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慎太郎的稱呼中國為支那的用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57:13
歷史是環環相扣,並且將進入全新的循環
30年前的故事,將影響今天歷史的發展




石原慎太郎的稱呼中國為支那的用意...

恐怕只有他一個人知道了...

剛剛去查了一下...發現有趣的文章給各位參考...

不過先注意一點...每一個資料的可信度大約是70%左右...

畢竟歷史經過那麼多年...想必會有人做篡改,誤傳或誤導....

所以我們應該抱有懷疑的心態去面對...

懷疑不是不好...至少可以讓我們去探索事情的經過...





關於日本人使用“支那”一詞是否含有侮辱中國的意思,最近又成爲一個沸沸揚揚的話題,前些時候新浪網使用功能變數名稱“sina”,曾引起一些愛國人士的嘔血之憤。不過對於“支那”一詞的由來,日本人爲什麽要用“支那”稱呼中國等深層問題,卻很少有人談起,因此試圖在這裏對“支那”問題進行一些較爲深入的探討。


一、明治維新前日本對中國的稱呼

日本和中國交往的歷史非常悠久,而且長期以來日本對中國文化一直懷有敬仰之心,在隋唐時代日本專門派“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國來學習文化,這些結果使日本成爲世界上與中國在文化上最親密的國家。當今世界上使用漢字的國家除了中國之外只有日本了(韓國、越南等廢除了漢字),這有點象英國和美國在語言文化上的親密關係。日本文化受中國古典文化影響很深,日本文化比中國的少數民族:維吾爾族、藏族、蒙古族等的文化更接近漢族文化。英國和美國的語言文化紐帶讓他們成爲密友,中國和日本的語言文化紐帶讓我們成爲仇敵,真是讓人不可思議。

儘管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可是“中國”這個名稱卻意外地非常年輕,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前,中國的正式名稱從來沒有叫過“中國”。古代中國根據秦、漢……、明、清等朝代的不同,正式國號也跟著改變。比如清朝時中國的正式名稱是“大清”或“大清帝國”。儘管正式的國號沒有叫過中國,中國民間倒是有“中國”或“中國人”的俗語辭彙。不過以前人們提到“中國”一詞,一般狹義地指中原地區,“中國人”就是指中原人,以區別于新疆西藏蒙古的邊民,以前並沒有用“中國”代表國家的用法。

日本由於與中國接觸密切,也按照中國的朝代名來稱呼中國,不像與中國接觸少的西方國家,不管中國什麽朝代,都一律稱之爲CHINA。日本在隋朝時稱中國爲“隋”,唐朝時稱中國爲“唐”,所以有“遣隋使”、“遣唐使”的辭彙。以前日本在提到籠統的中國概念時,則稱中國爲“漢土”或“唐土”,把中國字稱爲“漢字”,把中國語稱爲“漢文”。日本古時既不用“中國”,也不用“支那”代表中國,這些詞在日本出現都是近代以後的事情了。

到了日本江戶末期和明治初期,隨著日本的對外開放,外來語用詞也時髦起來。喜歡標新立異的人,不再稱中國爲“漢土”,而是按照外文音譯把中國稱爲“支那”,結果這個稱呼一下流行起來,一時間報刊書籍都用“支那”稱呼起中國來。也許有人會有疑問:日本人把中國音譯爲“支那”兩個字,其中是不是隱含有侮辱中國的意思?

由於漢字是會意文字,每個字都有意義,把漢字作爲拼音使用時,選用哪個字來表音還真是個問題。鑽牛角尖的話,可以說漢語中的“美國”含有“美麗之國”的讚美之意,但是一般中國人並不以爲“美國”一詞含有任何褒義。有的網人把美國改寫成“黴國”,這倒是別有用心的了。如果日本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不管用“Sina”稱呼中國,還是用“China”稱呼中國,大概中國人都不會生氣,可是日本偏偏使用和中國一樣的會意漢字,這一下問題就來了。

從漢字的會意角度出發,“支那”這個詞本身有沒有隱含的貶義呢?如果使用文字獄式的考證,可以發現“支那”這個詞背後還真有隱含的貶義。日語中“支”這個漢字有“末端”的意思,我們現在常說的 “支部”、“支隊”,就是直接從日本輸入的辭彙;日語中“那”這個漢字有“地方”的含義;所以 “支那”可以用會意的方式從字面上理解成“末端的地方”。“支那”一詞隱含有“末端的地方”的含意,這不是日本人有意借“支那”的會意來貶低中國嗎?

