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看到未来:隐形战机的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6:19:40


1. 地基与空基ISR系统的发展推动了隐形机诞生
空军是进攻性的军种,也是防御性的军种。最早组建独立空军军种的是英国,1918年建立了皇家空军,其动因是当时德国对伦敦使用哥达轰炸机实施的战略轰炸行动。在苏联的军种行列里,空中力量被区分为空军和防空军两个军种,我国在1950年代也学习苏联组建了这两个军种,但很快取消了防空军,只保留了空军(由于技术限制,实质为国土防空军)。但是美国空军的独立历史却和二战时美国陆军航空队对德国和日本的大规模战略轰炸密切相关,二战结束后的1947年美国空军独立。由此可见,在不同国家的战略安全环境和经济技术条件制约下,对空军的性质的认识和使用是不同的。冷战开始后,如何应对苏联军队可能发动的大规模战略突袭行动成为了北约的主要课题。在战略上北约大部分时间处于守势,这也是为何在1960年代STOV战斗机一时兴盛的原因,但是随着国家集团实力对比的变化,1980年代的北约的战争计划越来越多的渗透了进攻的思想。”空地一体战“就是在当时的战略和技术条件下提出的一种应对苏联军事力量大纵深突袭的战役法。

为了贯彻这一作战思想,北约的空中力量需要对苏联陆军的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实施强力的”空中遮断“打击行动,即全面阻断苏军的后方交通、通信体系,破坏苏军的后勤补给和后续梯队,遏止苏军前线部队的推进行动。”空中遮断“与”战略轰炸“一样,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中远纵深的突防行动。二战后高空高速突防成为进攻飞机突防的主流,但是随着地面雷达和防空导弹性能的提升,堵死了这一条出路;为了规避雷达,利用当时雷达网络稀疏和地面盲区众多的特点,低空高速突防成为了进攻战术的主流,产生了B1B,F-111,苏-24,美洲虎,狂风等。然而,由于苏联”空气“系统的投入使用,苏军已经能够得到较为完善的地面指挥控制系统、雷达网络和防空导弹系统的支持,并且装备了像米格29和苏25等配合陆军大纵深战役的防空与CAS兵器。如果低空也变成了充满死亡陷阱的领域,那么就必须对传统的依靠飞机平台机械性能进行突防的思路进行改进。

由此产生了对隐身飞机的需求。F-117型战术轰炸机的看家本领是它的隐身能力,空战能力和大载弹量与之无缘。非常适合作为”踹门“那一脚,直接袭击敌人的防空系统枢纽,为后续大批量攻击飞机打开缺口。F-117型战术轰炸机的地位很像苏联陆军”突破口“战术中的突击兵团的作用。在它打开突破口后,扩大和利用突破口的使命就交给三代机群了。因此,如果是面对伊拉克这种以地面雷达传感器为主的防空系统时,F-117和三代机群可谓是棋逢对手。

空基ISR系统的发展则推动了F-22的诞生。苏联1980年代已经开发了A-50型预警机,并且开始逐步建立与美国类似的空中情报网络。这样一来,不但低空突防飞机面临更大的威胁,而且F-117型隐形战术轰炸机也会面临更为严密的防空监视网络,从而降低其效能。隐形飞机其实是低可探测性飞机,绝非绝对隐身。利用气动外形、吸波材料和涂料的隐形飞机只能在特定方向上针对特定波段雷达信号实现低探测性,所以新型的空基雷达搜索飞机的服役将会迫使既有的隐身飞机改变战术,降低打击效果。那么为了猎杀这种空基ISR节点,一种隐形的战斗机就极为必要了。

