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老山7.12大战始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20:06
1984年4月28日至5月15日,昆明军区14军相继收复了老山、八里河东山骑线要点,随即就地转入防御。为了便于地域区分和作战协调,把老山战区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东区以八里河东山为核心,峰峦叠嶂,山势呈南北走向,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双方基本沿国境线控制要点进行对峙;西区以老山主峰为核心,山势北陡南缓,中国军队攻入越南境内直线距离约1.3公里,控制了大小20多个山头;中区包括松毛岭和那拉地区,向南是长达6、7公里的一片丘陵地带,各高地海拔从100多米到600多米不等。中国军队攻入越南境内直线距离约1.4公里,控制了大小33个山头制高点。在整个老山战区,中国军队控制了约10平方公里的越南领土。



松毛岭(我军地图上称为“松毛林山包”)实际是从老山主峰向东延伸出的一条长约4公里的山梁,呈西北东南走向,主峰是662.6高地。以松毛岭主峰为界,以北为中国,以南为越南。由松毛岭向东,有一个越南的小村庄,叫那拉。由那拉再向东,是一条呈南北走向的大峡谷。峡谷内有一条由北向南流的江,在中国境内叫盘龙江,流入越南后称为泸江。盘龙江边上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从中国的船头地区通向越南河江。盘龙江的东侧,则是笔直峭立的八里河东山。由松毛岭和那拉向南,是一片6、7公里长的丘陵地带,地势低洼,有大小50多个山头。在丘陵地带的东南缘,有一个小村庄,叫清水村。清水村的南侧,是盘龙江的支流清水河,由西向东汇入盘龙江。在清水河的南岸,则是越南的小青山,海拔634米。小青山的背后,是大青山,山势呈东西走向,长约20公里,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公路从八里河东山与小青山之间的山口向南穿过,这个山口称为清水口子。附近有一座吊桥架在盘龙江上,是连接江两岸的重要通道,习惯上称之为清水口子吊桥。要从南侧进入老山地区,这里就是咽喉要道。那拉、清水地区,都属越南河宣省渭川县管辖。

从老山战区的整个地势上看,老山主峰向东经松毛岭高度逐渐降低,与越南的大青山、小青山隔清水河相对,中间的那拉、清水地区多数高地海拔已在200米以下,被老山与大、小青山居高临下所俯瞰。从中国军队的角度说,因为老山地势北陡南缓,后勤不利,易攻难守,为了保障老山主峰、662.6高地主阵地的安全,不得不又夺取了1072高地和那拉地区作为纵深缓冲阵地。这就造成了双方的战场态势犬牙交错,阵地紧贴,翼侧互有暴露。其中中国军队控制的老山1072高地、那拉142号高地、八里河东山向越方突出,越军控制的1058高地、南嘎北侧、汉杨向中方突出。中国军队的阵地最大纵深不足2公里,浅处不足百米,且无第二、第三阵地,一旦被敌突破即无险可守。相对而言,中国军队在西侧老山主峰地区控制的各高地,山势高耸,虽与越军控制的74号高地紧贴,仍较利于防守;在662.6高地方向与越军阵地紧贴,多面受敌,易遭围攻;在那拉地区控制的绝大部分高地海拔都较低,处于越军占据的小青山、汉杨等阵地火力瞰制之下,且与越军的前沿阵地相距仅有100-300米,无法建立前沿警戒阵地,极易被敌楔入分割。而越军控制的各高地则背靠大、小青山,防御纵深较深,易守难攻。这样的一个战区地理特点,就决定了越军比较主动,易于发起攻势。其从清水口子方向集结部队渗入老山地区前沿,既可同时攻击老山、662.6高地、那拉,又可集中兵力围攻662.6高地和那拉地区各高地,将其逐点攻占,一直推向老山主峰。



老山、八里河东山地区相继被中国军队收复,致使越南清水地区门户洞开,河江纵深地区也受到直接威胁,越军高层极为震动。总参谋长黎仲迅、副总参谋长黎玉贤很快赶到河江,与二军区司令武立等高级将领进行紧急磋商。经过多次策划,与苏联军事顾问共同制定了一个代号为“MB-84” 的战役计划,企图将那拉地区定为主攻方向,打开突破口,然后逐点收复老山地区各阵地。因为制定战役计划的会议是秘密在河江省一个叫北光的小山村召开的,因此这个计划又称为“北光计划”。为此,越军迅速调兵遣将,增设了二军区前指炮兵指挥所,补充了313师兵员,增调了356师师部和153团、149团、150炮兵团、821特工团主力、168炮兵旅2个营、368炮兵旅2个营进至老山地区。并补充大量作战物资,增调工兵1个旅又2个连抢修前沿公路,加紧指挥系统工事构筑。同时频繁对中国军队阵地实施侦察,其要实施大规模进攻的迹象日益明显。

本来,中央军委计划拿下老山等骑线据点后,如果当面敌情没有大的变化,可以在6月恢复正常边防斗争状态,就如此前的法卡山、扣林山拔点作战一样。5月14日,军委作出指示:我对越牵制作战已经达到预期目的,也改善了船头方向防御态势。作战行动要逐步收缩,下个月恢复正常边防斗争状态。20日,昆明军区党委确定了部署调整方案,准备将主力撤回。就在第二天,电侦部门截获了越军一封电报,感觉越军有大的意图。再结合侦察到的当面敌情,发现越军在加紧调动部队,电台活动非常频繁,一切情况都显示异常。昆明军区判断越军将要发动大的反攻,于是决定停止调整,准备打敌反扑。
根据军区指示,14军于5月20日后开始进行积极准备。加强了敌情侦察、分析,抓紧完善防御作战方案,组织现地协同,加修加固工事,随时准备迎击越军的进攻。至6月10日,双方的兵力对比是:步兵中方5个团,越方8个团,敌我对比为1.7:1;师属以上炮兵中方12个营,越方13个营,敌我对比为1.1:1。
  
6月11日,越军果然发起了团级规模的反攻。当日凌晨,越军313师14团8营在821特工团一部配合下,秘密向防守那拉地区的14军40师119团前沿阵地146号高地摸进。3时许,越军在进至146号高地西南侧时触雷,被守卫146号高地地域的119团1营2连发现。2连连长刘开亮立即命令各阵地做好战斗准备,令60炮向雷区前沿射击封锁敌通路,并向营部报告了越军发动进攻的情况。3时05分,越军8营7连的1个加强排摸到了2连3班阵地前沿,双方发生交火。3班战士们甩出一排手榴弹,并猛烈射击,将这股越军击退。另外2个排越军沿411高地北侧向146号高地接近,2连待越军进至第一道堑壕前30米处时,突然开火将其打退。3时20分,越军纵深炮兵和前沿直瞄火炮向262高地、146号、145号高地和那拉地区实施炮击,并出动1个连兵力分两路再次扑向146号高地。2连3班在友邻阵地火力支援下沉着应战,连续4次将越军的冲击打退。3时50分开始,越军先后又发动2次冲击,仍被2连击退。

5时25分,越军以无坐力炮和火箭筒攻击2连指挥所,连长刘开亮牺牲,步谈机员负伤,2连与营部的通信联络中断。越军趁势突入了146号高地西南侧,3班被迫撤至高地顶部。随后越军沿146号高地西侧沟谷前进,又攻占了145号高地。此时,2连4排长代理连长继续指挥战斗,但因兵力分散,难以组织有效反击。张又侠接到报告后,立即命令3连增援2连阵地。6时17分,3连1个排配合2连实施反击,与越军展开激战。不久,1连2排长陈克元奉命带4、5班前出反击145号高地。在接敌时陈排长中炮牺牲,4班长、5班长和5班副班长继续指挥2个班向敌冲击。在前来146号高地执行捕俘任务的师侦察连一部主动配合下,勇猛进攻,一举夺回了145号高地,毙敌4名,俘敌1名。8时30分,1营副营长率3连1个排向146号高地西侧实施反击。途中遭到越军炮火拦阻,伤亡较大,被迫退回。这时越军14团8营主力欲向146号高地东南侧接近,被40师炮火中途拦截杀伤,难以前进。1营副营长抓住战机,率3连主力再次向146号高地西侧反击。在师炮火和146号高地顶部火力支援下,与敌激战2个小时,终于夺回了全部已失阵地,越军退至411、251高地一线。1营随即抓紧时间补充粮弹,加修工事,转入防御。

