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由分餐变为合餐是一种进步,兼说为何推广分餐制困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9:13:32
  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领导人曾提倡过宴会时分餐;在非典肆虐时,也确有不少人曾实践过,非典过后,人们就又恢复了合餐宴会的习惯。似乎推广分餐制还是很困难的。
  单纯从卫生的角度讲,分餐是优于合餐的。有些人就或明或暗的说中国人不喜分餐,不如西方人文明,是一种落后的习俗。这样的指责过分简单化。
  大家都认为,在中国古代宴会确曾是分餐的,在唐宋间逐渐演化为合餐。搞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演化,是进步还是后退,也可能会搞清楚为什么现在提倡合餐制的难处何在。
                                               
  由汉代的壁画及画像石上可以证明那时流行着分餐式宴会,食者各自席地坐在一个摆着几样食物的小矮食案前,吃自己的那一份。
  在宋以后,由史料记载或小说,可以看出官府设宴,平民请客,其筵会都多是合餐的。实际上合餐应该是从唐朝就开始了,不过分餐也同时存在。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看到的几篇文章,都主张其原因出于人们吃饭时的姿态由席地而坐进化为坐在椅子上食用高足桌上食品所致。(例如
[url=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2/06/17/009461311.shtml][/url])
                             
  这种说法无法使人信服,很难找出席地跪坐用食和分餐制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日本朝鲜这些保留席地用餐的国家,各在何种场合下分餐合餐,又各占多大比例,未曾考究;但就东北农村而言,人们习惯于在炕上吃饭,且多是一家人围坐在炕桌上合食,请客时也多请客人上炕趺坐合餐,而非分食。炕虽然比地面高一些,但坐在其上用食时的姿势应和在席地用食原则上差别不大。何况西方人多用高桌高椅,但也多是分餐。可见席地或是高桌上用餐和分餐合餐制并无逻辑关系。
                             
  由分餐变为合餐主因应是烹调方法的进步及食品丰富化所致。
                                
  在上古时代,人们所知烹调方法可能只有烤、煮等几种,随着时代的进化,生产力的提高,能圈养多种动物,种植的菜蔬种类增加,发明了各种调味品及烹调方法等,就使得所能烹饪出的菜肴极大增加。这当然需要一个过程,据唐朝留存下来的食谱,烤、煮、蒸、烙、烧、炸等烹调方法皆已经出现,而现代中国各种烹调技术在宋代全部都已经发明出来。
                                                  
  这样,就可能出现类似于现代的餐饮业,也有大型酒楼餐馆。在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中,讲到卖酒菜的‘分茶酒肆’,其中除多种凉菜、果品及脯腊食品外,可以随时‘点索’的菜名竟达二百四十多种,洋洋大观,令人惊叹。当然这可能是综合多家有名的餐馆菜单的集合,但其中许多菜即使是现代也不是在一般餐馆都能吃到的。
  到饭店去举行宴会或聚餐,点上十几个菜,怎么分餐法?每人一个小桌放不下;大桌子每人面前推放着十几个盆碟碗,也未免太煞风景了。围着桌子共同品尝美味菜肴,也就是合餐,其出现就是很自然的了。
                                               
  在唐代,也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餐馆。据记载,餐馆“三五百人之馔可立办也”。假如这“三五百人之馔”所点的菜不止一个,而是多个,如是分餐,那么仅只上席的盛菜的食具就会有几千之多,怎么给每个人安排放置菜肴等问题,有点让人发晕。但如果是合餐,只是办几十桌酒宴,即使点十个八个菜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在《金瓶梅·60回》中写西门庆开宴,“后边厅上安放十五张桌席,五果五菜,三汤五割。”十五桌酒宴,即使菜再多点,也不是件太难的事。但如果分餐,有那么多的菜肴,就是很可怕的事了。(‘割’可能是‘割烹’省称,即割肉而烹之,语见《孟子》。)
                                                
  所以,可以推论,在唐宋兴起的合餐制,是因为烹调技术的进化所致,而不能单只归因于高足桌椅出现。坐在椅子上会餐,很方便,尤其是人数较多时,但一席的人数稍少一些,则席地而坐也没什么不便。在《金瓶梅》中讲到人数较多的宴会,一次摆出很多桌,一桌上多也只有五六人吧。如这样,席地而坐宴会也是可以进行的。
                                             