2. 里希特霍芬之死:空中掠袭与机动缠斗
比起缠斗,空中掠袭是更为高效的空战手段。美国空军在越战时开展了”红男爵研究“,对空战进行实时分析,结果发现超过一半的被击落飞行员和约80%的遭受攻击的飞行员是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受到袭击的,一战、二战和朝鲜战争的空战也是这种情况。历史上的王牌战斗机飞行员总是能做到先敌发现,他们经常背对太阳向敌人发起攻击,可见,利用隐身技术和先进的空中情报系统,将会极大增加空战的胜算。降低敌人发现自己的几率,采用快速掠袭战术而非与敌人缠斗的手段来打击敌人。所谓空战王牌,就是这么炼成的。尽管大量的电影和书籍都把战斗机描绘成具有很高的机动的平台,但一般来说在激烈机动中向敌机射击并不是个好主意,不仅耗时而且还让对手能预测你的行动。二战时德国空军王牌哈特曼总结了一套“观察-判断-攻击-脱离或暂停攻击”的战术,这同当时流行的盘旋并远距离开火的战术完全不同。而苏军王牌波克雷什金最喜欢并被实践证明能克敌制胜的公式是“高度—速度—机动—火力”。他所指挥的飞行员,巧妙地利用这些战术和飞行动作,消灭了大量的敌轰炸机和战斗机,而波克雷什金也被誉为“苏维埃空战战术之父”。

因而,历史上成功的空战飞行员一般都尽量避免机动缠斗。里希特霍芬的最后一次空战就是因为违反这一守则而被击落殒命(为了猎杀一架菜鸟的飞机,他飞进了低空慢速区,据说是被敌军的一名步兵用步枪击毙)。战斗机飞行员一般会选择在飞行包线内利于发挥自己机动性的区域内作战,并避开敌机机动性优势区域,所以高机动的包线区域越大,就越能增加战术灵活性。这也是超音速巡航,特别是超音速状态下的机动力的优势所在,在与隐身带来的空情优势结合后,可以更好地实现空中掠袭。


1. 地基与空基ISR系统的发展推动了隐形机诞生
空军是进攻性的军种,也是防御性的军种。最早组建独立空军军种的是英国,1918年建立了皇家空军,其动因是当时德国对伦敦使用哥达轰炸机实施的战略轰炸行动。在苏联的军种行列里,空中力量被区分为空军和防空军两个军种,我国在1950年代也学习苏联组建了这两个军种,但很快取消了防空军,只保留了空军(由于技术限制,实质为国土防空军)。但是美国空军的独立历史却和二战时美国陆军航空队对德国和日本的大规模战略轰炸密切相关,二战结束后的1947年美国空军独立。由此可见,在不同国家的战略安全环境和经济技术条件制约下,对空军的性质的认识和使用是不同的。冷战开始后,如何应对苏联军队可能发动的大规模战略突袭行动成为了北约的主要课题。在战略上北约大部分时间处于守势,这也是为何在1960年代STOV战斗机一时兴盛的原因,但是随着国家集团实力对比的变化,1980年代的北约的战争计划越来越多的渗透了进攻的思想。”空地一体战“就是在当时的战略和技术条件下提出的一种应对苏联军事力量大纵深突袭的战役法。

为了贯彻这一作战思想,北约的空中力量需要对苏联陆军的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实施强力的”空中遮断“打击行动,即全面阻断苏军的后方交通、通信体系,破坏苏军的后勤补给和后续梯队,遏止苏军前线部队的推进行动。”空中遮断“与”战略轰炸“一样,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中远纵深的突防行动。二战后高空高速突防成为进攻飞机突防的主流,但是随着地面雷达和防空导弹性能的提升,堵死了这一条出路;为了规避雷达,利用当时雷达网络稀疏和地面盲区众多的特点,低空高速突防成为了进攻战术的主流,产生了B1B,F-111,苏-24,美洲虎,狂风等。然而,由于苏联”空气“系统的投入使用,苏军已经能够得到较为完善的地面指挥控制系统、雷达网络和防空导弹系统的支持,并且装备了像米格29和苏25等配合陆军大纵深战役的防空与CAS兵器。如果低空也变成了充满死亡陷阱的领域,那么就必须对传统的依靠飞机平台机械性能进行突防的思路进行改进。

