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浅谈J10B事故中AL31-FN的润滑缺陷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25:31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3/2774/96/12/5_1.html
褒贬有度,过犹不及
——浅谈J10B事故中AL31-FN的润滑缺陷问题

前几天歼10B掉了,空军之翼网站发表,并陆续被各大军网转载了《浅析歼10战机为何会坠毁 俄制发动机有一缺陷》一文,深入剖析军用发动机AL-31FN的润滑设计缺陷问题和中国发动机的研制过程。特别是WS-6的研制问题,阐述很到位,值得学习和探讨。

然而,瑕不掩瑜,文中几点,兵器迷要觉得存疑,说出来大家讨论下。

一、“俄制AL-31F发动机系列的润滑设计存在较严重的可靠性缺陷”

评论:AL31-FN的润滑可靠性问题,是否有贴主说的那么严重? 据兵器迷所知,其实AL31-FN在各项指标上,与中国军用发动机的国军标相比,确实有一个指标是达不到的,就是滑油中断的引擎无故障时间,而不是滑油的供油可靠性。AL31-FN的滑油中断时间是17秒,就是说润滑油中断17秒发动机正常运转,但中国国军标是30秒。从昆仑开始,一直到后面的歼WS-10,WS-15,WS-20,都是30秒的标准。至于贴主说的中方曾就润滑问题请教鹅毛,兵器迷知道的故事版本, 是中方请教关于滑油中断发动机正常运转时间短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滑油中断的问题。

二、“俄罗斯人不太在乎AL-31F润滑可靠性缺陷——反正他们本国没有装备使用该系列发动机的单发机种”。

评论:滑油是AL31-FN的一个问题。但从发动机整机可靠性的角度,AL31-FN是合格的。也就是说,中国军机使用AL31-FN的机型,其俄制发动机的分级故障率,是达标的。因此,无论是歼10还是歼11系列的可执行任务率都很高,很多部队在70%左右,甚至接近80%。从俄罗斯军方飞行员的反馈看,其国产AL31-F的使用情况也正常,在贴主所描述的各种“粗暴、狂野”的操作下,即使是单发停车的情况也很少——俄罗斯空军是不会因为双发机可以单发降落,就能忽视单发停车“爆发“的,中国也不会。换了你,你会吗?

三、“F-15…发动机…各种过载变化…使发动机部件承受的多变应力循环数达到设计标准的数十倍”

评论:这不大可能。一来,无论是发动机设计还是机体结构的设计,都会留安全裕度和设计冗余。二来,就一次机动而言,飞行员做出再大的机动动作,也不能超过机体结构设计的应力强度极限,否则没等到发动机受不了,首先机体结构材料就受损了。三来,就算是飞行员这样的动作次数很多,导致材料接触强度极限的应力循环次数快速上升,也只会造成机体的寿命缩短。通过日常维护和检测,不等到超过应力循环设计数,飞机早就退役了。就算地面维修检测人员是白痴,但要“超过应力循环设计标准数十倍”, 也是材料特性达不到的——超出几倍就断了。

四、“歼10的坠毁事故大多数是由于发动机造成的”。

评论:兵器迷认同,这句话是对的。但也要看学理工的人怎么理解贴主这句话。

第一:比例。这种“大多数”的比例,是歼10独有的,还是普遍情况?实际上,和平时期,除非航母起降和恶劣天候,无论哪个成熟战斗机机型的坠毁事故,大多数都是发动机造成的,美国也不例外。原因很简单——除了发动机停车,一般的气动或航电事故(甚至很多大迎角失速)都难以让战机达到坠毁的程度。因此仅凭发动机故障占坠机事故比例高这一点,并不能简单得出AL31-FN不合格的结论。

第二:绝对值。这种“大多数”,究竟多到什么程度?中国的AL31-FN装机上千台,每年起降数万架次,飞行连同场/厂测发动机运行十数万小时,一年有多少次发动机故障,多少次起降、多少千飞行小时会因为这样的故障坠毁一架?贴主没有提供这样的数据。当然,兵器迷也没有这样的数据,因此兵器迷不会匆忙得出贴主的结论。