  虽然合餐从唐朝起就逐渐兴起,但是分餐仍然不会完全消失。例如等级森严的情况下,还有喜欢特别摆谱的,也还会分餐。宋周密《武林旧事·九》中有大贪官、秦桧的爪牙张俊在家中为皇帝赵构设宴的记载。皇帝单独一份极尽丰盛的饮食外,其它官员分了五等,秦桧和其子秦熺是第一等,但也是分开各自享用自己的菜品。其它各等菜谱中都有‘各食X味’的字样,可见也都是分餐的。
  皇帝们也总是单独进餐的,让别人陪他吃饭,也都是另在一桌。
唐代的官员们可以一起在办公地点吃一顿办公餐,称作‘会食’,是由各官衙具本钱、设公厨,供百官上班不饿肚子,据载质量颇佳,且有酒。不同级别的官员食料不同,各有各份,虽名‘会食’,实际可能是分餐。
国宴分餐制也应是较合适的。
  除去这些特例,合餐后来确实成为中国宴会的常例。
                                   
  由此可见,中国人宴会由分餐演化为合餐,乃是因食用材料、烹调方法等的进步所造成的,不可简单否定。
                                         
  为什么西方宴会多用分餐制?可能与其宴会中的食品相对简单有关,不过简单不代表水平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英国时曾参加过几次大型宴会。名义上是五道菜,实际上只有一个主菜,其余的是汤、甜点、水果、咖啡等。记得有一次主菜是一块相当不小的牛肉,烧得很好吃,吃了这个,大肚汉也不会觉得饿了。有一次高级一点,是六道菜,两道主菜,旁边的一位英国人大大称赞宴会水平之高。
  他们的宴会是很讲排场的。每人面前三个酒杯,分别用于红酒、白酒和威斯忌,为甜点还另准备一副刀叉,至于墙边站一排穿整齐制服的招待员,更是显得气派。
  这应该是英国传统的宴会方式吧。
                                 
  如果中国人习惯于这样的宴会,实行分餐制也不困难。可惜中国人更实际,多把欣赏美味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气派和排场。
  对多数中国人来说,一个好的酒宴,应该有荤有素,有鱼有肉,但没有蔬菜就是大问题了,有味重的如麻辣的,也有清淡的,还应有甜食,应该能满足参加宴会的众人的不同品味,对一个人而言,也愿意品尝各种味道的菜肴。
  对多数中国人而言,如果去参加朋友宴请,只吃一个主菜,即使好吃,大概心里一定会觉得不足吧。
                                    
  所以,在中国推广分餐制困难不小,要想克服,真不那么容易。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领导人曾提倡过宴会时分餐;在非典肆虐时,也确有不少人曾实践过,非典过后,人们就又恢复了合餐宴会的习惯。似乎推广分餐制还是很困难的。
  单纯从卫生的角度讲,分餐是优于合餐的。有些人就或明或暗的说中国人不喜分餐,不如西方人文明,是一种落后的习俗。这样的指责过分简单化。
  大家都认为,在中国古代宴会确曾是分餐的,在唐宋间逐渐演化为合餐。搞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演化,是进步还是后退,也可能会搞清楚为什么现在提倡合餐制的难处何在。
                                               
  由汉代的壁画及画像石上可以证明那时流行着分餐式宴会,食者各自席地坐在一个摆着几样食物的小矮食案前,吃自己的那一份。
  在宋以后,由史料记载或小说,可以看出官府设宴,平民请客,其筵会都多是合餐的。实际上合餐应该是从唐朝就开始了,不过分餐也同时存在。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看到的几篇文章,都主张其原因出于人们吃饭时的姿态由席地而坐进化为坐在椅子上食用高足桌上食品所致。(例如
[url=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2/06/17/009461311.shtml][/url])
                             
  这种说法无法使人信服,很难找出席地跪坐用食和分餐制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日本朝鲜这些保留席地用餐的国家,各在何种场合下分餐合餐,又各占多大比例,未曾考究;但就东北农村而言,人们习惯于在炕上吃饭,且多是一家人围坐在炕桌上合食,请客时也多请客人上炕趺坐合餐,而非分食。炕虽然比地面高一些,但坐在其上用食时的姿势应和在席地用食原则上差别不大。何况西方人多用高桌高椅,但也多是分餐。可见席地或是高桌上用餐和分餐合餐制并无逻辑关系。
                             