由此产生了对隐身飞机的需求。F-117型战术轰炸机的看家本领是它的隐身能力,空战能力和大载弹量与之无缘。非常适合作为”踹门“那一脚,直接袭击敌人的防空系统枢纽,为后续大批量攻击飞机打开缺口。F-117型战术轰炸机的地位很像苏联陆军”突破口“战术中的突击兵团的作用。在它打开突破口后,扩大和利用突破口的使命就交给三代机群了。因此,如果是面对伊拉克这种以地面雷达传感器为主的防空系统时,F-117和三代机群可谓是棋逢对手。

空基ISR系统的发展则推动了F-22的诞生。苏联1980年代已经开发了A-50型预警机,并且开始逐步建立与美国类似的空中情报网络。这样一来,不但低空突防飞机面临更大的威胁,而且F-117型隐形战术轰炸机也会面临更为严密的防空监视网络,从而降低其效能。隐形飞机其实是低可探测性飞机,绝非绝对隐身。利用气动外形、吸波材料和涂料的隐形飞机只能在特定方向上针对特定波段雷达信号实现低探测性,所以新型的空基雷达搜索飞机的服役将会迫使既有的隐身飞机改变战术,降低打击效果。那么为了猎杀这种空基ISR节点,一种隐形的战斗机就极为必要了。

2. 里希特霍芬之死:空中掠袭与机动缠斗
比起缠斗,空中掠袭是更为高效的空战手段。美国空军在越战时开展了”红男爵研究“,对空战进行实时分析,结果发现超过一半的被击落飞行员和约80%的遭受攻击的飞行员是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受到袭击的,一战、二战和朝鲜战争的空战也是这种情况。历史上的王牌战斗机飞行员总是能做到先敌发现,他们经常背对太阳向敌人发起攻击,可见,利用隐身技术和先进的空中情报系统,将会极大增加空战的胜算。降低敌人发现自己的几率,采用快速掠袭战术而非与敌人缠斗的手段来打击敌人。所谓空战王牌,就是这么炼成的。尽管大量的电影和书籍都把战斗机描绘成具有很高的机动的平台,但一般来说在激烈机动中向敌机射击并不是个好主意,不仅耗时而且还让对手能预测你的行动。二战时德国空军王牌哈特曼总结了一套“观察-判断-攻击-脱离或暂停攻击”的战术,这同当时流行的盘旋并远距离开火的战术完全不同。而苏军王牌波克雷什金最喜欢并被实践证明能克敌制胜的公式是“高度—速度—机动—火力”。他所指挥的飞行员,巧妙地利用这些战术和飞行动作,消灭了大量的敌轰炸机和战斗机,而波克雷什金也被誉为“苏维埃空战战术之父”。

因而,历史上成功的空战飞行员一般都尽量避免机动缠斗。里希特霍芬的最后一次空战就是因为违反这一守则而被击落殒命(为了猎杀一架菜鸟的飞机,他飞进了低空慢速区,据说是被敌军的一名步兵用步枪击毙)。战斗机飞行员一般会选择在飞行包线内利于发挥自己机动性的区域内作战,并避开敌机机动性优势区域,所以高机动的包线区域越大,就越能增加战术灵活性。这也是超音速巡航,特别是超音速状态下的机动力的优势所在,在与隐身带来的空情优势结合后,可以更好地实现空中掠袭。
赞同!

所以说,在目前的能力下,J20的思路,在我看来是完全正确的,保证够用的亚音速机动力的同时,重点强化超音速机动力,并确保了足够的对地打击力和航程,唯一的问题是隐身性能没达到极致,但这又和空军的需求相关,J20的隐身性能无法突破的只有美俄本土,这2地是我们目前主防而不是主攻的,10年内碾压其他任何地方都是没有问题的。

31001目前就不行,隐身、超音速机动、大航程、多用途,这4点无法同时具备,放大版也不行,必须等先进发动机。所以31001如果要给编制,要么等一段时间,要么放弃掉一些指标。
说得有理!
三代机就像新兵蛋子,四代机就像狙击手,穿着伪装服,别人很难发现(隐身),有瞄准镜可以很远发现对方(超战场感知),枪好,他能打到对方,对方却打不到他(超巡下导弹射程远),身法灵活,能在对方发现自己后,变化位置,保护自己,抓住时机,攻击对方(超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