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日本为何能拿这么多诺贝尔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0:05:59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35093.htm

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将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开发了具有实用性的蓝光发光二极管(LED)的名城大学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学教授天野浩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日裔美籍教授中村修二。由此,包括日裔美籍的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南部阳一郎在内,已有22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除两名文学奖和一名和平奖之外,自然科学奖项占了绝大多数,而加入美籍的南部阳一郎和中村修二,也是由于他们在日本国内的研究成果而获奖的。

日本为何能拿这么多诺贝尔奖?应该说,日本在科研和教育领域确实有值得借鉴之处。

注重基础研究

早稻田大学创造理工学研究科教授森康晃说,早在明治维新前的江户时代,日本就奠定了重视基础研究的传统,并培育了很多人才。虽然当时日本没有西方的产业革命,但在数学等领域却一直在进行独自研究,而且通过唯一允许通商的荷兰接触了西方近代科学。

森康晃说,日本科学家能获诺贝尔奖,是由于知识的长期积累,是通过基础研究积累、大力培育人才获得的,并非一朝一夕。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全都是国立大学毕业,很多人还获得了博士学位,这些大学多属于研究型大学,本身就重视基础研究。

东京理科大学知识产权战略副教授平塚三好说,日本大学的基础研究有保障,可以研究那些在10年、20年后可能大有用武之地的课题。从中长期来看,要重视产生经济效益的应用技术,还应该注重不会立即产生经济效益、而需要踏踏实实地花时间积累的基础科学。

保证科研经费

二战后,日本以科技作为立国之本,举全国之力投巨资进行科技创新。作为文部科学省外围机构的“日本学术振兴会”负责制定具体科学研究项目的,其掌管的“科学研究费”是日本最大规模的竞争性申请类科研费,占日本政府全部竞争性科研费的六成以上,是当前日本科研经费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森康晃说,日本政府向大学和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等公立研究机构提供研究开发经费。日本学术振兴会制定的《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公开招募要领》,涵盖人文社会、理工、生物等几乎所有科技领域,并详细列出了研究项目、研究年限、招募人员资格和办法,研究资金使用方法等。经费金额从500万日元到2亿日元不等,对于重点项目则不设上限。

日本学术振兴会的科研费预算安排纳入日本政府5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研究人员能够从大学、企业或国家获得充足的研究经费,这是能够安心进行研究的物质保障。
传统重视教育

日本向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实际上,在江户时代末期,江户(现东京)成年男性市民的识字率就达到70%以上,远远超过伦敦的20%和巴黎的不到10%,令欧美人为之惊异。当时,甚至日本最偏僻的农村也维持着非常高的识字率。

二战后,日本通过立法实现了教育均一化,偏僻乡村都拥有和大城市同等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可以说,日本重视教育的传统,家庭内重视读书的氛围,从小就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以后投身科研打下了基础。

而在科研领域,这种传统表现为研究人员把学术放在首位。以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为例,该校是日本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在迄今22名获诺贝尔奖的日本人中,出身于东京大学的占了7人。这些成绩,与研究人员专心做学问而不是热衷当官,没有将学府办成“学衙”有很大关系。

记者曾走访多所日本名牌大学,包括著名国立大学在内,发现建筑都很朴素甚至简陋。可以说,日本的大学重视的不是“大楼”而是“大师”,而能够出大师,与保持“学问第一”的氛围密不可分。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35093.htm

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将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开发了具有实用性的蓝光发光二极管(LED)的名城大学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学教授天野浩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日裔美籍教授中村修二。由此,包括日裔美籍的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南部阳一郎在内,已有22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除两名文学奖和一名和平奖之外,自然科学奖项占了绝大多数,而加入美籍的南部阳一郎和中村修二,也是由于他们在日本国内的研究成果而获奖的。

日本为何能拿这么多诺贝尔奖?应该说,日本在科研和教育领域确实有值得借鉴之处。

注重基础研究

早稻田大学创造理工学研究科教授森康晃说,早在明治维新前的江户时代,日本就奠定了重视基础研究的传统,并培育了很多人才。虽然当时日本没有西方的产业革命,但在数学等领域却一直在进行独自研究,而且通过唯一允许通商的荷兰接触了西方近代科学。

森康晃说,日本科学家能获诺贝尔奖,是由于知识的长期积累,是通过基础研究积累、大力培育人才获得的,并非一朝一夕。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全都是国立大学毕业,很多人还获得了博士学位,这些大学多属于研究型大学,本身就重视基础研究。

