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20:32
注;本贴所提到 的资料均为公开资料。
1、2013年6月20日,由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院士领衔、200多位专家历时1年多深入研究推出的《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研究报告20日下午在北京发布。该报告预计未来10年中国可能发生19项重大科技突破,其中之一就是“新原理航空发动机样机将有望研制成功”。报告透露,基于自主创新的新型增压原理,通过系统发展压缩系统气动、结构设计方法,构建新的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技术体系,中国将很有可能研制出新原理航空发动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推重比15以上样机的演示实验,为高速巡航导弹、高机动性能战斗机、临近空间飞行器等提供高性能动力保障。
2、《中科院院刊》2013年05期刊文《新原理航空发动机样机有望研制成功》,该文指出“经过深入的分析,从气体动力学角度发现在航空发动机最重要也是质量最大的叶轮机械上有很大的改进余地,也就是说,可以采用不同于以往的增压方式,大幅度提高压缩系统单级增压比,从而大大减少压缩系统的级数与长度,在相同热力参数条件下大幅提高发动机的推重比。要实现新原理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目标,需进一步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完善压缩系统增压与流动理论,”重点解决压缩系统增压机理 ,...开发高性能计算方法和高效实验技术,...“
3、高歌利用龙卷风的原理开发了一项"余热增推"技术,在不改变核心机的前提下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发动机推力的增加,增推效果相当可观。这项原理和技术是高歌首创的,并且在航空发动机上得到了验证,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通过"余热增推"技术,可以直接利用龙卷旋涡将热能转换为旋转动能,进而提高发动机的推力和推重比、降低单位推力的耗油率。龙卷风组合燃烧技术也可极大地改善燃烧性能,使燃烧效率从85%提高到97.5%,阻力、贫富油、稳定性等性能指标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以断言,龙卷风原理开辟了热机发展一个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4、《高歌教授在国际刊物发表解决湍流世界难题的方法》一文中有如下内容”...2013年2月4日出版的《国际力学系统工程》杂志刊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歌教授和徐晶磊撰写的“基于部分平均的可压湍流的研究”(IJMSE10094)的文章。国际著名湍流研究权威、K-E湍流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的创始人B.E.朗德尔教授对该文做出了如下的评价:“推导思路完善、独特、清晰、严谨;验证结果精度高,既能计算平均湍流,又能模拟拟序结构……是湍流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非常杰出的成果。”