请注意,兵器迷并不是说,AL31-FN就一定没有可靠性的问题。而是说,仅凭贴主目前在文章中提供的数据和推理过程,尚不足以说明其结论的正确性。

五、 “要彻底解决AL-31F的润滑可靠性问题难度非常大…无异于重新设计发动机”

中国空军是否因为AL31-FN发动机问题而停飞歼10或歼11大面积,我们不得而知(网上的消息只有歼11B因太行WS-10A故障而停飞的消息)。但即使有停飞的现象发生,也不能就认为发动机不可救药了。

案例1:B1B的F101

1990 年 10 月初,一架B1B的发动机突然起火,飞机紧急着陆。检查发现发动机第 1 级风扇转子的一片叶片断裂,造成锁住所有叶片的卡环损坏,导致这—级全部叶片从轮盘上甩出——这就是所谓的发动机“喷零件”。

有些网友听说歼10发动机故障“喷零件”惊的什么似的。呵呵,淡定。

四年多时间里,B1B的发动机喷零件6次,这次也一样。美国空军共97 架 B 1 轰炸机全部停飞。

然后呢?查,改,换。

然后呢?再飞啊。谁说F101喷六次零件就要重新设计发动机啊?

案例2:F16的F110

从 1994 年 7 月起,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先后摔了4架F 16战斗机,原因是该发动机高压涡轮后轴的封严篦齿环断裂,断裂的碎片打坏低压涡轮。

咋办?

更换涡轮轴——对涡扇发动机了解的朋友,明白?更换涡轮轴啊!500多台发动机,换轴!

这就完了?没有。

1998 年 11 月到1999 年2 月的4 个月中,在美国国内的 F 16 机群中,再次由于发动机问题连续出现了 6 次 A 级事故(飞行员伤亡或损失100万美元以上的事故)。1998-1999年2年间,F16坠机事故12起,基本都是发动机事故,如:
l  高压压气机出口封严环涂层脱落
l  数字式电子控制器的控制逻辑失效
l  加力筒体焊接处断裂
l  低压涡轮叶片断裂(喷零件)
l  高压压气机第 1 级工作叶片一片断裂(喷零件)

……要重新设计F110吗?

没有。

还不是一样:查,改,换!

比如,更换改型设计的低压涡轮单元体,将全部受影响的发动机换装成新的单元体。

换多久?大致要换8年。

六: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科研工程、工业生产中普遍存在….功利投机心态,得过且过心态”,“机理不清楚下凭借浅薄经验和主观猜测提出的设计方案、改进措施,其效果如何几乎只能取决于运气”,“中国是一个讲政治、讲形象的国家”……

评论:这个,过了。

航发的引进和仿制,确实是中国航发数十年来的主线。但模仿并非意味着无所作为的得过且过。中国对航空发动机供油系统的故障研究,乃至对发动机故障的系统化研究,很早就开始了。

1970年代末。空军工程学院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发动机故障数理统计理论,运用贝叶斯先验概率和相关分析方法,开发了故障诊断分析软件包。该软件第一个成功运用的发动机机型是:涡喷6。

1988年,北京飞机维修工程公司、北航、中国民航学院和东航四个单位研制了发动机诊断监控系统EMD,故障诊断从趋势分析扩展到故障诊断,1990-1991年开始运用于国航和东航的JT9D和CF6发动机,准确率80%

2010年,武汉大学以某型涡扇发动机滑油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润滑油造成的故障诊断关系进行研究,对润滑系统的稳态压力进行计算,利用光谱分析和神经网络方法对润滑系统古战诊断的影响进行研究。

2012年,沈阳航空航天工程学院以某型涡扇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润滑供油系统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得出系统在不同转速、不同温度下各润滑点滑油流量、压力等性能参数。

总结:

航空发动机的空中停车原因,非常复杂。可能是润滑问题,也可能是油路(燃料)问题,电路问题,甚至可能是气路(空气动力)问题。那么贴主凭什么推论J10B坠机是润滑问题呢?

