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来了!美国人是怎样解决飞行器以第二宇宙速度重返大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54:36
最近好像美国试了几次没成功。最近好像美国试了几次没成功。
最近?
远一点的,阿波罗10号11.02KM/S
近一点的,星尘号12.9KM/S
怎么个不成功法?
纸飞机 发表于 2014-11-14 20:22
最近?
远一点的,阿波罗10号11.02KM/S
近一点的,星尘号12.9KM/S
你可以说得具体点
迪利文西德 发表于 2014-11-14 20:22
你可以说得具体点
这问题,已经有N个帖子讲过了,网上科普文也大把
http://www.docin.com/p-612694289.html
纸飞机 发表于 2014-11-14 20:22
最近?
远一点的,阿波罗10号11.02KM/S
近一点的,星尘号12.9KM/S
例如星尘号是以12.9KM/S的速度砸进大气层的吧,其过载不适合人类返回地球
迪利文西德 发表于 2014-11-14 20:28
例如星尘号是以12.9KM/S的速度砸进大气层的吧,其过载不适合人类返回地球
阿波罗10号半弹道再入过载不过7G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1-14 20:32
阿波罗10号半弹道再入过载不过7G
我是说具体的,毕竟航天飞机再入的热问题解决得都不好
纸飞机 发表于 2014-11-14 20:26
这问题,已经有N个帖子讲过了,网上科普文也大把
http://www.docin.com/p-612694289.html
阿波罗那块说得太简单了,好多文献都这样
迪利文西德 发表于 2014-11-14 20:40
我是说具体的,毕竟航天飞机再入的热问题解决得都不好
航天飞机怎么解决的不好了?
锥形返回舱升力系数大,借助升力半弹道再入(主要是加长在稀薄大气层的滑行时间)。如果着陆区域天气状况不允许或者再入点不准确会做一个准跳跃再入机动向前跳跃3000公里左右。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1-14 20:45
航天飞机怎么解决的不好了?
锥形返回舱升力系数大,借助升力半弹道再入(主要是加长在稀薄大气层的滑行 ...
毕竟出过大事,没像阿波罗那样次次成功
迪利文西德 发表于 2014-11-14 20:47
毕竟出过大事,没像阿波罗那样次次成功
那是防热瓦破损,毕竟热盾面积在那里。
联盟那么小的防热大底无人试飞都出过问题,联盟1为了增强防热大底削了侧壁导致伞舱变形开伞失败摔死了科马洛夫那事儿怎么不提提?整天抽风10G过载弹道再入怎么不提提?
迪利文西德 发表于 2014-11-14 20:44
阿波罗那块说得太简单了,好多文献都这样
提到“利用自身滚转控制实现升力方向的控制”,有没有航天口的CDER来评估下需要多少计算量?
楼主一定是看到一些说法,觉得中国有了领先世界的打水漂技术是吧
但这种技术真的不新鲜了, 是美苏6、70年代的东西了, 下面摘抄一段文字:

1. 前苏联“探测器”系列再入策略
前苏联在1968年至1970年进行了大量围绕月球的月球轨道飞行试验。 “探测器”6 号 使用半弹道再入,其进入大气时,再入角为 5 .576,到达地球附近的速度仍为11km/s,由于有了气动升力,“探测器”6 号会下降50~60km后,会出现跳跃现象,飞行器上升穿出大气,在空间飞行一段时间后,再次进入大气(如图 1-5 所示)。 由于再入倾角和弹道方式的不同,“探测器”6的过载峰值降低了一半以上,约7g ,落点偏差 约700-800 公里。
   “探测器”6 号就是首次采用跳跃式再入的飞行器,之所以称之为跳跃式,是应为飞行器在再入的过程中,高度是波动起伏变化的。这是一个很精巧的设计,很巧秒的利用大气完成减速,完成了地球的捕获。这么做完全省掉了用于制动所消耗的能源,因为第二次再入时,大气阻力已经将“探测器”的速度降到了7.6km/s,完全可以实现地球的捕获。另外,该飞行器的加速度过载峰值明显下降了很多,这都是半弹道式再入的功劳,而且这样做还能降低落点散步。“探测器”6 号的成功返回意义重大,为飞行器再入开辟了新的道路
2. 美国“阿波罗”飞船再入策略
“Apollo”飞船的再入策略在基本思路上与“探测器”6 基本相同。不同的是“Apollo”有更好的气动升力特性,可以选择更大的再入角,而且升力控制的控制力度也可有所提升。所以“Apollo”的再入角为 6 .48,速度是没有变化的,与“探测器”6 号相同。值得注意的是“Apollo”第二次再入的航向角角为39.82,加速度过载在再入后80秒达到最大值,大约6.73g ,飞行高度下降到 55km 左右时出现了“跳跃”现象,并在再入后 256s 左右“跳跃”到最高点 67km,此后一直下降直到开伞完成降落。落点相比于前苏联的“探测器”系列要精准的多,偏差只有50km。
由此可见,跳跃式再入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跳出了大气层在空间里飞行,二是始终都在大气层里完成跳跃,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利用大气阻力在零推进的情况下实现地球捕获,“跳跃式”利用升力控制使飞行器采用半弹道式再入,很有效的削弱过载峰值,使得落点更精准。

白云居士 发表于 2014-11-15 01:30
楼主一定是看到一些说法,觉得中国有了领先世界的打水漂技术是吧
但这种技术真的不新鲜了, 是美苏6、70年 ...
阿波罗一般都是半弹道再入,准跳跃式再入仅有阿波罗12号躲避风暴时做过。根本原因除了返回舱升阻比问题,还有就是阿波罗的着陆区域在白道夹角内,不需要刻意延长再入滑行距离。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1-15 09:49
阿波罗一般都是半弹道再入,准跳跃式再入仅有阿波罗12号躲避风暴时做过。根本原因除了返回舱升阻比问题, ...
是的,不过这些都只是说明了一件事, 这种技术并非什么玄妙的可以抢夺战略先机的东西, 而是早在航天技术发展的初期就被人类思考和计算,在60年代就掌握的东西。

现在最搞笑的是对技术的了解仅限于几个没搞懂的词汇的人是最牛气冲天的人
是的,不过这些都只是说明了一件事, 这种技术并非什么玄妙的可以抢夺战略先机的东西, 而是早在航天技术 ...
嫦娥五号T1返回舱返回那几天我复制粘贴自己的回复都快手抽筋了……结果还是有没看到的……
网上什么资料都能查得到。多动动手,少动动嘴。
迪利文西德 发表于 2014-11-14 20:22
你可以说得具体点
美国就没有在第二宇宙速度再入上失败过。。。。。。。
迪利文西德 发表于 2014-11-14 20:47
毕竟出过大事,没像阿波罗那样次次成功
考虑一下航天飞机执行任务的次数好不好

135
是的,不过这些都只是说明了一件事, 这种技术并非什么玄妙的可以抢夺战略先机的东西, 而是早在航天技术 ...
恩,核心技术都没有超越过人家,怎么可能突然出现领先的领域
阿波罗一般都是半弹道再入,准跳跃式再入仅有阿波罗12号躲避风暴时做过。根本原因除了返回舱升阻比问题, ...
应该是是阿波罗11号
毕竟某国也就成功了一次,还是虚心点好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