这篇文章是高歌教授研究湍流30年,苦心孤诣呕心沥血之作。该英文文章是在2008年6月份发表于《中国力学文摘》上长达20页的论文《侧偏平均湍流方程研究综述》一文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写出的。读者很难想到,这篇中文文章的刊出是我国力学界在建立优良的学风、鼓励中国学者大胆独立创新的道路上迈出的可喜一步。读者不大了解的是,高歌教授提出的湍流理论的雏形当年曾经遭到学术界全国性的批判。2008年1月,高歌教授接到了《中国力学文摘》副主编陶彩军的电话,内容大意为,我受编辑部的委托,向您转达我们的约稿邀请。15年前《力学学报》曾开展对您提出的湍流理论的争鸣,15年过去了,我们理应对学术界有所交代,对读者有所交代,对您本人有所交代。为此,编辑部做了深入细致和广泛的调研,现在结论出来了:您对了,您作为领军人物所创立的湍流学派在国内外都有了日益增强的影响。编辑部已经上报力学学会批准,邀请您写一篇有关您的湍流理论的综述性的文章,不拘长短,我们将予以发表,作为这场争鸣的结束语。真的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于是,高歌教授为国内外力学界陆续奉献了两篇各为中、英文的综述性文章。将回溯历史的视线前移,在2003年科学院院士讨论创新人才的会议上,笔者十分敬仰的庄逢甘院士率先发言:“一提到爱护年轻创新人才,我就想起一个人,他在十多年前提出新的湍流理论设想,我们这群院士和老专家就联合起来把他狠狠地批了一通……他没有气馁,现在他不仅在湍流研究上取得进展,还取得了其他领域的科研成果,值得学习……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是如何对待年轻创新人才的……”尽管2006年,国内著名湍流学者佘振苏高度评价了高歌教授的湍流研究成果;尽管早在2000年,美国工程院院士B.T.Chao和著名流体力学专家W.L.Chow就评论这一研究是“1883年以来湍流研究的最重要进展”、“二十一世纪流体力学的里程碑”,但当有人说起高歌教授其人时,“他是被批判的人”、“他是有争议的人”的说法仍然不绝于耳。和世俗的非议相反,在2004年香山会议上,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就直截了当地指出:“我们国家需要更多的像高歌教授这样的有争议的科学家,提出创新观点就必然引出争议,没有争议就没有创新!”毫无疑问,学术自由百家争鸣是科学家的空气。注;本贴所提到 的资料均为公开资料。
1、2013年6月20日,由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院士领衔、200多位专家历时1年多深入研究推出的《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研究报告20日下午在北京发布。该报告预计未来10年中国可能发生19项重大科技突破,其中之一就是“新原理航空发动机样机将有望研制成功”。报告透露,基于自主创新的新型增压原理,通过系统发展压缩系统气动、结构设计方法,构建新的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技术体系,中国将很有可能研制出新原理航空发动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推重比15以上样机的演示实验,为高速巡航导弹、高机动性能战斗机、临近空间飞行器等提供高性能动力保障。
2、《中科院院刊》2013年05期刊文《新原理航空发动机样机有望研制成功》,该文指出“经过深入的分析,从气体动力学角度发现在航空发动机最重要也是质量最大的叶轮机械上有很大的改进余地,也就是说,可以采用不同于以往的增压方式,大幅度提高压缩系统单级增压比,从而大大减少压缩系统的级数与长度,在相同热力参数条件下大幅提高发动机的推重比。要实现新原理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目标,需进一步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完善压缩系统增压与流动理论,”重点解决压缩系统增压机理 ,...开发高性能计算方法和高效实验技术,...“
3、高歌利用龙卷风的原理开发了一项"余热增推"技术,在不改变核心机的前提下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发动机推力的增加,增推效果相当可观。这项原理和技术是高歌首创的,并且在航空发动机上得到了验证,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通过"余热增推"技术,可以直接利用龙卷旋涡将热能转换为旋转动能,进而提高发动机的推力和推重比、降低单位推力的耗油率。龙卷风组合燃烧技术也可极大地改善燃烧性能,使燃烧效率从85%提高到97.5%,阻力、贫富油、稳定性等性能指标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以断言,龙卷风原理开辟了热机发展一个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4、《高歌教授在国际刊物发表解决湍流世界难题的方法》一文中有如下内容”...2013年2月4日出版的《国际力学系统工程》杂志刊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歌教授和徐晶磊撰写的“基于部分平均的可压湍流的研究”(IJMSE10094)的文章。国际著名湍流研究权威、K-E湍流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的创始人B.E.朗德尔教授对该文做出了如下的评价:“推导思路完善、独特、清晰、严谨;验证结果精度高,既能计算平均湍流,又能模拟拟序结构……是湍流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非常杰出的成果。”