直接指挥这次反攻的越军313师副师长裴尼乐见14团8营进攻接连受挫,急忙责令14团团长前往一线指挥。15时15分,14团8营在821特工团一部引导下沿清水口子吊桥西侧向227高地运动。119团1营发现该敌后立即上报,团100迫击炮边很快实施炮火阻拦,杀伤越军20余名。

17时50分,越军向那拉地区和八里河东山实施不间断炮击。19时30分,越军313师266团约2个排向八里河东山副34号高地东侧、1个排向34号和35号高地同时发起进攻。守军41师122团5连1、2排坚决开火阻击,将越军击退。与此同时,越军向那拉地区的150号、151号阵地实施炮火准备,掩护14团1个加强连和特工分队展开。当越军到达前沿雷场准备开辟通路时,40师炮兵实施炮火拦阻,大量杀伤了越军。守卫169号高地的119团1营1连3排8班也果断开火,打爆了越军的火箭爆破器并击毁1挺重机枪,造成了越军混乱。19时50分,越军再次向150号、151号、169号高地发起冲击。1连依托有利地形以手榴弹和冲锋枪打击越军,在炮火支援下经过40分钟战斗将敌击退。在八里河东山方向,越军266团1个加强连先后发起3次进攻,都被122团5连打退,伤亡较大,不得不后退待援。20时40分,越军14团约1个连由清水向146号高地方向运动,被119团炮兵群集火射击拦阻在中途。21时,越军约2个连兵力向146号高地运动,被119团炮兵群火力击退。21时18分、21时35分,越军又向146号高地先后发起2次冲击,都被119团炮兵群火力覆盖,战斗队形被打乱,溃败下去。因伤亡惨重,取胜无望,进攻的越军随后利用夜暗撤回了清水河以南地区。

6月11日,越军向中国军队阵地发射了各种炮弹8000余发,从偷袭开始发起团级规模的试探性进攻,都被中国军队挫败。战斗中,14军部队共毙敌180余人,俘敌1人,缴获重机枪1挺、40火箭筒4具、冲锋枪8支和弹药一批。14军部队阵亡18人,负伤90人。



通过6月11日的战斗可以看出,这只是“MB-84”战役计划的第一阶段预演。越军以主要兵力火力向那拉地区前沿进攻,同时以部分兵力火力向八里河东山进攻,意在将主要突击与多方向进攻相结合,既能集中优势兵力火力于重点地段突破,又能使敌军防线多处受压,难以互相支援。从战术上看,越军首先夺取中国军队的前沿防御要点(如146号高地),尔后以此为依托,调整力量,继续进攻纵深目标(如145号高地)。一次攻击不成就投入力量继续进攻,形成多波次的连续冲击,逐段巩固,逐点攻占。在整个战线上,越军持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态势。在重要攻击点上,越军则集中兵力,速战速决,力求一举攻歼。这种打法相当阴狠,首先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根据对手露出的破绽逐点进取。中国军队要想取胜,重要的是占到两个方面:一是以火力有效拦截对方预备队,使其后劲不足,难以继续扩张战果;二是正确部署兵力,避免遭到对方杀伤,同时掌握好自己的预备队,以保证既有足够的力量连续抗敌轮番攻击,又能适时果断地实施反击。从整个老山战区看,越军的主攻方向在那拉、松毛岭方向,尽管在6月11日战斗中小有挫折,但显然大头在后面,一场血与火的大战就要到来了。

在团级规模的试探性进攻失败后,6月19日,越军高层召开了第二次北光会议,通过了二军区的战斗决心。又从纵深抽调316师174团、312师141团、10师66团、一军区198特工团1个营及312师炮兵1个营、10师炮兵2个营进至河江地区,使总兵力达到10个步兵团、14个炮兵营、2个特工团,共4万余人。其中包括了越军两大主力步兵师312师和316师的各1个精锐步兵团,显见越军高层对于这次反攻的厚望。越军针对6月11日战斗中中国军队的的作战特点,总结了经验教训,重新调整了部署,研究了新的作战手段,并进行了反复训练,决心在第二阶段进攻中一举突破中国军队防线。



为粉碎越军即将发起的大规模反攻,14军前指根据6月11日防御作战的经验教训,分析了越军进攻作战的特点,对其再次进攻的兵力部署和主攻方向作出了判断。14军前指认为,越军最有可能的主攻方向是老山战区中部的松毛岭和那拉地区,一旦将其拿下,即可西进老山主峰阵地,东攻八里河东山地区,能够重新夺回老山战区的主动权。而越军的第一波攻击目标,仍会选择14军在老山战区最前沿的侧翼暴露阵地。如老山主峰前沿的1072高地与那拉地区前沿的142号、145号、146号、150号、169号等高地,都是态势突出,多面侧敌,与越军控制的前沿阵地相距仅有100-300米,未形成有效的防御纵深,易遭越军依托既占阵地的多路围攻。据此,14军及40师领导经过多次分析研究,决定调整兵力部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速进行防御作战的准备。

6月20日后,14军前指又陆续增调41师师部带123团主力、121团一部、师炮兵团主力和军坦克团1连、11军122加农炮营、边防1团、边防17团100迫击炮连等部队进入老山战区参战。至7月上旬,14军前指指挥的部队已有6个步兵团18个步兵营,越军则有34个步兵营,敌我对比为1.8:1;师属以上炮兵营中方14个,越方14个,敌我对比为1:1。

在兵力部署上,14军前指将主要兵力兵器配置于老山战区的西区和中区,部分兵力兵器配置于东区。以40师120团(欠3营)加强118团2营、军炮兵团(欠122加农炮营)、41师榴弹炮2营、师防化连1个组防守老山主峰地区;以119团配属师炮兵团(欠4营、85加农炮营7连)、反坦克导弹连1个班、防化侦察1个组、军坦克团1个连防守662.6高地、那拉地区;118团(欠2营)为师预备队,配置在南温河地区;41师率122团、边防15团2营(欠6连),加强炮兵第4师18团2营、军炮兵团122加农炮营,负责八里河东山方向的防御;123团为军前指预备队,配置在麻栗坡县东侧地区;边防15团坚守各现有阵地;师炮兵群由炮兵第4师第5团(欠2营)和边防15团122加农炮连编成,配置在老寨、交趾城地区,编成5个分群,由师炮兵指挥所直接指挥,担负全局支援任务。

根据14军前指的指示,各部队加紧整修加固工事,补充各种作战物资,加强阵地的警戒防备。同时针对防御正面宽、纵深浅的战场态势,重新调整了兵力,采取少摆多屯、及时补充的方法,第一梯队营、连只展开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兵力,其余屯于阵地内作为预备队,以保证有足够的力量连续抗敌轮番攻击。并加强了战场侦察,对当面越军实施昼夜观察和监测监听,基本上掌握了越军的动向。工兵部队也用火箭布雷车向老山战区防御阵地前沿抛射了大量大小地雷,形成了东西长7公里、纵深宽500米的雷区障碍带。至7月10日,各部队的作战准备已基本就绪,随时准备抗击越军的大规模进攻。