不過考證一下“支那”一詞的由來,就會發現最早把中國稱爲“支那”的並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國人自己。古時印度人稱中國爲cina,據說cina是來自“秦”的音譯。古羅馬稱中國爲Sinoa (見《舊約全書》),後來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據說均來自這個語源。現在英語中Chino或Sino的詞頭代表中國,比如Sino-Japanese War表示“中日戰爭”,Sinology 意思是“中國學”。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的佛經以後,懂得梵文的人太少,所以要把佛經譯爲漢文。高僧翻譯梵文佛經時,按照音譯把 cina翻譯成“支那”,現在中國的佛經中還是用“支那”這個詞稱呼中國。佛經傳到日本後,也把“支那”這個詞帶入日本。

由於發明“支那”這個詞的並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國人自己,所以可以排除日本人假借漢字的會意方式貶損中國的可能性。

二、辛亥革命前的“支那”稱呼

上面說過,“支那”一詞在日本流行起來是明治維新以後的事。不過那時中國的正式國號是“大清”,所以日本政府在正式場合把中國稱爲“清國”或“大清帝國”,把甲午戰爭稱爲“日清戰爭”,把義和團事變稱爲“北清事變”。但是在一般的民間報刊,則一般把中國稱爲“支那”,把“日清戰爭”稱爲 “日支戰爭”,把中國話稱爲“支那語”。日本人不稱中國的正式國號“大清”而稱“支那”,中國人爲此而氣憤嗎?非也。原來那時的中國漢人,特別是中國的革命家,對日本稱中國爲“支那”,不但不生氣,反而還有幾分感激。

那時中國漢人處於異民族的統治之下,因爲日本暗中支援中國革命,所以一時間日本成爲中國革命家的樂園,同盟會、光復會等反政府組織都是在日本組建的。那時很多漢人來到日本的頭兩件事就是:第一是剪辮子,表示不再效忠清廷;第二是自稱“支那人”,拒絕承認自己是“清國人”。由於那時“中國”這個詞還沒有被公認,所以很多革命家直接借用日本式稱呼稱自己是“支那人”。1902年,章太炎等在日本東京發起《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提出“光復漢族,還我河山,以身許國,功成身退”的誓詞(“支那亡國”是指明朝亡於清朝的那一年);1904年,宋教仁在東京創辦了名叫《二十世紀之支那》的雜誌,這是後來同盟會黨報《民報》的前身。即使是立憲派的梁啓超,也用“支那少年” 爲筆名,康有爲次女康同璧也曾在詩中稱“我是支那第一人”。

當時很多中國的革命家使用“支那”這個詞稱呼自己,亦說明那時日本使用“支那”稱呼中國,不但沒有貶義,反而含有對中國漢人的尊敬。如果日本人按照當時中國的正式國號“大清”,把中國人稱爲 “大清人”,把中國話稱爲“大清語”,對中國的漢人來說,反而會感到被侮辱了。在辛亥革命前, “支那”這個詞是被中日兩國都承認的名詞,沒有人對此提出過什麽異議。可是辛亥革命之後,中國的正式國號從“大清帝國”變成“中華民國”,由此而引發了中日之間的“支那”爭論。

三、辛亥革命後的“支那”稱呼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中國有了一個新的正式稱呼“中華民國”,但“中華民國”這個國號並沒有立即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清王朝倒臺後,中國發生了內亂,各省獨立,南方的革命党在南京成立了一個叫 “中華民國”的臨時政府,但那時“中華民國”的範圍只限於南方數省,北方的大片土地並不屬於“中華民國”。此時清王朝倒臺,已不能稱中國爲“清國”了;而稱“中華民國”也不合適,一是因爲那時 “中華民國”還不能代表中國全國(南北和談後北方才承認“中華民國”的國號);二是因爲日本政府一段時間內並沒有正式承認“中華民國”。在此情況下,日本政府放棄“清國”的稱呼轉而用民間慣用的“支那”一詞稱呼中國。1913年7月日本政府明文規定:今後不論中國的國號如何變化,日本均以 “支那”稱呼中國。

1913年10月,袁世凱正式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同時,日本表示正式承認“中華民國”。可是日本政府只是在中文的文書中使用“中華民國”,而在日文的文書中,則使用“支那共和國”稱呼中國。開始日本這樣的做法並沒有遇到多大問題,因爲“支那”這個詞在日本已經流行了幾十年,中國人一時間也沒有多想這個問題。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二十一條”,這是中日關係惡化的起點。1919年的日本轉接德國租界問題,又引起“五四”運動的反日熱潮。當時愛國人士提出的一個抗日話題,就是日本稱呼中國爲“支那”。一些愛國青年提出日本稱中國爲“支那”是有意侮辱中國人,於是一把愛國大火便燒了起來。愛國志士紛紛向政府上書,要求抗議日本政府使用“支那”和“支那共和國”辭彙的做法。此後中國政府多次向日本政府提出交涉,但都沒有結果。