  由分餐变为合餐主因应是烹调方法的进步及食品丰富化所致。
                                
  在上古时代,人们所知烹调方法可能只有烤、煮等几种,随着时代的进化,生产力的提高,能圈养多种动物,种植的菜蔬种类增加,发明了各种调味品及烹调方法等,就使得所能烹饪出的菜肴极大增加。这当然需要一个过程,据唐朝留存下来的食谱,烤、煮、蒸、烙、烧、炸等烹调方法皆已经出现,而现代中国各种烹调技术在宋代全部都已经发明出来。
                                                  
  这样,就可能出现类似于现代的餐饮业,也有大型酒楼餐馆。在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中,讲到卖酒菜的‘分茶酒肆’,其中除多种凉菜、果品及脯腊食品外,可以随时‘点索’的菜名竟达二百四十多种,洋洋大观,令人惊叹。当然这可能是综合多家有名的餐馆菜单的集合,但其中许多菜即使是现代也不是在一般餐馆都能吃到的。
  到饭店去举行宴会或聚餐,点上十几个菜,怎么分餐法?每人一个小桌放不下;大桌子每人面前推放着十几个盆碟碗,也未免太煞风景了。围着桌子共同品尝美味菜肴,也就是合餐,其出现就是很自然的了。
                                               
  在唐代,也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餐馆。据记载,餐馆“三五百人之馔可立办也”。假如这“三五百人之馔”所点的菜不止一个,而是多个,如是分餐,那么仅只上席的盛菜的食具就会有几千之多,怎么给每个人安排放置菜肴等问题,有点让人发晕。但如果是合餐,只是办几十桌酒宴,即使点十个八个菜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在《金瓶梅·60回》中写西门庆开宴,“后边厅上安放十五张桌席,五果五菜,三汤五割。”十五桌酒宴,即使菜再多点,也不是件太难的事。但如果分餐,有那么多的菜肴,就是很可怕的事了。(‘割’可能是‘割烹’省称,即割肉而烹之,语见《孟子》。)
                                                
  所以,可以推论,在唐宋兴起的合餐制,是因为烹调技术的进化所致,而不能单只归因于高足桌椅出现。坐在椅子上会餐,很方便,尤其是人数较多时,但一席的人数稍少一些,则席地而坐也没什么不便。在《金瓶梅》中讲到人数较多的宴会,一次摆出很多桌,一桌上多也只有五六人吧。如这样,席地而坐宴会也是可以进行的。
                                             
  虽然合餐从唐朝起就逐渐兴起,但是分餐仍然不会完全消失。例如等级森严的情况下,还有喜欢特别摆谱的,也还会分餐。宋周密《武林旧事·九》中有大贪官、秦桧的爪牙张俊在家中为皇帝赵构设宴的记载。皇帝单独一份极尽丰盛的饮食外,其它官员分了五等,秦桧和其子秦熺是第一等,但也是分开各自享用自己的菜品。其它各等菜谱中都有‘各食X味’的字样,可见也都是分餐的。
  皇帝们也总是单独进餐的,让别人陪他吃饭,也都是另在一桌。
唐代的官员们可以一起在办公地点吃一顿办公餐,称作‘会食’,是由各官衙具本钱、设公厨,供百官上班不饿肚子,据载质量颇佳,且有酒。不同级别的官员食料不同,各有各份,虽名‘会食’,实际可能是分餐。
国宴分餐制也应是较合适的。
  除去这些特例,合餐后来确实成为中国宴会的常例。
                                   
  由此可见,中国人宴会由分餐演化为合餐,乃是因食用材料、烹调方法等的进步所造成的,不可简单否定。
                                         
  为什么西方宴会多用分餐制?可能与其宴会中的食品相对简单有关,不过简单不代表水平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英国时曾参加过几次大型宴会。名义上是五道菜,实际上只有一个主菜,其余的是汤、甜点、水果、咖啡等。记得有一次主菜是一块相当不小的牛肉,烧得很好吃,吃了这个,大肚汉也不会觉得饿了。有一次高级一点,是六道菜,两道主菜,旁边的一位英国人大大称赞宴会水平之高。
  他们的宴会是很讲排场的。每人面前三个酒杯,分别用于红酒、白酒和威斯忌,为甜点还另准备一副刀叉,至于墙边站一排穿整齐制服的招待员,更是显得气派。
  这应该是英国传统的宴会方式吧。
                                 