在有迹象显示将为越军主要攻击方向的松毛岭、那拉地区,119团团长张又侠改变了原先在33个高地平均分配兵力的状况,而将119团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那拉方向主要高地附近,以2个步兵营占领阵地,1个步兵营为第二梯队位于南榔、里头寨地区,团炮兵群配置在三转弯、那马西侧公路沿线,张又侠的团指挥所开设于627高地。从而形成了重点守备,步炮结合,随耗随补,以点制线、以线制面的防御体系。

7月10日,总参通知昆明军区前指:越军大举反扑的征兆已经明显,请张司令员马上返回前指;把32师尽快调到前面去;军委决定从外区调部队入滇参战。

一场大战就要到来了。

越军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后,于7月11日夜出动316师174团、312师141团、313师266团、356师149团、876团及198特工团、821特工团等部队,乘夜暗从清水口子方向秘密潜入老山地区前沿逐步展开,准备从四个方向对中国军队阵地发起加强师规模进攻。越军副总参谋长黎玉贤和二军区司令武立坐镇河江,二军区副司令黎威密、副参谋长裴文胜率前指在谷怩督战。356师副师长“占”、316师副师长“历”、313师副师长裴尼乐分别在南嘎、清水、八里河东山方向直接指挥,企图采取正面突破、两翼牵制、向心攻击,偷袭加强攻手段在那拉地区打开突破口,尔后依托既得阵地,逐点夺取,逐次占领老山地区各阵地。越军战史上将这次作战称为河江战区战役。

12日凌晨,老山战区浓雾弥漫。1时许,电台截获了越军168炮兵旅3时前开饭完毕,随即进入阵地的情报。14军前指判断越军即将展开,立即通报各部队加强戒备,不要睡觉。此时,进入老山地区前沿的越军以工兵和特工开路,正在秘密向前摸进。越军的工兵和特工都是精兵中的精兵,伪装良好,赤着胳膊匍匐摸进,利用皮肤的敏感和警觉排除中国军队布设的地雷,一步步向前开辟通路。然而,这么多的部队集结展开,总是有人会碰响地雷的。14军前沿部队多次察觉到阵地前方有地雷爆炸声、砍树声和人员走动声,不断将情况上报。14军前指判断越军正在展开,很快就要发起进攻。当即批准40师以3个炮兵营和部分团营属迫击炮,于3时整向预先计划的清水口子方向越军可能展开区和接近路线实施炮火反准备。1990年时,时代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一本纪实文学《中越战争秘录》,对于7.12之战前的炮火反准备有过如下精彩描述:

“对‘7.12’敌人反扑我们有警觉。敌人356师两个团,316师一个团,共有六个团番号的部队。判断敌人可能于12日凌晨5时发起进攻。零点,我(40师炮兵团团长赵扣斌)准备好2.5个基数的炮弹。3点,上级给了三个点,让用三个连进行扰乱射击,打一个炮标准。我说,太少。问步兵,说前面没情况。我指着沙盘问步兵团长张友侠(名字不对,但人物错不了),如果你是越军指挥员, 早晨五点攻击,部队现在应该摆在哪?他一指清水河以北300米那片地方,说当然在这,只能在阵地前500米以内,不会以外。我说,英雄所见略同,我要打的就是这。可上面给的点是1000米以外。我们报告了炮指,说明理由,副师长说,行。我决定了三个点,6个连一起给我干。隔了十分钟,又打第二次,妈的,没反应,前沿阵地观察说没动静,我不信,给我打照明弹,结果还是说什么也看不见。我想算他妈白打了,没情况,虚惊一场。指挥部下令睡觉,这是三点过,所有的部队都睡了。

(实际情况:越军已进到我阵地前500米以内地段内。赵团长组织的两轮射击,准确地打在敌隐蔽的战斗队形中,两个营长当场被击毙,兵员死伤惨重。失去指挥的部队没有暴露,轻重伤员无一呻吟。倾刻,照明弹起,严密伪装的越军蜇伏如前,重伤员至死不动,纪律与素质令人瞠目。)
。。。。。。”

赵扣斌团长的讲述有失实的成分,真要让所有的部队都睡了,那指挥部真是吃干饭的了。在对清水河以北越军可能展开的地域实施了第一次火力覆盖后,越军炮兵也迅速做出反映,于3时10分向那拉前沿的146号、169号、142号诸高地进行炮击,并向老山主峰前沿的1072高地零星炮击。3时30分,40师炮兵群4个炮兵营对越军可能的展开地域实施第二次火力急袭,两次急袭先后打击了12个目标,打乱了越军的部署。同时,41师炮兵向八里河东山方向的副34号高地前沿实施监视射击,以打乱越军的展开队形。30时50分,越军炮兵再次向松毛岭至那拉方向的100号、116号、150号高地、634高地和纵深的南榔、船头地区进行炮击。14军炮兵立即还击,双方展开持续炮战。因阵地前密布地雷,无法前出侦察,加上夜暗、雾浓,不能观察,各前沿部队一直未发现越军步兵。实际上,这时越军已摸进到了阵地前300米处。

5时05分,越军316师174团的步兵分队首先接近119团在那拉地区的阵地前沿,小股特工已摸进部分前沿阵地堑壕,7.12大战突然打响。

越军这次在老山至八里河的8公里正面上同时展开了步兵4个团另1个营和2个特工团兵力,平均每公里步兵1.5个营,在四个方向上实施了8路营级规模进攻。其中以316师174团进攻那拉地区150号、169号、142号、145号高地方向(越方称为233高地和468高地);356师876团进攻松毛岭662.6高地、634高地方向(越方称为772高地和685高地);356师149团进攻老山主峰1072高地方向(越方称为1509高地);312师141团在313师266团1个营协同下进攻八里河东山方向(越方称为1030高地);198特工团和821特工团分多路引导各方向步兵冲击。越军的主攻方向正在松毛岭和那拉地区的张又侠119团防区,使用了2个步兵团和特工1个营的兵力。在《中越战争秘录》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那一天我的团(119团炮兵群)干进去了一万多发,到中午12点,2.5个基数全干光了。张友侠一听炮弹没了,两臂一摊,一下子背过气去。没了炮火封锁,他一个团怎么也挡不住越军6个团的冲击。。。。。。” 这段情节的文学色彩相当浓烈,绘声绘色,以致流传多年,影响甚广,成了许多人从此认识张又侠的一个标签。实际上,张又侠和119团面对的是越军2个加强步兵团冲击,并不是6个团。另外,当时前线炮兵使用的85加农炮和122榴弹炮的备弹量是2.5个基数,而82迫击炮和100迫击炮都有5个基数,130火箭炮有1.5个基数,师团库存弹药有0.5个基数,战斗中并未出现因炮弹不足导致压制不住敌人的问题。12日凌晨到上午的猛烈炮火已经把越军的攻势高锋打下去了,中午后大口径炮弹虽然出现短缺,但迫击炮弹充足,仍然严密封锁了前沿,并没有给越军以可乘之机。从后方抢运炮弹是在下午,主要是为了补充消耗,以利再战,当天晚上即恢复到战前的炮弹储备量。不管怎么说,越军此次进攻的规模之大、来势之猛都是对越10年坚守防御作战中空前绝后的。



316师174团是越军首批组建的主力步兵团,曾为越军总部直属主力团。该团在抗法战争中曾取得过两次东溪大捷,并在一次战斗中全歼了法军3个连,被誉为“运动战的先锋”。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174团苦守4号桥,血战10号公路,节节阻滞50军149师的进攻,掩护了316A师主力从容撤出战场,表现出色。这次174团作为进攻尖刀,突袭中国军队在那拉地区的最前沿阵地,被越军总部寄予了厚望。5时05分,174团(欠1营)在198特工团1营引导下,利用夜暗浓雾摸到了119团在那拉东南侧的150号、169号警戒阵地前沿。防守此处地域的119团7连2排4班、6班猛然发现来袭之敌,立即在排长王尚荣指挥下向越军甩出成排的手榴弹,同时呼唤炮兵向敌射击,经过4分钟战斗将摸上来的越军击退。