即便能够肯定是润滑问题,是否一定就是俄罗斯发动机的设计问题?要知道,滑油故障,可能来自设计问题(润滑管路和监测控制)、制造问题(管路材料和装配质量)、油品问题(维修保养)等多个方面。从近年数据统计分析来看,发动机空中停车,设计/制造原因占40%,机械故障占39%,维护质量原因占16%,机组原因占4%,外来物损伤占1%。制造+机械故障+维护的原因超过60%。贴主又凭什么判断滑油问题一定来自于设计?

再说一次,兵器迷并不认为俄罗斯发动机的设计就一定不存在滑油问题,或J10B此次坠毁就一定不是设计导致的滑油中断所致。兵器迷质疑的是,仅仅从贴主的文章内容看,在所举的2014年J10B坠毁、2013年歼11坠毁、2009年李峰的J10A迫降三个例子中,均未能说明发动机润滑系统设计缺陷,与发动机停车坠机/迫降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

因此,如果贴主用猜测、推测的口吻描述他的想法,兵器迷是完全接受的。但在证据链不完整清晰的情况下,就肯定俄制发动机有滑油设计缺陷,且该缺陷导致中方战机坠机,是否不够严谨?

干航空发动机,有容易的吗?

太行有问题,对!三姨夫有问题,对!中国发动机山寨的多独创的少,对!

兵器迷说过,比美帝差20-30年。

但也不能一架歼10B落地了,就沉不住气,一直上纲上线,分析出中国航空工业“急功近利“、得过且过”、“全凭运气”。哪儿跟哪儿啊?

反过来说,那F110在1970年代导致F15C成为机库皇后,装机十多年后1997-1998再次进入事故高发期,又能反映出美国是个讲什么的国家呢?

再反过来说,仿制继承并不意味着原地踏步。中国二代军机中的J7E。发动机呢?涡喷13-F。要说仿制,从飞机到发动机,这都是仿制基础上改进的。结果呢?空中停车极少,性能大幅提升,执行任务率最高,空军非常满意(中国吃得最透的发动机就是涡喷13)。这是全凭运气吗?

什么事儿,数据,案例,理论…….推测、说理、批评,都行。结论要合乎逻辑,要实事求是。对于追赶中的中国空军和中国航空业,这种事故绝不是最后一起。出问题分析问题,但别一棍子把整个中国航空工业的“科研工程、工业生产”都打死。

什么事儿,别过了,过了不好。

反例也有。就像这回珠海航展,某个老董居然说“中国发动机比美国就差10年不到”——又往另一边过了不是?

就差10年,还不到?美国推重比10的F119在1997年装机首飞。中国2009年12月25日高推核心机进行高空台试验。差多少年?

没错,至少有两个渠道证实,14吨级的太行已经装机测试了。17-18吨的WS-15也传闻不断。仅仅从推力上,中国正在赶上来。但仅评价推力,1984年的WS-6推力多大,12吨多比太行基本型高,那又怎样?堪用吗?

再说可靠性,美国寿命5000小时。中国WS-10寿命才1500小时。还有涡轮前温度、最低启动速度….差多少,自己算算。

中国发动机,吹上天不行,踩在脚底下也没必要。上天了咱们盯着可靠性,摔下来咱们盯着事故率。

客观分析,褒贬有度,君子中庸,过犹不及。
注:所有资料来自于互联网公开报道和公开出版物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3/2774/96/12/5_1.html
褒贬有度,过犹不及
——浅谈J10B事故中AL31-FN的润滑缺陷问题

前几天歼10B掉了,空军之翼网站发表,并陆续被各大军网转载了《浅析歼10战机为何会坠毁 俄制发动机有一缺陷》一文,深入剖析军用发动机AL-31FN的润滑设计缺陷问题和中国发动机的研制过程。特别是WS-6的研制问题,阐述很到位,值得学习和探讨。

然而,瑕不掩瑜,文中几点,兵器迷要觉得存疑,说出来大家讨论下。

一、“俄制AL-31F发动机系列的润滑设计存在较严重的可靠性缺陷”