  如果中国人习惯于这样的宴会,实行分餐制也不困难。可惜中国人更实际,多把欣赏美味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气派和排场。
  对多数中国人来说,一个好的酒宴,应该有荤有素,有鱼有肉,但没有蔬菜就是大问题了,有味重的如麻辣的,也有清淡的,还应有甜食,应该能满足参加宴会的众人的不同品味,对一个人而言,也愿意品尝各种味道的菜肴。
  对多数中国人而言,如果去参加朋友宴请,只吃一个主菜,即使好吃,大概心里一定会觉得不足吧。
                                    
  所以,在中国推广分餐制困难不小,要想克服,真不那么容易。
合餐也不是不行,推广公筷公勺不就完了?问题是很多人下意识不适应,即便餐桌上有公筷公勺,也下意识的用自己筷子去夹菜
另外在泰西诸国中,英国人吃的应该算是简单的~法意这样的拉丁国家在烹饪技巧上和中国有一拼
这篇文章有理有据,是对合餐不文明的有力驳斥
是的,是的!楼主有理有据。
那么,自助餐呢?
合餐也不是不行,推广公筷公勺不就完了?问题是很多人下意识不适应,即便餐桌上有公筷公勺,也下意识的用自 ...
习惯得逐步养成
琉西泰尼亚 发表于 2014-11-26 07:31
合餐也不是不行,推广公筷公勺不就完了?问题是很多人下意识不适应,即便餐桌上有公筷公勺,也下意识的用自 ...
只有采取有力的提倡,才可能逐渐改变。
成了习惯就不好改了,如吸烟。
琉西泰尼亚 发表于 2014-11-26 07:40
另外在泰西诸国中,英国人吃的应该算是简单的~法意这样的拉丁国家在烹饪技巧上和中国有一拼
可惜没有机会参加法意等国的正式宴会,没能领教。
英国人在这些方面比较保守,可能更反映出欧洲较早时期的状况。
无敌三条 发表于 2014-11-26 10:11
这篇文章有理有据,是对合餐不文明的有力驳斥
欧洲人惯于分餐习惯的养成并不是出于讲卫生,就如同汉朝时中国人分餐也不是为了讲卫生。
合餐也不是不行,推广公筷公勺不就完了?问题是很多人下意识不适应,即便餐桌上有公筷公勺,也下意识的用自 ...
一桌上十几个菜,那公筷公勺也是一片海啊…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11-27 07:01
可惜没有机会参加法意等国的正式宴会,没能领教。
英国人在这些方面比较保守,可能更反映出欧洲较早时期 ...
英国厨子貌似是某样黑暗的东西。。。。
无知猜测,还请方家海涵。

个人对于合餐制的盛行,感觉存在两个方面的促进原因,

一个是宋朝经济的极大进步,民众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更多的走进了酒楼茶肆。
分餐制的成本对于民众来说可能太高了一点,而且,酒楼的承载能力也是问题,于是出现了合餐。

还有,一个很不好的想法,北方的游牧民族,大量的餐具对于他们来说太奢侈了。
他们入主中原,也相当程度推动了合餐制。
大胃王 发表于 2014-11-28 04:14
无知猜测,还请方家海涵。

个人对于合餐制的盛行,感觉存在两个方面的促进原因,
后一条可商榷。
落后、生活条件差的民族入主富有的地区后,可能更乐于显摆,以示自己是胜利者统治者。滥用被征服者的财富不会被认作奢侈的。即使以前曾全家人共用一个碗,今天一个人前摆一百个碗也不觉得过分。
满汉全席这样的东西,正是他们的喜爱。
不知蒙元如何,入关的满人爱显摆、死要面子却是周知的。
霏菲飞 发表于 2014-11-28 02:43
英国厨子貌似是某样黑暗的东西。。。。
德国的厨子似乎比黑暗的东西还要黑。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宴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再像秦汉时期的分餐制度,有些不合实际了,成本也太高。即便到了明清时期,高规格的皇帝宴请,还是使用的分餐制度。但到了近代以后,平等民主意识,使这种尊卑明显的方式进一步衰亡。而且和餐说白了,更实际些。对于更实际的文化和形式,现代的中国人是更容易接受的。
英国人的饭做得不好吃
乾隆时期搞的百叟宴啥的,好像也是分餐。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4-11-28 13:24
乾隆时期搞的百叟宴啥的,好像也是分餐。
在强调上下有别、等级及讲求排场的情况下,分餐可能是首选。

琉西泰尼亚 发表于 2014-11-26 07:31
合餐也不是不行,推广公筷公勺不就完了?问题是很多人下意识不适应,即便餐桌上有公筷公勺,也下意识的用自 ...


