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新四军借条一事科普些军事历史常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41:33
1,"1946年刘邓大军南下挺进大别山,据村里老人介绍,江克成率领的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驻扎于光山县"
先不讨论借据的真假,首先吐槽这一条新闻描写:
光山县城是在1946年1月6日为中原部队光复,1月14日国军部队争夺回光山县城。
中原部队撤退到光山县城乡地区和国军形成对峙。
光山和刘邓南下一丝关系都没有。1,"1946年刘邓大军南下挺进大别山,据村里老人介绍,江克成率领的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驻扎于光山县"
先不讨论借据的真假,首先吐槽这一条新闻描写:
光山县城是在1946年1月6日为中原部队光复,1月14日国军部队争夺回光山县城。
中原部队撤退到光山县城乡地区和国军形成对峙。
光山和刘邓南下一丝关系都没有。
2,谈新四军第五师问题。
按照新四军综述大事记的来看,1945年10月30日电告五师番号撤销。
但是当时媒体宣传以中原军区第五师,新四军第五师为称呼。
因此新四军五师的番号问题是很能作为主要判断的。
摆事实,讲道理,支持!
沙发板凳都被占,我只好走了
段干木的这个帖子很好嘛。

不过看里面五师缺钱的窘境(虽然有故意哭穷的嫌疑),借钱之说,也不是空穴来风了。虽然我还是认为条子本身是假的。
另外借据应该是统一印制的,也许一次性印过很多,而且印刷精美,那么即使番号变更,新新的空白借据还是舍不得扔掉的,用来借钱,也完全有可能。当然,我还是觉得借据的内容是假的。
江克成此人是五师在江南开辟的桃花山根据地某县委宣传部长。
现在都是贫困县,那时候有3万元(无论银元还是边币、法币啥的),真是土豪啊。
估计,借据是真的,内容是自己瞎写的,不是说1989年那时候丫现在死去的爹拿着去搞过吗?结果造假受教育后回来了。看看内容,大把的疑问啊。还现金?一根据地宣传部长私章借三万法币有可能,也算是违规行为了,一袋大米一顿便饭,三万现洋?这不是武汉或者开封城!


3,法币和银元的一些知识。
在1946年,中原突围后开辟豫陕边根据地,10月时太岳军区奉命护送经费,使用的便是法币。
不过法币的使用计量单位已百万,千万,亿计。
而银元也是在使用的范畴,比如上段国军在奖赏时就以银元奖赏。
以个人目前看到的材料,豫皖边和鄂豫皖红军当年进行打土豪每次所获的银元来看。
本借据如是银元面额也显得太大。
以法币计值显然不靠谱,以银元看来也太过夸张。

3,法币和银元的一些知识。
在1946年,中原突围后开辟豫陕边根据地,10月时太岳军区奉命护送经费,使用的便是法币。
不过法币的使用计量单位已百万,千万,亿计。
而银元也是在使用的范畴,比如上段国军在奖赏时就以银元奖赏。
以个人目前看到的材料,豫皖边和鄂豫皖红军当年进行打土豪每次所获的银元来看。
本借据如是银元面额也显得太大。
以法币计值显然不靠谱,以银元看来也太过夸张。
看起来是圆珠笔写的。。。。可以查查 圆珠笔廉价化是什么时候的事儿?这么新鲜的东西 当时的新四军基层就有了 啧啧 土豪嘛
deutschina 发表于 2014-11-6 13:45
看起来是圆珠笔写的。。。。可以查查 圆珠笔廉价化是什么时候的事儿?这么新鲜的东西 当时的新四军基层就有 ...
不一定是圆珠笔啊,也有可能是蓝色钢笔。。。。
chingunner 发表于 2014-11-6 14:12
不一定是圆珠笔啊,也有可能是蓝色钢笔。。。。
钢笔写出的字和圆珠笔写的字,一看就差别很大,虽然同一个人写的,线条等都有差别,老实说这条子上的字真的好像圆珠笔写的呀。
关隐达 发表于 2014-11-6 14:42
钢笔写出的字和圆珠笔写的字,一看就差别很大,虽然同一个人写的,线条等都有差别,老实说这条子上的字真 ...
有可能是年头太长,钢笔墨水有些褪色看着像圆珠笔,图片分辨率太低说明不了什么
段干木的帖子非常值得一看!
现在都是贫困县,那时候有3万元(无论银元还是边币、法币啥的),真是土豪啊。
在当时湖北均县草甸韩家,人、钱支持gcd,大洋就几万,还有很多物资。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1947年的事了······
4,就目前新的江克成证据。
中原地区突围,最早的对干部进行疏散,始于周恩来同志与国民党达成的《汉口协议》,公开的伤病员最早一批于5月中旬方才离开。
此前在4月也有掩护领导干部家属伪装平民于4月撤离。
宣化店撤离干部和非作战部队人员的行动在4月至作战部队突围之时一直有之。
江克成的其中之一职务就是负责组织掩护疏散,协同护送。
江克成不是伤员,而是伪装伤员护送其他人员。
好文!楼主辛苦了!赞
治学严谨的人
烦劳楼主:在那种严酷的环境下,借据上会写上真实的个人姓名职务和部队番号吗?
甚好,楼主是不是马上要当贵宾啦!


