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老兵藤原彰的”华北治安作战亲历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18:25
1941年9月5日,我跟随着从河北省河间县的联队本部来天津接我们的联队旗手池田壮八少尉(是陆军士官学校第54期的学生)从天津出发。我们乘火车走津浦线到达沧县。在沧县,有前来迎接我们的一个分队的卫兵和一辆卡车在等着我们。池田少尉告诉我,这一带的冀中地区“治安”状况非常不好 [ 注:日军所谓治安状况不好,就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频繁、高涨,以下不再一一说明。同时为保持原文原貌,姑且沿用“治安”一词。 ] ,就在几天前,日军的两辆从沧县去河间的卡车在中途遭到了袭击。果然,我们在去河间的中途看到了路旁被烧毁的两辆卡车的残骸,此情此景使我一下子紧张起来。傍晚,我们到达了联队本部的所在地——河间县。
   河间县位于津浦线与京汉线之间的冀中平原上,是一座有着古老城墙的县城。听说在马可·波罗的游记里都有关于这座县城的古老街道的记述,所以河间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古老而萧条的县城和一片冷清而衰落的街区。
   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的联队长是山本募大佐。我代表一起前来的五名同学向联队长报到。一起来的同学有三山健助、加养荣男、石田久之、浅田政明四人,因为他们四人都是从近卫步兵第三联队转过来的,所以我在以前跟他们都没有见过面。后来他们四人之中的三山和石田战死了,浅田转勤到了空军,只有加养活到了战后。
   我们这些新报到的见习士官在联队本部再一次接受了集中教育。这一集中教育仍然是形式上的,只不过是联队副官山田武等联队部的军官给我们讲话而已,一到晚上还是照旧跟联队的军官们聚在一起喝酒。当然,这个河间县城里没有像天津市里那样的高级饭店和餐厅,总共只有一家兼作慰安所的餐厅。
   在河间县的联队本部逗留的一周之内,我才第一次知道,在华北地区与日军作战的主要对手是中国gcd领导的八路军。八路军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常德全等后来十分熟悉的名字,也是在这时才头一次听说。河间一带在1938年的武汉作战期间完全在八路军的控制之下,武汉作战结束后,第二十七师团返回天津,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进驻了大城、任丘、河间等地,这一带才于1939年初被日军所侵占。所以这一地区的“治安”状况完全不能说是已经恢复,道路和电线被破坏,驻地和卡车遭袭击的事件层出不穷、屡见不鲜。这些事件的频繁发生使我强烈地感到,自己已经来到了“治安肃正”作战的第一线。
   在第一线以游击队为对手进行的“治安肃正”作战的方法,与在陆军士官学校所教给我们的战法战术完全不一样。不仅作战的形式不一样,连军队的状态也完全不一样。在国内,整个联队只有一所军营,下士官以下的士兵全都在军营内住宿,从起床到熄灯的每一天所进行的紧张而严格的生活和训练都是按照条令规定好的。但是在占领区,军队都是高度分散配置,一个中队分别驻扎在五六个地方。最小规模的驻军充其量只是以一名下士官为长官的一个小分队,大约十人左右。所以日常生活也好,军容风纪也好,跟国内的情况相比当然就完全不一样了。

河北省概貌图

驻扎景和镇
   在联队本部的为期一周的集中教育一结束,我们五个见习士官就各自前往所属的中队报到。我被分配到第三中队。中队长是山崎龙一郎中尉,驻地位于河间与沧县之间的景和镇。1941年9月11日,我搭乘去沧县的联络车前往景和镇的中队本部报到。景和镇就位于一周之前我们去河间县的联队本部报到时所经过的一个地方。当时,第三中队的中队本部在景和镇,三个分队分别驻扎在杜生镇、王会头、沙河桥三个地方,因此留在景和镇的官兵还有六七十人。