日本不使用“中華民國”的稱呼,除了有上述1913年7月日本政府的規定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日本人認爲“中華”一詞暗藏著對日本的輕蔑。原來歷史上“中華”、“中原”是爲了區別周邊異民族國家的用詞。以前中國把東方的異民族稱爲東夷(日本人、韓國人),把南方的異民族稱爲南蠻(東南亞人),把西方的異民族稱爲西戎(西亞人),把北方的異民族稱爲北狄(蒙古人)。中華和夷蠻國家的關係不是對等關係,而是上對下的朝貢關係。日本人認爲中國人自稱“中國”,含有天下之尊、文化上優越的驕傲感,因此一些他們認爲改稱“支那”爲“中國”,有承認自己是“東夷”朝貢國的被侮辱感。這是日本不願意使用“中華民國”和“中國”的內在原因。

“中國”這個辭彙,儘管中國人未必認爲它就是“中央之國”的含義,但不可否認按照字面可以把“中國”解釋爲“中央之國”。當然中國政府使用“中華民國”的國號時,並沒有想到要侮辱日本;而日本政府使用“支那共和國”一詞,也未必有侮辱中國之心。可是漢語是會意語言,一個辭彙有很多引伸意義,在辭彙上做文章就會搞出好多名堂,因此中國才有文字獄的出現。

清朝有個大臣寫了“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的詩句,被搞文字獄的人引伸出“清風”就是比喻“滿清人”,結果該大臣被砍了頭。近代中國和日本的愛國人士又把文字獄引伸到國際舞臺,中國人說日本稱“支那”是有侮辱中國人之意,日本人說中國自稱“中華”有侮辱日本人之意,對一個名詞內在含意的不同理解搞成一場國際紛爭,也是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難於理解的。

不過在中國政府的再三抗議和敦促下,1932年日本政府終於承諾在政府公文中不再使用“支那”,一律使用“中華民國”,但民間報刊仍稱中國爲“支那”。一直到日本戰敗後,1946年日本政府向全國發出《關於回避使用支那稱呼之事宜》的通告,此後“支那”這個詞完全從日本政府的公文、教科書、報刊雜誌中消失。中日間這場關於中國國號稱謂的爭論,在戰敗日本的全面妥協情況下徹底解決。

四、現在的“支那”問題

日本戰敗後完全接受中國的條件,在公開場合不再使用“支那”一詞,此後一段時間內“支那”一詞被中國人忘記了。一直到1960年代美國出兵越南時,中國大陸報刊上再次出現了“印度支那”一詞,原來歐洲人把處於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地區稱爲“印度支那”,越南等國所在的半島稱爲“印度支那半島”。中國大陸照搬西方的稱呼“印度支那”,當時大陸人對“支那”這個詞似乎並不在意,不過臺灣國府卻把“印度支那半島”稱爲“中南半島”。

可是到了1990年代以後,隨著大陸反日情緒的升溫,“支那”一詞又被中國人回憶起來,作爲日本侮辱中國人的罪行之一。現在日本的主要媒體看不到“支那”一詞,但是一些右翼分子卻不時挑起這個話題。東京知事石原就在公開場合說“支那人”,引起得中國愛國志士的氣憤填膺。而石原卻辯解說“支那人”一詞不是貶低中國人,反而是尊敬中國人的意思,因爲“支那”這個詞最早是中國人發明並被中國人承認的。

然而石原的說法顯然是強詞奪理。比如現在中國人把日本人稱爲“倭奴”,明顯有強烈的貶損之義。可是古代日本人卻自稱自己是“倭奴”,中國漢書上有“倭奴國”的記載,日本也出土過中國漢朝皇帝賜給倭奴國王的金印(金印上刻著“漢倭奴國王”)。如果現在有人把石原稱爲“倭奴”,並說這是爲了尊敬石原,因爲“倭奴”這個詞最早是日本人發明並被日本人承認的,我看石原也未必能接受。

目前一些日本右翼人士別有用心地挑起這個話題,與其說他們主動挑起事端,不如說他們是在對中國愛國人士罵日口水戰的“應戰”。中國愛國者在網站上鋪天蓋地散發“倭奴”、“鬼子”、“小日本”等辱日稱呼,難免激起日本愛國者的反擊,重提“支那”這種讓中國人氣憤的辱華辭彙。當然中國用 “倭”等蔑稱稱呼日本人,並不是現在獨有,歷史上每次反日運動中都有同樣的罵劇重演。

在1919年“五四”反日高潮中,1919年11月出版的王拱壁《東遊揮汗錄》是當時很有煽動性的代表傑作。現摘錄一段如下:“倭近五十年來之外交真相,舍對華而外實無外交價值之可言。……報界及著作均用“支那”二字,政府公牘則舍中國民國二字之簡,而用“支那共和國”五字之繁,是對我不但無國際敬禮,並不以國家視我也。是我中國民國成立八年而倭人尚不承認也。……”