5,谈军令部问题,新四军,八路军都属于国军序列,因此有军令部此一单位并不是有矛盾的,据新四军竹沟留守处医务人员回忆竹沟所设置的机构单位便有政治部,军令部两者。
竹沟留守处军医处就是使用国军口径的情况。

5,谈军令部问题,新四军,八路军都属于国军序列,因此有军令部此一单位并不是有矛盾的,据新四军竹沟留守处医务人员回忆竹沟所设置的机构单位便有政治部,军令部两者。
竹沟留守处军医处就是使用国军口径的情况。
钢笔水是水性,圆珠笔油是油性,鉴定起来有那么困难吗?
段干木 发表于 2014-11-12 21:57
5,谈军令部问题,新四军,八路军都属于国军序列,因此有军令部此一单位并不是有矛盾的,据新四军竹沟留守 ...

这个不重要,赖账可以找很多理由的,最无耻的就是你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借给我。

现在知道中国人不爱借给亲朋钱的原因了,部分人赖起仗来连脸都不要了,这是传统,要发扬
借据是政治部统一印刷的,是真的,没有问题。关键后面那个空白的地方,“部”之前被填写了“军令”。
这个“部”是什么意思?这是“某部”的意思,你如果填写“三团七营”就对了。人名前面还要有军职比如“连长江**”。
无论如何不可能填写“军令部”
其他问题也多,不列举。
结论:一个小学文化的农民流氓在八十年代用老子解放前留下的空白借据,凭自己的想象,填写的虚假借据。
老爷子无罪,儿子是罪犯,孙子动机有问题。
新京报应该查封,造谣传谣,其心可诛,责三司问罪。
就凭借条上的:三万元的“元”就是假的!过去都说XX圆,还是繁体字,还有三万元正,应该是叁万元整。46年开始写简体字了?
naonao168 发表于 2014-11-12 23:17
就凭借条上的:三万元的“元”就是假的!过去都说XX圆,还是繁体字,还有三万元正,应该是叁万元整。46年开 ...
我也同意你的分析
就凭借条上的:三万元的“元”就是假的!过去都说XX圆,还是繁体字,还有三万元正,应该是叁万元整。46年开 ...
这倒未必,单凭这一点无法判断。当年空一格也搞过汉字简化,民间也一直都有使用简化字的习惯。建国后的简化字改革新造字很少,大多还是以前出现过的字。
不过我还是感觉借条是假的,3万银元,凭一个医生想挣够是不可能的。


6,关于一个药店是否能获利的问题,以武汉药店举例,可见药品收入颇丰。上海中药行业也收入颇丰。
而我北方八路军各根据地历年重要财政收入便是经营药厂进行药品采购出售倒手。
而有人就武汉,上海举两例觉得不足,我就贴《河南扶沟县卫生志》,为扶沟县下属乡镇开设药堂的所营业额。
在河南民间一直都有药价比金贵的民谚。
1946年,时值我中原部队被围困在宣化店地区,对外交通中断,我部队士兵与国军已经开始对立冲突交战。
所有的物资运输入围困地区都很困难,药价更是必然腾飞上涨。

