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起重机征服世界:曾经的“小学生”遭美德拒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23:19
http://news.ifeng.com/a/20141002/42133412_0.shtml


世界最大起重机主设计师、徐工履带起重机研究所所长孙丽(前排中)和她的团队。(徐鑫摄)
《致敬!国家工程师》系列报道之二:擎起“国家臂膀”
9月中旬,在江苏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调试场地,一台起重能力4000吨的起重机正在组装,准备调试。
尚未安装吊臂等部件,这台机器仅履带就有3米多高,大小两台履带式底座,面积超过一个篮球场。
作为主设计师,徐工履带起重机研究所所长孙丽告诉我们,4000吨起重能力是指在吊臂20米范围内,可以将约2260辆奥迪A6轿车同时吊起。如果让这些车首尾相连,从北京的建国门可以一直排到公主坟。
这是徐工集团生产建造的第二台同型号起重机,未来很可能用于中国大型核电工程建设。此前,2013年交付的首台4000吨起重机,已服务于石油化工领域的大吨位吊装工程。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国家力量,它凝聚着几十年来工程机械领域的苦心积累。
以这个“巨无霸”为代表,用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的话说:“已经登上了8000米的高度,还剩下几百米的努力,就可以登顶珠峰。”
在王民和孙丽心中,将来用户在徐工集团和卡特彼勒、利勃海尔这样的国际巨头间选择时,最终觉得徐工集团的产品更好一点儿,“就成功了”。
这可能也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漫长征途中最艰难的篇章,“用5到10年,咬咬牙就过去了。”王民对我们说。
本不喜欢“硬邦邦”的工程师
这台4000吨级起重机,全称是徐工XGC88000—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88000指力矩88000吨米。
力矩,在物理学上是指使物体的重量乘以到转轴的距离。同等重量,力矩越大,则显示起重机的起重能力越强。在此之前,国际上的起重力矩设计极限为60000吨米。
不过,孙丽甚至不愿意回忆这台“世界之最”的设计过程,“觉得每次回忆都是一种伤害。”
1990年考入江苏扬州大学工程机械专业前,希望靠高考“跳出农门”的孙丽本想进入师范院校,做教师。几分之差,错失梦想。
“除了第一志愿,其他随便填,那时候根本不知道机械设计到底是干什么的。”她承认,开始并不喜欢这个“硬邦邦”的专业,觉得服装设计之类更好,“可以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
不过,按照她要强的性格,在工程机械专业的成绩仍然很好。
孙丽毕业回到家乡徐州,进入与自己专业最对口的单位——徐工集团,很快被安排参与50吨履带起重机的设计。
大型履带起重机在国外历史超过百年,但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才从国外引进。
孙丽进厂第二年,经过消化、吸收的艰苦努力,徐工集团生产出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吨履带起重机。
起重能力是起重机最重要的衡量指标。1998年徐工集团将这个数字提升到150吨,2004年前后达到300吨,“当时称为神州第一吊,是国内最大的吊车项目。”
此后,随着基础设施建设高潮直接拉动工程机械发展,徐工集团的大型履带起重机也从450吨、850吨,一直发展到2000吨和4000吨。
如今,孙丽认为:“工程机械项目的确不像做服装,服装展示外在美,而工程机械是内心丰富。”
当年与孙丽同期进入徐工集团的同事,都已转去销售和生产管理岗位,只有她一人仍然留在研发一线。
2009年,风电、核电等超大型能源工程立项。而之前此类工程的吊装市场一直为国外企业垄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能源局召集国内最好的机械工程厂家开会讨论。
当年年底,徐工集团开始着手调研大型吊装项目。某日在徐工集团建设机械分公司副总办公室,孙丽被问道:“公司有个大项目,你可以干吗?”

