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老山收复作战40师118团1营副营长顿景田回忆——我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14:26
      说到一营就寒心,想哭一场!

  1984年那一仗我们营失利了,但我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营!

  我有悲观情绪---没有人写我们,更不会照实写,因为当时掌权的人还在,该对那次失利战斗负责任的人还在。

  1979年反击战我们一营是英雄营,全营立一等功。1984年接受作战任务后,部队情绪非常高。

  自从知道上级把攻老山的任务交给我们团以后,我们营都认为主攻的任务非我们莫属。一下子,营房里到处都在垒工事,练技术,寒冬腊月脱光了练长跑,负重越野比赛,都认为能担任主攻老山的任务,这是光荣之上加光荣,终生难逢。新战士一到部队,立刻感到重任在肩,光荣在身。

  2月中旬向待机地域开进。路况不好,庞大的车队在雾夜闭灯行驶,战士们穿上白衬衣在路边、在车前引路,几百人毫无声息,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到达待机地,就投入紧张的临战训练,排以上干部多次前出侦察地形,研究战术。战士白天综合训练,晚上负重训练,专找爬不上的陡坡爬,钻不过的密林钻,最大负重140斤,最轻的也是70多斤。记不清越过了多少山,有多少人在路上昏过去。回到营地,在路口等着的老乡们看了就哭。每次回来一个连队就是一串泥球。

  干部更累,每个人的眼睛都布满血丝,白天也有时走着走着就睡着了,掉了沟,碰到树才醒。

  现在看,战前把部队搞得过度疲劳是不科学的。但那时我们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怕上级突然来个命令---不打了!真那样,战士们会找你拼命!

  终于决定要真打了。给一营的任务是穿插到老山背后,攻占1072高地,断敌退路,阻敌增援。

  大家没二话,知道这任务艰巨不亚于主攻,都最后清理了包袱,把多余的东西捆扎成方方正正的小邮包,写上家庭地址。每个包里都有一份遗书。

  那时我是副营长,一向以“单纯军事观点”出名,可是在部队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候还是懂得先要摸清每个人的思想,再针对性地进行政治教育的重要。我很了解,同志们强烈求战情绪的后面,压着许多“包袱”,有结婚三天被电报催回来的,有身上揣着父亲病危的封封电报的,更多的家庭困难,未婚妻“吹灯”……誓师会上,面对一片举起的拳头,我真想叫一声:“同志们万岁!”

  4月27日晚7时开始向敌境秘密穿插。事前我和军长争论过。他限令三小时到达目标,我要求五至六小时,他不同意,我说我不能保证全营,反正我走前头,前头的按时到达。

  从地图上看,这段距离一小时足够了。实际上的距离,多十倍也不止。

  那种地形内地很难见。一面面坡,都在六十度以上,当晚下雨,土质泡软,一蹬一滑;上去后又是密密的竹子,藤条、刺芭丛;然后下崖,崖下是万丈深渊,只能抓住藤条一步步往下蹭,泥山上,边走边挖坑,脚上都带铁码子,码齿抠住坑再往前……林子里,尖兵先用刀子割竹,再挤过去,等一行六七百人都过去时,这条挤出来的路就成了两米宽的泥浆沟,沟里是尖角石、竹根签。前面的人两手全是血,后面的人不知有多少胶鞋底被扎穿,有的连鞋子被泥浆拔掉,只好光脚走。

  我们后期准备工作是充分的,但过了头。战士们都决心吃大苦,流大汗,但对自己体力承受的限度估计过高。尽量多背东西,一是怕不够用,二是怕落人后,结果是人人超负荷。为了行军时无声响,天光亮,大家又把刺刀、铁镐、铁锹、水壶等等用布包扎起来,这些东西沾上泥水,又加重了份量。

  为了黑夜行军不掉队,我们想出了在每个人钢盔后点上一点或几点磷光粉,再在每一个人被包上拉一根细绳,由后面的人牵着……但这些办法后来证明不多管用。进入森林后,林中朽木到处发光,还有莹火虫一飘一飘的,这些与钢盔上磷光粉相混杂,加上战前训练太紧张,许多人眼睛不行了,不仅没跟上前面的人,相反被朽木与萤火虫引错了方向。途中有的人昏倒,有的抓不住藤条滚落下去,种种原因,使部队出现掉队现象,一个人脱节,后面的一大节的就不知前面队伍去向,不能前进又不能后退,不能喊叫更不能鸣枪,于是,问题就来了!