越军很快重新组织,出动了1个营兵力,在轻重机枪、高射机枪和炮火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2排4、6班沉着地将越军放近后再猛烈开火,相继打退了其几次冲击。5时35分,越军以炮火猛轰150号、169号高地,同时将2个营兵力分八路展开,连续实施波浪式进攻。2排4、6班在阻击中伤亡较大,排长王尚荣急忙呼唤上级炮火支援。营指挥所得报后,立即指挥迫击炮向越军实施压制射击。并考虑到越军兵力火力较密集,150号、169号高地压力较大,不易坚守,遂命令4、6班放弃警戒阵地回撤。在炮火掩护下,4、6班边打边撤至149号高地与5班会合。越军占领了150号、169号高地后,依托有利态势,集结兵力准备继续进攻。张又侠这时命令119团炮兵群的2个榴弹炮连集中火力射击150号、169号高地地域,打得正在集结的越军死伤遍地。越军经重新组织后,又展开约3个连兵力分三面向149号高地冲击。7连2排集中全部火器奋力阻敌,团营炮火也分段拦阻进攻的越军。然而174团不愧是越军一流主力,轮番进行连续冲击,2排的战斗打得非常艰苦。张又侠接到报告后,命令团预备队1营的1连、3连向前机动,准备支援3营战斗。1连前出后,连长孙成平根据前沿情况,命令3排迅速增援7连2排阵地。3排长金古阿格带领全排快速插向149号高地,途中遭到越军炮火拦阻,伤亡8人,7班又走错了方向,最后金古阿格只带了8名战士到达149号高地。当时7连2排的阵地到处是浓烟、弹坑,堑壕被越军炮火炸成了一段一段,2排伤亡很大,只剩下5个人还能战斗。王尚荣见友邻部队上来了,紧紧握住金古阿格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随后金古阿格和王尚荣将阵地上的所有战斗人员重新组织,节约弹药,将越军放近再打,连续打退了越军的几次密集冲击。越军退下来后,就在距149号高地前沿前100米左右掘壕据守,又投入后续力量,间隔5-20分钟后再次发起进攻。激战正酣时,张又侠命令1连2排和3连1排向前机动,准备向150号、169号高地实施反击。2个排在运动途中遭到越军炮火拦阻,张又侠又令其就地隐蔽待命。同时指挥1个榴弹炮营持续压制距离149号高地仅7、80米的169号高地之敌,阻遏其步兵集结及发挥火力。越军遭到打击后,转而以小股兵力分多路不断进攻149号高地。金古阿格和王尚荣迅速将阵地上的人员编成了若干小组,少摆多屯,惜兵如金,逐次进入战斗,依托阵地灵活向敌射击。在团营炮火支援下,7连2排和1连3排越战越勇,从早晨6时打到下午17时,先后击退了越军17次冲击,共毙敌207人。
1984年4月28日至5月15日,昆明军区14军相继收复了老山、八里河东山骑线要点,随即就地转入防御。为了便于地域区分和作战协调,把老山战区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东区以八里河东山为核心,峰峦叠嶂,山势呈南北走向,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双方基本沿国境线控制要点进行对峙;西区以老山主峰为核心,山势北陡南缓,中国军队攻入越南境内直线距离约1.3公里,控制了大小20多个山头;中区包括松毛岭和那拉地区,向南是长达6、7公里的一片丘陵地带,各高地海拔从100多米到600多米不等。中国军队攻入越南境内直线距离约1.4公里,控制了大小33个山头制高点。在整个老山战区,中国军队控制了约10平方公里的越南领土。

老山战区图.jpg (45.19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3-29 22:55 上传



松毛岭(我军地图上称为“松毛林山包”)实际是从老山主峰向东延伸出的一条长约4公里的山梁,呈西北东南走向,主峰是662.6高地。以松毛岭主峰为界,以北为中国,以南为越南。由松毛岭向东,有一个越南的小村庄,叫那拉。由那拉再向东,是一条呈南北走向的大峡谷。峡谷内有一条由北向南流的江,在中国境内叫盘龙江,流入越南后称为泸江。盘龙江边上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从中国的船头地区通向越南河江。盘龙江的东侧,则是笔直峭立的八里河东山。由松毛岭和那拉向南,是一片6、7公里长的丘陵地带,地势低洼,有大小50多个山头。在丘陵地带的东南缘,有一个小村庄,叫清水村。清水村的南侧,是盘龙江的支流清水河,由西向东汇入盘龙江。在清水河的南岸,则是越南的小青山,海拔634米。小青山的背后,是大青山,山势呈东西走向,长约20公里,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公路从八里河东山与小青山之间的山口向南穿过,这个山口称为清水口子。附近有一座吊桥架在盘龙江上,是连接江两岸的重要通道,习惯上称之为清水口子吊桥。要从南侧进入老山地区,这里就是咽喉要道。那拉、清水地区,都属越南河宣省渭川县管辖。

从老山战区的整个地势上看,老山主峰向东经松毛岭高度逐渐降低,与越南的大青山、小青山隔清水河相对,中间的那拉、清水地区多数高地海拔已在200米以下,被老山与大、小青山居高临下所俯瞰。从中国军队的角度说,因为老山地势北陡南缓,后勤不利,易攻难守,为了保障老山主峰、662.6高地主阵地的安全,不得不又夺取了1072高地和那拉地区作为纵深缓冲阵地。这就造成了双方的战场态势犬牙交错,阵地紧贴,翼侧互有暴露。其中中国军队控制的老山1072高地、那拉142号高地、八里河东山向越方突出,越军控制的1058高地、南嘎北侧、汉杨向中方突出。中国军队的阵地最大纵深不足2公里,浅处不足百米,且无第二、第三阵地,一旦被敌突破即无险可守。相对而言,中国军队在西侧老山主峰地区控制的各高地,山势高耸,虽与越军控制的74号高地紧贴,仍较利于防守;在662.6高地方向与越军阵地紧贴,多面受敌,易遭围攻;在那拉地区控制的绝大部分高地海拔都较低,处于越军占据的小青山、汉杨等阵地火力瞰制之下,且与越军的前沿阵地相距仅有100-300米,无法建立前沿警戒阵地,极易被敌楔入分割。而越军控制的各高地则背靠大、小青山,防御纵深较深,易守难攻。这样的一个战区地理特点,就决定了越军比较主动,易于发起攻势。其从清水口子方向集结部队渗入老山地区前沿,既可同时攻击老山、662.6高地、那拉,又可集中兵力围攻662.6高地和那拉地区各高地,将其逐点攻占,一直推向老山主峰。

1.jpg (80.25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3-29 22:55 上传



老山、八里河东山地区相继被中国军队收复,致使越南清水地区门户洞开,河江纵深地区也受到直接威胁,越军高层极为震动。总参谋长黎仲迅、副总参谋长黎玉贤很快赶到河江,与二军区司令武立等高级将领进行紧急磋商。经过多次策划,与苏联军事顾问共同制定了一个代号为“MB-84” 的战役计划,企图将那拉地区定为主攻方向,打开突破口,然后逐点收复老山地区各阵地。因为制定战役计划的会议是秘密在河江省一个叫北光的小山村召开的,因此这个计划又称为“北光计划”。为此,越军迅速调兵遣将,增设了二军区前指炮兵指挥所,补充了313师兵员,增调了356师师部和153团、149团、150炮兵团、821特工团主力、168炮兵旅2个营、368炮兵旅2个营进至老山地区。并补充大量作战物资,增调工兵1个旅又2个连抢修前沿公路,加紧指挥系统工事构筑。同时频繁对中国军队阵地实施侦察,其要实施大规模进攻的迹象日益明显。