评论:AL31-FN的润滑可靠性问题,是否有贴主说的那么严重? 据兵器迷所知,其实AL31-FN在各项指标上,与中国军用发动机的国军标相比,确实有一个指标是达不到的,就是滑油中断的引擎无故障时间,而不是滑油的供油可靠性。AL31-FN的滑油中断时间是17秒,就是说润滑油中断17秒发动机正常运转,但中国国军标是30秒。从昆仑开始,一直到后面的歼WS-10,WS-15,WS-20,都是30秒的标准。至于贴主说的中方曾就润滑问题请教鹅毛,兵器迷知道的故事版本, 是中方请教关于滑油中断发动机正常运转时间短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滑油中断的问题。

二、“俄罗斯人不太在乎AL-31F润滑可靠性缺陷——反正他们本国没有装备使用该系列发动机的单发机种”。

评论:滑油是AL31-FN的一个问题。但从发动机整机可靠性的角度,AL31-FN是合格的。也就是说,中国军机使用AL31-FN的机型,其俄制发动机的分级故障率,是达标的。因此,无论是歼10还是歼11系列的可执行任务率都很高,很多部队在70%左右,甚至接近80%。从俄罗斯军方飞行员的反馈看,其国产AL31-F的使用情况也正常,在贴主所描述的各种“粗暴、狂野”的操作下,即使是单发停车的情况也很少——俄罗斯空军是不会因为双发机可以单发降落,就能忽视单发停车“爆发“的,中国也不会。换了你,你会吗?

三、“F-15…发动机…各种过载变化…使发动机部件承受的多变应力循环数达到设计标准的数十倍”

评论:这不大可能。一来,无论是发动机设计还是机体结构的设计,都会留安全裕度和设计冗余。二来,就一次机动而言,飞行员做出再大的机动动作,也不能超过机体结构设计的应力强度极限,否则没等到发动机受不了,首先机体结构材料就受损了。三来,就算是飞行员这样的动作次数很多,导致材料接触强度极限的应力循环次数快速上升,也只会造成机体的寿命缩短。通过日常维护和检测,不等到超过应力循环设计数,飞机早就退役了。就算地面维修检测人员是白痴,但要“超过应力循环设计标准数十倍”, 也是材料特性达不到的——超出几倍就断了。

四、“歼10的坠毁事故大多数是由于发动机造成的”。

评论:兵器迷认同,这句话是对的。但也要看学理工的人怎么理解贴主这句话。

第一:比例。这种“大多数”的比例,是歼10独有的,还是普遍情况?实际上,和平时期,除非航母起降和恶劣天候,无论哪个成熟战斗机机型的坠毁事故,大多数都是发动机造成的,美国也不例外。原因很简单——除了发动机停车,一般的气动或航电事故(甚至很多大迎角失速)都难以让战机达到坠毁的程度。因此仅凭发动机故障占坠机事故比例高这一点,并不能简单得出AL31-FN不合格的结论。

第二:绝对值。这种“大多数”,究竟多到什么程度?中国的AL31-FN装机上千台,每年起降数万架次,飞行连同场/厂测发动机运行十数万小时,一年有多少次发动机故障,多少次起降、多少千飞行小时会因为这样的故障坠毁一架?贴主没有提供这样的数据。当然,兵器迷也没有这样的数据,因此兵器迷不会匆忙得出贴主的结论。

请注意,兵器迷并不是说,AL31-FN就一定没有可靠性的问题。而是说,仅凭贴主目前在文章中提供的数据和推理过程,尚不足以说明其结论的正确性。

五、 “要彻底解决AL-31F的润滑可靠性问题难度非常大…无异于重新设计发动机”

中国空军是否因为AL31-FN发动机问题而停飞歼10或歼11大面积,我们不得而知(网上的消息只有歼11B因太行WS-10A故障而停飞的消息)。但即使有停飞的现象发生,也不能就认为发动机不可救药了。

案例1:B1B的F101

1990 年 10 月初,一架B1B的发动机突然起火,飞机紧急着陆。检查发现发动机第 1 级风扇转子的一片叶片断裂,造成锁住所有叶片的卡环损坏,导致这—级全部叶片从轮盘上甩出——这就是所谓的发动机“喷零件”。

有些网友听说歼10发动机故障“喷零件”惊的什么似的。呵呵,淡定。

四年多时间里,B1B的发动机喷零件6次,这次也一样。美国空军共97 架 B 1 轰炸机全部停飞。

然后呢?查,改,换。

然后呢?再飞啊。谁说F101喷六次零件就要重新设计发动机啊?