  行军的序列是,我带一连在前,接着是三连、营部、二连。

  一连的穿插开始是成功的。路上,我听到老山几个高地上鸡鸣狗叫声,那里没有老百姓,是越军阵地,敌人一直没发现我们。到天要亮时,我看清了路,心里正高兴:走对了!后面报上来,二排六班没跟上!我一听,象被捅了一刀子。就是说,我只带上两个排多一点的部队,全营大部分都掉在后面了。

  我一看表,快到我们炮火准备的时间了,我不可能再返回去找他们,只能拼命往前插。我对几个干部说,我们要么拿下1072高地完成任务,要么是死在那里……

  由于全营大部没上来,大家的心情都有些慌乱了,最后一段还是偏离了方向,走到与1072隔一条深沟的山梁上去了,再返回来不及,我决定往沟里去,再往上走。崖上尽是细竹,钻不过,我们便骑竹而下。

  正这时,我方所有炮群向敌开火了。1072敌警戒阵地的敌人被惊醒,首先发现攀竹而下的我们,集中火力射击。

  我们只好迎着敌人的枪声猛上!

  天更亮了些,我看到,我们每个人的衣衫都在这一夜间被荆棘刺条撕得粉碎,有的人赤身露体。

  1072一侧还有个76号高地也在向我们射击。我命令一连长带两个班同时进攻76号高地。

  1072有敌一个营部和营预备队,兵力不多,但因它先发现我们,且有坚固工事和险峻山崖作依托,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使我们的攻击相当困难。

  我带去的一连一、三排战士在这次进攻战斗中的表现,我个人认为可以与我军历史上许多次著名战斗相媲美!

  我的通讯员陈江,不满十八岁,当年入伍的新兵,冲击路上三次负伤,最后牺牲在1072最高处;重机枪手沈绍康,架枪时就负伤,副射手牺牲,敌人三挺机枪、一挺高机一直对着他打,他就在密密的火网下射击,枪声一直没停过,到他携带的弹盒打完,他身上已经是数不清的弹眼;八班长被敌人的炮火抛起几米高,落下来还准备继续向敌人射击,子弹全打在他面前两三公尺处---他死了,但手指仍然抠住扳机不放!我们的党员干部全都冲锋在前,三排长牺牲,一排长重伤,无论干部战士,无论伤多重,没有一个畏缩不前,只要有一口气就往上冲!

  最后我们把敌人压挤在几个工事时里。实事求是说,1072我们没有完全拿下来。但这生殊死的搏斗、激烈的枪声毕竟是在老山主峰背后发生的,它对我军的进攻无疑是有力的策应,对那里的守敌是致命的震撼,他们再不敢从这个方向夺路而逃窜,后面的敌人也不敢通过这里向主峰增援,所以说,我们一营的穿插任务由这两个到位的排完成了。

  战后,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亲自来查看过地形,他说:“一营不愧是伟大的军队!”

  后来我才了解,我们师、团许多领导都不同意对我们营穿插时间卡得过死,师里一位领导在查看地形时说:“谁说三个小时能穿插到,那就让他现在空手跑一趟试试,他跑到了,我给他请特等功!”

  假若,我们的穿插时间提前两三小时,我们也许能全营到达目标,也许还能在敌人阵前歇息一会儿,喘过气来。那样,当我们向老山主峰开始炮击时,敌人在1072是那点兵力火力,用不到三分钟就能捶平!可惜呀可惜!