6,关于一个药店是否能获利的问题,以武汉药店举例,可见药品收入颇丰。上海中药行业也收入颇丰。
而我北方八路军各根据地历年重要财政收入便是经营药厂进行药品采购出售倒手。
而有人就武汉,上海举两例觉得不足,我就贴《河南扶沟县卫生志》,为扶沟县下属乡镇开设药堂的所营业额。
在河南民间一直都有药价比金贵的民谚。
1946年,时值我中原部队被围困在宣化店地区,对外交通中断,我部队士兵与国军已经开始对立冲突交战。
所有的物资运输入围困地区都很困难,药价更是必然腾飞上涨。
论据详细,借据假的无疑
这个不重要,赖账可以找很多理由的,最无耻的就是你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借给我。

现在 ...
到现在发短信叫你去领笔记本领奖金的事情估计不少吧,你领了多少台了?
赖账?先证明你这借条是真的,再来说对方赖账。谁知道你是不是骗子?如果你是骗子,怎么办?照你口称的三万银元不是小数目,难道就不准别人考据一下你借条的真实性?

如果这种借条上写的你去世的先人的名字,你是不是不经考证就老老实实把钱付了?做得到不?半点怀疑都不能有,要不就是赖账噢。
确实疑点不少,但是这得通过权威机构先鉴定借据本身的真伪,等结果出来之后才能下定论,现在就凭借自己的主观喜好说借据是真是假甚至叫嚣查封报纸把人下狱的,这种思考方式并不明智。
段干木 发表于 2014-11-13 10:42
6,关于一个药店是否能获利的问题,以武汉药店举例,可见药品收入颇丰。上海中药行业也收入颇丰。
而我北 ...
我们国家新中国以前财务传统是大写”圆“而不是简体”元“~这个常识
我们国家新中国以前财务传统是大写”圆“而不是简体”元“~这个常识
现在财务也是写圆。
楼主的资料比较详实,这才是真正考据派{:soso_e179:}{:soso_e179:}
C14 考证一下纸张的年代先。。。。。。。。
必须慎重鉴定。。。。。如果实在不能辨别真伪,建议宁可信其真。
大家一直纠结于江克城,军令部,圆珠笔这样的细节描写,却对张家是否有3万大洋不加讨论,实在是舍本求末。
楼主逻辑严谨,江克城确有其人,军令部这名号历史上也曾使用过,但在关键的地方,楼主说开药店挣钱,举的例子确是九省通衢的武汉,而张家的中成药铺,却开在河南信阳的乡下,就好像说,在上海开酒楼能成为亿万富豪,在某个乡下也能一样,这点并不严谨。况且楼主的资料证明药店利润丰厚,主要指的是西药,这东西因为民国产量太低,所以数量稀少,价格昂贵,但信阳乡下的张家,卖的是中药,这一点也要区分。
第二,3万大洋的合理性。河南在抗战时期饱受摧残,加上花园口汤恩伯鬼子的荼毒未消,可以说是残破不堪,在这样一个刚结束抗战一年的地区,却有一个乡下地主拥有3万大洋的现金,注意是现金,而且江克城仅是一个旅部民运科长,却能从张家轻易借出巨款。
显然,张家的财产远不止这点,否则怎么轻易就把可能是数代积累(一些人的观点)的家底全部借出,况且对方此时不过是个中层干部,且马上就跑路(转移),当时内战刚起,前途未明,这张家人得是何等的红色地主觉悟啊。
退一万步,张家不知道从哪拿出这笔钱,注意江克城此时的主要任务是赶紧转移,3万大洋,1500斤的分量,每个人负担50斤要30个人,且大洋携带不便,非常容易露馅,在如此危机的时刻,江克城怎么把钱运走的?


这个给字就要了这张借条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