怎么描画“巨无霸”
这个“大项目”,就是后来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的XGC88000履带起重机。
根据过去数年的积累,孙丽本没觉得有多大压力。到2010年开始做方案的时候,她才发现困难非比寻常。
“比如说我们画一张脸,一个鼻子、两个眼睛,怎么画都有类似的原型。但这个项目没有原型可以参考。”孙丽说。
作为全球第一强大的起重机,“没人告诉我要画什么样的脸型,画几个鼻子几个眼睛,但结果已经定好,就是要吊起4000吨重量。”
吊起4000吨重量,必须有至少4000吨的配重对称“压着”。这就有接近1万吨的重量,这样的“巨无霸”还要移动——这已经不仅仅是数量升级的问题。
“没有思路的时候,我就去研究桥梁、建筑。”孙丽说。这些内容已经超越了工程机械的范畴。
在研究了所有横跨在长江上的大桥之后,孙丽发现,那些拉索式大桥,桥塔的形状要么是H形,要么是A形,“桥塔的受力模式,和履带起重机的受力模式相似,那么它们的结构也应该有相通之处。”
XGC88000履带起重机被设计为前车、后车两个部分,中间用横梁连接,在工作时,通过约20米长的4组履带,实现整车强大的吊装功能。
为解决一车多用及接近5000吨自重的运输问题,XGC88000履带起重机在设计时就采用了模块化的方式。
大吨位起重机通过自身部件组装,变形为一台小型起重机,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及运营经济效益——这个课题是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梦想,但一直无法真正实现。
“模块如何划分,功能如何实现,很多问题都难以解决。”孙丽说,这个拆分和重组,远远不像小孩玩积木那么简单。
她也曾直接拒绝业主单位的类似想法,“干不了”,因为这只是一个概念。
但是,为解决起重机的经济效益问题,这一设计必须实现。“所有部件的设计理念都得发生变化,都得是组装式的。如何实现模块通用,同时具备大车与小车的功能,具体实现大车与小车的转换,做了几十个方案,结果还真做出来了。”
看到最终成果,孙丽本人也觉得神奇。
这个装备在2012年首次亮相时,好评如潮。孙丽自己则寄予了特殊的感情,“担心用户不会用,担心自己宝贵的东西让别人用坏了。”交付之后,每次吊装她仍然要赶到现场,看见路面不平,她都会向施工方提出意见。
被拒签的“小学生”
时间回到1989年,孙丽开始学习工程机械前一年,作为徐工集团重型机械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民第一次被派到国外。那是去德国的利勃海尔参加为期3周的起重机技术培训。
摆在王民眼前的是漆成黄色的整洁的起重机,一排排如艺术品。
那时的利勃海尔是全球最先进的起重机产出地,在它的产品达到800吨水平时,中国才生产50吨级的产品。
关键是,那时国内企业都以“卖掉产品”为目标,“没有质量意识,也没有用户意识。”王民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初徐工集团曾经出口过一批产品,下船后,客户问为什么送来二手货。
“漆掉了,生锈了,包括电镀的油缸、螺栓都锈了。”王民说,客户最终拒收。
“那时西方已经进入奥迪时代,我们仍然开着手扶拖拉机。”在利勃海尔的这次经历,有一个令王民终身难忘的情节。
德国老工程师曾热情地告诉他们:“你们用摄像机全录制下来也行。”但是午饭时,中方翻译人员说,老工程师后边还跟了一句话:“反正你们再怎么学,也永远做不到。”
“但是他们不让日本人看,因为日本人学得太快了。”王民觉得,德国人向他们毫无保留地展示,“是觉得那是小学生看研究生的作业”。
这件事,在徐工集团的工程师中传讲了十几年。如孙丽一般的年轻工程师,无一不曾被此激励过。
2006年的上海工程机械展览会上,利勃海尔的高管在看到徐工集团的200吨、300吨全路面起重机后说,在中国找到了真正的对手。
2011年,王民随徐州市领导去美国卡特彼勒参观。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和矿山设备生产厂家。对方却把他从进厂参观的名单中划掉。
“但是,我很骄傲。”王民说。
此前在2009年,向来标榜最开放的“工程机械奥林匹克”慕尼黑宝马展览会,徐工集团派出上百人的技术团队赴会参观学习,结果签证一再被延期,最后许多人被拒签。
“尤其是主任设计师以上的工程师,全部被拒签。”王民回忆。
国家工业基础能力的瓶颈
从“小学生”到赢得尊重,历程艰难而漫长。
在“买图纸的时代”,中国人显得窘迫。“吊臂安装后,伸缩时不平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单增海说,有一次组装,吊臂伸开后误差甚至达到四五米。
为了解决吊臂问题,用4根钢板焊接成四角形,以实现吊臂伸缩。但西方国家已经实现了六边形吊臂,“吊臂的边越多,受力越合理。”单增海说。
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西方制造业实现了圆形吊臂,中国在2004年也有了这一技术。
80年代之前,中国起重机行业进展缓慢。90年代,徐工集团开始与日本、德国企业合作,“当时叫技贸结合,引进技术,同时作为销售商销售他们的产品。”
但以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的自主研发也在此时起步。徐工集团的第一批自主化产品,其主要零部件已可以实现在国内配套体系中组装、生产。
最终拉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历史性发展的,是新世纪以来的工程建设高潮。徐工集团起重机的销售额也从1亿多元起步,5年内销售额增长高达80%以上。
可是,单增海也承认,西方先进企业的产品技术仍领先不少。
国家工业基础能力不足,带来的烦恼很多。
“不太相信命运,喜欢抗争,只相信自己的努力、奋斗”的王民坦言,如今中国在核心零部件等方面仍然存在瓶颈,“现在普通产品,市场容量大的产品,包括零部件,一般国内都能制造。但是涉及大型、超大型设备,特别是在可靠性上有严格要求的,国内企业仍然难以提供配套。”
单增海举例:发动机、液压设备、变速箱、高强度钢材等方面与西方差距不小,部分零部件仍然只能依靠进口。
以高强度钢材为例,几年前国内刚刚研发出拉断力为96公斤级的钢板,但柔韧性很差,折到90度左右就会开裂。西方企业早已实现130公斤级水平,在几乎对折的情况下也不会开裂。
此类高强度钢材价格昂贵,96公斤级进口价格原为每吨3.5万元。国内实现这一技术后,进口产品降价到3万元以内,而自主产品价格不足2万元。
“越涉及基础问题,研究周期越长,市场见效越慢。”单增海说,“我们不可能去投建一个钢厂,这需要国家基础工业的整体进步。发动机、变速箱,情况类似。”
但徐工集团以及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已经组成了中国工程机械向世界挑战的“集团军”。
“20年前,看国际工程机械类同行,完全是仰视。”王民说,现在,“基本可以平视了”。只是,“我们很多大型国有企业、政府,仍然迷信国外,这和多数国家对待自己国内企业的态度完全不同。在重大装备上,国家和政府更要关注国内的企业和产品。”他认为。
而孙丽对我们记者回忆起读书时校园里张贴的宣传画:一个工程师戴着安全帽,胳膊下夹着一摞图纸,匆匆走向车间。这个画面曾令她久久憧憬。“现在我也是这个样子,真的很好。”(葛江涛/江苏徐州报道)http://news.ifeng.com/a/20141002/42133412_0.shtml