在上述文中,作者一方面抗議日本報刊用“支那”稱中國是對中國人的侮辱,可是作者卻在自己公開出版的書籍中蔑稱日本爲“倭”、“倭人”。中國人既然明白自己聽到“支那”這樣侮辱性的稱呼心裏不舒服,又爲何不能想到日本人聽到“倭人”這種侮辱性的稱呼心裏也不會好受呢?中國人抗議一些日本人故意使用“支那”一詞歧視中國,本來是完全有道理的。可是我們看到一些中國人在譴責日本人用 “支那”一詞侮辱中國的同時,自己卻又用“倭人”、“鬼子”、“小日本”等歧視性詞句侮辱日本人。

孔子說的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我們認爲我們有權利叫日本人“倭人”、“鬼子”、“小日本”,那麽是不是我們應該承認日本人也有同樣的權利叫我們“支那人”呢?如果我們自己不能停止用各種歧視性詞語蔑稱日本,又何必責備日本人用“支那”來蔑稱我們呢?

最後我們需要明確一個問題:“支那”這個詞到底是不是對中國的蔑稱?如果是的話,其輕蔑程度有多大?從上面的情況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日本從江戶末期開始用“支那”稱呼中國,當時日本使用 “支那”稱呼中國的確沒有侮辱中國的意思,中國人自己也不反對“支那”這個稱呼。可是辛亥革命中國改了國號後出現了問題。中國的正式國號“中華”或“中國”,日本人認爲其中含有對日本等“前朝貢國”的傲慢含義,所以不願稱中國爲“中國”,堅持稱中國爲“支那”,這時日本人稱“支那”就包涵了一些對中國人的輕蔑成分,但並不是很嚴重,比中國人稱日本人爲“鬼子”、“小日本”的輕蔑語氣要輕一些。打個比方,中國人往往喜歡把黑人稱爲“老黑”,“老黑”有一定輕蔑之意,但並不強烈,比稱“黑鬼”緩和得多。日本人稱中國人爲“支那人”,與中國人稱黑人爲“老黑”的感覺有些相似,並不是一個特別惡毒的歧視用語,而是帶有一種微妙的輕蔑感覺。 綜上所述,“支那”問題主要是由於中國和日本在“支那”和“中華”的漢字會意上解釋不同而引發的爭執,也是屬於文字獄的一種變形産物吧。日本戰敗後被迫承認“中國”的國號,不過現在的日本人認爲“中國”只是一個普通的國名而已,不再認爲“中國”含有“中央之國”的傲慢含意,與中國人不認爲“美國”有“美麗之國”的含義一樣。




資料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

------------------------------------------------------------------------------------

從上面似乎可以讓我們知道...實際上部份文句的貶和賞都是人的心改變而改變...

如果我今天稱一位資優生說:哇!你好厲害喔!!

或我今天稱一位我看不起的人說:哇!你好厲害喔!!


看出這些的差別沒有!?歷史是環環相扣,並且將進入全新的循環
30年前的故事,將影響今天歷史的發展




石原慎太郎的稱呼中國為支那的用意...

恐怕只有他一個人知道了...

剛剛去查了一下...發現有趣的文章給各位參考...

不過先注意一點...每一個資料的可信度大約是70%左右...

畢竟歷史經過那麼多年...想必會有人做篡改,誤傳或誤導....

所以我們應該抱有懷疑的心態去面對...

懷疑不是不好...至少可以讓我們去探索事情的經過...





關於日本人使用“支那”一詞是否含有侮辱中國的意思,最近又成爲一個沸沸揚揚的話題,前些時候新浪網使用功能變數名稱“sina”,曾引起一些愛國人士的嘔血之憤。不過對於“支那”一詞的由來,日本人爲什麽要用“支那”稱呼中國等深層問題,卻很少有人談起,因此試圖在這裏對“支那”問題進行一些較爲深入的探討。


一、明治維新前日本對中國的稱呼

日本和中國交往的歷史非常悠久,而且長期以來日本對中國文化一直懷有敬仰之心,在隋唐時代日本專門派“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國來學習文化,這些結果使日本成爲世界上與中國在文化上最親密的國家。當今世界上使用漢字的國家除了中國之外只有日本了(韓國、越南等廢除了漢字),這有點象英國和美國在語言文化上的親密關係。日本文化受中國古典文化影響很深,日本文化比中國的少數民族:維吾爾族、藏族、蒙古族等的文化更接近漢族文化。英國和美國的語言文化紐帶讓他們成爲密友,中國和日本的語言文化紐帶讓我們成爲仇敵,真是讓人不可思議。

