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盐改方案夭折 取消专营动了谁的奶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32:29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加紧研究制定推动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盐业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政企分开,取消食盐专营。
  这是政府部门第一次对取消食盐专营的传闻加以确认。
  事实上,从2001年起的十多年间,国家曾制定过6次盐改方案,但全部夭折,食盐专营成为盐业公司垄断经营的“护身符”。
  盐业专营源于“全民补碘”

盐业改革阻力重重
  食盐专营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战国齐国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几乎伴随社会整个发展过程。
  在古代实行盐业专营,主要出于税收考虑。
  因为这是民众不可或缺的东西,控制住盐,就控制住了税收的命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盐业对税收的贡献已经今非昔比,食盐专营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的作用已日渐减少:盐税占国家税收的百分比已由1950年的5.49%下降至2006年的0.04%。
  而目前的食盐专营制度始于上世纪90年代。
  为实现“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尽快普及碘盐,国务院在1994年发文同意“对食盐实行专营”。
  1996年国务院颁发《食盐专营办法》,正式确立了食盐专营制度。
  强制施行“全民食盐加碘”措施20年后,中国国民的碘普及率已大大提高,有些地方甚至过量。
  2010年,卫生部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指出,目前食盐中碘含量偏高,尽管全国水平处于可接受水平,但有约5个省区处于过量水平,16个省区市处于大于适宜量水平。
  《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也承认:碘过量对健康有潜在危害。
  从国际经验看,普及碘盐与食盐专营并没有必然联系。
  据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ICCIDD)的统计,世界上碘盐覆盖率超过90%的国家有30多个,而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实行食盐专营体制。
  中国政法大学特许经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维华认为,这其实是在为食盐行业垄断“找借口”。李维华说,食盐加碘这个技术,“公家可以做到,民营企业,私营企业难道做不到吗?”
  盐改阻力巨大
  既然食盐专营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微乎其微,“全民补碘”现在看来也不需要,那为什么盐业改革的难度如此之大呢?
  在李维华看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既得利益者不想被打破垄断,损失自身利益。
  2013年9月16日,全国盐业多种经营交流会上,原中国盐业协会理事长董志华进行了一次改革思路动员讲话,详述了十多年来的6个盐改方案。中国盐业协会官网上刊登了这次讲话全文。
  董志华说,十几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对我国盐业体制改革先后制定了六个方案,有原经贸委盐办提出的方案、发改委盐办提出的方案、国家审计署提出的方案、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提出的方案、发改委经贸流通司提出的方案,以及2009年12月31日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组成的盐业体制改革小组提出的方案。
  这些方案由于各种原因都停下来了,其中中盐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2009年盐业体制改革小组提出的方案暂时停下来,给盐业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此前媒体曾披露,一位接近国家工信部的盐业人士表示,今年8月,国家工信部召集全国30余家盐企进京商讨盐改事宜,中国盐业总公司(下简称中盐)就对盐改投了“反对票”。
  一位中盐内部人士曾向媒体透露,中盐反对盐改,只因食盐市场放开后,损害了其控股的几家盐业公司利益,而盐业专营制度下的利益既得者,其实不止中盐总公司,还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三级盐务、盐业系统。
  这种利益触动,也从一些小个案中可以得到印证。
  今年3月到11月,多地发生“跨区域用盐”被罚款事件。
  10月15日,河南新郑的黄先生,在自家的热干面馆用了从郑州带回的食盐,被新郑市盐业管理局检查人员认定为“跨区域用盐”,没收部分食盐并处罚款200元。
  李维华表示,“跨区域用盐被罚款”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和个人触动了食盐专营体制。
  取消专营盐价或下行
  10月29日,中国盐业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披露,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已在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通过,并完成了各部委意见征求。
  据媒体报道,此次的盐业改革方案分六个部分共20项内容,方案核心为废止盐业专营,具体内容为从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有关规定,允许现有食盐生产定点经营企业退出市场,允许食盐流通企业跨区经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放开食盐批发、流通经营。2017年起盐业全面按照新的方案实行。
  李维华表示,盐业取消特许经营之后,盐业进入市场,价格通常的反映都是往下走,“老百姓吃盐可能会便宜一些”。
  而与此同时,原来的盐务管理局跟盐业公司也将面临变革。目前的盐务管理局,不仅有区域内盐业监管、计划调配职能,还掌握着食盐经销业务。而经销业务则由管理局的另一块牌子“盐业公司”来负责。
  李维华表示,一旦取消特许经营,盐务管理局的利益将会减少,职能也将转变,“原本肩负的是政府和市场的职能,现在更多得只倾向于其中一方”。如果完全进入市场,“盐业管理局很可能就会摘牌”,监管可能迁入到通用的部门,如物价局之类的。http://yd.sina.cn/article/xinzhi/original-icczmvun0112255.d.html?mid=anfzhnh2924486&pos=108&vt=4&wm=4007
  (梁超)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加紧研究制定推动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盐业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政企分开,取消食盐专营。
  这是政府部门第一次对取消食盐专营的传闻加以确认。
  事实上,从2001年起的十多年间,国家曾制定过6次盐改方案,但全部夭折,食盐专营成为盐业公司垄断经营的“护身符”。
  盐业专营源于“全民补碘”

