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2:49:54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井底望天
  
  先问一个让大家掉眼镜的问题。
  
  中国是什么体制?
  
  中央集权制?
  
  如果有人跟你说,中国是中央集权制,然后告诉你政令不出中南海,你觉得他还是中央集权制吗?
  
  东周的时候,周天子还是天子,但你觉得他的命令,可以出了皇城吗?
  
  春秋其实不是平王东迁开始。而是周郑互质。然后是后面挨了一箭,这个才是中央和地方关系彻底改变的标志。
  
  中国各王朝,都经历了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中央权威彻底丧失,天下大乱。然后新王朝再来一遍。
  
  春秋的时候,管仲的尊王攘夷政策,其实就是标准的联邦制。
  
  大家应该看过我的秦朝到汉朝的制度转换吧。秦朝制度的精髓,就是地方政府,不是利益主体,而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所。
  
  现在,我们谈中央和地方关系,基本上就是省这一级,大家知道省的来历吗?
  
  中国历史上的省,其实是部。
  
  在唐朝的时候,为了避免相权过大,所以搞了三权分立。对,这三省,基本上合起来,就是丞相的权力。
  
  在汉朝的时候,相权很大,所以出现了双首长制。引发了不少麻烦,所以要三权分立。基本上,就是相当于美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
  
  所以现在向你吹嘘三权分立如何如何的人,都是历史白痴。中国人他妈的,早就玩过了。
  
  地方建制,就是州和道,大家知道的。
  
  元朝的时候,搞行中书省,但是元朝是丞相制,所以这个时候,还是国务院的派出所那种。后来就是把行省给固定化了。
  
  元朝的时候,丞相专权严重。后来北元的时候,也发生过丞相脱先把可汗给杀的事情。
  
  所以明朝的时候,就采取了皇帝直接管理六部的局面。然后考虑到行省权力过于集中,就搞了地方三权分立。这个就是三司。布政使,管行政、民政、财政。按察使,管司法和监察。指挥使管军事和治安。这三权分立,互相无隶属关系,自己听命于中央相关部门。
  
  以前的IT技术不行,所以中央集权了,地方行政效率下来了。好比mainframe和distributecomputing的区别。所以行省从派出所到固定机构,就是效率原因。
  
  那么三司的问题,就是互相牵制,没有人总揽,结果行政效率低下,出了问题,比如说农民暴动了,就没有办法立即处理。解决的方法,就是派中央的重臣做钦差,以总督或者巡抚的名义,下来全权处理地方军政事务。后来临时性的巡抚和总督,也固定化了。所以最后就是强中央弱地方,慢慢变成了弱中央强地方了。
  
  晚清的改革,就是把地方精英请出来,希望靠他们来管好地方,结果就是地方势力不光想管理地方,还要对中央政策发表意见。这种激烈对抗,才出现戊戌变法的事情。辛亥革命之后,中央就彻底没有了。这个时候,看袁世凯恢复帝制,必须从他认为这样才能重树中央权威。而反他的,就是地方的各种割据势力。
  
  老蒋也没有能够统一中国,还是要到1949年,中国在政治上真正统一。战争和土改,对地方势力的打击使比较彻底的。这个时候,中国是回到了中央集权。但是也出现同样的问题。
  
  还是老问题,地方政府不够强,贯彻不了中央的政策意志。但是地方政府太强,也贯彻不了中央的政策意志。
  
  所以毛泽东也必须考虑分权。但是就有一个“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管,一管就死”。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地方政府的界定,有内在的逻辑矛盾之处。因为既有地方政府使中央派出机构,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这个传统做法,又有地方政府必须受命于地方人大这样的规定。
  
  其实毛泽东也分过两次权。然后到了老邓,就开始了分权,所谓发展型地方主义。
  
  发展型地方主义,强调地方政府是以发展经济为基本取向,而发展的利益是以地方利益为导向。结果就是各地方经济发展,中国国力大增。但同时地方利益和势力急剧膨胀。这个就是一个世界上大部分人没有看明白的地方。
  