世界最大起重机主设计师、徐工履带起重机研究所所长孙丽(前排中)和她的团队。(徐鑫摄)
《致敬!国家工程师》系列报道之二:擎起“国家臂膀”
9月中旬,在江苏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调试场地,一台起重能力4000吨的起重机正在组装,准备调试。
尚未安装吊臂等部件,这台机器仅履带就有3米多高,大小两台履带式底座,面积超过一个篮球场。
作为主设计师,徐工履带起重机研究所所长孙丽告诉我们,4000吨起重能力是指在吊臂20米范围内,可以将约2260辆奥迪A6轿车同时吊起。如果让这些车首尾相连,从北京的建国门可以一直排到公主坟。
这是徐工集团生产建造的第二台同型号起重机,未来很可能用于中国大型核电工程建设。此前,2013年交付的首台4000吨起重机,已服务于石油化工领域的大吨位吊装工程。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国家力量,它凝聚着几十年来工程机械领域的苦心积累。
以这个“巨无霸”为代表,用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的话说:“已经登上了8000米的高度,还剩下几百米的努力,就可以登顶珠峰。”
在王民和孙丽心中,将来用户在徐工集团和卡特彼勒、利勃海尔这样的国际巨头间选择时,最终觉得徐工集团的产品更好一点儿,“就成功了”。
这可能也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漫长征途中最艰难的篇章,“用5到10年,咬咬牙就过去了。”王民对我们说。
本不喜欢“硬邦邦”的工程师
这台4000吨级起重机,全称是徐工XGC88000—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88000指力矩88000吨米。
力矩,在物理学上是指使物体的重量乘以到转轴的距离。同等重量,力矩越大,则显示起重机的起重能力越强。在此之前,国际上的起重力矩设计极限为60000吨米。
不过,孙丽甚至不愿意回忆这台“世界之最”的设计过程,“觉得每次回忆都是一种伤害。”
1990年考入江苏扬州大学工程机械专业前,希望靠高考“跳出农门”的孙丽本想进入师范院校,做教师。几分之差,错失梦想。
“除了第一志愿,其他随便填,那时候根本不知道机械设计到底是干什么的。”她承认,开始并不喜欢这个“硬邦邦”的专业,觉得服装设计之类更好,“可以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
不过,按照她要强的性格,在工程机械专业的成绩仍然很好。
孙丽毕业回到家乡徐州,进入与自己专业最对口的单位——徐工集团,很快被安排参与50吨履带起重机的设计。
大型履带起重机在国外历史超过百年,但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才从国外引进。
孙丽进厂第二年,经过消化、吸收的艰苦努力,徐工集团生产出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吨履带起重机。
起重能力是起重机最重要的衡量指标。1998年徐工集团将这个数字提升到150吨,2004年前后达到300吨,“当时称为神州第一吊,是国内最大的吊车项目。”
此后,随着基础设施建设高潮直接拉动工程机械发展,徐工集团的大型履带起重机也从450吨、850吨,一直发展到2000吨和4000吨。
如今,孙丽认为:“工程机械项目的确不像做服装,服装展示外在美,而工程机械是内心丰富。”
当年与孙丽同期进入徐工集团的同事,都已转去销售和生产管理岗位,只有她一人仍然留在研发一线。
2009年,风电、核电等超大型能源工程立项。而之前此类工程的吊装市场一直为国外企业垄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能源局召集国内最好的机械工程厂家开会讨论。
当年年底,徐工集团开始着手调研大型吊装项目。某日在徐工集团建设机械分公司副总办公室,孙丽被问道:“公司有个大项目,你可以干吗?”