儘管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可是“中國”這個名稱卻意外地非常年輕,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前,中國的正式名稱從來沒有叫過“中國”。古代中國根據秦、漢……、明、清等朝代的不同,正式國號也跟著改變。比如清朝時中國的正式名稱是“大清”或“大清帝國”。儘管正式的國號沒有叫過中國,中國民間倒是有“中國”或“中國人”的俗語辭彙。不過以前人們提到“中國”一詞,一般狹義地指中原地區,“中國人”就是指中原人,以區別于新疆西藏蒙古的邊民,以前並沒有用“中國”代表國家的用法。

日本由於與中國接觸密切,也按照中國的朝代名來稱呼中國,不像與中國接觸少的西方國家,不管中國什麽朝代,都一律稱之爲CHINA。日本在隋朝時稱中國爲“隋”,唐朝時稱中國爲“唐”,所以有“遣隋使”、“遣唐使”的辭彙。以前日本在提到籠統的中國概念時,則稱中國爲“漢土”或“唐土”,把中國字稱爲“漢字”,把中國語稱爲“漢文”。日本古時既不用“中國”,也不用“支那”代表中國,這些詞在日本出現都是近代以後的事情了。

到了日本江戶末期和明治初期,隨著日本的對外開放,外來語用詞也時髦起來。喜歡標新立異的人,不再稱中國爲“漢土”,而是按照外文音譯把中國稱爲“支那”,結果這個稱呼一下流行起來,一時間報刊書籍都用“支那”稱呼起中國來。也許有人會有疑問:日本人把中國音譯爲“支那”兩個字,其中是不是隱含有侮辱中國的意思?

由於漢字是會意文字,每個字都有意義,把漢字作爲拼音使用時,選用哪個字來表音還真是個問題。鑽牛角尖的話,可以說漢語中的“美國”含有“美麗之國”的讚美之意,但是一般中國人並不以爲“美國”一詞含有任何褒義。有的網人把美國改寫成“黴國”,這倒是別有用心的了。如果日本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不管用“Sina”稱呼中國,還是用“China”稱呼中國,大概中國人都不會生氣,可是日本偏偏使用和中國一樣的會意漢字,這一下問題就來了。

從漢字的會意角度出發,“支那”這個詞本身有沒有隱含的貶義呢?如果使用文字獄式的考證,可以發現“支那”這個詞背後還真有隱含的貶義。日語中“支”這個漢字有“末端”的意思,我們現在常說的 “支部”、“支隊”,就是直接從日本輸入的辭彙;日語中“那”這個漢字有“地方”的含義;所以 “支那”可以用會意的方式從字面上理解成“末端的地方”。“支那”一詞隱含有“末端的地方”的含意,這不是日本人有意借“支那”的會意來貶低中國嗎?

不過考證一下“支那”一詞的由來,就會發現最早把中國稱爲“支那”的並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國人自己。古時印度人稱中國爲cina,據說cina是來自“秦”的音譯。古羅馬稱中國爲Sinoa (見《舊約全書》),後來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據說均來自這個語源。現在英語中Chino或Sino的詞頭代表中國,比如Sino-Japanese War表示“中日戰爭”,Sinology 意思是“中國學”。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的佛經以後,懂得梵文的人太少,所以要把佛經譯爲漢文。高僧翻譯梵文佛經時,按照音譯把 cina翻譯成“支那”,現在中國的佛經中還是用“支那”這個詞稱呼中國。佛經傳到日本後,也把“支那”這個詞帶入日本。

由於發明“支那”這個詞的並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國人自己,所以可以排除日本人假借漢字的會意方式貶損中國的可能性。

二、辛亥革命前的“支那”稱呼

上面說過,“支那”一詞在日本流行起來是明治維新以後的事。不過那時中國的正式國號是“大清”,所以日本政府在正式場合把中國稱爲“清國”或“大清帝國”,把甲午戰爭稱爲“日清戰爭”,把義和團事變稱爲“北清事變”。但是在一般的民間報刊,則一般把中國稱爲“支那”,把“日清戰爭”稱爲 “日支戰爭”,把中國話稱爲“支那語”。日本人不稱中國的正式國號“大清”而稱“支那”,中國人爲此而氣憤嗎?非也。原來那時的中國漢人,特別是中國的革命家,對日本稱中國爲“支那”,不但不生氣,反而還有幾分感激。

那時中國漢人處於異民族的統治之下,因爲日本暗中支援中國革命,所以一時間日本成爲中國革命家的樂園,同盟會、光復會等反政府組織都是在日本組建的。那時很多漢人來到日本的頭兩件事就是:第一是剪辮子,表示不再效忠清廷;第二是自稱“支那人”,拒絕承認自己是“清國人”。由於那時“中國”這個詞還沒有被公認,所以很多革命家直接借用日本式稱呼稱自己是“支那人”。1902年,章太炎等在日本東京發起《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提出“光復漢族,還我河山,以身許國,功成身退”的誓詞(“支那亡國”是指明朝亡於清朝的那一年);1904年,宋教仁在東京創辦了名叫《二十世紀之支那》的雜誌,這是後來同盟會黨報《民報》的前身。即使是立憲派的梁啓超,也用“支那少年” 爲筆名,康有爲次女康同璧也曾在詩中稱“我是支那第一人”。