  马克思的经济学,主要是面临资本主义制度性经济危机,提出用计划来代替市场。这种观点,是强调计划和市场的对立性,而忘记了计划和市场的相容性,以及互补性。
  
  其实中国人,应该明白,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这个道理。
  
  那么世界上只有两个人做了,虽然他们都没有搞清楚,又不懂理论。就做了,然后就造就了两个大国的崛起。
  
  一个就是美国的小罗斯福,为了拯救美国,在大萧条中间,用计划去弥补市场。
  
  一个就是中国的邓小平,为了拯救中国,用市场去弥补计划。
  
  现在的美国人,如果说中国的五年计划,我们应该学习,那就是聪明人,虽然还是没有明白道。
  
  中国当时主要是两种做法。一个是向国企放权,一个是允许非国企起来。但是这里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中央放给企业的权,并没有到企业,而是到了地方政府的手里。这个是国有企业,而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发展,也和地方政府密切相关,那么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就大了。那么这样的产权关系,再加上地方财政,就导致地方政府的行为,日趋地方化。而且以前官员升迁,是看中央尿不尿你。现在就是你地方经济发展的如何。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导致的地方居民的受益,然后产生出强烈的地方认同感,这个又是地方坐大的文化和心理基础。所以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已经发生变化,就是不再是地方服从中央,或者地方是中央的权力外延。
  
  而是地方是自己的行为主体。就是说中国不是由一个中央政府统一管理,而是一大堆独立的地方政府共同管理。
  
  更准确,分别管理。
  
  但是没有地方的主体性行为,中国的经济就不会这么热闹。但是如果防止这种行为带来的对政治和主权的影响,是必须考虑的。
  
  所以中国其实是中央和地方平起平坐的。
  
  那么无法按照上下级的命令系统,就只好谈判。
  
  所以美国啥的checkandbalance,中国的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早他妈有了。
  
  大家知道,谈判也不同。中国在南海,和人家谈判,就是说,你们一个一个排队,人家就说,我们一起和你谈。
  
  所以你看到结果,就是小省穷省,要抱团和中央谈判,大省富省,就可以自己谈,因为实力雄厚。但是穷省,也有办法,人家的筹码,就是民族不团结了,边疆不稳定了,啥的,中央也得赶紧给钱。
  
  所以一个政策,没有地方的支持,中央推不下去,但是一个政策,没有中央的首肯,地方也搞不了。所以是一种中央压服不了地方,地方离不开中央的局面。
  
  大家恼火南方系,知不知道人家是广东省委的人马?
  
  其实我的建议,不是要把地方政府的权力给收上来,而是要转型,先把经济权力让企业主导。部分转移给民间,然后扁平化。
  
  反正也不能走回之前的,抓死地方的情况。或者学习美国,某种程度上,把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划分一下。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c25.html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721961197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1961197_0_1.html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井底望天
  
  先问一个让大家掉眼镜的问题。
  
  中国是什么体制?
  
  中央集权制?
  
  如果有人跟你说,中国是中央集权制,然后告诉你政令不出中南海,你觉得他还是中央集权制吗?
  
  东周的时候,周天子还是天子,但你觉得他的命令,可以出了皇城吗?
  
  春秋其实不是平王东迁开始。而是周郑互质。然后是后面挨了一箭,这个才是中央和地方关系彻底改变的标志。
  
  中国各王朝,都经历了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中央权威彻底丧失,天下大乱。然后新王朝再来一遍。
  
  春秋的时候,管仲的尊王攘夷政策,其实就是标准的联邦制。
  
  大家应该看过我的秦朝到汉朝的制度转换吧。秦朝制度的精髓,就是地方政府,不是利益主体,而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所。
  
  现在,我们谈中央和地方关系,基本上就是省这一级,大家知道省的来历吗?
  
  中国历史上的省,其实是部。
  
  在唐朝的时候,为了避免相权过大,所以搞了三权分立。对,这三省,基本上合起来,就是丞相的权力。
  
  在汉朝的时候,相权很大,所以出现了双首长制。引发了不少麻烦,所以要三权分立。基本上,就是相当于美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
  
  所以现在向你吹嘘三权分立如何如何的人,都是历史白痴。中国人他妈的,早就玩过了。
  
  地方建制,就是州和道,大家知道的。
  
  元朝的时候,搞行中书省,但是元朝是丞相制,所以这个时候,还是国务院的派出所那种。后来就是把行省给固定化了。
  
  元朝的时候,丞相专权严重。后来北元的时候,也发生过丞相脱先把可汗给杀的事情。
  
  所以明朝的时候,就采取了皇帝直接管理六部的局面。然后考虑到行省权力过于集中,就搞了地方三权分立。这个就是三司。布政使,管行政、民政、财政。按察使,管司法和监察。指挥使管军事和治安。这三权分立,互相无隶属关系,自己听命于中央相关部门。
  
  以前的IT技术不行,所以中央集权了,地方行政效率下来了。好比mainframe和distributecomputing的区别。所以行省从派出所到固定机构,就是效率原因。
  
  那么三司的问题,就是互相牵制,没有人总揽,结果行政效率低下,出了问题,比如说农民暴动了,就没有办法立即处理。解决的方法,就是派中央的重臣做钦差,以总督或者巡抚的名义,下来全权处理地方军政事务。后来临时性的巡抚和总督,也固定化了。所以最后就是强中央弱地方,慢慢变成了弱中央强地方了。
  
