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1985年老山211高地争夺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39:54


在对越自卫还击的老山战史上,曾发生过一场著名的失利战斗,这就是1985年5月底至6月中旬的67军那拉地区211高地争夺战,史称老山“5.31战斗”和“6.11战斗”。因为此次战斗造成的重大损失与恶劣影响,多年来坊间一直众说纷纭,争议很多,甚至流言游走。一些当年的参战老兵也撰写了多篇回忆文章发在网上,但多是从局部角度进行叙述,缺乏全局视角的宏观分析,难以看清战斗全貌。有些文章在整体谋篇上相对写得比较不错,然而却又很遗憾地夹杂了些史实错误,一些应该说清楚的事情没有说清楚。因为相关史料的杂乱无章,要对这段历史进行系统性地溯源澄清难度很大。据此,笔者查阅了一些参加过该战斗的老兵回忆和相关战史资料,将诸多历史碎片逐渐组合,重新爬梳整理,勾勒成文,希望尽可能地还原出那场令人刻骨铭心的浴血厮杀。

211高地的正式名称为574号阵地西高地(或574号阵地西山头,为67军阵地编号),越方称其为A6-b高地,原为南京军区第1军轮战期间打下来的阵地。因各军在轮战时缘于保密都要更换一遍阵地编号,所以在战史中一个阵地常存在多个编号,比较混乱。为方便阅读,本文中的阵地编号仍沿用第1军轮战时期为准。211高地位于那拉东南侧,北距中越边境约1.5公里,东接越军占据的227高地,西邻中国军队防守的255高地,东侧距离船头公路和盘龙江不远。这一带地区地势低凹,各高地海拔多在300米以下,被西侧的146号高地、南侧的小青山和东侧的汉杨高地所俯瞰。211高地并不大,是一座岩溶石山,海拔211米,宽约70米,长约130米,面积约9100平方米。山的东、西两面山势陡峭,南、北两面坡度相对较平缓。山上有许多石洞,分别可容纳3-4人或7-8人不等。211高地的西侧距中方的255高地300余米,中间是一片开阔凹地;东侧紧接越方占据的227高地(海拔227米,越方称其为A6-a高地),两个山头之间距离100米左右,相连接的鞍部低凹且坡度较陡,往来不甚方便。211高地所处的位置邻近越军清水口子防御阵地前沿,是双方紧密接触地带,属于高度敏感地域,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引发大战。

济南军区67军及配属部队于1985年5月21日起进入老山诸阵地,至31日全部接替了南京军区第1军在老山战区的防务。接防盘龙江以西地区诸阵地的是67军199师,以所属595团、596团、597团分别坚守那拉、662.6高地和老山方向的防御阵地。199师的前身为八路军平西11分区,历史上曾一直转战华北地区,在华北解放战争中立下过很多战功。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中,199师作为受阅部队,昂首走过了天安门广场,后来被外媒渲染为中国的“首都师”。在朝鲜战场上,199师先后参加了1951年中部金城地区秋季防御作战和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的大小数百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打出了外战威风。该师595团前身为红一军团红1师红3团之一部,是红军团,历史上素以战斗作风强悍而闻名,为199师的主力团,也是拳头团。这场血腥残酷的211高地争夺战,就发生在595团防区。

根据67军战史记载,该军部队刚刚开始接防第1军阵地时,越军就趁机对那拉方向实施了大规模炮击,同时以313师982团一部向595团前沿阵地发起试探性进攻,并出动小股兵力频繁对那拉方向和662.6高地方向进行偷袭。从5月27日起,为隐蔽对那拉方向实施大规模进攻的企图,吸引中国军队的注意力,越军356师981团又采取偷袭与强攻相结合的战术,用2个多连的兵力对老山主峰方向诸阵地发动了多次攻击,但均被防守部队击退。5月31日凌晨5时40分,越军二军区在蓄势已久后,突然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出动兵力对67军立足未稳的阵地发动了代号为“M-1”计划的大规模进攻。担任主攻的是越军982团,以4、5营向156、166号、211、140号、142号高地发动了猛攻。同时越军981团1、3营分别向662.6高地和老山主峰方向实施牵制性进攻。在军、师的强大炮火支援下,防守156、166号、142号、140号高地及老山主峰前沿阵地的595团、597团部队顽强顶住了越军的多波次轮番攻击,并适时进行阵前反击,经过一天浴血奋战将越军的攻势全部粉碎。然而,211高地却出问题了。