冀中要图
   中队长山崎龙一郎中尉是高知县出生的性情温和的预备役军官,武汉作战以来历次作战的参加者。他举出去年(1940年)的武汉作战以后被分配到第三中队的陆军士官学校第53期出身的小川少尉,在肃宁附近的讨伐作战时因为独自一人冲锋而战死的例子,一边笑着对我说:“陆军士官学校所教的作战方法跟这里的作战可是完全不一样的哟。就算是队长一人率先冲锋,也是不会有什么人跟着他一起冲上去的。”
   几天后,山崎龙一郎中尉所说的那种实战教育终于来到了。通常,山崎中队长每天早晨都要主持“治安”维持会,并根据特别工作队 [ 注:特别工作队就是当地的地主武装组成的汉奸队。 ] 的情况报告,研究每天的行动。大概是1941年9月20日前后的某一天,有一份情报说,在景和镇西北方向的村子里有大约二百来人的八路军。山崎中队长说,对于藤原君第一次参加的作战来说,对方的军力大小倒是恰到好处,可以干它一家伙。于是,山崎中队长下令中队全体出动。我被任命为第一小队的队长。中队长特意指定有丰富战斗经验的下士官野村鹿臧曹长做我的副手。山崎龙一郎中尉交给野村曹长的任务就是,当我要跳起来率先冲锋时,及时地拉住我。
   中队集合后即向情报里所说的那个村庄急速前进。虽然在名义上我们是一个中队,可实际上的兵力只有五十人左右。我作为第一小队的队长率领二十来人打头阵。虽说是打头阵,但实际上在我们队伍的前面还有由当地中国人组成的特别工作队的二三十人,他们排列成躲避子弹的分散队形向前行进。
   因为情报很可靠,所以我们一接近作为目标的村子,就看见了几十名身穿土黄色军服的八路军士兵,零零散散地冲出了村庄。本来应该行进在我们前面的特别工作队不知什么时候突然连影子也看不见了。我立刻向跟在我身后的小队发出“散开”的命令,紧接着又大声地发出命令:“目标,村子前面的敌人,射击!”就像迄今为止我们一直练习的那样。野村曹长马上拉住我,嘴里说着:“可别冲出去啊!”我拿出望远镜观察情况,非常清楚地看到散开在村子前面的八路军士兵。这个时候,我方的步枪、轻机枪已经开始射击,一时间枪声大作,子弹纷飞,但却一点儿也没有命中目标的感觉。因此,我跟野村曹长商量,“是不是使用六○炮射击”,随后即命令位于小队后部的六○炮分队:“距离300米,射击!”
   由于距离的测定很准确,因此六○炮一开始发射,就命中了村庄前面的对方的散兵壕,八路军士兵纷纷跳出战壕以躲避炮弹的轰击。见此情形,我一边大声命令:“冲啊!”一边挺起身子冲了出去。野村曹长也来不及制止我了。我的部下都跟随我冲了上去。我们好不容易冲到村子跟前,才发现面向村外的房屋的墙上都开着枪眼,八路军士兵已经无影无踪,只是在战壕的边上躺着几具战死者的尸体。这就是我的第一次作战。
   另外,我在这里想介绍一下景和镇的特别工作队的情况。特别工作队是独立的武装部队,也可以说是高姓队长的私人武装。高队长是当地的地主家庭出身,他的父亲被八路军镇压了,因此对八路军怀有强烈的个人仇恨,跟八路军打起仗来也非常凶猛。这个特别工作队平时全权负责景和镇的行政和治安,据说还干着任意征收苛捐杂税那种横征暴敛的恶劣勾当。尽管如此,特别工作队对于日军来说,却是非常得力的合作部队。
   当上中队副以后不久,我晋升为少尉军官,当时我正好年满19岁零3个月。在那些比我年长的部下看来,我还是一个孩子气十足的年轻军官。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留下了那张穿着崭新军装、长着一张孩子脸的新军官的照片。
   在景和镇上,只有一家兼作“妓屋”的餐厅。“妓屋”就是慰安所,“妓”是日军官兵对慰安妇的轻蔑称谓,并且根据慰安妇的不同出身,分别称之为“日本妓”、“朝鲜妓”、“中国妓”。这家餐厅实际上还有点心店和照相馆。因为照相馆并不仅仅是为日本军人开设的,所以后来我才想到照相馆一定还有暗地里为卖鸦片作掩护的功能。
   这家不管什么业务都经营的餐厅的老板是朝鲜人,女性招待员也都是朝鲜人。虽然说起来这家餐厅是依赖于日本驻军而生存的,但是中队并没有对这家餐厅进行什么特别的管理。作为一个御用商人,餐厅老板与特别工作队也有着相当深厚的关系。在联队本部所在地的饭店、餐厅都是由联队副官进行管理的。但是在中队以下的单位,这种由那些与日军部队保持着不即不离的暧昧关系的御用商人所经营的业务繁多的商店就非常多了。
   不管怎么说,在景和镇上以日军官兵为对象,不管什么业务都经营的餐厅或商店只此一家。因此,一到了星期天,外出的士兵们排列整齐,并经过服装检查之后,首先去的就是这家餐厅。所以这家餐厅在假日总是混乱纷杂、拥挤不堪的。在对士兵进行服装检查的时候,值周的下士官给每个士兵发放一个被士兵们称之为“最佳突击”的橡胶制品。因为我一开始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还被中队办公室的下士官们取笑过。军官外出当然是自由的,但下士官以下的士兵外出就跟国内一样要受到极为严格的限制。因为第二十七师团是现役部队,所以军纪相对而言比“独混部队”的松懈散漫稍微好一点。所谓“独混部队”就是承担某一地区警备任务的独立混成旅团的简称,这是1938年侵华战争进一步扩大以后逐步编成的后方警备部队。以征召的预备役军人为主体,编制装备比现役师团差,军纪方面的问题就更多了。
   驻扎在景和镇的第三中队作为分散驻扎的小分队,可以说平时的军纪还较为正规。起床、点名、吃饭、熄灯等作息时间的规定还能被遵照执行,而且像国内的军营那样用喇叭作号令。作为每天的必修科目,还热心地练习击剑、刺杀,实弹射击也频繁地进行着。因为我们是战地部队的缘故,所以比起国内的部队,可以自由地使用真枪实弹。但是没有像国内那样设备完整的射击场地,只是在城镇以外的农田上设立靶子进行实弹射击。对于当地农民的生命安全来说,日军这种举动是非常危险的,但是日军却旁若无人地照打不误。我第一次参加中队进行的实弹射击时,看到日军士兵一出了兵营马上就在街区以外的农田开枪射击,感到非常吃惊。为日军随随便便就实弹射击,完全不考虑可能会给一般中国人造成生命危险的行为而感到吃惊。像这样对中国民众的生命毫不在乎的情形反复多次,我也就逐渐司空见惯、麻木不仁了。
   我到中队上任之后三个月,也就是1941年的年末时分,我们第三中队在情况还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就出兵参加讨伐(扫荡)作战去了。所谓扫荡作战,就是根据有关发现了八路军的情报,为进攻八路军而发动的作战行动。扫荡作战的规模不是固定的,有时是我们一个中队单独进行,但联队规模或大队规模的也有过好几次。这样的扫荡作战大体上每两次之中就会有一次跟八路军交手打个遭遇战。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我不止一次地经历了作为小队长的战斗体验。在多数情况下,跟八路军作战的战区都在河间县城的东北方或东南方,也就是说,吕正操司令员所指挥的八路军冀中军区的第八、第十军分区是我们的主要对手,偶尔我们也会跟八路军的回民支队交手。所谓作战的战斗形式主要是,日军遭遇八路军后即散开卧倒射击,八路军往往主动撤退,日军再奔跑追击,这样的战斗占据了我们作战行动的大部分。只要不是有计划的预先埋伏或出其不意的突然袭击,那些由射击和追击所构成的战斗对我们来说,还不能说是最可怕的。
   如果从华北地区的整体状况来看,日军在1941年下半年进行的“治安肃正”作战多少有一些可以自我夸耀的战果,八路军暂时陷入了艰苦作战的困难境地。即便是中国方面的历史资料对这一点也是承认的。尤其是在冀中平原地区,日军使用自行车的机动作战一时奏效,特别是驻地与我们中队相邻的第四中队(村田队长)所组建的自行车小队,更是被日军吹嘘为“银轮部队”。我们第三中队也尝试着组建了自行车小队。我自己没有机会骑自行车,也不会骑自行车。但是如果被他人知道我什么都不会骑也是很难为情的,所以我的小队用征发 [ 注:诚如作者所言,“日军所谓的‘征发’实际上都是抢劫”。为保持原文原貌,对于以下原文中的“征发”、“征用”之类的词语,都不再一一注解。 ] 来的中国战马组建了一支十几人的骑兵队。
   八路军对付日军自行车队的办法是在村庄周围挖掘壕沟,而村与村之间则用坑道相连接,并有意造成壕沟和坑道的高低不平以妨碍自行车的自由行动。而居住在日军侵占的所谓“治安区”和八路军控制的解放区之间的村民们也有自己的对策:八路军来了就挖壕沟,日军来了再把壕沟填上。
   有的时候,山崎中队长在挖掘了新壕沟的村庄集合村民,让作为代表的男性村民坐在壕沟里,再叫翻译告诉村民们,要以挖掘壕沟的罪名枪毙那个男性村民。村里的老弱妇孺都非常清楚地知道日军是杀人不眨眼的,因此一齐哭着要求日军不要杀人。所以,挖壕沟也好,填壕沟也好,对村民们来说都是为战争环境所迫。
   我们第三中队所驻扎的景和镇是一个比较富裕的乡镇,“治安”尚且能够维持,工商业也比较繁荣。我虽然是个外行,但也经常背起照相机,把居民们的日常生活的状态拍摄下来。不过,这些安静升平的现象都是表面的,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了日军将会是什么样子。八路军的地下工作早已秘密地渗透到了日军占领区的各个角落。即使是从沧县到景和镇、再到河间的干线公路,也经常受到八路军的袭击,电话线、道路被破坏的事件层出不穷。因此,这里实际上应该就是日军侵占的“治安区”与日军控制不了的非“治安区”之间的“游击区”吧。

http://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china_battlefront/101.xml1941年9月5日,我跟随着从河北省河间县的联队本部来天津接我们的联队旗手池田壮八少尉(是陆军士官学校第54期的学生)从天津出发。我们乘火车走津浦线到达沧县。在沧县,有前来迎接我们的一个分队的卫兵和一辆卡车在等着我们。池田少尉告诉我,这一带的冀中地区“治安”状况非常不好 [ 注:日军所谓治安状况不好,就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频繁、高涨,以下不再一一说明。同时为保持原文原貌,姑且沿用“治安”一词。 ] ,就在几天前,日军的两辆从沧县去河间的卡车在中途遭到了袭击。果然,我们在去河间的中途看到了路旁被烧毁的两辆卡车的残骸,此情此景使我一下子紧张起来。傍晚,我们到达了联队本部的所在地——河间县。
   河间县位于津浦线与京汉线之间的冀中平原上,是一座有着古老城墙的县城。听说在马可·波罗的游记里都有关于这座县城的古老街道的记述,所以河间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古老而萧条的县城和一片冷清而衰落的街区。
   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的联队长是山本募大佐。我代表一起前来的五名同学向联队长报到。一起来的同学有三山健助、加养荣男、石田久之、浅田政明四人,因为他们四人都是从近卫步兵第三联队转过来的,所以我在以前跟他们都没有见过面。后来他们四人之中的三山和石田战死了,浅田转勤到了空军,只有加养活到了战后。
   我们这些新报到的见习士官在联队本部再一次接受了集中教育。这一集中教育仍然是形式上的,只不过是联队副官山田武等联队部的军官给我们讲话而已,一到晚上还是照旧跟联队的军官们聚在一起喝酒。当然,这个河间县城里没有像天津市里那样的高级饭店和餐厅,总共只有一家兼作慰安所的餐厅。
   在河间县的联队本部逗留的一周之内,我才第一次知道,在华北地区与日军作战的主要对手是中国gcd领导的八路军。八路军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常德全等后来十分熟悉的名字,也是在这时才头一次听说。河间一带在1938年的武汉作战期间完全在八路军的控制之下,武汉作战结束后,第二十七师团返回天津,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进驻了大城、任丘、河间等地,这一带才于1939年初被日军所侵占。所以这一地区的“治安”状况完全不能说是已经恢复,道路和电线被破坏,驻地和卡车遭袭击的事件层出不穷、屡见不鲜。这些事件的频繁发生使我强烈地感到,自己已经来到了“治安肃正”作战的第一线。
   在第一线以游击队为对手进行的“治安肃正”作战的方法,与在陆军士官学校所教给我们的战法战术完全不一样。不仅作战的形式不一样,连军队的状态也完全不一样。在国内,整个联队只有一所军营,下士官以下的士兵全都在军营内住宿,从起床到熄灯的每一天所进行的紧张而严格的生活和训练都是按照条令规定好的。但是在占领区,军队都是高度分散配置,一个中队分别驻扎在五六个地方。最小规模的驻军充其量只是以一名下士官为长官的一个小分队,大约十人左右。所以日常生活也好,军容风纪也好,跟国内的情况相比当然就完全不一样了。