盐业改革阻力重重
  食盐专营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战国齐国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几乎伴随社会整个发展过程。
  在古代实行盐业专营,主要出于税收考虑。
  因为这是民众不可或缺的东西,控制住盐,就控制住了税收的命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盐业对税收的贡献已经今非昔比,食盐专营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的作用已日渐减少:盐税占国家税收的百分比已由1950年的5.49%下降至2006年的0.04%。
  而目前的食盐专营制度始于上世纪90年代。
  为实现“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尽快普及碘盐,国务院在1994年发文同意“对食盐实行专营”。
  1996年国务院颁发《食盐专营办法》,正式确立了食盐专营制度。
  强制施行“全民食盐加碘”措施20年后,中国国民的碘普及率已大大提高,有些地方甚至过量。
  2010年,卫生部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指出,目前食盐中碘含量偏高,尽管全国水平处于可接受水平,但有约5个省区处于过量水平,16个省区市处于大于适宜量水平。
  《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也承认:碘过量对健康有潜在危害。
  从国际经验看,普及碘盐与食盐专营并没有必然联系。
  据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ICCIDD)的统计,世界上碘盐覆盖率超过90%的国家有30多个,而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实行食盐专营体制。
  中国政法大学特许经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维华认为,这其实是在为食盐行业垄断“找借口”。李维华说,食盐加碘这个技术,“公家可以做到,民营企业,私营企业难道做不到吗?”
  盐改阻力巨大
  既然食盐专营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微乎其微,“全民补碘”现在看来也不需要,那为什么盐业改革的难度如此之大呢?
  在李维华看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既得利益者不想被打破垄断,损失自身利益。
  2013年9月16日,全国盐业多种经营交流会上,原中国盐业协会理事长董志华进行了一次改革思路动员讲话,详述了十多年来的6个盐改方案。中国盐业协会官网上刊登了这次讲话全文。
  董志华说,十几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对我国盐业体制改革先后制定了六个方案,有原经贸委盐办提出的方案、发改委盐办提出的方案、国家审计署提出的方案、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提出的方案、发改委经贸流通司提出的方案,以及2009年12月31日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组成的盐业体制改革小组提出的方案。
  这些方案由于各种原因都停下来了,其中中盐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2009年盐业体制改革小组提出的方案暂时停下来,给盐业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此前媒体曾披露,一位接近国家工信部的盐业人士表示,今年8月,国家工信部召集全国30余家盐企进京商讨盐改事宜,中国盐业总公司(下简称中盐)就对盐改投了“反对票”。
  一位中盐内部人士曾向媒体透露,中盐反对盐改,只因食盐市场放开后,损害了其控股的几家盐业公司利益,而盐业专营制度下的利益既得者,其实不止中盐总公司,还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三级盐务、盐业系统。
  这种利益触动,也从一些小个案中可以得到印证。
  今年3月到11月,多地发生“跨区域用盐”被罚款事件。
  10月15日,河南新郑的黄先生,在自家的热干面馆用了从郑州带回的食盐,被新郑市盐业管理局检查人员认定为“跨区域用盐”,没收部分食盐并处罚款200元。
  李维华表示,“跨区域用盐被罚款”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和个人触动了食盐专营体制。
  取消专营盐价或下行
  10月29日,中国盐业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披露,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已在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通过,并完成了各部委意见征求。
  据媒体报道,此次的盐业改革方案分六个部分共20项内容,方案核心为废止盐业专营,具体内容为从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有关规定,允许现有食盐生产定点经营企业退出市场,允许食盐流通企业跨区经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放开食盐批发、流通经营。2017年起盐业全面按照新的方案实行。
  李维华表示,盐业取消特许经营之后,盐业进入市场,价格通常的反映都是往下走,“老百姓吃盐可能会便宜一些”。
  而与此同时,原来的盐务管理局跟盐业公司也将面临变革。目前的盐务管理局,不仅有区域内盐业监管、计划调配职能,还掌握着食盐经销业务。而经销业务则由管理局的另一块牌子“盐业公司”来负责。
  李维华表示,一旦取消特许经营,盐务管理局的利益将会减少,职能也将转变,“原本肩负的是政府和市场的职能,现在更多得只倾向于其中一方”。如果完全进入市场,“盐业管理局很可能就会摘牌”,监管可能迁入到通用的部门,如物价局之类的。http://yd.sina.cn/article/xinzhi/original-icczmvun0112255.d.html?mid=anfzhnh2924486&pos=108&vt=4&wm=4007
  (梁超)
请问食盐放开了,工业用盐有没有放开呢?
2012年全国原盐的产量达6215万吨,同比增长3.66%。(现在据说有8000万吨)而全国每年的食盐总消费量基本稳定在700万吨。
工业盐在纯碱和烧碱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每生产1吨碱需耗工业盐约1.55吨。关系到整个化工产业链。7000万吨工业盐,大约相当于7000亿的产业!

工业盐专营已取消20年 行政垄断首次在粤破冰
2014年08月26日 09:38
来源:法制日报

....早在多年前就已在国家层面放开的工业盐市场,如今在很多省份依然由省属的盐业公司所垄断。这种局面导致了不少工业盐民营企业遭遇行政处罚。这种行政垄断格局,在广东打破。.....关于工业盐专营权,广东省盐务局则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取消审批权不等于取消管理权”,工业盐经营应该服从政府主管部门计划指导。这种认识代表了很多地方盐业主管部门的观点。多年来,许多地区不仅对食盐实行专营管理,对工业盐的经营也实行统一经营管理,致使因工业盐经营问题引起的案件不断。......有专家指出,工业盐问题之所以被复杂化,原因就是工业盐市场的巨大利润和部门利益。上述工业盐专营权争议案件,虽然肇始于10年之前,但其反映了行政部门对市场管制权力的依恋,对谨防今天正在大力推行的简政放权遭遇“折扣”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湖北省盐产量将达到1000万吨 盐业将成千亿元产业
2012年11月14日 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 刘莉)日常生活中的盐,也将支撑一个千亿元产业。昨日,《湖北省盐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到“十二五”末,湖北省盐产量将达到1000万吨,力争盐化工产值达到1000亿元。
改革不就是要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