这篇文章是高歌教授研究湍流30年,苦心孤诣呕心沥血之作。该英文文章是在2008年6月份发表于《中国力学文摘》上长达20页的论文《侧偏平均湍流方程研究综述》一文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写出的。读者很难想到,这篇中文文章的刊出是我国力学界在建立优良的学风、鼓励中国学者大胆独立创新的道路上迈出的可喜一步。读者不大了解的是,高歌教授提出的湍流理论的雏形当年曾经遭到学术界全国性的批判。2008年1月,高歌教授接到了《中国力学文摘》副主编陶彩军的电话,内容大意为,我受编辑部的委托,向您转达我们的约稿邀请。15年前《力学学报》曾开展对您提出的湍流理论的争鸣,15年过去了,我们理应对学术界有所交代,对读者有所交代,对您本人有所交代。为此,编辑部做了深入细致和广泛的调研,现在结论出来了:您对了,您作为领军人物所创立的湍流学派在国内外都有了日益增强的影响。编辑部已经上报力学学会批准,邀请您写一篇有关您的湍流理论的综述性的文章,不拘长短,我们将予以发表,作为这场争鸣的结束语。真的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于是,高歌教授为国内外力学界陆续奉献了两篇各为中、英文的综述性文章。将回溯历史的视线前移,在2003年科学院院士讨论创新人才的会议上,笔者十分敬仰的庄逢甘院士率先发言:“一提到爱护年轻创新人才,我就想起一个人,他在十多年前提出新的湍流理论设想,我们这群院士和老专家就联合起来把他狠狠地批了一通……他没有气馁,现在他不仅在湍流研究上取得进展,还取得了其他领域的科研成果,值得学习……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是如何对待年轻创新人才的……”尽管2006年,国内著名湍流学者佘振苏高度评价了高歌教授的湍流研究成果;尽管早在2000年,美国工程院院士B.T.Chao和著名流体力学专家W.L.Chow就评论这一研究是“1883年以来湍流研究的最重要进展”、“二十一世纪流体力学的里程碑”,但当有人说起高歌教授其人时,“他是被批判的人”、“他是有争议的人”的说法仍然不绝于耳。和世俗的非议相反,在2004年香山会议上,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就直截了当地指出:“我们国家需要更多的像高歌教授这样的有争议的科学家,提出创新观点就必然引出争议,没有争议就没有创新!”毫无疑问,学术自由百家争鸣是科学家的空气。
给力,发动机在难也要发展
regardless 发表于 2015-4-1 14:31
给力,发动机在难也要发展
我们发展出新原理发动机了,美国会很快抄出个同样原理但牛一倍的发动机。
之前看到高歌的专利,
感觉“龙卷风效应”“余热增推”用的就是中央悬空的向心涡轮啊
 5、1月27日上午,在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围坐在会场中央椭圆形桌边的分别是国务院领导,以及被邀请来中南海给《政府工作报告》提意见和建议的教科文卫体等方面的10位代表,其中包括王蒙、姚明、陈道明等,李克强总理提问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谈到数学时,指出“我们造大飞机,但发动机还要买国外的,为什么?数学基础不行。材料我们都过关了。”

通过对上述公开资料的探究,可以作如下推想:
一、中国新原理航空发动机原理样机将在2023年前推出,如果研制顺利,将有可能在2020年前推出;
二、新原理发动机将成为国际上第一款推比15级别的航空发动机;
三、以前有网友说有届珠海航展上,我国曾展出过一款2级压气机,总级数为7级的航空发动机模型,后又迅速撤展,可能是为防止泄密,如这一消息为真,那么结合资料2来分析,则新原理航空发动机和这款航发模型关联性很大,假如压气机只有两级,那么比F119减少了四级,总级数也少了四级,减重和减体积效果应该比较明显;这可能也是新原理发动机推比大幅提高重要原因之一;
四、资料2提到“在相同热力参数条件下大幅提高发动机的推重比”,资料3高歌提到余热增推"技术,在不改变核心机的前提下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发动机推力的增加,增推效果相当可观,结合来看,二者关联性比较大;
五、资料5当中,有人指出发表高歌湍流论文的国际刊物知名度不高,质疑其学术影响力,其实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力学文摘》以及庄逢甘院士在学术上对高歌的“平反”,庄可是湍流界泰斗级大家周培源老先生的高足,当年批判高歌湍流方程的专家之一,这段公案,大家可自行到超大搜索,个人推测,高歌的湍流理论及方程经过多年来的验证与不断修正,已逐渐证明其准确性,已到了无法压制漠视的程度,由于航空发动机与湍流理论有密切关联性,结合李克强总理说大飞机的航空发动机造不出来,我们的数学基础不行,人个推测,高歌的湍流理论及方程对于新原理发动机“完善压缩系统增压与流动理论,重点解决压缩系统增压机理 ,...开发高性能计算方法和高效实验技术,”有重要作用;
一些疑问:
一、中科院《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提出中国的新原理发动机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推重比15以上样机的演示实验”,令人疑惑,因为美国在研的变循环发动机也是推比12到15级的发动机,且进展不慢,中科院有什么底气超越美国呢,
二、如果新原理发动机果与高歌的龙卷风原理有关,那么依此原理,推比做到20级别也不是难事,高歌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也曾有过这样的表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新原理发动机在结构和设计上应该有颠覆性的区别才对,但是看资料2和资料3,似乎对原发动机结构的改变并不是太大,
三、从资料2来看,新原理发动机在减重方面比较明显,如果这是推重比增加的主要原因,那么也许就意味着军用推力的绝对值增加不明显,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将会令人比较失望,如果是因为推力大幅增加是推重比增加的主要原因,那将是极大的利好,
四、《中科院院刊》2013年05期刊文《新原理航空发动机样机有望研制成功》披露了新原理航空发动机的技术特征和路线,会不会有泄密之嫌。