211高地是595团6连在5月23日从第1军部队手里接防的。5月27日,又由595团5连1班与其换防。211高地上只有3个哨位,防守大小10个屯兵洞。其中2号哨位在山顶,有4个洞,由5连1班班长鲍虎民和战士董安民等4人防守;1号哨位在2号哨位南侧,有3个洞,朝向越军占据的227高地,由5连1班副班长陆欣和战士王业顺等4人防守;3号哨位在山的北侧底部,有3个洞,朝向中方的255高地,由战士查明才等4人防守。从地形上可以看出,211高地紧邻越军阵地,防御态势非常恶劣。特别是山顶及南侧的1、2号哨位,被227高地和小青山之敌所俯瞰,极易遭到火力打击,无险可守,而己方的兵力、火力支援则受到很大限制。211高地作为双方接触地带间的警戒阵地,起着一定的掩护缓冲作用。相对而言,211高地对越军防线的威胁更大。一旦中国军队以211高地为跳板夺取了227高地,将对越军的清水口子防御阵地形成较大威胁。因此,越军有夺取211高地以增加其防御纵深的现实需要。


(待续)

在对越自卫还击的老山战史上,曾发生过一场著名的失利战斗,这就是1985年5月底至6月中旬的67军那拉地区211高地争夺战,史称老山“5.31战斗”和“6.11战斗”。因为此次战斗造成的重大损失与恶劣影响,多年来坊间一直众说纷纭,争议很多,甚至流言游走。一些当年的参战老兵也撰写了多篇回忆文章发在网上,但多是从局部角度进行叙述,缺乏全局视角的宏观分析,难以看清战斗全貌。有些文章在整体谋篇上相对写得比较不错,然而却又很遗憾地夹杂了些史实错误,一些应该说清楚的事情没有说清楚。因为相关史料的杂乱无章,要对这段历史进行系统性地溯源澄清难度很大。据此,笔者查阅了一些参加过该战斗的老兵回忆和相关战史资料,将诸多历史碎片逐渐组合,重新爬梳整理,勾勒成文,希望尽可能地还原出那场令人刻骨铭心的浴血厮杀。

1.jpg (55.49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01:09 上传


211高地的正式名称为574号阵地西高地(或574号阵地西山头,为67军阵地编号),越方称其为A6-b高地,原为南京军区第1军轮战期间打下来的阵地。因各军在轮战时缘于保密都要更换一遍阵地编号,所以在战史中一个阵地常存在多个编号,比较混乱。为方便阅读,本文中的阵地编号仍沿用第1军轮战时期为准。211高地位于那拉东南侧,北距中越边境约1.5公里,东接越军占据的227高地,西邻中国军队防守的255高地,东侧距离船头公路和盘龙江不远。这一带地区地势低凹,各高地海拔多在300米以下,被西侧的146号高地、南侧的小青山和东侧的汉杨高地所俯瞰。211高地并不大,是一座岩溶石山,海拔211米,宽约70米,长约130米,面积约9100平方米。山的东、西两面山势陡峭,南、北两面坡度相对较平缓。山上有许多石洞,分别可容纳3-4人或7-8人不等。211高地的西侧距中方的255高地300余米,中间是一片开阔凹地;东侧紧接越方占据的227高地(海拔227米,越方称其为A6-a高地),两个山头之间距离100米左右,相连接的鞍部低凹且坡度较陡,往来不甚方便。211高地所处的位置邻近越军清水口子防御阵地前沿,是双方紧密接触地带,属于高度敏感地域,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引发大战。

3.jpg (46.21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01:10 上传


济南军区67军及配属部队于1985年5月21日起进入老山诸阵地,至31日全部接替了南京军区第1军在老山战区的防务。接防盘龙江以西地区诸阵地的是67军199师,以所属595团、596团、597团分别坚守那拉、662.6高地和老山方向的防御阵地。199师的前身为八路军平西11分区,历史上曾一直转战华北地区,在华北解放战争中立下过很多战功。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中,199师作为受阅部队,昂首走过了天安门广场,后来被外媒渲染为中国的“首都师”。在朝鲜战场上,199师先后参加了1951年中部金城地区秋季防御作战和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的大小数百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打出了外战威风。该师595团前身为红一军团红1师红3团之一部,是红军团,历史上素以战斗作风强悍而闻名,为199师的主力团,也是拳头团。这场血腥残酷的211高地争夺战,就发生在595团防区。