當時很多中國的革命家使用“支那”這個詞稱呼自己,亦說明那時日本使用“支那”稱呼中國,不但沒有貶義,反而含有對中國漢人的尊敬。如果日本人按照當時中國的正式國號“大清”,把中國人稱爲 “大清人”,把中國話稱爲“大清語”,對中國的漢人來說,反而會感到被侮辱了。在辛亥革命前, “支那”這個詞是被中日兩國都承認的名詞,沒有人對此提出過什麽異議。可是辛亥革命之後,中國的正式國號從“大清帝國”變成“中華民國”,由此而引發了中日之間的“支那”爭論。

三、辛亥革命後的“支那”稱呼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中國有了一個新的正式稱呼“中華民國”,但“中華民國”這個國號並沒有立即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清王朝倒臺後,中國發生了內亂,各省獨立,南方的革命党在南京成立了一個叫 “中華民國”的臨時政府,但那時“中華民國”的範圍只限於南方數省,北方的大片土地並不屬於“中華民國”。此時清王朝倒臺,已不能稱中國爲“清國”了;而稱“中華民國”也不合適,一是因爲那時 “中華民國”還不能代表中國全國(南北和談後北方才承認“中華民國”的國號);二是因爲日本政府一段時間內並沒有正式承認“中華民國”。在此情況下,日本政府放棄“清國”的稱呼轉而用民間慣用的“支那”一詞稱呼中國。1913年7月日本政府明文規定:今後不論中國的國號如何變化,日本均以 “支那”稱呼中國。

1913年10月,袁世凱正式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同時,日本表示正式承認“中華民國”。可是日本政府只是在中文的文書中使用“中華民國”,而在日文的文書中,則使用“支那共和國”稱呼中國。開始日本這樣的做法並沒有遇到多大問題,因爲“支那”這個詞在日本已經流行了幾十年,中國人一時間也沒有多想這個問題。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二十一條”,這是中日關係惡化的起點。1919年的日本轉接德國租界問題,又引起“五四”運動的反日熱潮。當時愛國人士提出的一個抗日話題,就是日本稱呼中國爲“支那”。一些愛國青年提出日本稱中國爲“支那”是有意侮辱中國人,於是一把愛國大火便燒了起來。愛國志士紛紛向政府上書,要求抗議日本政府使用“支那”和“支那共和國”辭彙的做法。此後中國政府多次向日本政府提出交涉,但都沒有結果。

日本不使用“中華民國”的稱呼,除了有上述1913年7月日本政府的規定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日本人認爲“中華”一詞暗藏著對日本的輕蔑。原來歷史上“中華”、“中原”是爲了區別周邊異民族國家的用詞。以前中國把東方的異民族稱爲東夷(日本人、韓國人),把南方的異民族稱爲南蠻(東南亞人),把西方的異民族稱爲西戎(西亞人),把北方的異民族稱爲北狄(蒙古人)。中華和夷蠻國家的關係不是對等關係,而是上對下的朝貢關係。日本人認爲中國人自稱“中國”,含有天下之尊、文化上優越的驕傲感,因此一些他們認爲改稱“支那”爲“中國”,有承認自己是“東夷”朝貢國的被侮辱感。這是日本不願意使用“中華民國”和“中國”的內在原因。

“中國”這個辭彙,儘管中國人未必認爲它就是“中央之國”的含義,但不可否認按照字面可以把“中國”解釋爲“中央之國”。當然中國政府使用“中華民國”的國號時,並沒有想到要侮辱日本;而日本政府使用“支那共和國”一詞,也未必有侮辱中國之心。可是漢語是會意語言,一個辭彙有很多引伸意義,在辭彙上做文章就會搞出好多名堂,因此中國才有文字獄的出現。

清朝有個大臣寫了“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的詩句,被搞文字獄的人引伸出“清風”就是比喻“滿清人”,結果該大臣被砍了頭。近代中國和日本的愛國人士又把文字獄引伸到國際舞臺,中國人說日本稱“支那”是有侮辱中國人之意,日本人說中國自稱“中華”有侮辱日本人之意,對一個名詞內在含意的不同理解搞成一場國際紛爭,也是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難於理解的。

不過在中國政府的再三抗議和敦促下,1932年日本政府終於承諾在政府公文中不再使用“支那”,一律使用“中華民國”,但民間報刊仍稱中國爲“支那”。一直到日本戰敗後,1946年日本政府向全國發出《關於回避使用支那稱呼之事宜》的通告,此後“支那”這個詞完全從日本政府的公文、教科書、報刊雜誌中消失。中日間這場關於中國國號稱謂的爭論,在戰敗日本的全面妥協情況下徹底解決。