怎么描画“巨无霸”
这个“大项目”,就是后来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的XGC88000履带起重机。
根据过去数年的积累,孙丽本没觉得有多大压力。到2010年开始做方案的时候,她才发现困难非比寻常。
“比如说我们画一张脸,一个鼻子、两个眼睛,怎么画都有类似的原型。但这个项目没有原型可以参考。”孙丽说。
作为全球第一强大的起重机,“没人告诉我要画什么样的脸型,画几个鼻子几个眼睛,但结果已经定好,就是要吊起4000吨重量。”
吊起4000吨重量,必须有至少4000吨的配重对称“压着”。这就有接近1万吨的重量,这样的“巨无霸”还要移动——这已经不仅仅是数量升级的问题。
“没有思路的时候,我就去研究桥梁、建筑。”孙丽说。这些内容已经超越了工程机械的范畴。
在研究了所有横跨在长江上的大桥之后,孙丽发现,那些拉索式大桥,桥塔的形状要么是H形,要么是A形,“桥塔的受力模式,和履带起重机的受力模式相似,那么它们的结构也应该有相通之处。”
XGC88000履带起重机被设计为前车、后车两个部分,中间用横梁连接,在工作时,通过约20米长的4组履带,实现整车强大的吊装功能。
为解决一车多用及接近5000吨自重的运输问题,XGC88000履带起重机在设计时就采用了模块化的方式。
大吨位起重机通过自身部件组装,变形为一台小型起重机,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及运营经济效益——这个课题是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梦想,但一直无法真正实现。
“模块如何划分,功能如何实现,很多问题都难以解决。”孙丽说,这个拆分和重组,远远不像小孩玩积木那么简单。
她也曾直接拒绝业主单位的类似想法,“干不了”,因为这只是一个概念。
但是,为解决起重机的经济效益问题,这一设计必须实现。“所有部件的设计理念都得发生变化,都得是组装式的。如何实现模块通用,同时具备大车与小车的功能,具体实现大车与小车的转换,做了几十个方案,结果还真做出来了。”
看到最终成果,孙丽本人也觉得神奇。
这个装备在2012年首次亮相时,好评如潮。孙丽自己则寄予了特殊的感情,“担心用户不会用,担心自己宝贵的东西让别人用坏了。”交付之后,每次吊装她仍然要赶到现场,看见路面不平,她都会向施工方提出意见。
被拒签的“小学生”
时间回到1989年,孙丽开始学习工程机械前一年,作为徐工集团重型机械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民第一次被派到国外。那是去德国的利勃海尔参加为期3周的起重机技术培训。
摆在王民眼前的是漆成黄色的整洁的起重机,一排排如艺术品。
那时的利勃海尔是全球最先进的起重机产出地,在它的产品达到800吨水平时,中国才生产50吨级的产品。
关键是,那时国内企业都以“卖掉产品”为目标,“没有质量意识,也没有用户意识。”王民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初徐工集团曾经出口过一批产品,下船后,客户问为什么送来二手货。
“漆掉了,生锈了,包括电镀的油缸、螺栓都锈了。”王民说,客户最终拒收。
“那时西方已经进入奥迪时代,我们仍然开着手扶拖拉机。”在利勃海尔的这次经历,有一个令王民终身难忘的情节。
德国老工程师曾热情地告诉他们:“你们用摄像机全录制下来也行。”但是午饭时,中方翻译人员说,老工程师后边还跟了一句话:“反正你们再怎么学,也永远做不到。”
“但是他们不让日本人看,因为日本人学得太快了。”王民觉得,德国人向他们毫无保留地展示,“是觉得那是小学生看研究生的作业”。
这件事,在徐工集团的工程师中传讲了十几年。如孙丽一般的年轻工程师,无一不曾被此激励过。
2006年的上海工程机械展览会上,利勃海尔的高管在看到徐工集团的200吨、300吨全路面起重机后说,在中国找到了真正的对手。
2011年,王民随徐州市领导去美国卡特彼勒参观。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和矿山设备生产厂家。对方却把他从进厂参观的名单中划掉。
“但是,我很骄傲。”王民说。
此前在2009年,向来标榜最开放的“工程机械奥林匹克”慕尼黑宝马展览会,徐工集团派出上百人的技术团队赴会参观学习,结果签证一再被延期,最后许多人被拒签。