案例2:F16的F110

从 1994 年 7 月起,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先后摔了4架F 16战斗机,原因是该发动机高压涡轮后轴的封严篦齿环断裂,断裂的碎片打坏低压涡轮。

咋办?

更换涡轮轴——对涡扇发动机了解的朋友,明白?更换涡轮轴啊!500多台发动机,换轴!

这就完了?没有。

1998 年 11 月到1999 年2 月的4 个月中,在美国国内的 F 16 机群中,再次由于发动机问题连续出现了 6 次 A 级事故(飞行员伤亡或损失100万美元以上的事故)。1998-1999年2年间,F16坠机事故12起,基本都是发动机事故,如:
l  高压压气机出口封严环涂层脱落
l  数字式电子控制器的控制逻辑失效
l  加力筒体焊接处断裂
l  低压涡轮叶片断裂(喷零件)
l  高压压气机第 1 级工作叶片一片断裂(喷零件)

……要重新设计F110吗?

没有。

还不是一样:查,改,换!

比如,更换改型设计的低压涡轮单元体,将全部受影响的发动机换装成新的单元体。

换多久?大致要换8年。

六: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科研工程、工业生产中普遍存在….功利投机心态,得过且过心态”,“机理不清楚下凭借浅薄经验和主观猜测提出的设计方案、改进措施,其效果如何几乎只能取决于运气”,“中国是一个讲政治、讲形象的国家”……

评论:这个,过了。

航发的引进和仿制,确实是中国航发数十年来的主线。但模仿并非意味着无所作为的得过且过。中国对航空发动机供油系统的故障研究,乃至对发动机故障的系统化研究,很早就开始了。

1970年代末。空军工程学院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发动机故障数理统计理论,运用贝叶斯先验概率和相关分析方法,开发了故障诊断分析软件包。该软件第一个成功运用的发动机机型是:涡喷6。

1988年,北京飞机维修工程公司、北航、中国民航学院和东航四个单位研制了发动机诊断监控系统EMD,故障诊断从趋势分析扩展到故障诊断,1990-1991年开始运用于国航和东航的JT9D和CF6发动机,准确率80%

2010年,武汉大学以某型涡扇发动机滑油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润滑油造成的故障诊断关系进行研究,对润滑系统的稳态压力进行计算,利用光谱分析和神经网络方法对润滑系统古战诊断的影响进行研究。

2012年,沈阳航空航天工程学院以某型涡扇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润滑供油系统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得出系统在不同转速、不同温度下各润滑点滑油流量、压力等性能参数。

总结:

航空发动机的空中停车原因,非常复杂。可能是润滑问题,也可能是油路(燃料)问题,电路问题,甚至可能是气路(空气动力)问题。那么贴主凭什么推论J10B坠机是润滑问题呢?

即便能够肯定是润滑问题,是否一定就是俄罗斯发动机的设计问题?要知道,滑油故障,可能来自设计问题(润滑管路和监测控制)、制造问题(管路材料和装配质量)、油品问题(维修保养)等多个方面。从近年数据统计分析来看,发动机空中停车,设计/制造原因占40%,机械故障占39%,维护质量原因占16%,机组原因占4%,外来物损伤占1%。制造+机械故障+维护的原因超过60%。贴主又凭什么判断滑油问题一定来自于设计?

再说一次,兵器迷并不认为俄罗斯发动机的设计就一定不存在滑油问题,或J10B此次坠毁就一定不是设计导致的滑油中断所致。兵器迷质疑的是,仅仅从贴主的文章内容看,在所举的2014年J10B坠毁、2013年歼11坠毁、2009年李峰的J10A迫降三个例子中,均未能说明发动机润滑系统设计缺陷,与发动机停车坠机/迫降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

因此,如果贴主用猜测、推测的口吻描述他的想法,兵器迷是完全接受的。但在证据链不完整清晰的情况下,就肯定俄制发动机有滑油设计缺陷,且该缺陷导致中方战机坠机,是否不够严谨?