  更令人遗憾的是:该负主要责任的领导不自责,还想把责任往下推。说穿了,他想文过饰非,找替罪羊。

  我也不是说,今天还有抓出一个什么“祸首”来。领导限定穿插时间,也是为了不过早暴露全盘意图,有他的道理。他对情况判断错了,也是允许的,世界上到底没有常胜将军。我只是说,在事隔四年之后,请领导再调查一下一营的战斗表现,如实恢复它的英雄本色,洗刷去给一些干部强加的罪名……

  作家,我即将转业离队了,很高兴看到您记下我的话,我不知道您会不会写出来,我不抱希望。我也看到过我们的一些战争文学,都是写成功战斗,写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当真你们作家永远都要这么写,都要以成败论英雄,都是胜者光荣败者耻?这样写离战场真实有多远,请您找我们一营几个连队的人谈谈吧……
      说到一营就寒心,想哭一场!

  1984年那一仗我们营失利了,但我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营!

  我有悲观情绪---没有人写我们,更不会照实写,因为当时掌权的人还在,该对那次失利战斗负责任的人还在。

  1979年反击战我们一营是英雄营,全营立一等功。1984年接受作战任务后,部队情绪非常高。

  自从知道上级把攻老山的任务交给我们团以后,我们营都认为主攻的任务非我们莫属。一下子,营房里到处都在垒工事,练技术,寒冬腊月脱光了练长跑,负重越野比赛,都认为能担任主攻老山的任务,这是光荣之上加光荣,终生难逢。新战士一到部队,立刻感到重任在肩,光荣在身。

  2月中旬向待机地域开进。路况不好,庞大的车队在雾夜闭灯行驶,战士们穿上白衬衣在路边、在车前引路,几百人毫无声息,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到达待机地,就投入紧张的临战训练,排以上干部多次前出侦察地形,研究战术。战士白天综合训练,晚上负重训练,专找爬不上的陡坡爬,钻不过的密林钻,最大负重140斤,最轻的也是70多斤。记不清越过了多少山,有多少人在路上昏过去。回到营地,在路口等着的老乡们看了就哭。每次回来一个连队就是一串泥球。

  干部更累,每个人的眼睛都布满血丝,白天也有时走着走着就睡着了,掉了沟,碰到树才醒。

  现在看,战前把部队搞得过度疲劳是不科学的。但那时我们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怕上级突然来个命令---不打了!真那样,战士们会找你拼命!

  终于决定要真打了。给一营的任务是穿插到老山背后,攻占1072高地,断敌退路,阻敌增援。

  大家没二话,知道这任务艰巨不亚于主攻,都最后清理了包袱,把多余的东西捆扎成方方正正的小邮包,写上家庭地址。每个包里都有一份遗书。

  那时我是副营长,一向以“单纯军事观点”出名,可是在部队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候还是懂得先要摸清每个人的思想,再针对性地进行政治教育的重要。我很了解,同志们强烈求战情绪的后面,压着许多“包袱”,有结婚三天被电报催回来的,有身上揣着父亲病危的封封电报的,更多的家庭困难,未婚妻“吹灯”……誓师会上,面对一片举起的拳头,我真想叫一声:“同志们万岁!”

  4月27日晚7时开始向敌境秘密穿插。事前我和军长争论过。他限令三小时到达目标,我要求五至六小时,他不同意,我说我不能保证全营,反正我走前头,前头的按时到达。

  从地图上看,这段距离一小时足够了。实际上的距离,多十倍也不止。

  那种地形内地很难见。一面面坡,都在六十度以上,当晚下雨,土质泡软,一蹬一滑;上去后又是密密的竹子,藤条、刺芭丛;然后下崖,崖下是万丈深渊,只能抓住藤条一步步往下蹭,泥山上,边走边挖坑,脚上都带铁码子,码齿抠住坑再往前……林子里,尖兵先用刀子割竹,再挤过去,等一行六七百人都过去时,这条挤出来的路就成了两米宽的泥浆沟,沟里是尖角石、竹根签。前面的人两手全是血,后面的人不知有多少胶鞋底被扎穿,有的连鞋子被泥浆拔掉,只好光脚走。