“尤其是主任设计师以上的工程师,全部被拒签。”王民回忆。
国家工业基础能力的瓶颈
从“小学生”到赢得尊重,历程艰难而漫长。
在“买图纸的时代”,中国人显得窘迫。“吊臂安装后,伸缩时不平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单增海说,有一次组装,吊臂伸开后误差甚至达到四五米。
为了解决吊臂问题,用4根钢板焊接成四角形,以实现吊臂伸缩。但西方国家已经实现了六边形吊臂,“吊臂的边越多,受力越合理。”单增海说。
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西方制造业实现了圆形吊臂,中国在2004年也有了这一技术。
80年代之前,中国起重机行业进展缓慢。90年代,徐工集团开始与日本、德国企业合作,“当时叫技贸结合,引进技术,同时作为销售商销售他们的产品。”
但以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的自主研发也在此时起步。徐工集团的第一批自主化产品,其主要零部件已可以实现在国内配套体系中组装、生产。
最终拉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历史性发展的,是新世纪以来的工程建设高潮。徐工集团起重机的销售额也从1亿多元起步,5年内销售额增长高达80%以上。
可是,单增海也承认,西方先进企业的产品技术仍领先不少。
国家工业基础能力不足,带来的烦恼很多。
“不太相信命运,喜欢抗争,只相信自己的努力、奋斗”的王民坦言,如今中国在核心零部件等方面仍然存在瓶颈,“现在普通产品,市场容量大的产品,包括零部件,一般国内都能制造。但是涉及大型、超大型设备,特别是在可靠性上有严格要求的,国内企业仍然难以提供配套。”
单增海举例:发动机、液压设备、变速箱、高强度钢材等方面与西方差距不小,部分零部件仍然只能依靠进口。
以高强度钢材为例,几年前国内刚刚研发出拉断力为96公斤级的钢板,但柔韧性很差,折到90度左右就会开裂。西方企业早已实现130公斤级水平,在几乎对折的情况下也不会开裂。
此类高强度钢材价格昂贵,96公斤级进口价格原为每吨3.5万元。国内实现这一技术后,进口产品降价到3万元以内,而自主产品价格不足2万元。
“越涉及基础问题,研究周期越长,市场见效越慢。”单增海说,“我们不可能去投建一个钢厂,这需要国家基础工业的整体进步。发动机、变速箱,情况类似。”
但徐工集团以及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已经组成了中国工程机械向世界挑战的“集团军”。
“20年前,看国际工程机械类同行,完全是仰视。”王民说,现在,“基本可以平视了”。只是,“我们很多大型国有企业、政府,仍然迷信国外,这和多数国家对待自己国内企业的态度完全不同。在重大装备上,国家和政府更要关注国内的企业和产品。”他认为。
而孙丽对我们记者回忆起读书时校园里张贴的宣传画:一个工程师戴着安全帽,胳膊下夹着一摞图纸,匆匆走向车间。这个画面曾令她久久憧憬。“现在我也是这个样子,真的很好。”(葛江涛/江苏徐州报道)
于是问题就来了,学挖掘机哪家强?
中国山东找蓝翔  话说 蓝翔都上过美国主流媒体 FBI  CIA 的视野了  超牛X  老美免费打广告
唐国强  说 中国山东找蓝翔
果然这题会跑蓝翔去
楼上的你们够了。
基础工业啊  国家应该加大力度了啊,单增海举例:发动机、液压设备、变速箱、高强度钢材等方面与西方差距不小,部分零部件仍然只能依靠进口。
以高强度钢材为例,几年前国内刚刚研发出拉断力为96公斤级的钢板,但柔韧性很差,折到90度左右就会开裂。西方企业早已实现130公斤级水平,在几乎对折的情况下也不会开裂。
此类高强度钢材价格昂贵,96公斤级进口价格原为每吨3.5万元。国内实现这一技术后,进口产品降价到3万元以内,而自主产品价格不足2万元。
“越涉及基础问题,研究周期越长,市场见效越慢。”单增海说,“我们不可能去投建一个钢厂,这需要国家基础工业的整体进步。发动机、变速箱,情况类
2007年差点被仅仅几亿卖给美国凯雷投资公司,凯雷答应保留原有管理层以及这做主的王姓董事长,还给予股权配置等待遇……由此管理层拒绝其他合作与收购者,坚决只卖给凯雷,并给予绝对控股权!生怕协议起波澜,竟然还签订了类似对赌的所谓“毒丸协议”……后来被三一重工爆料给媒体后,引起巨大反响,并在当时的商务部那不厚部长审批中被否决……

