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转帖』《新军事革命对我军陆军编制体制的冲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39:09
原作者:大大2000
  
  
  我军80年代中期就研讨军-旅-营的体制,到了1998裁军后,许多步兵师改为步兵旅,关于编制的提法也改变了,1982年以后的陆军军都叫诸兵种合成高级兵团(1985年后改称基本战役军团),原来的作战师(摩步师、机步师、坦克师、步兵师)其中前三种都叫做诸兵种合成战术兵团,坦克旅叫做诸兵种合成的初级战术兵团,有了摩步旅、机步旅后,这两种旅也叫做诸兵种合成的初级战术兵团。中国的集团军其实就是外国主要陆军的军。
  
  
  苏军跟俄军虽然也是集团军辖师,但是苏军一直都有陆军军的编制(一般为2个师)。现在俄军也是大量裁减集团军军部,增加陆军军军部,逐步向军-旅-营体制过渡,应当看到苏军一直是大兵团诸兵种大纵深高速度进攻作战的倡导者,俄军的这种转变除了与国力军力下降有关外。最重要的就是以往编制5-6个师,将近9万人的集团军其实在苏军条令中也是当高级战术兵团使用的。
  
  
  冷战时代苏军的战役军团实际上是编制2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连同其他各种支援部队组成的大约23万人方面军,这个方面军的人数跟美军的陆军军差不多,不过技术兵器要多的一倍乃至数倍,属于突击性质的作战编制,持续作战能力不如美军的军,这也是符合苏军快速高强度进攻作战条令的,属于一次性使用的集群,如果短时间内进攻不能凑效,这种方面军转入战场僵持或者防御就有点麻烦,不过苏军作战部队多,很可能这时候又更换上后方预备的方面军了,这样就始终保持矛头的锐利和完整。现在看俄军也抛弃了信奉数十年的大兵团作战思想了,是啊,一旦大兵团作战,恐怕就是世界大战了。对于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来说,一般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全面动员的大战模式。
  
  
  美军的编制是西方形式的,后勤能力很强,在师一级后勤力量很庞大,实际上美军的重型师既是战役编制,又是战术编制。冷战时期,在欧洲作战的一个重型师经过加强后勤后,最终要达到6万人,师的独立作战能力很强,攻防兼备,美国国力强,每个师的航空兵比苏军的集团军的都多(苏军集团军一个团,部分师有一个大队)。不过冷战时代,美军的现役师还没有苏联的集团军的数量多。美军也就是18个现役师,加上国民警卫队的师也不到40个。但是美军的现役师编制完整,基本上随时不经过补充就可以投入战斗。苏联的集团军和师虽然多,但是一类的并不很多,大多数都要经过1-3个月的补充才能投入作战。美军的国民警卫队的装备训练和战备水平要远远高于苏联的三类师,跟苏联的二类师也相差不大。苏军的战略就是要快速,不等美军和北约动员起来,就能用最锋利的矛头---驻东德和苏联西部集群达到战役的目的,一旦进攻不利,矛头被挫,美军跟北约转入平稳防御中,就会对苏联不利了。
  
  
  中国是一直跟在苏联后边学,就是现在中国陆军的装备、编制、人员素质等水平也远远不如80年代的苏军。所以还不如跳过陆军全面机械化这一步,从半机械化向信息化作战转变。当然机械化是中国陆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完全跳过去而过渡到信息化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也是1998年后中国陆军从新拾起50年代倡导的机械化的主要原因。
  
  
  所以中国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将目前的军旅体制集团军和部分2师1旅制集团军改为军,担负高级战术任务或者局部冲突中的基本战役任务。将部分集团军继续作为集团军也就是战区陆军的战役军团(平时可以兼战区陆军)来建设。美国陆军全球部署全球作战,也不过4个军部。我军只是在中国这么大的地方作战,用得着将近20个战役军团吗?中国的交通建设最近几年也不错,在陆军野战部队再次换装后,完全可以将战役军团裁减一半了。精简整编,不能光是精简缩编撤销,该充实的就要充实,不能一刀切。
  