东京理科大学知识产权战略副教授平塚三好说,日本大学的基础研究有保障,可以研究那些在10年、20年后可能大有用武之地的课题。从中长期来看,要重视产生经济效益的应用技术,还应该注重不会立即产生经济效益、而需要踏踏实实地花时间积累的基础科学。

保证科研经费

二战后,日本以科技作为立国之本,举全国之力投巨资进行科技创新。作为文部科学省外围机构的“日本学术振兴会”负责制定具体科学研究项目的,其掌管的“科学研究费”是日本最大规模的竞争性申请类科研费,占日本政府全部竞争性科研费的六成以上,是当前日本科研经费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森康晃说,日本政府向大学和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等公立研究机构提供研究开发经费。日本学术振兴会制定的《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公开招募要领》,涵盖人文社会、理工、生物等几乎所有科技领域,并详细列出了研究项目、研究年限、招募人员资格和办法,研究资金使用方法等。经费金额从500万日元到2亿日元不等,对于重点项目则不设上限。

日本学术振兴会的科研费预算安排纳入日本政府5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研究人员能够从大学、企业或国家获得充足的研究经费,这是能够安心进行研究的物质保障。
传统重视教育

日本向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实际上,在江户时代末期,江户(现东京)成年男性市民的识字率就达到70%以上,远远超过伦敦的20%和巴黎的不到10%,令欧美人为之惊异。当时,甚至日本最偏僻的农村也维持着非常高的识字率。

二战后,日本通过立法实现了教育均一化,偏僻乡村都拥有和大城市同等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可以说,日本重视教育的传统,家庭内重视读书的氛围,从小就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以后投身科研打下了基础。

而在科研领域,这种传统表现为研究人员把学术放在首位。以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为例,该校是日本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在迄今22名获诺贝尔奖的日本人中,出身于东京大学的占了7人。这些成绩,与研究人员专心做学问而不是热衷当官,没有将学府办成“学衙”有很大关系。

记者曾走访多所日本名牌大学,包括著名国立大学在内,发现建筑都很朴素甚至简陋。可以说,日本的大学重视的不是“大楼”而是“大师”,而能够出大师,与保持“学问第一”的氛围密不可分。
日裔诺奖得主公开吐槽日本研发环境 称远不如美国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35089.htm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日裔美籍科学家中村修二公开获奖秘诀,就是“一肚子气”。中村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召开的记者会上回顾他在老东家日亚化学工业公司的不快就职经历。中村1979年入职,当时被派去制造红色发光二极管(LED)。但是这种技术已经面世多年,所以日亚的产品销路差,中村在公司里日子不好过,被批为“白吃饭的”。

“上级每次见到我都会说:‘你怎么还没有辞职?’把我气得发抖,”中村说。



1988年,中村实在受不了,跑去找时任老板小川信雄,要求开发蓝色LED并前往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留学一年。小川同意了他的要求,还批给他500万美元研究经费。1993年,中村开发出了大量生产氮化镓结晶的技术,制作出了明亮的蓝色LED,从而实现了产品化。
“愤怒是我全部的动因。如果没有憋着一肚子气,就不会成功。”

日亚化学为这项技术申请专利。不过,这一重大成就带给中村的仅仅是公司发放的2万日元(约合185美元)奖金。甚至在离开日亚后,他还遭怀疑泄漏企业秘密,被老东家告上法庭。“这让我气上加气,”中村说,“如果没有怒气,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中村1999年离职,次年前往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2001年,中村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日亚就蓝色LED技术支付200亿日元(1.9亿美元)补偿金。中村胜诉,日亚化学上诉,东京高等法院劝说双方和解,把补偿金降为大约6亿日元(550万美元)。最终,双方达成8.4亿日元和解协议(780万美元)。