第一次要否决前,徐工和凯雷还赶紧又协议了一回,从绝对控股,降格到51%。。50%...甚至不要求控股的49%(在我看来,所谓不控股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试图让商务部批准,然后等风声平息后,再在策划上市过程中利用增发等方式再实行控股,上市后把这个中国国企卖个好价钱后走路……这就是凯雷的所谓收购目的,从这说,徐工管理层所谓被收购是想引进外资管理经验等都是无耻的胡扯),但依旧被商务部否决……

这场大幕的幕后,应该有很多的勾结,盘算,阴谋……只是一直未有人能彻底揭开!

值得一提的是,被否决的当年,徐工实现的利润就达到了凯雷控股收购额的一大半……现在再回看这场收购案,以及不厚的否决意义,以及其他国企改制,别有一番感叹……
2007年差点被仅仅几亿卖给美国凯雷投资公司,凯雷答应保留原有管理层以及这做主的王姓董事长,还给予股权配 ...
不厚是个难得的人才,把他弄出来让他去xj戴罪立功。
2007年差点被仅仅几亿卖给美国凯雷投资公司,凯雷答应保留原有管理层以及这做主的王姓董事长,还给予股权配 ...
在这方面,不厚做了一件大好事
中国加入世贸后的这十几年发展的太快了,曾经最乐观的人认为2035年中国能赶超日本,还被嘲笑了好多年,2010年超越日本,转眼就到日本的两倍了,硬实力上去了,软实力还没有,人们的思维没有那么快转过弯来,对国产的东西还不够相信,机械,汽车,电子,软件等等都是如此,但是等人们习惯中国的强大之后,心态会改变的
海深蓝 发表于 2014-10-2 19:05
2007年差点被仅仅几亿卖给美国凯雷投资公司,凯雷答应保留原有管理层以及这做主的王姓董事长,还给予股权配 ...
很早就知道了,这里面一定有很大的腐败,管理层想借机侵吞国有资产,只是好像没听说有人被查。。。
徐工当年如果真卖给凯雷,那真的是卖国了。
可见某些人对国企这么刻骨的仇恨,还是因为挡了他们的财路。
现在看来  感慨万千啊!
如果不厚,对这件事点头的话,所得的利益恐怕得好几个两千万吧
看来不厚的两千万,确实是个清官了
现在蓝翔雇了很多人做广告吗?
2007年差点被仅仅几亿卖给美国凯雷投资公司,凯雷答应保留原有管理层以及这做主的王姓董事长,还给予股权配 ...
当年也听说了,肯定有内幕!
我为这事发过专贴,凯雷收购徐工一事,到现在也没个说法。当年到底是谁要卖国?
可是找到了对手,就照人家抄的来自: Android客户端

llkklk2 发表于 2014-10-2 19:14
在这方面,不厚做了一件大好事


还有一个,稀土的国有化。也是这斯在位的时候搞得。抛开政治立场来说。不厚很不错的,起码心是中国心。反面典型就是柳州五菱买给通用,最后还不得不花大价钱从人家手里拿回那关键的百分之一。
llkklk2 发表于 2014-10-2 19:14
在这方面,不厚做了一件大好事


还有一个,稀土的国有化。也是这斯在位的时候搞得。抛开政治立场来说。不厚很不错的,起码心是中国心。反面典型就是柳州五菱买给通用,最后还不得不花大价钱从人家手里拿回那关键的百分之一。
较量到底 发表于 2014-10-2 19:24
徐工当年如果真卖给凯雷,那真的是卖国了。
可见某些人对国企这么刻骨的仇恨,还是因为挡了他们的财路。
什么仇恨,就是国企的管理容易被人搞腐败。
冰特凉 发表于 2014-10-2 19:50
如果不厚,对这件事点头的话,所得的利益恐怕得好几个两千万吧
看来不厚的两千万,确实是个清官了
不厚案里的洋鬼子要价的1700万代理费至今不知是个什么东西。
百度一下,发现这么一篇当年的博客,看起来很有意思啊,另外,该博客下面的评论也挺有意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e89a1010008ak.html

薄熙来:商务部不满意徐工新方案(2007-03-12 16:26:12)
转载▼


  


   薄熙来:商务部不满意徐工新方案

  今天上午,商务部部长薄熙来部长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其中包括“凯雷收购徐工未果案”,这是至今为止政府官员就此事件所发表的最为明确的看法。
  徐工集团与凯雷于2005年10月25日签订转让徐工机械85%股权给美国凯雷投资的协议,因国内工程机械的另一大佬三一重工的质疑,引发了各界对中国经济安全尤其是产业安全的反思与检讨,2006年10月16日,徐工集团与凯雷重新签订协议,在提升收购价格的同时将出售的股权比例调整为50%,然而这一妥协并没有使获得政府和各界的认可,新的徐工方案被事实上搁置。
  薄熙来部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关于凯雷并购徐工的事情,据我所知,双方仍然在就投资比例事情进行协商,一旦达成一致,向商务部提出申请,我们将依法进行审理。”薄熙来的表态意味着商务部对徐工新方案的否决,出让50%的股权比例仍需调整。
  号称“上级部门指导下”完成的新方案再一次遭遇否决,对于凯雷、徐工集团都是一个沉重打击。降低凯雷的持股比例,将成为凯雷能完成对徐工机械收购的唯一办法,曾经志在必得的凯雷多次放言:“收购50%是凯雷能接受的最底底线,否决将退出竞购”;曾经信誓旦旦的徐工集团斩钉截铁的说:“新方案将不再做任何的修改,通不过将宣布徐工机械不卖了。”
  薄熙来部长的表态再一次考验他们对自己所谓“理念”的坚持程度,政府的态度已经很清晰:凯雷能收购徐工的最高比例将不会超过49%。这意味着凯雷与徐工方面必须对新方案进行重新设计,他们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对方案进行又一次的质的调整。
  可以想象,徐工集团还将延长协议的期限,因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第三案的协商、签订、审批很难在43天的时间内完成。面对徐工的第三方案,我想徐州市与江苏省政府也不可能象批准第二方案那么草率(二级政府在同一天批准第二方案),另外2007年版本的《外商投资指导目录》将在近期颁布,据说新目录对外商在国内投资重大制造业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凯雷愿意不愿意让出共同控制权而只参股徐工?徐工集团因新方案的否决是否还有再次改制的动机、勇气和决心?工程机械行业在上次徐工机械改制时进行资产评估后的这几年,行业环境、徐工机械的价值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沿用几年前的资产评估数据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交易显然不合理、也不合法,徐工集团是不是需要重新对徐工机械的资产进行评估?总之,如果徐工改制要“吊死”在凯雷“一棵树”上,将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也将承受更多的机会成本!
  BXL:商务部不满意徐工新方案(2007-03-12 16:26:12)
转载▼