  
  编制跟战略战术相联系,更跟体制相联系。编制改变了,体制不变化,就会出现结构性问题。比如中国陆军的师改旅,师改为旅后,由原来的师-团-连的管理和后勤补充体制,改为旅-营-连,因为总不能让旅部直接管理到连吧。这样营的管理功能就要完备,营长从以前单纯的不管理不管后勤的战场基层战术指挥员变成既要管理又要指挥了。但是我军从来不在营一级配备管理班子和参谋组织,营这级也不具备管理参谋和后勤功能。
  
  
  虽然军衔给正营定的最高为中校(这也是副团的军衔),考虑到改为军-旅-营体制后,营长的晋升受到很大影响。但是我军的军官培训晋升体制并没有相应改变,没有把营长和副营长这一个级别作为军官培训的重点,也没有给营一级配备精干充实的管理参谋和后勤班子。当然在营一级配备司政后装四大处就有点多余了,不过效仿外军在营指挥班子(其实我军的营指挥班子就是4个人而已)基础上配备相应的作训、人事、后勤、装备军官,完善营的参谋通讯保障能力,做到能上传下达。将营的二级保障分队(比如通信排、修理队等)组建一个营的一级分队(例如营部连,这个连统一管理营下属的保障分队)。从以前连办伙食向全营集中办伙食转变,不仅节省炊事兵员,还能降低伙食成本,战时也更有利于跟进作战保障等。
  
  
  总之,营这一级,尤其是作战营(步兵营、坦克营、伞兵营等)今后作战训练很可能不仅仅是营的下属兵力装备,还要加强,还要跟空军联合作战,成为合成作战营,这样的话对营的管理能力指挥能力参谋规划能力要求更高,营一级配备管理和指挥班子的要求更为迫切了。
  
  
  现行体制也给野战部队的指挥军官晋升带来很大的不便。以前军-师-团-营,营长往上可以先平级当团副参谋长或者师司令部下属科的副科长,然后提升为副团级别的副团长,团参谋长或者师司令部的科长,从副团往正团可以担任团长,师司令部的副参谋长等职务,以此类推。而现在,旅属营的营长晋升副团,就只有担任旅的副参谋长,因为旅的副团位置只有旅司令部副参谋长、旅政治部副主任、旅后勤部长、旅装备部长这么几个,能留给指挥军官的也就是副参谋长了,旅下属的作战营和战斗支援营多达7-8个(不算旅属炮兵的营,毕竟旅属炮兵还有个跑兵团,能安排几个位置,但是也比以前少多了),可是旅副参谋长顶多配备2位,剩下的那些总不能到军部的司令部各个处当副处长吧。
  
  
  所以说现在野战部队的营长,尤其是军-旅-营体制部队的营长晋升道路太崎岖了,很不利于保存这些有过基层带兵管理指挥的宝贵军官。30多岁,到了正营,就只能想着赶快转业或者军内改行,改为政治、后勤干部或者到省军区机关系统,这样各种机关的位置还能多一些,营长们哪有心思投身部队的管理指挥中呢?
  
  
  有人要说了,我军还有庞大的省军区系统呢,有将近400个师级军分区,3000个团级武装部呢,这些机构拥有大量的师团位置,正好可以作为军官的蓄水池。这种想法是极其可笑的。军分区、武装部平时就几十个或者十多个干部,主要是民兵工作还有每年的征兵,年节慰问军属、地方党组织开会参加等,这都是些办公室的文职工作,跟政府部门的文物局、统计局(军分区、武装部还不能跟地方上工作繁多的税务局、工商局等相比)之类机构相似。
  
  
  军分区、武装部平时不接触部队,也不接触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一个优秀的部队营长,到了这种地方,除了养老,还能怎么锻炼提高呢。即便是在省军区体统的副团位置待上2-3年,回到野战部队,年轻的军官又成长起来,这些从省军区锻炼回来的干部能有什么用呢?他们的知识、能力、体力、见识能跟2-3年前在野战部队当营长时相同就是最理想状态了,他们还能适应更高要求的野战部队师团领导岗位吗?
  