河北省概貌图

驻扎景和镇
   在联队本部的为期一周的集中教育一结束,我们五个见习士官就各自前往所属的中队报到。我被分配到第三中队。中队长是山崎龙一郎中尉,驻地位于河间与沧县之间的景和镇。1941年9月11日,我搭乘去沧县的联络车前往景和镇的中队本部报到。景和镇就位于一周之前我们去河间县的联队本部报到时所经过的一个地方。当时,第三中队的中队本部在景和镇,三个分队分别驻扎在杜生镇、王会头、沙河桥三个地方,因此留在景和镇的官兵还有六七十人。


冀中要图
   中队长山崎龙一郎中尉是高知县出生的性情温和的预备役军官,武汉作战以来历次作战的参加者。他举出去年(1940年)的武汉作战以后被分配到第三中队的陆军士官学校第53期出身的小川少尉,在肃宁附近的讨伐作战时因为独自一人冲锋而战死的例子,一边笑着对我说:“陆军士官学校所教的作战方法跟这里的作战可是完全不一样的哟。就算是队长一人率先冲锋,也是不会有什么人跟着他一起冲上去的。”
   几天后,山崎龙一郎中尉所说的那种实战教育终于来到了。通常,山崎中队长每天早晨都要主持“治安”维持会,并根据特别工作队 [ 注:特别工作队就是当地的地主武装组成的汉奸队。 ] 的情况报告,研究每天的行动。大概是1941年9月20日前后的某一天,有一份情报说,在景和镇西北方向的村子里有大约二百来人的八路军。山崎中队长说,对于藤原君第一次参加的作战来说,对方的军力大小倒是恰到好处,可以干它一家伙。于是,山崎中队长下令中队全体出动。我被任命为第一小队的队长。中队长特意指定有丰富战斗经验的下士官野村鹿臧曹长做我的副手。山崎龙一郎中尉交给野村曹长的任务就是,当我要跳起来率先冲锋时,及时地拉住我。
   中队集合后即向情报里所说的那个村庄急速前进。虽然在名义上我们是一个中队,可实际上的兵力只有五十人左右。我作为第一小队的队长率领二十来人打头阵。虽说是打头阵,但实际上在我们队伍的前面还有由当地中国人组成的特别工作队的二三十人,他们排列成躲避子弹的分散队形向前行进。
   因为情报很可靠,所以我们一接近作为目标的村子,就看见了几十名身穿土黄色军服的八路军士兵,零零散散地冲出了村庄。本来应该行进在我们前面的特别工作队不知什么时候突然连影子也看不见了。我立刻向跟在我身后的小队发出“散开”的命令,紧接着又大声地发出命令:“目标,村子前面的敌人,射击!”就像迄今为止我们一直练习的那样。野村曹长马上拉住我,嘴里说着:“可别冲出去啊!”我拿出望远镜观察情况,非常清楚地看到散开在村子前面的八路军士兵。这个时候,我方的步枪、轻机枪已经开始射击,一时间枪声大作,子弹纷飞,但却一点儿也没有命中目标的感觉。因此,我跟野村曹长商量,“是不是使用六○炮射击”,随后即命令位于小队后部的六○炮分队:“距离300米,射击!”
   由于距离的测定很准确,因此六○炮一开始发射,就命中了村庄前面的对方的散兵壕,八路军士兵纷纷跳出战壕以躲避炮弹的轰击。见此情形,我一边大声命令:“冲啊!”一边挺起身子冲了出去。野村曹长也来不及制止我了。我的部下都跟随我冲了上去。我们好不容易冲到村子跟前,才发现面向村外的房屋的墙上都开着枪眼,八路军士兵已经无影无踪,只是在战壕的边上躺着几具战死者的尸体。这就是我的第一次作战。
   另外,我在这里想介绍一下景和镇的特别工作队的情况。特别工作队是独立的武装部队,也可以说是高姓队长的私人武装。高队长是当地的地主家庭出身,他的父亲被八路军镇压了,因此对八路军怀有强烈的个人仇恨,跟八路军打起仗来也非常凶猛。这个特别工作队平时全权负责景和镇的行政和治安,据说还干着任意征收苛捐杂税那种横征暴敛的恶劣勾当。尽管如此,特别工作队对于日军来说,却是非常得力的合作部队。
   当上中队副以后不久,我晋升为少尉军官,当时我正好年满19岁零3个月。在那些比我年长的部下看来,我还是一个孩子气十足的年轻军官。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留下了那张穿着崭新军装、长着一张孩子脸的新军官的照片。
   在景和镇上,只有一家兼作“妓屋”的餐厅。“妓屋”就是慰安所,“妓”是日军官兵对慰安妇的轻蔑称谓,并且根据慰安妇的不同出身,分别称之为“日本妓”、“朝鲜妓”、“中国妓”。这家餐厅实际上还有点心店和照相馆。因为照相馆并不仅仅是为日本军人开设的,所以后来我才想到照相馆一定还有暗地里为卖鸦片作掩护的功能。
   这家不管什么业务都经营的餐厅的老板是朝鲜人,女性招待员也都是朝鲜人。虽然说起来这家餐厅是依赖于日本驻军而生存的,但是中队并没有对这家餐厅进行什么特别的管理。作为一个御用商人,餐厅老板与特别工作队也有着相当深厚的关系。在联队本部所在地的饭店、餐厅都是由联队副官进行管理的。但是在中队以下的单位,这种由那些与日军部队保持着不即不离的暧昧关系的御用商人所经营的业务繁多的商店就非常多了。
   不管怎么说,在景和镇上以日军官兵为对象,不管什么业务都经营的餐厅或商店只此一家。因此,一到了星期天,外出的士兵们排列整齐,并经过服装检查之后,首先去的就是这家餐厅。所以这家餐厅在假日总是混乱纷杂、拥挤不堪的。在对士兵进行服装检查的时候,值周的下士官给每个士兵发放一个被士兵们称之为“最佳突击”的橡胶制品。因为我一开始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还被中队办公室的下士官们取笑过。军官外出当然是自由的,但下士官以下的士兵外出就跟国内一样要受到极为严格的限制。因为第二十七师团是现役部队,所以军纪相对而言比“独混部队”的松懈散漫稍微好一点。所谓“独混部队”就是承担某一地区警备任务的独立混成旅团的简称,这是1938年侵华战争进一步扩大以后逐步编成的后方警备部队。以征召的预备役军人为主体,编制装备比现役师团差,军纪方面的问题就更多了。
   驻扎在景和镇的第三中队作为分散驻扎的小分队,可以说平时的军纪还较为正规。起床、点名、吃饭、熄灯等作息时间的规定还能被遵照执行,而且像国内的军营那样用喇叭作号令。作为每天的必修科目,还热心地练习击剑、刺杀,实弹射击也频繁地进行着。因为我们是战地部队的缘故,所以比起国内的部队,可以自由地使用真枪实弹。但是没有像国内那样设备完整的射击场地,只是在城镇以外的农田上设立靶子进行实弹射击。对于当地农民的生命安全来说,日军这种举动是非常危险的,但是日军却旁若无人地照打不误。我第一次参加中队进行的实弹射击时,看到日军士兵一出了兵营马上就在街区以外的农田开枪射击,感到非常吃惊。为日军随随便便就实弹射击,完全不考虑可能会给一般中国人造成生命危险的行为而感到吃惊。像这样对中国民众的生命毫不在乎的情形反复多次,我也就逐渐司空见惯、麻木不仁了。
   我到中队上任之后三个月,也就是1941年的年末时分,我们第三中队在情况还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就出兵参加讨伐(扫荡)作战去了。所谓扫荡作战,就是根据有关发现了八路军的情报,为进攻八路军而发动的作战行动。扫荡作战的规模不是固定的,有时是我们一个中队单独进行,但联队规模或大队规模的也有过好几次。这样的扫荡作战大体上每两次之中就会有一次跟八路军交手打个遭遇战。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我不止一次地经历了作为小队长的战斗体验。在多数情况下,跟八路军作战的战区都在河间县城的东北方或东南方,也就是说,吕正操司令员所指挥的八路军冀中军区的第八、第十军分区是我们的主要对手,偶尔我们也会跟八路军的回民支队交手。所谓作战的战斗形式主要是,日军遭遇八路军后即散开卧倒射击,八路军往往主动撤退,日军再奔跑追击,这样的战斗占据了我们作战行动的大部分。只要不是有计划的预先埋伏或出其不意的突然袭击,那些由射击和追击所构成的战斗对我们来说,还不能说是最可怕的。
   如果从华北地区的整体状况来看,日军在1941年下半年进行的“治安肃正”作战多少有一些可以自我夸耀的战果,八路军暂时陷入了艰苦作战的困难境地。即便是中国方面的历史资料对这一点也是承认的。尤其是在冀中平原地区,日军使用自行车的机动作战一时奏效,特别是驻地与我们中队相邻的第四中队(村田队长)所组建的自行车小队,更是被日军吹嘘为“银轮部队”。我们第三中队也尝试着组建了自行车小队。我自己没有机会骑自行车,也不会骑自行车。但是如果被他人知道我什么都不会骑也是很难为情的,所以我的小队用征发 [ 注:诚如作者所言,“日军所谓的‘征发’实际上都是抢劫”。为保持原文原貌,对于以下原文中的“征发”、“征用”之类的词语,都不再一一注解。 ] 来的中国战马组建了一支十几人的骑兵队。
   八路军对付日军自行车队的办法是在村庄周围挖掘壕沟,而村与村之间则用坑道相连接,并有意造成壕沟和坑道的高低不平以妨碍自行车的自由行动。而居住在日军侵占的所谓“治安区”和八路军控制的解放区之间的村民们也有自己的对策:八路军来了就挖壕沟,日军来了再把壕沟填上。
   有的时候,山崎中队长在挖掘了新壕沟的村庄集合村民,让作为代表的男性村民坐在壕沟里,再叫翻译告诉村民们,要以挖掘壕沟的罪名枪毙那个男性村民。村里的老弱妇孺都非常清楚地知道日军是杀人不眨眼的,因此一齐哭着要求日军不要杀人。所以,挖壕沟也好,填壕沟也好,对村民们来说都是为战争环境所迫。
   我们第三中队所驻扎的景和镇是一个比较富裕的乡镇,“治安”尚且能够维持,工商业也比较繁荣。我虽然是个外行,但也经常背起照相机,把居民们的日常生活的状态拍摄下来。不过,这些安静升平的现象都是表面的,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了日军将会是什么样子。八路军的地下工作早已秘密地渗透到了日军占领区的各个角落。即使是从沧县到景和镇、再到河间的干线公路,也经常受到八路军的袭击,电话线、道路被破坏的事件层出不穷。因此,这里实际上应该就是日军侵占的“治安区”与日军控制不了的非“治安区”之间的“游击区”吧。