本来,中央军委计划拿下老山等骑线据点后,如果当面敌情没有大的变化,可以在6月恢复正常边防斗争状态,就如此前的法卡山、扣林山拔点作战一样。5月14日,军委作出指示:我对越牵制作战已经达到预期目的,也改善了船头方向防御态势。作战行动要逐步收缩,下个月恢复正常边防斗争状态。20日,昆明军区党委确定了部署调整方案,准备将主力撤回。就在第二天,电侦部门截获了越军一封电报,感觉越军有大的意图。再结合侦察到的当面敌情,发现越军在加紧调动部队,电台活动非常频繁,一切情况都显示异常。昆明军区判断越军将要发动大的反攻,于是决定停止调整,准备打敌反扑。
根据军区指示,14军于5月20日后开始进行积极准备。加强了敌情侦察、分析,抓紧完善防御作战方案,组织现地协同,加修加固工事,随时准备迎击越军的进攻。至6月10日,双方的兵力对比是:步兵中方5个团,越方8个团,敌我对比为1.7:1;师属以上炮兵中方12个营,越方13个营,敌我对比为1.1:1。
  
6月11日,越军果然发起了团级规模的反攻。当日凌晨,越军313师14团8营在821特工团一部配合下,秘密向防守那拉地区的14军40师119团前沿阵地146号高地摸进。3时许,越军在进至146号高地西南侧时触雷,被守卫146号高地地域的119团1营2连发现。2连连长刘开亮立即命令各阵地做好战斗准备,令60炮向雷区前沿射击封锁敌通路,并向营部报告了越军发动进攻的情况。3时05分,越军8营7连的1个加强排摸到了2连3班阵地前沿,双方发生交火。3班战士们甩出一排手榴弹,并猛烈射击,将这股越军击退。另外2个排越军沿411高地北侧向146号高地接近,2连待越军进至第一道堑壕前30米处时,突然开火将其打退。3时20分,越军纵深炮兵和前沿直瞄火炮向262高地、146号、145号高地和那拉地区实施炮击,并出动1个连兵力分两路再次扑向146号高地。2连3班在友邻阵地火力支援下沉着应战,连续4次将越军的冲击打退。3时50分开始,越军先后又发动2次冲击,仍被2连击退。

5时25分,越军以无坐力炮和火箭筒攻击2连指挥所,连长刘开亮牺牲,步谈机员负伤,2连与营部的通信联络中断。越军趁势突入了146号高地西南侧,3班被迫撤至高地顶部。随后越军沿146号高地西侧沟谷前进,又攻占了145号高地。此时,2连4排长代理连长继续指挥战斗,但因兵力分散,难以组织有效反击。张又侠接到报告后,立即命令3连增援2连阵地。6时17分,3连1个排配合2连实施反击,与越军展开激战。不久,1连2排长陈克元奉命带4、5班前出反击145号高地。在接敌时陈排长中炮牺牲,4班长、5班长和5班副班长继续指挥2个班向敌冲击。在前来146号高地执行捕俘任务的师侦察连一部主动配合下,勇猛进攻,一举夺回了145号高地,毙敌4名,俘敌1名。8时30分,1营副营长率3连1个排向146号高地西侧实施反击。途中遭到越军炮火拦阻,伤亡较大,被迫退回。这时越军14团8营主力欲向146号高地东南侧接近,被40师炮火中途拦截杀伤,难以前进。1营副营长抓住战机,率3连主力再次向146号高地西侧反击。在师炮火和146号高地顶部火力支援下,与敌激战2个小时,终于夺回了全部已失阵地,越军退至411、251高地一线。1营随即抓紧时间补充粮弹,加修工事,转入防御。

直接指挥这次反攻的越军313师副师长裴尼乐见14团8营进攻接连受挫,急忙责令14团团长前往一线指挥。15时15分,14团8营在821特工团一部引导下沿清水口子吊桥西侧向227高地运动。119团1营发现该敌后立即上报,团100迫击炮边很快实施炮火阻拦,杀伤越军20余名。

17时50分,越军向那拉地区和八里河东山实施不间断炮击。19时30分,越军313师266团约2个排向八里河东山副34号高地东侧、1个排向34号和35号高地同时发起进攻。守军41师122团5连1、2排坚决开火阻击,将越军击退。与此同时,越军向那拉地区的150号、151号阵地实施炮火准备,掩护14团1个加强连和特工分队展开。当越军到达前沿雷场准备开辟通路时,40师炮兵实施炮火拦阻,大量杀伤了越军。守卫169号高地的119团1营1连3排8班也果断开火,打爆了越军的火箭爆破器并击毁1挺重机枪,造成了越军混乱。19时50分,越军再次向150号、151号、169号高地发起冲击。1连依托有利地形以手榴弹和冲锋枪打击越军,在炮火支援下经过40分钟战斗将敌击退。在八里河东山方向,越军266团1个加强连先后发起3次进攻,都被122团5连打退,伤亡较大,不得不后退待援。20时40分,越军14团约1个连由清水向146号高地方向运动,被119团炮兵群集火射击拦阻在中途。21时,越军约2个连兵力向146号高地运动,被119团炮兵群火力击退。21时18分、21时35分,越军又向146号高地先后发起2次冲击,都被119团炮兵群火力覆盖,战斗队形被打乱,溃败下去。因伤亡惨重,取胜无望,进攻的越军随后利用夜暗撤回了清水河以南地区。

6月11日,越军向中国军队阵地发射了各种炮弹8000余发,从偷袭开始发起团级规模的试探性进攻,都被中国军队挫败。战斗中,14军部队共毙敌180余人,俘敌1人,缴获重机枪1挺、40火箭筒4具、冲锋枪8支和弹药一批。14军部队阵亡18人,负伤90人。

2.jpg (27.08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3-29 22:55 上传



通过6月11日的战斗可以看出,这只是“MB-84”战役计划的第一阶段预演。越军以主要兵力火力向那拉地区前沿进攻,同时以部分兵力火力向八里河东山进攻,意在将主要突击与多方向进攻相结合,既能集中优势兵力火力于重点地段突破,又能使敌军防线多处受压,难以互相支援。从战术上看,越军首先夺取中国军队的前沿防御要点(如146号高地),尔后以此为依托,调整力量,继续进攻纵深目标(如145号高地)。一次攻击不成就投入力量继续进攻,形成多波次的连续冲击,逐段巩固,逐点攻占。在整个战线上,越军持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态势。在重要攻击点上,越军则集中兵力,速战速决,力求一举攻歼。这种打法相当阴狠,首先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根据对手露出的破绽逐点进取。中国军队要想取胜,重要的是占到两个方面:一是以火力有效拦截对方预备队,使其后劲不足,难以继续扩张战果;二是正确部署兵力,避免遭到对方杀伤,同时掌握好自己的预备队,以保证既有足够的力量连续抗敌轮番攻击,又能适时果断地实施反击。从整个老山战区看,越军的主攻方向在那拉、松毛岭方向,尽管在6月11日战斗中小有挫折,但显然大头在后面,一场血与火的大战就要到来了。

在团级规模的试探性进攻失败后,6月19日,越军高层召开了第二次北光会议,通过了二军区的战斗决心。又从纵深抽调316师174团、312师141团、10师66团、一军区198特工团1个营及312师炮兵1个营、10师炮兵2个营进至河江地区,使总兵力达到10个步兵团、14个炮兵营、2个特工团,共4万余人。其中包括了越军两大主力步兵师312师和316师的各1个精锐步兵团,显见越军高层对于这次反攻的厚望。越军针对6月11日战斗中中国军队的的作战特点,总结了经验教训,重新调整了部署,研究了新的作战手段,并进行了反复训练,决心在第二阶段进攻中一举突破中国军队防线。