  
  为何又谈到体制呢,对于个人来说,从野战部队到机关是人生旅程最大的幸福转折。可以不用训练、不用营区坐班、收入提高很大、可以住在条件好的城市、不用跟家属分离、还可以跟地方权力部分搞好关系等。对个人而言实在是好处多多,但是对国家对军队,就只有弊端没有好处了。就是因为存在着庞大的待遇优厚轻松的机关系统,使得优秀的野战部队军官不能安心于部队的服役,纷纷托关系转移。打起仗来还要靠野战部队啊,能靠那些机关的老爷们?
  
  
  所以说我军建设长期是本末倒置,而美国等国家却是重点建设和加强作战和支援、保障部队,美国的机关大都是文职的公务员,这些人不受军官名额限制,不受服役起限制,不受晋升年限限制,实际上是军队的雇员。要知道军官军衔是国家最重要的名器,应当授予最适当担当的优秀的人,而不是随便哪个脑满肠肥、不懂军事、不懂科技的我党万金油干部就能授予军官军衔的啊。省军区系统最好尽快改为文职(保留少量军事干部编制),降低编制级别。同时应该规定机关的军官晋升要慢于野战部队(作战、支援、保障部队分队),指挥军官如果4年内不担任分队部队的主官而是在机关中,就不能再担任部队主官,在短期服役有就必须退役。
  
  
  说实在,我军现有的作战营恐怕还不到600个,今后还可能减少。这是我军今后基层合成作战的主要力量,只要配备好这不到600个作战营的指挥管理班子,培养好这600个营长,我军的初级作战单元建设就有了好的保证。我军军官多达几十万,副团以上的军官也有将近6-8万(估算),但是重要的陆军指挥军官其实从营长、旅长、军长加起来能有1000人就最多了,就跟海军培养一个潜艇艇长一个驱逐舰长要花费比飞行员更多的金钱一样,陆军的这些分队部队的主官也跟艇长舰长和空军的飞行部队指挥员一样是非常宝贵的,尽管他们可能是中校,但是那些机关中的数万其他中校能跟他们相比吗?能划等号吗?孰轻孰重还不明显吗?

好文与大家共享原作者:大大2000
  
  
  我军80年代中期就研讨军-旅-营的体制,到了1998裁军后,许多步兵师改为步兵旅,关于编制的提法也改变了,1982年以后的陆军军都叫诸兵种合成高级兵团(1985年后改称基本战役军团),原来的作战师(摩步师、机步师、坦克师、步兵师)其中前三种都叫做诸兵种合成战术兵团,坦克旅叫做诸兵种合成的初级战术兵团,有了摩步旅、机步旅后,这两种旅也叫做诸兵种合成的初级战术兵团。中国的集团军其实就是外国主要陆军的军。
  
  
  苏军跟俄军虽然也是集团军辖师,但是苏军一直都有陆军军的编制(一般为2个师)。现在俄军也是大量裁减集团军军部,增加陆军军军部,逐步向军-旅-营体制过渡,应当看到苏军一直是大兵团诸兵种大纵深高速度进攻作战的倡导者,俄军的这种转变除了与国力军力下降有关外。最重要的就是以往编制5-6个师,将近9万人的集团军其实在苏军条令中也是当高级战术兵团使用的。
  
  
  冷战时代苏军的战役军团实际上是编制2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连同其他各种支援部队组成的大约23万人方面军,这个方面军的人数跟美军的陆军军差不多,不过技术兵器要多的一倍乃至数倍,属于突击性质的作战编制,持续作战能力不如美军的军,这也是符合苏军快速高强度进攻作战条令的,属于一次性使用的集群,如果短时间内进攻不能凑效,这种方面军转入战场僵持或者防御就有点麻烦,不过苏军作战部队多,很可能这时候又更换上后方预备的方面军了,这样就始终保持矛头的锐利和完整。现在看俄军也抛弃了信奉数十年的大兵团作战思想了,是啊,一旦大兵团作战,恐怕就是世界大战了。对于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来说,一般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全面动员的大战模式。
  