四、現在的“支那”問題

日本戰敗後完全接受中國的條件,在公開場合不再使用“支那”一詞,此後一段時間內“支那”一詞被中國人忘記了。一直到1960年代美國出兵越南時,中國大陸報刊上再次出現了“印度支那”一詞,原來歐洲人把處於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地區稱爲“印度支那”,越南等國所在的半島稱爲“印度支那半島”。中國大陸照搬西方的稱呼“印度支那”,當時大陸人對“支那”這個詞似乎並不在意,不過臺灣國府卻把“印度支那半島”稱爲“中南半島”。

可是到了1990年代以後,隨著大陸反日情緒的升溫,“支那”一詞又被中國人回憶起來,作爲日本侮辱中國人的罪行之一。現在日本的主要媒體看不到“支那”一詞,但是一些右翼分子卻不時挑起這個話題。東京知事石原就在公開場合說“支那人”,引起得中國愛國志士的氣憤填膺。而石原卻辯解說“支那人”一詞不是貶低中國人,反而是尊敬中國人的意思,因爲“支那”這個詞最早是中國人發明並被中國人承認的。

然而石原的說法顯然是強詞奪理。比如現在中國人把日本人稱爲“倭奴”,明顯有強烈的貶損之義。可是古代日本人卻自稱自己是“倭奴”,中國漢書上有“倭奴國”的記載,日本也出土過中國漢朝皇帝賜給倭奴國王的金印(金印上刻著“漢倭奴國王”)。如果現在有人把石原稱爲“倭奴”,並說這是爲了尊敬石原,因爲“倭奴”這個詞最早是日本人發明並被日本人承認的,我看石原也未必能接受。

目前一些日本右翼人士別有用心地挑起這個話題,與其說他們主動挑起事端,不如說他們是在對中國愛國人士罵日口水戰的“應戰”。中國愛國者在網站上鋪天蓋地散發“倭奴”、“鬼子”、“小日本”等辱日稱呼,難免激起日本愛國者的反擊,重提“支那”這種讓中國人氣憤的辱華辭彙。當然中國用 “倭”等蔑稱稱呼日本人,並不是現在獨有,歷史上每次反日運動中都有同樣的罵劇重演。

在1919年“五四”反日高潮中,1919年11月出版的王拱壁《東遊揮汗錄》是當時很有煽動性的代表傑作。現摘錄一段如下:“倭近五十年來之外交真相,舍對華而外實無外交價值之可言。……報界及著作均用“支那”二字,政府公牘則舍中國民國二字之簡,而用“支那共和國”五字之繁,是對我不但無國際敬禮,並不以國家視我也。是我中國民國成立八年而倭人尚不承認也。……”

在上述文中,作者一方面抗議日本報刊用“支那”稱中國是對中國人的侮辱,可是作者卻在自己公開出版的書籍中蔑稱日本爲“倭”、“倭人”。中國人既然明白自己聽到“支那”這樣侮辱性的稱呼心裏不舒服,又爲何不能想到日本人聽到“倭人”這種侮辱性的稱呼心裏也不會好受呢?中國人抗議一些日本人故意使用“支那”一詞歧視中國,本來是完全有道理的。可是我們看到一些中國人在譴責日本人用 “支那”一詞侮辱中國的同時,自己卻又用“倭人”、“鬼子”、“小日本”等歧視性詞句侮辱日本人。

孔子說的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我們認爲我們有權利叫日本人“倭人”、“鬼子”、“小日本”,那麽是不是我們應該承認日本人也有同樣的權利叫我們“支那人”呢?如果我們自己不能停止用各種歧視性詞語蔑稱日本,又何必責備日本人用“支那”來蔑稱我們呢?

最後我們需要明確一個問題:“支那”這個詞到底是不是對中國的蔑稱?如果是的話,其輕蔑程度有多大?從上面的情況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日本從江戶末期開始用“支那”稱呼中國,當時日本使用 “支那”稱呼中國的確沒有侮辱中國的意思,中國人自己也不反對“支那”這個稱呼。可是辛亥革命中國改了國號後出現了問題。中國的正式國號“中華”或“中國”,日本人認爲其中含有對日本等“前朝貢國”的傲慢含義,所以不願稱中國爲“中國”,堅持稱中國爲“支那”,這時日本人稱“支那”就包涵了一些對中國人的輕蔑成分,但並不是很嚴重,比中國人稱日本人爲“鬼子”、“小日本”的輕蔑語氣要輕一些。打個比方,中國人往往喜歡把黑人稱爲“老黑”,“老黑”有一定輕蔑之意,但並不強烈,比稱“黑鬼”緩和得多。日本人稱中國人爲“支那人”,與中國人稱黑人爲“老黑”的感覺有些相似,並不是一個特別惡毒的歧視用語,而是帶有一種微妙的輕蔑感覺。 綜上所述,“支那”問題主要是由於中國和日本在“支那”和“中華”的漢字會意上解釋不同而引發的爭執,也是屬於文字獄的一種變形産物吧。日本戰敗後被迫承認“中國”的國號,不過現在的日本人認爲“中國”只是一個普通的國名而已,不再認爲“中國”含有“中央之國”的傲慢含意,與中國人不認爲“美國”有“美麗之國”的含義一樣。