http://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china_battlefront/101.xml
因为有下士官被打死,所以在战斗报告里写上了比实际上大得多的战果。中队长跟野村曹长商量以后,决定写上缴获步枪七八支。结果,一次实际上几乎没有任何战果的战斗,在战报里却变成了“敌方遗弃尸体二十多具,缴获步枪八支”的吹嘘和夸大。至于作为缴获步枪的实物,我们中队为应付这样的情况,早已做好了相当数量的储备。
   就这样,我在每天从早到晚都是由驻扎和扫荡所构成的战地生活中度过了1941年,所接触到的中国民众也仅仅是景和镇的居民而已。景和镇的居民们不得不“好好地对待”日军,并努力跟特别工作队“搞好关系”。我在闲暇之际,也曾远眺过铁匠铺、豆腐房里人们干活的样子,但这只是在日军所控制下的“治安区”的街区才能做到。而在日军扫荡所到之处的“非治安区”就完全不一样了,民众全都逃走了,留在家里的只有老人,特别是年轻女性更是难得一见。“治安区”与“非治安区”的情况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照。
   就这样,到达华北以后已经过去了四个月,我逐渐习惯了经常在“非治安区”与八路军作战的日军警备部队的生活。可是,难道这就是至今为止军国主义教育所教给我的、我也深信不疑的“圣战”的样子吗?教育与现实之间所相差的距离也太大了。
   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发生了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九一八事变”,而中学三年级的时候又恰好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不管是在小学,还是在中学,我所接受的都是军国主义教育。这一教育只是简单地告诉我,侵华战争是“正义的日军”惩罚“罪恶的中国军”的战争。从中学四年级毕业以后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军国主义教育也稍微有了那么一点理论的色彩。说什么日本军队的使命就是要让天皇的“威光”广被全世界,也就是所谓“八肱一宇”,现在进行的战争就是作为那个“神圣使命”而迈出的第一步,就是为了把中国民众从欧美列强的欺压之下解放出来的“圣战”。但是,“圣战”的现实却让人感到非常的奇怪。我不得不认为,就像日军所干的那些烧毁村庄、逮捕村民严刑拷打的事实,无论如何也不能跟什么“爱护民众”、“解放民众”的言词联系到一起。
   我这样的感想跟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相比,恐怕多少还是有一些不一样。我进入陆军士官学校的预科时,同学中人数占据压倒优势的是山口县、鹿儿岛县出生的那些比我年长一些、而且矢志不移(一定要考上陆军士官学校)的一期浪人、二期浪人(即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在家里闲待了一年、二年的人),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那股子坚韧刚健同时并存的,无疑是他们对天皇的信仰和忠诚。因此,他们的感情与陆军士官学校所教育的那种为了天皇视自己生命为鸿毛的价值观念,在一刹那之间就达成了高度的默契。他们把山本中佐所写的《大义》视为必读书,百看不厌,奉若神明。他们中的很多人确实是真心实意地在毕业纪念文集上写下了“下一次再会于靖国神社”的豪言壮语。《大义》这本书是1938年在侵华战争中战死的山本五郎中佐的遗著,他倾心于叶隐 [ 注:叶隐,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武士,为创立武士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作出过很大的贡献。 ] 的武士道,鼓吹只有为天皇献身才是武士的最高美德,并视为规范日本军人的生死观、价值观的准则。
   然而我当时在陆军士官学校的时候,却好像很难与那种军国主义的情调心心相印、莫逆于心。因为我是一个出生于东京,经历了在大都会的中小学生活,阅读了父亲书库所藏的《世界文学全集》《明治大正文学全集》《现代日本文学全集》等名著的文学少年。所以,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有被人道主义、人类博爱之类的思想感情所吸引的一面,跟同学们的那种浸透身心、如出一辙的军国主义情调总是不能水乳交融。
   也许正是因为自己心里所怀有的这种人文感情,成为我对于日军对待中国民众的做法抱有疑问的原因。但是,我心里同时也怀有自己作为帝国的军人、天皇的军官,如果抱有那种对于日军的疑问就应该感到羞耻的想法,并且长期无法从这一想法中摆脱出来。处于这种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的立场,使我经常感到苦恼和困惑。