4.jpg (182.41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01:10 上传


根据67军战史记载,该军部队刚刚开始接防第1军阵地时,越军就趁机对那拉方向实施了大规模炮击,同时以313师982团一部向595团前沿阵地发起试探性进攻,并出动小股兵力频繁对那拉方向和662.6高地方向进行偷袭。从5月27日起,为隐蔽对那拉方向实施大规模进攻的企图,吸引中国军队的注意力,越军356师981团又采取偷袭与强攻相结合的战术,用2个多连的兵力对老山主峰方向诸阵地发动了多次攻击,但均被防守部队击退。5月31日凌晨5时40分,越军二军区在蓄势已久后,突然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出动兵力对67军立足未稳的阵地发动了代号为“M-1”计划的大规模进攻。担任主攻的是越军982团,以4、5营向156、166号、211、140号、142号高地发动了猛攻。同时越军981团1、3营分别向662.6高地和老山主峰方向实施牵制性进攻。在军、师的强大炮火支援下,防守156、166号、142号、140号高地及老山主峰前沿阵地的595团、597团部队顽强顶住了越军的多波次轮番攻击,并适时进行阵前反击,经过一天浴血奋战将越军的攻势全部粉碎。然而,211高地却出问题了。

5.jpg (95.35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01:22 上传


211高地是595团6连在5月23日从第1军部队手里接防的。5月27日,又由595团5连1班与其换防。211高地上只有3个哨位,防守大小10个屯兵洞。其中2号哨位在山顶,有4个洞,由5连1班班长鲍虎民和战士董安民等4人防守;1号哨位在2号哨位南侧,有3个洞,朝向越军占据的227高地,由5连1班副班长陆欣和战士王业顺等4人防守;3号哨位在山的北侧底部,有3个洞,朝向中方的255高地,由战士查明才等4人防守。从地形上可以看出,211高地紧邻越军阵地,防御态势非常恶劣。特别是山顶及南侧的1、2号哨位,被227高地和小青山之敌所俯瞰,极易遭到火力打击,无险可守,而己方的兵力、火力支援则受到很大限制。211高地作为双方接触地带间的警戒阵地,起着一定的掩护缓冲作用。相对而言,211高地对越军防线的威胁更大。一旦中国军队以211高地为跳板夺取了227高地,将对越军的清水口子防御阵地形成较大威胁。因此,越军有夺取211高地以增加其防御纵深的现实需要。

2.jpg (61.36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01:10 上传



(待续)
楼主凌晨发文,辛苦,请继续啊!
期待楼主下文,当年有1军来部队做报告的,只记得些许细节,下来这仗还要靠高人梳理解惑啊。
期待楼主下文


强帖留印,

595T 2Y,当时为了夺回阵地,一个连上去五分钟就伤亡重大。 2营很快失去作战能力。

为了防止不明真相的网友拍我-----军事上,进攻部队伤亡超过三分之一,基本上可认为丧失进攻能力。



强帖留印,

595T 2Y,当时为了夺回阵地,一个连上去五分钟就伤亡重大。 2营很快失去作战能力。

为了防止不明真相的网友拍我-----军事上,进攻部队伤亡超过三分之一,基本上可认为丧失进攻能力。

多年来此战的真实情况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扑朔迷离。

注册个号来提问 发表于 2014-1-29 12:16
强帖留印,

595T 2Y,当时为了夺回阵地,一个连上去五分钟就伤亡重大。 2营很快失去作战能力。
以部队计,伤亡超过15%就丧失了进攻能力,应当转为防御。
sjzlhs 发表于 2014-1-29 13:11
多年来此战的真实情况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扑朔迷离。
可以请越方把他们掌握的情况公布一下,互通有无嘛。
以部队计,伤亡超过15%就丧失了进攻能力,应当转为防御。
怀疑你记错了。
牺牲120, 后来是青岛兵带了7个人搞下来的吧,猴子反扑死了300+
又看到了沈大的精彩帖子,支持!!!!
老沈准备趟雷了。
注册个号来提问 发表于 2014-1-29 12:16
强帖留印,

595T 2Y,当时为了夺回阵地,一个连上去五分钟就伤亡重大。 2营很快失去作战能力。
“军事上,进攻部队伤亡超过三分之一,基本上可认为丧失进攻能力。”
这个好像从来不是我军标准。

gzxin 发表于 2014-1-29 16:17
“军事上,进攻部队伤亡超过三分之一,基本上可认为丧失进攻能力。”
这个好像从来不是我军标准。


这一点恐怕您错了。

防守方无论我军,果军,美军都有战到最后一兵一卒的例子。

进攻,古今中外几乎都如此。


2营青-州 驻地不与团部在一块,是在西南侧一块小山地上。也是当时唯一没在大院内的。
03正编后,2营还在。
gzxin 发表于 2014-1-29 16:17
“军事上,进攻部队伤亡超过三分之一,基本上可认为丧失进攻能力。”
这个好像从来不是我军标准。