干航空发动机,有容易的吗?

太行有问题,对!三姨夫有问题,对!中国发动机山寨的多独创的少,对!

兵器迷说过,比美帝差20-30年。

但也不能一架歼10B落地了,就沉不住气,一直上纲上线,分析出中国航空工业“急功近利“、得过且过”、“全凭运气”。哪儿跟哪儿啊?

反过来说,那F110在1970年代导致F15C成为机库皇后,装机十多年后1997-1998再次进入事故高发期,又能反映出美国是个讲什么的国家呢?

再反过来说,仿制继承并不意味着原地踏步。中国二代军机中的J7E。发动机呢?涡喷13-F。要说仿制,从飞机到发动机,这都是仿制基础上改进的。结果呢?空中停车极少,性能大幅提升,执行任务率最高,空军非常满意(中国吃得最透的发动机就是涡喷13)。这是全凭运气吗?

什么事儿,数据,案例,理论…….推测、说理、批评,都行。结论要合乎逻辑,要实事求是。对于追赶中的中国空军和中国航空业,这种事故绝不是最后一起。出问题分析问题,但别一棍子把整个中国航空工业的“科研工程、工业生产”都打死。

什么事儿,别过了,过了不好。

反例也有。就像这回珠海航展,某个老董居然说“中国发动机比美国就差10年不到”——又往另一边过了不是?

就差10年,还不到?美国推重比10的F119在1997年装机首飞。中国2009年12月25日高推核心机进行高空台试验。差多少年?

没错,至少有两个渠道证实,14吨级的太行已经装机测试了。17-18吨的WS-15也传闻不断。仅仅从推力上,中国正在赶上来。但仅评价推力,1984年的WS-6推力多大,12吨多比太行基本型高,那又怎样?堪用吗?

再说可靠性,美国寿命5000小时。中国WS-10寿命才1500小时。还有涡轮前温度、最低启动速度….差多少,自己算算。

中国发动机,吹上天不行,踩在脚底下也没必要。上天了咱们盯着可靠性,摔下来咱们盯着事故率。

客观分析,褒贬有度,君子中庸,过犹不及。
注:所有资料来自于互联网公开报道和公开出版物
支持,楼主说的有理有据。差距我们要正视,成绩一样要看到。武直,舰艇,坦克的心脏病都在一定程度上治愈了,相信飞机的也快了
摩罗莫洛托夫 发表于 2014-11-26 23:21
支持,楼主说的有理有据。差距我们要正视,成绩一样要看到。武直,舰艇,坦克的心脏病都在一定程度上治愈了 ...
我觉着飞机发动机这一块,空军决策层得附上一定责任。当年就应该把AL31F的引进谈下来。以中国在2010年后的实力,未尝不能重现引进到创新类似WP13的成功。保留AL31F的高压段,把它落后的低压段给重新设计了,实际上就是不太行的“创新”嘛。
我觉着飞机发动机这一块,空军决策层得附上一定责任。当年就应该把AL31F的引进谈下来。以中国在2010年后 ...
不是不想引进,当时国内有人拍胸脯说xx年没问题,肯定能用。再者大毛当时不卖生产线,只卖产品。
cartoonbear 发表于 2014-11-27 00:04
不是不想引进,当时国内有人拍胸脯说xx年没问题,肯定能用。再者大毛当时不卖生产线,只卖产品。
前者就是我觉得的空军的决策层的问题。海军就明显没有眼高手低,一口咬住狗头不动摇,不管某些砖家总师吹得天花乱坠+崇洋帽子带得山大。

而且空军决策现在来看也不是很冷静,比如J11B,明显知道毛子发动机谈不拢,由着某人拍胸脯就断了好好的J11项目,然后造成趴窝和飞机等发动机。如果这段时间内发生战争,某些人责任可就不小了啊。
妈的,还让人如何说话
原作者已经发在论坛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