在美国工作生活近15年,中村说,两国在科研方面最大的区别就是,美国的研究环境更加自由,“只要努力干,所有人都有机会”,而日本不是这样。

另外,“日本虽然发明众多,但是企业在全球化方面做得差。比如,我们在手机等产品上最初做得很好,但是现在输了”。他呼吁日本政府为创业者创造更好的环境。
哈哈哈,这个作者一定不知道中村这两天一直在骂日本的科研体制有问题,不能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潜力呢!
日本资本家还不错啊,送员工出国培训,还给500万刀科研资助(那可是1988年的500w)。
在天朝,如果哪个私企员工去找老板提出同样要求不知道会不会被开除
江户时期日本的识字率 指识得什么字? 汉字?
话说中国的科研氛围好像还不如日本吧?
因为鬼子偷走了小白兔的汉字,汉字思维最具创造性!
众所周知,凡是用汉字思维的人,智商一向是世界一流的,包括原创的咱腹黑兔子,还有山寨的鬼子棒子猴子之类!
kbfmmk 发表于 2014-10-9 09:35
因为鬼子偷走了小白兔的汉字,汉字思维最具创造性!
众所周知,凡是用汉字思维的人,智商一向是世界一流的 ...
汉字这么厉害,为什么我们中国在科研领域上至今没有什么太多突出的贡献?
我就请问一下,获得诺贝尔奖的平均年龄是55岁,中国1978年(36年前)才恢复高考,这帮人现在正好是55岁。也就是说,中国要获得诺贝尔奖,这个人口基数不是14亿,而是20来万人,这帮人里里面还有相当一部分跑到了国外。你们想想,同时期的日本、美国、英国和德国,他们的大学生数量是多少!?就说日本,1978年日本的大学有四百多所!


别看中国人多,就50-60岁的科学家数量来说,中国肯定没有数量优势。没有几百上千万的大学毕业生作为基础,想搞基础科学研究搞诺贝尔奖除非是搞精英教育,要说中国教育的爆发,还是要看稳定累积了1000万大学毕业生,这个数值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真正的爆发期是1999年开始扩招。如果要拼诺贝尔奖,90年代的毕业生再干30来年,有希望,也就是2030年。
出科学家不是靠运气,你全国20万大学生出2个诺贝尔,人家全国2000万大学生出3个诺贝尔,不是这么算的,搞科学是实打实的,靠的是硬实力,靠的是累积的大学生人数,不是靠出了几个人中龙凤。

别看中国人多,就50-60岁的科学家数量来说,中国肯定没有数量优势。没有几百上千万的大学毕业生作为基础,想搞基础科学研究搞诺贝尔奖除非是搞精英教育,要说中国教育的爆发,还是要看稳定累积了1000万大学毕业生,这个数值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真正的爆发期是1999年开始扩招。如果要拼诺贝尔奖,90年代的毕业生再干30来年,有希望,也就是2030年。
出科学家不是靠运气,你全国20万大学生出2个诺贝尔,人家全国2000万大学生出3个诺贝尔,不是这么算的,搞科学是实打实的,靠的是硬实力,靠的是累积的大学生人数,不是靠出了几个人中龙凤。
诺贝尔奖化学物理类大户都是先富国家,中国还在富的路上。
我觉得再稳定发展五十年,财富积累够了,自然能出。
都是上百年的工业国家。积累不一样的。
我就请问一下,获得诺贝尔奖的平均年龄是55岁,中国1978年(36年前)才恢复高考,这帮人现在正好是55岁。也 ...
说得好,赞一个
而且还要是个人,不能团队,那么有些研究即使拯救了全世界,但不是个人、也无法获得,还有些是国家机密,也坚决不会拿去的,那么剩下的能得到的几率就几乎为零了
别看中国人多,就50-60岁的科学家数量来说,中国肯定没有数量优势。没有几百上千万的大学毕业生作为基础, ...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有雄厚的人才储备作基础,再加上资金的持续投入,才能推动科研水平的整体进步
kbfmmk 发表于 2014-10-9 09:35
因为鬼子偷走了小白兔的汉字,汉字思维最具创造性!
众所周知,凡是用汉字思维的人,智商一向是世界一流的 ...
你在虚拟世界的一贯言行,证伪了这句话
SAM-20 发表于 2014-10-9 09:30
日本资本家还不错啊,送员工出国培训,还给500万刀科研资助(那可是1988年的500w)。
在天朝,如果哪个私 ...
两码事,中国基础研究都在高校科研院所,在那里这种事也很常见。
落后太多起步太晚。战略科技上除了一个项目动不动十年计的基础材料,其余差不多都追上来了,这个速度很夸张了。
中国面对的外部环境也完全不能和日本比的,美国可以向日本全盘转让最先进的CPU设计制造核心技术共同开发下一代CPU和超级计算机,而这些是中国人完全没办法接触到的,甚至产成品都对中国禁运的。
日本科研体制,也有自己的问题。但重视教育和重视研发,舍得花钱那是真的。
不过激发个人创造力方面就不行了。

中国的问题,急功近利的多,学术片子多。国家也想砸砸钱提高科研水平,不过钱到下面,怕就被人分了。
美国拿的诺奖更多,日本好歹做了这么多年老二,还没有文革这种事,诺奖多一点有什么好奇怪的。不过我认为再过几十年我们会追上来的,这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