聚餐用公筷公勺会很奇怪,而且很失礼!喝汤或是吃火锅时用公勺舀起来盛到碗里再吃/喝,倒是很普遍,但若是在吃菜的时候用公筷,有些亲友会感到被冒犯的!会产生(为什么不能直接夹菜吃?难道我吃过的筷子碰到的东西就会变肮吗?)这样类似的想法,感觉自己被疏远了,被嫌恶了,被怠慢了,心里会有疙瘩!而且菜一多人一多的话,用公筷会变得很麻烦,吃的也不会开心。
琉西泰尼亚 发表于 2014-11-26 07:31
合餐也不是不行,推广公筷公勺不就完了?问题是很多人下意识不适应,即便餐桌上有公筷公勺,也下意识的用自 ...


聚餐用公筷公勺会很奇怪,而且很失礼!喝汤或是吃火锅时用公勺舀起来盛到碗里再吃/喝,倒是很普遍,但若是在吃菜的时候用公筷,有些亲友会感到被冒犯的!会产生(为什么不能直接夹菜吃?难道我吃过的筷子碰到的东西就会变肮吗?)这样类似的想法,感觉自己被疏远了,被嫌恶了,被怠慢了,心里会有疙瘩!而且菜一多人一多的话,用公筷会变得很麻烦,吃的也不会开心。
合餐也不是不行,推广公筷公勺不就完了?问题是很多人下意识不适应,即便餐桌上有公筷公勺,也下意识的用自 ...
先从阁下家开始推广吧
乌丸渡魔笛 发表于 2014-11-29 07:54
聚餐用公筷公勺会很奇怪,而且很失礼!喝汤或是吃火锅时用公勺舀起来盛到碗里再吃/喝,倒是很普遍,但 ...
但是不用公筷公勺,确实有安全隐患啊,一个得胃病,全家都会传染。很多有消化的疾病病人的家庭都是这么做的。过去台湾高山族酿酒,由于落后没有磨这样的工具,酿酒的粮食都是用口腔咀嚼过然后再发酵的,这也是人家的习惯,不过确实有卫生隐患么。

琥珀之魂 发表于 2014-11-29 08:52
先从阁下家开始推广吧


公筷公勺推广了好多年了吧?病从口入不是从小就被教育的么
琥珀之魂 发表于 2014-11-29 08:52
先从阁下家开始推广吧


公筷公勺推广了好多年了吧?病从口入不是从小就被教育的么
公筷公勺推广了好多年了吧?病从口入不是从小就被教育的么
我这没听谁宣传,那么多公益广告我也没看到这个。你和亲朋好友推广了吗?
琥珀之魂 发表于 2014-11-29 10:54
我这没听谁宣传,那么多公益广告我也没看到这个。你和亲朋好友推广了吗?
      非典时期这方面的宣传不少,疫情过去之后大家也都不重视起来~这玩意就跟吸烟一样,是不是习惯?是~有没有隐患?有~
难以想象,六道菜,两道主菜就是上档次了
老家农村,二十年前办席面都是十个热菜,八个冷盘
好点的十二个热菜,十二个冷盘

PS:西方分餐应该也跟餐具有关,刀叉不适合合餐
乌丸渡魔笛 发表于 2014-11-29 07:54
聚餐用公筷公勺会很奇怪,而且很失礼!喝汤或是吃火锅时用公勺舀起来盛到碗里再吃/喝,倒是很普遍,但 ...
主要还是公筷比较麻烦,一桌好几个人,那就要多少公筷,很多人嫌麻烦。
饱食而乱喷 发表于 2014-11-29 12:28
难以想象,六道菜,两道主菜就是上档次了
老家农村,二十年前办席面都是十个热菜,八个冷盘
好点的十二个 ...
搞法不一样。