移驻冀东
   冀东地区的“治安”状况日益恶化。由于八路军李运昌支队的活动非常活跃,日军的损失不断增加。日军的北中国方面军总部因此拟定了冀东一号作战计划,图谋消灭八路军。但取得作战成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一地区是绵亘着万里长城的山岳地带,八路军在日军警备的“满洲国”的热河省和冀东地区之间自由往来,纵横驰骋。北中国方面军为此而准备在长城沿线制造无人区,这就是以“三光作战”而臭名昭著的无人地带化政策。但是,这样的政策决定性地招致了中国民众的强烈反抗,结果使这一地区的“治安”状况反而更加恶化了。
   1942年9月,为了实行冀东一号作战的后期作战,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把在冀中地区的警备任务移交给第一百一十师团,联队全部移驻冀东。9月15日,联队本部从最初进驻的滦县移驻沙河站。
   从1942年9月的中旬开始,我在继续担任联队旗手的同时,又被任命为将联队全体下士官候补人员集中起来组成的教育队的教官。1941年所征集的新兵中的下士官候补人员经过一个时期的新兵教育之后,由各中队选拔,从1942年11月开始被派遣到位于保定的、北中国方面军设立的下士官候补人员学校(通称教导学校,也就是方面军的教导队)学习。在被派遣到保定的下士官候补人员学校之前,还要把他们集中到联队本部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先期教育。从联队的各中队一共集合起来六十多名下士官候补人员,加上也是从各中队选拔出来作为助教的下士官数人,以及作为助手的上等兵十来人,就组成了教育队,我就是被任命为这样一个教育队的教官。这个教育队成立后的1942年10月1日,我被晋升为中尉,当时我还只有20岁。而作为我的弟子们的新兵、下士官候补人员几乎都已经21岁了,至于助教和助手们的年龄,比我就更大了。
   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的这个教育队出于警备方面的需要而配置在开滦煤矿地区的重要都市开平,也就是说,我既是教育队的教官,同时又是开平市的警备队长。虽然只不过是一支以新兵为主体而组成的教育队,但在外人看来却是一支足足一百来人的武装力量,而且由于教育队连日来一直进行着大量的训练,所以表面上完全可以被看成是一支精锐的作战部队。在开平驻扎期间,我们这个教育队几乎没有遭到过八路军的袭击或进攻,也没有什么“治安”上的重大问题。
   对于下士官候补人员的教育,我可是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热心,并制定了周密的教学计划。为了使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的下士官候补人员到北中国方面军的保定下士官候补人员学校以后不比其他任何部队的任何人逊色,我对自己的学员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后来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中,我们联队所属各中队里成为部队战斗力中心的,都是这一时期接受教育和训练的下士官候补人员。
   因为这些下士官候补人员都是各中队从新兵中选拔出来的,所以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在知识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以前的下士官候补人员中,年满18岁、志愿参军的贫农子弟很多,各中队里年长的准士官、下士官的人员构成也大抵如此。可是,由于战争长期化的影响,通过普通征兵渠道入伍的志愿兵日益增多。战争延长以后,现役士兵也不能在服役两年以后回家了,而且陆军多次征召预备役军人服现役。很多人考虑到这样的状况,觉得反正是长期的军队生活,那就不如想办法向上升迁,于是以下士官作为个人发展的志愿目标的士兵也越来越多,因此下士官候补人员的质量较高,可以说,只要给予他们严格的教育,就一定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果。
   日军非常重视对下士官的教育。北中国方面军在保定设立了像日本国内军官教导学校(对下士官候补人员进行教育的学校)那样的下士官候补人员教导队。各联队在向保定输送下士官候补人员之前,为了对下士官候补人员进行独立的教育,也在各自的联队本部设立了下士官候补人员教育队。如果在教育方面多花些时间,并在进行考试之后再任用为下士官,应该是能够取得相当的成果的。
   因为生病,我上一次没有当上新兵教官,所以对于我来说,这一次对下士官候补人员进行教育,是我第一次真正的施教机会。仅仅从这一点出发,我也希望能尽量为这一次对下士官候补人员进行的教育付出自己相当的热心和努力。不过,恐怕因为我的认真也让助教、助手以及下士官候补人员都吃了不少的苦头吧。但是由于取得了出色的教育成果,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的派遣人员后来受到了保定教导队教官的称赞。而我因为热衷于教育而从不外出,所以到现在几乎回忆不出开平街道的样子。但是对于我来说,从施教中得到了许多人生的体验。
   这一次联队的集中教育结束之后,我于1942年10月上旬带领我的学员们到方面军的教导队报到。在归队途中我到北京玩了一趟。遇到了一位同样带领自己联队的学员们到方面军的教导队报到的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他所服役的那个联队原来的联队长,后来担任了方面军的高级副官。那位高级副官为我们提供了配备有司机兼导游的汽车,白天,我们游遍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寄情山水,乐而忘返。夜里,则尽情地出没于灯红酒绿的高级餐厅。
   就在我悠闲自在的观光旅游之际,1942年10月7日,美国空军的B-25轰炸机轰炸了开滦煤矿地区。虽然开滦煤矿的设施没有遭到严重的毁坏,唐山、开平的市区、民居也只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但这一事件意味着在中国战区的美国空军的战略轰炸的开始,从而成为对日本方面形成了相当大冲击的一个事件。
   我回到开平后,结束了教育队的工作,又回到了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的本部。联队本部刚从滦县转移到沙河站。在这里小野联队长举行了与季节和惯例不相符合的军旗典礼,其实正式的军旗拜受纪念仪式并不是在秋天,而应该是在每年的4月7日。但是因为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下属的各部队的配置过于分散,所以小野联队长感到有必要借助军旗典礼来巩固部队的团结。军旗拜受纪念仪式在让官兵们回想起部队的历史和传统的同时,可能也有让士兵们在娱乐的层面上感觉轻松的意图吧。可是对我来说,要一动不动地手持军旗参加典礼到结束,就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什么愉快的事了。
   无论是驻扎在沧县的时候,还是驻扎在沙河站的时候,我都曾多次为了完成作为旗手分内工作之一的收发机密文件而到驻于天津的师团司令部出差。因为文件收发的责任是形式上的,所以每次出差都成为我紧张的军旅生活的喘息兼购物的好机会。我主要还是去书店,购买哲学的、时事的、历史的书籍。只要看一看我的藏书,或许多少可以得出藏书的主人嗜书如命、博览群书的评价。但是,当部队转移时,大量的藏书就成为了我的沉重负担。只好把不要的书扔掉,把想留下的书送到留守处。不过这种取舍也没个准谱,所以高山岩男、细川嘉六等人的著作至今仍然保留在我的藏书中,就是上面说的那个原因。
   驻扎在沙河站的那个时候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回忆,就是我正好碰上了浅叶小队全军覆灭的严重事件。1942年12月18日,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得到在迁安县东部发现八路军的情报,于是第二大队的主力立即从罗家屯出动,其中一部分,即第八中队以浅叶滋为队长率领的小队是从建昌营出发的。当第二大队听到从北方传来激烈的枪炮声后,不久即得到了浅叶小队情况不明的报告。第二大队主力立刻编成救援队向北方急速行军,我也作为临时编成的救援队的小队长参加了救援行动。当我们到达建昌营西南方的义新庄附近时,发现了浅叶小队36人以及配属的机关枪三枝(分队长的名字)分队12人的尸体横陈在村子前面的小河的河滩上。由于冬天的严寒,所有的尸体都变成了疹人的黑色并浮肿起来,呈现出凄惨的样子,武器和装备也全部被夺走了。附近的山野悄然肃立,寂静无声,我们连八路军的影子也没有看见。八路军在全歼浅叶小队后,早在日军救援队赶到之前就已经越过长城撤退到热河省那边去了。八路军巧妙娴熟地运用其得心应手的伏击战法,将浅叶小队一个不剩地全部消灭。像这样表明八路军的战术成功,日军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东地区特别多,中国驻屯步兵第一联队也经常有小部队被八路军全歼的事例发生。这是因为八路军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在情报战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的结果。这也是一件让日军痛感无法掌握中国民众之心的事。
   浅叶小队被全歼后,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本部很快就来到建昌营,指挥所属部队在长城两侧进行扫荡作战。看来,这也是根据北中国方面军的指示所进行的制造无人区的作战。也就是说,在长城两侧制造无人区,切断八路军翻越长城对日军进攻的路线。
   冀东地区的警备部队长官是步兵团长铃木启久少将(后来晋升为中将,战后作为战犯被审判)在《战史丛书》中有如下的回忆:“(1942年)8月下旬,方面军为了把八路军控制的地区与现政权 [ 注:系日军扶植的当地伪政权。 ] 控制的地区彻底地隔绝开来,在地图上划出了切断线,其实这样做完全无视当地的实际情况。当地的日军警备部队根据方面军的指示挖掘了连续的壕沟,构筑了无数能够以火力控制壕沟的碉堡,竭尽全力切断八路军的活动和物资的流通。为了构筑这些工事,征发了超过60万的劳工,使当地农作物的生产和收获受到不少的损害。日军的残暴行径正好成为中国共产党宣传的好材料,结果年轻人不断从劳工队和日军控制区逃亡。北中国方面军命令把作为八路军根据地的长城沿线地区变成无人区,日军警备部队于是使用武力强迫当地居民背井离乡,这一作法就是特别招致当地居民怨恨的‘三光政策’(烧光、抢光、杀光),同时也是八路军的宣传所极力揭露的日军的残暴行为。”(《战史丛书·北中国的治安作战(2)》,第234页)