資料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

------------------------------------------------------------------------------------

從上面似乎可以讓我們知道...實際上部份文句的貶和賞都是人的心改變而改變...

如果我今天稱一位資優生說:哇!你好厲害喔!!

或我今天稱一位我看不起的人說:哇!你好厲害喔!!


看出這些的差別沒有!?
不认为"支那"一词带侮辱性,古代的印度、古希腊、古罗马都把中国称之为Cina,"支那"源自于此(支那日语发音就是Cina或SINA),奇怪的是中国人可以接受英美国家称中国为CHINA(甚至中国的著名网站就是以SINA为命名),为什么就不能接受日本人称中国为"支那",另外问一下中国人是否接受日本人"シナ人"称呼中国人(因为中国政府并不反对日本称呼东海为东シナ海,南海为南シナ海).
不懂就不要出来放屁,支那源起于英法殖民狂潮时期用于侮辱他们认为没开化的地区和民族。最早的地区就是越南,老挝,柬埔寨。称之为印度支那。而在日本比较早期跟本没此称谓。比如日本丰成秀吉曾说:欲要征服世界,就要先征服中国。欲要征服中国,就要先征服朝鲜。可见当时并无此称呼中国。
而且倭奴并非我国歧视或侮辱日本,倭奴国是日本古称。三国时期,倭奴国女王派使臣晋见魏文帝曹丕。魏国曾赐倭奴国金印一枚,上书篆字。魏赐倭奴国印。所以我们称之倭奴并没有侮辱日本之意思,那是日本之古称嘛。所以大家为了表示中日关系之友好,中日之团结,看见日本人的时候请放开嗓子大呼:倭奴。各位对日友好的同仁,请跟我大呼三声:倭奴,倭奴,倭奴。日本一定觉得各位对日之友好之情的。
  古印度,古罗马,古波斯称中国为震旦。CHINA是在元朝时期,在欧洲才有此记载,来源已经不可考。但据明史记载:葡萄牙人解释为中国古秦国。{但是一直无法解释,因为大秦是汉朝对罗马帝国的称谓}
以下是日文字典对"支那"的解释,大家参考参考:
支那 【しな】
(「秦」の転訛) 外国人の中国に対する呼称。初めインドの仏典に現れ、日本では江戸中期以来第二次大戦末まで用いられた。戦後は「支那」の表記を避けて多く「シナ」と書く。
大意:
支那 【sina】
(由字「秦」字转变过来的訛称)外国人普遍对中国的称呼。最初起源于印度的佛经,日本在江户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直对中国用这个称呼。战后因为被中国人认为带有侮辱性所以在正式的文献和记录都逼开「支那」这个词,多数以[sina]代替了。
[B]以下是引用[I]czgm[/I]在2005-7-31 14:16:00的发言:[/B][BR]不认为"支那"一词带侮辱性,古代的印度、古希腊、古罗马都把中国称之为Cina,"支那"源自于此(支那日语发音就是Cina或SINA),奇怪的是中国人可以接受英美国家称中国为CHINA(甚至中国的著名网站就是以SINA为命名),为什么就不能接受日本人称中国为"支那",另外问一下中国人是否接受日本人"シナ人"称呼中国人(因为中国政府并不反对日本称呼东海为东シナ海,南海为南シナ海).


做IT的人都知道SINA是日资的,SINA根本不是中国网站。
新浪是日本的!!!!我才知道!!!!
[em03][em03][em03][em03]
政治人物么,总要代表某些立场,某些势力某些派别来发表言论,只要有市场,有选票,你叫他日他祖宗八辈他也照样干
新北洋水师請您細細看完貼子再駡人,您的素質我看不會高~
楼主说得不错,资料详细,此一时,彼一时,当年孙中山章太炎不承认满清是中国,今天很多人拼命要说几千年来东西南北自古全是咱中国.都有偏见了
不知楼主的素质有多高,随便从网上找到一篇消息就贴上来。此类资料海了去了,对于此问题已经有结论。请阁下不要把争论中的一点点资料拿来欺骗从人。而对于阁下之所谓侮辱日本倭奴之称为,本人已经帮阁下清楚的回答。假如你知识比较贫乏的话,请先查查资料。不要无的放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