  
  美军的编制是西方形式的,后勤能力很强,在师一级后勤力量很庞大,实际上美军的重型师既是战役编制,又是战术编制。冷战时期,在欧洲作战的一个重型师经过加强后勤后,最终要达到6万人,师的独立作战能力很强,攻防兼备,美国国力强,每个师的航空兵比苏军的集团军的都多(苏军集团军一个团,部分师有一个大队)。不过冷战时代,美军的现役师还没有苏联的集团军的数量多。美军也就是18个现役师,加上国民警卫队的师也不到40个。但是美军的现役师编制完整,基本上随时不经过补充就可以投入战斗。苏联的集团军和师虽然多,但是一类的并不很多,大多数都要经过1-3个月的补充才能投入作战。美军的国民警卫队的装备训练和战备水平要远远高于苏联的三类师,跟苏联的二类师也相差不大。苏军的战略就是要快速,不等美军和北约动员起来,就能用最锋利的矛头---驻东德和苏联西部集群达到战役的目的,一旦进攻不利,矛头被挫,美军跟北约转入平稳防御中,就会对苏联不利了。
  
  
  中国是一直跟在苏联后边学,就是现在中国陆军的装备、编制、人员素质等水平也远远不如80年代的苏军。所以还不如跳过陆军全面机械化这一步,从半机械化向信息化作战转变。当然机械化是中国陆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完全跳过去而过渡到信息化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也是1998年后中国陆军从新拾起50年代倡导的机械化的主要原因。
  
  
  所以中国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将目前的军旅体制集团军和部分2师1旅制集团军改为军,担负高级战术任务或者局部冲突中的基本战役任务。将部分集团军继续作为集团军也就是战区陆军的战役军团(平时可以兼战区陆军)来建设。美国陆军全球部署全球作战,也不过4个军部。我军只是在中国这么大的地方作战,用得着将近20个战役军团吗?中国的交通建设最近几年也不错,在陆军野战部队再次换装后,完全可以将战役军团裁减一半了。精简整编,不能光是精简缩编撤销,该充实的就要充实,不能一刀切。
  
  
  编制跟战略战术相联系,更跟体制相联系。编制改变了,体制不变化,就会出现结构性问题。比如中国陆军的师改旅,师改为旅后,由原来的师-团-连的管理和后勤补充体制,改为旅-营-连,因为总不能让旅部直接管理到连吧。这样营的管理功能就要完备,营长从以前单纯的不管理不管后勤的战场基层战术指挥员变成既要管理又要指挥了。但是我军从来不在营一级配备管理班子和参谋组织,营这级也不具备管理参谋和后勤功能。
  
  
  虽然军衔给正营定的最高为中校(这也是副团的军衔),考虑到改为军-旅-营体制后,营长的晋升受到很大影响。但是我军的军官培训晋升体制并没有相应改变,没有把营长和副营长这一个级别作为军官培训的重点,也没有给营一级配备精干充实的管理参谋和后勤班子。当然在营一级配备司政后装四大处就有点多余了,不过效仿外军在营指挥班子(其实我军的营指挥班子就是4个人而已)基础上配备相应的作训、人事、后勤、装备军官,完善营的参谋通讯保障能力,做到能上传下达。将营的二级保障分队(比如通信排、修理队等)组建一个营的一级分队(例如营部连,这个连统一管理营下属的保障分队)。从以前连办伙食向全营集中办伙食转变,不仅节省炊事兵员,还能降低伙食成本,战时也更有利于跟进作战保障等。
  
  
  总之,营这一级,尤其是作战营(步兵营、坦克营、伞兵营等)今后作战训练很可能不仅仅是营的下属兵力装备,还要加强,还要跟空军联合作战,成为合成作战营,这样的话对营的管理能力指挥能力参谋规划能力要求更高,营一级配备管理和指挥班子的要求更为迫切了。
  
  
  现行体制也给野战部队的指挥军官晋升带来很大的不便。以前军-师-团-营,营长往上可以先平级当团副参谋长或者师司令部下属科的副科长,然后提升为副团级别的副团长,团参谋长或者师司令部的科长,从副团往正团可以担任团长,师司令部的副参谋长等职务,以此类推。而现在,旅属营的营长晋升副团,就只有担任旅的副参谋长,因为旅的副团位置只有旅司令部副参谋长、旅政治部副主任、旅后勤部长、旅装备部长这么几个,能留给指挥军官的也就是副参谋长了,旅下属的作战营和战斗支援营多达7-8个(不算旅属炮兵的营,毕竟旅属炮兵还有个跑兵团,能安排几个位置,但是也比以前少多了),可是旅副参谋长顶多配备2位,剩下的那些总不能到军部的司令部各个处当副处长吧。
  