  我们后期准备工作是充分的,但过了头。战士们都决心吃大苦,流大汗,但对自己体力承受的限度估计过高。尽量多背东西,一是怕不够用,二是怕落人后,结果是人人超负荷。为了行军时无声响,天光亮,大家又把刺刀、铁镐、铁锹、水壶等等用布包扎起来,这些东西沾上泥水,又加重了份量。

  为了黑夜行军不掉队,我们想出了在每个人钢盔后点上一点或几点磷光粉,再在每一个人被包上拉一根细绳,由后面的人牵着……但这些办法后来证明不多管用。进入森林后,林中朽木到处发光,还有莹火虫一飘一飘的,这些与钢盔上磷光粉相混杂,加上战前训练太紧张,许多人眼睛不行了,不仅没跟上前面的人,相反被朽木与萤火虫引错了方向。途中有的人昏倒,有的抓不住藤条滚落下去,种种原因,使部队出现掉队现象,一个人脱节,后面的一大节的就不知前面队伍去向,不能前进又不能后退,不能喊叫更不能鸣枪,于是,问题就来了!

  行军的序列是,我带一连在前,接着是三连、营部、二连。

  一连的穿插开始是成功的。路上,我听到老山几个高地上鸡鸣狗叫声,那里没有老百姓,是越军阵地,敌人一直没发现我们。到天要亮时,我看清了路,心里正高兴:走对了!后面报上来,二排六班没跟上!我一听,象被捅了一刀子。就是说,我只带上两个排多一点的部队,全营大部分都掉在后面了。

  我一看表,快到我们炮火准备的时间了,我不可能再返回去找他们,只能拼命往前插。我对几个干部说,我们要么拿下1072高地完成任务,要么是死在那里……

  由于全营大部没上来,大家的心情都有些慌乱了,最后一段还是偏离了方向,走到与1072隔一条深沟的山梁上去了,再返回来不及,我决定往沟里去,再往上走。崖上尽是细竹,钻不过,我们便骑竹而下。

  正这时,我方所有炮群向敌开火了。1072敌警戒阵地的敌人被惊醒,首先发现攀竹而下的我们,集中火力射击。

  我们只好迎着敌人的枪声猛上!

  天更亮了些,我看到,我们每个人的衣衫都在这一夜间被荆棘刺条撕得粉碎,有的人赤身露体。

  1072一侧还有个76号高地也在向我们射击。我命令一连长带两个班同时进攻76号高地。

  1072有敌一个营部和营预备队,兵力不多,但因它先发现我们,且有坚固工事和险峻山崖作依托,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使我们的攻击相当困难。

  我带去的一连一、三排战士在这次进攻战斗中的表现,我个人认为可以与我军历史上许多次著名战斗相媲美!

  我的通讯员陈江,不满十八岁,当年入伍的新兵,冲击路上三次负伤,最后牺牲在1072最高处;重机枪手沈绍康,架枪时就负伤,副射手牺牲,敌人三挺机枪、一挺高机一直对着他打,他就在密密的火网下射击,枪声一直没停过,到他携带的弹盒打完,他身上已经是数不清的弹眼;八班长被敌人的炮火抛起几米高,落下来还准备继续向敌人射击,子弹全打在他面前两三公尺处---他死了,但手指仍然抠住扳机不放!我们的党员干部全都冲锋在前,三排长牺牲,一排长重伤,无论干部战士,无论伤多重,没有一个畏缩不前,只要有一口气就往上冲!

  最后我们把敌人压挤在几个工事时里。实事求是说,1072我们没有完全拿下来。但这生殊死的搏斗、激烈的枪声毕竟是在老山主峰背后发生的,它对我军的进攻无疑是有力的策应,对那里的守敌是致命的震撼,他们再不敢从这个方向夺路而逃窜,后面的敌人也不敢通过这里向主峰增援,所以说,我们一营的穿插任务由这两个到位的排完成了。

  战后,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亲自来查看过地形,他说:“一营不愧是伟大的军队!”

  后来我才了解,我们师、团许多领导都不同意对我们营穿插时间卡得过死,师里一位领导在查看地形时说:“谁说三个小时能穿插到,那就让他现在空手跑一趟试试,他跑到了,我给他请特等功!”