咱评书里常能听到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的说法,也不是凭空来的。
具体的情况,俺记不准了,没那个学问。
但大致的意思就是,上一道佐酒菜,主人向客人祝酒;
然后,再一道佐酒菜,客人向主人祝酒,诸如此类的。
整个宴席能上九道菜,那是相当的排场了。可不是人人都有蔡京那个范儿的。
一方面,烧柴禾的年代,想要连续不断的上十几二十几道菜,这个有点难度。
另一方面,即使到了现代,如果菜品比较讲究制作方法的话,对厨房的压力也相当大。
如果进而安排成分餐制……!比如说鱼吧,这大厨得几只手才忙的过来。相当不容易了。
大胃王 发表于 2014-11-30 07:21
搞法不一样。

咱评书里常能听到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的说法,也不是凭空来的。
那种上一道菜,等吃的差不多了,再上下一道菜上十多道菜的宴席是很讲究的。至于厨房有没有困难,不在有权有势人考虑之列。
多道菜一下子都上来,摆满桌子。这在档次上就差很多了。
有熊氏 发表于 2014-11-29 19:53
主要还是公筷比较麻烦,一桌好几个人,那就要多少公筷,很多人嫌麻烦。
主要问题恐怕是还没有发现合餐已经造成了某种疾病的流行,只是有隐患而已。
非典也好像不是通过在一起进餐传播的,至少不是主要的。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11-30 07:38
那种上一道菜,等吃的差不多了,再上下一道菜上十多道菜的宴席是很讲究的。至于厨房有没有困难,不在有权 ...
这种搞法,不知道宋以后还多见吗。
印象里面,明朝的官僚和富商也是非常排场的。

大胃王 发表于 2014-11-30 07:21
搞法不一样。

咱评书里常能听到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的说法,也不是凭空来的。


我小时候就是柴火灶,柴火灶就两眼,冷盘是最初一起上,热菜是一个一个上,吃完一个上一个
热菜的材料事先准备好,到时煮熟就行了,老母鸡,大鲤鱼要提前煮

一般当天上午买菜,备料,准备晚上的酒席,三个人(都是普通家庭主妇)可以做四桌(一桌十个人),全部都可以由这三个人完成,买菜,摘菜,洗菜,切菜,烧菜,摆盘,上菜
(那时候的菜都是原生态,菜都带着泥,鸡是活鸡都要自己回家打理)


农村材料少,每家的菜都差不多,做法都基本一样

冷盘:
花生米,香肠,皮蛋,咸鸭蛋,猪耳朵,猪肝,口条,牛肉,苹果,桔子,梨,海蜇,盐焗虾,小咸鱼条,山楂条(任选八样,十样,十二样)

热菜:
一,肉圆配青菜烧(一盘二十个,每人两个)
二,炖老母鸡,跟山药,木耳炖
三,炒肉片,跟时新蔬菜炒
四,烧牛肉,跟大白菜或者青菜烧
五,猪肝汤或者羹汤
六,一个杂烩菜,皮肚跟几样菜烧(鹌鹑蛋,木耳,腐竹,青菜,山药之类)
七,烧蹄筋
八,甜菜,银耳,莲子,蜜枣,葡萄干,实心小元宵(任选几样)加山芋粉
九,炖鸡蛋糕
十,最后是鱼,煮整只大鲤鱼(这菜一般很少吃,整桌菜份量都很足吃到这会一般吃不下了,我从来没见过能把菜吃完的)
最后还有主食,米饭或者面条

如果十二热道菜,可以加羊肉,螃蟹,带鱼,甲鱼,海参,兔子,鸽子,鸭子(任选),肥肠(这个少一点,很多人不吃)
羊肉是单煮(加胡萝卜),螃蟹清蒸,带鱼红烧,甲鱼清炖,海参跟山药烧,兔子红烧,肥肠烧青菜,鸽子清炖红烧,鸭子吃的很少

这是最便宜的,如果好的就要请饭店厨师用好材料:茅鱼,蛇,人参,灵芝,鹿茸,各种野味野鸡,野鸭,大雁,狐狸,狍子,獐子,獾子,黄鼠狼,刺猬什么的
大胃王 发表于 2014-11-30 07:21
搞法不一样。

咱评书里常能听到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的说法,也不是凭空来的。


我小时候就是柴火灶,柴火灶就两眼,冷盘是最初一起上,热菜是一个一个上,吃完一个上一个
热菜的材料事先准备好,到时煮熟就行了,老母鸡,大鲤鱼要提前煮

一般当天上午买菜,备料,准备晚上的酒席,三个人(都是普通家庭主妇)可以做四桌(一桌十个人),全部都可以由这三个人完成,买菜,摘菜,洗菜,切菜,烧菜,摆盘,上菜
(那时候的菜都是原生态,菜都带着泥,鸡是活鸡都要自己回家打理)