这一点恐怕您错了。

防守方无论我军,果军,美军都有战到最后一兵一卒的例子。

进攻,古今中外几乎都如此。


2营青-州 驻地不与团部在一块,是在西南侧一块小山地上。也是当时唯一没在大院内的。
03正编后,2营还在。
顶老沈,过年也不休息。先拜个早年。
牺牲120, 后来是青岛兵带了7个人搞下来的吧,猴子反扑死了300+
收复是
原明,199师侦察连副连长,云南人,伤了眼。
后来可能是师副参谋长,再后来回蒙自军分区任职。
注册个号来提问 发表于 2014-1-29 16:41
这一点恐怕您错了。

防守方无论我军,果军,美军都有战到最后一兵一卒的例子。
我说的就是进攻,我记得看过对越作战期间一个排打到剩十几个人占领敌方阵地的例子。伤亡超2/3 。
不过年代久远,不能清晰说出是哪次了。
搬板凳坐下听
记得当时有一篇报告文学说了这场仗,失守后仓促反击失利,后来一个小分队(7、8个人)摸上去就夺了回来``````
我说的就是进攻,我记得看过对越作战期间一个排打到剩十几个人占领敌方阵地的例子。伤亡超2/3 。
不过年 ...
班排规模,,无语
注册个号来提问 发表于 2014-1-29 16:52
班排规模,,无语
大规模的就只能参考解放战争了,很少听说哪个主攻部队进攻时伤亡了1/3就被换下来的,打到剩1/3才换的到是不少。
如果再进攻中一个师伤亡15%,那么步枪手可能伤亡一半以上,这个师确实可以认为丧失进攻能力,而如果一个连伤亡15%,恐怕不能认为其丧失进攻能力。
79年149师447团红2连突击新寨北侧山垭口,在狭窄的垭口内浴血冲锋,全连138人先后伤亡了106人,最后有25人突过了山垭口,切断公路,并击退了越军的反冲击,为全团攻歼守敌赢得了时间。
注册个号来提问 发表于 2014-1-29 14:19
怀疑你记错了。
部队与分队是有区别的,你知道不?
当时怎么不把O、P、Q、N、R这五个山头也一并拿下呢?这样整个山嘴都在我控制之下,防守态势更有利于我,猴子无法靠前屯兵,进攻时必须穿过无遮挡物的山谷平地运动,易被我查觉并火力杀伤。
部队与分队是有区别的,你知道不?
知道,谢谢。
搞不懂为啥LZ总是未完待续,一次发全不好么
wpf000 发表于 2014-1-29 22:13
搞不懂为啥LZ总是未完待续,一次发全不好么
没写完咋发全?我倒是也想快点让大家看呢。
期待     沈大帖子精彩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1-29 22:17
没写完咋发全?我倒是也想快点让大家看呢。
好的,期待后续精彩内容
注册个号来提问 发表于 2014-1-29 21:54
知道,谢谢。
一个步兵师如果有1.5万人,如果伤亡15%,那就是2250人以上,而一般伤亡主要是步兵分队,假设一半的伤亡来自于步兵连队的话,如果有10多个步兵连队的伤亡在80人左右,这个步兵师怎么还会有进攻能力呢?
很喜欢楼主的主题帖,等更新!
好多年前在当年的“铁血”上看到过关于"211"战斗的帖子,还有当年的老兵在帖子里回复,说他参与了反击作战,后来接到命令下撤时爬了好几个小时才爬回友军阵地。
一个步兵师如果有1.5万人,如果伤亡15%,那就是2250人以上,而一般伤亡主要是步兵分队,假设一半的伤亡 ...
照你这种比较凑巧的计算方式,陆军百十万人,战斗营700个左右吧没仔细算,主要杀伤这些就行了,可承受力忒低了。片面。


30%或三分之一,这个来源,不是猜测也不是臆断,是传统规律,大体上。
我是十几年前学到的,可能有些会过时但这事变化不大。 我听教研室主任讲的还是听你高见,其中不言而喻。
朋友们,别吵上了火,等着下文呢。
大规模的就只能参考解放战争了,很少听说哪个主攻部队进攻时伤亡了1/3就被换下来的,打到剩1/3才换的到是 ...
我军应该没有根据伤亡比例判定部队是否丧失战斗力的说法,这个典故来源于二战美军部队,比如在盟军意大利战役中就有美军军官以自身部队伤亡三分之一而要求停战回后方修正的记录。
一个步兵师如果有1.5万人,如果伤亡15%,那就是2250人以上,而一般伤亡主要是步兵分队,假设一半的伤亡 ...
这个应该不会,一个三团制步兵师,能用于进攻作战的步兵连队(含警卫、侦察连)应该在30个左右,不可能因为有10个连队伤亡过半而失去进攻能力,实际上,一般要留一团作预备队,这样能确保持续的攻击力。
关于粟戎生的责任问题一直扑朔迷离,到底应该信那种说法?
期待楼主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