   我没有直接进行“三光作战”的经验,救援浅叶小队以后,我从未见到过当地的居民,也许就是因为当地已经被日军变成了无人区吧。在这里,我们迎来了1943年的新年。1月下旬,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的本部回到了沙河镇。之后,小野联队长还要举行军旗典礼。从举行前一次军旗典礼到1943年的1月还不到半年,我觉得联队长可能是那种特别喜欢举行典礼的人吧。结果,在非常短暂的旗手生涯中,我就经历了两次军旗典礼,一动不动地手持军旗长时间地站立在那里的滋味真是很不好受的。除了那种痛苦的记忆之外,我几乎回忆不起那两次军旗典礼的其他细节了。
   联队本部事务的总管理者是联队副官,我担任联队旗手期间的联队副官开始时是井上大尉,从1942年的年末起是市川定一大尉。市川定一大尉是基于这样一种制度,即让下士官中间的志愿者在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一年以后,再任命为现役军官的制度,而成为少尉候补者的。在武汉会战期间,他作为联队的机关枪中队的队长参加了作战,是一个有经验的、温和忠厚的人。联队本部的具体事务有专职的秘书下士官一手处理,此外还有各中队派出的勤务兵、卫兵轮流值班。
   作为中队这一级的部队感到烦恼的是,联队本部和大队本部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额外增加的勤务兵征用。尽管在我们第三中队的花名册上有二百来人的员额,但被征用到联队本部和大队本部当勤务兵的就有五十多人,因此中队实际上能够使用的兵力就减少了。我在第三中队时,也对大量、频繁地从下级部队征用勤务兵感到不满,但是当我到了联队本部以后,就变得也能够接受大量征用勤务兵的理由了。
   在联队本部担任勤务的下士官和士兵们往往被要求从事与部队事务毫无关系的杂务和小仆人干的杂事。这就使得他们无法遵守军人的规章和纪律,从而很容易发生军容风纪方面的问题。

移驻冀东
   冀东地区的“治安”状况日益恶化。由于八路军李运昌支队的活动非常活跃,日军的损失不断增加。日军的北中国方面军总部因此拟定了冀东一号作战计划,图谋消灭八路军。但取得作战成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一地区是绵亘着万里长城的山岳地带,八路军在日军警备的“满洲国”的热河省和冀东地区之间自由往来,纵横驰骋。北中国方面军为此而准备在长城沿线制造无人区,这就是以“三光作战”而臭名昭著的无人地带化政策。但是,这样的政策决定性地招致了中国民众的强烈反抗,结果使这一地区的“治安”状况反而更加恶化了。
   1942年9月,为了实行冀东一号作战的后期作战,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把在冀中地区的警备任务移交给第一百一十师团,联队全部移驻冀东。9月15日,联队本部从最初进驻的滦县移驻沙河站。
   从1942年9月的中旬开始,我在继续担任联队旗手的同时,又被任命为将联队全体下士官候补人员集中起来组成的教育队的教官。1941年所征集的新兵中的下士官候补人员经过一个时期的新兵教育之后,由各中队选拔,从1942年11月开始被派遣到位于保定的、北中国方面军设立的下士官候补人员学校(通称教导学校,也就是方面军的教导队)学习。在被派遣到保定的下士官候补人员学校之前,还要把他们集中到联队本部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先期教育。从联队的各中队一共集合起来六十多名下士官候补人员,加上也是从各中队选拔出来作为助教的下士官数人,以及作为助手的上等兵十来人,就组成了教育队,我就是被任命为这样一个教育队的教官。这个教育队成立后的1942年10月1日,我被晋升为中尉,当时我还只有20岁。而作为我的弟子们的新兵、下士官候补人员几乎都已经21岁了,至于助教和助手们的年龄,比我就更大了。
   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的这个教育队出于警备方面的需要而配置在开滦煤矿地区的重要都市开平,也就是说,我既是教育队的教官,同时又是开平市的警备队长。虽然只不过是一支以新兵为主体而组成的教育队,但在外人看来却是一支足足一百来人的武装力量,而且由于教育队连日来一直进行着大量的训练,所以表面上完全可以被看成是一支精锐的作战部队。在开平驻扎期间,我们这个教育队几乎没有遭到过八路军的袭击或进攻,也没有什么“治安”上的重大问题。
   对于下士官候补人员的教育,我可是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热心,并制定了周密的教学计划。为了使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的下士官候补人员到北中国方面军的保定下士官候补人员学校以后不比其他任何部队的任何人逊色,我对自己的学员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后来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中,我们联队所属各中队里成为部队战斗力中心的,都是这一时期接受教育和训练的下士官候补人员。
   因为这些下士官候补人员都是各中队从新兵中选拔出来的,所以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在知识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以前的下士官候补人员中,年满18岁、志愿参军的贫农子弟很多,各中队里年长的准士官、下士官的人员构成也大抵如此。可是,由于战争长期化的影响,通过普通征兵渠道入伍的志愿兵日益增多。战争延长以后,现役士兵也不能在服役两年以后回家了,而且陆军多次征召预备役军人服现役。很多人考虑到这样的状况,觉得反正是长期的军队生活,那就不如想办法向上升迁,于是以下士官作为个人发展的志愿目标的士兵也越来越多,因此下士官候补人员的质量较高,可以说,只要给予他们严格的教育,就一定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果。
   日军非常重视对下士官的教育。北中国方面军在保定设立了像日本国内军官教导学校(对下士官候补人员进行教育的学校)那样的下士官候补人员教导队。各联队在向保定输送下士官候补人员之前,为了对下士官候补人员进行独立的教育,也在各自的联队本部设立了下士官候补人员教育队。如果在教育方面多花些时间,并在进行考试之后再任用为下士官,应该是能够取得相当的成果的。
   因为生病,我上一次没有当上新兵教官,所以对于我来说,这一次对下士官候补人员进行教育,是我第一次真正的施教机会。仅仅从这一点出发,我也希望能尽量为这一次对下士官候补人员进行的教育付出自己相当的热心和努力。不过,恐怕因为我的认真也让助教、助手以及下士官候补人员都吃了不少的苦头吧。但是由于取得了出色的教育成果,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的派遣人员后来受到了保定教导队教官的称赞。而我因为热衷于教育而从不外出,所以到现在几乎回忆不出开平街道的样子。但是对于我来说,从施教中得到了许多人生的体验。
   这一次联队的集中教育结束之后,我于1942年10月上旬带领我的学员们到方面军的教导队报到。在归队途中我到北京玩了一趟。遇到了一位同样带领自己联队的学员们到方面军的教导队报到的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他所服役的那个联队原来的联队长,后来担任了方面军的高级副官。那位高级副官为我们提供了配备有司机兼导游的汽车,白天,我们游遍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寄情山水,乐而忘返。夜里,则尽情地出没于灯红酒绿的高级餐厅。
   就在我悠闲自在的观光旅游之际,1942年10月7日,美国空军的B-25轰炸机轰炸了开滦煤矿地区。虽然开滦煤矿的设施没有遭到严重的毁坏,唐山、开平的市区、民居也只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但这一事件意味着在中国战区的美国空军的战略轰炸的开始,从而成为对日本方面形成了相当大冲击的一个事件。
   我回到开平后,结束了教育队的工作,又回到了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的本部。联队本部刚从滦县转移到沙河站。在这里小野联队长举行了与季节和惯例不相符合的军旗典礼,其实正式的军旗拜受纪念仪式并不是在秋天,而应该是在每年的4月7日。但是因为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下属的各部队的配置过于分散,所以小野联队长感到有必要借助军旗典礼来巩固部队的团结。军旗拜受纪念仪式在让官兵们回想起部队的历史和传统的同时,可能也有让士兵们在娱乐的层面上感觉轻松的意图吧。可是对我来说,要一动不动地手持军旗参加典礼到结束,就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什么愉快的事了。
   无论是驻扎在沧县的时候,还是驻扎在沙河站的时候,我都曾多次为了完成作为旗手分内工作之一的收发机密文件而到驻于天津的师团司令部出差。因为文件收发的责任是形式上的,所以每次出差都成为我紧张的军旅生活的喘息兼购物的好机会。我主要还是去书店,购买哲学的、时事的、历史的书籍。只要看一看我的藏书,或许多少可以得出藏书的主人嗜书如命、博览群书的评价。但是,当部队转移时,大量的藏书就成为了我的沉重负担。只好把不要的书扔掉,把想留下的书送到留守处。不过这种取舍也没个准谱,所以高山岩男、细川嘉六等人的著作至今仍然保留在我的藏书中,就是上面说的那个原因。
   驻扎在沙河站的那个时候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回忆,就是我正好碰上了浅叶小队全军覆灭的严重事件。1942年12月18日,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得到在迁安县东部发现八路军的情报,于是第二大队的主力立即从罗家屯出动,其中一部分,即第八中队以浅叶滋为队长率领的小队是从建昌营出发的。当第二大队听到从北方传来激烈的枪炮声后,不久即得到了浅叶小队情况不明的报告。第二大队主力立刻编成救援队向北方急速行军,我也作为临时编成的救援队的小队长参加了救援行动。当我们到达建昌营西南方的义新庄附近时,发现了浅叶小队36人以及配属的机关枪三枝(分队长的名字)分队12人的尸体横陈在村子前面的小河的河滩上。由于冬天的严寒,所有的尸体都变成了疹人的黑色并浮肿起来,呈现出凄惨的样子,武器和装备也全部被夺走了。附近的山野悄然肃立,寂静无声,我们连八路军的影子也没有看见。八路军在全歼浅叶小队后,早在日军救援队赶到之前就已经越过长城撤退到热河省那边去了。八路军巧妙娴熟地运用其得心应手的伏击战法,将浅叶小队一个不剩地全部消灭。像这样表明八路军的战术成功,日军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东地区特别多,中国驻屯步兵第一联队也经常有小部队被八路军全歼的事例发生。这是因为八路军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在情报战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的结果。这也是一件让日军痛感无法掌握中国民众之心的事。
   浅叶小队被全歼后,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本部很快就来到建昌营,指挥所属部队在长城两侧进行扫荡作战。看来,这也是根据北中国方面军的指示所进行的制造无人区的作战。也就是说,在长城两侧制造无人区,切断八路军翻越长城对日军进攻的路线。
   冀东地区的警备部队长官是步兵团长铃木启久少将(后来晋升为中将,战后作为战犯被审判)在《战史丛书》中有如下的回忆:“(1942年)8月下旬,方面军为了把八路军控制的地区与现政权 [ 注:系日军扶植的当地伪政权。 ] 控制的地区彻底地隔绝开来,在地图上划出了切断线,其实这样做完全无视当地的实际情况。当地的日军警备部队根据方面军的指示挖掘了连续的壕沟,构筑了无数能够以火力控制壕沟的碉堡,竭尽全力切断八路军的活动和物资的流通。为了构筑这些工事,征发了超过60万的劳工,使当地农作物的生产和收获受到不少的损害。日军的残暴行径正好成为中国共产党宣传的好材料,结果年轻人不断从劳工队和日军控制区逃亡。北中国方面军命令把作为八路军根据地的长城沿线地区变成无人区,日军警备部队于是使用武力强迫当地居民背井离乡,这一作法就是特别招致当地居民怨恨的‘三光政策’(烧光、抢光、杀光),同时也是八路军的宣传所极力揭露的日军的残暴行为。”(《战史丛书·北中国的治安作战(2)》,第234页)