3.jpg (57.68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3-29 22:55 上传



为粉碎越军即将发起的大规模反攻,14军前指根据6月11日防御作战的经验教训,分析了越军进攻作战的特点,对其再次进攻的兵力部署和主攻方向作出了判断。14军前指认为,越军最有可能的主攻方向是老山战区中部的松毛岭和那拉地区,一旦将其拿下,即可西进老山主峰阵地,东攻八里河东山地区,能够重新夺回老山战区的主动权。而越军的第一波攻击目标,仍会选择14军在老山战区最前沿的侧翼暴露阵地。如老山主峰前沿的1072高地与那拉地区前沿的142号、145号、146号、150号、169号等高地,都是态势突出,多面侧敌,与越军控制的前沿阵地相距仅有100-300米,未形成有效的防御纵深,易遭越军依托既占阵地的多路围攻。据此,14军及40师领导经过多次分析研究,决定调整兵力部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速进行防御作战的准备。

6月20日后,14军前指又陆续增调41师师部带123团主力、121团一部、师炮兵团主力和军坦克团1连、11军122加农炮营、边防1团、边防17团100迫击炮连等部队进入老山战区参战。至7月上旬,14军前指指挥的部队已有6个步兵团18个步兵营,越军则有34个步兵营,敌我对比为1.8:1;师属以上炮兵营中方14个,越方14个,敌我对比为1:1。

在兵力部署上,14军前指将主要兵力兵器配置于老山战区的西区和中区,部分兵力兵器配置于东区。以40师120团(欠3营)加强118团2营、军炮兵团(欠122加农炮营)、41师榴弹炮2营、师防化连1个组防守老山主峰地区;以119团配属师炮兵团(欠4营、85加农炮营7连)、反坦克导弹连1个班、防化侦察1个组、军坦克团1个连防守662.6高地、那拉地区;118团(欠2营)为师预备队,配置在南温河地区;41师率122团、边防15团2营(欠6连),加强炮兵第4师18团2营、军炮兵团122加农炮营,负责八里河东山方向的防御;123团为军前指预备队,配置在麻栗坡县东侧地区;边防15团坚守各现有阵地;师炮兵群由炮兵第4师第5团(欠2营)和边防15团122加农炮连编成,配置在老寨、交趾城地区,编成5个分群,由师炮兵指挥所直接指挥,担负全局支援任务。

根据14军前指的指示,各部队加紧整修加固工事,补充各种作战物资,加强阵地的警戒防备。同时针对防御正面宽、纵深浅的战场态势,重新调整了兵力,采取少摆多屯、及时补充的方法,第一梯队营、连只展开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兵力,其余屯于阵地内作为预备队,以保证有足够的力量连续抗敌轮番攻击。并加强了战场侦察,对当面越军实施昼夜观察和监测监听,基本上掌握了越军的动向。工兵部队也用火箭布雷车向老山战区防御阵地前沿抛射了大量大小地雷,形成了东西长7公里、纵深宽500米的雷区障碍带。至7月10日,各部队的作战准备已基本就绪,随时准备抗击越军的大规模进攻。

4.jpg (105.91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3-29 22:56 上传



在有迹象显示将为越军主要攻击方向的松毛岭、那拉地区,119团团长张又侠改变了原先在33个高地平均分配兵力的状况,而将119团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那拉方向主要高地附近,以2个步兵营占领阵地,1个步兵营为第二梯队位于南榔、里头寨地区,团炮兵群配置在三转弯、那马西侧公路沿线,张又侠的团指挥所开设于627高地。从而形成了重点守备,步炮结合,随耗随补,以点制线、以线制面的防御体系。

7月10日,总参通知昆明军区前指:越军大举反扑的征兆已经明显,请张司令员马上返回前指;把32师尽快调到前面去;军委决定从外区调部队入滇参战。

一场大战就要到来了。

越军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后,于7月11日夜出动316师174团、312师141团、313师266团、356师149团、876团及198特工团、821特工团等部队,乘夜暗从清水口子方向秘密潜入老山地区前沿逐步展开,准备从四个方向对中国军队阵地发起加强师规模进攻。越军副总参谋长黎玉贤和二军区司令武立坐镇河江,二军区副司令黎威密、副参谋长裴文胜率前指在谷怩督战。356师副师长“占”、316师副师长“历”、313师副师长裴尼乐分别在南嘎、清水、八里河东山方向直接指挥,企图采取正面突破、两翼牵制、向心攻击,偷袭加强攻手段在那拉地区打开突破口,尔后依托既得阵地,逐点夺取,逐次占领老山地区各阵地。越军战史上将这次作战称为河江战区战役。

12日凌晨,老山战区浓雾弥漫。1时许,电台截获了越军168炮兵旅3时前开饭完毕,随即进入阵地的情报。14军前指判断越军即将展开,立即通报各部队加强戒备,不要睡觉。此时,进入老山地区前沿的越军以工兵和特工开路,正在秘密向前摸进。越军的工兵和特工都是精兵中的精兵,伪装良好,赤着胳膊匍匐摸进,利用皮肤的敏感和警觉排除中国军队布设的地雷,一步步向前开辟通路。然而,这么多的部队集结展开,总是有人会碰响地雷的。14军前沿部队多次察觉到阵地前方有地雷爆炸声、砍树声和人员走动声,不断将情况上报。14军前指判断越军正在展开,很快就要发起进攻。当即批准40师以3个炮兵营和部分团营属迫击炮,于3时整向预先计划的清水口子方向越军可能展开区和接近路线实施炮火反准备。1990年时,时代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一本纪实文学《中越战争秘录》,对于7.12之战前的炮火反准备有过如下精彩描述:

“对‘7.12’敌人反扑我们有警觉。敌人356师两个团,316师一个团,共有六个团番号的部队。判断敌人可能于12日凌晨5时发起进攻。零点,我(40师炮兵团团长赵扣斌)准备好2.5个基数的炮弹。3点,上级给了三个点,让用三个连进行扰乱射击,打一个炮标准。我说,太少。问步兵,说前面没情况。我指着沙盘问步兵团长张友侠(名字不对,但人物错不了),如果你是越军指挥员, 早晨五点攻击,部队现在应该摆在哪?他一指清水河以北300米那片地方,说当然在这,只能在阵地前500米以内,不会以外。我说,英雄所见略同,我要打的就是这。可上面给的点是1000米以外。我们报告了炮指,说明理由,副师长说,行。我决定了三个点,6个连一起给我干。隔了十分钟,又打第二次,妈的,没反应,前沿阵地观察说没动静,我不信,给我打照明弹,结果还是说什么也看不见。我想算他妈白打了,没情况,虚惊一场。指挥部下令睡觉,这是三点过,所有的部队都睡了。

(实际情况:越军已进到我阵地前500米以内地段内。赵团长组织的两轮射击,准确地打在敌隐蔽的战斗队形中,两个营长当场被击毙,兵员死伤惨重。失去指挥的部队没有暴露,轻重伤员无一呻吟。倾刻,照明弹起,严密伪装的越军蜇伏如前,重伤员至死不动,纪律与素质令人瞠目。)
。。。。。。”

赵扣斌团长的讲述有失实的成分,真要让所有的部队都睡了,那指挥部真是吃干饭的了。在对清水河以北越军可能展开的地域实施了第一次火力覆盖后,越军炮兵也迅速做出反映,于3时10分向那拉前沿的146号、169号、142号诸高地进行炮击,并向老山主峰前沿的1072高地零星炮击。3时30分,40师炮兵群4个炮兵营对越军可能的展开地域实施第二次火力急袭,两次急袭先后打击了12个目标,打乱了越军的部署。同时,41师炮兵向八里河东山方向的副34号高地前沿实施监视射击,以打乱越军的展开队形。30时50分,越军炮兵再次向松毛岭至那拉方向的100号、116号、150号高地、634高地和纵深的南榔、船头地区进行炮击。14军炮兵立即还击,双方展开持续炮战。因阵地前密布地雷,无法前出侦察,加上夜暗、雾浓,不能观察,各前沿部队一直未发现越军步兵。实际上,这时越军已摸进到了阵地前300米处。

