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中国正丧失人口这一最大经济资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1:59:14
  境外媒体称,中国正不断丧失其最大的经济资产:人口。

  香港中评社网站9月28日发表题为《美专家疾呼中国正临近人口大灾难》的文章,该文25日刊登在美国《国际利益》杂志网站,作者是美国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奥莉薇娅·易诺士。文章称,随着中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中国早些时候推出的“单独二孩”政策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人口有所补充,但效果有限,为了人民的福祉及经济健康发展,中国是时候对其人口政策进行反思及大调整了。


  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埃伯施塔特认为,哪怕北京废除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经济增长仍会在本世纪20年代开始下降,因为中国下一代的劳动人口数量实在过小。

  文章称,根据预计,中国自1979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少生了约4亿人口。该政策不仅打破了正常的人口结构,还由于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造成更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衡。

  经济学家估计,中国老龄人口将在2020年前增加60%,而劳动人口则将减少35%。这样前所未有的人口结构转变给中国及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GDP预计增长速度取决于三大因素:劳动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人口减少直接影响了其中的两大因素,由于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人口与老龄人口的比例便会失衡。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力无法得到有效补给,全要素生产率便随之下降。

  文章认为,虽然中国已经放松了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之前政策规定必须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研究称,该政策预计会增加100万个新生儿,但对于中国每年1600万新生儿的数量来说实在太少。

  据悉,不断下降的出生率困扰着很多国家,包括韩国与日本。中国的每个妇女平均生育1.55个子女,韩日两国甚至比这个水平还低。

  然而与其他出生率低的国家不同,中国无法仅仅依靠移民来填补人口空缺(美国则是依靠移民来弥补本国的低出生率)。

  -----------

  人口红利消退对消费行业的影响

  中国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10年左右见顶,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市场、媒体,从2000年开始就担心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尽管2013年下半年政府推出了单独二胎政策,我们认为这一政策将使得中国人口红利消退的时间点被推迟,但趋势却难以改变。

  管窥一斑,结合美国 、日本等国家的经验,我们探讨人口红利消退、人口老龄化对中国消费产生的影响,从而尝试挖掘未来数十年中消费行业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以汽车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高购车需求人口的年龄段大约集中在25-44岁,日本大约在1960-1975年代,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平均增速在2.05%左右,而这段时间新车销量增长高达25.9%。1986年以后,日本的人口红利逐渐消退,日本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25-44岁年龄人口平均增速为-0.35%,新车销量增速仅为0.2%。

  而同为东亚的邻国韩国也表现出类似的趋势,在1982-1990年间,韩国的高购车需求人口(25-45岁)数量增速达到3.4%,这段时间的新车销售增速达到近30%,但2001年,韩国25-45岁的人口数量见顶,之后增速变负,2001年至今,韩国的新车销售年均增速仅为3%左右。

  而中国25-45岁的人口数预计在2015年前后达到峰值的,之后会出现负增长,因此,我们认为中国汽车销售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基本过去,但考虑到中国地区差异问题,我们认为中国并不会像日本一样快速进入低速增长期。而是会出现一个5%左右的中速增长时期。

  而分析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验,发现在45-65岁年龄段人口,将更多地消费个人护理及服务、教育培训、个人保险 、医疗保健等,尤其是在65岁以上的年龄段人口,医疗及个人护理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达到15-20%。

  而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娱乐支出占比与年龄增长没有明显的相关性,65-74岁年龄段的人口同样会把5%左右的支出分配给娱乐。而在25-45岁年龄段这一消费支出比例还不到5%。而服装类产品明显更受年轻人青睐,35岁以下的年龄段在服装上的消费支出比重最大,占4%左右,但到了65岁以上,这一比重仅为1-2%。食品饮料的趋势与服装的趋势相同。

  因此,从人口红利消退,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来看,未来食品饮料、服装等日用消费品、汽车类的耐用消费品的增速都会出现下滑,在市场空间遇到天花板的情况下,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板块中企业获得增长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而对于医疗保健、保险、娱乐等行业,我们认为未来受益于人口老龄化,还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或将成为未来数十年的朝阳产业。境外媒体称,中国正不断丧失其最大的经济资产:人口。