农村材料少,每家的菜都差不多,做法都基本一样

冷盘:
花生米,香肠,皮蛋,咸鸭蛋,猪耳朵,猪肝,口条,牛肉,苹果,桔子,梨,海蜇,盐焗虾,小咸鱼条,山楂条(任选八样,十样,十二样)

热菜:
一,肉圆配青菜烧(一盘二十个,每人两个)
二,炖老母鸡,跟山药,木耳炖
三,炒肉片,跟时新蔬菜炒
四,烧牛肉,跟大白菜或者青菜烧
五,猪肝汤或者羹汤
六,一个杂烩菜,皮肚跟几样菜烧(鹌鹑蛋,木耳,腐竹,青菜,山药之类)
七,烧蹄筋
八,甜菜,银耳,莲子,蜜枣,葡萄干,实心小元宵(任选几样)加山芋粉
九,炖鸡蛋糕
十,最后是鱼,煮整只大鲤鱼(这菜一般很少吃,整桌菜份量都很足吃到这会一般吃不下了,我从来没见过能把菜吃完的)
最后还有主食,米饭或者面条

如果十二热道菜,可以加羊肉,螃蟹,带鱼,甲鱼,海参,兔子,鸽子,鸭子(任选),肥肠(这个少一点,很多人不吃)
羊肉是单煮(加胡萝卜),螃蟹清蒸,带鱼红烧,甲鱼清炖,海参跟山药烧,兔子红烧,肥肠烧青菜,鸽子清炖红烧,鸭子吃的很少

这是最便宜的,如果好的就要请饭店厨师用好材料:茅鱼,蛇,人参,灵芝,鹿茸,各种野味野鸡,野鸭,大雁,狐狸,狍子,獐子,獾子,黄鼠狼,刺猬什么的
另外在泰西诸国中,英国人吃的应该算是简单的~法意这样的拉丁国家在烹饪技巧上和中国有一拼
意法的烹饪技巧确实很高,土耳其和西班牙也不错——但是,他们的花样种类、菜肴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就不能和中国比了......
中国人在烹饪上的优势不仅仅是烹饪技术,更在于多样化和丰富性......
新派中餐很多都是分餐制。
这也是必然的潮流。
饱食而乱喷 发表于 2014-11-30 09:23
我小时候就是柴火灶,冷盘是最初一起上,热菜是一个一个上,吃完一个上一个
热菜的材料事先准备好,到 ...
感谢您的信息,受教了。

蹄筋做好了,相当好吃。

大胃王 发表于 2014-11-30 10:37
感谢您的信息,受教了。

蹄筋做好了,相当好吃。


其实这是有技巧的,,在我列的菜单里,前三道菜是三板斧,很重要
肉圆第一道,相当于提前煮,不“耗”时间
老母鸡本来就是提前炖的,也不“耗”时间
炒肉片是炒菜,花的时间少

而这三道菜都是硬菜,很填肚子,一般人吃了头三道菜,加上那么多冷盘,再喝三杯酒就垫了肚子了

这时候第四道牛肉,第五道猪肝汤慢点也不碍事,第六道杂烩菜花的时间也不多,一般人六道菜吃完就饱了或者至少八分饱

接下来第七道蹄筋,第八道甜品主要是尝味道
第九道清淡的解腻,整桌基本都是荤的
第十道基本不吃的
当然,整桌菜以一个“团团圆圆”开始,一个“年年有余”收尾这是必须的,其他菜的顺序安排看个人喜好

总之,只要安排好,时间绝对够

PS:你眼光不错,在我列的那桌菜里蹄筋是最贵的,是那桌菜的“吃点”,客人吃完了回去说在那家吃了蹄筋,就算有点档次了

整个过程像一篇文章,开头三板斧开门见山把人震住,接下来三道菜徐徐展开做铺垫,然后蹄筋是高朝,让人印象深刻,最后再用清淡的菜徐徐收尾

下面列的都是比较贵的,普通人家普通席面用的比较少
大胃王 发表于 2014-11-30 10:37
感谢您的信息,受教了。

蹄筋做好了,相当好吃。


其实这是有技巧的,,在我列的菜单里,前三道菜是三板斧,很重要
肉圆第一道,相当于提前煮,不“耗”时间
老母鸡本来就是提前炖的,也不“耗”时间
炒肉片是炒菜,花的时间少