5时05分,越军316师174团的步兵分队首先接近119团在那拉地区的阵地前沿,小股特工已摸进部分前沿阵地堑壕,7.12大战突然打响。

越军这次在老山至八里河的8公里正面上同时展开了步兵4个团另1个营和2个特工团兵力,平均每公里步兵1.5个营,在四个方向上实施了8路营级规模进攻。其中以316师174团进攻那拉地区150号、169号、142号、145号高地方向(越方称为233高地和468高地);356师876团进攻松毛岭662.6高地、634高地方向(越方称为772高地和685高地);356师149团进攻老山主峰1072高地方向(越方称为1509高地);312师141团在313师266团1个营协同下进攻八里河东山方向(越方称为1030高地);198特工团和821特工团分多路引导各方向步兵冲击。越军的主攻方向正在松毛岭和那拉地区的张又侠119团防区,使用了2个步兵团和特工1个营的兵力。在《中越战争秘录》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那一天我的团(119团炮兵群)干进去了一万多发,到中午12点,2.5个基数全干光了。张友侠一听炮弹没了,两臂一摊,一下子背过气去。没了炮火封锁,他一个团怎么也挡不住越军6个团的冲击。。。。。。” 这段情节的文学色彩相当浓烈,绘声绘色,以致流传多年,影响甚广,成了许多人从此认识张又侠的一个标签。实际上,张又侠和119团面对的是越军2个加强步兵团冲击,并不是6个团。另外,当时前线炮兵使用的85加农炮和122榴弹炮的备弹量是2.5个基数,而82迫击炮和100迫击炮都有5个基数,130火箭炮有1.5个基数,师团库存弹药有0.5个基数,战斗中并未出现因炮弹不足导致压制不住敌人的问题。12日凌晨到上午的猛烈炮火已经把越军的攻势高锋打下去了,中午后大口径炮弹虽然出现短缺,但迫击炮弹充足,仍然严密封锁了前沿,并没有给越军以可乘之机。从后方抢运炮弹是在下午,主要是为了补充消耗,以利再战,当天晚上即恢复到战前的炮弹储备量。不管怎么说,越军此次进攻的规模之大、来势之猛都是对越10年坚守防御作战中空前绝后的。

5.jpg (78.46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3-29 22:56 上传



316师174团是越军首批组建的主力步兵团,曾为越军总部直属主力团。该团在抗法战争中曾取得过两次东溪大捷,并在一次战斗中全歼了法军3个连,被誉为“运动战的先锋”。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174团苦守4号桥,血战10号公路,节节阻滞50军149师的进攻,掩护了316A师主力从容撤出战场,表现出色。这次174团作为进攻尖刀,突袭中国军队在那拉地区的最前沿阵地,被越军总部寄予了厚望。5时05分,174团(欠1营)在198特工团1营引导下,利用夜暗浓雾摸到了119团在那拉东南侧的150号、169号警戒阵地前沿。防守此处地域的119团7连2排4班、6班猛然发现来袭之敌,立即在排长王尚荣指挥下向越军甩出成排的手榴弹,同时呼唤炮兵向敌射击,经过4分钟战斗将摸上来的越军击退。

越军很快重新组织,出动了1个营兵力,在轻重机枪、高射机枪和炮火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2排4、6班沉着地将越军放近后再猛烈开火,相继打退了其几次冲击。5时35分,越军以炮火猛轰150号、169号高地,同时将2个营兵力分八路展开,连续实施波浪式进攻。2排4、6班在阻击中伤亡较大,排长王尚荣急忙呼唤上级炮火支援。营指挥所得报后,立即指挥迫击炮向越军实施压制射击。并考虑到越军兵力火力较密集,150号、169号高地压力较大,不易坚守,遂命令4、6班放弃警戒阵地回撤。在炮火掩护下,4、6班边打边撤至149号高地与5班会合。越军占领了150号、169号高地后,依托有利态势,集结兵力准备继续进攻。张又侠这时命令119团炮兵群的2个榴弹炮连集中火力射击150号、169号高地地域,打得正在集结的越军死伤遍地。越军经重新组织后,又展开约3个连兵力分三面向149号高地冲击。7连2排集中全部火器奋力阻敌,团营炮火也分段拦阻进攻的越军。然而174团不愧是越军一流主力,轮番进行连续冲击,2排的战斗打得非常艰苦。张又侠接到报告后,命令团预备队1营的1连、3连向前机动,准备支援3营战斗。1连前出后,连长孙成平根据前沿情况,命令3排迅速增援7连2排阵地。3排长金古阿格带领全排快速插向149号高地,途中遭到越军炮火拦阻,伤亡8人,7班又走错了方向,最后金古阿格只带了8名战士到达149号高地。当时7连2排的阵地到处是浓烟、弹坑,堑壕被越军炮火炸成了一段一段,2排伤亡很大,只剩下5个人还能战斗。王尚荣见友邻部队上来了,紧紧握住金古阿格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随后金古阿格和王尚荣将阵地上的所有战斗人员重新组织,节约弹药,将越军放近再打,连续打退了越军的几次密集冲击。越军退下来后,就在距149号高地前沿前100米左右掘壕据守,又投入后续力量,间隔5-20分钟后再次发起进攻。激战正酣时,张又侠命令1连2排和3连1排向前机动,准备向150号、169号高地实施反击。2个排在运动途中遭到越军炮火拦阻,张又侠又令其就地隐蔽待命。同时指挥1个榴弹炮营持续压制距离149号高地仅7、80米的169号高地之敌,阻遏其步兵集结及发挥火力。越军遭到打击后,转而以小股兵力分多路不断进攻149号高地。金古阿格和王尚荣迅速将阵地上的人员编成了若干小组,少摆多屯,惜兵如金,逐次进入战斗,依托阵地灵活向敌射击。在团营炮火支援下,7连2排和1连3排越战越勇,从早晨6时打到下午17时,先后击退了越军17次冲击,共毙敌207人。
2014-3-29 23:02 上传



经过4.28和7.12两次大战后,越军高层也认识到了,中国军队攻就攻得下,守就守得住,是值得学习的。当时泰国军队也经常与老挝军队、侵柬越军发生边境冲突,但战绩不佳。1984年5月下旬,泰国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兼陆军总司令阿铁上将应中国国防部的邀请,率领军事代表团到中国访问。他在昆明军区张铚秀司令员的陪同下亲临老山前线,与一线指挥员进行了座谈,并看望了“老山主攻团”118团3营的部分官兵,还详细询问了老山作战的一些细节。他感叹中越边境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类似于泰柬边境,泰军的装备还略胜当时的中国军队,此外泰军还能得到空中火力支援。但与越军打起来总是感到力不从心,胜负难以把握,就算偶有小胜,其战果也不令人乐观。他对中国军队能全线收复老山地区的出色战绩和攻坚必克的战斗力大为赞叹。结束访问时,阿铁上将留下了经过认真思索后的一段话:“这几天来,一直到刚才为止,我一直在想,和你们相比,差距到底在什么地方。。。。。。看来这个答案今天被我们找到了,那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不光只在武器装备和兵力投入多少上,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可靠的应该是靠精神和士气,用你们的话说,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果。”