  


   BXL:商务部不满意徐工新方案

  今天上午,商务部部长BXL部长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其中包括“凯雷收购徐工未果案”,这是至今为止政府官员就此事件所发表的最为明确的看法。
  徐工集团与凯雷于2005年10月25日签订转让徐工机械85%股权给美国凯雷投资的协议,因国内工程机械的另一大佬三一重工的质疑,引发了各界对中国经济安全尤其是产业安全的反思与检讨,2006年10月16日,徐工集团与凯雷重新签订协议,在提升收购价格的同时将出售的股权比例调整为50%,然而这一妥协并没有使获得政府和各界的认可,新的徐工方案被事实上搁置。
  BXL部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关于凯雷并购徐工的事情,据我所知,双方仍然在就投资比例事情进行协商,一旦达成一致,向商务部提出申请,我们将依法进行审理。”BXL的表态意味着商务部对徐工新方案的否决,出让50%的股权比例仍需调整。
号称“上级部门指导下”完成的新方案再一次遭遇否决,对于凯雷、徐工集团都是一个沉重打击。降低凯雷的持股比例,将成为凯雷能完成对徐工机械收购的唯一办法,曾经志在必得的凯雷多次放言:“收购50%是凯雷能接受的最底底线,否决将退出竞购”;曾经信誓旦旦的徐工集团斩钉截铁的说:“新方案将不再做任何的修改,通不过将宣布徐工机械不卖了。”
  BXL部长的表态再一次考验他们对自己所谓“理念”的坚持程度,政府的态度已经很清晰:凯雷能收购徐工的最高比例将不会超过49%。这意味着凯雷与徐工方面必须对新方案进行重新设计,他们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对方案进行又一次的质的调整。
  可以想象,徐工集团还将延长协议的期限,因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第三案的协商、签订、审批很难在43天的时间内完成。面对徐工的第三方案,我想徐州市与江苏省政府也不可能象批准第二方案那么草率(二级政府在同一天批准第二方案),另外2007年版本的《外商投资指导目录》将在近期颁布,据说新目录对外商在国内投资重大制造业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凯雷愿意不愿意让出共同控制权而只参股徐工?徐工集团因新方案的否决是否还有再次改制的动机、勇气和决心?工程机械行业在上次徐工机械改制时进行资产评估后的这几年,行业环境、徐工机械的价值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沿用几年前的资产评估数据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交易显然不合理、也不合法,徐工集团是不是需要重新对徐工机械的资产进行评估?总之,如果徐工改制要“吊死”在凯雷“一棵树”上,将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也将承受更多的机会成本!
什么仇恨,就是国企的管理容易被人搞腐败。
扯淡,腐败跟企业所有制有个毛关系。只是因为中国国有企业多,你才觉得国企腐败多。私企的腐败一样存在。安然公司跟审计公司合伙造假,是典型的商业腐败。
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都是民主国家,都是以私有制企业为主的国家。
你这种人一看就是典型的社会经验缺乏,就一张嘴厉害的人。
扯淡,腐败跟企业所有制有个毛关系。只是因为中国国有企业多,你才觉得国企腐败多。私企的腐败一样存在。 ...
无知,中国国有企业无论在腐败案的发生数量和规模上都远大于私营企业。

中国的国有企业更多的是被内部人搞垮的,如果连这都搞不清,你还是蛋定一点,别乱扯。
无知,中国国有企业无论在腐败案的发生数量和规模上都远大于私营企业。

中国的国有企业更多的是被内部 ...
呵呵,我看你才是无知。中国的腐败指数只排世界中游,那些腐败比中国严重的国家,莫非国有化指数比中国还高?
不要再犯自我为中心的老毛病了。
啥时候国内工程机械的底盘都用国产的就真的站起来了。。。
废话,私企是自己的,自己贪自己的钱叫腐败?
呵呵,我看你才是无知。中国的腐败指数只排世界中游,那些腐败比中国严重的国家,莫非国有化指数比中国还 ...
你是一个思路混乱的人,说的是企业的腐败,你扯什么国家的腐败,企业的腐败与国家官员的腐败是一回事吗?