  
  所以说现在野战部队的营长,尤其是军-旅-营体制部队的营长晋升道路太崎岖了,很不利于保存这些有过基层带兵管理指挥的宝贵军官。30多岁,到了正营,就只能想着赶快转业或者军内改行,改为政治、后勤干部或者到省军区机关系统,这样各种机关的位置还能多一些,营长们哪有心思投身部队的管理指挥中呢?
  
  
  有人要说了,我军还有庞大的省军区系统呢,有将近400个师级军分区,3000个团级武装部呢,这些机构拥有大量的师团位置,正好可以作为军官的蓄水池。这种想法是极其可笑的。军分区、武装部平时就几十个或者十多个干部,主要是民兵工作还有每年的征兵,年节慰问军属、地方党组织开会参加等,这都是些办公室的文职工作,跟政府部门的文物局、统计局(军分区、武装部还不能跟地方上工作繁多的税务局、工商局等相比)之类机构相似。
  
  
  军分区、武装部平时不接触部队,也不接触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一个优秀的部队营长,到了这种地方,除了养老,还能怎么锻炼提高呢。即便是在省军区体统的副团位置待上2-3年,回到野战部队,年轻的军官又成长起来,这些从省军区锻炼回来的干部能有什么用呢?他们的知识、能力、体力、见识能跟2-3年前在野战部队当营长时相同就是最理想状态了,他们还能适应更高要求的野战部队师团领导岗位吗?
  
  
  为何又谈到体制呢,对于个人来说,从野战部队到机关是人生旅程最大的幸福转折。可以不用训练、不用营区坐班、收入提高很大、可以住在条件好的城市、不用跟家属分离、还可以跟地方权力部分搞好关系等。对个人而言实在是好处多多,但是对国家对军队,就只有弊端没有好处了。就是因为存在着庞大的待遇优厚轻松的机关系统,使得优秀的野战部队军官不能安心于部队的服役,纷纷托关系转移。打起仗来还要靠野战部队啊,能靠那些机关的老爷们?
  
  
  所以说我军建设长期是本末倒置,而美国等国家却是重点建设和加强作战和支援、保障部队,美国的机关大都是文职的公务员,这些人不受军官名额限制,不受服役起限制,不受晋升年限限制,实际上是军队的雇员。要知道军官军衔是国家最重要的名器,应当授予最适当担当的优秀的人,而不是随便哪个脑满肠肥、不懂军事、不懂科技的我党万金油干部就能授予军官军衔的啊。省军区系统最好尽快改为文职(保留少量军事干部编制),降低编制级别。同时应该规定机关的军官晋升要慢于野战部队(作战、支援、保障部队分队),指挥军官如果4年内不担任分队部队的主官而是在机关中,就不能再担任部队主官,在短期服役有就必须退役。
  
  
  说实在,我军现有的作战营恐怕还不到600个,今后还可能减少。这是我军今后基层合成作战的主要力量,只要配备好这不到600个作战营的指挥管理班子,培养好这600个营长,我军的初级作战单元建设就有了好的保证。我军军官多达几十万,副团以上的军官也有将近6-8万(估算),但是重要的陆军指挥军官其实从营长、旅长、军长加起来能有1000人就最多了,就跟海军培养一个潜艇艇长一个驱逐舰长要花费比飞行员更多的金钱一样,陆军的这些分队部队的主官也跟艇长舰长和空军的飞行部队指挥员一样是非常宝贵的,尽管他们可能是中校,但是那些机关中的数万其他中校能跟他们相比吗?能划等号吗?孰轻孰重还不明显吗?

好文与大家共享
精兵简政,好!
省军区系统全部转成兵役局,士兵退伍,军官转公务员。原来的边防任务大军区管了。
这个帖子是被挖出来,不过奇怪当时只有1个回复
这个在哪个杂志上登过,我还买了,只出了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