  假若,我们的穿插时间提前两三小时,我们也许能全营到达目标,也许还能在敌人阵前歇息一会儿,喘过气来。那样,当我们向老山主峰开始炮击时,敌人在1072是那点兵力火力,用不到三分钟就能捶平!可惜呀可惜!

  更令人遗憾的是:该负主要责任的领导不自责,还想把责任往下推。说穿了,他想文过饰非,找替罪羊。

  我也不是说,今天还有抓出一个什么“祸首”来。领导限定穿插时间,也是为了不过早暴露全盘意图,有他的道理。他对情况判断错了,也是允许的,世界上到底没有常胜将军。我只是说,在事隔四年之后,请领导再调查一下一营的战斗表现,如实恢复它的英雄本色,洗刷去给一些干部强加的罪名……

  作家,我即将转业离队了,很高兴看到您记下我的话,我不知道您会不会写出来,我不抱希望。我也看到过我们的一些战争文学,都是写成功战斗,写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当真你们作家永远都要这么写,都要以成败论英雄,都是胜者光荣败者耻?这样写离战场真实有多远,请您找我们一营几个连队的人谈谈吧……
上战场的都是英雄!要是提前知道是这样的地形,配备一些专业设备就好多了,比如开路用的无声油锯,鞋底嵌钢板的军靴等等
当时的军长是谁?
一将功成万骨枯  
打仗最需要实事求是, 凡是搞虚假的, 都是拿人命来填的。
说白了是战前侦查不到位,手段单一;军事教育缺乏针对性,对热带、亚热带大兵团作战缺乏系统性研究,对79年的经验教训没有真正总结吸取,。
斯普鲁恩斯基 发表于 2014-9-27 18:43
当时的军长是谁?
刘子波 时任14军军长
斯普鲁恩斯基 发表于 2014-9-27 18:43
当时的军长是谁?
刘子波 时任14军军长
实战经验少,准备不足,重精神不重装备,害死基层战士。
fuckgwg 发表于 2014-9-27 21:51
实战经验少,准备不足,重精神不重装备,害死基层战士。
这是那个特殊年代的大环境所限,看着今天的PLA陆军兔子的单兵装备越来越好,能够正视士气与装备之间的正确关系,下一场战争就不会有如此惨痛的战斗了。
教训要研究,要吸取,而不是找几只替罪羊就完事大吉。
可惜,这非常难


向坤山倒了霉

http://zlr0617.blog.163.com/blog/static/764125192013817104221730/
14军历任军长,介绍里只有一位开天窗,除了名字和任职时间什么都没有

向坤山倒了霉

http://zlr0617.blog.163.com/blog/static/764125192013817104221730/
14军历任军长,介绍里只有一位开天窗,除了名字和任职时间什么都没有
  北府卒 发表于 2014-9-28 10:08
向坤山倒了霉

http://zlr0617.blog.163.com/blog/static/764125192013817104221730/
为啥开天窗了?
叶开2000 发表于 2014-9-28 10:29
为啥开天窗了?
不知道,我也挺纳闷,数字时代,搜名字居然只有14军历任首长介绍,和介绍有14军参加老山战斗的文章,以及将1营作战指挥不利的内容里有这个名字,其他的都是重名。
往好了想,我只能瞎猜他去搞特工谍报需要保密。
战前侦查不到位
  北府卒 发表于 2014-9-28 11:55
不知道,我也挺纳闷,数字时代,搜名字居然只有14军历任首长介绍,和介绍有14军参加老山战斗的文章,以及 ...
@沈听雪
2014-9-28 12:33 上传


战前第十四军军长刘子波(右)向谢振华(中)汇报作战部署。左为昆明军区副司令员黄德懋


在人们的观念里,将军是一个自古以来令人肃然起敬的称谓。将军不一定当过军长,但当过军长的人一定符合将军的条件。军长,一军之长,战争年代运筹帷幄纵横捭阖,和平时期统帅千军万马,在很多文艺作品里,军长被赋予“悍将”、“猛将”、“干城”等美好词汇。