连这都分不清,你觉得我跟你继续话题是件有意义的事吗?
你是一个思路混乱的人,说的是企业的腐败,你扯什么国家的腐败,企业的腐败与国家官员的腐败是一回事吗? ...
因为国企是全民所有,你才有资格谈的上腐败,才有资格问责。私企本来就是老板的,人家愿意怎么玩就怎么玩,和你都没半毛钱关系,所以你连谈腐败的资格都没有。
事实就是私企的老板和管理层拿着员工辛辛苦苦一滴汗一滴血赚来的微薄利润,去买豪车,置豪宅,包二奶三奶,包飞机去马尔代夫。
就我们老板,走公司帐给自己买一辆小车的价格够买三辆中巴的,然后让员工挤公共去跑业务。一次高尔夫走公关帐,都够全公司员工吃次聚餐的,然后让客服自己掏腰包给客户买礼物不给报销。
你要认为这不叫企业腐败,叫老板自由支配自身财产,那算我没说。
废话,私企是自己的,自己贪自己的钱叫腐败?
你能说出“私人企业的钱是自己的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是腐败“的话,说明你真的不懂,私人企业的财务同样要遵守税法、劳动法、公司法、工商行政管理法。仍然要接受财务查账,出了问题一样要坐牢!私人企业主因为做假账贪污坐牢的不在少数!
2007年差点被仅仅几亿卖给美国凯雷投资公司,凯雷答应保留原有管理层以及这做主的王姓董事长,还给予股权配 ...
三一还是很有良心的
当年的国企改制,得有多少国有资产被侵吞啊!不知道后面徐工的那几个主事者被处理了没?
zhuowangshan 发表于 2014-10-5 11:45
你能说出“私人企业的钱是自己的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是腐败“的话,说明你真的不懂,私人企业的财务 ...
私企把自己的企业卖了,跟腐败有关系?

就算再怎么贱卖 也不违法
你是一个思路混乱的人,说的是企业的腐败,你扯什么国家的腐败,企业的腐败与国家官员的腐败是一回事吗? ...
思维混乱,你在描述你自己吧。国家腐败指数,就是指整个国家,从政府到企业。
难不成你的逻辑就是私有化国家的政府比中国的政府更腐败?
你啊,不学无术还学人家老右。
私企把自己的企业卖了,跟腐败有关系?

就算再怎么贱卖 也不违法
请自行百度商业贿赂罪。
私企没有腐败,该有多天真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安然公司难道是国企?
请自行百度商业贿赂罪。
私企没有腐败,该有多天真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安然公司难道是国企?
对老板行贿还是对项目负责人而已?

对全权所有人哪来的行贿概念?
对老板行贿还是对项目负责人而已?

对全权所有人哪来的行贿概念?
呵呵,你当现在的资本家都是老板,工人,财务,保安一个人全包吗?

我公司每次合同结束的时候,都要和甲方交流感情,怎么交流,你懂的。国企,私企都有的,区别在于,国企还要担心被举报,私企那就是明目张胆。
除非是唯一的老板,否则合伙人腐败也是跟正常的。我做过一个合同,甲方的三老板就自己开了一个公司,接大公司的合同,然后转包给我们,空手套白狼,为了拿到这个转包合同,我们公司在合同完成后,不仅要打点大公司的竣工验收人员,还要给他这个子公司返利。
2007年差点被仅仅几亿卖给美国凯雷投资公司,凯雷答应保留原有管理层以及这做主的王姓董事长,还给予股权配 ...
这么大的国有资产变动,如果没有常委一级的势力撑腰,管理层的吃相绝对不敢如此难看。泰子党们不官不商却能舞步翩翩,他们也是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的。
对老板行贿还是对项目负责人而已?

对全权所有人哪来的行贿概念?
再多说一句,有些合同是明显不赚钱的,甚至是亏的,但是也要硬着头皮拿下来。
拿下来以后再运作,增补,修改,通过这些后期的挣钱,要是还不行,那就上高仿的设备,上盗版软件。你以为私企老板都是百事通,什么都懂吗?自以为聪明的老板,被底下人和乙方合伙玩得团团转的事,多的是。

私企腐败更容易,因为国企底下人一般是想长期干的,而私企的人,都是雇来的,谁出的价高给谁干。

前年我们公司就成功运作了一个项目,先搞定甲方工程部,再一起做大老板工作,忽悠得大老板,把前期攒的家底都投进去。去年项目竣工投产了,结果因为没有销路,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停产。我们公司也被拖欠了几千万合同款。但是这几千万早就在财务预算里考虑过了。只不过少赚了点。甲方的工程部的人也被大老板整了,走了几个人。但是人家也挣够了。

这都是小腐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那才是大腐败。
请你自行百度安然公司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