而这三道菜都是硬菜,很填肚子,一般人吃了头三道菜,加上那么多冷盘,再喝三杯酒就垫了肚子了

这时候第四道牛肉,第五道猪肝汤慢点也不碍事,第六道杂烩菜花的时间也不多,一般人六道菜吃完就饱了或者至少八分饱

接下来第七道蹄筋,第八道甜品主要是尝味道
第九道清淡的解腻,整桌基本都是荤的
第十道基本不吃的
当然,整桌菜以一个“团团圆圆”开始,一个“年年有余”收尾这是必须的,其他菜的顺序安排看个人喜好

总之,只要安排好,时间绝对够

PS:你眼光不错,在我列的那桌菜里蹄筋是最贵的,是那桌菜的“吃点”,客人吃完了回去说在那家吃了蹄筋,就算有点档次了

整个过程像一篇文章,开头三板斧开门见山把人震住,接下来三道菜徐徐展开做铺垫,然后蹄筋是高朝,让人印象深刻,最后再用清淡的菜徐徐收尾

下面列的都是比较贵的,普通人家普通席面用的比较少

大胃王 发表于 2014-11-30 10:37
感谢您的信息,受教了。

蹄筋做好了,相当好吃。


再以现在常见菜为例

糖醋排骨,宫爆鸡丁,鱼香茄子,香煎马交鱼,西芹百合,麻婆豆腐,青椒牛柳,烧双冬,清炒芦笋,罗宋汤,盐焗虾,水果摆盘,蛋炒饭

这样的菜谱,三个人准备一天做四十人份的晚餐不算多大难度
大胃王 发表于 2014-11-30 10:37
感谢您的信息,受教了。

蹄筋做好了,相当好吃。


再以现在常见菜为例

糖醋排骨,宫爆鸡丁,鱼香茄子,香煎马交鱼,西芹百合,麻婆豆腐,青椒牛柳,烧双冬,清炒芦笋,罗宋汤,盐焗虾,水果摆盘,蛋炒饭

这样的菜谱,三个人准备一天做四十人份的晚餐不算多大难度
饱食而乱喷 发表于 2014-11-30 14:22
再以现在常见菜为例

糖醋排骨,宫爆鸡丁,鱼香茄子,红烧马交鱼,西芹百合,麻婆豆腐,青椒牛柳,烧 ...

你就是个吃货
我一般只能记住特别顺嘴的几道菜。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11-27 07:01
可惜没有机会参加法意等国的正式宴会,没能领教。
英国人在这些方面比较保守,可能更反映出欧洲较早时期 ...
英国也不是保守的问题啦,其实就是食物种类相对单调而已。

欧洲列国现有的宴会模式的起点并非是贫瘠的欧洲,而是从富饶的小亚细亚、中东传来。尼科拉.弗莱彻的《查理曼大帝的桌布》一书中对这个有过专门的描述。

另外我的理解是,欧洲宴会分餐实际上是侍从服务的结果,有服务了自然就不需要自己去动手切割食物,而侍从会把切割好的食物送到你面前。这样一来,从加速服务的角度来看,自然就会分化出在厨房事先预装盘的分餐服务了,而且这比非预装盘的合餐服务要方便。

其实现在西餐中是保留着一只动物整个上桌然后再由服务生切割好分别提供给客户的,表面上看这是分餐,但是其本质却是合餐的,只不过一旦有服务生分送各位客人你就看不出来了这其实是合餐的。
有熊氏 发表于 2014-11-29 19:53
主要还是公筷比较麻烦,一桌好几个人,那就要多少公筷,很多人嫌麻烦。
其实用习惯了也没什么。以前我生病了,具有传染性,于是就用公筷用了两年多。一张桌子只用一双就够了,并不是说我给自个夹菜时别人就要等着,我也可以在给自已夹菜的同时给家人夹菜,而别人也可以这样做,所以一双筷也够用。实在不行还可以加公筷或加菜碗汤碗!
大胃王 发表于 2014-11-30 08:12
这种搞法,不知道宋以后还多见吗。
印象里面,明朝的官僚和富商也是非常排场的。
解放前这种宴会还是很不少的。
服务员(丫环)在一边侍候着,厨子在厨房准备好等着。丫环一看吃的差不多了,赶紧告诉厨房,下一菜就上来。
比菜全上来排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