笔者的家乡葫芦岛,出过一位解放军的军长,名叫刘子波。20世纪出版的《绥中县志》里只留下一行记载:“刘子波,男,范家乡,人民解放军昆明陆军学校校长”,这实在是有点委屈了子波军长,虽说古来地方志有“生不立传”的规矩,但刘子波毕竟是当过军长的人,即使是一行字的简介,还是应提及一下他生平中最重要的职务为好。

好在还有机会弥补。绥中县将来势必会重修县志,但愿能记录一下从这块土地上走出的解放军军长刘子波——一个为共和国安宁洒过汗、流过血的将军。

现如今网络很发达,很多名人的生平履历只要一搜索就一目了然。然而,也许是那一代老将军共有的低调,不管你从哪个搜索引擎中去搜索刘子波的履历,都会难遂心愿。刘子波是喝着家乡的水长大的,是从家乡参军入伍的,不论怎么说,作为葫芦岛的地方文史工作者,我都有义务去收集子波军长的生平事迹,让家乡记住这里走出过这样一位名将,以教育我们的市民热爱家乡、发奋图强。尽管时至今日,刘子波的详细简历我仍没能整理出,但,我一直在努力着。

在新中国的军事史上,战争的数量很有限,当然,这是好事,谁都不愿意发生战争,和平的局面来之不易。共和国有限的几场战争中,六十年代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和对越自卫反击战是规模最大、影响最广、也是最令国人关注的两次战争。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次战争,刘子波都参加了。中印战争时,刘子波是解放军五十四军一三〇师三八九团参谋长,参加了著名的瓦弄歼灭战;后来,刘子波当过十一军副参谋长、十四军参谋长,1983年5月由军参谋长提升为十四军军长,那时,中越边界还充满战火硝烟,我们常听到“老山前线”四个字,其实,在1984年坚守老山前线的,主要是刘子波麾下的十四军部队。刘子波的名字,常常出现在那场战争亲历者的回忆文章里。

有人回忆说,子波军长是个有个性的将领。也有人说,子波军长是出色的指挥员。我在收集到的资料里,有他在对越战争中向昆明军区政委谢振华将军汇报作战部署的照片,照片中,子波军长神情凝重,看得出,他对老山前线丝毫没有掉以轻心。

我常想,一个葫芦岛人,一个关东汉子,率领一个军驻守在祖国的南疆,亲身参加了对越战事的指挥,这本身不就是葫芦岛地方历史名人可圈可点的一笔吗?

有这样一则史实很能说明子波军长的勇敢:1984年老山前线总攻战斗打响的前一天,也就是4月27日,晚上,昆明军区政委、开国将军谢振华来到十四军指挥所,谢政委分析后认为,现在十四军的指挥所位置很可能就是第二天战斗打响后敌人进行炮火打击的弹着点,因此,他指示刘子波把军指挥所搬迁到山后800余米的山洞内,刘子波从靠前指挥的角度着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指挥所的防御工事已经构筑完毕,通讯设施也埋在地下,还有作战沙盘也摆设完毕,敌人的炮火未必能轰炸到我们的地下设施。政委,我看还是不搬为好。”但谢振华还是坚持非搬不可,刘子波认真执行了命令,当夜将指挥所转移。在敌人面前,身为一军之长的刘子波没有一丝惧色,想到的还是靠前指挥,在军区政委面前坚持陈述完自己的意见,保持了勇将的单纯和无畏。

老山战斗结束后不久,1984年9月19日,刘子波调任昆明陆军学校校长,并在这个职位上离休。继刘子波担任军长的何其宗将军,1985年被破格提拔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时年仅42岁。

刘子波在军校任职时间不长,五十几岁的他选择把岗位让给年轻的同志,他没能赶上1988年恢复军衔制时授衔,没有佩戴过将军的肩章,但在老部下的心目中,他是名符其实的将军。其实,军长比将军的涵义更精准,一想到“子波军长”,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那个在越战前线不分昼夜部署指挥、那个在军区领导面前坚持陈述想法的刘子波。许多年后,有军史爱好者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将领》,很快就有热心网友发帖子:“怎么没有十四军的刘子波军长?”