以上推测及疑问,请各位大神指教。
超山猫 发表于 2015-4-1 14:36
之前看到高歌的专利,
感觉“龙卷风效应”“余热增推”用的就是中央悬空的向心涡轮啊


GE的GEnx(TAPS),還有岷山都是用旋流預混跟隔熱~

据我师兄说,听说搞流体的要改朝换代了
-nothing- 发表于 2015-4-1 17:48
据我师兄说,听说搞流体的要改朝换代了
最近流体力学有啥颠覆性的理论突破?搞结构的表示没听说啊。。。
最近流体力学有啥颠覆性的理论突破?搞结构的表示没听说啊。。。
哈,同样是结构狗~
-nothing- 发表于 2015-4-1 17:48
据我师兄说,听说搞流体的要改朝换代了
从有关论文的引用公式中gao-yong方程组计算湍流不在少数。估计高歌的理论将成为主流模式。

機器貓 发表于 2015-4-1 17:26
GE 的 GEnx(TAPS) ,還有岷山都是用旋流預混跟隔熱~


如果搞鼓式转子外骨架发动机,是不是把燃烧室放外涵,风扇气流走内涵,也能达成高歌说的增推

对了,乃是不是智能拼音按住 Shift 键来敲字母的?
这样敲出来的是全角英文很难看的。
機器貓 发表于 2015-4-1 17:26
GE 的 GEnx(TAPS) ,還有岷山都是用旋流預混跟隔熱~


如果搞鼓式转子外骨架发动机,是不是把燃烧室放外涵,风扇气流走内涵,也能达成高歌说的增推

对了,乃是不是智能拼音按住 Shift 键来敲字母的?
这样敲出来的是全角英文很难看的。
 5、1月27日上午,在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围坐在会场中央椭圆形桌边的分别是国务院领导,以及被邀请来中南海 ...
材料我们都过关了。
——这是真的?
超电磁什么什么推推潜艇。理论时速100节。
-nothing- 发表于 2015-4-1 18:19
哈,同样是结构狗~
惨~~~~~~~~~~~~~
高歌教授
   中科院的那帮人不会是在忽悠吧
中堂大人的话,随便听听就行了。
   怎么看都觉得不靠谱
据我师兄说,听说搞流体的要改朝换代了
卧槽,流体力学又有啥突破性的进展了?
感觉这项专利对涡桨涡轴燃气轮机等等具有离心式结构的机子影响较大。
理论突破很难
材料我们都过关了。
——这是真的?
相对以前,的确好了不少……
就用你的ID设计发动机吧
飞扬上有《何祚庥先生谈于敏如何研究氢弹》一文,读后令人感慨,于敏真是了不起的人才,物理功底和数学功底极深,且具有如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大家一般的对科学的超人的直觉和洞察力,誉为氢弹之父实在是实至名归,而何祚庥先生说“当时,我曾和于敏共同从事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但很抱歉,我的理论物理的水平太低了。可以说,在演算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点,包括积分方程的求解,都是于敏一人完成的!我只能是一位“高水平”的旁观者、见证者、欣赏者兼赞扬者!”,能够说出这样话来,足见何老爷子之高风亮节,胸怀坦荡。