   我没有直接进行“三光作战”的经验,救援浅叶小队以后,我从未见到过当地的居民,也许就是因为当地已经被日军变成了无人区吧。在这里,我们迎来了1943年的新年。1月下旬,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的本部回到了沙河镇。之后,小野联队长还要举行军旗典礼。从举行前一次军旗典礼到1943年的1月还不到半年,我觉得联队长可能是那种特别喜欢举行典礼的人吧。结果,在非常短暂的旗手生涯中,我就经历了两次军旗典礼,一动不动地手持军旗长时间地站立在那里的滋味真是很不好受的。除了那种痛苦的记忆之外,我几乎回忆不起那两次军旗典礼的其他细节了。
   联队本部事务的总管理者是联队副官,我担任联队旗手期间的联队副官开始时是井上大尉,从1942年的年末起是市川定一大尉。市川定一大尉是基于这样一种制度,即让下士官中间的志愿者在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一年以后,再任命为现役军官的制度,而成为少尉候补者的。在武汉会战期间,他作为联队的机关枪中队的队长参加了作战,是一个有经验的、温和忠厚的人。联队本部的具体事务有专职的秘书下士官一手处理,此外还有各中队派出的勤务兵、卫兵轮流值班。
   作为中队这一级的部队感到烦恼的是,联队本部和大队本部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额外增加的勤务兵征用。尽管在我们第三中队的花名册上有二百来人的员额,但被征用到联队本部和大队本部当勤务兵的就有五十多人,因此中队实际上能够使用的兵力就减少了。我在第三中队时,也对大量、频繁地从下级部队征用勤务兵感到不满,但是当我到了联队本部以后,就变得也能够接受大量征用勤务兵的理由了。
   在联队本部担任勤务的下士官和士兵们往往被要求从事与部队事务毫无关系的杂务和小仆人干的杂事。这就使得他们无法遵守军人的规章和纪律,从而很容易发生军容风纪方面的问题。
1943年2月19日到23日,我参加了北中国方面军在长辛店举办的中队长教育班,接受对中队长们的教育。我记得教育的内容有关于对八路军进行情报战的参谋讲义,有介绍如何整顿军容风纪的中队长经验的高级副官训话。这个教育班的开设以及教育内容的安排说明方面军终于认识到,八路军绝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对手,因此有必要对军容风纪的混乱进行反省和整顿。方面军在对共产党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发觉对八路军的作战不能仅仅凭借武力,在道义上也需要取得胜利。这个在长辛店举办的中队长教育班上,集中了很多在同一个方面军的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我听到了很多关于这个人、那个人的传闻,已经阵亡的同学的数量之多,令我感到意外。比如在我们联队的石田同学,已经在任丘附近的扫荡作战中战死。这恐怕是因为,即使是小规模的战斗,由于小队长总是要站在前面,所以阵亡的比率也会很高。
   1943年3月下旬,在相邻的中国驻屯步兵第二联队负责警备的永清县,发生了以往与日军合作的红枪会进行的暴动,以及第二联队见习士官以下的士兵死伤的事件。红枪会是一种宗教性的秘密社团,也带有很强的民众自卫组织的色彩。红枪会在抵抗伪政权实行的武装镇压的时候,与日军发生了冲突。我们第二十七师团认为,红枪会有与八路军接近的迹象,企图给予坚决的讨伐,遂下达了派遣第三联队为增援部队的命令。我也被委派为这个增援部队的混成中队长。可是,我们增援部队于3月25日到达当地后,红枪会的主力已经投降,我们并没有进入真正的战斗。
   永清县一带是因为华北大水灾的祸害而变得贫瘠凋敝的地区。我们解除了红枪会的武装后,遇到了一群在河流的大堤上避难的村民。其中有一个骨瘦如柴的母亲,她怀里抱着一个皮包骨头的孩子,孩子的嘴里吸着草棍,来代替母亲的乳头。这一场景给我的心灵以强烈的冲击。我们一直被告之,日军是为了亚洲的解放,为了爱护中国民众而战斗的,但为什么反而使贫苦的农民们陷于饥寒交迫之中呢?难道扫荡这些贫苦的农民就是皇军展现出来的形象吗?这样的疑问开始浮现在我的心里。我感到所谓的“圣战”与镇压民众的实际情况之间相距甚远,又亲眼看见饥寒交迫的母子的样子,这样的现实给我非常深刻的感受,使我强烈地感受到日军烧毁村庄、制造无人区的行动,给中国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我所抱有的对中国战争的疑问带来决定性转折的,是在永清县镇压红枪会的作战。在冀东进行的“三光作战”还在持续着,而在这里又亲眼目睹饥寒交迫的农民,使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我直接目睹了浅叶分队和木下中队的全军覆没,但实际上,在八路军的游击区,日军小分队被全歼的事例多得很。八路军的战术是,如果看到日军拥有优势兵力就撤退回避,发现日军处于劣势时,就预设埋伏,全歼日军士兵,然后夺走他们的所有武器装备。无论是浅叶小队,还是木下中队,都只留下了日军官兵的尸体,全部武器装备都被拿走了。这就说明,八路军与日本军队或国民党军队作战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夺取对手的武器来装备自己。
   原来,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很差,至今为止在冀中地区与日军作战的冀中军区的部队和回民支队都只有命中精度很低的各种步枪,以及偶尔从日军手里缴获的1936年式机关枪。八路军的捷克制轻机枪对我们日军的威胁倒是挺大,但也不多见。手榴弹也是八路军自己制造的居多,那是在铸铁里面装上炸药,爆炸时弹片纷飞,用来造成杀伤。不仅铸铁,很多情况下连石头也用来制造手榴弹或地雷。因此,八路军在作战中非常积极地缴获日军的武器装备。
   与此相对应,日本军队也尽量不把武器交给八路军,同时以尽量收缴对方的武器作为重点。日军在清点战果的时候,比起清点对手的尸体数量来,更重要的是清点缴获武器的数量。因此,各部队都把收缴的武器保存起来,在自己一方损失比较大的战斗后,用于增加战斗报告的“水分”。这就使得日军与八路军的战斗呈现出武器争夺战的态势。
   至今为止,在与八路军的战斗中,我倒不觉得对方的火力有多可怕。除了近距离狙击或者因为进入了伏击圈而遭到的集中火力射击之外,也不能说有特别大的威胁。跟后来打通大陆交通线时的作战对手——新编成的国民党主力部队相比,还是有天壤之别的。
   但是,八路军擅长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让日军感到十分苦恼。不管在冀东地区怎样加强警备,也不管怎样推进无人区,进行“三光作战”等非人道的战斗行动,要确保“治安”都是不可能的,日军的小股部队屡次被八路军全歼,就是有力的证明。
为了验证某人的百度收到的日军可靠的战史资料,我冒险挖个坟。
@秦铁路@大唐刀客@僵约十年
@猎杀m1a2
@猎杀m1a2@qiaoxuan11
现在土共电视剧粗制滥造,

