表现证明中国球员的能力尚不足以在海外赛场上掀出“华氏风暴”,商家的投资风险过大,很难通过中国球员的影响力完全收回成本。二李的机遇完全是百年难求的巧合,是类似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样的好事情,以后恐怕在相当长时间里都不可能再出现。

  别让留洋成为笑谈

  有些在国内并不怎么出色的球员在国外却闯出了些成绩,这些成了怀揣留洋梦的人的强心剂,这让他们很容易就忘了在留洋后四处碰壁的中国人。欧洲赛场战意最浓的时候,在国内生龙活虎的中国球员们要么在养伤,要么在预备队、替补席上闲坐,他们想在电视转播上露一小脸都那么困难。人们似乎忘了马明宇的意甲经历,这算是什么?一次意甲给中国人度身定做的笑话吗?

  人往高处走的做法并无任何不妥之处,在出去之前他们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还要有职业的态度,因为一时虚荣心作祟甚至只是盲从的人即便出去了,也只能给中国足球多留下几段笑话。降低标准,务实地选择一些较低级别的联赛来打,这样无疑有利于中国球员在语言及生活习惯上与欧洲接轨,如果真的有实力,他们还可以借此当跳板进入欧洲顶级联赛。这条路才是中国留洋球员的首选.
非洲球员找法甲,南美球员找葡超,都可以减少适应性的问题,语言都是相通的~~~
中国找那????????:L
原帖由 东风强劲 于 2006-11-4 09:50 发表
中国找那????????:L

:D
新加坡~~~
如今新加坡都嫌中国球员臭:L
原帖由 东风强劲 于 2006-11-4 17:49 发表
如今新加坡都嫌中国球员臭:L

;P
看过香港甲组联赛吗?
比中超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