WS15的总师江和甫2011年曾经谈到,中国用个40年左右时间,或许我们能够把和美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差距从现在三十年缩短到五六年的时间。个人认为,如果两机重大专项实施,那么这个过程还会提前。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仍然是跟在美国人后面沿着美国人的技术路线跟踪,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如果也能出于敏这样的人物,开辟一条全新的路径,实现对现有航空发动机技术体系的超越和颠覆,那将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从从马伟明参加两会时的言论超大的一些帖子来看,海军装备领域,马伟明教授在电磁弹射方面已经做到和美国旗鼓相当甚至部分超越的地步,实在是可喜可贺,高歌会是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马伟明吗, 我们拭目以待,真心期待中国推比15级别的航空发动机梦想成真!
饱食而乱喷 发表于 2015-4-1 20:42
材料我们都过关了。
——这是真的?
这是李总理在说到大飞机发动机时候说的,应该是指的商飞的民用航空发动机。
新原理神马的都不靠谱,新材料才是关键。已经由陶瓷转子用在低压涡轮了。据说金属硅化物、金属间材料等能大幅度提高耐高温机械强度性能,用这些耐高温低密度的新材料,循环参数可以设计高,高转速的离心力也小很多,结构重量也小很多,这才是高推比的关键。
-nothing- 发表于 2015-4-1 17:48
据我师兄说,听说搞流体的要改朝换代了
兄台可否说来听听
这是李总理在说到大飞机发动机时候说的,应该是指的商飞的民用航空发动机。

商飞什么时候研究发动机了
ARJ21,C919发动机都是原装进口的
民航大发动机的技术要求可不低
该文指出“经过深入的分析,从气体动力学角度发现在航空发动机最重要也是质量最大的叶轮机械上有很大的改进余地,也就是说,可以采用不同于以往的增压方式,大幅度提高压缩系统单级增压比,从而大大减少压缩系统的级数与长度,在相同热力参数条件下大幅提高发动机的推重比。
离心式单级压缩比高。还有会不会是涡卷式压缩?单级压缩比高的流量都小!
饱食而乱喷 发表于 2015-4-2 13:34
商飞什么时候研究发动机了
ARJ21,C919发动机都是原装进口的
民航大发动机的技术要求可不低
“我们造大飞机,但发动机还要买国外的,为什么?数学基础不行。材料我们都过关了。”
龙卷风发动机 发表于 2015-4-2 14:41
“我们造大飞机,但发动机还要买国外的,为什么?数学基础不行。材料我们都过关了。”
这是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吧的一个帖子苏联的真正杀手锏与俄罗斯复兴的真正王牌数学中一页有关苏联的数学试题,看了这点就知道苏联航空发动机为什么厉害的原因,这是地址:http://tieba.baidu.com/p/2795498 ... d=66425533352#/pn=6
注意试题在苏联的真正杀手锏与俄罗斯复兴的真正王牌数学的第一页试卷的不够清楚,因此在帖子的第六页的试卷有极其清晰版的。希望超大的网友看一下,能否有强手给试卷完整的解答。
这个东西既然没有大力宣传,说明是苞米的,而且是不难仿制的。
所以最好不要工开讨论才是。
butongla 发表于 2015-4-2 18:22
这个东西既然没有大力宣传,说明是苞米的,而且是不难仿制的。
所以最好不要工开讨论才是。
坚决支持层主的观点,提高警惕,防奸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