《激战》竟然编造出土共在江南歼灭皇军一个联队
我看了,明显那个秦铁路就是个半瓶醋,压根看不起消灭这种今天一个支队明天一个中队的这种游击打法。
大唐刀客 发表于 2016-7-26 00:18
我看了,明显那个秦铁路就是个半瓶醋,压根看不起消灭这种今天一个支队明天一个中队的这种游击打法。
这种战法能拍电视剧吗?
这种战法能拍电视剧吗?
地雷战地道战?
大唐刀客 发表于 2016-7-26 00:21
地雷战地道战?
土共战绩太差,现在只好胡编,比如说战神,土共一个支队消灭皇军一个师团,

《激战》,土共一个连端掉皇军一个联队
这种战法能拍电视剧吗?
能,当然能,但是游击战细化到每次战斗的过程都比较短、歼灭人数也有限
土共战绩太差,现在只好胡编,比如说战神,土共一个支队消灭皇军一个师团,

《激战》,土共一个连端掉 ...
你说的电视剧听都没听过。编剧和导演是不是中国人都两说。
大唐刀客 发表于 2016-7-26 00:36
你说的电视剧听都没听过。编剧和导演是不是中国人都两说。
你去百度搜下视频,都是南京军区的人扮演的
谢谢楼主,谢谢洛阳铲主人把此文挖出!
@猎杀m1a2
在44,45日军对武器装备更好的中央军似乎普遍的瞧不起
你去百度搜下视频,都是南京军区的人扮演的
我干嘛要关注这些电视剧?中国每年的电视剧没有上万也有几千部。爱看你就看,纯粹是消磨时间的东西,你还打算用它代替上大学吗?
屌丝无耻 发表于 2016-7-26 00:24
土共战绩太差,现在只好胡编,比如说战神,土共一个支队消灭皇军一个师团,

《激战》,土共一个连端掉 ...
那抗日神剧当证据,好有说服力啊。
屌丝无耻 发表于 2016-7-26 00:24
土共战绩太差,现在只好胡编,比如说战神,土共一个支队消灭皇军一个师团,

《激战》,土共一个连端掉 ...
什么“皇军”,应该是蝗军、黄军!
大唐刀客 发表于 2016-7-26 06:42
我干嘛要关注这些电视剧?中国每年的电视剧没有上万也有几千部。爱看你就看,纯粹是消磨时间的东西,你还 ...
因为这是南京军区政治部拍的
屁股决定脑袋1 发表于 2016-7-26 08:47
什么“皇军”,应该是蝗军、黄军!
明显是皇军
这种战法能拍电视剧吗?
主要是没人收集资料写剧本。。。。这不像大战事记录完善,而且容易落了地雷战的窠臼,,。。。如果8090年就和小崔一样寻找民间抗战资料和抗战老兵的录音录像,不至于这样,国家也不重视这个事情,感觉悲哀,现在用的时候只能学神剧乱造了。
因为这是南京军区政治部拍的
南京军区越来越不务正业了。。。。前几年做游戏。。。现在拍电影。。。
因为这是南京军区政治部拍的
南京军区越来越不务正业了。。。。前几年做游戏。。。现在拍电视。。。
屌丝无耻 发表于 2016-7-26 10:08
明显是皇军
我是中国人,对我来说鬼子就是蝗军!
围观来了 发表于 2016-7-26 10:11
南京军区越来越不务正业了。。。。前几年做游戏。。。现在拍电影。。。
是电视剧激战,男女主演都是南京军区政治部的
屁股决定脑袋1 发表于 2016-7-26 10:14
我是中国人,对我来说鬼子就是蝗军!
皇军对我家不错
屌丝无耻 发表于 2016-7-26 10:23
皇军对我家不错
蝗军在我老家可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屁股决定脑袋1 发表于 2016-7-26 10:27
蝗军在我老家可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那是河南吧
屌丝无耻 发表于 2016-7-26 10:33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山东,请搜抗日模范村渊子崖,离我老家不远,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对你家这么好,这么说你家帮鬼子杀了不少中国人吧?要不然你咋这么感激皇军?
大唐刀客 发表于 2016-7-26 11:20
对你家这么好,这么说你家帮鬼子杀了不少中国人吧?要不然你咋这么感激皇军?
我外祖父被皇军拉去当民夫
屁股决定脑袋1 发表于 2016-7-26 10:50
山东,请搜抗日模范村渊子崖,离我老家不远,
也就是滨海区,那跟皇军有什么关系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大陆的?如果是弯弯可以理解。如果不是你家应该是有名望的那种。。。。
围观来了 发表于 2016-7-26 12:23
大陆的?如果是弯弯可以理解。如果不是你家应该是有名望的那种。。。。
不是有名望的那种,讲了,抓去当民夫
不是有名望的那种,讲了,抓去当民夫
外祖父去当夫子,然后家属有优待?还是其他怎么回事?你家当时在城区吗?
围观来了 发表于 2016-7-26 12:59
外祖父去当夫子,然后家属有优待?还是其他怎么回事?你家当时在城区吗?
没优待,只是连个毛都没伤,就放回来了