子波军长离休后,在昆明市某干休所安度晚年。我不知道子波军长写了回忆录没有,如果有,我愿作其细心的读者
指挥千军万马的人,偶然犯点失误算个事?别太矫情了
  那种地形内地很难见。一面面坡,都在六十度以上,当晚下雨,土质泡软,一蹬一滑;上去后又是密密的竹子,藤条、刺芭丛;然后下崖,崖下是万丈深渊,只能抓住藤条一步步往下蹭,泥山上,边走边挖坑,脚上都带铁码子,码齿抠住坑再往前……林子里,尖兵先用刀子割竹,再挤过去,等一行六七百人都过去时,这条挤出来的路就成了两米宽的泥浆沟,沟里是尖角石、竹根签。前面的人两手全是血,后面的人不知有多少胶鞋底被扎穿,有的连鞋子被泥浆拔掉,只好光脚走。


拉到海南,广西一趟不就见到了
从刘子波后续的认知安排来看,很明显大家都是知道是谁的责任了。自古都是“斩敌王首级者封万户侯,败阵失地者斩”,所以给个校长当当就算不错了
八班长被敌人的炮火抛起几米高,落下来还准备继续向敌人射击,子弹全打在他面前两三公尺处---他死了,但手指仍然抠住扳机不放!
防刺鞋79年之后就再不生产了吗?看当时的图片战士们穿的胶鞋都是矮腰的。
国内难走的战场多的是  即便国内没有  对越打了多少年了  还没这方面体会么  一线官兵为什么提出时间不够  基层都知道  手掌不知道
国内难走的战场多的是  即便国内没有  对越打了多少年了  还没这方面体会么  一线官兵为什么提出时间不够   ...
79之后,或者说文革之后,思潮混乱,人心浮动,加上当时军队改革的小道消息满天飞,没多少人愿意老老实实的去总结经验教训,做好准备。还有一个问题是,在批判刘帅之后,军队的正规化建设走了大弯路,军事教育水平不高,理论水平不足,高级军官培训偏向政治,军事水平提升有限。然后呢,高级军官又大多数从战场成长起来,习惯了从胜利走向胜利,过分强调传统和主观能动性,对客观困难认识不到位。加上更长时间对热带亚热带大兵团作战研究不深入,所以妖蛾子的事一直不断。
军官的素质当时太差了. 负重不能太重, 你是穿插部队啊. 迷路也是低级错误. 训练都只训练了体力,没有训练作战需要的东西.
刘子波吧当军长
看来14军那群坏小子演习时喜欢搞那些陷阱是从这来的啊。。。
楼主出售的100新台币的文档呢?这么快就回新竹?还是回彰化?汉语进修好再来卖文档啊记得。
太过强调精神力量了那个时候
难不成是顿星云的子弟?
mxn517 发表于 2014-9-29 00:01
军官的素质当时太差了. 负重不能太重, 你是穿插部队啊. 迷路也是低级错误. 训练都只训练了体力,没有训练作 ...
跟你说,当时如果你不搞那些体力训练,说不定就被视为作战消极。当时的部队也并不懂得如何科学的,有针对的训练。只能加强体力驯良了。
老沈为什么被禁言了?
同问,为什么不让沈大发言了?
千里独行侠 发表于 2015-4-10 07:55
老沈为什么被禁言了?
因为在论坛公开卖自己的书,60元一本哦,这个上过中央党校的高材生,这么做也是惨,然后被人喷了,估计是老脸挂不住了,再然后连击22次,禁言半年。详见http://lt.cjdby.net/thread-1993388-1-1.html
看的我眼睛都红了
夜色阑珊 发表于 2014-9-27 18:50
一将功成万骨枯
古今中外历来都是如此,能通过别的方式解决问题才是上上策,当然像越南野心这么大的该出手还得出手。
实战经验少,准备不足,重精神不重装备,害死基层战士。
本文目的达到了。多好的人啊,免费干活。
时间可以,验证正确与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