  香港中评社网站9月28日发表题为《美专家疾呼中国正临近人口大灾难》的文章,该文25日刊登在美国《国际利益》杂志网站,作者是美国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奥莉薇娅·易诺士。文章称,随着中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中国早些时候推出的“单独二孩”政策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人口有所补充,但效果有限,为了人民的福祉及经济健康发展,中国是时候对其人口政策进行反思及大调整了。


  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埃伯施塔特认为,哪怕北京废除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经济增长仍会在本世纪20年代开始下降,因为中国下一代的劳动人口数量实在过小。

  文章称,根据预计,中国自1979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少生了约4亿人口。该政策不仅打破了正常的人口结构,还由于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造成更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衡。

  经济学家估计,中国老龄人口将在2020年前增加60%,而劳动人口则将减少35%。这样前所未有的人口结构转变给中国及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GDP预计增长速度取决于三大因素:劳动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人口减少直接影响了其中的两大因素,由于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人口与老龄人口的比例便会失衡。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力无法得到有效补给,全要素生产率便随之下降。

  文章认为,虽然中国已经放松了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之前政策规定必须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研究称,该政策预计会增加100万个新生儿,但对于中国每年1600万新生儿的数量来说实在太少。

  据悉,不断下降的出生率困扰着很多国家,包括韩国与日本。中国的每个妇女平均生育1.55个子女,韩日两国甚至比这个水平还低。

  然而与其他出生率低的国家不同,中国无法仅仅依靠移民来填补人口空缺(美国则是依靠移民来弥补本国的低出生率)。

  -----------

  人口红利消退对消费行业的影响

  中国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10年左右见顶,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市场、媒体,从2000年开始就担心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尽管2013年下半年政府推出了单独二胎政策,我们认为这一政策将使得中国人口红利消退的时间点被推迟,但趋势却难以改变。

  管窥一斑,结合美国 、日本等国家的经验,我们探讨人口红利消退、人口老龄化对中国消费产生的影响,从而尝试挖掘未来数十年中消费行业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以汽车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高购车需求人口的年龄段大约集中在25-44岁,日本大约在1960-1975年代,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平均增速在2.05%左右,而这段时间新车销量增长高达25.9%。1986年以后,日本的人口红利逐渐消退,日本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25-44岁年龄人口平均增速为-0.35%,新车销量增速仅为0.2%。

  而同为东亚的邻国韩国也表现出类似的趋势,在1982-1990年间,韩国的高购车需求人口(25-45岁)数量增速达到3.4%,这段时间的新车销售增速达到近30%,但2001年,韩国25-45岁的人口数量见顶,之后增速变负,2001年至今,韩国的新车销售年均增速仅为3%左右。

  而中国25-45岁的人口数预计在2015年前后达到峰值的,之后会出现负增长,因此,我们认为中国汽车销售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基本过去,但考虑到中国地区差异问题,我们认为中国并不会像日本一样快速进入低速增长期。而是会出现一个5%左右的中速增长时期。

  而分析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验,发现在45-65岁年龄段人口,将更多地消费个人护理及服务、教育培训、个人保险 、医疗保健等,尤其是在65岁以上的年龄段人口,医疗及个人护理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达到15-20%。

  而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娱乐支出占比与年龄增长没有明显的相关性,65-74岁年龄段的人口同样会把5%左右的支出分配给娱乐。而在25-45岁年龄段这一消费支出比例还不到5%。而服装类产品明显更受年轻人青睐,35岁以下的年龄段在服装上的消费支出比重最大,占4%左右,但到了65岁以上,这一比重仅为1-2%。食品饮料的趋势与服装的趋势相同。

  因此,从人口红利消退,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来看,未来食品饮料、服装等日用消费品、汽车类的耐用消费品的增速都会出现下滑,在市场空间遇到天花板的情况下,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板块中企业获得增长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而对于医疗保健、保险、娱乐等行业,我们认为未来受益于人口老龄化,还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或将成为未来数十年的朝阳产业。
没人干活,招洋人来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