(全文完)
2014-3-30 18:09 上传

很想知道越军自己的军史有这个记述吗?他们的看法是怎样的?
80年代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最大的战役吧?
阿铁上将的结论太错了,怎么能说只多了思想政治工作呢,你人妖国哪能有我汉唐的尚武精神。
好文章,非常感谢!可惜那个年代,除了个别随军记者模糊的图像资料,太多的精彩只能用文字来叙述了!
思想政治工作可是tg的法宝,大方给你看你也学不会~
只靠大炮轰,猴子还是没打服呀
沈大,战斗细节多次提到坑道,堑壕这种工事,找了很多照片还是没有能得到直观的印象,我的理解是坑道是顶部有覆盖,二堑壕是裸露的,是不是这样?
北风六百里 发表于 2014-3-31 00:37
沈大,战斗细节多次提到坑道,堑壕这种工事,找了很多照片还是没有能得到直观的印象,我的理解是坑道是顶部 ...
坑道是地下工事,用于屯集兵力和物资,有进出口,与堑壕和交通壕相通;堑壕是工事体系的一部分,主要起到隐蔽、掩护、观察和兵力屯集、人员运动的作用,与交通壕和地下工事相通。堑壕分为裸露堑壕和掩盖堑壕两种,裸露堑壕主要是刚才说的堑壕基本作用,掩盖堑壕还起隐蔽火力点的作用。
关于712,有无越方官方和民间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官方的。
呵呵,当时从燕子洞拉弹药,正好当地政府组织第一次燕窝节,公路两边人山人海,弹药车根本运不过去,请示中央军委后,对天鸣枪群众才让开,结果整个建水城都在传言越南特工队打过来了,
哈,荡气回肠啊,不知到英雄杨国跃现在身在何处。越军还是游击习气啊,各种不协调。我估计是他偷袭失败后不调整是觉得自己强攻也能行。
过来学习!缅怀先烈!
更可靠的应该是靠精神和士气,用你们的话说,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果。

今天我们武器装备水平上去了,精神和士气却下来了,让小小的狒狒打脸,为什么?因为当时一代的领导人和普通军人还是在毛泽东思想教育下成长的!!!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3-31 00:44
坑道是地下工事,用于屯集兵力和物资,有进出口,与堑壕和交通壕相通;堑壕是工事体系的一部分,主要起到 ...
如果越军有火焰喷射器的话,我方退守坑道官兵岂不是死路一条?
yummism_china 发表于 2014-3-30 22:04
思想政治工作可是tg的法宝,大方给你看你也学不会~
战斗力强的军队都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美帝也一样,形式不同而已。
谢谢沈大的描述,看得很过瘾。中国军队胜在战争意志和火力制胜,战争打的就是国力,猴子们79年那次不服气,两山之后应该是被打服了。
地面作战,尤其是步兵丛林作战,士气和决心是决定性的。因为现在的装备已经没有代差了。
hijjjj 发表于 2014-3-31 18:36
谢谢沈大的描述,看得很过瘾。中国军队胜在战争意志和火力制胜,战争打的就是国力,猴子们79年那次不服气, ...
陆地上越猴可能服气了 但是海上和空中还是明显不服气
还不如让越军踏踏实实把尸体拉走呢。步兵不定怎么埋怨炮兵呢。炮兵反正闻不见臭味。
好文章终于等到了。沈兄加油,那天有空讲讲越军特工团的故事。谢谢
是80年代的一场大战了
向英雄致敬
现在总结一下的话,越军失分的地方太多,我军失分的地方也有,但是很快能够得到弥补。孙子曰: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是应对战场各种意外的前提。或者说,战争没有意外才是意外,但是能把意外转换为胜利的才是强者。
首先,情报战上我军一直占有优势,能够及时分析出敌军的战役战术企图,这样就先声夺人了。
其次,综合国力我国占有绝对优势,越南虽然下定决心要在这里扳回一局,但是在泰国和柬埔寨方向牵制了人力物力,以至于不能够保证充足的后勤供应。
第三,大兵团作战的组织能力可能在全世界也没有几家具备,除了联合国五常之外,打的比较好的也就是德国了吧——但是二战后也没有实例验证。
第四,技术优势与士气因素必须结合起来看,不能把这一对矛盾关系拆散开。充分的技术优势可以极大的提升士气,张又侠敢于用一个团顶人家几个团,靠的就是强大炮兵;而精神士气因素则可以把技术优势带来的好处充分占有。
未来的作战,搞合成化部队,让炮兵、航空兵、电子兵与步兵精密配合起来,也许真的可以以一当十。
hijjjj 发表于 2014-3-31 18:36
谢谢沈大的描述,看得很过瘾。中国军队胜在战争意志和火力制胜,战争打的就是国力,猴子们79年那次不服气, ...
最精彩的还是炮战,当时(1984年前后)从国外进了两台反炮兵雷达,打得越军最后就不敢开炮了,一开炮我们雷达一开他的炮兵就完蛋。
很想看看越南对几次大战的记录
盗火者四世 发表于 2014-3-31 22:13
最精彩的还是炮战,当时(1984年前后)从国外进了两台反炮兵雷达,打得越军最后就不敢开炮了,一开炮我们 ...
这是以讹传讹了。辛柏林雷达主要用来侦测迫击炮弹道,对普通身管火炮没多大作用。越军在小青山、汉杨的直射火炮阵地对中国军队在那拉诸阵地的威胁贯穿了整个轮战过程,辛柏林雷达真那么神就不会出这种事了,也就没有211高地之败了。
上小学的时候在我妈他们厂子图书馆借阅过《中越战争秘录》,对其中张又侠与炮兵团长关于炮弹打完了的对话记忆极其深刻,20多年过去了,现在看到帖子中沈大的引述,仍感觉像当年刚刚看到时一样。
太好了,胜仗是建立在士气之上
当年我还真从书摊上买了本《中越战争秘文》
英雄辉煌化金星,敌人腐烂变泥土!像英雄致敬!!!
很少到陆军版块来,少有的好文章。
轮战后期,前线部队根据战场实际,特别是根据与外军交流中获得的外军使用预警机的经验,向国内有关部门提出开发一种“战场监控飞艇”,比预警机技术含量低,可操作性强,主要用于对地面战场的监控。分有人和无人,前线考虑到安全,主要用无人的。我一个亲戚参加了前期论证,论证效果很好。但后来不打了,这个东西也就无疾而终了。想象一下方圆几十公里战场尽收眼底,类似7.12的战役都不用那么费劲了。
如果越军有火焰喷射器的话,我方退守坑道官兵岂不是死路一条?
你提这个,我也想到一个问题。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火焰喷射器可是把鬼子烧惨了,可为啥拿上甘岭的志愿军没折?
sniper8 发表于 2014-4-1 18:21
你提这个,我也想到一个问题。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火焰喷射器可是把鬼子烧惨了,可为啥拿上甘岭的志愿 ...
我记得上甘岭我们的坑道出口不是一个,在反斜面有出口,并且美军没有完全包围坑道,我方炮火可以支援前方,他们没办法四平八稳的跑过去放火。
沈大这贴要顶
那本书当年买过,对张又侠印象很深,原来他当大官了,30年弹指一挥间
当年的报纸大篇幅报道过李海欣烈士,印象很深。
向他致敬,英魂永存
隼鹰 发表于 2014-3-31 21:10
陆地上越猴可能服气了 但是海上和空中还是明显不服气
海上和空中越猴有什么不服气的?如果说陆上越军还有与我军对抗一下的资格,海上和空中它连对抗的资格都没有,实力相差太大,而且差距越拉越大。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3-31 22:18
这是以讹传讹了。辛柏林雷达主要用来侦测迫击炮弹道,对普通身管火炮没多大作用。越军在小青山、汉杨的直 ...
既然威胁这么大,越军在小青山、汉杨的直射火炮阵地为啥长时间不能被消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