  晚清的改革,就是把地方精英请出来,希望靠他们来管好地方,结果就是地方势力不光想管理地方,还要对中央政策发表意见。这种激烈对抗,才出现戊戌变法的事情。辛亥革命之后,中央就彻底没有了。这个时候,看袁世凯恢复帝制,必须从他认为这样才能重树中央权威。而反他的,就是地方的各种割据势力。
  
  老蒋也没有能够统一中国,还是要到1949年,中国在政治上真正统一。战争和土改,对地方势力的打击使比较彻底的。这个时候,中国是回到了中央集权。但是也出现同样的问题。
  
  还是老问题,地方政府不够强,贯彻不了中央的政策意志。但是地方政府太强,也贯彻不了中央的政策意志。
  
  所以毛泽东也必须考虑分权。但是就有一个“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管,一管就死”。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地方政府的界定,有内在的逻辑矛盾之处。因为既有地方政府使中央派出机构,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这个传统做法,又有地方政府必须受命于地方人大这样的规定。
  
  其实毛泽东也分过两次权。然后到了老邓,就开始了分权,所谓发展型地方主义。
  
  发展型地方主义,强调地方政府是以发展经济为基本取向,而发展的利益是以地方利益为导向。结果就是各地方经济发展,中国国力大增。但同时地方利益和势力急剧膨胀。这个就是一个世界上大部分人没有看明白的地方。
  
  马克思的经济学,主要是面临资本主义制度性经济危机,提出用计划来代替市场。这种观点,是强调计划和市场的对立性,而忘记了计划和市场的相容性,以及互补性。
  
  其实中国人,应该明白,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这个道理。
  
  那么世界上只有两个人做了,虽然他们都没有搞清楚,又不懂理论。就做了,然后就造就了两个大国的崛起。
  
  一个就是美国的小罗斯福,为了拯救美国,在大萧条中间,用计划去弥补市场。
  
  一个就是中国的邓小平,为了拯救中国,用市场去弥补计划。
  
  现在的美国人,如果说中国的五年计划,我们应该学习,那就是聪明人,虽然还是没有明白道。
  
  中国当时主要是两种做法。一个是向国企放权,一个是允许非国企起来。但是这里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中央放给企业的权,并没有到企业,而是到了地方政府的手里。这个是国有企业,而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发展,也和地方政府密切相关,那么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就大了。那么这样的产权关系,再加上地方财政,就导致地方政府的行为,日趋地方化。而且以前官员升迁,是看中央尿不尿你。现在就是你地方经济发展的如何。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导致的地方居民的受益,然后产生出强烈的地方认同感,这个又是地方坐大的文化和心理基础。所以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已经发生变化,就是不再是地方服从中央,或者地方是中央的权力外延。
  
  而是地方是自己的行为主体。就是说中国不是由一个中央政府统一管理,而是一大堆独立的地方政府共同管理。
  
  更准确,分别管理。
  
  但是没有地方的主体性行为,中国的经济就不会这么热闹。但是如果防止这种行为带来的对政治和主权的影响,是必须考虑的。
  
  所以中国其实是中央和地方平起平坐的。
  
  那么无法按照上下级的命令系统,就只好谈判。
  
  所以美国啥的checkandbalance,中国的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早他妈有了。
  
  大家知道,谈判也不同。中国在南海,和人家谈判,就是说,你们一个一个排队,人家就说,我们一起和你谈。
  
  所以你看到结果,就是小省穷省,要抱团和中央谈判,大省富省,就可以自己谈,因为实力雄厚。但是穷省,也有办法,人家的筹码,就是民族不团结了,边疆不稳定了,啥的,中央也得赶紧给钱。
  
  所以一个政策,没有地方的支持,中央推不下去,但是一个政策,没有中央的首肯,地方也搞不了。所以是一种中央压服不了地方,地方离不开中央的局面。
  
  大家恼火南方系,知不知道人家是广东省委的人马?
  
  其实我的建议,不是要把地方政府的权力给收上来,而是要转型,先把经济权力让企业主导。部分转移给民间,然后扁平化。
  
  反正也不能走回之前的,抓死地方的情况。或者学习美国,某种程度上,把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划分一下。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c25.html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721961197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1961197_0_1.html

请问楼主是知名博主“井底望天”本人么?
啧,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问题吧?相权大也好小也罢它也代表的都是中央政府,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没有关系吧。

另外经常能见到混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概念的,说中央集权不好,因为皇帝集中大权与一身然后巴拉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